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思想高地] 解读《道德经》

[复制链接]
718974761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1-5-30 21:48: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大道无私无欲然而却成就了万物。大道看似什么都没做,然而一切都是他做到的。侯王如果能够明白大道阴阳合一的规则,万物将自行归化。归化后如果有私欲之心发作,我就用大道阴阳合一的道理来劝化。人的内心都阴阳合一了也就没了什么想法。没有了什么想法于是心灵归真回归安静。天下自然就阴阳合一走上正道。
无名之朴就是大道阴阳合一归无所表现出自然的朴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718974761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1-5-30 21:55: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上等的道德看不出人们所认为的有道德,实际上是有道德。也可以说上等的道德看出的是无道德却是有道德。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有道德无道德是一阴一阳并存的两兄弟,时刻进行着转换,以大白若黑式而存在,所以说看出的不是人为的所谓的有道德却是人为的所谓的无道德。正因为选择守着这样所谓的无道德于是才会保持一直前进使阴阳不断进行着转换;二,人因为自我界限的束缚导致固有的看法,觉得怎样的做法就是有道德的表现与无道德的表现。因为自我界限的原因导致固定的立场于是只能站在这样的立场看问题。那么大道最高境界的德行就成了无德。



下等的道德自以为有德,实际上是没有道德的。

老子一直强调了阴阳并存的概念。比如我们只认为一米就是短,那他就是短吗?关于德的道理也是一样的。我们只认为某种做法就是有道德的表现,那么他就是有道德吗?答案肯定是错的。阴阳合一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把阴阳分离,选择片面的看待问题,得出的就只能是谬论。还是那句话,一米是长同时也是短。这才是真理。片面的说他只是长或者只是短,这就是谬论。因此关于具体的某种行为被定义为有道德的做法肯定是无道德的表现。只有全面看待问题使阴阳合一才是真正的有道德。阴阳是绝对不能分开的,所以人是绝对不能选择固定的想法的。



上等的道德自然而为而不是有意而为。



上等的道德表现在对于阴阳合一的维护上,有伤害必须克除,只谈自然而然。老子所以反反复复的强调因人为造成伤害的做法规劝众人一定要选择克服。上等的道德有他的原则以伤人伤己为耻,以利人利己为荣,因此才有阴阳合一。

下等的道德按照某种道德标准去做并故意表现他的道德。

下等的道德有固定的为人标准,并按照这样的标准去做,觉得这样做就是对的。有了固定自我的存在,实而却是无道德的表现。他是以私欲之心为中心而存在的,因为他认为这样做是有道德的表现,而不是为了克制伤害而存在的。正因为原则的缺失才有了所谓的有道德与无道德。像大道中人原则鲜明只分析是否产生伤害和谈论对伤害的克制。

大道与人为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大道讲阴阳合一,于是探寻私欲之心带来的伤害选择克制使阴阳合一;人为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站在自己的立场觉得怎么好于是才怎么做,而且这些所谓的好更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大道解决问题。人为制造问题。



上等的仁爱按仁爱去做,而不是有意为而为。



上等的仁爱即自然无私无欲的爱。这是人表现出来的天性,并不是因为人的某些私心而故意表现出来的行为。



上等的正义按照人所认为的正义去做而有意而为。

什么是义与什么是德什么是长等等一样有了固定的认知。按照这样的固定的认知去做就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自我。依然,绝对性的认为要不得。事事都有两面性,要全面看待才能找出症结解决问题。



上等的礼仪按照所规定的礼仪去做,如果得不到响应,就伸出胳膊强迫人家来响应。



一个国家如果就这样被固有的礼仪所束缚并强制性要求老百姓必须来做,造就了何其严重的后果,今天的人应该越来越明白了。我们的国家曾经落后陷入战乱的本质原因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一个国家就这样的活在礼仪的教条里,用这样的教育方式迫使老百姓去接受和习惯这样的形式主义,故步自封,不求上进,从心灵的角度,这不是导致落后的根源吗?人之本性就这样被强力埋没了。人心又如何强大?人不能选择追求内心的强大却只有被迫接受这些教条主义,社会所以会何其落后?



