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官职对比已完结,从上面可以看出两汉皇宫宿卫有很多,有较强的严密性和浓重的政治性。西汉初期的皇宫宿卫体系基本承袭秦制,卫尉领卫士,主要卫护宫城;郎中令领卫郎,主要宿卫宫殿。此外,职“掌徼巡京师”的中尉也负有拱卫皇宫的职责。这种由中尉、卫尉和郎中令所属力量构成的皇宫多层宿卫体系的雏形。而东汉建立后,皇宫宿卫体系内容变化较大。光武帝刘秀为进一步加强皇权,所采取的一个重大措施就是确立皇宫宿卫军的优势地位,并强化皇宫宿卫军宿卫皇宫的职能。
首先是严密性,东汉皇宫宿卫体系自外而内主要由四个层次组成:城门校尉、北军中候监领下的北军五校尉、执金吾负责宿卫皇宫外围;卫尉负责宿卫皇宫宫城;光禄勋负责宿卫省外宫殿;文属少府的宦官负责宿卫省中。它们之间彼此独立,相互牵制又互相协作。例如《后汉书•礼仪中》记载的大傩逐疫仪式,也清楚地反映了东汉皇宫宿卫体系的严密性,其仪:在黄门令的号令下,由中黄门冗从仆射率领中黄门“逐恶鬼于禁中”,虎贲、羽林等宿卫前殿,“卫士千人在端门外,五营千骑在卫士外,为三部,更送至雒水,凡三辈,逐鬼投雒水中”。这种由虎贲、羽林、卫士和五营兵组成的宿卫层次,清晰而紧凑,体现了东汉皇宫宿卫军组织的严密性。
第二是政治性,东汉以后外戚多操纵皇权,于是宿卫军权经常掌控于外戚之手。例如在大将军窦宪威名最盛时期,窦宪之弟窦环、窦笃和窦景分别任光禄勋、卫尉和执金吾,窦宪之叔窦嘉和窦霸任少府和城门校尉,余为“侍中、将、大夫、郎吏十余人”,整个皇宫宿卫力量几乎尽入窦氏门庭。还有外戚梁商梁冀父子秉政时,东汉外戚对皇宫宿卫力量的控制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梁氏专擅朝政的40余年时间里,梁氏宗族几乎占尽了从省中宿卫到京师宿卫的各主要职位。可以说,掌握宿卫军权成了外戚参与并控制政治的一个必须的保障。一句话就是皇城宿卫军永远由外戚宗亲掌权。
最后宿卫军权高度集中,这利于东汉皇权的集中和强化。然而,东汉后期,随着外戚和宦官势力的不断膨胀,他们为把持国政,都争相把皇宫宿卫力量作为争夺权势的强力后盾,致使东汉皇宫宿卫力量成了当时外戚和宦官争夺政治权势的工具。由此可以看出,东汉皇权政治机制运行正常时,东汉皇宫多层宿卫体系的严密、宿卫军权的高度集中利于专制皇权的强化和巩固,反之,则容易成为皇权的威胁。东汉时期皇权的稳固与弱化正是这两种情形的客观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