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思想高地] 解读《西游记》和《道德经》

[复制链接]
718974761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2-2-6 06:00: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儿时一直有个梦,希望彻底改变自己和因环境成就的不堪的自己说再见。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只不过人生选择不能双向留下太多遗憾。我深深体会到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达成双丰收的重要性,因为阴阳合一而成人成才才成就完美人生。物质富裕指有足够的能力来换取物质上的满足。身体与内在如同猪八戒与孙悟空属于阴阳两兄弟。两人阴阳合一成为一个整体同时各自也是阴阳合一的整体因此叫成人成才。成人是因为对自己认识。成才是因为能够在社会上立足获得一份求生存的莫大能力。成人其实也是成才,如果得不到国家认同也只是成为自以为的才。这就像老子吴承恩当时在社会上的待遇,因为国家错误的信仰已经把他们给抛弃。
      儿时更希望通过曾经的自己为自己寻求一份价值。价值是什么?从我个人来讲就是懂得爱护自己的这份能力。如果活着连这些都做不到,只能让自己一直受伤,我感觉活着毫无意义。我通过自己的修心经历汲取更多的经验教训来解读《道德经》和《西游记》,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够不再重蹈覆辙而拥有简单的健康成长与幸福,从而实现每个人想要的价值而无烦无恼;希望自己能够融入于社会完成儿时的梦想告别从小到大一直的孤独。学会表达是曾经内心深处给我的指引。我一直试着表达,希望通过更多的学习把内心的想法表达的越来越清澈与通俗易懂,把这些理论运用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发挥实质性的意义。教育如耕耘。掌握自然规律而懂得耕耘而成就自然而然才是学习道教思想的本质。耕耘为求促进自然成长。成长只能靠自己。让自己健康成长而后带领孩子自然健康的成长才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做法。这就像太阳成为太阳,而后地球不得不围着太阳转一样。健康成长谋求幸福就像肚子饿了想要吃饭一样。幸福因此就是健康 ,就是自然而然,而站在身体的立场就会觉得幸福就是拥有好多钱,能够吃好穿好玩好,对于精神追求却认为纯属自寻烦恼的空谈。人心总是如此矛盾。不论众人如何看待人生和如何选择,我暂且通过自身的修心经历来解读这两本书谈谈我对人生的理解。大家愿不愿意学只由每个人自己的心来决定。人生选择权确实只在自己手中。
     上次解读依然不遂人愿,有些地方出了错,这次解读进行大概的修改大抵走向完毕,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足之处是肯定存在的。
      道教为人要求太高更是对自己本能的挑战与驾驭,因为身体感知严重的影响和国家错误的价值取向不是每个人愿意去学的,除非国家教育体制真正理解和重视并做好言传身教带领众人鼓励众人来学习。而今的社会因为信仰钱的普遍普通老百姓愿意学的人大抵是零,上层社会愿意学的人有多少呢?也许屈指可数吧。最终一切以事实为依据吧。我深刻体会他的难,我只是被逼的,因为社会的价值取向其实我也不愿意学。这世界物极必反也就这样吧。我总回忆起曾经的那个声音:如果这世上所有人都抛弃你了,这不悲哀。如果你把自己也给抛弃了,这才是最后的悲哀。对此我只能苦笑。想想这个社会善心还有多少就有学习道教思想的多少可能。很多时候我在想,如果是旧社会,大概这世界早就没有我了吧。人有心是件好事更是一件坏事。可是心只是自然生成的而已。很多人没了心也是一件好事,也足见生命力的顽强因为要活着。到底有心好还是把心吃了好呢?有心之人肯定不赞成把心吃了。从古至今多少的玉皇大帝可不会如此认为,只是站在作者的立场玉皇大帝在孙悟空的带领下让他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人们总说命运。我觉得我存在的价值就只能是这些了吧。谁能知道我花费了多少的经历才换回这些,虽然我更知道,这些在很多人的世界里属于一文不值的可笑的无稽之谈。人心矛盾就是如此矛盾吧。谁不希望好呢?可是好事必定又多磨。人总难以突破七情六欲的控制所以总会如此认为。如果选择突破七情六欲的控制也就真正喜欢道教思想。因为儿时一直的孤独我只能继续一直孤独。我希望在这世上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这个愿望能够实现吗?或许觉得太渺茫,虽然现在的社会不是旧社会了,但对于入道而言似乎还是有些遥远,不过,我依然期盼。
       以前有人暗示我一个故事。他说一只猴子觉得很受伤,见到一个人就扒开伤口给别人看,反复如此,结果这只猴子死掉了。看到这个故事我会心一笑。这个故事或者是在说我吧。我觉得,我只能选择挑战,一次一次扒开自己的伤口为了只是给自己疗伤。别人不懂,我也只能说自己的心自己知道,更重要的是,我不选择疗伤,只能让别人戳我的伤口让我无限受伤,谁能知道为什么?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奇妙。我害怕触碰伤口,而这个伤口却成为一直不能触碰的伤口,然而一直有人在狠狠撕裂这些伤口。我为什么说是被迫成长?我任由自己那样只能让自己走向毁灭。我不选择改变就无法面对自己的未来。我的选择也只是求生的本能在作怪。很多人总认为这是空。一直以来我又何尝感受不到众人内心的选择?一直以来我觉得,我没有权利要求别人如何对我,毕竟当今社会并没有真正入道,法律也没有对这些的维护。现在社会信仰的常态依然不是儒教佛教吗?儒教佛教与道教是天敌。众人信仰儒教佛教,后果可想而知。不过,我用心聆听觉得如何对待自己选择权可以由自己选择。别人没有对我好的义务,可是我自己就应该选择好好爱护自己。这成为一种错吗?当然,在儒教佛教徒的世界里会是一种错。人生经历不同,选择因此不同吧。不同的立场看法如此不一样而已。我必须选择去触碰他,给他疗伤,希望有一天我谈论这些伤心事时不会再有任何伤感。很多事情发生了只能选择面对他挑战他直到让自己不怕遇到任何问题和喜欢挑战任何问题。只是势单力薄一个人的力量只是如此的微不足道,想要做到这些还是有些遥远。我喜欢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怀揣世上最美丽的梦想希望种出世上最美丽的花。然而这个人却不懂得如何浇灌于是按照自己的经验之谈一厢情愿的给花浇开水。结果可想而知。而这个人不得反省却抱怨花怎么长成这样,责备花不懂得感恩,说这个种子不好。他一直进行着这样的恶性循环而不愿意反思与面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花只想说,你能不能不要给我浇开水啊?可是所有人都指责花的不是,说什么天生命运遗传,什么污秽之词都可以往花的身上喷。这世上很多事情很简单。只是因为心里复杂把如此简单的事非得搅得如此复杂。
    人生大抵两种选择。一种人选择挑战,愿意从经历当中汲取经验教训反对重蹈覆辙;一种人习惯成自然而后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而后理所当然成为选择挑战者的对敌。当今社会有多少人在选择挑战呢?这些人更是选择带领众人入道的主要力量。希望选择挑战的人越来越多,善性的力量越来越强,国家自然就真正入道走向真正的强大。而后每个人都能够拥有简单的健康与幸福。当今社会需要像孙悟空这样勇敢的挑战者,将心比心,心无所扰,豁达开朗洒脱,超脱世俗不局限于任何想法的束缚敢作敢当又不在乎他人说好说坏的英雄。想要好总要付出无限辛苦。想要安逸就选择安于现状而继续下一代的恶性循环。相信当今社会拥抱积极向善向上之心的人大有人在。社会肯定越来越美好也是每个人内心深沉渴望。儒教佛教徒与道教徒的本质性区别太多。儒教佛教喜欢给人喂毒药而他们却不认为是毒药而是好心,最爱说的话就是一心一意挣钱才是正道,认为选择修心是空谈,喜欢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而后习惯拿钱谈感情,把钱视为人生的一切追求。道教徒崇尚人间温暖,追求健康,喜欢谈价值和意义,不过在儒教佛教徒的世界里只能成为空谈。毕竟两者的世界观完全不同。这就像猫爱吃鱼,屎壳郎爱吃屎一样。
TA的其他文章
上善若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93

正序浏览
718974761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2-2-6 06:02: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和《西游记》是老祖先留给我们中华儿女的伟大宝藏,是中华民族之灵魂,是中华文明之瑰宝。作为每一位中华儿女都是该去重视和学习的。她是国之灵魂,人之灵魂,是人性的科学和 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文化之根。这也是老祖先给我们这些后代子孙出的一个极其高深的题目供众人解答。