所以失去了道以后才有德,失去了德以后才有仁,失去了仁以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

道的阴阳就这样被人为的分离才有了所谓的德,德又被人为的阴阳分离以后才有了所谓的仁,仁的阴阳又被人为的分离才有了所谓的正义,正义的阴阳被分离才有了所谓的礼仪。人因为私欲之心的负面影响造就片面的认知就这样使自己的心境越来越低,最后被锁进礼仪的教条里出不来了。





礼这个东西,是忠信的不足祸乱的开始。

老子认为礼仪其实是最低级的,所以说他是忠信的不足祸乱的开始。为什么?道只讲阴阳合一,首先自己先做到,而后带领别人跟着做到,以伤人伤己为耻,以利人利己为荣,有他的原则。什么又是忠什么又是信?如果能够做到对人之本性真正的信任懂得利用自然规律来劝化自然也做到了对于忠的维护。而礼仪呢?却是在伤人伤己。他的忠体现在对统治者私欲之心的迎合,信表现在对于统治者打着为民的牌子实而却在放纵私欲之心这样虚伪行为的迷信。他以自我为中心只认为这就是对的,只在乎自己的认为自己的想法并强力维护这样的想法,别人如果不照着做那只有强制。这不是制造问题制造伤害而心安理得吗?伤人都是合理的,哪有原则的存在?正因为如此,唯我独尊,专制独裁就产生了:我就是对的。你不听你给我试试看。不按照这样做的人于是就倒霉了。所谓的礼仪更注重对于私欲之心的维护对统治者利益的维护。社会自然伤害不断。礼仪所以太低级。



至于说先见之明,那是大道的虚花愚昧的开始。

注重礼仪的人只活在这样礼仪的教条里,他所谓的先见之明不就是大道的虚花,愚昧的开始吗?注重礼仪与一根筋的说一米就是长有何区别?这不是大道的虚花吗?统治者就这样一根筋还要强力要求别人跟着这样认为这样去做,这不是很愚昧无知吗?



因此,大丈夫立身淳厚而不居于贫薄,存心朴实,而不在于虚华。所以要舍弃后者采取前者。



人就应该追求科学真理选择大道让自己回归真实而不该让自己活在自己虚构的世界里守护虚伪还认为他是真实,而且还要自认为无比聪明实而却是多么的愚昧无知。



聆听老子的心声让我们更能体会当时社会的形态。儒教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对社会的影响是何其的深远。孔子对于礼是相当重视的。而老子持鲜明的反对态度。然而统治者对孔子相当重视。孔子被称为孔圣人。然而,孔子的负面思想对社会造就的伤害是何其之大也是毋庸置疑的。统治者既然选择了孔子,老子的思想只能被抛弃,因此没人能够理解。

孔子想法多,所以在论语里表达了自己很多的观点,比如道不同不相为谋。老子提倡阴阳合一不分派,从他的角度,大家都是同道中人,因为大道才是所有人共同的母亲和所有人真实的归宿。大道才是所有人心灵的家。所以老子在《道德经》里从头至尾都在利用自然规律来证明阴阳合一的道理规劝众人回归本性回归大道。他所信奉的就是这个无私无欲最伟大的上帝:自然。他更一直规劝众人来信奉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上帝:自然也就是他所说的大道。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718974761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1-5-30 21:55: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上等的道德看不出人们所认为的有道德,实际上是有道德。也可以说上等的道德看出的是无道德却是有道德。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有道德无道德是一阴一阳并存的两兄弟,时刻进行着转换,以大白若黑式而存在,所以说看出的不是人为的所谓的有道德却是人为的所谓的无道德。正因为选择守着这样所谓的无道德于是才会保持一直前进使阴阳不断进行着转换;二,人因为自我界限的束缚导致固有的看法,觉得怎样的做法就是有道德的表现与无道德的表现。因为自我界限的原因导致固定的立场于是只能站在这样的立场看问题。那么大道最高境界的德行就成了无德。



