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学观点] 古装剧流行与历史虚无主义流弊

[复制链接]
萧盛实名认证 手机认证 官方 发表于 2017-4-5 1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古装剧流行与历史虚无主义流弊

古装剧流行与历史虚无主义流弊

古装剧流行与历史虚无主义流弊

古装剧流行与历史虚无主义流弊

古装剧流行与历史虚无主义流弊

古装剧流行与历史虚无主义流弊

以历史虚无主义态度创作的商业剧,尤其是混淆历史真实,甚至虚构、伪造历史的古装剧是不可取的。电视剧鼓励创新,但不是建立在胡编乱造的基础上,而是要在创新中通过故事传达仁义善良的价值之美和礼仪廉耻的伦理之美,不能假借历史的名义,谋求资本的快感。
古装剧流行与历史虚无主义流弊

□刘晔原 花瑞洁

自貌似历史剧的宫斗剧《甄嬛传》风靡荧屏以来,以网络小说改编的古装剧再度盛行,从2016年底开始到今年近3个月更是古装剧叠出,《芈月传》《锦绣未央》《大唐荣耀》《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和正在播出的《青云志》等等,新剧老剧齐上。纵观这些古装剧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借古讲情,普通受众尤其青年受众欣赏的是故事和爱情,疑惑的是历史的真假,因此有必要对古装剧加以分析和澄清。
略加回顾即知,在我国近60年的电视剧生产和播出史上,对于古装剧给出过多种概念,较早出现并大热于荧屏的就是港台的武侠和传奇剧。电视剧《戏说乾隆》,因为其创作手法和情节逻辑都是现实的,皇帝是历史实有的,乾隆下江南也是于史有载,这才带来了古装剧与历史的关系不明确的问题。而这之后大面积的帝王出宫私访、刘罗锅系列,致使古装传奇剧形成一时之盛。1997年,电视剧《雍正王朝》打破戏说、传奇套路,以严谨的剧情与历史形成互文,被公认为历史正剧,从此“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历史剧创作原则成为共识。这中间宫斗剧、穿越剧虽然屡起波澜,但还未构成现象。发展到2015年,电视剧《琅琊榜》横空出世,以其缜密的悬念设计和对传统家国情怀、传统叙事手段的成功诠释、艺术转化斩获巨丰,口碑和收视双赢。这本是值得好好总结的事情,但是敏感的业界却从中发现了另类的创作模式,那就是历史时期明确,细节逼真,但构成情节的基本史实虚构,于是被业界称作“架空历史”的电视剧或伪历史剧喷发了。
诚然,历史剧也是剧,也是艺术作品,不是历史方志,不需要事事真实可考,但是当前这些架空历史的电视剧则不同,它的特点首先是以历史剧的面目出现,无论是大梁还是北魏,都是言之凿凿,信之又信,礼仪服饰起居用具也大体贴近大的历史时段,因为避开了大众已经较为熟悉的明清,宽衣博带、长裾飘飘成为不二之选。更突出的是,为了写作上更加自由,它们避开正史,或者以少数民族政权为依托、或者以虚构的政权为陪衬,把宫廷的政权争夺作为正义与非正义的核心,以男女主角和另一对副主角的俊男靓女的生死爱情构成主线,形成王子和公主的十磨九难,生生死死,最终爱情权力双收的套路。从而也就形成了架空历史的伪历史剧或空壳历史剧现象。
对这种改编、组合加套路的剧目,看到一两部的时候,的确有它的新鲜感,但当荧屏把架空历史加虚构、演员美颜加爱情的模式作为创作捷径成批出现的时候,就构成了创作的误区。因为既是古装,无论如何架空,视觉上总要有落脚点,总要有历史时段的定位,总要明确某个朝代,在展开剧情的同时,对历史的错误认知也必然同时传播。尤其是面对“90后”、“00后”的青年人,无法要求他们每个人都去考察都去求证历史,误区累积,形成认知的歧途几乎是必然的。而这些剧也无一不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宣传支点,这就更有必要澄清。
