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历史] 明朝官职解析

[复制链接]
三星生活体验馆 发表于 2017-2-16 22: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楼不说正话,请看二楼
{:4_89:}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22

正序浏览
三星生活体验馆 发表于 2017-2-16 23: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京官:


1 内阁大学士(中堂):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2年)废丞相及中书省,十五年仿宋制设大学士,以为皇帝顾问。成祖即位后,以侍讲、侍读学士等翰林官参预机务,入内阁,至明中叶,遂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大学士皆以殿阁名入衔,明有中极(旧名华盖殿,嘉靖时改称。后清朝称中和殿大学士,顺治十五年(1658)置,为诸殿阁大学士之首。 乾隆十三年十二月,裁中和殿名,增体仁阁)、建极(旧名谨身殿,嘉靖时改称。清朝称保和殿大学士,清顺治十五年(1658)始置,索额图、张廷玉都曾任此职。清乾隆十三年(1748),以保和殿大学士居诸殿阁大学士之首,是年,授后弟傅恒保和殿大学士,暂管川陕总督,督师攻金川。后终清之世,不再授人。)、文华、武英等殿和文渊阁、东阁大学士,并正五品,无定员】,替皇帝起草诏令,批条奏章,商承政务,其本身官阶在尚书、侍郎下,但实权甚重。稍后,以尚书、侍郎入阁办事,兼大学士,加官至于一品【往往以尚书、侍郎充任,并加太师、太傅、太保等三公三孤或太子三师三少头衔。】,位望益尊,乃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内分首辅、次辅、群辅

2 首辅:首辅是明代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设置于建文四年(1402年)八月。明中期后,大学士又成实际宰相,称之为“辅臣”,称首席大学士为“首辅”,或称“首揆”、“元辅”。

3 部堂:六部尚书(天官礼部尚书“冢宰”、地官户部尚书“大司徒”、春官礼部尚书“大宗伯”、夏官兵部尚书“大司马”、秋官刑部尚书“大司寇”、冬官工部尚书“大司空”)

4 左、右堂:六部左右侍郎

5 宪台:都察院左都御史为总宪,左副都御史为副宪

6 翰林院:主官为翰林学士正五品,下有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等官,另有作为翰林官预备资格的庶吉士。明代将翰林院定为五品衙门,翰林官品秩甚低,却被视为清贵之选。翰林若得入直文渊阁参与机密,则更是贵极人臣。

7 詹事府:詹事府是掌管皇后,太子家族(东宫)事务的机构.詹士府设左右春坊,司经局,主簿厅。置詹事1人(正三品),少詹事2人(正四品),府丞2人(正六品)。主簿厅主簿1人(从七品),录事2人(正九品),通事舍人2人。左春坊:职官有大学士(正五品)、左庶子(正五品)、左谕德(从五品)各1人,左中允(正六品)、左赞善(从六品)、左司直郎(从六品,后不常设)各2人,左清纪郎1人(从八品,不常设),左司谏2人(从九品,不常设)。右春坊的官员设置如左春坊。司经局:设有洗马1人(从五品)、校书(正九品)、正字(从九品)各2人。明中期以后,詹事府成为翰林官迁转之阶,太子出阁的讲读之事都由其他官员充任,名实已不相符了。

8 银台 :通政使司,中国明代中央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的官署。简称通政司,俗称银台。前身为察词,洪武三年(1370)置,掌受四方章奏。十年(1377),始设通政使司,长官为通政使。职掌出纳帝命、通达下情、关防诸司出入公文、奏报四方臣民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等事,早朝时汇进在外之题本、奏本、在京之奏本。有径自封进者则参驳。午朝引奏臣民之言事者 ,有机密则不时入奏。通政使还参与国家大政、大狱及会推文武大臣等朝廷大事。洪武十二年,进一步加强了该司的权力。建文时,改通政使司为通政寺,通政使为通政卿,永乐时复旧制。永乐迁都后,南京仍设通政司,称南通政使司。 通政使一人 正三品 ,通政二人 正四品。

9 府尹:包括顺天府、应天府、承天府(呵呵..清朝还有个奉天府尹) 府尹一人 正三品        府丞一人 正四品        治中一人 正五品        通判三人 正六品        推官一人 从六品 顺天府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三星生活体验馆 发表于 2017-2-16 23: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外官(地方官):


1 经略: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沈默东南经略,你懂的! 洪承畴就曾任后金的七省经略,驻在南京

