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从《怒晴湘西》谈起:盗墓小说,不高级不入流?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19-3-3 12:58:19
16177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被称为“良心网剧”的《怒晴湘西》,在本周迎来了结局。虽然它没有了胡八一、王胖子、Shirley杨三人组,也没有了当年第一部盗墓题材网剧的话题度,但作为《鬼吹灯》系列主要人物的“前传”,《怒晴湘西》因演员阵容,制作用心和较高的原著还原度,成绩不俗,电视剧播放总量现已超过24亿。隔着屏幕都能闻见尸体腐烂腥臭,在这倒春寒的季节不禁打了个冷战,却还是裹着毛毯,半遮了眼,降低音量,追得乐此不疲。不知这部网剧,有没有让你想起来当初追着网站看更新,被墓里发生的种种吓得半死,但依然忍不住往下看的追文往事来?
盗墓小说是一种诞生于2006年的类型文学。它承袭自中国古代志怪小说的传统,在新世纪以新的姿态打破了主流写作的格局,随着《鬼吹灯》《盗墓笔记》两部现象级作品收获大量粉丝,中国网络文学进入了“盗墓之年”,成为一代年轻人的阅读记忆与文化风向标。两部作品于2008年、2011年先后完结后,相关话题依然不断:作品剧情不完整作者“挖坑不填”书粉只好靠线索推理;角色在粉丝创作中焕发新生命,CP配对红遍网络。尤其是在近几年IP改编的热潮中,盗墓题材作品最先试水,引起了一波关于故事改编、IP运营、粉丝经济等等的复杂讨论。
在今天的推送中,我们将回顾盗墓小说的发展历程,分析它为什么能让喜欢它的读者欲罢不能。同时我们也将回顾人们对盗墓小说的批判,以及网络通俗文学面临的尴尬处境。回顾,是为了激发对当下的思考。今天的流行也许就是未来的传统,网络文学的“价值负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以讨好读者为核心的“盗墓小说”,未来该走向何方?
撰文 | 高佩
2006-2019
“盗墓”小说题材如何兴起
在天雷滚滚、飞升上仙的“仙侠玄幻”和“穿越”等题材之中立稳脚跟的“盗墓小说”,时下已几近泛滥。但说起盗墓小说,人们不得不提的只有两部作品——《鬼吹灯》和《盗墓笔记》。前者在研究者看来,是当代中国网络小说盗墓题材的“起始点”,后者则与前者一样聚拢了超高人气,并因丰富的话题度与开IP改编先河而成为近几年来的话题中心。
《鬼吹灯》与《盗墓笔记》在盗墓题材作品中的地位不可动摇,一是它们为盗墓者、盗墓活动所建立的话语体系成为后继者们镜像遵循的“蓝本”;二是它们把中国民俗元素创造性地与电影的体验感、游戏的冒险精神相结合,依托网络流传之广甚至可以说是造成“众人狂欢看盗墓”的现象;三是“后劲十足”,不仅实体书至今大卖,还有影视化作品不断翻拍出来,甚至可以借电台“收听”,可谓是全方位跨媒体传播和推广。
两部作品在高校借阅排行中长期在榜,并且很难一次性借到全套。而对于青少年阅读喜好的影响——大概可以从班主任收缴书籍、手机、电子词典数目和开专题小会讨论对策等种种侧面反映出它的“兴起”与“持久不衰”。另外,2007~2008年“应广大读者要求”再版、新
出版
的《中国盗墓史》(王子今著),《中国盗墓传奇》(岳南等著),《盗墓史记》(倪方六著),《探索中国盗墓》(月明日著),也能说明大众对盗墓主题的喜爱。而读者对盗墓小说的热情,也让小说作者和背后的资方,在IP化运营的当下收获红利。
“盗墓小说”发展回顾
(整理 榕小崧)
2005年
10月,“天下霸唱”在天涯论坛连载《鬼吹灯》,该帖迅速成为热门红帖。
