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经验] 如何处理网文现实题材的人设:以《明月度关山》为例

[复制链接]
写手发布官方 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19-12-20 11: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当众多批评家对网络文学出现的“伪现实”集中炮轰时,网络文学界对此其实也是顾虑重重。作为一种创作思潮,需要经典作品的引领,特别是需要一批高质量的作品垫底,否则无法支撑起这样的文艺思潮。
1576757857166.jpg
有理论文章还专门阐释“现实题材”与“现实主义”两个不同的概念(李菁:《网络小说的“金手指”能否激活现实题材新的想象力?》),以廓清网络文学创作中的误区。我觉得首先需要解决网络文学的现实题材,也就是写什么?然后才是怎么写?在这样的逻辑基础上最终形成思潮后才能成为一种具有时代特质的“主义”。也就是说,不是我们不要“主义”,而是我们还没有形成一种的“主义”的网络文学写作生态。

《明月度关山》选取的是一位支教女教师明月在秦巴山区川木县红山镇高岗村,一个只有一个教师的小学支教,然后遇到了部队“转信台”站长关山,历程艰辛,关注留守儿童,改变贫困山区落后教育的故事。

作者几乎以一种非虚构的叙事方式全程记录了明月从一个异乡人到融进大山的生命历程,还有一个成长型的人物就是关山,一位部队的战士。而校长和孩子是他们情定大山,扎根基层的两大精神支柱。作者的写作态度是诚恳的,至少他是熟悉那里的生活。尽管作者在写具体细节的过程中过分夸大了明月的现实处境。

因此,从这点上说来,网络文学现实题材首要的是对当下中国所发生的一切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如果仅靠闭门造车式的想象,这显然是不够的。事实上也根本写不出真正反映现实的作品来。作品中出现的自然环境、留守儿童的现状、以及现实人性都是无法虚构出来的,某种意义上也是对“虚构”造成了一种无形的抑制。

其次,光有写作态度的诚恳还是不够的。网络文学如何将读者带入,这是需要费一番功夫的。这个功夫就是如何为明月的命运波折设计一条合理的解决方案。传统文学理论常常讲究的是呈现现实,而不是解决方案。网络文学恰恰需要一套带入后的解决方案——所谓的“假戏真做”。

郭校长和关山,以及留守儿童,这三者关系构成了一组“金三角”的张力关系。明月是这组“金三角”上的一个坐标。因为有了这个稳固的“金三角”,于是明月就是这个稳固的精神场域流转生发出自我的成长魅力。

花妞的一个脏手印让明月伤心不已,而郭校长每天背孩子过水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生活在同州城里的男友沈柏舟与扎根大山战士关山的对比;自己生父与一组亲人无微不至关怀的对比……正是这些散发着浓浓情意的朴实无华的生活细节打动着读者。明月也是在这样的情感中自我精神的升华,在这点上符合文学性的要求。如果没有明月的精神的成长,世俗的功利她也是无法克服的,更谈不上她会对大山有着一种深层次的情感。作为明月的同学木川籍的宋瑾瑜用谎言获得了在县中的教职,虽然这里有着一种“假”,但作者是将这个人物与明月形成另外一种张力的对比。因为宋瑾瑜作为一种功利主义的代表,她之后所做的一切也就司空见惯了。两个人物不是道德上层面上的高下之分,而是内心的丰盈,也是物欲与精神世界的分野。

正是有了精神世界的生成,恰恰成全了明月这个人物的合理存在性和可能性。这是网络文学现实题材超越的关键所在。

第三、作品的抒情性与批判性。现实题材是一种情感态度的,仅有一种“摹本”的能力显然是不够的。在这其中需要营造一种氛围,这个氛围不仅仅在于感染读者,也是对人物的一种无声的“赋能”。人物的命运一波三折,但是作者作为全能视角,需要一种客观的“观照”。

《明月度关山》中的标题即是一种情感,朗朗明月,我心永恒;青风徐来,此情可待!这本身就构成一组互文,化之于古诗“明月度关山 清风上高岗”情景交融、诗情画意。这是对整个故事的设定的一个“梗”,因之为抒情完胜环境的恶劣,人心的卑劣。也预示了一种清明和希望,是作者对全篇故事的一个设定,固然有“先入为主”的瑕疵,但并不伤害故事情节的“仿真”,也是对“伪现实”的一种约束。同时,强化了人物之间的关联度,也为人物的真实性奠定了情感的基调。

“前方的男人脚步沉稳,他的背上绑着明月的行李箱,却丝毫不见吃力。他的体型魁梧,身高足有一米八十几,像座山一样走在明月前面,替她挡住了山间的风雨。”“月光下的院子像是永恒静止的水墨画,而他却像是这幅画里的灵魂,一动一静,却凸显出各自的两极。他的动作充满了力量感和美感,水桶在他手里就像是幼儿的玩具,轻松就可以驾驭。”这些都是明月对关山的直觉,这些抒情的词句背后其实是作者发自内心对明月性格的一种支持,如果缺少了这样的铺垫,明月的性格或者精神是无法流转起来。

作品中甚至还出现了这样的句子:“因为母亲总说,她嫁给了一个心中有国、有人民群众却唯独没有妻儿的男人。”在貌似口号的背后潜藏着作者浓郁的抒情意识,这也是作者能够不厌其烦将“明月度关山 清风上高岗”这个“梗”写下去的动力所在。

第四、需要对类型的突破。《明月度关山》的类型比较简单,有着传统文学中“战争+爱情”的模式,只不过是将“战争”换成了“恶劣环境”。格局上并没有较大的变化。那么问题来了,作为套着“军文+爱情”模式的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又怎么与传统文学的区别呢?写留守儿童其实不仅仅写明月与关山的爱情,大故事中其实镶嵌着另外两重故事,一是儿童自身的成长,塑造一批鲜活的孩子,他们充当着明月成长的见证人,也是明月性格成长的直接推手。

另外一个就是明月家庭关系的变迁,明月的人生选择与关山对明月的矢志不渝的爱反过来也在影响着他们,两组人物又形成了一种张力。而不仅仅是明月与关山、沈柏舟的“三角恋爱”关系。如果仅仅局限在“三角恋爱”关系中,那么这部小说就陷入到庸俗之列中,作者认真处理了这个局限。因此,明月作为人设是经得住推敲的,山村的沧桑巨变也是现实中存在的,这里面同样构成了一组因果关系。

正是有了这些对现实类型的合理取舍,网络文学的网络性并没有因为文学性而丧失,相反,多种类型的重叠,为这部作品增添了可读性的元素。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