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小鲜肉”“高颜值”,表面上看是一种语言时尚,实际上是审美导向的问题。文艺作品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大众的审美品位,透着一脸脂粉气的“小鲜肉”,无论颜值多高,都无法掩盖媚俗的空虚。
近两年,“小鲜肉”一词越来越常见,俨然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在一个电视剧作品讨论会上,一位颇有名气的导演在阐述自己的作品时,“夸赞”其具备了几个要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这部作品的主演都是顶呱呱的“小鲜肉”。
小鲜肉,本意是指“小帅哥”之类的特定词汇,在大众眼里是对“高颜值”的一种概括。但是,如果联系语言背景,细说其产生渊源和流行背景,“小鲜肉”这个词是经不住推敲和琢磨的。知名电影人冯小刚在电影《老炮儿》发布会上说,小鲜肉不是什么好话,不禁琢磨,又带点调戏,是对年轻男性的戏谑。所以,他坚决反对演艺人员的“小鲜肉”称谓。
奇怪的是,在如今的文化市场上,如果哪位演员被称作“小鲜肉”,被称呼者大多不以为意,有的甚至有几分沾沾自喜,因为被人如此评价,意味着自己具备了“高颜值”,也就有了更好的“卖点”,可以在市场上赚个钵满盆盈。一些影视制作方也毫无顾忌地把选择“小鲜肉”当作市场竞争的必要一环,甚至某些掌握影视作品播出权力的部门或个人,也有意无意间把有无“高颜值”“小鲜肉”作为选择作品的重要条件。如此推波助澜,无形中把“小鲜肉”“高颜值”当作了艺术市场上的时尚。于是,一大批有颜值无价值、有市场无思想、有意思无意义、养眼不养心的作品便流行起来,备受市场追逐。
这样的一种时尚,甚至侵染了军事题材创作领域。近年来,社会上对有些军旅题材作品批评不少。比如,对有的所谓现实题材作品,批评之声甚多,称编导不是扎扎实实地去写现实军营生活,而是用一些穿着军装却满是脂粉气、奶油味的帅哥、美女,去演绎完全脱离实际的军营生活。有评论指出,穿上军装的小鲜肉有颜值却没素质,怎么看都不像今天的中国军人,这是一种伪现实主义创作。部队官兵也批评,这样的作品远离他们真正的军营生活。有一部特种兵题材的作品为了收视率,在山穷水尽时,居然让女兵穿上了“三点式”以博人眼球,受到社会一片批评和斥责。
据说,对于这种类型的作品,有些制作方乐此不疲,一部又一部地重复制作。原因就在于,曾有一部以“小鲜肉”“高颜值”为卖点的作品,获得了非常可观的收视率。但是,有关人员忘记了一点,当艺术把追逐利润当作唯一目标的时候,便失去了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当穿上市场的逐利鞋疯狂舞蹈的时候,就已经远离了真正的艺术。须知,只靠市场的引导和利益的驱动,不可能创作出经典的优秀文艺作品,也不可能推动文艺的繁荣和发展,更不会产生真正的艺术大家。
“小鲜肉”“高颜值”,表面上看是一种语言时尚,实际上是审美导向的问题。文艺作品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大众的审美品位,我们不要求每一部作品都成为精品力作,但一部张扬英雄主义的军事题材作品,就应该振作、昂扬。真正的军人是在金戈铁马中磨炼出来的,军装不是演出服,如果不承担责任、不彰显勇气,就不是合格军人。从这个意义上说,透着一脸脂粉气的“小鲜肉”,无论颜值多高,都无法掩盖媚俗的空虚。
“小鲜肉”不应该成为时尚,更不应该在文化市场被竞相追逐。(陈先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