下等的道德自以为有德,实际上是没有道德的。

老子一直强调了阴阳并存的概念。比如我们只认为一米就是短,那他就是短吗?关于德的道理也是一样的。我们只认为某种做法就是有道德的表现,那么他就是有道德吗?答案肯定是错的。阴阳合一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把阴阳分离,选择片面的看待问题,得出的就只能是谬论。还是那句话,一米是长同时也是短。这才是真理。片面的说他只是长或者只是短,这就是谬论。因此关于具体的某种行为被定义为有道德的做法肯定是无道德的表现。只有全面看待问题使阴阳合一才是真正的有道德。阴阳是绝对不能分开的,所以人是绝对不能选择固定的想法的。



上等的道德自然而为而不是有意而为。



上等的道德表现在对于阴阳合一的维护上,有伤害必须克除,只谈自然而然。老子所以反反复复的强调因人为造成伤害的做法规劝众人一定要选择克服。上等的道德有他的原则以伤人伤己为耻,以利人利己为荣,因此才有阴阳合一。

下等的道德按照某种道德标准去做并故意表现他的道德。

下等的道德有固定的为人标准,并按照这样的标准去做,觉得这样做就是对的。有了固定自我的存在,实而却是无道德的表现。他是以私欲之心为中心而存在的,因为他认为这样做是有道德的表现,而不是为了克制伤害而存在的。正因为原则的缺失才有了所谓的有道德与无道德。像大道中人原则鲜明只分析是否产生伤害和谈论对伤害的克制。

大道与人为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大道讲阴阳合一,于是探寻私欲之心带来的伤害选择克制使阴阳合一;人为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站在自己的立场觉得怎么好于是才怎么做,而且这些所谓的好更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大道解决问题。人为制造问题。



上等的仁爱按仁爱去做,而不是有意为而为。



上等的仁爱即自然无私无欲的爱。这是人表现出来的天性,并不是因为人的某些私心而故意表现出来的行为。



上等的正义按照人所认为的正义去做而有意而为。

什么是义与什么是德什么是长等等一样有了固定的认知。按照这样的固定的认知去做就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自我。依然,绝对性的认为要不得。事事都有两面性,要全面看待才能找出症结解决问题。



上等的礼仪按照所规定的礼仪去做,如果得不到响应,就伸出胳膊强迫人家来响应。



一个国家如果就这样被固有的礼仪所束缚并强制性要求老百姓必须来做,造就了何其严重的后果,今天的人应该越来越明白了。我们的国家曾经落后陷入战乱的本质原因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一个国家就这样的活在礼仪的教条里,用这样的教育方式迫使老百姓去接受和习惯这样的形式主义,故步自封,不求上进,从心灵的角度,这不是导致落后的根源吗?人之本性就这样被强力埋没了。人心又如何强大?人不能选择追求内心的强大却只有被迫接受这些教条主义,社会所以会何其落后?



所以失去了道以后才有德,失去了德以后才有仁,失去了仁以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

道的阴阳就这样被人为的分离才有了所谓的德,德又被人为的阴阳分离以后才有了所谓的仁,仁的阴阳又被人为的分离才有了所谓的正义,正义的阴阳被分离才有了所谓的礼仪。人因为私欲之心的负面影响造就片面的认知就这样使自己的心境越来越低,最后被锁进礼仪的教条里出不来了。





礼这个东西,是忠信的不足祸乱的开始。

老子认为礼仪其实是最低级的,所以说他是忠信的不足祸乱的开始。为什么?道只讲阴阳合一,首先自己先做到,而后带领别人跟着做到,以伤人伤己为耻,以利人利己为荣,有他的原则。什么又是忠什么又是信?如果能够做到对人之本性真正的信任懂得利用自然规律来劝化自然也做到了对于忠的维护。而礼仪呢?却是在伤人伤己。他的忠体现在对统治者私欲之心的迎合,信表现在对于统治者打着为民的牌子实而却在放纵私欲之心这样虚伪行为的迷信。他以自我为中心只认为这就是对的,只在乎自己的认为自己的想法并强力维护这样的想法,别人如果不照着做那只有强制。这不是制造问题制造伤害而心安理得吗?伤人都是合理的,哪有原则的存在?正因为如此,唯我独尊,专制独裁就产生了:我就是对的。你不听你给我试试看。不按照这样做的人于是就倒霉了。所谓的礼仪更注重对于私欲之心的维护对统治者利益的维护。社会自然伤害不断。礼仪所以太低级。



