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交流
›
写作交流
0
1
淘帖
返回列表
闰月:古人调和阴阳的智慧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17-8-15 19:17:53
14162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守望家园】
今年比去年多了一个月!天哪,这是真的么?!
去年丙申年,有355天;而今年丁酉年,有384天!难道上天感受到时光流逝太快,就手指一点,给今年多加了一个月?不不不,你想多了。其实这多出来的29天,是因为今年有两个六月,也就是多了一个闰六月。其实“闰月”这事儿,小编也不太懂,还是请北京联合大学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张勃,来给大家讲讲闰月的小知识吧。
闰月,是中华传统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间是人类生活的一种维度,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有序进行和记录历史的需要,人们就必须测量时间,就必须掌握测量时间、记录时间的方法。不同文明有不同的记时方式,并形成了不同的历法。大致主要有阳历、阴历、阴阳合历,中华传统历法就是阴阳合历。
“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无论阳历、阴历还是阴阳合历,它们制定的基础都是太阳与地球、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运行规律。简单地说,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即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余)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又称太阳历,一年12个月。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阳历也设“闰”,有平年、闰年之分,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但只闰一天,平年365天,闰年366天。阴历是以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为29日12小时)为基础制定的历法,一年12个月,354天或355天。阴阳合历是一种调和太阳、地球、月亮运转周期的历法。我国传统历法把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设置为一天,把从地球上看太阳和月亮相重合的时候定为一个月的开始,根据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规定为一个月,虽然每一年的长度可能并不相等,但如果将每一年的长度平均一下,就可以发现一年大约就是回归年的长度。这样的历法,既可以保证月圆之日是在每个月份的中间,又保证根据月份能够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而之所以能够做到调和阴阳,关键就在于“闰月”的设置。闰月使人们既可以确定一年周期的起始点,又可以调整历法上年的长度,使其尽量与回归年接近。
“圣代承尧历,恒将闰正时。”阴阳历设置闰月的目的就在于“正时”。“正时”,一是确定岁首,即年度周期的起始点;一是调整历年长度,使其尽量与回归年接近。按唐代张季友的说法,设置闰月,功莫大焉,“天时由之而式叙,国令於焉而合轨。春生夏长,不失其常;东作西成,孰知所以。雪应冬而絮落,云识夏而峰起。秋之夕湛露为霜,春之朝坚冰为水。”因此,置闰在古代颇受重视。
在我国,设闰月定四时的做法早在四千多年前已有记载,《尚书·尧典》提到帝尧任用羲氏、和氏家族中的贤能之士,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掌握其规律,并授民以时。“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这一段话的大意是,帝尧说:“你们羲氏与和氏子弟,观测天象,得知一个周期有366日,又用置闰月的办法调配月与年,使春夏秋冬四时不差,这就可以治理百官,取得各方面的成功。”大概正是因为《尚书》的这段记载,后世的人们一般都将闰月的设置归功于帝尧与羲和。如杜周士《闰月定四时》诗云:“体元承夏道,推历法尧咨”,徐至诗云:“积数归成闰,羲和职旧司。”
先秦时期的闰月,一般放在年终,故有叫作“十三月”的;汉代初年,以十月为岁首,九月为年终,闰月放在九月之后,称为“后九月”。后来,伴随着二十四节气的逐步完善和加入历法,人们把没有中气的月份定为闰月。
“中气”,是二十四节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其中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为十二节气,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为十二中气。通常一个月里总会有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比如丁酉年六月就有一个节气小暑,一个中气大暑。但是个别的月份只有节气而无中气,这样的月份就成为闰月,像今年六月之后的这个月,就只有一个节气立秋,所以就成了“闰六月”。
民间一般流传着“十九年七闰”或“五年二闰”的说法,虽然只是近似的说法,但都反映了闰月到来的周期性规律。其实闰月在年中的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性,比如上半年的闰月明显多于下半年,闰正月、闰九月、闰十月、闰冬月和闰腊月都十分罕见。据推算,从公元1645年到公元3358年的1700多年中,闰正月和闰冬月各有6个,闰九月和闰十月各有9个,闰腊月只有1个,时在公元3358年。
