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返回列表
风格 | 金宇澄聊《繁花》:王家卫在努力还原老上海的真实
[ 复制链接 ]
周1893
中级写手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0
好友
64
回帖
189
银子
中级写手
中级写手, 积分 3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8 积分
中级写手, 积分 3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8 积分
积分
372
主页
发表于:2020-8-25 10:53:44
37514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李菁
最近王家卫导演拍的同名《繁花》已悄然开机。作为这部小说的作者,金宇澄又“被迫”被拉回热闹的现场。
王家卫导演是怎么对这部小说感兴趣的?
小说《繁花》与电影《繁花》是两个“生命”吗?上海与香港若隐若现的牵系在哪里?先听听小说原著者金宇澄是怎么说的。
《繁花》作者金宇澄
三联生活周刊:王家卫导演的电影《繁花》已经启动,又把您和这部作品带回到一个热闹的现场。
金宇澄:
这消息我也知道了,我没有更多内容可以说,但知道为了拍摄,导演(王家卫)一直在努力还原那些年代,特别注重年代的真实感,绝对费尽心力,
我们第一次见面谈到《花样年华》,他问我一个问题:“一开头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说我想不起来。他说:“开场厨房那个电饭煲。”因此说导演注重的内容,也许是大多数人不会注意到的,据说当时花了大力气,才找到了这个70年代电饭煲,为什么呢?有了电饭煲,香港女人下午就有了时间,可以出去玩了,解放了,这是重要的时代物件。导演说出了它,我就明白他对于“物”的执着,非得有这些具体东西放着,才会心定,不管别人看出来看不出来。
《花样年华》剧照
另有一次是导演拿出100张石库门照片说:“能不能挑出最好看的五张来?”我这也是才意识到,文字的作者,根本就缺少这种具象视觉敏感的,怎么挑得出来,我说“肯定挑不出来”。他说“我能挑出来”。
无数镜头,无数旧景、旧事旧情,要花多少心思,做多少事?单说这影视范畴的认真回望,都得找具体细部的依据,比文字困难得多。
三联生活周刊:
原作者和电影编剧或导演之间的关系,比较微妙,有的作者会特别在意,而且要牢牢控制,可能认为电影作品也是个人作品的另一个生命;而有的作者可能会认为电影是另外一部作品,跟我没关系了。您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也会对电影的创作进行比较多的参与甚至把控吗?
金宇澄:
我从没有参与的想法,影视跟小说完全不一样,再说像导演(王家卫)那样的人,不会来问我:“你觉得应该拍成什么样?”
影视和小说是完全分开的。我们谈论一些细节问题,能回答我就回答,我不打听什么,不好奇,也不想打扰,开初做过几次简单提纲,就没再参与,说来说去,这是完全不同的。
2014年香港书展,导演见我第一句话就是,“你的小说毫无影视倾向”,我一直觉得这是他的表扬,我喜欢的就是小说,对影视无感,我也了解,所谓小说界1990年代冒出来的影视倾向,是发展经济时代的引诱——影视更能够转换效益,但在它们面前,小说的语言和文本样式就没什么用了,黯然失色,电影重要的在故事。我不必关心电影。
香港书展上,金宇澄和王家卫
三联生活周刊:
目前大家关心的男女主角都已确定、公布。导演之前会来就这些演员来来征求您的意见吗?或者说,这几个主要演员符合您在写《繁花》这部小说时的想法吗?
