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学观点] 莫忽视“网生代”的核心需求

[复制链接]
萧盛实名认证 手机认证 官方 发表于 2016-12-14 13: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经历了2014年所谓的“网络剧元年”、2015年“现象级网络剧”引爆潮流、2016年“精品细磨”需求强烈后,网络自制剧正在迈入“升级换挡”的发展阶段,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需求,倒逼产品和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这个拐点上,如何看待网络自制剧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贴合并引导“网生代”的核心需求,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主流精品力作,成为接下来业内值得认真思考的课题。
以时下最热门的所谓“IP改编”为例。从2015年至2016年,当网络剧通过自制爆款和超级IP,来满足“网生代”的多样化需求时,出现了两个值得注意至今却还鲜有人研究的现象。一是在热门IP改编潮中,缺少对年轻人话语体系、创新实践、价值观念的反映。比如,网络文学的IP经过近20年的发展,其语体文体、类型题材、形态业态等文艺形式和内容的探索和实践,包含了有关年轻一代个体意识、思维观念、文化建构等前沿的探索与实践,但很多的影视改编,却“想当然”地大众化、流行化和媚俗化,并没有将年轻一代思维观念层面的变化予以重视。二是在改编和原创时,对二次元、“网生代”、亚文化的理解趋于褊狭,陷入“得年轻人得天下,得草根者得天下,得‘网生代’得天下”的怪圈,将文艺作品拉低到一个“比生活还低的门槛”——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网络自制剧把自己拉低到等同于生活——而且不是仿真,是像温室、大棚里假想生活的状态,所以,既不能“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真正切中现实的脉动,致力深度,挖掘内涵;又不能高于生活,在虚构的世界里、想象的故事中,为迷乱的现实赋予秩序和意义。可以说,罪案剧、玄幻剧、情感剧等屡屡突破红线和底线,其问题皆源于此。
这两个现象其实都指出了一个“痛点”,就是网络剧貌似“迎合”了网生代的多样化需求,却忽视或没有能力聚焦“网生代”的核心需求,并给予满足;更别提以此为基础和前提,“加强内容建设,厚植文化内涵,坚持内容为王、品质取胜”,在发展战略上“养成一个国民IP”,嵌入主流核心价值观。
那么,如何理解“网生代”的核心需求?这就涉及到对网络自制剧受众及其需求的分析。网络自制剧“年轻化”是轴心——如何赢取“网生代”,贴合年轻人的需求,成为整个行业最主要的策略和战略。然而,“贴合”不是迎合,更不是媚俗、低俗。网络自制剧在“迎合网生代的多样化需求”时,容易走到极端,以媚俗为噱头,吸眼球,擅打擦边球的网剧比比皆是,“内容低俗、格调低下、渲染暴力血腥色情等问题”层出不穷。这种现象的出现跟网络诞生的生态环境有关:一是网生代及其需求多元化、多样化、选择多;二是付费收入。因此,网络自制剧从一开始,就面临三大难题:一是探寻吸引“网生代”注意力的方式。网络剧最初的选择,是通过刺激他们的需求来吸引并转化为收费。以生理刺激、视觉刺激、感官肌能刺激为主——这其实是勾引而不是吸引,诱引而不是导引。二是对于“网生代”深层次的精神、价值观和心灵成长需求,缺乏洞悉、挖掘和精准定位,更别说有针对性地聚焦,以有效的视觉、故事和价值观手段与观念,来激活、匹配并充分满足。三是整个制作和生产观念还是比较偏向于以“互联网用户需求为中心”,倒逼作品产品和内容与服务的供给,还没有有效地考虑如何设置议题、掌握节奏,激活、制造以及引导受众的新需求。
从美剧在网络备受追捧中,不难发现,“网生代”不缺乏思想,不缺乏深层次的需求。只是当我们把“网生代”的需求界定低俗化时,实际上也就把自己产品的生产标准低俗化了;当我们把“网生代”的需求官能化后,我们自己的产品也官能化了;当我们把“网生代”的需求低级化后,我们自己的内容也就低级化了……其实并不是“网生代”的需求拉低了我们的作品,而是我们拉低了“网生代”的需求,所以,我们自己的作品并不能真正为“网生代”代言。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这几年网络自制剧急速的壮大发展,都是围绕着“造星机制、逐利冲动、创富神话”这个轴心旋转。这不仅刺激了整个行业的爆发式增势,也在一定程度上有“畸形发展”之危,小资本进来圈粉圈钱,大资本来囤积版权,大小资本因为自身商业利益驱动和逐利冲动,铤而走险博取利益,“基腐、惊悚、悬疑等各种监管危险题材网剧野蛮生长”。然而,比起这些具体的问题,泡沫化繁荣发展背后最轴心的问题还在于整个全产业链其实一直没有找到和解决“贯通全产业链讲故事的能力建设”之道:如何找到一个“好故事”?如何把“好故事”讲得“更好看”?如何贯通整个全产业链“把一个好故事讲好”?这才是所涉行业所有链条和关键环节的轴心。这个核心问题在 “超级IP”、“现象级”、“爆款”热中其实一直没有突破。此外,评论评价体系一如既往地缺席:专业评论“声音渺小而无效”,弹幕等碎片评论“庞杂而混乱”,社群粉丝评论评价游离于社会主流之外,声名不彰……整个网络剧发展几乎无评论“介入的力量”,无评介“干预的效果”。当社会主流的声音进场,并跟“网生代”的多样化需求特别是核心需求对接时,需要通过网络自制剧的评论评价体系来构建一个对接通道,这个问题尤为现实和紧迫。来源:文艺报 庄庸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9关注

125粉丝

2523帖子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