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不良于文 于 2016-9-28 01:53 编辑
掩卷长思,还真是有点儿感慨万端。说实话紫箫这篇我看了两次才真正看下来了,第一次到第二章就读不下去了,若非新任小说堂版主,这文我就弃了,不会再看下去了。因为什么呢,因为开篇实在吊不起胃口。
第一章一开始看第一段,觉得好,文字比较凝练,该写人写人,该状景状景,决不啰嗦。接下来顾征北楚图南的对白,也一样冼炼。 但是,从顾征北进门踏入桃林之后,文字开始拖沓起来。整个第一章的主要内容就一个:顾征北约楚图南一起北上。这是全篇的起,既然已经起得干脆利落,就没必要半途慢了节奏,写那么细,从顾征北进门过桃林再到林中的屋子一步步全都交代得那么清晰。 相对实际内容之少,笔墨却旁支了很多。虽然其中的对白依然说不得啰嗦二字,但某些对白的存在,本身就得打个问号。 这里要知道此时观众想看的是什么,不是你人物在那里相互问候嘘寒问暖,观众想看的是顾征北为什么要来请楚图南,楚图南又会怎样,同意还是反对?那么做为一个事件的起,开篇利落的调子已经定下之后,就继续利落地走完这个起手式吧。
好吧,不论怎样,第一章还是讲清楚了为什么要让楚图南北上,同时埋下伏线:楚天阔之所以失踪是有缘故的,甚至楚天阔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某种大义。
其实写文是件很自我很个人的事,向来文无定法,因了各人的品味与天赋,笔下呈现出来的自然而然有着他独特的风格,没有人能指手画脚说应该怎样怎样写,做为读者,只有接受的份,不然就放弃好了,不读了,右上点叉say 88。 那么接下来就顺着作者的笔往下看吧。
然而,还是慢节奏。当然,这里说慢,有我个人口味的关系,倒未必当真就是紫箫写得有问题。 习惯了三言两语交代人物事件,遇到紫箫这样比较舒展的写法,有点儿不习惯。 比如说我刻画人物,通常会选择正面刻画,通过他人视角的侧面刻画也有,但笔法上会尽力明快些。 那么以我的眼光看去,杂在文中一群铁血男儿中,楚图南显得性子偏弱,以他的视角去写燕归云的出场,看着很有点儿啰嗦,不如以第三人称视角直接描绘,再杂以楚图南的感受,让燕归云形象看上去显得更清晰一些。
所以说我这个慢的观感,也和人物塑造有关。
我的感觉,写小说大致有两类写法,其一重在塑造人物,整篇的中心事件不甚明确;其二,更偏重于事件,人物在事件中完成塑造。 前一种纯文学中常见,后一种通俗文学常用。纯文学和通俗文学,其实在我的眼中,并没有太大的分界,通俗文学里也能写出纯文学的大命题,紫箫这篇就是这样,有一个大的命题存在。 但我看小说重视人物过于重视事件。人物形象清晰,有特点,会吸引我兴致盎然地看下去,哪怕没有多么复杂的事件、各种层出不穷的反转情节,都能忍受。唯一不能忍受的就是人物刻画得不动人。
如果说第一章里顾征北还算引人注目,第二章里的燕归云就太过模糊了。紫箫借楚图南的心理活动写道:“但如今见了真人,他不禁开始怀疑那些传言的真实性。”到底是怎么就“不禁开始怀疑”了呢,不甚了了,文中并没说明。
第一章的拖沓笔触,加上第二个分明是主要人物的燕归云亮相失败,导致这篇读来索然无味。
幸好,我第二次耐着性子看完了全篇,看完后一个总体的印象就是:写得好!
这个好字不在于全篇的设局如何的精妙。 事实上因了读过太多的文琢磨过不少布局技巧,尽管眼高手低的,各类技巧没法落于自己笔下,但自问眼力还是有的,所以紫箫对整个事件的埋线以及各类伏笔基本看得很清晰,情节的进展大多在意料当中。 那么,这样的我看文,看的就不再是文笔,更不是技巧,这些不过皮相,花枪耍得再好看也没用,我看重的是这文的主旨,紫箫他费这么大劲写一篇文出来,是想表达什么?