      这两本书的共同点都是讲述世界就是一个矛盾体的存在这样的哲学概念。阴阳共同体,事事都有两面性包括我们的内心。他教我们掌握自然规律对内心的了解,不迷信自己和别人而拥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他教我们探索自我,克制自我,战胜自我,驾驭自我,追求内心的强大,学会自尊,自强,自爱,对内心越来越了解,把握阴阳,把握自己的行为,把握自己的幸福,使自己往好的一方面发展,使自己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远离烦恼,不为外界扰乱内心。他教我们通过正确的学习方式而获得大智慧来驾驭本能的一种高深的能力。我们追求内心的强大也就是追求精神上的富裕。他是使社会能够和谐的根本,也叫追求自然无私无欲的爱,使我们懂得爱自己和别人,使我们成为自然人,回归自然的本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心境,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让我们站得高看得远,无忧无虑,知足常乐。这两本书讲的都是万物负阴而抱阳的阴阳论,是有关教育,为人之道,治国的伟大著作。
       何为阴?何为阳?他如长短一般。长就长,短就是短吗?非也。长就是短。短就是长也。长短只是相对而存在的概念。阴阳是并存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也可以说阴就是阳,阳就是阴,只是以负阴抱阳而存在的整体。
      迷信成就人与人之间的伤害,是造成社会不和谐的根本原因。我们对各种想法两面性的不了解选择片面的认知,于是人云亦云唯我独尊而失去了对本性对婴儿之心的了解,无意中造就了很多伤害却不得而知。迷信才是造成诸多罪恶的根本原因。扫除迷信了解本性了解孩子本来的心而守护婴儿之心才能让我们拥有自然的健康与幸福。一个国家如同一个人对于本性婴儿之心的了解懂得守护婴儿之心使内心强大才是顺道而为的行为,是通往实现祖国伟大复兴梦的唯一途径。
       《道德经》用世界矛盾体的存在概念举例说明阴阳合一的重要性,讲述克制片面认知即迷信思想回归本性的大概方法而保持婴儿之心。《西游记》讲述的大概内容是:他把《道德经》的思想内容和《金丹四百字》及其他道家传书的思想内容进行有利结合,通过孙悟空这个本性的一路成长,带领唐僧及众人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向着本性得到成长而五行各自阴阳合一和五行阴阳合一而成就一个整体。本性所到之处都回归正道和众人在本性的作用下回归正道得到正确的信仰。唐僧师徒阴阳合一到达灵山,如来向着本性而到达灵山保持矛盾存在的整体。作者通过孙悟空的为人之道与众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把道教思想深刻得以体现。
        一个人的内心阴阳归一也就冲和;一个社会阴阳合一,矛盾消除也就真正和谐。孙悟空乃每个人内心的上帝,本我,真我,原来的我,潜意识,即婴儿之心。儒教佛教代表人的意识层面。意识界与潜意识阴阳合一因此天人合一。《西游记》更讲述了儒教,佛教,道教这三大宗教之间的矛盾冲突,最后以道教为中心而达到三教合一的思想内容,也就是意识层面与潜意识到达天人合一的状态,因而身心健康内心守正积极向上向善而充满无限正能量。
      古人认为心就是本性就是太阳。孙悟空代表人之本性,所以是心猿,代表天。人法地,地所以要法天。为人将心比心选择对事事两面性对世界的充分认识而懂得把握因此如同一颗太阳,人的身体如地球应该围着这颗太阳转;为人选择迷信就会被自己和别人的世界观所控制,为情绪所控制,而后心生无限负面心理。人都是有想法的,而自然是没有想法的,我们刚来到这世上因此也是没有想法的。选择对各种想法两面性的充分认识扫除迷信超脱各种想法的束缚使心灵豁达开朗才是顺道而为的行为,才能与自然为一体感受自然的伟大,使精神与天地同在。因为万物皆来于自然更包括人。
     《道德经》和《西游记》所讲述的思想内容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718974761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2-2-6 06:34: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老子》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悟真绝句六十四首》
“玄牝之门世罕知,休将口鼻妄施为。饶君吐纳经千载,怎得金乌搦兔儿。”

注曰:

玄牝之门,为天地根,为天地人身之正中,即为中宫黄庭。张伯端祖师在《金丹四百字》中云:“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炁穴,内有精。”石泰祖师云:“一窍名玄牝,中藏炁与神,有谁知此窍,更莫外寻真。”

此窍中藏元始祖炁,元精虽位于内肾,但根源在此窍,只要心神时时注入中宫,则必能锁住元精。炼丹以此窍立根基,采药归于此,金丹凝于此,圣胎成于此,移炉换鼎亦在此。此窍关于圣修之事最大,故为第一关窍!


“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黄金屋,一颗明珠永不离。”

注曰:

老圣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谷神为元神。须以中宫黄庭,立为根基。“黄金屋”为黄庭,“明珠”为丹。

祖师此诗言明真精为大丹之基,中宫为结丹之所。

关于神,祖师在《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神为主论》说:“夫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来一点灵光也。欲神者,气质性也。元神乃先天之性也,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欲神,道家又称为识神,阴神,指通过思维活动后产生的种种想法、意念。我们平时学习、工作、思维都是此神用事。元神为受禀于父母之精炁所化,为无思无虑之神,为先天之神。

道家认为,可通过抑制识神,达到无思无虑之混沌状态,即为返回父母未生前。道家称为炼己。人出生后,元神一点点耗尽,耗尽则死。内丹家采此先天元精,可化为先天之炁,先天之炁可化为先天之神,这样以精补己之精,以元炁补己耗之元炁,以先天之神补己损之元神,从而达到神旺、炁足、精满,称为返本还原之大还丹,从而达到长生久视之目的。



意识层面又叫欲神,阴神,识神,在孙悟空的作用下叫补己,从而使孙悟空健康成长成熟成为真道。回归现实,多少人局限于意识层面从而造成孙悟空的死亡。这叫元神耗尽失了对本性的认识。

        由此可见,孙悟空就是每个人的本性,每个人一生来最原始的心。他就是玄牝之门,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他就是初始的大道,因此叫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修身养性的根本就是消除意识层面的负面心理而与潜意识达成融合。众人对孙悟空的不好看法都表现出意识层面的心灵污染。消除污染因此回归自然成就如泉水般的清纯及淳朴之心。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成就多少环境污染,在心灵层面同样成就多少的心灵污染。消除人为回归自然的本来面目因此叫回归本性。
        孙悟空是这世上最美好的存在。他就是我们每个人美好心灵的根本和源头,是道的根本由来。
    教育的实际性意义就是促进孙悟空发挥自然的作用而带领我们健康成长成人,这就是真道的由来。道在圣人传,修悟在个人。圣人传的更是方向。按照这样的方向自主去学习非常重要。他与人为是天敌。如果我们因人为因素而扰就不明白自主修悟的重要性,因而就会打破这种自主修悟的能力。选择自行修悟而后懂得信任与带领才是道教提倡的言传身教,行不言之教。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此从婴儿期就要开始养护本性而后把责任交给孩子,用我们的言传身教使孩子懂得为自己的言行及人生负责而发挥潜能使自己及孩子得到自然的成人成才从而成就美满人生。迷信各种想法、管制、安排、权威专制,这些属于刚强的做法即人为因素是本性的天敌需要理性克服,这也就是炼己。国家错误的信仰对成人教育会成就巨大的阻碍,因此真正入道之人成为稀有物种。


《金丹四百字》
身者,心之宅;心者,身之主。心之猖狂如龙,身之狞恶如虎。身中有一点真阳之气,心中有一点真阴之精,故曰二物。心属乾,身属坤,故曰乾坤鼎器。阳气属离,阴精属坎,故曰乌兔、药物。抱一守中,炼元养素,故日采先天混元之气。

       身体,是心的房子。心是身体的主人。放纵心而肆意妄为就会像龙一样狂妄而放肆。玉帝如来因此何其自高自大,自认为是世界的主宰。皇帝因此总把自己比喻成真龙天子,自认为生来就是统治天下的。放纵身体需求就会像老虎一样凶猛恶毒。那些为了欲望为所欲为的人和猛虎有何区别?这样的人因此就成为各种各样的妖怪,而这些妖怪都是各种各样的动物成精。人的六大感官来自于身体属于六阳。身体因此有一点真阳之气。上善若水,柔弱的力量来自于心。心中因此有一点真阴之精。心代表天,身代表地。心代表太阳。身代表地球。人因为有心所以才有了真情;因为有了真情所以才有了一份温暖;因为有了一份温暖才感觉如受到阳光的沐浴因此才得以健康成长。心所以又代表太阳。古人把太阳比做金乌。心也可以说是金乌。身如地球,在心的指引下而产生对身体上的认识代表月亮因此叫见性明月。在心的指导下对内心充分认识,才叫见性明心。人们局限于对身体的认识叫人法地。人们通过对身体的认识而明白心,叫地法天。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对身体上的认识,而后要向相反的方向转换,也叫反向思维。我们反省消除因身体上的认知而成就的伤害于是明白了心。因为见性明心所以回归大道。这就像月亮围着地球转,地球围着太阳转成就这样自然而然的状态如自然般达成这样的循环。反之,人只局限于对身体上的认知而为所欲为不求改变,这叫地球围着月亮转,因此就不合理了。老子因此教导众人,这是在使阴阳分离的做法属于逆道而为,不可取。人活着只为追求物质富裕因此局限于意识层面。物质富裕代表物质上的满足只是为了生命的存在。人活着只是为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属于迷信思想极端行为。因此说我们围着身体需求而奋斗就这样把自己局限于意识层面因而无法见性明心,社会所以会引发多少问题。人因为有心所以是感情动物。人只为了满足身体需求这只是动物。如果围绕着某些想法转圈从而失了对本性的认识。迷信思想是月亮的象征。在乌鸡国,唐僧意识到佛教思想的伤害问题因此有了对月亮阴晴圆缺的认识。他不禁深深领悟,心灵成长原来如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儒教佛教思想因此使多少人失了本性,成就当时社会多少的黑暗现实,使多少人昧着良心为了欲望不择手段和活在形式教条中不可自拔。
      身向着心而保持合一的状态,这就是心与身的炼丹容器。身中的阳气属离又叫乌兔,心中的阴精属坎,又叫药物。心与身之间的矛盾冲突而冲和就是修道的本质。心是治疗心病最好的良药因此是药物。


