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揭秘] 一个秀才在古代的地位,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复制链接]
xiaol1989 发表于 2016-12-20 1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说书人算是“艺人”当时属于贱口,类似优娼,地位极低,因此读书人如果给他们写段子,属于自贬身份。
  元代读书人很少出路,为此才大量转向曲艺写剧本文章,出现“性灵”的时代。而之后之后落魄文人,才会靠给戏子写剧本赚钱,这种行为在当时算是“有辱斯文”,为人不齿的。
  顺便说下,唐宋时代文人喜欢写“传奇”“话本”,在当时不是用来给戏子表演的,事实上唐时代科举刚起步,宰相贵官甚至公主后妃干预科举的现象都常见。读书人为了中式,往往要在之前向那些有权干预科举的官员“敬献”自己的文章以求垂青。但是科举明经文章非常枯燥,为了确保公主宰相有兴趣看自己的文字,往往会在正式文章中附上一篇有趣的“传奇”“话本”以吸引对方注意力。 鲁迅编辑的《唐宋传奇》中提及过这点。
  也就是说,唐宋传奇本身不是为戏子所做,只是戏子们将这种传奇话本拿来作为自己演出的题材而已。
  -----------------------------
  
  然而,事实古代说书的剧本就是读书人,给他们写的换个零花钱。
  换句话讲,就是兼职搞个副业,增加收入
  古代戏子还可是为人不齿的下九流行业,然而事实 仍不妨碍 梅兰芳堪称大师!
  -----------------------------


  读书人为戏班写剧本,被发现是“有辱斯文”。为此当年落魄文人写剧本,都要使用化名。

  读书本身就是职业,你在选兼职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能和“贱口”混在一起,就是说你不能经商,不能唱戏为业,不能去当胥吏,这些都可能导致你被视为有辱读书人身份而革去功名成为屁民。

  梅兰芳堪称大师,是民国和新中国的故事,在清朝戏子是贱民,地位比妓女还要低。家里有一个人当了戏子,全家都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吏是本人不得参加科考,妓女是其子不得参加科考),如果是戏子家人参加科考被发现,在明清甚至会发生学生“鸣鼓而攻之”(类似今天群殴拐卖小孩者)的局面。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裸奔 发表于 2016-12-20 11: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说书人算是“艺人”当时属于贱口,类似优娼,地位极低,因此读书人如果给他们写段子,属于自贬身份。

  元代读书人很少出路,为此才大量转向曲艺写剧本文章,出现“性灵”的时代。而之后之后落魄文人,才会靠给戏子写剧本赚钱,这种行为在当时算是“有辱斯文”,为人不齿的。

  顺便说下,唐宋时代文人喜欢写“传奇”“话本”,在当时不是用来给戏子表演的,事实上唐时代科举刚起步,宰相贵官甚至公主后妃干预科举的现象都常见。读书人为了中式,往往要在之前向那些有权干预科举的官员“敬献”自己的文章以求垂青。但是科举明经文章非常枯燥,为了确保公主宰相有兴趣看自己的文字,往往会在正式文章中附上一篇有趣的“传奇”“话本”以吸引对方注意力。 鲁迅编辑的《唐宋传奇》中提及过这点。

  也就是说,唐宋传奇本身不是为戏子所做,只是戏子们将这种传奇话本拿来作为自己演出的题材而已。
  -----------------------------
  然而,事实古代说书的剧本就是读书人,给他们写的换个零花钱。
  换句话讲,就是兼职搞个副业,增加收入
  古代戏子还可是为人不齿的下九流行业,然而事实 仍不妨碍 梅兰芳堪称大师!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rundamt 发表于 2016-12-20 11: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认为秀才有势力也对,不过那只在内地,一个地方上读书人少,这样一旦中了秀才,就会成为地方上重要人物。
  而江南鱼米之乡,读书人众多,如吴江县在清中期就有数百个秀才。这种地方秀才太多了,就一点都不稀罕。很多日子混的不好。上面说过,秀才太穷日子过不下去,就借口“征漕”引发的事端起哄,县令对于这些穷秀才打不得骂不得,没办法就每年散几千两银子给秀才们堵他们的嘴。倒不是说县令真的怕穷秀才,而是担心......
  -----------------------------
     