2 总督(制台):中国明清地方军政大员,又称总制。正统六年(1441)正月,明廷用兵麓川(今云南陇川西南),南京兵部尚书王骥主其事,首次以总督军务入衔。正统末至景泰初,除于谦、王骥先后以兵部尚书、南京兵部尚书总督京师、南京军务外,地方亦多派总督,这些总督因事而设,事毕即撤。自成化五年(1469)两广再设总督后,其职始专,近于定制。正德十四年,武宗自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太师镇国公”,遂改总督为总制。嘉靖三十年,又以“制”字非臣子所用,复名总督,但习惯上仍尊总督为制台。在明朝政治中,总督举足轻重,入则为朝廷显官,出则为一方军政之首,巡抚、总兵官俱听节制,故时人称“文帅第一重任”。尊称为“督宪”、“制军”“制宪”“宪台”“大帅”

总督与巡抚皆为地方军政大员,合称督抚。但总督权力较巡抚大,多数地区巡抚位于总督之下,亦有总督兼巡抚者;总督辖区较巡抚广,一般都在一省以上,明末时有管辖五省、七省者;总督级别较巡抚高,地方总督多由部院正官中推选,以尚书、侍郎任者,亦加都察院正官(都御史、副都御史、佥都御史)职衔。专务总督除部院正官外有寺卿至其位者,加官如尚书、侍郎制。

明朝比较重要的总督有:

弘治十年(1497)置, 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一员,简称“三边总督”

弘治十年(1497)置,总督四川、陕西、河南、湖广等处军务一员,

正德八年(1510)置: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军务兼理粮饷一员,简称“宣大总督”

嘉靖二十九年置: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一员,简称“蓟辽总督”

嘉靖三十三年(1550)置:总督浙江、福建、江南兼制江西军务一员,简称“浙直总督”,等等。


3 巡抚(抚台):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清代,地方大员的品级为:总督,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正二品,加兵部尚书衔,从一品;巡抚,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正二品。总督官衔略高于巡抚,前期督权远过于抚。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始设巡抚 。永乐十九年(1421),蹇义等26人分巡各省,产生巡抚制度。宣德五年(1430) ,于谦 、周忱等6人分抚南北直隶等处 ,从此各省常设巡抚官渐成制度。巡抚初设,仅为督理税粮 ,总理河道,抚治流民,整饬边关,后遂偏重军事。明代巡抚多进士出身。其初,内地巡抚由吏部会同户部推举,边地巡抚由吏部会同兵部推举;嘉靖十四年(1535),始不分内地、边地,由九卿廷推。也有总督兼巡抚者,合称为督抚。明代,巡抚虽非地方正式军政长官,但因出抚地方,节制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实际掌握着地方军政大权。同时,巡抚每年要赴京师议事,也体现了朝廷对地方统辖权的加强。明后期巡抚的易置往往受朝廷门户左右,而最后点定之权又重归权阉。清因明制,在各省设置巡抚。清代巡抚是一省最高军政长官具有处理全省民政 、司法、监察及指挥军事大权。明代巡抚的设置,有其明显的阶段性,总的趋势则是逐步地方化和制度化,即由中央的派出大员向地方的军政长官转化,由临时性的差遣向永久性的机构转化。明朝又称巡抚为“中丞”,明朝都察院副都御史职位相当于御史中丞,常用作巡抚的加衔,故有此称。或又称“抚军”“抚院”“部院”(清 代各省巡抚多兼兵部侍郎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故称巡抚为部院。)

4 承宣布政使(藩台):明初,沿元制,于各地置行中书省。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撤销行中书省,以后陆续分为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全国府、州、县分属之,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1人 从二品,与按察使同为一省的行政长官,别称“藩台”、“藩司”。属官左右参政 从三品,左右参议 从四品,皆无定员。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三星生活体验馆 发表于 2017-2-16 23: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5 提刑按察使(臬台):有按察使、副使,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兼具司法和监察职能。按察使、正三品,副使、正四品,下设佥事,正五品,员数无定。副使、佥事,分道巡察。其兵备、提学、巡海、清军,驿传、屯田等事,各设专职人员,亦用佥事等名义。别称“臬台”“臬司”

6 道员(道台):明布政使有佐官左、右参政及左、右参议,分管各承宣布政司辖区内部份地区、钱谷等事,无定员,因事添设,各省不等,称分守道;按察使有佐官副使、佥事,无定员,分管各提刑按察使司辖区内部分地区、刑名等事,称分巡道。又称“观察”