2006年初
《鬼吹灯》转至起点中文网连载。4月,新浪读书与起点中文网开始大力推广《鬼吹灯》系列,人气攀升。
2006年中
“南派三叔”在“鬼吹灯”贴吧更新“鬼吹灯”同人文,此文为后来《盗墓笔记》的开篇。同年7月,“南派三叔”在起点中文网开始更新《盗墓笔记》。
2006年9月
《鬼吹灯》小说第一部实体书《精绝古城》出版,12月登上畅销书榜。
2006年底
《鬼吹灯》系列位居网络小说搜索榜首,登上新浪读书风云榜。《盗墓笔记》推波助澜,盗墓题材小说类型化初见规模,两部作品开创了中国通俗小说的“盗墓时代”。
2007年
《盗墓笔记》实体书开始出版。
《鬼吹灯》作者以280万版税位列中国作家富豪榜第19位。
相关讨论开始丰富起来,学者陶东风称2007年中国文学仿佛进入“盗墓之年”。
2008年
《鬼吹灯》系列完结。(2010年,“天下霸唱”以420万版税位列中国作家富豪榜第10位。“南派三叔”位列第14位。)
2011年
《盗墓笔记》实体书全部出版,系列完结。“南派三叔”以1580万元版税收入位列中国作家富豪榜第2位。(第1名是郭敬明)
2006至今
盗墓小说走红带动“盗墓文”风潮,从2007年到2018年,据不完全统计,共有超过50部盗墓小说在起点中文网连载,56部盗墓题材小说出版。出版作品中,较为出名的有《墓诀》《最后一个摸金校尉》等。
《盗墓笔记》粉丝二次创作成为亚文化的重要现象,”瓶邪”配对红遍网络。
2015年至今
网剧《盗墓笔记》播出。同年《鬼吹灯》改编电影《九层妖塔》上映。随后几年,每年都有两部系列小说的影视改编作品播出或上映。评价较好的有《寻龙诀》《精绝古城》《沙海》《怒晴湘西》。目前仍在制作中的网剧《盗墓笔记重启之极海听雷》、电影《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都得到了观众的期待。
古代的盗墓书写到今天的盗墓小说
盗墓小说的构成要素
有时候说不清楚,究竟是现象给出了定义,还是早有既定的定义让我们轻易辨认作品的类别,“盗墓”是“新”题材吗?
关于盗墓者和盗墓活动的书写,并非当今才有。《盗墓史》(姚子明,殷啸虎著)谈到,中国盗墓者其实不乏王侯将相,如项羽、伍子胥、董卓等,曹操更是有名的官方认证盗墓者,这些皆有历史记载。《呂氏春秋‧安死》阐述了古人喜爱的厚葬:
“
今有人於此,为石铭置之垄上,曰:此其中之物,具珠玉、玩好、财物、宝器甚多,不可不抇(hú,意“掘”),抇之必大富,世世乘车食肉。
并且随后一句:
“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也;无不亡之国者,是无不抇之墓也。
厚葬是这些大墓常被“奸邪、盗贼、寇乱之人”光顾的缘由。但厚葬也反映出了古人对于死后生活的想象与构建,是通过对生前物质世界的“原封照搬”,企图架起生死断裂之间的桥。巴赞在《电影是什么?》中提到,死亡无非是时间赢得胜利,人类因对永生的追求向时间发起的“战争”从未休止。“宝藏”和“永生”与墓葬相关,也是盗墓题材中必备要素。
有意思的是,百度经验有一条专门说明“盗墓题材如何设定”:
1. 寻宝,寻宝过程就是故事;
2. 探险,宝藏是探险的奖励;
3. 考古,考古和盗墓有别,考古是还原历史,古为今用;盗墓者为利益驱动;这常常是情节中主要的矛盾冲突;
4. 路线,找墓、盗墓都需要路线;
5. 冲突,内部表现为分赃不均,内乱;外部则是守与盗的冲突;
6. 情浓,兄弟情、对友情、家国情等;
这种分析虽浅,却也有它的合理性。不过,让人认同“盗墓”是能与“言情”“科幻”“历史”“仙侠”等并置的独特小说类别,在于“盗墓”二字所显示的:“盗”这一行为是整个故事的中心主题,“墓”是这一行为主要活动的范围。寻宝、探险等都是围绕这一中心产生。作为小说,它还有两个值得提及的特点。
