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马原:我现在写得 不比年轻时差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19-9-10 11:25:58
16784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我就是那个叫马原的汉人,我写小说。我喜欢天马行空,我的故事多多少少都有那么一点耸人听闻。”三十多年过去,当代著名作家马原在小说《虚构》中的金句,仍然为今天的文学爱好者津津乐道。
近日,浙江文艺
出版
社上海分社推出了马原的藏区小说精品系列:《冈底斯的诱惑》和《拉萨河女神》,该系列收录了马原在西藏生活时期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其中《冈底斯的诱惑》收入《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山的印象》《叠纸鹞的三种方法》等八篇;《拉萨河女神》收入《虚构》《拉萨河女神》《喜马拉雅古歌》《拉萨生活的三种时间》等八篇。
马原如今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姑娘寨,每天和大自然打交道,他也越来越理解自然主义哲学家。近日,马原从山水之间来到了城市,在上海国际文学周和上海书展和读者朋友们见面,并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专访。
自2008年生了一场大病开始,马原的身体状态一直不太好,现在还经常手脚发麻。有医生说这是因为肺压太高,也有说是因为失控了的糖尿病,出门见朋友,最大的影响是不能和在家一样吃中药。但看得出来马原还是非常高兴,他和作家朋友对谈,和读者签名对话,他对羊城晚报记者说:“比我有钱的人成千上万,比我快乐的人没几个。都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敢说我的人生不如意只有一二,只有一些意外的小烦恼,没有大烦恼。”
A
是上天帮忙才写出小说来
羊城晚报:《拉萨河女神》是您1984年发表的小说,35年过去了,您怎么看自己以前的作品?
马原:这次新出版的都是我写于1980年代的西藏小说,过去这么多年,我现在感觉他写得太好了,比现在的我写得好,这些都是特别有灵感的小说。现在中国的小说越来越没有灵感,都是设计,变得不纯粹了。在80年代,小说是非常纯粹的,它来自你的生活,也是你的日常。
羊城晚报:从新出版的这两本藏区小说集里选,您个人最喜欢哪篇?
马原:《喜马拉雅古歌》,这在我的藏区小说中是特完美的一篇,个人特别喜欢,还有《游神》我也很喜欢。这种小说都是上天帮忙才能写出来的。现在读起来,感觉特别亲切。由衷地说,那是在非常自由奔放的状态下完成的。现在我还有自由,但奔放不再了。30多岁时,你可以拥抱天下和世界,到了60多岁,再这么说,会让人觉得可笑。你必须要承认,年轻时生理上的活力,会给你不同的精神面貌。谁也不敢说,自己60多岁就会比30多岁写得好。虽然我还是认为自己现在写得不比年轻时差,但我知道文坛不这么看,文坛说,马原到底是老了,退步了。
羊城晚报:您的小说美学从80年代就已经奠定了。
马原:对。我更看重小说中隐形的东西,也就是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显露在外面的冰山不过是八分之一。海明威是一种板斧写作,他把文学枝繁叶茂的巨树用板斧修掉,只剩主干和几个主要的枝干,其他东西都不见了。我一直视海明威为第一位老师,这也是我的小说美学立场,观念一直没有变,这辈子写的都是这种隐性小说。你一旦建立了自己的小说美学立场,就决定了处理小说素材的态度。稍微多写一点,就觉得过了。
羊城晚报:藏区对您的创作意味着什么?
马原:不单是藏区,包括我现在西双版纳住的姑娘寨,这对小说家来说是非常幸运的。到了不一样的环境,有文化差异,你会变得敏感,所有的知觉系统变得敏锐,敏锐才会有好的状态和灵感,这对作家来说是宝藏。
羊城晚报:现在回头看,您怎么看“先锋小说家”这个标签?
马原:这个标签是文学史家定的坐标,其实和我们没什么关系,各种主义和我的关系都不大。先锋小说是一种主张,可能这东西和我的小说有某种天然的契合,符合某种标准,于是被史学家选中,被扣上这个帽子。
实际上,做文学史是残酷的,很多作家会被遗漏。现在老说“先锋文学五虎将”,但这个说法其实存在巨大的缺失,残雪和孙甘露都被遗漏了,但在那个年代,他们的写作绝对是独树一帜的。他们没有被列进去,但不能说他们就不是先锋文学的探路者。
B
希望自己的小说300年后还有人看
羊城晚报:在2011年重新动笔写《牛鬼蛇神》之前,您停了20年没写小说,为什么?