7 提督学政(学台):简称“学政”,亦称“督学使者”,俗称“学台”“学使”。与巡抚、巡按属同级别正三品。清雍正年间始设,每省一人。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三年一任,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提督学政”均是中央派各省主持乡试之官,即学政的别任职期间,均保持提学任职以前的品级,但与布政使、按察使等同,与督抚平行,不问本人官阶大小,在此期间皆按钦差待遇,1906年改提学使。辛亥**后废。【注:明朝无此官】

8 巡按御史(按台):唐天宝五年(746),派官巡按天下风俗黜陟官吏,巡按之名始此。明永乐元年(1403)后,以一省为一道。派监察御史分赴各道巡视,考察吏治,每年以八月出巡,称巡按御史,又称按台。巡按御史品级虽低(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但号称代天子巡狩,各省及府、州、县行政长官皆其考察对象,大事奏请皇帝裁决,小事即时处理,事权颇重。       明朝时期,正式确立御史巡按制度,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一百一十人,再从他们中选派巡按御史。从十三道监察御史中选派巡按御史十分严格,每名巡按御史的产生,都是先由都察院选出两名候选人,引至皇帝面前,请皇帝钦点一名。十三道监察御史平时归中央都察院管理,但在履行职能时又不受都察院控制,直接对皇帝负责。巡按御史职责是代天子出巡,“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巡按御史代表皇帝巡视地方,又叫“巡方御史”,俗称“八府巡按”,专门负责监察,一般不理其他事务,权力极大。他们代表皇帝行使监察权,能够“以小监大”、“以卑督尊”。明代有很完善的出巡法规,先后制定有《出巡相见礼仪》、《奏请差点》、《巡历事例》和御史回道考察法规,划定了监察范围。这些做法既是对出巡官员职责的明确也是对出巡官员的约束。另外,职掌巡察的监察机构通常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扰,便于独立行使职权。明 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配夫人宋氏合葬墓志铭》:“迨奉命巡城,而持斧埋轮,贵戚敛手。会有一璫杀人,公(袁可立)廉其状,捕而绳之,法不少借。”       清初亦有巡按御史,顺治十七年(1660)废。

9 知府(府台):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据古代正史职官志(百官志)记载,唐朝时已有相近的权变做法,宋朝时正式设立州府级地方长官“知府事”,明朝时才最后有了以“知府”为名的地方官职,由于好古,士人经常雅称知府为太守。知府又尊称太守、府尊、太尊,亦称黄堂。明朝为正五品,属官同知 、通判 正六品,推官 正七品

10 知州: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权知"意为暂时主管,“军”指该地厢军,“州”指民政。明、清以知州为式官名,为各州行政长官,直隶州知州地位与知府平行,散州知州地位相当于知县。 明以知州为一州之长,辖县;明清有直隶州、散州之别,前者直隶于省,可以辖县,后者隶属于府、道,不辖县,长官均称知州。知州一般是从五品文职官员。同知 从六品,判官 从七品

11 知县,秦汉以来县令为一县的主官。唐称佐官代理县令为知县事。宋常派遣朝官为县的长官,管理一县行政,称“知县事”,简称知县,如当地驻有戍兵,并兼兵马都监或监押,兼管军事。元代县的主官改称县尹,明、清以知县为一县的正式长官,正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知县的助手有县丞(正八品)、主簿(正九品)等。县丞协助知县管理县政,主簿管理全县的粮税、户籍等。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三星生活体验馆 发表于 2017-2-16 23: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12 都指挥使:都指挥使司,称都司。正二品 是中国明设立于地方的军事指挥机关,掌一方军政,统率其所辖卫所,属五军都督府而听从兵部调令。与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合称三司,分掌地方军政、民政、刑狱。都指挥同知二人 从二品       都指挥佥事四人 正三品        经历一人 正六品

13 提督(提台):其制始于明,但当时并非固定之职官名称,不设员额,亦不常置。至万历时(1573~1620)始为专设之官。 明时有提督京营戎政诸职,多以勋戚大臣及太监充任。明嘉靖间京营有提督总兵官,旋改为总督京营戎政。隆庆初,仍以总督为提督,后又增至六提督,旋改称总督戎政。各省巡抚、镇守总兵官常加提督军务、提督等衔。明提督多见而非正式官名。清大体上每省置提督军务总兵官一员(福建设两员,陆路、水师各一,另晚清加江北、长江水师二提督),简称提督,为一省绿营兵的最高长官,秩从一品,而仍受总督或巡抚节制。所属有镇、协、黄、汛各级,其直辖部队称提标。清学政以提督某省这政为全衔,此提督与明代同,非正式官名。别称“军门”