一是围绕“盗墓”产生了新概念体系。如“粽子”,是尸体的别称,而在小说中则有大粽子(尸变的不净之物)、老粽子(尸变后不好对付的僵尸)、干粽子(已成白骨的尸体)、肉粽子(携带值钱东西多的尸体)、血粽子(血尸墓中的粽子)等等。其他,如对盗墓者的称呼为“土夫子”、“南爬子”,以及黑驴蹄子(辟邪之物),倒斗(指盗墓行为),等等。
二是盗墓者成熟的职业技能与相应的派系。盗墓者能根据封土、回填土的成色、夯层、含水湿度等识别古墓,像医生一样也有一套“望闻问切”的技艺。《鬼吹灯》中有“三年寻龙,十年点穴”的说法,学会寻龙需要很长时间,精准点穴则难上加难。并因各自手段不同,分为摸金校尉、御岭力士、搬山道人、发丘中郎以及观山太保等派别。《盗墓笔记》中《老九门》章更是因他们各有所长,且社会地位和日常从事的活动不同,分为上三门、平三门和下三门。
这些要素形成一个完整的架构,既是盗墓的背景线索也是可“盗得宝藏”的必要条件,为引诱读者进入文本空间,甚至为此上瘾铺垫基础。
“盗墓小说”为什么会上瘾?
给予“恐怖”以审美体验
《鬼吹灯》《盗墓笔记》等小说中,其实兼具灵异、鬼怪、悬疑推理、探险等好几种特征,“恐怖”和“奇异”应该算是最突出的。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猎奇,本就是人之本能,就像2012年的电影《林中小屋》所讽刺的那样,“这是一场献祭的仪式,这个仪式是为了取悦上古邪神”,观众读者就是这“上古邪神”,而按“套路”流水线生产的电影产业就是要不断在讨好观众、献祭的那场“仪式”。《鬼吹灯》等盗墓题材,在网络小说爆炸的时代还能调得众口所爱,恰巧因为它迎合了大众“猎奇”的心理。这就像人可能突然想吃“变态辣”一样,大脑对于“恐怖”和“奇异”同样上瘾,它们就是搭配重复单调日常生活菜系的那点“辣椒面”。
盗墓小说是由语言写就,虽然这采用了似乎离“直接看到”最远的方式,但无论是在语言风格,还是内容刻画上都直接地给人以电影般的视觉体验。一是文字上倾向于口语化,盗墓者因大多是社会“黑道中人”,对话中出现粗口也是有的,直接的情绪表达对于社会化较好的读者来说可谓是一次“情绪释放”;二是网络文学给予的互动性优势,网络小说更新速度快,语言文字上虽然降低了要求,但与读者互动性上显然加强,拉近观众的体验距离。日本动漫《海贼王》的作者经常会阅读读者们揣测的剧情,转而在情节中“制造惊喜”。另外,较好的互动性,也正是“众口能调”的原因。
但小说能引诱人,在于它让读者轻易置入小说时空的那套发生机制。这一方面是它内容上的“相似性”。无论是《盗墓笔记》还是《鬼吹灯》,总有写让人觉得熟悉的“真实”在里面,比如《鬼吹灯》历史背景是20世纪80年代,刚改革开放不久,开篇提到潘家裕古玩市场,邓丽君磁带是那个年代对应的“真实”,而像是云南、湘西等,相应地设置了多虫(虫谷)、赶尸等与现实地点相符的自然人文要素。另外,墓穴呈现的历史朝代也不是完全架空,朝代的特点会显示在碑文、墓葬习俗等方面。
另一方面是“陌生化”。上述提到的“粽子”等整套“盗墓”概念体系,对于读者而言都是远离生活的。“坟墓”“宝藏”本身虽不陌生,但它们大部分时候都“沉睡”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背景之中。小说通过细致的描绘,将这一黑暗空间暴露在大脑的想象中,每个人跟随小说都下去自己脑海中构建的“墓地”中取宝,遭遇“奇异”而“恐怖”的事件。
类型化小说的“难堪”
盗墓小说“不入流”“不高级”?