至于说先见之明,那是大道的虚花愚昧的开始。

注重礼仪的人只活在这样礼仪的教条里,他所谓的先见之明不就是大道的虚花,愚昧的开始吗?注重礼仪与一根筋的说一米就是长有何区别?这不是大道的虚花吗?统治者就这样一根筋还要强力要求别人跟着这样认为这样去做,这不是很愚昧无知吗?



因此,大丈夫立身淳厚而不居于贫薄,存心朴实,而不在于虚华。所以要舍弃后者采取前者。



人就应该追求科学真理选择大道让自己回归真实而不该让自己活在自己虚构的世界里守护虚伪还认为他是真实,而且还要自认为无比聪明实而却是多么的愚昧无知。



聆听老子的心声让我们更能体会当时社会的形态。儒教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对社会的影响是何其的深远。孔子对于礼是相当重视的。而老子持鲜明的反对态度。然而统治者对孔子相当重视。孔子被称为孔圣人。然而,孔子的负面思想对社会造就的伤害是何其之大也是毋庸置疑的。统治者既然选择了孔子,老子的思想只能被抛弃,因此没人能够理解。

孔子想法多,所以在论语里表达了自己很多的观点,比如道不同不相为谋。老子提倡阴阳合一不分派,从他的角度,大家都是同道中人,因为大道才是所有人共同的母亲和所有人真实的归宿。大道才是所有人心灵的家。所以老子在《道德经》里从头至尾都在利用自然规律来证明阴阳合一的道理规劝众人回归本性回归大道。他所信奉的就是这个无私无欲最伟大的上帝:自然。他更一直规劝众人来信奉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上帝:自然也就是他所说的大道。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718974761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1-5-30 21:58: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而贵高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碌碌如玉,珞珞如石。



自古阴阳得到统一的:天阴阳合一所以清明;地阴阳合一所以安宁;神阴阳合一所以有灵;洼坑阴阳合一所以充盈;万物阴阳合一所以才有了生命的存在;侯王阴阳合一所以能成为天下之正。他们都是因为阴阳合一才成就了应该的一切。天不能阴阳合一保持清明,恐怕要破裂;地不能阴阳合一保持安宁,恐怕要废弃;神不能阴阳合一保持灵验,恐怕就要消失;洼坑不能阴阳合一保持充盈,恐怕要枯竭;万物不能阴阳合一保持生存,恐怕要灭绝;侯王不能阴阳合一保持守正而看重高贵的地位恐怕要垮台。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阴阳合一最重要。想要高贵就必须保持自己的低贱,想要高就必须保持低。同理,想要长就必须保持短,……因为他们都是互相存在而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说没有低贱又哪来的高贵之说?没有高又哪来的所谓的低?没有短又哪来的所谓的长?侯王自称为“孤家”.“寡人”“不谷 ”。这不是以贱为根本吗? 难道不是这样吗?所以说,如果车的零件分开就没有所谓的车。同样,人阴阳分离就不能活。阴阳只能合一而不能分离。因此要想做高贵的美玉,就必须保持做坚硬的基石。



