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蒋子龙:我最大的快乐仍然来自写作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19-3-4 09:43:05
15531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2018年12月18日举行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100位同志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其中,以作家身份荣获这一殊荣的仅两位,一位是《人生》《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另一位就是蒋子龙。
日前,蒋子龙先生欣然接受了笔者的采访。
《乔厂长上任记》创作前后
甫见面,对笔者的祝贺,蒋先生十分谦逊:“谢谢!不胜惶恐!”
蒋子龙是20世纪70年代末进入大众视野的。他从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而1979年发表的《乔厂长上任记》被公认为新时期中国文学的一个里程碑,他也由此作为“改革文学”的创始者和代表性作家登上文坛。
此后,他创作了一系列改革文学,如《机电局长的一天》《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开拓者》《燕赵悲歌》《赤橙黄绿青蓝紫》《子午流注》《蛇神》《人气》《空洞》《农民帝国》等,以及中短篇小说集和散文集,约1000多万字。这些作品屡获国家级文学大奖,并被译成英、法、德、俄、日、意、西、韩国、越南、蒙古、丹麦、挪威等十几种文字
出版
。可以说,蒋子龙的作品,着力塑造时代背景下的改革者形象,对引领思想观念转变、推进改革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激发了全国上下的改革热情。
谈及这些年创作不辍的动力,蒋子龙说:“我永远都在观察,我的灵感全部来源于细致的观察和体悟。”
蒋子龙回顾了创作《乔厂长上任记》的那段时光。
1979年早春,《人民文学》
杂志
社派编辑到天津,为先前批判蒋子龙的小说赔礼道歉,同时约请蒋子龙写一篇小说。
是的,此前,蒋子龙已发表不少作品,但这些作品并未带来好运,反而让他承受了不少打击。蒋子龙1941年8月生于河北沧县,1958年8月参加工作。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写作。1965年,他的处女作短篇小说《新站长》发表,在文坛获得了“这年轻人出手不凡,不可小觑”的赞誉。然而,正当他准备一显身手之际,他的才能在那个时代受到了抑制。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蒙昧的夜幕逐渐褪去,崭新的曙光翩然降临,中国历史上迎来了伟大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以蒋子龙为代表的一代作家,发出了响亮的顺应时代潮流的声音。
蒋子龙一度远离文学界,在天津某大型工厂担任车间主任。他想放弃写作,但在内心深处,却从未停止过反思自己的创作经验与教训,他的文学思想日趋成熟。同时,他对中国工业系统存在的种种弊病和困境,有着常人所不能及的切身体会和深入思考。所以,当《人民文学》编辑冒雨登门
约稿
时,他的创作激情一下子被点燃了。毕竟,他本质上还是一位作家,这是他摆脱不掉的宿命。
蒋子龙当即答应了《人民文学》杂志社的约稿。巧的是,正在那几天,他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病,获得了三天病假,可他却全力以赴扑进了新作品的创作之中。
在当时而言,这是一部全新的小说,中国文坛从未有过这类小说。这就是《乔厂长上任记》,从报纸、书籍、画面(连环画),到音(电台)像(电视电影),一度传遍大江南北,令当时的读者耳目一新。在笔者看来,这部小说即使在今天,依然有着不可阻挡的魅力。蒋子龙的才能,也由此被世人认识到了。
蒋子龙微笑着说起小说发表后的趣事:
有的人学乔厂长,结果被撤职;而西北某大型国营企业拿《乔厂长上任记》当“中央精神”,整改企业颇有成效;沈阳一护士来信说,是乔厂长救了她的父亲……更有趣的是,天津经委请来一位上海的厂长做报告,入场券上印着“上海的乔厂长来津传经送宝”,天津某企业家为此向经委抗议,并找到蒋先生要求证明他才是真正的乔厂长……