  弄个秀才功名,起码要读个8-10的书,一般人家也供不起。
  这些古代读书的人,没势力,却有地位。
  一般有势力的也不敢得罪这些家伙们,特么识文断字,能写文字忽悠起来可厉害了
  当年,雍正改政策妨碍了秀才的利益,结果一群秀才拿起笔杆子写文字能把雍正黑成渣
  -----------------------------
  
  古代目不识丁的白丁们,谈论过去的事,依靠什么?靠着说书的
  古代读书人,写点的文字类似与今天写小说的,就卖给说书的,赚个外快弄点零花
  -----------------------------

  古代说书人算是“艺人”当时属于贱口,类似优娼,地位极低,因此读书人如果给他们写段子,属于自贬身份。

  元代读书人很少出路,为此才大量转向曲艺写剧本文章,出现“性灵”的时代。而之后之后落魄文人,才会靠给戏子写剧本赚钱,这种行为在当时算是“有辱斯文”,为人不齿的。

  顺便说下,唐宋时代文人喜欢写“传奇”“话本”,在当时不是用来给戏子表演的,事实上唐时代科举刚起步,宰相贵官甚至公主后妃干预科举的现象都常见。读书人为了中式,往往要在之前向那些有权干预科举的官员“敬献”自己的文章以求垂青。但是科举明经文章非常枯燥,为了确保公主宰相有兴趣看自己的文字,往往会在正式文章中附上一篇有趣的“传奇”“话本”以吸引对方注意力。 鲁迅编辑的《唐宋传奇》中提及过这点。

  也就是说,唐宋传奇本身不是为戏子所做,只是戏子们将这种传奇话本拿来作为自己演出的题材而已。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水云清 发表于 2016-12-20 11: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秀才而已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9448847 发表于 2016-12-20 11: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穷秀才是有,一般是相对来说。
  只要家族不没落,只要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在那个99.99%文盲的时代,吃饱喝好比绝大多数目不识丁的老百姓过的还是美滋滋的
  ..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讽刺,古代读书人出来只会之乎者也白丁们都不懂的这些,然而却四肢不勤 五谷不分的
  “包揽词讼,无恶不作”是讽刺,古代读书人仗着识文断字,靠着与官面熟悉的关系欺压百姓用的
  然而,绝大多数的秀才,......
  -----------------------------
  
  清中期山东“刁讼”盛行,经常闹到京控,清政府的措施就是派人“严加治罪”,如果读书人非原告至亲代原告写状子,一旦被发现,处分是革去功名然后杖扑(用竹板大屁股),甚至可能枷号示众---就是把你锁起来放在衙门口展览。
  最惨的是乾隆朝的“洪仁辉事件”中,代外国商人写状子告两广总督衙门贪污腐败的中国人刘阿扁,被清政府下令斩首!
  -----------------------------
  “包揽词讼,无恶不作”和“衙门朝南开,要打官司拿钱来”类似的意思老百姓说的话。
  因为,古代读书人太少。秀才这种识文断字的依然很牛逼了,而且和当地官面的很熟。
  走个后门,办点什么事,秀才那可是首选。
  秀才几乎是白丁们和府衙,之间的 媒人关系
  很多,县衙师爷,账房先生,就是秀才干的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762zxl 发表于 2016-12-20 11: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认为秀才有势力也对,不过那只在内地,一个地方上读书人少,这样一旦中了秀才,就会成为地方上重要人物。
  而江南鱼米之乡,读书人众多,如吴江县在清中期就有数百个秀才。这种地方秀才太多了,就一点都不稀罕。很多日子混的不好。上面说过,秀才太穷日子过不下去,就借口“征漕”引发的事端起哄,县令对于这些穷秀才打不得骂不得,没办法就每年散几千两银子给秀才们堵他们的嘴。倒不是说县令真的怕穷秀才,而是担心......
  -----------------------------
  