与一般月份相比,闰月是特殊性时间。围绕这个特殊性时间,民间形成了一定的习俗活动,至今仍然在一定范围内流传。送闰月鞋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在我国不少地方,人们认为有闰月的年份为多事之秋,于长者不利,在这样的年份里,出嫁的女儿要给父母送双闰月鞋,父母穿了闰月鞋,就能逢凶化吉,健康长寿。所谓“闰月鞋,闰月穿,闰月老人活一千。”一些地方讲究闰月鞋的鞋面要带有红色,具有驱邪求吉的作用。
传说明朝时,山东兖州乡间一个叫李花的美女,被县官娶为妻后得意忘形,连生身的父母也不放在眼里,和娘家断了来往。后来李花得病,当地医生束手无策,县官最后只好请来名医李时珍为她疗治。
李时珍就开了下面的处方:“赶快给娘家的父母做一双鞋,这样病情就可以减半;亲手把鞋给老人穿上,病情就可以痊愈;如果每年的三月初三、六月初六、九月初九探望父母,此病永不再患。”之后又唱了一首《三六九闺女回门歌》:
“三月三,回娘家植树屋后边;
六月六,小幼树遇旱水灌透;
九月九,莫忘了施肥如浇油。”
县官得到妙方,十分高兴,一面说服夫人做新鞋,一面着手准备树苗。到了三月三,李花和丈夫带上新鞋和树苗探望双亲,见到爹娘,心酸落泪,痛哭一场,病情明显好转。到了六月六和九月九,李花又和丈夫前来为三月栽下的树苗浇水施肥,由此,李花和娘家的关系日益密切,病也好了。李花做鞋送鞋的时间正是闰三月,所以大家称这鞋为“闰月鞋”,闰月为父母送闰月鞋的风俗也就流传开来了。
除了鞋,有些地方还会送其他的礼物,比如在台湾地区,出嫁女需要买一副猪脚和面线给娘家母亲,通常是两只前猪脚和六把面线,面线上面还要绑红丝线和春花。江西抚州一带,出嫁女要送母亲一只银手镯,为母亲祈福平安。而在铜鼓东山乡地区,俗以为闰月年份是“天增岁月人增寿”,这时为老人准备寿衣、寿材,会起到更好的祈福延年的效果,如果父母年过六旬,有孝心的子女往往会在此时准备寿衣、寿材,为其增寿。
也有些地方讲究娘家为出嫁女儿送礼物,比如江西玉山一带,娘家会在闰月给女儿送雨伞、蕉扇,寓意娘家是女儿的保护伞,祝福女儿早生贵子,为夫家招财,财丁两旺。福建、江西等地还有请出嫁女回娘家吃闰月饭的做法。如果父母不在了,就由兄弟请。
总体上来看,闰月的习俗讲究出嫁女子与其娘家之间的关系。俗话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在从夫居为主流的传统社会,女子一旦出嫁,便离开自己生于兹长于兹的家乡,到另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生活,难得再与亲生父母朝夕相处,所以,如何处理好姻亲之间的关系,维系出嫁女与娘家,尤其是与亲生父母、兄弟姊妹之间的情感联系,一直是民间社会重视的问题。在我国,很多传统节日里都有出嫁女子回娘家、走亲戚的习俗,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社会安排。送闺月鞋、吃闰月饭也属这类。它借助闰月这一特殊时间来制造出嫁女与娘家人亲近联络的机会,从而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双方的情感联系和精神支持,缓解了出嫁女子在夫家生活的不适,这从前面讲到的闰月鞋来历的传说中看得非常清楚。到了当代,出嫁女子与娘家的关系发生了变化,送闰月鞋这样的做法,更多表达的是出嫁女对父母的关爱和孝心。值得注意的是,现在闰月鞋的故事不仅发生在出嫁女子和娘家人之间,也发生在儿媳与公婆之间,这是闰月鞋习俗在当代的变迁,对于和谐家庭关系的维持具有积极作用。赠送闰月鞋,如同冬至进履一样,是有温度的习俗,值得提倡。
#闰月
#古人
#智慧
收藏
送赞
・
1
分享
相关推荐
写作交流
在搞宠物饲养这方面,古人胆子是真的大
0
6692
写手发布
2020-10-20
写作交流
长夜漫漫,古人度夜趣味多
0
6462
写手发布
2020-11-18
写作交流
古人深夜为什么要打更?若没人打更后果很严重,古人智慧令人叹服
12
32489
1断翼天使1
2021-07-27
媒体约稿
【50-100元/千字】《思维与智慧》杂志征稿启事
0
9119
银色时空
2021-08-29
写作交流
爵、觚、觥、卣、盉、斝……缤纷青铜器 古人怎么用?
0
8896
有梦就不怕痛1
2021-09-10
写作交流
古人看颜值第一标准,竟然是眉毛!
0
9220
瓷器娱乐
2021-09-13
媒体约稿
《启迪与智慧》《幽默与笑话》杂志2022年征稿啦!
0
11804
iDamom
2021-11-05
写作交流
古人上班迟到会被扣工资吗?当然,而且很严格
0
8373
写手发布
2021-11-16
写作交流
古人修纂地方志有报酬吗
0
7034
1144058650
2021-12-25
原创文学
中国人的智慧
0
3440
文奇思
2022-05-20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评论列表
(2)
思思baby
谢谢楼主分享!
2017-8-28 12:20:32
回复
www.jzhdx.com www.jqzno.com www.hqsic.com www.hntwl.com www.grxmu.com
贺冬益
11
2019-1-3 15:28:56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话题
招聘有经验兼职写手,单稿结 V:lwieun
山东少年救人错失春季高考获得考试机会—春季高考真有那么大的意
图书市场艰难,二手书是“避风港”还是“重灾区”?
4
封面新闻对话刘慈欣:《三体》之后,我一直耐心等待灵感的降临
5
告别肤浅阅读!原来我们都被“看”书骗了这么久?
6
《当代》揭晓2024年度长篇小说五佳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1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