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帖子
用户
登录
注册
快捷登录
投稿
每日签到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写手之家
›
群组
›
文化
›
小说
›
书友圈
›
读书无用?学会"3D式阅读",让书籍成为照亮未来人生的灯 ...
返回列表
读书无用?学会"3D式阅读",让书籍成为照亮未来人生的灯塔
[复制链接]
特陶婆婆
发表于 2020-2-17 09: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作者:戴你读书
全文约3200字,阅读用时约9分钟。
你好啊!我是戴叔。
根据国家新闻
出版
署公布的数据,仅2017年,中国就出版新版图书255106种。这么多书,且不说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能够沉下心来阅读的时间已经够少了,更不用提各类娱乐、资讯正在疯狂吸睛,抢占我们少的可怜的注意力。
每年出版的书籍有几十万种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样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还需要阅读吗?阅读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阅读经历:青少年时代被逼着读书,导致对书籍的深恶痛绝;长大以后,想读点什么,却发现不知道该读什么书,读完有什么用。这大概就是现代人读书的通病:读之无味,弃之可惜。
阅读是我们最想做却又最害怕做的事
针对这一类的通病,《高效能阅读》能够完美地回答你内心的一些疑问。作者日本作家原尻淳一是龙谷大学经济学部客座教授,曾在大型唱片公司从事艺人、电影、动画的营销和企宣工作,现在负责面向大型制造商的新产品开发、营销等咨询工作,并任企业培训讲师。
本书是作者阅读百余册阅读方法书籍,并结合自身阅读体验的实证之作,小至读书辅助工具的选择,大到个人云端数据库的建立,面面俱到,可以帮助读者从整体上提升阅读质量。
其中,《高效能阅读》的核心观点就是"3D学习",即立体化地学习。那怎么才能达到这样的状态呢?不妨从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角度入手。
《高效能阅读》
一、阅读前的准备工作
在经历了学生时代父母、老师无数次"折磨"以及填鸭
式的教育后,大多数人对阅读的体验除了恐惧就是痛苦,哪里还谈得上兴趣?更别说享受读书的乐趣了!所以,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么产生对读书的兴趣?
明确阅读动机。
动机很重要
试想一下,如果你的人生缺少了动机,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活,那么只能是浑浑噩噩地过着日子,每天机械式地生活。如果你有了一个目标,努力朝着目标前进,那么每天都会感觉有动力、有希望。
读书也是如此,如果不知道为了"什么"而读,要么是根本读不下去,要么就读完不知道有什么用,读书就完全成了一种敷衍的行为。
"一旦阅读'古今名著'沦为形式主义的行为,那么'把书读完本身就成了目的'","读书应以自己的好奇心为原点,从感兴趣的地方入手"。
因此,在阅读前的准备工作中,我们最先需要做的就是明确自己为什么读,可以是从内心上渴望通过读书提升内涵、丰富知识体系,也可以是为了升职加薪、增加谈资。当然,最好是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相结合,激发出来的动力也会异常强大。
其次,要降低起始阶段的阅读难度。
不善读书的人,应该尽量降低读书的门槛,待积累了足够的充实感,再尝试迈上下一级台阶。
降低阅读的门槛
有的时候,我们总会有一种"迷之自信",上来就希望能够彻底读懂一本大部头,但往往事与愿违,最后还严重损害了对阅读的兴趣。
其实,大可不必。如果想了解某个领域,完全可以从一本零基础的入门书籍着手,先把大致的概念、观点给摸清楚,再来细致地了解具体内容。
现在有很多的通俗读物,比如半小时漫画系列,就是非常不错的入门书籍。
最后,可以尝试打造阅读的氛围。
比如,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在家里打造一个家庭图书馆,"被书包围,听着音乐,悠然自得地喝着咖啡"。或者,现在很多人喜欢去星巴克等咖啡店体验安静又舒适的阅读环境。
此外,现在很多城市还有主题式的书店,比如和宠物相结合,一边撸猫一边阅读,想想都感觉很惬意,自然更能把阅读上升到一种享受。
主题书店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二、阅读中的记录工作
在明确了动机以后,对于这本书,我们就大致有了一个阅读方向,接下来就是要从书中找到"方向"的答案。所以,
我们首先要通过目录把握整体结构。
具体怎么做呢?