马原:其实是写不出来。90年代初,大伙儿已经意识到小说的时代过去了。80年代小说太火,那种狂热是我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走到路上会有人要跟你合影、签名。到了90年代,大气候不再,大家不关心小说了,你还那么起劲地写,好像有点儿奇怪。当你不被需求的时候,写的动力自然会衰退和下降。我也曾多次尝试要写,发现完不成,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再二再三的结果就是停下来,一停就是二十年。
这二十年,我从写小说变成了讲小说。直到我生了大病,重新回到小说,这种感觉非常快乐,和讲小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小说家就像在模仿上天,在创造自己的世界,无中生有,比“有中生有”快乐很多倍。
有时我以己度人,沈从文、钱钟书也是在小说创作之后转而去做研究,但之后再也没有回到小说创作。如果他们能回来,或许后来就不会有《管锥编》和《中国服饰史》。
我当然希望自己的小说30年之后还有人看,甚至希望300年后还有人看。这是我作为小说家的愿望,但不知道能否做到。这次出版的这两本小说,也算一种对我的测试,看看今天还有多少读者愿意接受我的小说。
羊城晚报:之前您提出要创作“形而下三部曲”,包括2013年问世的长篇《纠缠》,以及2017年出版的长篇《黄棠一家》,为什么会有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转变?
马原:以前价值相对不那么高的喜剧,今天变成了主流,悲剧反而成了笑柄。我是50后,我们这代人对传统和价值体系,有很强的自持力,这些东西不应该拿来嘲笑。
我的小儿子今年十岁半,他把一切觉得有趣的东西形容为“搞笑”,经常说的词就是“搞笑”,经常和我说:“爸爸,这个挺搞笑的。”搞笑一个词似乎可以囊括所有。
C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这种说法坏透了
羊城晚报:这几年您给小儿子写童话,好像又从形而下转回了形而上?
马原:对,写童话让我重新回到了形而上,这个过程也非常快乐。我是为了我儿子写的,因为中国的童话是高度形而下的,孩子完全可以不读。孩子的内心是浪漫天真的,我们应该去读《小王子》,去读那些优秀的世界童话。
羊城晚报:您对孩子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马原:我现在不太鼓励小儿子读很多书,读书未必就是利大于弊。都市里长大的孩子,一点天然的状态都没了。哪怕是有益的知识系统,对孩子天然的心灵状态,都是一种戕害,是灌输和填塞。小儿子在我的城堡里长大,他每天打交道的是植物、动物、大山、自然。
我不怎么教他,我现在对整个知识体系也是怀疑的,更不提倡孩子早慧。最坏的口号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让孩子套上枷锁去竞技场,这坏透了。如果一个人的寿命是一定的,晚上学一年,那么孩子就多了一年童年,早上学就意味着早“上市”。我的孩子7岁半才上学,外面城市的朋友带孩子来玩,一对比,好像我家孩子什么都不会,其他孩子会钢琴、外语。我太太就有些担忧,我说那又怎么样?虽然他现在的心理年龄比城市里的同龄人要小,但他的童年更长,这才是最重要的。
羊城晚报:自从生病之后,您似乎特别相信大自然的力量?
马原:因为我们原来离自然太远了。我识字很早,一生都在看书,算是我们这代人中间接知识比较多的人,但我还是发现我对这个世界所知甚少。在乡下生活几年,每天早上起来我要扫院子,扫一个来回大概要40分钟,我就想,为什么每天都有竹叶落下来?因为竹子生长速度快,昨天冒芽,明天就能长这么高,新的叶子要出来,就会让老的叶子衰退,所以一定要落叶。养竹子就得不停地扫竹叶。这些是大自然的道理,但它不在人类认为有价值的知识体系中。可是,生活在大自然中,你会发现自然才是主宰。在山上生活了8年,我越来越理解自然主义哲学家,他们倡导保护物种,因为人类的盘剥和入侵正在慢慢毁掉大自然。来源:羊城晚报
#马原
#年轻
#时差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写作交流
四年坚持,最绝望时差点放弃,现在我终于可以靠写小说赚钱了!
0
9069
勾双福
2020-11-10
休闲分享
情感时差
0
8173
桑榆难回
2021-06-09
文化新闻
莫言开公号,他要怎么与年轻人“打铁”?
0
15349
写手发布
2021-08-11
文化新闻
莫言开启与年轻人聊天模式
0
16870
神星尘
2021-08-16
写作交流
王安忆:年轻时读过的书,不是白读的
0
9896
写手发布
2021-09-03
文化新闻
“愿你道路悠长”:作家们年轻时如何写作
0
14942
须无眉
2021-09-14
文化新闻
稳健流:年轻人理性对待生活的新方式?
0
14167
888顺利
2022-03-04
写作交流
写作中的四种困难,为年轻作者提供写作指导的惯用步骤和 ...
0
7726
ヾFeeling
2022-09-12
文化新闻
二线城市,是年轻一代出版人的“理想国”吗?
0
12664
写手发布
2022-10-20
文化新闻
这届年轻人如何用网文讲好中国科幻?
0
9276
写手发布
2023-03-31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话题
纵横女频“最强辅助金手指”主题征文
独家对话!江西网文“大神”创作大揭秘
短剧正在“硬控”全球互联网?
4
掌阅科技总编辑马艳霞:网络文学要回归内容核心
5
掌阅科技签约作家洛明月:挖掘现实题材网文的生命内核
6
锐评|AI写小说?故事莫失“真”,文学莫丢“人”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