蒋子龙着眼于人们关心的经济改革领域,以雄放刚健的笔风,把改革者的个性心理、精神风貌以及为现代化建设所作的奋斗,表现得极具感染力。
40年后的今天,对于“改革文学”这个概念,蒋子龙说,这原本是个约定俗成的概念,如今登堂入室,被时间和现实接受。这对现实题材的文学创作是一种鼓励。
“觉得辛苦,那证明你正在走上坡路”
作为有广泛影响力和深刻洞察力的作家,蒋子龙最倾心、最看重的始终是现实题材的文学创作,“如果文学创作脱离现实,即便再怎么优秀,其价值也是值得怀疑的。”
谈到如何看待文学创作和现实之间的关系,蒋子龙坦率答道:“现实生活永远大于文学创作,但不能大得让文学创作知难而退,或躲在远处仰视、漠视,乃至鄙视。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坛,现实题材的创作都不可缺席。”
文学的成长与茁壮,不能离开现实的土壤。也许正是这种认知上的严肃性,让他本人显得也颇为严肃。听得此话,蒋先生微笑着说,很多人说他很严肃,不过这主要与他长期在车间被监督劳动有关。在那种环境下,他的面部肌肉始终处于僵硬状态。“严肃”就是这样形成的,“严肃”久了,就成了一种习性。
他不无得意地说,在文学讲习所读书时,同学给他起的外号就是“凶神一号”。
近几年,除了小说创作,“凶神”还出版了人生指导类散文随笔集。
2017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的《生命中的软与硬:蒋子龙叹人生》,被书评界称为“作者的笔像一面镜子,观照着芸芸众生、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亲情、友情、爱情;事业、文学、人生感悟、处世哲学;权力、家庭、伦理、道德……作品视觉独特,幽默精妙,博大深厚,触及灵魂,充分反映了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思想感情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去年出版的《人生实苦,但请足够相信》,荟萃了他执笔40年来的优质散文,或写人生经历或畅谈生命哲思,又或者表明对某种状况的情感态度。对这部作品的畅销,蒋子龙坦承始料未及。他以为自己已是多少有点“过气”的作家,不会有那么多人关注了。最初他甚至对于要不要出版这本书感到疑虑,认为会亏本。
现在他的顾虑打消了。其实,蒋子龙对生活始终葆有热情,这在书中得到了生动的反映。尽管曾经历不少波折,但他始终是积极的,既不颓丧倦怠,也不一味抱怨。他性格直率,文风坚硬,他的文字总能给人正面、积极的引导。正如他一直所相信的,人生总有不如意的地方,所以不必过于忧虑和着急,要足够地相信未来。在颠簸的人生途中,他秉持着一份坚定从容的姿态,而这是当下很多人所欠缺的。也正缘于此,这本书被认为是给所有过得不快乐的年轻人的礼物书。他在书中说:“如果你过得不快乐,那就表明你对人生还有期待;如果你觉得现在走得辛苦,那就证明你在走上坡路。”
“以文养生”,正在创作一部长篇小说
如今,蒋子龙已近耄耋之年。这位写了一辈子的作家,最大的快乐以及精神上的磨砺仍然来自写作。当问及最近有无新的创作计划时,他利索地说:“当然还在写。”但他也很不情愿地承认,锐气渐钝,效率减慢,“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他要努力克服正在来临的衰老。他告诉笔者,他正在进行一部长篇小说的创作,只是时断时续,尚未进入佳境。
现在,他感到自己对现实的感悟急切而零碎,因此要经常写些短文,诸如《故事与事故》系列已陆续发表。
他特别郑重地提到,写作其实也是体力活儿。这个观点跟他对巴金的记忆有关。他脑子里始终保留着一个鲜明的印象:有一年,他与巴金在北京开会时相遇,聊天时说过一个观点,作家的创作力跟身体有关,一旦身体不行了,创作力不可能达到很好的状态。回想那时侯,年轻的蒋子龙身体健壮,“写作固然是精神劳动,但身体状态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项精神劳动的质量及强度。身体不好,偶尔写写可以,但如果想保持创作力,比如写点有棱角的东西,那就难说轻松了”。
对于蒋子龙,写作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这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种养生的途径。用他的话说,就是“以文养生”。写作时,生命像有了安放之地,于是心灵变得宁静,胸怀变得宽广。他可以与自己对话,与世界对话。他梳理着他的岁月,反刍着,也把握着他所看到的现实。