乌兔:神话谓日中有乌,月中有兔,故以“乌兔”指日月。由此也说明玉兔精的由来。玉兔精由身体的认知而产生。
      明亮的太阳上有黑点其实是太阳黑子,老子所以说大白若辱。太阳带着黑点因此成就一颗完整的太阳。人的身体有六大感官代表六阳成就了心的黑点。身体与心的结合如同太阳带着黑点。因此两者阴阳合一成就一颗完整的太阳于是成就世界本来的样子。这也叫地 球围着太阳转。后面的玉兔精所以代表月亮属于月亮的黑点。玉兔被太阴带走回到嫦娥的怀抱即达成一颗完整的月亮。太阴指月神。八戒与悟空的组合代表地球围绕太阳转。八戒代表地球。太阴代表月亮。八戒与太阴就似地球与月亮的完美组合。悟空属心猿,他本身就象征着一颗完整的太阳。后羿与嫦娥的神话是有他的寓意的。我们的内心世界与外在如此相通因此有了这些比喻,以方便大家理解和明白修心养性的正确方向。


《老子》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自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在《金丹四百字》,《悟真.绝句六十四首》,《道德经》等等道家传书中都鲜明指出孙悟空就是道的种子,属于先天生成。他就是玄牝之门,在人的泥丸宫,是原始祖炁,保持自然阴阳合一的状态。这一章也清楚指出道的产生在天地生成之前。孙悟空因此不是人生父母养的。他保持阴阳合一的整体一直在自然的作用下发挥自然的功能,只是因为儒教佛教开始了一场修心之路。老子认识到他的存在用道来取名。因为他的无边无际又加上一个大字。道在自然中无处不在有规律可循。
       由此表明孙悟空就是人之本性,人一生来最原始的心,也代表人生来初始的大脑,潜意识,是身体的主人。猪八戒代表身体、人的六大感官代表地因此只能受制于悟空。悟空因此是他的大哥。人法地,地法天的意义因此生成。人因为身体而产生了对世界的认识,而后向着心,有意识的将心比心消除因身体认知而成就的伤害而后拥有对世界的正确认识。这就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方向。
      世界有四大。从一个人来看,因为道产生了人的身体与心以及因为身体感知而成就的意识层面。这也就是猪八戒,孙悟空与唐僧之间的关系。五行阴阳合一因此回归大道。四大因此形成。猪八戒代表地得向着孙悟空这个天。唐僧代表人向着猪八戒而受到无穷干扰在孙悟空发挥自然作用的带领下而得到成长最后修心成功。孙悟空就是阴阳共同体也就是我们的潜意识。我们想要了解自己就必须发挥他的潜能因此叫天法道。五行阴阳合一成就自然而然因此叫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此形成。


    诗曰: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此处说,世人认为盘古开天辟地,发明万物。到底是不是呢?想要知道真正的真相就看一场心灵旅行来一场西游让我们一起寻找真相。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人的内心世界。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缯而万物否矣。

    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曰混沌。又五千四百岁,亥会将终,贞下起元,近子之会,而复逐渐开明。邵康节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到此天始有根。

    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子会,轻清上腾,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谓之四象。故曰天开于子。又经五千四百岁,子会将终,近丑之会,而逐渐坚实。《易》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至此,地始凝结。

    再五千四百岁,正当丑会,重浊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谓之五形。故曰地辟于丑。又经五千四百岁,丑会终而寅会之初,发生万物。历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阴阳交合。

    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寅会,生人生兽生禽,正谓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于寅。






《老子》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大概就说明,由无极生太极,无极就是宇宙,太极从无极中划分出来形成混沌。混沌就是太极。混沌初开,而后慢慢划分天地。天地各自阴阳合一而后两者又阴阳合一叫做阴阳交合,这叫一生二。二生三,即由天地两大阴阳组合化生物种。三生万物,由物种化生万物包括人。天,地,人三才于是定位。道教重视阴阳合一,人为总崇尚走极端而打破阴阳合一的整体。正是因为这样的人为而成就无限伤害。这一章对此又深刻说明。人生来就是保持阴阳合一的整体,身心属于自然健康的状态,心态自然而然,因此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因为环境及人为因素,这样自然的状态会走向分离,修身就成为必然。养护本性就成为必要。克服人为因素就是养护本性。人为因素有哪些呢?后面会继续细细说明。这里说到盘古开天辟地的认知。

       人与自然是一阴一阳之间的关系,因此人为是本性的天敌。因为人为所以站在身体的角度产生走极端的迷信思想和自我界限,于是想象出盘古开天辟地这样的神话故事。自古以来,人因为受到身体认知的局限而习惯站在人生活的空间来看待这个世界。那些神所以也是人,只是被神话的无所不能。俗话说,人往高处爬,水往低处流。人总习惯争大争先。神话人物所以如此无所不能。多少人局限于这样的认知而回不了本性。这就叫局限于意识层面。







    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







鸿蒙判后而成:意思是指一团混沌的元气分开后而形成。

三皇五帝 :

分别是燧人(三皇)伏羲(三皇)神农(三皇)黄帝(五帝)颛顼(五帝)帝喾(五帝)尧(五帝)舜(五帝)。

      因为人觉得无所不能才有了盘古开天辟地的认识。盘古因此是个人。人内心的世界因此被分离,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三皇五帝。世界又被分为四大部洲。这些三皇五帝离本性有多远呢?我们可以探寻他们的为人。而后随着社会的继续发展,又产生了玉帝如来。玉帝如来离本性又有多远呢?这从他们对孙悟空的态度深刻得以体现。

      人为就似对内心的解剖,因为不了解而不知不觉破坏了阴阳合一的整体。孙悟空就似一个科学家对这样阴阳分离的状态进行探索分析而后使之回归初始。人破坏一个东西太容易,这需要多少智商?修复一样东西实在太难,因此显示出孙悟空的无穷智慧。

      花果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道教崇尚自然而然,由此说明花果山不是盘古开天辟地形成的,不过站在人的角度人总认为是的。人与本性对世界的认识是相反的存在。分析孙悟空一路成长我们更深入明白。


    孙悟空出生在东胜神洲的花果山。一个非常好的地方。人之初,性本善。人性的出生地居住地是怎样的,作者做了详细的刻画。此处说明花果山是由一团混沌的元气分开后而形成。花果山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也就似人之本性潜意识存在的主要位置因此叫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十对应十个太阳,三对应三关,三花。孙悟空是十个太阳三关三花的主导。





真个好山!有词赋为证,赋曰:

    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殿,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二将果奉旨出门外,看的真,听的明。

    须臾回报道:“臣奉旨观听金光之处,乃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小国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玉帝垂赐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悟空乃天地之精华,天生地长。在每个人的心里头脑都有着这样一份存在。他属心、属天,属元神,人生来原始的大脑,原始的心境,本性,现在我们说的潜意识,本来的自己,真实的自己,智慧能力的源泉,也就是真正的佛。

        孙悟空一路的成长表现出社会的发展进步历程。孙悟空不仅代表一个人原始的心灵灵魂也代表社会及国家的原始之心和灵魂 。

     《西游记》更讲述着自然与人为之间展开的一场人性之战。到底谁是胜者?只能让每个人来用心领悟用心回答。正义战胜邪恶。真的是这样吗?让大家用事实来说话。

     玉帝此时对本性的认识是这样的,他是天地之精华所生。心为天。身为地。身心达到自然阴阳合一的状态成就了悟空。此时玉帝的心灵保持自然阴阳合一的状态,对悟空是这样看待的。然而,玉帝对本性的认识因为本性的不断成长而开始慢慢转变。为什么会这样?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总有各自的优点和缺憾。阴阳本是共同体。事事都有两面性。到底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继续往下分析思考。