14 总兵(镇台),官名。明初,镇守边区的统兵官有总兵和副总兵,无定员。总兵官本为差遣的名称,无品级,遇有战事,总兵佩将印出战,事毕缴还,后渐成常驻武官。别称“总镇”

15 副将(协台):南宋武职有副将,位在统制,统领,正将下。     清代绿营武官名。清沿明制之副总兵而改称副将,秩从二品,位次于总兵。统理一协军务,又称协镇,别称协台。总督、驻防将军、河道总督及漕运总督下亦设副将,掌总理营务、催护粮艘等事,是为中军副将下辖的兵力称为“一协”,(约几千人)
别称“协镇”

16 卫所: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在全国的各军事要地,设立卫所。卫所遍布于京师和地方,约五千六百人为一卫,其长官为卫指挥使。卫下辖五个千户所,每千户为一千一百二十人,设千户负责统领。千户所下辖十个百户所,约一百一十二人,设百户负责统领,其下还有总旗及小旗等单位。卫所大部分军队在各地屯田耕种,称为屯军,少部分驻守操练,称为旗军,定期轮换。



三公、三孤、太子三师、太子三少:
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 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 这些均为加官,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

六部:六部各设尚书一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长)、司务、郎中(司长)、员外郎、主事、大使、副使等。

吏部(人事部):负责官吏的管理,考核,升迁等 正二品吏部尚书1名,正三品吏部左右侍郎2名

户部(财政部):有十三个司,分别管理各地的收支与报销 正二品户部尚书1名,正三品户部左右侍郎2名

礼部(礼仪部):主管国家凶吉大典,教育与考试,招待外宾,宴劳功臣等 正二品礼部尚书1名,正三品礼部左右侍郎2名

兵部(国防部):管理天下军政(军令由五军都督府管理) 正二品兵部尚书1名,正三品兵部左右侍郎2名

刑部(司法部):管理天下刑名。 正二品刑部尚书1名,正三品刑部左右侍郎2名

工部(建设部):管理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 正二品工部尚书1名,正三品工部左右侍郎2名

督察院:
直属于皇帝的监察部门 下设左右督御史(正二品)、左右副督御史(正三品)、左右佥督御史(正四品)再往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管每个省的检查工作(当时中国分十三个省)十三道监察御史与直属于皇帝的六科给事中统称‘科道‘属于言官范畴。

六科:
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督给事中(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与给事中(从七品)。给事中品级虽低,权利很大,皇帝交给各个衙门办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注销一次,如果有脱拉或者办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报告。六科还可以参与官员的选拔,皇帝御前会议,审理有罪的官员。最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还皇帝敕书的权利,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认为不妥可以封还,不予执行。

五寺是五衙门的简称,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 大理寺:相当于今天的法院,是全国最高上诉机关。与督察院、刑部构成了三法司。 太常寺:主管祭祀 光禄寺:主管宴享 太仆寺:管马 鸿胪寺:管招待外宾 各寺卿一人 正三品(光禄寺 太仆寺从三品 鸿胪寺正四品) 左右少卿各一人 正四品(光禄寺正五品 鸿胪寺从五品) 左右寺丞各一人 正五品(太常寺 太仆寺为正六品 鸿胪寺 光禄寺从六品)   

国子监,祭酒一人 从四品 司业一人 正六品 监丞 一人 正八品

钦天监,监正一人 正五品 监副二人 正六品

太医院是管理宫廷及贵族诊断,制药的,设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医四人,从九品吏目若干人。

五城兵马指挥司:永乐二年(1404)设北京兵马指挥司,定都北京后分设五城兵马司。即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正6品衙门。各设指挥1人,副指挥4人,吏目1人。负责治安、火禁及疏理泃渠街道等事,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卫戍区及公安局。




勋阶又称勋官,通称获有勋阶的品官。勋阶为荣誉称号的等级。明朝五品以上文官、六品以上武官历再考称职者,方可授予。其初,文、武官授勋俱属吏部稽勋司,后武勋改兵部武选司。

文官勋阶
左右柱国,正一品 柱国,从一品 正治上卿,正二品 正治卿,从二品 资治尹,正三品 资治少尹,从三品 赞治尹,正四品 赞治少尹,从四品 修正庶尹,正五品 协正庶尹,从五品