再比如,一个人想着做好人,如果为了做好人而去做所谓的好人的话反而却成了坏人。为什么?还是那句道理,走极端不可取。如果你认为好就是好,肯定就是不好。这与你认为长就是长是一个道理。这又回归了老子第二章讲的内容。只有一边有着好人的追求,同时更明白自己更是个坏人,时刻选择把坏人向好人转换于是就成为了真正的好人。这就是弱者对于道的用处。人的私欲之心用处是非常广泛的,好处是有很多的,但一定要选择利用他而不能任由他而成为他的奴隶。老子一直在强调,阴阳是并存的。事事都有两面性。世界万物皆相对而矛盾的存在着。阴阳合一才是最重要的。走极端是绝对不可取的。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718974761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1-5-30 22:09: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阴阳之间一直不断的进行着转换,这就是大道的运动,而且是阴性一直不断的向着阳性进行转换,所以说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而有来自于无。天下属于有与无之间不断转换的过程。
这就像我们的私欲之心,他相对于无私无欲之心而言是属于阴性的。他的用处就是能够向无私无欲的心不断转换,永不停止。这就像长的概念一样,长永远没有尽头,而短必须得向着长进行不断的转换。这就像我们越长越大而后由年轻走向衰老的过程。越长越大和由年轻走向衰老的过程就是阴向着阳不断转换的过程,而后入土为安一切归无。我们的存在是有,我们而后又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是无。万物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就是这样进行不停的转换着。阴阳之间就这样不断的转换,这就是大道。
说的再明白一些,比如我们的价值观,因为自认为有理所以会坚持,同时,我们的价值观也会有很多无理的地方,我们对自己的价值观有理无理的地方都通透,都能够全面认识到了,于是吸其精华,剔除糟粕,这叫阴阳合一,心灵因此归空归无。这就是有向无转化。我们的心灵因此得以成长。于是我们会有更高的追求,而后又这样做,一直无止境的循环。这就是自然而为。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718974761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1-5-30 22:15: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这个世界上大抵就存在着这三种态度的人。上士听了马上去实践,中士听了觉得存在又不存在于是产生犹豫不决的心理,下士听了就只觉得相当可笑。然而正因为这样的笑更体现出大道的玄妙。不被取笑就不能成为真正的大道了。因此古人立论中有这样的话:

明道若昧:对大道越明白反而越愚昧。为什么?正所谓知道的越多反而觉得知道的越少。越明白所以反而越不明白。因为知道的越多才知道世界是何其之大,反而却明白知道的实在是太少了。这是一种自然阴阳合一的心态。因为明白所以不明白。


进道若退:进了道反而感觉在退后了。为什么呢?保持自然的阴阳合一,一直守的是一份自然的淳朴。然而因为私欲之心的影响离大道越来越远。进道的人于是感觉自己在不断的退后。因为放纵私欲之心的做法看似在不断的前进。


夷道若类:大道保持阴阳合一的状态应该是非常平坦的,然而却像我们骑自行车一样一直要保持自己的平衡使自己不摔跤,所以一直是高低不平的。


上德若谷:拥有大德的人虚怀若谷,心怀万物,心胸非常宽广。


大白若辱:颜色越白越看似有污染。总而言之一阴一阳就是不可分割的两兄弟。阴阳是并存的。


广德若不足:阴阳合一而归空归无,所以总是保持不足的状态。这乃天地本是不全之理。这就像完美一样。世上没有绝对的完美只有相对的完美。完美的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不完美的本身就是一种完美 。



建德若偷:大德一直保持阴阳之间不断的转换而达到阴阳合一的状态。他永远在创建之中,保持阴永远不停的在向着阳进行转换。因此看似在建立道德实而却是在偷减道德。因此有德看似无德,无德又看似有德。


质真若渝:纯真的本质又看似不像。同样的道理。阴阳之间的转换没有尽头,什么又是纯真的本质?这就像我们认识到了一百米是长,然而比一百米长的还是长,一百米又成了短。那么,像固定的对于纯真的本质的认为就是一种纯真的本质吗?所以他又看似不像了。

大方无隅:大的方正没有棱角。这就如我们因私欲之心所表现出的锋芒一样,因为选择克制因他带来的伤害,锋芒于是被磨平而没有了棱角。

大器晚成:要想探寻自己的内心对内心真正了解总需要足够的时间。经历一次的所得很小。无数次经历所得的总和而汇集成大智慧就成了大器。大器的完成所以是需要很多时间才能够完成的。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阴阳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奇妙。大的声音听起来反而稀微。大象无形,像我们站在地球上看到地球的样子。道隐隐约约根本看不见而没有名称。