       盘古开天辟地发明万物皆成善。悟空又天生地长自然生成。玉帝如来菩萨等等多少人又是何许人?不善的原因又如何生成?到底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多少人的世界观之间在发生着矛盾与碰撞。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你看他一个个——

    跳树攀枝,采花觅果;抛弹子,邷么儿,跑沙窝,砌宝塔;赶蜻蜓,扑八蜡;参老天,拜菩萨;扯葛藤,编草未;捉虱子,咬圪蚤;理毛衣,剔指甲;挨的挨,擦的擦;推的推,压的压;扯的扯,拉的拉,青松林下任他顽,绿水涧边随洗濯。

    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但见那——

    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

    冷气分青嶂,余流润翠微。潺蔽名瀑布,真似挂帘帷。

    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好猴!也是他——

    今日芳名显,时来大运通。有缘居此地,天遣入仙宫。

    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但见那——

    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锅灶傍崖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象个人家。

    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石猿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这里边——

    刮风有处躲,下雨好存身。霜雪全无惧,雷声永不闻。

    烟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







      水,甘露,神水都是大智慧的象征。孩子们和本性一样因此都爱水。悟空因为水而找到自己的家:水帘洞。水帘洞乃是一个天造地设的家当,也就是说他不是人为而成就的家而是自然生成的家。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之家,用大智慧来包围着心的家。



《悟真绝句六十四首》



“坎电烹轰金水方,火发昆仑阴与阳。二物若还和合了,自然丹熟遍身香。”

注曰:

祖师此诗言采药事。采药用武火,用意猛也。用火煅烧,乾金出矿。真精似海潮之有信,如海潮之汹涌,上朝泥丸。石泰祖师云:“白金烹六卦,黑锡过三关,半夜三更里,金乌入广寒。”“电”为离卦之类象,为火。坎为水。“轰”为雷,为震,喻为地雷震动,采药之时。“坎电烹轰”意为电闪雷鸣(为火),天下大雨之象。祖师以此喻水中火发,意为白虎出洞。“金水方”为会阴。此句诗意为元精出动。

“火发昆仑”之“火”,为双眼之神火。此时双眼上视泥丸,即为“火发昆仑。”

“阴与阳”喻为“真汞、真铅”。此句祖师言采药时要双目上视泥丸,以生真意,擒此真铅。真铅化为甘露,如天下大雨之象。丹经曰:“甘露普降。”此甘露饮之则比蜜还甜。吕祖云:“地雷震动山头雨,待洗濯黄芽出土。” “山头雨”喻甘露下降,黄芽为金黄色命光。

陈泥丸祖师云:“炉中渐觉菊花香。”

《参同契》云:“金砂入五内,雾散若风雨,熏蒸达四肢,颜色悦泽好,发白皆返黑,齿落生旧所,老翁复丁壮,耆妪成姹女。”“金砂”为甘露,“五内”为五脏,“耆妪”为老妇,“姹女”为少女。

魏伯阳真人言甘露到中宫,能返老还童,重新焕发青春活力。此甘露在体内,飘飘荡荡,如水生波,五脏如泡在水中,此为真境。修到此地步,自知之,知吾非妄说也!



由此看出,道教的本质内容到底是什么。此时的孙悟空没有人为上的各种想法保持着人之初阴阳合一的心境。他因此就是一个小婴儿。金乌入广寒。孙悟空通过对各种想法的了解,明白各种为人从而获得大智大慧。想法代表月亮。广寒是月亮的象征。通过对想法的了解因此明白月亮阴晴圆缺的道理。成为所有想法的主导因此成为法王。孙悟空走向成熟与意识界达成融合,不好的自己如金蝉脱壳,修心因此成功。

       悟空带着猴子们住进了这个家,守护的如水般柔弱的力量。古人大概也观察推理出,人是猿猴进化过来的。悟空被作者称为心猿。悟空所以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猴王,因为他也是众猿猴向着的本性。

       本性又为何是只猴子却不是人?其实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因为是只猴所以才成为真正万物之灵的人。因为自认为是人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诸多问题就这样成为了披着人皮的动物。这与世界的阴阳之道如影随形。一阴一阳之谓道。人选择阴阳分离因此成就这样的结果。真正的修行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就是把一个个所谓的人从动物修成人的过程。动物就是本能因七情六欲而发。能够驾驭他,就是人性驾驭本能。活着只为钱,与动物有何区别?







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有诗为证,诗曰:

    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







        混沌初开,在太阳的作用下,天地阴阳冲和,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日月星辰,因为阴阳二气的作用而慢慢产生万物。

     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  三阳指大道也可以说是太阳,天和地。人的身体中也有这三阳:身体代表地,心,潜意识代表大道也代表太阳。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即金木土三家阴阳合一成就三阳交泰。唐僧代表意识层面因八戒而生。五行合一内心阴阳冲和。

三阳交泰产群生意思就是这三阳阴阳冲和而后开始化生万物,阴阳之间的转向得以自然进行。人的内心道理也是一样的。

仙石含有日月精。

      这个石头不是一般的石头,而是含着日月的精血的。因为这样一块特别的石头才化身出悟空这颗大道之心。



       悟空因日月之精华所生身上自然带有太阳月亮的成分。之前说了,太阳本身就是阴阳合一的存在,太阳上有黑点。太阳带着这样的黑点成就一个整体。地球围着太阳转又成就一个整体。悟空本身因此就似太阳这样的存在带着日月之精也是阴阳共同体。悟空与八戒又成就一个整体。而后五行又成就一个整体。由此暗指孙悟空拥有因心而生的智慧和对各种想法的认识。这是他本来的存在,只是我们不知道。孙悟空的取经生涯就是带领众人自我认识的过程。





  内观不识因无相:



       悟空是内质无形的存在,看不见摸不着,因为不认识所以不知道,只能用心领悟而感受到他存在的样子。



  外合明知作有形:



       外在看似阴阳冲和,我们看得见摸得着只是一种有形的存在却不是他的本来。



        此诗的大概意思是:猴王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本性,只不过是借助他的名而已。他就是大道,一粒通往大道的仙丹,我们初始的圣人主人。只不过因为看不见所以不知道,真正认识了也就明白了。人是由猴子进化过来的,他是我们的本性,是我们真正的主人,也就是现在心理学讲的潜意识。他才是众人正确自然的信仰。我们的潜意识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能够了解到孙悟空的为人就可以大概明白我们潜意识的本来面目。

       孙悟空是正义的化身,是国家的灵魂。他代表一个人的良知。我们能够信仰他而将心比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依靠他。因为良知所以捍卫公正和真理,不会因为其他任何原因包括利益的影响而改变信仰。他代表自然无私无欲的大爱之心,宇宙之心,代表社会的公正,是一颗太阳的存在。他与人为的意识层面是相反的存在,属于无我之心。我们能够把一碗水端平靠的是掌握平衡的能力,对于内心的道理也是一样的。人为就是走极端,过分的行为,习惯站在身体的角度看问题,代表阴性因此叫阴神。本性就是消除极端过分的做法去除伤害而使内心得以平衡的砝码,代表阳性,善的力量。他代表柔性的力量又属于阴功。







    美猴王领一群猿猴、猕猴、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合契同情,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独自为王,不胜欢乐。是以——

    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作生涯。秋收芋栗延时节,冬觅黄精度岁华。

    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众猴慌忙罗拜道:“大王何为烦恼?”猴王道:“我虽在欢喜之时,却有一点儿远虑,故此烦恼。”众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欢会,在仙山福地,古洞神洲,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王拘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为何远虑而忧也?”猴王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

    众猴闻此言,一个个掩面悲啼,俱以无常为虑。只见那班部中,忽跳出一个通背猿猴,厉声高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如今五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猴王道:“你知那三等人?”猿猴道:“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







     阎王爷因儒教而生。佛仙神圣都在儒教之上因此不受阎王爷的管制。

       本性天生地长属于道的一颗种子,而此时,孙悟空也只是人之初,想要使自己精神长存,必须要学习。社会因此一直在进步着。阎王老子代表人性的阴暗面,其实是玉皇大帝的阴暗面。玉皇大帝是阎王老子的主人所以听命于玉帝,后面会说到。本性不求知,使阳性的力量增强,哪一天必然会被阴暗面侵蚀吞没。这是自然而然的。世界每天都在变。社会每天都在进步。我们不求知不学习,不懂得保护自己,随时会让自己遇到危险,使自己受到伤害甚至是灭亡。这就像我们随时都会生病一样。我们不懂得保护自己的健康,也许一次病痛就让自己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本性所以也一样会随时面临这样的危险。我们只有通过学习而后去把握,才能够使心灵如天地那般运行,于是就和天地同在,这与生理上的道理也是一样的。总归,人想要活着需要努力奋斗,本性想要长存同样需要付出多少努力。人为了活着因此追求身体需求。本性能够长存在于对世界正确的信仰即精神追求。过分追求身体需求会成就对身体健康的伤害,精神追求正好克服了这份伤害。阴阳合一九九归真身心健康因此表现出自然的最佳状态。

