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论文写作的逻辑问题

[复制链接]
写手集中营2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19-9-9 09: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论文写作水平反映学术能力的高低,论文写作必须拥有畅通的思路、清晰的条理、充分的论证与衔接的首尾,遵循着某种逻辑顺序将思想表达清楚,将事实论证透彻,才能保证研究成果的价值实现。有学者认为,目前大部分毕业论文的现状是“不能严守学术规范、学术视野狭窄、逻辑思维紊乱、论文格式混乱”。这些逻辑问题具体体现在选题、论文结构、格式和语言表达方面。下面就毕业论文写作中逻辑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一、论文中的逻辑构成
从逻辑的角度考察,论文一般由论题、论证、论据构成,这三者被称为论文的逻辑“三要素"。
    1.论题。论题是指作者在分析研究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得出来的结论,是作者对某一对象领城的基本认识。由此可见,论题就是文章的论点。论题有中心论题(基本论题、总论题)、分论题和小论题之分。三者依据其内在联系,构成了论文自身的层次、结构。段落的划分、层次的搭配等都依此为据。论文的论题要求正确、鲜明、新颖、统一。
    2.论据。论据是用以说明论题真实性的依据,也就是文章的材料。它既是论点得以成立的基础,又是构成论证的主要内容。论据主要分为两种:即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论文应以事实论据为主,理论论据为辅。对论据的选择要求真实、典型、新异。
    3.论证。所谓论证,就是作者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通常表现为一系列的逻辑推理的过程。论证有两种形式:一是立论,即从正面直接证明论题的正确性;二是驳论,即从批驳片面、错误的观点入手,间接证明自已观点和主张的正确性。二者合用效果会更好。论证中除了要掌握遵守论题与论据的要求以外,主要应严格遵守逻辑规则,并恰当运用逻辑方法。只有这样,论证才有说服力。
    论证的最基本方法是归纳和演绎。此外,更重要的是运用辩证逻辑的一些方法,如逻辑与历史、抽象与具体、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方法等。
二、论文中常见的逻辑问题
(一)选题方面的逻辑问题
选题方面的逻辑问题主要包括论题含糊、文不对题。第一,论题含糊。如果毕业论文的标题含糊不清,就会产生歧义。论题含糊反映作者对论题外延的认识不明确,思路不清晰。例如,论文题目“计算机犯罪及其对策”会产生歧义:论文要探讨的是“犯罪对策”,还是“犯罪预防对策”?第二,文不对题。论文内容与论文标题不一致,违反同一律。有一篇论文题目是“论跨国公司的国际管制――兼论我国关于跨国公司国际管制的立法完善”,主标题是跨国公司的国际管制,是关于国际法的,而文章内容是我国关于跨国公司的国内法,主标题与副标题相互矛盾,显然文不对题。
(二)论证过程方面的逻辑问题
毕业论文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构成。其中,出现逻辑问题最多是论证。第一,违反同一律,犯了“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①如果前部分的内容与论题相关,后半部分内容则是在论述另一个论题,前后不一致,会犯“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第二,违反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自相矛盾”在毕业论文中主要表现为在一段论述中对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同时都予以肯定。第三,违反充足理由律,犯了“推论失当”的逻辑错误。论据是真实可靠的,但论据的真实性与论点的真实性不相干,当然不能从论据的真实性推出论点的真实性。这种情况无论在论文中还是在答辩中都不难见到。
(三)写作格式方面的逻辑问题
论文强调序号体例的统一。如果把不同的格式混用在同一篇论文中,就会出现写作格式的逻辑问题。各个学校对于本校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体例都做了统一的要求,并进行示例,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还是常常把不同的体例混在一起使用。关于论文体例,虽然各学校有不同的要求,但是不外乎两类:一类是汉字格式,如一级标题为“一”,二级标题为“(一)”,三级标题为“1”。另一类是数字格式,一级标题为“1”,二级标题为“1.1”,三级标题为“1.1.1”。部分学生混合使用这两种序号,导致混乱。如在“1.1”下的内容中出现“(一)”或者“一”。有的同学在使用一种体例时,出会出现混乱,如“1.1”下的内容中出现“1”、“2”、“3”,导致标题级别的混乱。
(四)语言表达方面的逻辑问题
出现语言表达方面的逻辑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明确。第一,内涵的逻辑问题。内涵的逻辑问题表现为用语含糊,似是而非,含义不确切。例如,一篇论文中提到“我国缔约过失责任的完善”,混淆了“缔约过失责任”与“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界限,应当修改为“我国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完善”。第二,外延的逻辑问题。外延的逻辑问题表现为使用小标题时违反划分的规则,导致逻辑错误的发生。譬如,在一篇毕业论文中,一级标题为“我国法律解释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二级标题为“法律解释主体多元化引起的问题”、“法律解释内容的冲突”、“法律解释形式的混乱”和“法律解释具体操作制度的欠缺”,其中的“法律解释主体多元化引起的问题”和“法律解释具体操作制度的欠缺”违反“划分的子项必须互相排斥”的逻辑规则,犯了“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三、论文写作中逻辑问题的对策
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不如溯本求源,根据原因,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通过加强论文写作的逻辑训练,掌握写作逻辑思维方法,达到减少毕业论文中的逻辑错误的目的。
(一)提高论文写作的逻辑性
为了提高论文写作的逻辑性,首先必须保证全文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论述,全篇文章的各个论点有机地组织起来,有秩序、有步骤、有层次地诠释这个中心。其次,一目了然的思想顺序可以是前提与结论、原因与结果、主体与从属、现象与本质等各种关系顺序,或按照事物本身的层次,或按照写作者内心的思想,前后章节的细微联系必须清楚呈现,而每个章节的各部分内容要有相似和突出的部分。再 者,逻辑性是科学论证的客观手段,利用归纳的方式将大量的、复杂的资料以可靠的、令人信服的语言展现给他人,既不是人云亦云的模仿,也不是个人随机的表达。 最后,论文写作的线索贯彻到结尾,对前 文作概况总结,并点明主题。