金宇澄:
这方面确实谈论过,但我提供不了多少帮助。为什么呢?因为作者脑海里的人物,不可能呈现镜头里那么具象的五官和气质……哪怕有原型,把关于他(她)的文字描述转为真人,根本做不到的,尤其气质特点是非常难以具像的。
另一个问题是对演员完全不熟悉,无论电影圈还是一般的朋友,一旦开聊到了具体演员,这个好看那个漂亮,比较乏味,因为我根本不知道谁是谁,脸和名字也完全对不起来,迷糊,我真没这兴趣。
三联生活周刊:
我在想一个技术问题:小说里因为几位男主角比较突出,但哪一个女性角色算是女一号?小说里有那么多非常鲜明的女性角色。
金宇澄:
改编就是一种变嘛,一本书的文字变成“声光电”立体演绎,必须得变,这也是为什么改自一部小说的影视更引人期待的原因,观众要看的就是这种变,期待的就是这种全新演绎,不会重复原著安排的那种均匀度,一切都是另一种取舍和安排,我乐观其成。
《繁花》里的女性有名字的将近百人,最主要有李李,汪小姐,还有“夜东京”女老板这些人物,其实我和大家一样,是看到剧集官宣马伊琍、胡歌了,才知道终于定下来了,另就是我刚才说的,对演员不敏感,因此都对不上。
三联生活周刊:王家卫导演在这个小说出来没多久就找到您,拿下了版权——在《繁花》没有像今天这样形成那么大影响的时候。他为什么对这部小说感兴趣,你们后来聊过吗?
金宇澄:
单行本是2013年3月
出版
的,6月“印刻”出了台版,繁体字版。导演是在这一年12月份,通过别人来找到我,巧的是那天是我生日。他说“我看了竖排版,为什么上海不出竖排版?”“我到上海,介绍给好几个人看,电影圈好多人都不知道(这部小说)”,这是原话。
有一句话当时没跟导演说,
我写《繁花》时候,心里藏得最深的想法就是:要让我的读者,“有名有姓”的那些人都喜欢
——我希望看《繁花》的人是我喜欢的人,比如,里边就有王家卫、有上海的宝爷(小宝)、沈宏非等等,不是想这书要让文学评论家喜欢,是希望更有经验,更有生活个性、三教九流的男人们喜欢,这就是所谓作者的“理想读者”范围。当时就是那么一想,没想到,导演真的找上来了,特别高兴。
三联生活周刊:开个玩笑,可以写篇文章,标题叫:《繁花》是我给王家卫的一封情书。
金宇澄:
当然我那时还不了解,导演跟上海究竟有多深的关系,只知道他早年是从上海去的香港。见面他说:“你写的,就是我哥姐的事。”我52年生人,导演58年的,推算下来,他哥哥姐姐和我年龄差不多,50年代人。后才知道,当年父母计划是把3个孩子都带到香港,先带最小儿子(王家卫)到港,之后,大门忽然就关掉了,哥姐就一直留在上海了,这确实就是小说中那一代上海人的命运,上山下乡、街道生产组,不容置疑的,虽然导演只提了这么一句,我立刻就懂了,因为太知道这一辈人的生活状态有多么具体。
很多报道都说,导演之后一直在香港,但他一直是在持续上海影响力的环境里、在港上海人的氛围下成长的,包括被母亲一直带着他看电影,保持与在上海两个孩子通信等等,保持情感的维系,同时因为隔绝,两地之间积压很多双方不知道、不了解的东西,共存于这无法疏通的两地的现实中。
直到70年代末,他才回沪探望哥姐。很奇怪的是《繁花》也写了这时期,阿宝的哥哥从香港来沪。这一节我还没问过导演,他读了会不会有命运相似之感,当然他是在香港过来的角度,我是在上海角度看待他的出现,
这一类的重逢,在当年上海是很多很多的,任何时候,上海与香港都有这种关系,分布覆盖率很广,可能市中心一直到闸北、普陀,很多家庭都有这种“港台”关系,小说里写了这样的人设和情节,也特别引起共鸣。
