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人物] 海子诗歌处女作发表之谜

[复制链接]
叨叨石 发表于 2017-3-28 17: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海子诗学研究领域,存在一个至今未解之谜,即:海子的诗歌处女作是什么?公开发表在哪年哪月的哪家报刊?
作为海子生前一位虽未曾谋过面,却通过信的诗友,作为一名从事八十年代诗歌史研究的学者,我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寻找海子发表的处女作。但想要在浩如烟海的报刊杂志中去寻找,何其艰难!
误区之一是海子发表诗歌处女作的时间。
2015年4月,在翻阅著名诗人、原《草原》北中国诗卷责任编辑尚贵荣老师寄赠给我的《草原》1985年合订本的时候,我意外地发现了海子在第4期上发表的两首诗歌《亚洲铜》和《新娘》。而现在一般公认这是海子最早发表的诗歌。但后来证明不是。
我根据《亚洲铜》发表的时间产生了这样的判断:如果《亚洲铜》不是海子的诗歌处女作,那么,他的处女作发表时间就应该在这以前,最大的可能是1984年的某一个月份。我几乎将1984年的各种文学报刊“一网打尽”:翻阅了1984年全国各地出版的诗歌报刊,毫无迹象;翻阅了1984年出版各省市自治区的省级和地级文学刊物,也毫无收获。还翻阅了青年文学刊物和各地团委创办的各种青年刊物,仍然毫无成果。
寻找的误区之二是海子发表诗歌处女作的署名。

发表海子处女诗作《残废运动员》的1985年第1期《滇池》。(资料图/图)

发表海子处女诗作《残废运动员》的1985年第1期《滇池》。(资料图/图)

发表海子处女诗作《残废运动员》的1985年第1期《滇池》。(资料图/图)

在寻找海子诗歌处女作的过程中,我只注重留意各类报刊上署名海子的名字,却忽略了他可能使用真名“查海生”署名发表诗歌处女作的情形。尽管历经几个月的艰苦寻找,却最终毫无斩获。我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没想到,突然出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我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
2015年6月28日星期日上午,我正在撰写一篇关于《滇池》文学杂志八十年代诗歌史与《尚义街六号》人物成名史的文章,由于《滇池》杂志主编张庆国为我提供了滇池文学网的网址,使我的查阅《滇池》八十年代出版的刊物资料工作进展顺利。但由于滇池文学网站的故障问题,导致八十年代出版的100余期《滇池》刊物中大约有40余期无法打开页面,我决定花钱在吾喜网上购买我需要的其他二十余本《滇池》资料。
打开《滇池》1985年第1期的目录,在“孔雀翎”诗页的栏目里,一个熟悉的名字跳入我的眼帘:査海生!这首诗不就是我一直想找的海子诗歌处女作吗?
为了确保我的这个论断成立,我又再次将1985年1至3月份出版的各类文学报刊重新检索翻阅,结果,没有发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有任何文学报刊发表海子的诗作。因此,我可以下这样一个结论:1985年第1期《滇池》文学月刊发表的这首署名“查海生”的诗作就是海子公开发表的诗歌处女作。
2016年4月30日,在诗歌民刊收藏家世中人给我发来的1985年中国政法大学星尘诗社刊物《星尘》第2期刊物的照片上,我看见了海子自己撰写的简介:
“海子,男,安徽人,校刊编辑,曾在《滇池》等刊物发表过诗作。”
看见这个重要的信息,我悬着的心落地了。
海子的这首诗歌处女作题目叫《残废运动员》,现将全诗抄录如下:
我一只腿丢了
再也没找回来
我眼睛的窗户关上了
再也打不开
这些都不完整
但我的跑道是完整的
胜利后的微笑是完整的
刚刚被早晨的太阳洗过
新鲜,使人激动
旁边的人们使劲鼓掌
我想,
他们更应该勇敢善良
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十二行,手法简单,语言朴实,立意鲜明,在海子遗留下的二百多首短诗中,这是少有的一首“励志诗”。
也许,在时隔三十年之后,读海子的这首诗作,会觉得这是一首很普通、很平淡的诗作。是的,海子的这首诗作与他后来创作的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优秀短诗相比,的确很一般,既没有《亚洲铜》那样的厚重大气,也没有《日记》那样的深情缱绻,更没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样的优美抒情,又没有《秋》那样的凝练深邃,没有《九月》那样的唯美抒情,但是,这首《残废运动员》是海子自写诗以来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文学杂志上发表的第一首诗歌作品。这首诗歌是海子以真名“查海生”发表的。海子用真名“查海生”署名发表作品极为罕见。
这首海子的诗歌处女作居然是没有收入海子各种诗集选本的“轶诗”。为此,我查阅了西川编的《海子诗全集》以及其他海子诗歌版本,发现这首诗歌处女作被所有的海子诗歌选集漏收。
海子这首《残废运动员》发表时夹杂在当年有名气的青年诗人叶延滨、骆耕野、江文波、王坤红、黄晓华等人之间,毫不起眼,但对于在此之前从未在任何全国各地文学报刊上公开发表诗歌的海子来说,却有着不同寻常的重要意义,难怪被他强调地写入自我简介中。
据我细致地了解,海子向各种文学报刊杂志投稿始于1983年他大学毕业前夕。在海子发表处女作之前,他已经无数次向外投寄诗稿。海子投寄的诗稿分为三种:一种是用钢笔手抄的诗稿,一种是用复写纸复写的诗稿,一种是用打字机打印的诗稿(包括他花钱自印的各类诗集)。每次投稿,海子都抱着发表的希望。大多数的投稿恰似泥牛入海,只有寥寥无几的极少部分投稿能幸运地收到编辑部的铅印或油印的退稿信。就在海子对自己的诗歌前途产生怀疑、濒临绝望的时刻,处女作终于发表了。

滇池1985年第1期一首诗作。(资料图/图)

(资料图/图)

(资料图/图)

(资料图/图)

处女作的公开发表,引爆了海子的诗歌创作激情。海子将精心创作的一批诗稿投寄到了全国各地的文学报刊,并先后在内蒙古的《草原》《这一代》《诗选刊》,山西的《山西文学》,北京的《中国作家》《十月》《诗刊》《世界文学》,四川的《星星诗刊》《巴山文学》,河北的《诗神》,安徽的《诗歌报》,浙江的《东海》,贵州的《山花》等发表了五十多首诗作,终于实现了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无名作者到一代杰出诗人的“华丽转身”。
(姜红伟 作者是八十年代诗歌纪念馆馆长,工作单位是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委组织部)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