对“熟悉与陌生”,或“真实与虚构”的交织运用,盗墓题材的确在抓牢了读者和观众,在矫情于男欢女爱的言情、宫斗、仙侠等题材作品中独树一帜。但是盗墓文学,与大部分“网络小说”一样,依托的“真实历史”过于碎片化,所涉人文历史知识显得单薄。它们并不是故事探宝揭秘的重要线索或者背景,就这一点可以对比早年同样受大众喜爱的《木乃伊》系列,电影基本上紧扣埃及文化和法老王墓葬习俗。盗墓文学作为刺激的“辣条”吃吃可以,但读者和观众会不会觉得“吃不饱”,或觉得“吃得不够高级”呢?
小说类型化,其实一定程度上说明它发展已然成熟。小说自古以来就是大众喜欢的阅读对象。它不像“正史”一般严肃,在“教育”功能上与正史不同,手段也不同,语言形式更是多样。但要成为一个“类型”需要一定数量同质的东西出现。“盗墓”小说通过网络
写手
的“跟风”和网络传播达到了这个要求。不过,这些跟风的小说大抵跟住了“盗墓”这个套子,却无法复制《鬼吹灯》《盗墓笔记》的“荣光”。
并且,即便像是《鬼吹灯》《盗墓笔记》这样的大流量作品与所谓“严肃文学”碰撞时,双方都有些“难堪”。2011年,中国作协启动第八届矛盾文学奖申报工作,“持有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的重点文学网站”上的文学作品可以申报。但被媒体热议的是,最终获奖的并不是我们时下所谓的“网络小说”。2017年第二届“茅盾文学新人奖”暨首届“茅盾文学新人奖·网络文学新人奖”颁奖终于对网络文学创作者予以肯定,似乎是“严肃文学”的一次“屈尊”。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陶东风先生曾在多篇文章讨论网络文学,指出小说在艺术价值、人文精神上的匮乏,并且即便使用了奇特的想象力,但也只是为了奇特效果而故弄玄虚,本末倒置,在内涵上难免有“贫血症”和“败血症”。不过,这种“严肃而严厉”的分析似乎并未给予网络创作者们太多的困扰,就好比据称是“被迫申报茅盾文学奖”而铩羽而归的南派三叔,解释自己的作品只不过是追求大众肯定的通俗小说,与小圈子的严肃小说并不相同。
背景资料
(1)网络文学与茅盾文学奖
南派三叔
2011年,茅盾文学奖申报阶段向网络文学开放。但在初评阶段,大部分网络文学落选,包括《盗墓笔记》和《杜拉拉升职记》。有记者向中国作协创研部胡平提问《盗墓笔记》为何出局,胡平回答因为《盗墓笔记》还未完结,而从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开始,只有线下完结出版的系列作品才能参评。在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南派三叔说茅盾文学奖对他来说不算荣誉,茅盾文学奖评选的是严肃文学,而他写的是通俗小说。
(2)文化研究学者看盗墓小说
2006年,盗墓题材小说刚刚兴起。陶东风在《中华读书报》和个人博客上发表了《中国文学已经进入装神弄鬼时代》一文。文中提及80后的玄幻文学中的“装神弄鬼”是想象力受阻之后畸形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价值世界混乱和颠倒的表征。80后生活在价值真空的世界里,浸泡在电子游戏里,想象力再惊叹,也是缺乏人文深度的。在现实溃烂、未来渺茫的时代,犬儒主义以“装神弄鬼”的形态表现出来。
2008年,陶东风在《中国政法大学学报》发表文章《青春文学、玄幻文学与盗墓文学——“80后写作”举要》,文中写到盗墓小说继承自玄幻小说,核心仍然是装神弄鬼,它的奇观化写作更能吸引读者,但是缺点也很明显:艺术价值值得怀疑、人文精神稀薄、远离现实。
