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月下竹笛 于 2020-10-30 13:04 编辑
林语堂:读书人和不读书人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更多内容请浏览公号:【月下竹笛】。 当我们把一个不读书者和一个读书者的生活上的差异比较一下,这一点便很容易明白。 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 他的生活是机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他只看见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他在这个井底里是逃不出去的。可是当他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他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书,他便立刻接触到世界上一个最健谈的人。 这个谈话者引导他前进,带他到一个不同的国度或不同的时代,或者对他发泄一些私人的悔恨,或者跟他讨论一些他从来不知道的学问或生活问题。 一个古代的作家能使读者跟一个久远的人物沟通;当他读下去的时候,他开始想象那个古代的作家相貌如何,是哪一类的人。 孟子和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家司马迁都表现过同样的观念。一个人在十二小时之中,能够在一个不同的世界里生活二小时,完全忘怀眼前的现实环境。 不但如此。读者往往被书籍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 纵使那是一本关于现实事情的书,亲眼看见那些事情或亲历其境,和在书中读到那些事情,其间也有不同的地方,因为在书本里所叙述的事情往往变成一片景象,而读者也变成一个冷眼旁观的人。 所以,最好的读物是那种能够带我们到这种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读物,而不是那种仅在报告事情的始末的读物。 我认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 这种嗜好跟对食物的嗜好一样,必然是有选择性的,属于个人的。吃一个人所喜欢吃的东西终究是最合卫生的吃法,因为他知道吃这些东西在消化方面一定很顺利。 读书跟吃东西一样,“在一人吃来是补品,在他人吃来是毒质。”教师不能以其所好强迫学生去读,父母也不能希望子女的嗜好和他们一样。 如果读者对他所读的东西感不到趣味,那么所有的时间全都浪费了。 世上无人人必读的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 我认为读书和婚姻一样,是命运注定的或阴阳注定的。 纵使某一本书,如《圣经》之类,是人人必读的,读这种书也有一定的时候。当一个人的思想和经验还没有达到阅读一本杰作的程度时,那本杰作只会留下不好的滋味。 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 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他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读书的真益处。 一个人必须独立自主去寻出他的老师,没有人知道谁是你最爱好的作家,你自己也不知道。这跟一见倾心一样。 不能叫读者去爱这个作家或那个作家,可是当读者找到了他所爱好的作家时,他自己就本能地知道了。 关于这种发现作家的事情,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著名的例证。有许多学者似乎生活于不同的时代里,相距多年,然而他们思想的方法和他们的情感却那么相似,使人在一本书里读到他们的文字时,好象看见自己的肖像一样。 以中国人的语法说来,我们说这些相似的心灵是同一条灵魂的化身,例如有人说苏东坡是庄子或陶渊明转世的,袁中郎是苏东坡转世的。 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