       孙悟空就这样在本能的驱使下,有了人生最高的精神上的追求:人活着的最大意义是什么?我们到底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学习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如何能够让自己的心灵与天地同在?如何能够让自己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得到正确信仰使自己长生不老保持婴儿的本性而拥抱身心健康呢?于是就有了一场心灵之旅。



      人类世界因为身体的认知而产生玉皇大帝 这个神明,自认为主宰着世界的一切。因此说心之猖狂如龙。人因为心太大才会觉得人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皇帝所以总认为自己是真龙天子。正因为人如此自高自大,社会问题就来了。阎王爷因此产生。这世上真的有鬼吗?其实没有鬼,但是,人的心里总有鬼。玉帝如此自高自大,鬼所以来了。悟空预知到这样的鬼会伤害自己,因此必须学道而使自己能够永远长存。阴阳之间的关系,阴性总会先显示。悟空因为阴性的威胁有了求知欲迫使阳性力量的增强。





《老子》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孙悟空想要天长地久学的道自然就是老子说的道。什么叫以无私成全其自私?从孙悟空的为人上深刻体现。孙悟空与众人之间的矛盾说到底就是潜意识与意识层面之间的矛盾。






猴王道:“此三者居于何所?”猿猴道:“他只在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猴王闻之,满心欢喜道:“我明日就辞汝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噫!这句话,顿教跳出轮回网,致使齐天大圣成。众猴鼓掌称扬,都道:“善哉,善哉!我等明日越岭登山,广寻些果品,大设筵宴送大王也。”





       此时悟空学道是为了躲过阎王爷这道轮回。阎王爷后面我们会知道,他听命于玉帝,其实因儒教思想而成就。躲过阎王爷就是躲过玉帝过分唯我独尊的心理。道教侧重于阴阳之间的转向也就是心灵成长。正因为悟空明白了玉帝的为人才成就了他齐天大圣的美名。

     由此表现出作者当时感到深受儒教思想的伤害,而后一直力求成长。悟空的成长经历也就是作者本人的成长经历。

       一道菜再美味可是时间久了味道都会变了。这世界一切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因此都似浮云。使有归无才能长存。这就是修道的本质意义。成人为何需要成人?人与自然为一体才能够使社会如自然般运行长存。人只选择不求改变因此伤害不断最后只有毁灭。过去战乱不断,血流成河就是最好的证明。阴阳之间的关系,阳性总需要付出多少艰辛与努力与阴性的力量进行抗争因此成就生命的最大意义。人的精神追求更体现出生命的最大意义,毕竟身体需求只是为了吃为了生命的存在。身体需求与精神追求是一阴一阳之间的关系。因为身心健康所以获得真正的幸福。





    次日,众猴果去采仙桃,摘异果,刨山药,抃黄精,芝兰香蕙,瑶草奇花,般般件件,整整齐齐,摆开石凳石桌,排列仙酒仙肴。但见那——

    金丸珠弹,红绽黄肥。金丸珠弹腊樱桃,色真甘美;红绽黄肥熟梅子,味果香酸。鲜龙眼,肉甜皮薄;火荔枝,核小囊红。林檎碧实连枝献,枇杷缃苞带叶擎。兔头梨子鸡心枣,消渴除烦更解酲。香桃烂杏,美甘甘似玉液琼浆;脆李杨梅,酸荫荫如脂酥膏酪。红囊黑子熟西瓜,四瓣黄皮大柿子。石榴裂破,丹砂粒现火晶珠;芋栗剖开,坚硬肉团金玛瑙。胡桃银杏可传茶,椰子葡萄能做酒。榛松榧柰满盘盛,桔蔗柑橙盈案摆。熟煨山药,烂煮黄精。捣碎茯苓并薏苡,石锅微火漫炊羹。人间纵有珍羞味,怎比山猴乐更宁!

    群猴尊美猴王上坐,各依齿肩排于下边,一个个轮流上前奉酒奉花奉果,痛饮了一日。次日,美猴王早起,教:“小的们,替我折些枯松,编作筏子,取个竹竿作篙,收拾些果品之类,我将去也。”果独自登筏,尽力撑开,飘飘荡荡,径向大海波中,趁天风来渡南赡部洲地界。这一去,正是那——

    天产仙猴道行隆,离山驾筏趁天风。飘洋过海寻仙道,立志潜心建大功。

    有分有缘休俗愿,无忧无虑会元龙。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





元龙:元阳,孙悟空本来的样子。孙悟空学道更是在自我认识。孙悟空的成长经历就是通过自己认识别人,通过别人认识自己的过程。



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



     孙悟空天生地长保持自然阴阳合一的状态本领深厚,离开花果山趁着天风,漂洋过海学习道教思想,立志一心一意要建立大的功德。

     正因为这样高贵的心思而消除俗人的追求,所以无忧无虑真正成为道教徒。会元龙就是真道,认识到自己本来的样子。心想着一定能够遇到知音,说出道的根本而对于人为的各种想法都自然明白 。万法通意思就是对人为的各种想法都通透。源流指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深刻道理,自然规律。



      南赡部洲指的是中国。西牛贺洲指的是西方,其实是心灵的西方,离人初始的心境的不远处。佛与道只隔着一道门,因此佛道本是一家。如来只要一反思一回头就遇见本性。悟空所以说念念回首处皆是灵山。我们要选择了解自己。这才是入道的根本前提。不能了解自己就无法明白道教思想。道太玄所以玄。

        孙悟空向南赡部洲进发,去学习长生不老之术。人性的初始就是仙就是圣,只是对自己并不认识。选择探索内心使心灵与自然为一体,只有对自己真正了解了,对世界更加了解了,于是就真正成仙成圣,因此内心就真正豁达开朗,无忧无虑。这个世界的规则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知晓。









    也是他运至时来,自登木筏之后,连日东南风紧,将他送到西北岸前,乃是南赡部洲地界。持篙试水,偶得浅水,弃了筏子,跳上岸来。只见海边有人捕鱼、打雁、诞蛤、淘盐。他走近前,弄个把戏,妆个掞虎,吓得那些人丢筐弃网,四散奔跑。将那跑不动的拿住一个,剥了他的衣裳,也学人穿在身上,摇摇摆摆,穿州过府,在市廛中,学人礼,学人话。朝餐夜宿,一心里访问佛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正是那——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孙悟空走上社会学习的很多东西而一心只想追求精神上的富裕。而当时社会的常态:



     一个个为了身外物争名夺利不知道停止,早起晚睡不能自由。骑着驴骡又想要骏马,当着宰相又想要王侯。

     天天为了吃穿发愁忙碌,又害怕鬼来勾自己的命而不能活。而后子孙后代跟着如此,没有一个愿意回头。谁在选择追求精神富裕而获得正确的信仰而使精神长生?没有一个人如此选择。



        悟空因此看到一个个:谁在选择养护天性?谁在选择探索内心,寻找人生的最大意义?谁在选择追求正确的为人之道及信仰?谁在选择追求佛仙神圣之道,保持婴儿之心使自己长生不老,使自己身心健康,幸福快乐?一个个都是注重身体上的需求被欲望牵着鼻子跑,追名夺利,不知满足,或是被迫生存,只为吃穿而忙碌一生又害怕阎王来勾自己的命一个个却都心安理得,子子孙孙都这样继续下去而不肯回头。这到底是因为什么?一个个都为何如此?人生在于选择。那为何只有孙悟空如此选择,其他人为何与他相反?这也是作者想说的。毋庸置疑,孙悟空就是作者自己的心。《西游记》就是作者的心灵之旅。

      当时社会的常态就是如此了。一个个争名夺利为了身外物的追求而不知道满足。社会因此一片黑暗。人心烦乱不堪却没有一个愿意回头。吴承恩对社会的阳光温暖多么的渴望,而现实如此残酷,人情淡薄如此冰冷。孙悟空的形象表达出作者对社会阳光温暖的极度渴望,和对现实黑暗冰冷的无限厌恶。而现实社会的黑暗与冰冷是如何成就的?看看一个个的内心选择就相当清楚了。当时社会问题莫不是为人之道及信仰问题。









    猴王参访仙道,无缘得遇,在于南赡部洲,串长城,游小县,不觉八九年余。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独自个依前作筏,又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





       人生来的心境就在西天因此是西牛贺洲。悟空来到西牛贺洲学道。西牛贺洲乃是人生的初始地点。南赡部洲指中国因为当时信仰代表身体感知,属于意识层面。孙悟空求道没有求成不过对社会有了大概了解。