论文的逻辑性表达是为了不让其结构与内容混乱,让客观与现实相结合,从文章标题开始就很努力地展现世界的真实模样。一般来讲,理工类论文基本按照“发现、找出问题—归纳并分析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的逻辑顺序稳步地展开论述,插入图表、模型、数据等充分论证,通篇论文保持着严谨的论述与客观的评论,而文史类论文结构与内容的逻辑性明显下降,以时间、种类、整体局部等作为顺序,并依靠内容的细致表达服务于结构的逻辑性呈现。论文是否专业, 从这两类论文的逻辑性比较中便可窥见一斑,理工类论文必须通过高度严密的逻辑结构和详细客观的说明性文字才能使读者迅速理解与及时掌握,而文史类论文结构相对松散,语言相对灵活,中心思想也会出现多元化特征,便于读者从文字类论述中明晰作者的精神世界和内涵。   
论文写作遵循逻辑性,其根本目的是为论文写作与展示营造行之有效的关系。论文区别于许多文学作品,它是思想的积累与表达,却不是个人情感的宣泄与渲染,它是创作者依据客观事实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思想结晶。以客观为主,主观为辅,论文写作的根本目的为了论证客观世界的现象本质,其重要目的借助合适的关系使论 文符合读者与世界的理解需要。很多时候,创作者们模糊了主次目的,将论文写作的 逻辑与评定优秀、职称等社会需要相挂钩,致使许多论文过于严谨,失去了创作者应有的特色,更有甚者,理工类论文高度的逻辑性要求限制了人们的主观思考,使许多论文呈现出结构与内容相一致的机械模仿现象。而文史类论文较为松散的逻辑性则助长了部分人论文写作的任性主义,用使人迷信却不可靠的事实混淆了科学论证 的重要性。
(二)学会运用逻辑思维方法
正确处理毕业论文之间的逻辑联系,增强论文的逻辑力量,必须学会运用逻辑思维方法。逻辑思维方法是一个整体,它是由一系列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方法所组成的,其中主要包括: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和综合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和统一的方法。逻辑思维方法不仅是论文写作中内容安排和逻辑论证的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进行的方法。
1.归纳和演绎的方法。
归纳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即由若干个别事例推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或用若干个别的判断作论据来证明一个论点或论题。要从事实材料中找到事物的一般本质或就要归纳法。它是我们写论文时经常用到的一种逻辑方法。例如,我们我国建设的经验教训时看到,50年代前、中期注意按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得到了稳步的;60年代前期我们注意了按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得到了很快的恢复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又采取了一系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和措施,经济又开始恢复并健康向前发展。从而我们得出,只有按经济规律办事,我国经济才能得到发展这样的结论。
    演绎与归纳相反,它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即用已知的一般道理作为论据来证明一个个别性的论点。比如,我们用指导调查研究,以至用经典作家的一句话来论证一个观点,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2.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分析是把事物分解为各个属性、部分和方面,对它们分别研究和表述的思维方法。综合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属性、部分和方面再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和表述的思维方法。在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无论研究和表述论点,还是研究和表述分论点,都时常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例如:毛泽东同志的《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开头先提出,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辨敌、我、友问题;中间,逐个分析组成中国社会整体的各个阶级;结尾,综合以上分折,解决问题,回答开头提出的中国革命的敌、我、友问题。
3.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从具体到抽象,是从社会经济现象的具体表象出发,经过分析和研究,形成抽象的概念和范畴的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按照从抽象范畴到具体范畴的顺序,把社会经济关系的总体从理论上具体再现出来的思维方法。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从总体上说,也要运用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即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找出论点论据,在头脑中大体形成论文的体系,然后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把论文写出来。当然有的论文也不一定采取此种方法。
4.逻辑和历史统一的方法。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就是逻辑的方法。所谓历史的方法,就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历史进程来表述的方法。逻辑的发展过程是历史的发展过程在理论上的再现。不过,一篇论文从总体上运用逻辑和历史统一的方法,是不多见的,而在经济学专著和教科书中往往在总体上运用这种方法。
上述各种逻辑方法,都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在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综合地加以运用。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