夫唯道,善贷且成。
只有道才能真正劝善,使万物善始善终而万物却离不开他。大道才是所有人唯一的选择。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718974761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1-5-30 22:21: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一阴一阳之谓道。道也是阴阳合一的整体,最大的器。道就是无极,也可以说是无边无际的宇宙。从宇宙中产生太极,也就是道生一。无极与太极本身就是阴阳合一的整体,所以太极是由宇宙分化出来的。太极就是没有生命混沌初始的状态。由太极产生天地这两仪,天为阳,地为阴,所以是一生二。在《西游记》中,吴承恩所以说孙悟空的父母是天和地。为什么说两仪指的是天和地而不是简单的阴与阳呢?从古至今有很多解释认为两仪指的就是阴与阳。这其实太片面了。为什么?宇宙没有阴阳之分吗?比如晚上我们看到很多很多的星星。我们能够看到他们是因为他们的光,光不是就代表阳吗?看不到的一片漆黑不就是阴吗?宇宙怎么没有阴阳之分?宇宙为什么不是阴阳合一的整体呢?有阴有阳共同组成当然就是一阴一阳共同组成的整体。只不过说他与天地之间的阴阳有区别。区别在哪里呢?比如原子与人的关系。人是怎么组成的?而原子又是如何组成的?人的组成比原子可复杂多了吧?同理,宇宙相对于生命而言,宇宙肯定复杂的不得了了吧?所以说如果阴阳只是从太极才产生的才是谬论。难道说只有在我们的天与地之间才有阴阳吗?这显然是错误的。很多事实已经证明了。再者说老子又为什么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无极不就是白与黑之分吗?我们看到的星星是白色的,看不到的地方一片漆黑。知其白,守其黑,不就是一阴一阳的组合吗?老子由此也说明了无极乃白与黑组合而成。再者说,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到底是何意?其实也在说明了各自的阴阳组合。因此确切地说是从无极混沌的开始没有产生天地阴阳合一的状态才叫无极。而无极的本身也是一阴一阳的组合才有无极的存在。天地产生了,天于是为阳,地就是地球属阴。更因为太阳的作用,地球围着太阳转才有了一年四季,因地球的自转才产生白天与黑夜的更替。两仪当然应该指天与地这两大阴阳组合。天与地阴阳合一形成一个整体才有了白天与黑夜的不断更替,一年四季不断的循环,日月星辰一目了然。因此是二生三,由天地的阴阳合一产生物种。三就是物种开始慢慢生成,时间非常非常漫长。在三的作用下,生命就开始不断繁衍生息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不断转换的过程。老子第一章所以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天与地没有达成阴阳合一不会有生命的存在。天与地阴阳合一了才有了适合生命存在的环境。物种才慢慢滋生。由物种产生的生命于是成了各自的母亲。物种从何而来?从天与地达成阴阳合一而来。因为有了物种所以才有了形形色色的生命。