        太阳从东边升起而日落西山。东边与西方到底有多远?或许很远很远,或许近的只隔着一道门。悟空看似去了很远很远的西方去求道,实而只是打开了一扇门就看到了本来的世界。





登岸遍访多时,忽见一座高山秀丽,林麓幽深。他也不怕狼虫,不惧虎豹,登山顶上观看。果是好山——

    千峰排戟,万仞开屏。日映岚光轻锁翠,雨收黛色冷含青。枯藤缠老树,古渡界幽程。奇花瑞草,修竹乔松。修竹乔松,万载常青欺福地;奇花瑞草,四时不谢赛蓬瀛。幽鸟啼声近,源泉响溜清。重重谷壑芝兰绕,处处蒨崖苔藓生。起伏峦头龙脉好,必有高人隐姓名。

    正观看间,忽闻得林深之处有人言语,急忙趋步穿入林中,侧耳而听,原来是歌唱之声,歌曰: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悟真绝句六十四首》

“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黄金屋,一颗明珠永不离。”

注曰:

老圣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谷神为元神。须以中宫黄庭,立为根基。“黄金屋”为黄庭,“明珠”为丹。

祖师此诗言明真精为大丹之基,中宫为结丹之所。



      黄庭又叫黄金屋是孙悟空与意识层面达成融合的结丹之所。具体意思就是我们把遇到的问题与内在的自己用将心比心之法进行探索分析而达成共识的成分就似明珠。孙悟空因此是智慧的化身。他找到了菩提祖师学成了道于是对自己深入认识。孙悟空就是一粒道的种子汲取着精神养料而慢慢长大。

     《黄庭经》是道教养生修仙专著,里面的内容与老子的《道德经》有何区别?我们暂且看看菩提祖师的修为到底有多深,由此也表现出作者对这本书的理解是什么。







    美猴王听得此言,满心欢喜道:“神仙原来藏在这里!”即忙跳入里面,仔细再看,乃是一个樵子,在那里举斧砍柴,但看他打扮非常——

    头上戴箬笠,乃是新笋初脱之箨。身上穿布衣,乃是木绵拈就之纱。腰间系环绦,乃是老蚕口吐之丝。足下踏草履,乃是枯莎槎就之爽。手执瑽钢斧,担挽火麻绳。扳松劈枯树,争似此樵能!

    猴王近前叫道:“老神仙,弟子起手!”那樵汉慌忙丢了斧,转身答礼道:“不当人,不当人!我拙汉衣食不全,怎敢当‘神仙’二字?”猴王道:“你不是神仙,如何说出神仙的话来?”樵夫道:“我说什么神仙话?”猴王道:“我才来至林边,只听的你说:‘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黄庭》乃道德真言,非神仙而何?”樵夫笑道:“实不瞒你说,这个词名做《满庭芳》,乃一神仙教我的。那神仙与我舍下相邻。他见我家事劳苦,日常烦恼,教我遇烦恼时,即把这词儿念念,一则散心,二则解困,我才有些不足处思虑,故此念念。不期被你听了。”猴王道:“你家既与神仙相邻,何不从他修行?学得个不老之方,却不是好?”樵夫道:“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养育至八九岁,才知人事,不幸父丧,母亲居孀。再无兄弟姊妹,只我一人,没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发不敢抛离。却又田园荒芜,衣食不足,只得斫两束柴薪,挑向市廛之间,货几文钱,籴几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饭,供养老母,所以不能修行。”









       作者对《黄庭经》是非常清楚的。孙悟空所以说原来神仙藏在这里。



      此樵夫因为生活所迫烦恼不断得到神仙指点时常念着《满庭芳》。《满庭芳》里面的内容大概表现出人们对于真情的渴望,与现在很多人对于真爱的追求一样。人过分看重金钱物质定然失了真情,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对真爱的渴望于是就有了所谓的爱情。



       孙悟空如同一颗精子一直苦苦寻觅愿意和自己结合的卵细胞。一个个的人就似一个个的卵细胞都不了解悟空的美好不愿意选择孙悟空总要到外处寻找佳偶。多少人感慨爱情似座坟,总是因为钱 而失了真情,现实结果如此不遂人愿。



      樵夫因为要侍奉老母又因为没有兄弟为了生存所以不能选择学道。世人为何如此,不能把探索内心放在第一位呢?这是一个原因。探索内心就是选择成仙成圣,就是选择对世界正确的认识,选择学习拥有大智慧而拥有正确的信仰,而多少人根本不在乎这些。为什么没有几人愿意选择这样好的追求呢?为人儿女有对父母的责任而且自己还要生存,于是怎么选择去探索内心呢?因为外在的现实问题得不到解决,对内心的追求就只能成为一种无奈。内心与外在,这看似成为了一个矛盾,也是当今社会的问题。不挣钱怎么养家怎么活?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只能选择放下。对于孩子只能选择物质上的满足。精神层面大抵没办法满足。外在与内心就是这样矛盾吗?对于外在与内心为什么不能同时进行学习呢?这也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矛盾。国家搞市场经济,于是一个个都顾着一心一意挣钱去了。探索内心没几人愿意来选择。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难道就是学习如何去挣钱吗?教育的根本意义是什么?成人教育因此一直处于如此被轻视的状态。当今教育问题只成就普遍人局限于意识层面而回归不了本性因此成就成人教育的最后失败。



     悟空只想说,我就是大家最美好的存在。大家怎么都不选我却要选择听从别人的话?人就习惯这样,喜欢听从外面的声音,把外面的声音当成自己的声音因而不能见性明心。

       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就应该告诫众人这世界两面性的深刻道理,教众人学会相信自己听从内心的呼唤发挥潜能而使自己拥有慧眼而不是要相信外面的谁。如果这世上真的存在谁真正靠得住而不需要自己的努力,这也就是在制造麻烦自相矛盾因为活着最终只能靠自己。抹杀个人存在的价值自然不是明智之举。教别人盲目相信谁不如教别人如何正确相信自己而使自己获得能力。教育给鱼因此更要给网。

       以无私成全其自私的做法才是真正高明的做法。总要念着要谁相信谁跟着谁走不值得提倡。懂得相信自己跟着自己走凭借自己的能力因此回归本性回归正轨而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由此可见,因为迷信扰乱自信所以使自己失去奋斗的动力而失去驾驭自己的能力。







猴王道:“据你说起来,乃是一个行孝的君子,向后必有好处。但望你指与我那神仙住处,却好拜访去也。”樵夫道:“不远,不远。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个神仙,称名须菩提祖师。那祖师出去的徒弟,也不计其数,见今还有三四十人从他修行。你顺那条小路儿,向南行七八里远近,即是他家了。”猴王用手扯住樵夫道:“老兄,你便同我去去,若还得了好处,决不忘你指引之恩。”

樵夫道:“你这汉子,甚不通变。我方才这般与你说了,你还不省?假若我与你去了,却不误了我的生意?老母何人奉养?我要斫柴,你自去,自去。”







      道在哪里?道就在自己的心里。悟空就是真道。我们想要了解自己就必须通过与外界的接触,通过对外界的认识而后反观内心,消除伤害而达成阴阳合一。这就是悟空学习的最大意义。悟空遵循将心比心的做法,以伤害为耻,使自己不断成长。而众人为什么不认同他的做法反而恶意诋毁,由此让悟空更加了解自己和别人。

        悟空就是我们的心。悟空认同樵夫尽孝善的一面认为道中也有孝所以叫樵夫随他同去学道。当我们有什么想法了,潜意识会给我们发出这样的信号:我们一起去认识去学习吧。我们的意识界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是选择向着本性还是选择向着固定的想法迷信别人在于自己有意识的选择。樵夫做出了什么选择呢?他选择孝的形式主义不耐烦而远离本性,选择了所谓的孝的说法迷信别人而去行为。由此看出,樵夫受制于六贼的干扰。

    《道德经》上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就是这个道理吧。阴阳分离,樵夫认同孝的说词远离本性。孝的形式主义是一种认知一种想法。选择这种认知这种想法而使阴阳分离。樵夫认同长就是长而产生绝对性的认知所以远离本性远离自己的心。

      孙悟空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一种无形的存在。我们怎样看待他的就反应出自己内心的信仰问题。

      每个人与神仙与圣都是邻居。悟空所以说樵夫既然与神仙相邻,怎么不去学啊?樵夫的态度是什么?我们如何看待就反映出自己怎样的人生观。多多反思所以回归本性。







    猴王听说,只得相辞。出深林,找上路径,过一山坡,约有七八里远,果然望见一座洞府。挺身观看,真好去处。但见——

    烟霞散彩,日月摇光。千株老柏,万节修篁。千株老柏,带雨半空青冉冉;万节修篁,含烟一壑色苍苍。门外奇花布锦,桥边瑶草喷香。石崖突兀青苔润,悬壁高张翠藓长。时闻仙鹤唳,每见凤凰翔。仙鹤唳时,声振九皋霄汉远;凤凰翔起,翎毛五色彩云光。玄猿白鹿随隐见,金狮玉象任行藏。细观灵福地,真个赛天堂!

