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文:月亮小语)
五岁多“小豌豆”和母亲进快餐店进餐。
邻座一个与豌豆差不多大的女孩正吃着东西,坐旁边的父母和奶奶都在关注着她。这孩子很可爱,她吃面包时,面包屑掉不时地掉在桌子上。孩子的母亲总是立即去擦掉,嘴里不停地吩嘱说:“小心点,别打翻了”。这位母亲不知道,最后”打翻了!“的几个字,是最容易被孩子所记住的。母亲多次重复的话终于实现_____孩子真把可乐打翻了。这时母亲非常生气地数落孩子。孩子的爸爸开口说了一句什么,孩子的母亲情绪激动,对着孩子的爸爸不满地说了些什么。孩子的爸爸低头不再吭声了。这时奶奶递给孩子纸巾擦眼泪,孩子的小手抖动着去接。全家都很紧张,一家人草草收拾不开心地离开了。
“一杯可乐几块钱?这样值得吗?”说话的人是斜对面一位妇女。她与一位男士陪着一个比小豌豆大一点的男孩。这位母亲把一块带有包装的食品往孩子嘴里送,孩子吃一点她把包装纸往下撕开一点,夫妻俩的目光全都集中在孩子身上,小豌豆的母亲不由想起那鸟窝里张嘴吃食的小鸟。小豌豆的母亲告诉我:“这个妈妈很保护孩子,如果妈妈能够训练孩子自己吃东西,孩子照顾自己的能力,很快就训练出来了”。当时,小男孩母亲看有人注意她,更来劲了,还说了好些评价那位母亲如何不爱孩子的话。 斜对面那小男孩此时把碎面包往桌上和地上扔,清洁工都来扫过几次了。小豌豆的讲这个经历时,她说道:“这位妈妈的耐心很感动我,但是如果她能教育孩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就能让孩子增加不少“好孩子”的体验!” 小豌豆的母亲是教练型的母亲,在事后,她讲这个案例给朋友听时,小豌豆也听到了。以上案例,同时有三个孩子会因为母亲的态度而受到影响:
1、打翻可乐的孩子:因为妈妈的态度,经历了一次恐惧情绪的体验;
2、往桌上和地上扔东西的孩子:家长代替孩子成长,让孩子很难体验到自身的“胜任感”和“掌握感”;
3、听到母亲讲述这个经历的小豌豆:她能听得懂,成为一个妈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成为一个好孩子应是怎样的行为。她对正确的行为方式会有所判断。
这三个孩子都会受到母亲的影响,家长的言语和行为,在孩子心中会播下“种子”;家长的行为影响孩子的“心理结构”。 打翻可乐孩子的母亲是有社会公德心的,但是这位母亲重复说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打翻”这个词,会把孩子的”心理视觉“引向不想要的方向。简单的一个道理:你学骑车,前面应右转,可我怕你撞到正前方的墙,就对你说:“小心,别撞到前面的墙!”是同样道理。当我不断对你重复:“别撞到前面的墙”时,实际我就是在引导你“撞墙”。我们说出来的,起到的作用就是强化。我坚信这位母亲都是爱孩子的,关键是怎样的“爱”能够引导孩子健康的成长。孩子做得不附合妈妈的期待,妈妈就不能接受。这是妈妈没有力量来担当不良结果,哪怕是打翻一杯可乐这样小小的失误,她都承担不起,这样的母亲心智是极为脆弱的。孩子由于母亲的不淡定,很容易对出错产生恐惧心理,如果形成“心理障碍”,很可能会导致她长大后不敢面对不完美,当面对他们不同的想法时,她内心会一片恐惧而变得混乱。
而那位小男孩由妈妈处处包办代替,他的人生会如何呢?她母亲不能先死,得死在他的后面才行。
上面的事情已经过去很多年了,小豌豆后来成为一个非常有自主能力和能够自觉学习的人,后来美国有七所大学愿录取她。她现在已经是美国谷哥的工作人员了。
写出这个故事,是希望妈妈们能自我觉察,认识和了解”自我防卫“时才需要动用的情绪。能更快地从”情绪模式“切换为”智慧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