导演一直以拍摄城市题材著称,他拍了香港背景的上海人,我相信他骨子里最希望拍一个上海背景的片子,看了大陆很多作家的小说,跟我谈到过,他是特别爱看书的人,看得比我多——我是看稿子多。
导演幼时生活的地方,在上海最优雅的武康路(福开森路)那一块,上海最漂亮、最怀旧经典的这块回忆,天然跟他有缘——我则是在市中心成长,然后“扫地出门”,全家搬到很差的郊区工人新村,我说的很差,是以淮海路洋房标准说的,没几年,又被遣送到东北荒野去种地,我在那时代是一级一级往下退的,退也有一个退的好处,举个高大上例子:写《红楼梦》一样,必须一个破落子弟来写,才会好看,败落之后在遥远的雪地里看待这个城市,感觉完全不一样,上海像是梦里出现的城市,经常闪闪发光,这是之前我停在原籍根本发觉不到的东西。
这情结也有点像“异地恋”:这姑娘如果天天见,不会那么完美无缺,如果离开一年,她会越来越美丽,就是这个道理。可能是在记忆这种心态下写的东西,打动了导演,这和他在哪方面有点像?也许不同点在于,他一直是在母亲描述的上海想象中想象,从哥姐的信里边、从无数资料里边……他对这些资料非常熟悉。
实际我们经常聊起的,是上海60-70年代的这一块,专业电影人容易忽略的方面,或者说,《繁花》重点写的,也是上海60-70年代这一块,事后这样聊,这个年代的上海都成为想象,我现在看上海当年那些旧的照片,自己都觉得陌生,怎么这时候是这样子的?说回到导演,虽然之前看他的电影,像《2046》等等,镜头有那种所谓碎片化,他骨子里是非常严谨、非常有考据癖的一种情绪。尤其是在粗制滥造影视剧充斥市场的当下,他这种情绪和认真的态度,经常让我感动,真的感动。
《2046》剧照
三联生活周刊:
你书里的前言正好引用了《阿飞正传》的场景,这也是一种巧合吗?似乎小说和电影里那种暧昧不清、灯光摇曳的感觉非常契合。
金宇澄:
是有点的,一次被媒体问,上海有哪几个特点?我只能这么说,上海是西风东渐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城市的典范。这当然也没错,正是因为这样,它才集中了大城市的奇境,想想看,任何特别的城市细节,发生在上海,都觉得合理的,置换在别的地方似乎就不行。
《阿飞正传》结尾的那些镜头,有两点特别“上海”,一是狭窄的居住空间,一是人的行为样式
——张国荣在电影里梳头的方式,仿佛也见得很多,很熟。意思就是,也只有在这种大城市里,才会出现更特别的私人镜头,才会有专是在半夜出门的人,各种夜不归宿的人——像张爱玲说的,上海是一个最能隐藏躲避疗伤的地方。大城市的功能就是大森林的生态,可以最大程度保护隐私,上海的夜色,不会是村子的一片漆黑,仍然有弯弯曲曲的个人路径,可以找到气味相投者,有秘密才有个人的魅力,可以完全逃离众乡亲眼皮底下的那种生活,《繁花》开头的姿态,就是强调了上海特有的这种气味。
《阿飞正传》剧照
我有不少朋友,都住那种典型的上海老弄堂——像《乌鸦与麻雀》黑白电影中下层市民的那种老房子,窗子打开,上海一层一层黑色屋顶,不远处却有霓虹灯景像,越是到了深夜,前景和远方就越有魅力,高低错落,华灯闪烁……感想很复杂,当然山峦叠嶂蛮荒毫无灯光也好看,我喜欢前者,喜欢住在热闹的旧城区,没有小区,出来就是小店,小马路,才像上海。当时写这个小说,觉得自己是在不断地向读者、向东北嫩江时代那个我招手:快到上海来,进来看看?我就是这意思。
三联生活周刊:
如果说你有期待,希望王家卫导演还能拍出上海的哪些日常?