    又见那洞门紧闭,静悄悄杳无人迹。忽回头,见崖头立一石碑,约有三丈余高,八尺余阔,上有一行十个大字,乃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美猴王十分欢喜道:“此间人果是朴实,果有此山此洞。”看勾多时,不敢敲门。且去跳上松枝梢头,摘松子吃了顽耍。

    少顷间,只听得呀的一声,洞门开处,里面走出一个仙童,真个丰姿英伟,象貌清奇,比寻常俗子不同。但见他——

    骛髻双丝绾,宽袍两袖风。貌和身自别,心与相俱空。

    物外长年客,山中永寿童。一尘全不染,甲子任翻腾。

    那童子出得门来,高叫道:“什么人在此搔扰?”猴王扑的跳下树来,上前躬身道:“仙童,我是个访道学仙之弟子,更不敢在此搔扰。”仙童笑道:“你是个访道的么?”猴王道:“是。”童子道:“我家师父正才下榻登坛讲道,还未说出原由,就教我出来开门,说:‘外面有个修行的来了,可去接待接待。’想必就是你了?”猴王笑道:“是我,是我。”童子道:“你跟我进来。”





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都是字谜。斜月三星,即指“心”字,灵台方寸,是指“寻”,即“寻心”。本义就是寻找自我心灵,修行自己的内心,追求真我,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孙悟空这个原始的大脑下榻心灵开始修行。



    菩提祖师与本性本是一体,对于悟空的来到菩提祖师自然有感应。《黄庭经》对作者的成长是有一定影响的。作者因此来学道,并学有所得。志同道合,人与人之间有着无形的吸引力。









    这猴王整衣端肃,随童子径入洞天深处观看:一层层深阁琼楼,一进进珠宫贝阙,说不尽那静室幽居。直至瑶台之下,见那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两边有三十个小仙侍立台下。果然是——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美猴王一见,倒身下拜,磕头不计其数,口中只道:“师父,师父!我弟子志心朝礼,志心朝礼!”祖师道:“你是那方人氏?且说个乡贯姓名明白,再拜。”猴王道:“弟子乃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祖师喝令:“赶出去!他本是个撒诈捣虚之徒,那里修什么道果!”







      人正常的的思维方式总是经历由不信任而后懂得了信任的过程。祖师听到悟空说的第一个反应是不相信他说的话,认为他在扯谎,接着用不信任的语气向悟空盘问。而后悟空的回答及态度得到他的信任。

       这叫不信任到信任即阴阳之间的转换。这才是自然的人生,学道自然的思维方式。懂得相信就入了真道。一直不懂得相信使自己一直不相信因而成就极端和习惯性的迷信。由此可见,菩提祖师有一定的修为。他对本性有一些了解。





猴王慌忙磕头不住道:“弟子是老实之言,决无虚诈。”祖师道:“你既老实,怎么说东胜神洲?那去处到我这里,隔两重大海,一座南赡部洲,如何就得到此?”猴王叩头道:“弟子飘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祖师道:“既是逐渐行来的也罢。你姓什么?”猴王又道:“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







      东胜神洲离西牛贺洲一东一西自然非常遥远。两洲之间还隔着南赡部洲和两重大海。学习自我认识有着如此遥远的距离也就是潜意识与心之间的距离。人因为想法多,所以叫多心。我们通过对这么多的心的认识从而找到本来的我。



      悟空的回答是人之本性的性。性即性格。人本来的性格本来的世界观本来的心态就是这样,没有好与不好,聪明与笨,等等等的看法,因此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情绪反应。正所谓上善若水。本性就如水的特性,保持着自然的阴阳合一,没有什么想法,没有什么情绪,但有着雄厚的求知欲。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就是这样的道理。那么,人之本性就没有是非观念吗?当然是也不是的。正所谓阴阳共同体,是与非本身就是同时存在着。孩子们讨厌大人在他们面前耍权威专制讨厌暴力讨厌发脾气讨厌消极语言和迷信思想渴望自主被尊重被信任被理解被爱护,这就是自然的是非观。孩子心纯如水,有良心有着自然的善恶是非,反对人为的善恶是非。







祖师道:“不是这个性。你父母原来姓什么?”猴王道:“我也无父母。”祖师道:“既无父母,想是树上生的?”猴王道:“我虽不是树上生,却是石里长的。我只记得花果山上有一块仙石,其年石破,我便生也。”祖师闻言暗喜道:“这等说,却是个天地生成的,你起来走走我看。”猴王纵身跳起,拐呀拐的走了两遍。





      人之本性是自然生成的,不是来自于父母。人的身体是从母体而来,只是如此而已,其实也是自然生成的 。我们身体的本质来源于自然只是由母体产出而已。因为自我界限的原因导致人的片面认知于是认为孩子只是父母生的,却没想过世界万物皆来于自然。井底之蛙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因为它生活的空间决定了它的认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所以它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就是一个人的生活空间导致怎样的认知。这就是一个人的自我界限。

       菩提祖师认识本性,所以才有了天地生成的看法。菩提很高兴啊。由此表现出祖师的自我之心即世界观与本性是阴阳合一的共同体。他此时向着孙悟空。

       人一旦走极端就只认为人的身体来自于父母。迷信谬论的思想由此产生。事事两面性。这种认识对的当然也是错的。由表象看到本质而彰显智慧。走极端为什么成就无限伤害?我们因此也能懂了。过去的社会,只如此片面搞极端,所以才有了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母叫儿亡,儿不得不亡的做法。其实多么的丧心病狂。正因为如此变态的信仰,社会伤害所以不断。







    祖师笑道:“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个兽旁,乃是个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教你姓‘狲’倒好。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





      孙乃婴儿之心的意思。悟空保持婴儿之心可以无限成长,因而可以一直让自己感悟大道回归大道虚无空的状态,因此叫孙悟空。古月乃阴,阴代表老。老不能化育。由此也大概说明,如果让一个孩子来学道是很容易成功的。孩子心性纯真没有污染。孩子心灵如清澈的泉水没有人为上的是非观但拥有自然的是非观。孩子一生来本来就是道。如果让一个老人来学道就太难了。一个人从小到大的的本性受到各种污染,被各种思想而强力逆道,想要清除污染打开心结使长期扭曲的心灵归正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这就像庄稼从种子期就开始被践踏。如果到达成熟期就只能表现出被践踏的样子而呈现不出健康的状态。当然,人若有意识的这样去学让自己回归本性也不是不可能的。世上并没有绝对。有心总能成就一切。

    道教与儒教佛教如此不一样对人之初婴儿天真的养护极为重视,这就是道和养护本性。



猴王听说,满心欢喜,朝上叩头道:“好,好,好!今日方知姓也。万望师父慈悲,既然有姓,再乞赐个名字,却好呼唤。”祖师道:“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猴王道:“那十二个字?”祖师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孙悟空也!”正是: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毕竟不知向后修些什么道果,且听下回分解。





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孙悟空乃道教修炼的最高心境当然也是最低心境。拥有对内心的充分认识于是拥有广大智慧,人之本性就是真正的如来,本性如大海。能够见性明心因此到达超凡的状态。



       顽空就是执着于空,不能明白空生万有,认为一切皆空,什么都没有,就是断灭空。佛教的空与道教的空有着如此本质的区别。

       我们想要对心灵了解就必须要选择消除极端想法而达到空的状态,所以叫: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世界的本来就是虚无的状态,因此没有姓。有了姓即是有的产生。明白了这样的有,使这样的有归无,于是阴阳合一回归本来的世界。这才是我们本来的自己,原来的自己,最真实的自己。我们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好的,同时更要选择回头反思自己的想法而知道自己的想法也有不好的一面。好与不好回到各自的归属互相牵制达到阴阳守恒,因此认知被存进潜意识,自己得到成长,想法得以消除。想要修身得以成功,必须消除从众心理,别人的不好坚决不学,心灵没有任何污染才能与潜意识达成融合。

    《道德经》所以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名和无姓的意思相当,都指世界的本来空无的状态,此时的心灵与泉水一样清纯。我们的想法是有,如浮云,因心而生,如世界万物一样属于短暂的存在。因此想法的母亲是心。既然是心,想法就得因心而灭回到空无的状态即回归本来,这样的做法才是正确的。而人为错把想法当母亲,不知道灭了想法的重要性,反而被各种想法牵着鼻子走而成为各种各样的为人因而成就多少的伤害而不得而知。这就是天道与人道的巨大差异。因此回归现实,多少人围着各种想法转圈成就了多少的烦乱与伤害而出不来?超脱精神束缚就是要选择超脱各种想法的束缚。各种想法都是阴阳共同体,我们得选择认识他而后成为各种想法的主人而懂得把握他而不该成为各种想法的奴隶而不得反省。