“不入流”这三个字,一直会给自身存在性带来质疑。在南派三叔上述的解答中,似乎较为合理地划清了网络小说和严肃小说各自的界限和空间,甚至是目标取向。但这种矛盾碰撞并不会就此一劳永逸地解决,或许“争执”与“妥协”会交替出现。严肃小说被迫“屈尊”的背后是在迎合市场,走向“大多数”,但也是在适应“大众文化与阅读的新局面”。通俗小说(网络小说)想要“入流”恰巧是因为它想要“正名”。二者在这个历史时代为了赢得“名利双收”的局面而各自努力。
无论是通俗还是严肃小说,以受众来评判高下,并不是最优的。何况,“小众”本就是“大众”的一个部分。形成小众取向可以是“偏好原因”,但无论是大众还是小众,对于文学的审美力却是一直处于可塑和被塑的状态。这就像钱穆所言,“文心即人心”。电影《料理仙姬》里有一集,一个名叫“小亮”的男孩,作为吃惯了薯条汉堡的年轻一代,会往一切食物中添加番茄酱,并且反问料理人是不是没有味觉。
当下的流行或许就是未来的传统。对于网络文学这种通俗作品而言,现在的问题恰巧是,它并不单是因为它出现的空间是互联网和种种新媒体就可称“存在即合理”。网络文学自身的“价值负载”问题不可逃避。它是满足现状,还是走向“价值升级”?在当今“受众广”“经济利益”助推它登上王座的同时,一直会有再造什么样的新传统、再创什么样的“社会效益”的反身性问题跟在身后。
盗墓小说,是否该应对”价值升级“的问题?
你认为盗墓小说的价值在哪里?
你认为可以用受众多寡来评判文学高下吗?
#湘西
#谈起
#高级
#不入流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文化新闻
网文改编剧《鬼吹灯之怒晴湘西》播放量突破20亿
0
16942
请叫我李小慕
2020-04-27
写作交流
宋朝美学,为什么那么高级?
0
5525
孙燕姿112233
2020-05-02
写作交流
从灵异作品谈起,谈网文创作的几个要点
0
14331
写手发布
2021-05-28
交易招聘
爱奇艺小说招聘|男频高级编辑、男频责任编辑
0
12103
胡小高`
2021-08-05
写作交流
小说写作课:写场景的高级技巧
2
24535
ahexiaoyang
2022-01-26
交易招聘
高稿酬,招聘高级写手老师!
0
12551
文秘家园
2022-02-28
交易招聘
招聘高级、中级和普通编辑若干
0
11856
大西瓜
2022-09-20
写作交流
小说创作中描写场景的高级技巧
0
6098
大鹏都会飞
2023-06-16
交易招聘
高级写手【提供辅助】
0
8960
辉阳科技
2023-06-29
交易招聘
连尚文学招聘高级内容运营
0
6609
嘀咕。
2023-08-04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话题
《关于“写手之家”的任何收费项目》
InWonYik创作的新小短文《小姐脾气,丫鬟命!》
月更10万字才能勉强糊口?90%网文作者月入不过万,头部却靠“反
4
轻侯《草原牧医》:一曲治愈系的现实主义牧歌
5
奖金池39W!书旗中文网男频「同人征文」来袭
6
第5季·海狸故事——短篇小说征文大赛,全国征稿!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帖子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