他说,如果没有写作,他的精神状态就会发生不好的变化,会感到生活的虚无,生命的质量就会降低。从这个意义上说,把写作当作养生途径,确实很有道理。蒋子龙说,很多古人就有以文养生的习惯,只是没有明确提出这个口号罢了。“比如袁枚,他常头痛,这个时候他就写诗,读诗。他特别喜欢读自己的诗,读到得意处,心头便畅快起来,头疼也就得到了纾解。”
在大多数关心蒋子龙的人的印象中,他始终是个精神健旺的人,在他身上难得看到一丝伤感抑或无奈。除了创作文学作品,蒋子龙也喜欢运动,年轻时喜欢球类,中年改为游泳,到了老年也不闲着,四处旅游。他在《人生实苦,但请足够相信》一书中,多次写到自己在旅途中的趣事。他的生命始终是动态的。
当下这个时代,写作形式已然发生很大变化,很多写作者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公号。蒋子龙对这种新的写作方式是陌生的,他很真诚也有些羞愧地说:“不知道怎么关注,也不会弄,但由衷地羡幕新媒体写作。”
早在六年前的2013年,蒋子龙就曾表示:“文学已改朝换代,我们绝对是落伍了。我们已经过时,得承认。”
对于一个毕生以文学为职业的人,如此真挚地表达这种意见颇为不易。他的坦率令人感动。即使现在他的随笔集如此热销,似乎也没能扭转他的这一观点。在他看来,新时代的文学有着新特点,比如,“是很有一些过人之处的,在想象力方面更是匪夷所思。”
访谈中,蒋子龙的谦逊、低调、平和,令人油然生出如沐春风的感受。他的声音,温厚而安详,听着令人内心感到熨帖。当问及他喜爱的当代作家时,他罗列着:“陈村的语言,韩少功的智慧,李建军的学问,毕飞宇的精致,葛水平的文字,迟子建是小女子专写大书……”
他望向了远处,这位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副主席,天津作家协会主席,天津文联副主席的著名作家,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他在心中也许开列了一份更长的、是否没有尽头的名单,但他终究不会把自己的名字列上去。
可他的文字,确曾影响过那么多人,如今依然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笔者很好奇,对于过去的自己和未来的自己,他会有什么特别想说的话?
“忽然觉得,有点过时的东西也不错,总比连过时的东西都没有要好。”蒋子龙最后意味深长地如是说道。来源:文汇报 | 吕中师
#最大的
#快乐
#仍然
#来自
#写作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文化新闻
俞慕:写作是我一辈子坚持要做的事
0
3231
写手发布
2024-05-25
交易招聘
招聘各类写作人员,硕博经验者优先,会实证分析者优先
0
2568
超级大学霸
2024-05-29
交易招聘
诚聘兼职写作老师,全职写手,硕士,博士,优先!长期有效!
0
2601
akhr
2024-05-31
写作交流
近期拆书心得,以及一些写作技巧总结
0
1808
nana831025
2024-06-12
写作交流
写作干货:终于有人把言情小说的爽点说清楚了
0
2358
heneica
2024-06-23
写作交流
写作素材:暗恋的10种表现,言情小说必备
0
1815
玲儿1234
2024-06-26
交易招聘
不限专业,本、硕写作老师,可长期合作+q397377934
0
2399
林皇
2024-07-01
交易招聘
不限专业,本、硕写作老师,可长期合作+q397377934
0
2332
林皇
2024-07-01
休闲分享
想要快速通过写作变现的看过来
1
1964
弄墨
2024-07-06
写作交流
适合新人的小说大纲写作思路
0
1794
iiMessi
2024-07-07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话题
网络作家核融炉:短篇悬疑迷雾中的博弈与浪漫
1.5-10万元/部 | 「七猫中文网」 短剧剧本征稿
纵横女频“错位心跳”主题征文
4
网络文学从草莽成长为“数字文明奇观”
5
500元起/篇 | 「传记文学」杂志长期征稿
6
他们所提供的稿酬颇低!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