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分享最近读后感,张爱玲《怨女》《半生缘》,余华《文城》

[复制链接]
瀛戰煉 发表于 2021-5-10 16: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企鹅夫妇box

01 为何读张爱玲的书



我很喜欢看小说,原因很简单。用现在时髦话讲,可称之为“沉浸式体验”。让思想去体验不一样的人生。最近在看张爱玲的小说,主要原因是看了很多农村题材故事,就想转变个视角,把目光放到旧上海,那个华丽的大舞台。



分享最近读后感,张爱玲《怨女》《半生缘》,余华《文城》-1.jpg





02 最喜欢张爱玲的什么,不喜欢什么



买了张爱玲小说全集,越看越觉得她在23-24岁的时候,神的出奇。她的书自带降温效果。一支健笔冰寒,刻画出的故事要么微凉,要么刺骨。


我常常想,她对女人怎么能这么恨。对人性又怎么能剖析得如此透彻。以前看严歌苓的书籍,会爱上她笔下的女主人公,无论是为爱执着的田苏菲,还是纯粹坚韧的王葡萄,严歌苓在歌颂那些拥有美好品质的人。


而张爱玲恰恰相反。你爱得轰轰烈烈,其实只是一个为了钱谋生的可怜女人罢了。在她笔下,目前我没看到一个女人有好结局。


《倾城之恋》,香港沦陷,让处于战乱中的白流苏和范柳原走在了一起。看似表面上还不错的结局。她也只是说,“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那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十年以后,也许就是另外一个《留情》的故事了。



分享最近读后感,张爱玲《怨女》《半生缘》,余华《文城》-2.jpg



我很喜欢张爱玲笔下的人物,真实,她刻画的人物也是灵活活现。即使过去了这么多年,依然感觉在生活中能找到他们的影子。而且她的笔锋非常犀利,譬如《留情》结局的那段话“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半生缘》里“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缝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在一个少奶奶的生活里,比在水果里吃出一条肉虫来更惊险的事情是没有的了。"等等金句频出。


单看一句话,就讲了个道理。看似简短的一句话,又把人物性格交代得明明白白。


然而她讲的故事,就都是凉薄彻骨了。目前我已看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怨女》、《半生缘》。《倾城之恋》在之前的读书笔记已经提过,不再赘述。



分享最近读后感,张爱玲《怨女》《半生缘》,余华《文城》-3.jpg

其余三本书里,最喜欢的故事是《半生缘》。这篇故事依然没有一个好结局,还很残忍。


女主角曼桢和男主角世钧谈了几年恋爱,很甜蜜,世钧正要与之谈婚论嫁了。结果阴差阳差,两个人产生了误会从此虽然相爱,却再也回不去了。


曼桢的姐姐曼璐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只好做了舞女,而曼桢心疼姐姐,不想姐姐嫁人后还要靠姐夫养活。她白天上班,晚上兼职两份工作。经济拮据,导致她虽然爱着世钧,却也只想拖延下结婚期限,不想连累世钧。这么一个善良独立的女孩子,却最终被姐姐误会她想抢走姐姐曾经有过订婚之约的男人豫瑾。


而姐夫祝鸿才又垂涎曼桢的美色,为了自己的家庭地位,也为了让家人体会自己下地狱的感觉,曼璐设计,让这个坏男人得逞,妹妹惨遭强暴。然而她的母亲却向着姐姐,认定了既然清白已丢,而祝鸿才又是一个暴发户,两个女儿侍一夫也可互相关照,过上好日子。


在张爱玲的笔下,这些人物的性格是如此,做的每件事好像也是他们性格使然,然而作为读者,看得揪心。



分享最近读后感,张爱玲《怨女》《半生缘》,余华《文城》-4.jpg



曼桢只做过一件错事,就是她为了孩子嫁给了祝鸿才。张爱玲就让她的读者,看着一朵鲜花逐渐凋零的过程,然而她终究是枪抬高了一厘米,最终曼桢还是选择了离婚,当她在此与世钧重逢时,“两人默默相对,只觉得那似水流年在那里滔滔地流着。”


我很喜欢这本书里的诸多细节描述,揪心的疼。


譬如曼璐最爱在豫瑾面前穿紫色旗袍,那是她这一生最快乐的时光,后来为了生计,在各种男人面前伪装自己,这件衣服就变得越发神圣了。然而在豫瑾结婚前夜,曼璐装病躺在床上,母亲让曼桢穿姐姐的紫色丝绒旗袍去参加豫瑾婚礼,这无疑刺激到她,凭什么她一直在苦海里遨游,而她养大的妹妹却可以代替她,获得豫瑾的喜爱。这让她加深了向妹妹讨要这些年欠的情债的罪恶想法。


还有曼桢在恋爱初期,给世钧织的毛绒背心,羞涩的她给两人好友叔惠也织了件。结果张爱玲偏偏不写世钧穿这件毛绒背心,从最开始就写到给叔惠的先织完了,后来曼桢的母亲见到叔惠穿这条毛绒背心,误以为自己女儿爱上的是他,第二次写到毛绒背心是在世钧从南京回上海请叔惠做伴郎,他和曼桢早已分开,触物思人,只是当时已惘然。


