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追忆老二届慈中流年(之一) 卢旦华 岁逢丙申,甲子兴学,海纳塘河,弦歌不辍。追忆筚路蓝缕,喜庆母校华诞。2016年,慈溪中学将迎来60周年华诞。一转眼我们已古稀之年了,但时常总要看看留存的老校徽,可爱的母校在一甲子流年间,许多老师、同学的音容笑貌,经常在脑子里萦洄激荡。于是,便抽笔追忆读中学时的难以忘却之事。年轻的时候,我们心里装满了奋斗。上升,是我们的梦想;中天,是我们的追求;苦干,是我们的快乐;流汗,是我们的笑语;进步,是我们的风采;成绩,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母校从1956年始,艰辛初创之时期,开三北教育新天地。学校在浒山东门外北首,即团圈(浒东村),紧靠大塘河边,交通便捷,环境清静,纯正的校风和高质量的教育,赢得了社会声誉而名闻遐迩。我们是五十年代建校初期入学的“老二届”,即1956年的首届与1957年的第二届,合起来俗称老二届。我们就读三年,良师益友,切磋研磨。特别是近几年,我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而来,汇聚在浒山、杭湾生态农庄,甚至在宁波、杭州大华饭店等,先后喜开了多次“少青别面老大会” ,即老二届初中或高中毕业生同学会,阔别半个多世纪后相会在一起,仿佛又回到母校求读时那种天真、活泼、烂漫的学生时代,畅谈在母校学习、劳动、生活的快乐情景。回忆母校从艰辛的草创、风雨兼程的跋涉、勤奋不辍的耕耘而创造了早期的辉煌。恩师是吾学生时代的美丽春天之云,指路的夏夜之星,他们塑造学子“爱国、求真、执著、创新”之心,母校“科教兴中华,改革办学新,华章歌盛世,学子若繁星”,在此过程中也塑造了教书育人的园丁一生辛勤耕耘精神,记忆犹新,终生难忘。60年的上下求索、行健自强,60年的辛勤耕耘、滋兰树蕙,60年的跨越发展、桃李芬芳。我们老校友以热爱祖国,报效母校之心,收集、整理、编写史料是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也是新老校友的愿望,其目的意义更重大、更深远。“学习母校好校风、传承慈中好精神”,为母校创 “高质量、有特色、示范性” 的全省一流并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现代化高级中学,为在改革发展中建设更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共同奋进。 <<慈溪中学赋>>以示母校甲子纪念之: 岁逢丙申,甲子兴学。追忆筚路蓝缕,喜庆母校华诞。 文献之邦,人文荟萃;慈孝文化,明道厚德。振三北建新学,兴办于划县契机;荟菁英播文明,崛起于千年古塘。造福桑梓三易校址,历磨难谱教育华章。爱国执著,严谨创新爱生,尊师好学求实;聚才俊育,探新路创佳绩,出才贤代代新。开治学之本,拓教育之源。艰苦奋斗,年年长进,沧桑六秩;勤教勤学,自强不息,杭湾波澜。教书育人,德艺双馨立中柱;知行合一,树践行先进风范。甲子载铸良师益友,慈爱母校英杰辈出;一甲子倡创新科教,慈溪中学声誉斐然。促名校交流取长补短,搭融合平台鉴往超前。汇莘莘学子心智,遂世代兴国宏愿。追今抚昔饮水思源,桃李满天薪火相传。改革发展兮慈中日盛,中华复兴兮民族梦圆! 这里值得重提一事,因我们陪伴着母校一起走过了沧桑砥砺的征程,是我们的奋斗拼搏、无私奉献凝铸了慈中今日的荣光。为记录甲子年春华秋实,定格慈中人步履辉煌,拟编撰《追忆慈中流年--- “老二届”纪念册(校友回忆录)》,人手一册。以笔寄情,以墨留芳,以书传史,以情励志,向甲子年校庆典献礼。追忆在校美好时光、同窗师生情谊;或讲述成长经历,汇报骄人硕果,抒发人生感悟;或记录学校的发展变迁、重要事件、重要活动等。务请广大校友大力协助。 上篇 追忆母校初创 一. 最佳选址动工 建校背景:1954年,慈溪新行政区域(三北)划定后,在中共慈溪县委领导下,工农业生产迅猛发展,特别是1956年全国的 “一化三改造” 运动进入高潮的时候,慈溪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更是一马当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但是,作为全县政治经济中心的县城浒山却没有一所完全中学,文教的滞后已不能适应这龙腾虎跃的形势。为此,县委采纳文教科长顾坚“时不我待,以初高中同时开办为妥” 方案,郑重决定创办全县第一所完中,报省教育厅同意,慈溪中学就这样应运而生了,这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胜利。 选址动工:几经踏勘,校址选定在东门北首的浒东村(当店旁)。这儿即便于交通又较清静,适合萃莘学子们求索深造。校园面积30亩,这些土地由县委出面将附近数村的机动地和荒地调剂给浒东村而换得。紧接着是4月份筹建动工,当时建筑图纸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的统一图纸,建造一幢十二教室二层楼房和一幢六教室平房,还有几幢平房学生宿舍等。组织调集了建校班子和工程处,叶志炜担任基建负责人,陆乾培任会计,陆锦芳是工友,这些同志主持基建日常事务,并聘请余姚镇的叶唐铨担任施工员。当时条件很差,借用了半间民房作为办公室。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没有宿舍就在工地露宿。没有建筑专业设计人员就自己学习设计、制图。缺少建筑材料,就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能代则代,能省即省。充分发扬了艰苦奋斗、勤俭办一切事业的精神,计划用钱,把钱用在刀刃上。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于是年6月10日破土动工,用了3年时间,花资19.6万元就建起了6000多平方米的校舍,在三北大地上搭起了第一所完全中学的骨架,构筑了慈溪教育的新希望。 二.积极筹建开学 在建房的同时,为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县委调集尹云华等三名党员,组建了慈溪中学党支部,任命尹云华为首任支部书记兼校长,第一校长杨敬兰,分管教学业务,建立行政会议制度,教导主任虞龙根,总务主任叶志伟,立即筹划招生开学事宜。在党支部领导下,37名教职工齐心协力,首届招生294人(高、初中各三班) ,正遇至今慈溪历史上最大的一次 “八一”强台风,但学校还是在九月一日开学迎新,只是部分靠近海边的新生因家遭风灾影响,迟了数日报到,至12日正式有序上课。 1957年初高中新生录取标准据省教育厅和省委通知,为团结一切积极因素,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工农子弟放宽5分。1958年9月,经省教育厅批准,开设师专文科班一班,招收初中毕业生32人。从1959年5月后,书记兼校长王飞,第一校长仍是杨敬兰,教导主任戴开华,总务负责人陆乾培。在此创办阶段,后勤各项任务紧迫且繁重,工作人员能合理安排,指挥自如,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物质保证,总务工作为师生所赞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