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首先是尊重历史。所谓齐人之简、董狐之笔,构成了千秋功罪的记录与评说,哪怕是讲史和传奇,也要有相当的历史真实作依据,如果出于商业需求去虚构历史和架空历史,即使故事再精彩,也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对此,却有创作者不以为然,其既定思维便是:“历史自有历史书在那里摆着,我又没销毁它,我只是创作一部剧,有人看就是好剧,用不着我去对历史负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忘初心,文艺创作的初心就应当是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让受众从文艺作品中得到知识积累、德育培植和审美愉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相比之下架空历史的编造,实际上就违背了艺术创作的初心,把自己当成了市场的买卖人,把文艺创作当作了商品,甚至成为必须正伪打假的商品。
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要尊重现实,历史或古装电视剧对国家传统文化精神和传统美学精髓的表现有着独特的优势,《琅琊榜》中所传承的中华传统文化意蕴也是它获得好评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接下来的多部电视剧,却只在男女爱情上做文章,甚至不惜违背现实,加进玄幻仙侠的表现手法,随意穿梭于人神之间,实际上是回避现实矛盾和艰难,脱离剧情,以摆脱创作上的智力不足。这种随意的倾向,即使在《琅琊榜》中也已经呈现:扁舟小童、白衫长笛的梅宗主是靠神魔的动力驾船的吗,这是仙界还是人间?小童船上的飞空抓人是哪里的神功。而在《锦绣未央》中,被杀手追逼从高高的悬崖上跳下的未央和拓跋俊,居然相拥垂直飘下,脸上不见一丝划痕,头上不少一朵鲜花。《芈月传》中的“中蛊重病”居然可以由情人替代……这和历史虚无的思维和随意的表现是一致的,不仅使得历史成为可以任意打扮的小女孩,现实也成为可以随意颠倒组合的玩具。
历史的虚无主义在演员的选择上也有表现。过去我们尊重一批老戏骨,因为他们在表演上下足了工夫,他们遵循剧本和生活体验进行二度创作,展现出的人物从内心到行为有根有据,无论正反角色,他们总带着时代的风尘,带着现实的矛盾,活灵活现,真实可信。而通观这些架空历史、轻易用玄幻手段跳出现实矛盾的电视剧的男女主角,甚至配角,只有一个标准,就是时髦俊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鲜肉、小鲜花,哪怕只是一个表情包到底,生活体验、真实深刻等等都不放在人物上。连当前一位著名男演员在某部谍战剧的宣传片花上,也大言不惭地自我表扬说:我们这也是一部高颜值的作品!众所周知,在真正的谍战中,如果当事人颜值过高,太过引人注目,本身就违背谍战的要求,违背历史真实。说严重些是对当年危机四伏、险象环生的地下工作的不尊重。可以说,过分重视颜值的商业手段也是对历史的一种架空。如果这仅仅是个别现象还可以忽略,很遗憾,这样的艺术创作取向居然成为了风尚,成了潮流。
总之,用虚构的故事传承真实的文化,从而使被忽视多年的中国优秀文化重新回到年轻观众中来,让“90后”们耳濡目染,得到了更多的认同,应当是电视剧创作者的责任和自觉。严肃的创作态度是必须坚持的,这是艺术的价值所在,坚持古装剧与历史互文的要求,这是创作的原则。以历史虚无主义态度创作的商业剧,尤其是混淆历史真实,甚至虚构、伪造历史的古装剧是不可取的。电视剧鼓励创新,但不是建立在胡编乱造的基础上,而是要在创新中通过故事传达仁义善良的价值之美和礼仪廉耻的伦理之美,不能假借历史的名义,谋求资本的快感。我们期待电视剧的供给侧能够深入历史、尊重历史,沉下心来,创作出更多具有历史感和艺术性的古装剧,用真正的想象和创新,赢得观众,赢得市场。 来源:文艺报 刘晔原 花瑞洁 刘晔原 花瑞洁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9关注

125粉丝

2523帖子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