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本版
帖子
用户
登录
注册
快捷登录
投稿
每日签到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写手之家
›
写手服务区
›
百家争鸣
›
影视创作的“网感”之惑
返回列表
[文学观点]
影视创作的“网感”之惑
[复制链接]
萧盛
发表于 2017-2-15 15: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随着互联网崛起,视频网站甚至比肩电视台,成为影视剧的重要播出平台。一时间,“网感”成为影视创作的热词。有言论甚至指出,若要抓住更多年轻用户,网感已成为影视剧必不可少的基因。然而,究竟何为“网感”?以笔者的理解,它是指影视作品具有网络文化的风格特点和传播规律,具有碎片化、感官化、青春化的内容气质,有一定的情节爆点和情感痛点,有较强的用户参与性和体验感,是网络审美文化、价值取向、流行思潮的集中体现。
在影视产业链上拼命刷存在感
影视创作者为何会醉心于“网感”?第一,互联网时代的影视内容生产有许多创作元素和灵感来自网络思潮和网络文学,从知名IP到网络言论,都影响着影视创作的潮流和趋势。从题材筛选到班底组建再到演员搭配,都透露着网络文化的影响力。源于网络文化的网络文艺,由于其创作环境相对宽松、剧作形式相对灵活,在影视创投中异军突起,迅速成为网络用户的新宠。第二,网络平台成为影视作品重要的播出渠道。在“一剧两星”政策的制约下,电视播出平台的输出量有限,每年生产上万集的电视剧中有很多尚未播出就被收入库房,成为积压产品。而网络传播的非线性特点,解决了剧作的出口问题。对于电影来说,院线屏幕有限,上映档期和排片率成为各大影视公司竞逐博弈的目标。而互联网通过二次传播,让院线大片获得了更多利润,也让中小制作和艺术电影有了实现盈利的渠道和保障。第三,全媒体语境下,网络营销成为重要渠道。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网络搜索的热度和口碑成为影响票房和收视率的风向标。电影《百鸟朝凤》因其网络话题的持续发酵而收获了比预期高很多的票房。电视剧《北平无战事》《琅琊榜》等因网络评分居高不下而吸引了更多观众的目光,使收视率有所提升。因此,利用网络传播规律和网民偏好争取话语权和支持率,成为高效营销的重要手段。第四,影视剧的受众构成发生了变化。“90后”乃至“00后”的年轻一族成为电影和电视剧消费的主流群体。而作为“网生代”的他们,从观影渠道到购买方式都对网络有着强烈的依赖性。重视“网感”等于打开了一扇与年轻观众顺畅交流的窗口。
不是万能钥匙,而是把双刃剑
“网感”现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近年来,资本热钱不断涌入影视行业,有规模和影响力的影视公司形成庞大的产业集群,互联网平台纷纷参与影视制作,市场竞争环境更加激烈。影视与互联网的融合式发展早已是业界常态。影视作品有“网感”,有互联网时代的印记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影视创作者忽视网络文化诉求,走单一传播、因循守旧的老路,对于产业发展并无裨益。在“互联网+”的媒介语境下,重视网络文化、建立数据思维、把握传媒生态,让市场在影视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用适度的“网感”来满足用户需求、实现精准投放,促进影视产业良性发展,这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如果过度依赖“网感”,让整个影视创作跟着“网感”走,会严重影响影视行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第一,以网络文化为基因的“网感”,有精华也有糟粕。网络文化开放、包容,让观众有了观望舆情、宣泄情感、自由表达的公共话语空间,同时也让低俗、恶搞、颓废、色情和自我放逐的审美逻辑和价值观念混杂其中。《小时代》《诛仙·青云志》《幻城》等作品来自主流民意的差评,就说明了“网感”存在的硬伤。第二,过度陶醉于“网感”会对影视市场的均衡发展产生伤害,使影视创作类型同质化,形成跟风创作、扎堆播出的现象。从2017年伊始各大卫视的电视剧播出预告来看,颇具“网感”的古装传奇、都市情感、职场励志等类型的作品成为重头戏。像《一路繁花相送》《欢乐颂2》《如懿传》《孤芳不自赏》等,观众有着很高的收视期待。而关注现实生活、聚焦普通百姓、书写时代精神的作品,像家庭伦理剧、农村剧、家族剧、改革剧等类型的作品相对缺失,仅有《人民的名义》《白鹿原》等少量作品映入眼帘。如果一味偏食,让观众沉浸在一两种类型的作品中,长此以往,观众会营养不良,市场也将发育畸形,影视艺术就会沦为市场的奴隶。第三,“网感”的主要拥趸是年轻观众,他们的人格塑形、价值取向和审美判断尚不成熟,因此不能以他们的口味作为判定创作潮流的唯一标准。在面对“网感”时,创作者要有足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第四,过度迷信“网感”,单靠高颜值、网红体、重口味、欲望化的内容持续诱惑和刺激观众,导致作品内容空洞、逻辑混乱、人物苍白、特效业余,会快速消耗观众的信任感和忠诚度。
纵观2016年,在海量的影视创作中,能产生广泛传播力和持久影响力的作品不多。影视行业浮躁喧嚣、急功近利,好剧本非常缺乏。对于“网感”的迷信,是创作上随波逐流的表现,是将内容为王置换成用户为王,是迎合受众而不是引领受众。今天的“网感”如同之前的“大IP”一样是被过度阐释、过度消费和过度膜拜的概念。因此,切莫被“网感”掏空了创作机体。只有合理利用“网感”的优势,消除“网感”的负面影响,才能够赢得影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光明日报 杨洪涛,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博士)
TA的其他文章
2017年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半年榜述评
历史正剧 “黄金时代”难免沦为历史
北京奖励优秀网络视听作品 《法医秦明》获百万元
刘慈欣:科幻让未来有更多可能
《孤芳不自赏》承认抠图,特效不到位武戏用替身
为《重返·狼群》助阵 蓝天野5年前通宵看完原著
《我的前半生》口碑两极分化
麦家论写作:写作不要怕慢,坚持就是快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萧盛
管理员
29
关注
125
粉丝
2523
帖子
发送私信
收听TA
Ta的主页
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