金宇澄:
我们也常常谈90年代。比如90年代上海的黄河路,现想想当年真有那种所谓的辉煌,如果不记录下来,真的就没有了。比如黄河路、乍浦路一带,大年初五接财神,路两旁每个饭店的老板都大量的放鞭炮烟火,就像比赛,有店家抬出单人床那么大的烟火,现在简直难以想象这种场面,这一晚上放下来,第二天整条马路堆起小山,清扫地工最忙活的一个早晨……
当年的夜景,走黄河路乍浦路这两条路总有一种感觉,像是《金瓶梅》的样子,在和平的年代,古今都是一样的,一定的空气光照温湿度下,所有五花八门的动植物、微生物什么的都出来了,就是上海话“市面”,一旦市面不对了,气候不对了,动植物微生物它们最敏感,首先缩回敏感触角,偃旗息鼓……
这些画面可以文字表达,也许口头表达是最有想象力的,有一回80后女作家周嘉宁说,听起来就叫人神往,她的爸爸当年就是安排各种饭局的,非常之忙。对了,她爸爸甚至让她给我捎一瓶酒。当年所谓90年代繁华,就是饭局,中国最要紧的事,人最要紧的话,都是在饭局上说的,中国人的客厅就是饭局。我跟导演说过的,最难的是镜头表达,说和写随便多了,镜头是实实在在的,黄河路或乍浦路的夜景,那种金碧辉煌的色彩和粉色灯光交替——金碧辉煌是饭店,间隔粉色的是按摩店……但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照片了。
侯孝贤《海上花》表现的喧哗之下的人生状态,离开当下并不遥远,人生大部分就是闲聊,拉家常,“你不要不高兴,喝一杯怎么样?”大部分的时间是在这样的无意义的状态下,完成意义的,有图谋的饭局,我们表现得太多了,大部分的局,都没有什么目的,生活就是在这样无意义的环境里延续,比如现在要看一个你90年代某饭局录像,你肯定不屑,有这局吗?因为完全忘了——因为有意义的你才记得,但是一看,意义就来了,里面的面孔,打扮,语言,气氛等等都回来了,让你想到了许多往事,甚至失眠,意义就在这里,无意义中,才可以显示的风土人情,那些八卦、那些小动作、那些发型、眼神……那些琐细的特征才是日常生活中我们最重要的内涵,从90年代一直到拉到现在,基本的场景真都是这样延续的。
三联生活周刊:为什么会给小说取《繁花》这个名字?
金宇澄:
到最后小说马上要给《收获》的时候,一直想不好名字,都没招了。有一天突然翻开一本时尚
杂志
,是报道圣诞节的专辑,上面有“繁花似锦”,一下子觉得就是这两个字(繁花)了。这么简单的成语,怎么就没注意到,繁花多合适,怎么就没想到。
三联生活周刊:
您之前一直是冷眼旁观的角色,因为这部电影,您最近也被媒体追着访问,是不是也处于“成名的烦恼”中?习惯于这种状态吗?
金宇澄:
有段时间很焦灼,很烦恼,好在这状态已过去了,过去了一段时间。我从没有一个周密的计划,也没想着要做那么多的事,不会想到60周岁时(2012年)《繁花》在《收获》发表。2013年生日这一天,导演跟我见面——就在张爱玲故居旁的宾馆,告别时,助理递来一个蛋糕。导演对我说,生日快乐。我小说里有这个场面,小毛他从来不过生日,但是沪生给准备了。我确实也一直不过生日。
作者档案
李菁
2001年加入《三联生活周刊》任记者,目前为《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三联生活周刊
个人微博:@lifeweek李菁
个人公众号:往事不寂寞
更多访谈,可扫码听中读“风格”↓↓↓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转载请联系后台。
「魏晋风度」
进入周刊书店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评论列表
(1)
Chief_John
期待[玫瑰]!谢谢分享[祈祷]。
2020-8-25 10:53:59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作者推荐
国产剧和美剧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我马上要写小说了,求一个电脑手机可以互通的写作软件,谢谢 ...
从村上春树到萨丽·鲁尼:平乏生活会损害我们的写作吗
海明威:写小说的3个技巧
好书推荐|不容错过的25部网络小说
「网文推荐」网友力荐板块:修真小说作家与作品推荐
写出“粒粒皆辛苦”的李绅一顿饭杀三百只鸡?冤枉
网文写作:这是一个让瓜子印象深刻、受益匪浅的写作方法
分析《夜的命名术》,了解网文黄金三章写作技巧02
新手写小说容易陷入的十大误区
话题
《关于“写手之家”的任何收费项目》
InWonYik创作的新小短文《小姐脾气,丫鬟命!》
月更10万字才能勉强糊口?90%网文作者月入不过万,头部却靠“反
4
轻侯《草原牧医》:一曲治愈系的现实主义牧歌
5
奖金池39W!书旗中文网男频「同人征文」来袭
6
第5季·海狸故事——短篇小说征文大赛,全国征稿!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帖子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