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无非就是一种表达,能够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才是最关键的。千万不要陷入误区,认为文笔好才能够写作。文笔只是占写作的一小部分,不是决定一篇文章好坏的标准。
我们可以拿朱自清《背影》的其中一段出来看: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作者在描写父亲的时候,并没有用太多华丽的词语,但是却能够打动许许多多的读者,这是因为他的描写十分细腻。作者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个老父亲对儿子的无限关怀。父亲的一言一行,都透露着浓浓的情感。而这就很容易触动到读者的内心。因此,从写小说、散文的角度来看,细腻的表达(包括语言的细腻与情感的细腻)会比单纯的文笔好来得更重要。
如果说,文笔的提升需要靠不断地积累语言,那么细腻的表达则需要更为细心地观察生活,领悟生活,然后书写生活。朱自清正是因为看到了父亲去买橘子的全过程,他才能够深切地感受到那份父爱的沉重;因为文章是他真情实感的流露,所以才写得如此感人肺腑。也就是说,只要你留心身边的事物,并有所思考,总会遇到想让自己写下的东西。不要去遏制这种写作冲动,也许你写下的东西还比较稚嫩,但写作需要这样的练习。
当然,学习相关的写作技巧这还是必要的,它们可以让你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更好地表达出来。文章该怎么布局才不会显得杂乱无章,哪些才是一篇文章需要着重描写的部分,等等。这些都需要理论知识的指导。所以,除了要多写,还需要多看、多学。大作家之所以是大作家,他们肯定有自己的厉害之处。从他们的写作中总结出写作的技巧,并加以学习,对于写作的帮助是很大的。写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你真的喜欢写作,那就不要吝啬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坚持不断地去学习、积累。
余秋雨在《夜雨诗意》中说道:“于是人们每时每刻遇到的一切,都可能包孕着恢宏的蕴涵。诗人的眼光,正在于把两者钩连。夜雨中,人生和历史都在蹒跚。”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或许有一天你也能够像“诗人”一样,写出这恢宏的蕴涵。不管怎样,还是先勇敢地跨出第一步,写下你的文章吧!
PS.虽说写作不需要刻意去追求语言的优美,但是语言的准确性却是必要的。这个就靠你平时的积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