先通过序言、后记、目录来整体了解这本书的内容。现在很多作者会在序言部分把全书每一章的脉络给梳理出来,读者也可以根据目录的标题来大致确定每一章的内容。
书籍的目录很重要
比如《高效能阅读》这本书,在前言部分,作者就将每一章的主要内容给概括出来了,读者完全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性地阅读,而不是从头看到尾,既节省了时间,也把握了重点,避免了"一读到底"的心态。
其次,我们要重视做笔记的过程。
很多人读完一本书,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当然,我很能理解这种对书的爱惜和敬畏之心,因为曾经的我也是这样。但是,这样的一尘不染,反映到读书的结果上,自然也基本是"忘得精光"。
其实,做笔记并非只能在书本上进行,还可以贴便签,或者专门拿一本笔记本记录,甚至利用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等云笔记软件实现。
学会边阅读边做笔记
此外,笔记也并非是照搬书籍,这样的笔记毫无意义。记录的意义在于写下此时此刻我们的所思所想,否则就是纯粹的摘抄了。
赵周老师在《这样读书就够了》里,介绍了他自己独创的RIA便签法,按照"重述、经验和行动"三个方面来制作自己的笔记:重述,即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经验,将划线部分与自己的经历相结合,加深印象;行动,即自己接下来要怎么做。
RIA便签法(图片源自网络)
最后,在读不下去的时候果断停止。
在以往的教育经历中,我们往往被告知"要坚持、不放弃",最后的结果却往往是背道而驰。我并不是想说坚持不重要,但
"无趣的书应该立刻停止阅读"
。
在书中,作者分享了清水先生的一段话,我认为非常非常好:"没必要强迫自己忍耐。如果觉得无趣,最好断然停止。这样的书与现在的自己无缘。也许以后有一天缘分来了,会觉得读起来很有趣,但至少在目前是无缘的。勉强自己去读无趣的书,于精神卫生有害无益,最好停止阅读。"
有些书,可能我们在年少的时候读不懂,也没有兴趣,但是到了中年,甚至老年,有了一段人生经历之后再去阅读,就可能会有一种"年少不知书中意,读懂已不再少年"的感觉。
经历了人生,可能才能读懂一部分内容
世间的书太多了,并没有哪一本是我们一定要读,非读不可的。对于不同心境、阶段、经历的自己,只有适合不适合自己当下状态阅读,而没有所谓必读不必读一说。
何况,强迫自己去阅读那些无法沉浸进去的书,对于自己就是一种极大的精神痛苦,除了让自己更快地远离书籍、增加阅读的痛苦,别无他用。
三、阅读后的行动工作
读完一本书以后,我们可能会有这么四个感觉:对全书的主题和概念还是比较模糊;能读懂并且有兴趣,希望再深入了解;这本书对自己来说毫无作用;这本书感觉还比较有用。
对于前面两种感觉,我们需要做得是建立自己的
"垂直型阅读"
,对后面两种感觉,则是无用的摒弃,有用的列出行动计划,在实践中精进。
什么是"垂直型阅读"?
就是
深耕某一个领域,努力培养自己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营造"思考的主场"。
成为一名学者需要深耕一个领域
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可以建立一套看待世界的准则。第二,拥有自己的护城河,建立一套立足世界的本领和技能。
此外,我们还需要适度的
"水平型阅读"
,即适当涉猎一些与自己当前工作无关的其他领域的书籍,既让自己能够更广泛地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也能为自己当前的工作注入新的灵感。
在书中,作者也推荐了一个"70:20:10"的"投资基准",即对当前业务指导的书籍投资70%,对支持现有业务或可能成为新业务的其他领域的参考文献投资20%,余下10%分给完全未知的书籍。至于721的比例,大家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至于行动计划,则是阅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也是我们能否从"2D学习"进阶到"3D学习"的关键。
行动力是能否到达目标的关键
要努力吸取这些教训以嵌合自己的工作。读过以后就能直接套用教训的简单工作,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
正因如此,
"行动"
这一步骤才格外重要。甚至,一味地阅读,反而会对自己的思想产生严重影响。所以孟子才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在阅读过程中很重要。对于书籍给出的知识,不能不加批判地吸收,必须结合自己的思考,特别是自己的经历和实际情况,来有针对性地吸收,这样才能纳为己用,成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读书一定要思考
正如书中提到的"守破离",只有通过模仿和改进,才能最终自成一脉,创造属于自己的独家体系。
其实,我们的一生就是在书写一本自己人生经历的书。看到不同的书,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得到了什么,都是当下人生体会的一部分。
如果你记录下来了,那么这样的感悟会伴随你一辈子;如果没有,也许最后人生就是一本"无字天书"。这样的空白是你们希望拥有的吗?
不妨尝试学会"3D式阅读",让读书成为一种人生中的乐趣,更成为照亮自己未来人生的灯塔,书写自己前进的每一步!
今日互动,你有什么好的阅读经验吗?欢迎留言分享。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
1
正序浏览
小雾w
发表于 2020-2-17 09: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电子版的?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特陶婆婆
中级写手
0
关注
7
粉丝
40
帖子
发送私信
收听TA
Ta的主页
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