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打开城市书写的新空间,难度在哪?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18-12-4 16:57:00
16987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在比肩接踵穿戴着透明玻璃幕墙的摩天楼、艳丽的LED广告牌、四通八达的快速干道、街道上流溢的光鲜之下,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欲念与渴求?它们日积月累,昼夜积聚,又汇成了怎样一脉脉的汹涌暗流?日前,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举办的《迷阳》研讨会上,多名学者齐聚围谈作家、评论家王宏图的长篇新作。这部城市题材的小说,也引发了评论界对于打开城市叙事新空间的思考。
在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的观察中,不少城市书写的致命问题,是写得不像,“为什么不像?基本是作家们还是以一个农村的方式来写都市。比如写石库门、四合院,或是工厂、工业改革,严格来说都和都市有关,但我觉得很多人写从农村到都市的过渡,或是对都市历史的回顾等。我心里一直期待,有一种能够真正展示出现代都市精神的作品。”
都市人的困境,更多在精神心灵层面
评论家木叶读《迷阳》时,脑海中经常浮现作家弗朗索瓦·莫里亚克《爱的荒漠》,后者也是王宏图自己很钟爱的一部小说。“现代社会对欲望这个词的理解,不光是说欲望是满足,还有一种说法,欲望是欲望得到满足之后的匮乏。《迷阳》正呼应了这种现代性和迷思。”
从第一部《Sweetheart,谁敲错了门》到第四部长篇《迷阳》,王宏图的笔触对准了都市人的精神困境与欲望追逐。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杨剑龙评价,“王宏图不善夸夸其谈,却有一双愤世嫉俗的眼睛;他不与人争执不休,内心却常常涌动着文学激情。他把文学创作更多看作是自己心理疗治的冲动,作品明确指出——爱是世界上最大的稀缺品。”
对爱的渴求和“爱的无能”,恰是当下不少都市人精神困境的侧影。比如,小说《迷阳》主人公季希翔与妻子性格不合,长期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他和几个女子的交往也面临不同结局。“从中能看出他对现代都市的反省意识,当车水马龙的大城市愈发成为欲望助燃器,人性何去何从?”杨剑龙发现,王宏图小说中的主人公,有个共性,他们在家庭中都受到强势父母的隐性控制,缺少行动力,《迷阳》中季希翔尤其明显,带有哈姆雷特的性格,时常彷徨,处境两难。
比起哈姆雷特式人物,同济大学教授王鸿生更愿意将《迷阳》中塑造的人物,称之为率性的、意识流化的“贾宝玉”,但这个“贾宝玉”的父亲却不是“贾政”,换言之,他们某种意义上都属于婴儿化的男人,主要特点就是饥渴感、匮乏感,永远无法满足,同时有种幻灭感。《迷阳》对父子二人内心自恋有着清醒的审视,接近“艺术化吐槽”,这种颓废美学,实际上表明了父亲和儿子陷入同一困境——他们对自己着迷的事物和女性谈不上不真正的了解,因此他们的生命状态更多在消耗,在漩涡中打转。生命的欲望和动力究竟要流向哪儿?这是作品留给我们的一个命题。
“王宏图在摸索城市知识分子书写这条路上,走了很长时间,有些主题像音乐旋律一样反复回旋,但是他在回旋的过程中一次次深入,让自己在语言、叙事上不断释放和打开一些新的空间。”王鸿生说,作品透着反抒情的抒情,句子修辞任性、华美,甚至是狰狞,但内质并不是抒情的,反而是批判性甚至是控诉式的,在激越表层之下有对世道人心的剖析。“小说语言迷蒙潮润,带有极大吸附力和卷入感;但剖析人物时又刀刀见血,非常直接勇敢。”
在评论家张新颖看来,《迷阳》直面小说人物内心的空耗,聚焦这样的一种心理和精神状态,这在当代文学中较少见。“在小说中讨论情欲并不鲜见,纵观小说,辰樱像是超现实的、莎乐美似的女性形象。她是复仇的工具,也是父子迷恋的客体。是他们的病,也是他们的药。她的存在并不为了妥善处置,而只是为了搅乱秩序。”青年作家张怡微发现,王宏图的小说始终在处理着城市叙事与欲望书写的问题,季希翔无法真正超脱于情欲、金钱、与俗世生活种种诱惑,何为诚实?正是与欲望搏斗的狼狈。
乡土文学已然成熟,期待都市书写新气象
研讨会现场,不少评论家都谈到一个现象:当前小说版图上,乡土文学依然占绝大部分优势,“像我们的上几代作家,多是在乡村长大或是有乡村生活经验,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段,不少作家出生成长在都市,对都市经验很熟悉。”同济大学教授张生说,那写作者是不是应该更关注捕捉当下都市人的笑点或泪点?比如,生活在都市化丛林中,每个人都在追求什么?人们试图实现欲望时又面临哪些羁绊?
到底什么是城市书写的味道?评论家陈思和发现,一些打着城市叙事旗号的作品,更多还是在历史尘埃中打转,看不到鲜活真切的现代都市生活,很难感染当下读者。“相较于农村给我们的是完整的东西,可以从祖先写到第二代、第三代基本不变,人物的发展也是完整的,都市的这种完整性就慢慢消失了,人们追求的东西往往自己都不明白,这就是都市的碎片化表征。”
陈思和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都市刚刚崛起,作家刘索拉写了《你别无选择》,发表后褒贬不一,作家王蒙甚至批评说“这是吃饱了没事干折腾”式的文学。“近40年过去了,资本高度发展后,整个城市几乎已经吃饱肚子了,弄堂里走出的普通大叔大妈也可以经常出国旅游,这带来的直接变化,就是人们对物质上的追求变得不那么重要,而转向探求精神上的满足和提升。”陈思和说,作家能否写出这种都市人精神上的深刻性,是特别大的一个挑战。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话题
七猫征文大赛颁出112万奖金,非遗题材作品斩获金奖
112万元奖金投向现实题材,1.5亿元投入微短剧,上海头部网文平台
15年了,为何中国科幻,没有诞生下一个“刘慈欣”
4
管三建议作者别全职,现在还有哪个网站对底层作者好?
5
网络文学:加速迈进主流化精品化
6
烟云梦:从网文作家到短剧赛道的实战转型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