所以,我觉得好,是因为紫箫最后没让我失望,他这文有一个大命题:生存,平安而自由地生存着。 所谓人生静美,并非仅仅是个人的追求,而是整个世界无数个民族所有爱好和平的人共同的期望。 为了平安和自由,我们期望世界和平。然而和平来之不易,需要各类争取乃至奉上鲜血。燕归云为此亲身为质周旋于南国,顾征北则毅然选择北上不惜牺牲兄弟和自己的性命,陈年希更是屈身敌营背负着叛将的骂名,一代剑神楚天阔以身养毒隐迹狼族,甚至为了不被察觉在出关前就留下自己的佩剑做为药引,要借自己人的手启动身上的毒,趁机击杀雪狼王。
仅仅为了一个大命题去刻画这些人物,难免有些脸谱化抽象化,于是紫箫让他们遭遇难以断绝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自心底的认同与宿命般的悖离,这二者之间的矛盾让文中这些人物充满了人性意义上的感动,悲壮色彩触目可见。
其中燕归云,顾征北,陈年希,这三个最是出彩。楚天阔则失于粗疏。
另外还有一个感动我的人物:雪狼王。当他出手解救楚天阔,当楚天阔的长剑透胸而过,这个高高在上的传奇英雄几乎让人泪下。 我能理解那种全身心的信赖之下的背叛是怎样地令人伤痛。尽管这个人物只有寥寥几笔,这寥寥的几笔中出彩的也不过这两笔,我依然为之感动。 对于雪狼王这个人物的刻画,我以为紫箫已经抓住了要点,之后提一口气等待谋逆之人,以及响雷式的临死任命,已不足道哉。
第一遍看的时候紫箫曾经告诉我后文中有一个女角刻画偏弱了,需要加一点外貌描写。看完全篇我想他指的应该是雪狼王之女。可是紫箫,这个人物并非加了几笔外貌就能树立的。在我看来,文中刻画最失败的就是这个人物了,除了外貌,什么都没有。
这里关系到一个问题:到剧情紧张时,应该怎么写。一味地短平快笔法简洁,可以么?
紫箫在刺杀雪狼王这个高潮时基本就是采取这样的写法。眨眼间楚天阔就断了头,观众表示:一大帅哥就这么完了?好惨,好……无感。 雪狼王之女没什么可以让读者触碰得到的东西也罢了,接下来又是一句话铁树就杀了她了,观众表示无语:这么个明艳灵动的大美人儿也就这么完了? 其实小说中的人物,任一个都不是随随便便就设下的,尤其短篇,都有其存在的意义,都值得生动刻画,区别只是简笔繁笔而已。人物都不足立起,还谈什么主旨,说什么情怀。
那么到底该怎么写高潮剧情?有几句诗,大致可以表达我的看法: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该急则急,当缓则必须缓。重事件的写法,也必须有人物的塑造,没有人物互动,哪来的情节。 则此,于人物塑造上,不足传神的,删;没有特色的,删。反之,则一笔都不能马虎,哪怕只有一笔。 不然,你干脆删了这人物算了。一群栩栩如生的人中有那么一两个失败的人物出来,真是令人错愕到十分地败味,对比太过鲜明了。
接下来是一堆碎砖。
人物方面,楚图南差不多可以算是个线头人物,用以串起整篇的情节。但毕竟是个频频出境的,也是个重要人物,众所周知人物身上寄寓着作者的想法与思考,那么这么个重要人物显然不能放过。 然而细细味来楚图南实在有些扁平。他不够理性,不够坚定,缺乏大局观,整个事件中犹如木偶,处处被人牵着走,作者让他冲动他就冲动地惹出了一堆祸端,让他感性他就感性地招来了另一堆麻烦。 到结尾作者再次牵线,让他看到大嫂与才出生的侄儿时忍不住落泪,之后又让他来了句经典国骂。看似有深意,其实不过就是楚图南伤感愤慨于其兄的丧命,勉强有一点人性化的色彩,却不能有更深一层的寓意,与顾征北尤其是燕归云身上背负的大命题相比,太弱了,有鸡肋之嫌,有欠挖掘。或者说这个人物其实也撑不起更多的挖掘。
至于设下整个局的镇北军侯风在翼,他那句国骂的一笔描画,同样比不上燕归云顾征北。不让燕归云归葬破甲军烈士陵,也显出这个人物背后没有更深的内涵。于是,鸡肋又一枚。
尽管燕归云刻画得很好,最后一笔自刎的处理,也显得有些草率。既然是有着和平自由的使命的,怎能如此轻生,他就这么死了,等待他的西荒十六城族人的将来又该怎么办?他的父亲割下自己的头颅时可是有要言相寄的:暂时与你们南国修好以等待时机。全都忘了么?
然后,迷倒顾征北燕归云等六人的黑衣少年交代不甚清晰。楚天阔的佩剑这个关键道具,到结尾时也有交代不甚清晰的嫌疑。这两点加起来,联系开篇第一章关于顾征北楚图南楚天阔身份来历等等背景干货的缺失,表明写同人文其实并不讨巧,知道原作人物设定的估计一看便知,没有什么疑问,于我们这些从来没看过原作的吃瓜群众,就是一脸的茫然了。
最后说一下这文的题目:一路向北。看完全篇再看这四个字,决绝之外有大悲怆。时代大背景之下,生命如此卑微,说湮灭就湮灭了,哪怕生前再怎么有所追求与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