因为天地阴阳二气的作用,物种慢慢产生了。过程非常漫长。这属于冲气阶段。物种生成,生命跟着慢慢生成,不断繁衍生息。这就是达到和的状态。万物以负阴抱阳式而存在,所以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再从生命的角度去分析,比如我们人,随时会生病,随时会从这个世界上消失。这属于阴性。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我们有求生的本能,我们的本能一直在不停的努力去克服这些因素。同时我们的意识也在选择去克服这些因素希望自己能够健康的活着,于是有了医学的发展。弱者道之用。死亡,病属于阴性,然而却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开启了人类的科学与文明。这就是阴性最大的用处。我们就这样以负阴抱阳式而健康的活在这个世界上。比如病了与健康之间总有一些过程,所以叫冲气。我们恢复健康的状态所以叫做达到和的状态。阴的意义无穷无尽。像病就属阴。我们不能说我们不会生病。我们健康了只能说是免疫力好了,病魔被克服了也向着健康的一面了,然而病是随时都会发生的。阴阳合一表现出我们的健康。阳性太弱,阴性太强都会让我们生病。是不是的?
人们所厌恶的孤,寡,不谷,而王公却用他们来作为自己的称号。所以,事物有时减损它反而使它得到增益,有时增益它反而使它受到减损。前人所教导的,我也用来教导别人。“强横的人不得好死”,我要把它当成有益的教导。
相对于人的私欲之心,道理也不是一样吗?你选择克制了,所以阴阳合一使自己回归无极回归本性回归正道。自己真正健康了,好了,别人也跟着健康了,好了;你放纵了,于是促使自己被他牵着鼻子跑而成了私欲的奴隶,情绪的奴隶。比如统治者,所以不健康了,不好了,而老百姓也跟着受害。老子所以说,以私欲为中心的耍强使横,以自我为中心,和别人不讲道理的硬来的人不得好死。他才说了这么多希望大家能够听从他如此有益的教导。人对私欲之心的放纵才是万恶之源。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718974761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1-5-30 22:28: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解释】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驾驭天下最坚硬的东西。无形的力量能进入没有空隙的东西里面。我因而认识到无为好处。无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天下的事很少能够比上得上它。
老子继续用事实证明柔的特性,继续规劝众人选择克制自己的私欲之心而入道拥有大智慧才是使世界越来越好的唯一选择。这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选择。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718974761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1-5-30 22:31: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名声与身心健康相比哪个更值得珍爱?身心健康与财货相比哪个更为重要?得到与使心灵的死亡相比哪个更有害?所以,过分对名声的追求必定使自己遭受更大的伤害;只为了追求金钱财富而不得满足必定造就心灵的死亡。一个个都只追求身外之物去了,只成了身外之物的奴隶,哪有心灵的存在?因此如果选择守护自己自然的心灵让自己知道满足不为这些所谓的名声,金钱财富,这些身外之物扰乱内心就不会让自己遭到困辱,知道让自己适可而止就不会让自己遇到危险,才可以让自己长久平安。
我们只能是因为拥有了一份好的心态才会拥有一个好的身体。我们只能是因为拥有一份好的心态才能够成就自己一份美好的人生。心态才决定一切。难道说有了名声就有了好身体吗?难道说拥有了钱财就有了好身体吗?难道说一直为了得到拼命的追求外在就有了好身体吗?拥有一份自然健康的心态恰好就是要选择去克制这些。因为正是一味的追求这些才导致了心态不正使自己不能健康。
有了名声会让自己高兴过了头,没了名声就会让自己伤心过了头。心态如此不好身体如何好?身心如何健康?同样,有了钱财高兴的不得了,没了钱财忧愁的不得了;为了得到拼命的不得了,如果失去伤心的不得了……这样的心态都是在损害自己的健康,如何能够让自己健康呢?
老子依然说明只有选择克制自己的私欲之心让自己回归自然回归大道才是守护自己健康的唯一选择。要想自己的心态归正,身心健康唯有选择大道才能做到。要想世界美好没有伤害唯有选择大道。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718974761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1-5-30 22:34: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大成之体好像有欠缺,用起来不会破败。大的满盈好像有空虚,用起来不会有穷尽。最挺直的好象弯曲,最灵巧的好象笨拙,最好的口才好象说话迟钝。动能战胜寒冷,安静能克服炎热,清净才是天下的正道。
老子又利用自然规律的道理来规劝众人选择克制自己的私欲之心回归大道才是唯一选择。

心灵回归本性阴阳合一了看上去有欠缺,看上去是空虚的,用起来却无穷无尽。心灵回归本来,就像最大的挺直,看上去却是弯曲的,心灵回归本性就像最大的灵巧看上去却显得笨拙,拥有了洞察一切的本领应该善于辩论与人说理,然而却更不善于辩论说理。
动能战胜寒冷,安静能克服炎热,阴阳之间就是这样奇妙。只有阴阳合一回归清净这才是天下的正道。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关注

7粉丝

29帖子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