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笔是一种很好用的写作手法,通过不同人物或场景之间的切换,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具有立体感的画面。接下来我就分享一下跳笔这种写作手法。
2010 年,我还在南方周末当记者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叫《村里都是纽约客》,说的是福建长乐的一个村子,因为村民几代人接力偷渡,都跑到了纽约的故事,其中有一段描写了村子里面的场景:
空荡荡的曹朱村静卧在阳光下,现在和 10 年前并没有不同,只是人更加稀少了一些。
虚空笼罩在村子上方,人声和狗叫都显得乏力。
在村委会门口的空地上,总能看到几十个晒太阳的老人——这很可能就是留在村子里一半以上的人口——把一只手塞到另一只手的袖管里,用同样的姿势聊一整个上午,话题永远是地球上最繁华的城市纽约。
一整个早上,人群里唯一一次发出轰动和声响,是 65 岁的曹典武夹着一只亲手打死的老鼠在人群面前走了一圈。 前面这个片段总共 180 个字,就先后进行了四次场景的切换,分别是空荡荡的曹朱村、村子上空、村委会门口的空地、人群里面走了一圈的曹典武,这就像摄影机镜头的推拉摇移,从四个侧面讲了曹朱村的现状。
这种写作方法是将同一个时间不同场景发生的故事交替剪接在一起,而且中间没有任何过渡。这就是跳笔的应用。
运用跳笔不需要为文章的起承转合费心,它能够加大段落之间的跳跃感,留下了空间和停顿,给读者创造更多想象的空间。
用这种行文结构写的文章,它自然而然形成一种动感,体现了明快的文风。
给大家举一个特别熟悉的例子,是元代散曲家马致远写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全篇只有五句,28 个字。前面三句,一词一景,互不相关,单独使用绝对没有任何含义,但是却被作者剪辑组合在了一起。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然后再加上夕阳西下的渲染,就顺利地创造出了一种悲凉凄苦的意境。这就是跳笔带来的一种特殊效果。
接下来看下如何在写作中使用跳笔,它非常适合于情节的推进。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