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为何地震后十年才写《云中记》?阿来出新书剖析心路历程

[复制链接]
17shao 发表于 2021-4-17 10: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为何地震后十年才写《云中记》?阿来出新书剖析心路历程
114841fhzkiicalfkxnizh.jpeg

《以文记流年》
口碑甚高的长篇小说《云中记》是阿来继《尘埃落定》获得茅盾文学奖后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以汶川地震为背景,讲述一个三百多人的村落因为地震伤亡一百余人,面临地质隐患需要整村搬迁。然而村里祭师总是惦念着那些死去的人,最终决定以自己的方式去照顾那些在地震中逝去的亡灵。
阿来亲历了汶川地震,目睹过令人震撼的场面,见证过最绝望最悲痛的时刻,也亲见人类在自救与互救时最悲壮的抗争与最无私的友爱。但为什么在十年后才开始创作这一题材?
3年过去了,阿来回答了这个问题。2021年4月,在由作家出版社最新出版的阿来散文随笔集《以文记流年》中,有“关于《云中记》,谈谈语言”“不只是苦难,还是生命的颂歌”两个篇章,专门剖析心路。
阿来写道:“之所以在汶川地震十年后,我才动手写《云中记》,并不是因为我缺少材料、没有故事,或者不能意识到故事所蕴含的意义,而是因为莱辛所说的‘腔调’尚未被听见。对于一个小说家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有没有故事要讲,而是以什么样的语言方式使这个故事得到呈现。
在至暗时刻,让人性之光,从微弱到明亮,把世界照亮。即便这光芒难以照亮现实世界,至少也要把我自己创造的那个世界照亮。要写出这种光明,唯一可以仰仗的是语言。必须雅正庄重。必须使情感充溢饱满,同时又节制而含蓄。必须使语言在呈现事物的同时,发出声音,如颂诗般吟唱。
我想我基本上做到了,三个多月,每天持续的写作中,语词们都应召而来,它们都发着微光,把来路照亮。它们都来到了,它们自己放着光,把彼此映照。我用它们建构一个世界,它们集体的光,把这个世界照亮。这些光亮不是来自外面,它们是从里面放光。”
《以文记流年》由“云中记”“读书记”“出行记”“怀人记”“鉴赏记”“品酒记”“演说记”七个部分组成。在这些作品中,阿来充分展现他的多元才华、学识、情感世界及日常生活。
在“怀人记”中,他写前几年因病去世的出版人——《清明怀吴鸿》;在“品酒记”中他写《川酒颂》;在“演说记”中,他写《士与绅的最后遭逢——谈谈李庄》。在《回首锦城一茫茫》中,阿来为杜甫在成都的日子写了一部诗传。作为杜甫的“迷弟”,阿来用深情细致的文字将杜甫在成都的心路历程给予剖析和描摹。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