武官勋阶
左右柱国,正一品 柱国,从一品 上护军,正二品 护军,从二品 上轻车都尉,正三品 轻车都尉,从三品 上骑都尉,正四品 骑都尉,从四品 骁骑尉,正五品 飞骑尉,从五品 云骑尉,正六品 武骑尉,从六品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三星生活体验馆 发表于 2017-2-16 22: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明代散官
      文散官       特进荣禄大夫,正一品,初授       特进光禄大夫,正一品,升授       荣禄大夫,从一品,初授       光禄大夫,从一品,升授       资善大夫,正二品,初授       资政大夫,正二品,升授       资德大夫,正二品,加授       中奉大夫,从二品,初授       通奉大夫,从二品,升授       正奉大夫,从二品,加授       嘉议大夫,正三品,初授       通议大夫,正三品,升授       正议大夫,正三品,加授       亚中大夫,从三品,初授       中大夫,从三品,升授       大中大夫,从三品,加授       中顺大夫,正四品,初授       中宪大夫,正四品,升授       中议大夫,正四品,加授       朝列大夫,从四品,初授       朝议大夫,从四品,升授       朝请大夫,从四品,加授       奉议大夫,正五品,初授       奉政大夫,正五品,升授       奉训大夫,从五品,初授       奉直大夫,从五品,升授       承直郎,正六品,初授       承德郎,正六品,升授       承务郎,从六品,初授       儒林郎,从六品,升授       宣德郎,从六品,升授(文官凡官吏出身者)       承事郎,正七品,初授       宣议郎,正七品,升授(文官凡吏员出身者)       文林郎,正七品,升授       从仕郎,从七品,初授       迪功郎,正八品,初授       修职郎,正八品,升授       迪功佐郎,从八品,初授       修职佐郎,从八品,升授       将仕郎,正九品,初授       登仕郎,正九品,升授       将仕佐郎,从九品,初授       登仕佐郎,从九品,升授   

    武散官       特进荣禄大夫,正一品,初授       特进光禄大夫,正一品,升授       荣禄大夫,从一品,初授       光禄大夫,从一品,升授       骠骑将军,正二品,初授       金吾将军,正二品,升授       龙虎将军,正二品,加授       镇国将军,从二品,初授       定国将军,从二品,升授       奉国将军,从二品,加授       昭勇将军,正三品,初授       昭毅将军,正三品,升授       昭武将军,正三品,加授       怀远将军,从三品,初授       定远将军,从三品,升授       安远将军,从三品,加授       明威将军,正四品,初授       宣武将军,正四品,升授       广威将军,正四品,加授       显威将军,从四品,升授       信武将军,从四品,加授       武德将军,正五品,初授       武节将军,正五品,升授       武略将军,从五品,初授       武毅将军,从五品,升授       昭信将军,正六品,初授       承信将军,正六品,升授       忠显校尉,从六品,初授       忠武校尉,从六品,升授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iaosu 发表于 2017-2-16 22: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留名,过后再看。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三星生活体验馆 发表于 2017-2-16 22: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明朝内阁的权利与变迁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三星生活体验馆 发表于 2017-2-16 22: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明朝内阁的权利与变迁


起源: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丞相,罢中书省,设“四辅官”,不久又罢。十五年(公元1382年)仿宋代制度,置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太子,品秩都是正五品。建立:明朝永乐时期:选殿阁大学士参预机务,称为内阁。(正五品)
加强:
仁宗时:权利上升,负责票拟(即所有政务的建议权)。同时批红权一般交给宦官。内阁学士由皇帝指令。(正五品,同时可以兼职,如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就成了正二品了)此时大学士权重而位卑。
孝宗:权利加强,内阁票拟一般选其一照准,如果不准会写出理由。阁臣开始反对皇帝不合理的中旨。武宗:内阁开始封还皇帝诏令。明世宗时,改华盖殿为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将大学士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尚书之前,地位大大提高。(同时大学士一般不再兼职,专任内阁值班房,但大学士还是正五品)。
神宗初期:
内阁权利达到顶峰,因为票拟权和批红权结盟。
思宗中后期时期:
为了防止一党独大,入阁靠抓阄。
总结:
1.明朝内阁大学士一直都是五品,只是靠加衔和兼职提高品级
2.内阁有决策参与权,建议权,以及封还权
3.内阁和六部没有直属关系,但是朝廷决策由六部执行。
另外,关于廷推明任官方式。高级官员经大臣推荐皇帝任用,称廷推。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廷推或皇帝特旨任命,侍郎以下及祭酒,吏部尚书会同三品以上官廷推,外官则总督、巡抚廷推。但一直没查到什么时候开始廷推的。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嗳蜜呱 发表于 2017-2-16 22: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子很好,兄台辛苦了。不过,兄台贴中“天官礼部尚书”应为“天官吏部尚书”,此外,似乎有明一代阁臣除张太岳外未有生时加官为三公者。一点愚见,与兄商量。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