  弄个秀才功名,起码要读个8-10的书,一般人家也供不起。
  这些古代读书的人,没势力,却有地位。
  一般有势力的也不敢得罪这些家伙们,特么识文断字,能写文字忽悠起来可厉害了
  当年,雍正改政策妨碍了秀才的利益,结果一群秀才拿起笔杆子写文字能把雍正黑成渣
  -----------------------------
  古代目不识丁的白丁们,谈论过去的事,依靠什么?靠着说书的
  古代读书人,写点的文字类似与今天写小说的,就卖给说书的,赚个外快弄点零花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owin017 发表于 2016-12-20 11: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读书为什么那么难呢?据说识字很难,没有汉语拼音前,人们是怎样认识字的呢?请高人指点。
  举报 |  | 打赏 | 回复 | 评论(5) | 赞
  铸剑成弓:   评论
  古人读书并不难,只是没钱读。 古代都是私塾教学,不象今天九年义务教育。 不识字没关系,会说话就够了。
  铸剑成弓:   评论
  汉语拼音是为了规范普通话的,不代表没有拼音就不会说话了。 古代也有官话,......
  -----------------------------


  反切是随佛教传入的注音方法(传统注音为“某同某”即用同音字标注)。用两个字标志一个字的读音。大致可以理解为取前一个字的声母,后一个字的韵母,即新字的读音。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y。 发表于 2016-12-20 11: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穷秀才是有,一般是相对来说。
  只要家族不没落,只要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在那个99.99%文盲的时代,吃饱喝好比绝大多数目不识丁的老百姓过的还是美滋滋的
  ..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讽刺,古代读书人出来只会之乎者也白丁们都不懂的这些,然而却四肢不勤 五谷不分的
  “包揽词讼,无恶不作”是讽刺,古代读书人仗着识文断字,靠着与官面熟悉的关系欺压百姓用的
  然而,绝大多数的秀才,......
  -----------------------------

  清中期山东“刁讼”盛行,经常闹到京控,清政府的措施就是派人“严加治罪”,如果读书人非原告至亲代原告写状子,一旦被发现,处分是革去功名然后杖扑(用竹板大屁股),甚至可能枷号示众---就是把你锁起来放在衙门口展览。

  最惨的是乾隆朝的“洪仁辉事件”中,代外国商人写状子告两广总督衙门贪污腐败的中国人刘阿扁,被清政府下令斩首!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穷富二代 发表于 2016-12-20 11: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认为秀才有势力也对,不过那只在内地,一个地方上读书人少,这样一旦中了秀才,就会成为地方上重要人物。
  而江南鱼米之乡,读书人众多,如吴江县在清中期就有数百个秀才。这种地方秀才太多了,就一点都不稀罕。很多日子混的不好。上面说过,秀才太穷日子过不下去,就借口“征漕”引发的事端起哄,县令对于这些穷秀才打不得骂不得,没办法就每年散几千两银子给秀才们堵他们的嘴。倒不是说县令真的怕穷秀才,而是担心......
  -----------------------------
  弄个秀才功名,起码要读个8-10的书,一般人家也供不起。
  这些古代读书的人,没势力,却有地位。
  一般有势力的也不敢得罪这些家伙们,特么识文断字,能写文字忽悠起来可厉害了
  当年,雍正改政策妨碍了秀才的利益,结果一群秀才拿起笔杆子写文字能把雍正黑成渣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和你看未来 发表于 2016-12-20 11: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认为秀才有势力也对,不过那只在内地,一个地方上读书人少,这样一旦中了秀才,就会成为地方上重要人物。
  而江南鱼米之乡,读书人众多,如吴江县在清中期就有数百个秀才。这种地方秀才太多了,就一点都不稀罕。很多日子混的不好。上面说过,秀才太穷日子过不下去,就借口“征漕”引发的事端起哄,县令对于这些穷秀才打不得骂不得,没办法就每年散几千两银子给秀才们堵他们的嘴。倒不是说县令真的怕穷秀才,而是担心......
  -----------------------------
  秀才有个屁势力,有地位是真的
  小说里黑穷酸秀才的绝大多数是有势力的大户人家干的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

关注

粉丝

帖子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