而最揪心让人毛骨悚然却又不得不佩服张爱玲的文笔是在曼桢照顾姐姐留宿她家,在房间里她提心吊胆,侧耳细听马路上的汽车行驶的声音,害怕对她有企图的姐夫坐车回来时,突然就想起了曾经和姐夫一起坐车他身上涂得那强烈的香水味,而“黑暗中那香水的气味越来越浓了,她忽然觉得毛骨悚然起来。她突然坐起身来了。有人在这房间里。”


为了明白她为何如此写作,我特意订阅了《许子东细读张爱玲》,还搜了大量书评、资料。个人感觉她写的故事和她的人生一样,绚丽又苍凉。



分享最近读后感,张爱玲《怨女》《半生缘》,余华《文城》-5.jpg



她23-24岁(1943-1944年)的时候,因发表《第一炉香》,在上海文坛一炮打响,这两年期间,《倾城之恋》、《心经》、《茉莉香片》等,让她名声大噪。而因在报纸上发表《封锁》,使得胡兰成特意寻她,想认识这样一位奇妙女子。


然而好景不长,1945年-1952年,张爱玲的作品大不如从前,感情也受挫。她因胡兰成的政治问题受到牵连,因时代背景,写作动机等原因,题材也从都市爱情,改到了她不熟悉的农村。为了五斗米折腰的她在这段期间,作品也不如人意。


很有意思的是,张爱玲在上海和美国时,小说里都写过香港。而1952年她前赴香港,在香港期间却并未写过香港。


张爱玲作品的高峰期都是在她23-24岁期间,后来1956年去了美国,结交了她的第二任老公作家赖雅。一个没有什么代表作品的作家。


赖雅当时65岁,而张爱玲36岁。两个人情投意合,张爱玲意外身孕。而赖雅得知她怀孕,立即写信求婚,但两个人因为经济拮据的原因,赖雅提出打掉孩子。张爱玲也同意了。婚后赖雅数次中风,照顾瘫痪的他,张爱玲过上了很贫穷的生活。赖雅去世后,张爱玲终生未再嫁。


张爱玲还有个弟弟叫张子静。她父母亲离异后,两个小孩都随着父亲生活,本来应该感情深厚的兄妹,却很淡薄。


张爱玲曾经和继母发生冲突,被父亲关起来,得了 痢疾也不给送药,不让看医生。然而弟弟却冷眼旁观。长大后,张子静几次求张爱玲帮忙,都受到了拒绝。经济拮据,姐姐也并未给予支持。


张爱玲去世前,遗嘱上写明,自己的所有遗产版税都交给她最好的朋友宋淇夫妇。两年后,张子静也过世。一生未娶妻生子。


我们能看到今天的张爱玲全集,也要感谢宋淇夫妇。他们也早已过世。儿子宋以朗现已72岁,张爱玲的版权都由他来打理,而他授权给了台湾皇冠文化公司。《许子东细读张爱玲》,是皇冠唯一认可的书评音频。


我很难以正常人的视角去解读张爱玲的一生,没有什么资格品评论足。但不得不感叹,23-24岁的张爱玲,怎么能有如此犀利的人生感悟。让她的作品虽凉薄,却也写出了人生百态。



分享最近读后感,张爱玲《怨女》《半生缘》,余华《文城》-6.jpg



03 接下来要看什么



接下来想看张爱玲的《小团圆》,这是一部她一直犹豫是否要出版的作品,而宋淇夫妇在世时也未做决定。还是宋以朗最终拍板。使得这部1975年的著作,在2009年终于出版。因查了资料,得知这是张爱玲的自述性小说,就有读它的必要性了。


另外最近还会继续读张爱玲的散文集《流言》。陈子善教授说“张爱玲即使没有写过一篇小说,她的散文也足以使她跻身二十世纪最优秀的中国作家之列。”,她的小说,文字之美,已经领略过,散文是什么风格,就让我很好奇了。尤其是听说,她的小说读者皆是女性,而散文读者更偏向男性,这让我更加向往。


等看过张爱玲的全集,我就开始准备攻读鲁迅全集了。今年上半年的读书速度还是偏慢,自己不是很满意。近期还是可以再调整下心态,时间挤一挤总是有的。不想给自己借口的机会。



分享最近读后感,张爱玲《怨女》《半生缘》,余华《文城》-7.jpg



04 余华的《文城》,很失望



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真的是我最爱的小说。然而《文城》怎么评价呢。得知他出了新书,立刻买来。看完大失所望。许子东老师的评价非常精准, "余华近作《文城》,將同一故事讲了兩遍,主題:一女二夫(之可能性与不可能)。"。


全书故事情节简单,兜兜转转,写来写去,却透露着一股中年男子的油腻。 尤其是顾家四兄弟撑杆跳翻墙去嫖那段,简直是看得崩溃。


但我还是得说一句,就凭您写出了《活着》、《许三观卖血记》,未来你再出新书,我依然第一个交银两买书。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