《悟真绝句六十四首》

“虚心实腹义俱深,只为虚心要识心。不若炼铅先实腹,且教守取满堂金。”

注曰:

“虚心”为炼己,“实腹”为炼命,此性命双修两段功夫。

心为见色不动之心,军事家称为“不动如山”,丹家称为“心似莲叶不沾尘。”

此心不动,能采药,能防漏。此心动,情动精溃,一场空劳。若欲心烈,则必戕身害己。炼丹不难,炼己最难。己者,为离中之虚,为阴,丹家称为“太阳流珠”。君看平板玻璃上之水银,极易滚动,如流动之珍珠。丹家借此之象征意义,比喻人之识神。此神为思虑之神,极易被权势、美色、金钱所俘虏,不能做到孟子所谓的大丈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富贵不淫”。故难以达到心君泰定,临炉不动。

       孙悟空乃本性潜意识代表虚无。意识层面即外在的自己为思虑之神,极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干扰,就像当今社会多少人都失了潜意识的自然价值而沉浸在意识层面不可自拔。孙悟空通过对众人意识层面的深刻认识,这叫识心也就是识神,于是带领众人得以见性明心因此拥有大智大慧即实腹。孙悟空因此带领众人回归本来的空无即虚心。这就是性命双修。     
把内心受到外在干扰的因素通过潜意识来认识消除叫炼己于是认识本性。这对于当今社会多少人而言太难。当然,有心总能成就一切。关键在于愿不愿意选择去做的问题。人为选择为身外物而活。消除这种认知的害因此获得正确的人生观和对本性的认识叫炼命。本性就是自己的信仰与生命为一体叫性命。性命双修,道教极其重要的一课。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718974761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2-2-7 06:41: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世界万物皆相对而矛盾的存在着,人的内心也不例外。悟空通过学习明白了阴阳之道,拥有了这样一颗简单的心于是懂得了反思而让自己一直保持成长。他因此深谙菩提祖师传授的道教的玄妙,明白自身的阴阳而保持本来,成就了一个本来原始的大脑。悟空因此拥有了简单自然的心态而心随自然。不过,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不论老子还是吴承恩,因为当时社会错误的价值取向,这两人只成为无人能懂和得到无穷误解的孤独者。当今社会是否还是如此呢?一切还是让事实说话吧。
        由此说明作者儿时通过学习就这样保持了一颗简单的心,与自然的运行一样一直求知一直成长而知道了反。正因为他的反而让他超脱各种思想的束缚而深入明白道教思想。由此也反应出因为人为习惯走极端的顺成就了多少的麻烦。因为人为,作者这美好的追求与心态却成为了众人的对敌。站在自然的立场,这是美好追求。站在人为的立场,这只是一种罪恶。人为与无为之间的矛盾深刻体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巨大矛盾。到底何为善?何为恶?人为与无为之间产生巨大的反差。
   妙理:道教思想的玄妙之理,阴阳之道。
元神:人初始的大脑。
断魔归本:扫除内心的阴暗,回归本来。
       断魔归本与圣人不伤人,神不伤人,固德交归焉的道理一样。人生的终点就是人生的起点与地球的自转、公转如此相通。这就是自然的人生。人之初性本善,在道教思想中有着足够的科学依据。孩子的心天真无邪自然成就,没有一丝污点,与这个本来无边无际的世界一样的大,修道就是修成这样的道,因此又叫无极之道。《道德经》上所以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意思就是孩子的心灵生来是最健康的,保持自然合一冲和的状态,德所以是最冲满的,保持着自然无私无欲的高尚情怀。孩子的心就是悟空这颗元神,人类初始的大脑。他心胸宽广虚怀若谷,大如宇宙无边无际。因为如此之大,我们所以看不清不认识,因此我们要调整好心态去学习才是明智之举。方向找对了按照这样的方向去学习自然能够明白自己的内心和大道之理。儒教佛教站在道教的对立面其实扰乱了多少人的心更成就了多少的伤害。因此我们总认为自己是好的,然而好就是好吗?道教思想用科学道理给出了充分合理的解释。因此说,有就是好吗?站在自然的角度,有有太多的害处,对此深刻明白的人却很少,自古到今多少人总喜欢追求所谓的有却总是不知道追求虚无的重要性。有来自于无。认无为母亲使有归无才能达到自然而为回归本性。有就似我们吃东西。我们吃的东西如果不消化却一直人为的使他存在,结果会烂,会恶臭不堪;有就是我们周围存在的一切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这些存在都只是短暂的存在;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任何看法与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有一样也该是短暂的存在……而多少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想当然总不愿意反思学习不愿意改变,这是多少人的毛病。后果因此是必然从来就不是人们所认为的天生遗传命运之说。玉帝如来因此只能是短暂的存在,正因为众人的迷信守着这样的有才成就了多少的伤害。信仰道教守护自然的阴阳以消除伤害为己任因此是无害的信仰。
《西游记》和《道德经》更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为孩子不公的待遇而平反昭雪的书。悟空的一路西行更是在为孩子的不公待遇而诉说着深刻道理。因为孙悟空,老子就是一个老顽童。他们的信仰就是小婴儿。
      婴儿之心如清纯之水,正因为如此才能照见众人内心的一丝污染。人心被污染习惯反而会抵制这种清澈,犹如习惯了阴暗而不习惯阳光,反而觉得阳光太强烈。社会如同一个大染缸,如果社会清纯,众人自然跟着清纯;如果乌烟瘴气,众人跟着被污染而不知不觉而后反而以为乌烟瘴气就是清纯,清纯反成了乌烟瘴气。人为的是非善恶与无为总是如此相反。多少人就这样喜欢站在自己的立场对孩子乱贴标签却总是不懂得反思而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孩子会不知不觉成为标签里的人,而多少人总是变本加厉说孩子就是这样的而无法意识到源于自己一直的标签。我们因为怎样的心境所以会怎样看待孩子。孩子的本来是孙悟空,但是因为我们如何看待会让孙悟空不知不觉变成我们所认为的样子。这就叫假合真形:孩子的外在只因不负责任的标签而成就,却不是孩子本来的自己,而我们总以为这就是孩子的本来。我们的看法变了,孩子也会跟着改变。这世界在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奇妙。螳螂以为一年只有三季,站在螳螂的立场成立,而站在人的立场不成立。一切仅此而已吧。是是非非到底如何去评判?每个人因为各自的环境因素只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所以有了各自的是是非非,然而这世界真的只是这样吗?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源于自己的心境。玉帝如来的生长环境与孙悟空不一样因此形成天地之别才产生了多少的矛盾。多少人因为儒教佛教而不了解孩子所以跟着习惯否定,乱贴标签。在每个人的内心其实都住着一个玉帝一个如来,如果选择反思习惯反思一直反思就会成为老子,吴承恩,孙悟空。反者道之动。向相反的方向转换才是自然的运行,才是道的本身。因为反观自己所以才深入认识自己。因为深入认识自己所以拥有自知之明。因为玉帝如来习惯顺反对反所以使多少人无法明白反的重要性因此无法见性明心。
       道教重视成长。儒教佛教都处在道教的对立面一直抑制众人的成长而后对这种行为成就的结果找寻着多少自认为合理的理由更进行着多少的美化。心态不正所以伤害不断。多少人因为迷信又变本加厉的成就着更大的伤害,而最终的结果是害人更是在害己。玉帝的七仙女的命运所以也很悲哀。我们怎样的世界观同时意味着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我们把孩子当成孙悟空,孩子拥有本性自然成为孙悟空。同理,我们把孩子当成玉帝,孩子会成为玉帝;把孩子当成如来,孩子成为如来;把孩子当成猪八戒,孩子成为猪八戒……孩子好似一张白纸,我们怎么画,孩子因此成为怎样的样子,同时,这也是我们自己。孩子所以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也似很多人认为的不可改变的遗传。其实孩子心纯如水,只是我们添加了什么颜色,孩子就呈现出怎样的颜色而已。这个世界无边无际,从来就不由谁来决定。孩子的心也同理,因此因为各种环境成就着各种各样的人。因为树林大,所以有着各种各样的鸟。然而人之本性本来都一样,就如这个无边无际的世界一样。为什么会呈现出这么多的差异?根本性问题只源于人为因素。这就是老子说的,多少人习惯人为习惯与天斗习惯逆道而为而反了阴阳成就的必然结果。人因此何其自高自大却总是不知道这是在害人害己。选择放下自大的姿态于是就明白本性明白大道之理,而多少人总是不愿意放下自大的姿态总要自以为是。
      孩子心态纯正性格天真无邪清纯如水没有污染而保持虚空的状态(孙悟空所以叫孙悟空),只是因为环境,这份心境会被影响。影响就是污染即心上垢。消除影响保持本来就是道。这个污染源是什么呢?后面会说到,就是因身体而发的六大感官,也就是六六尘,六贼,人的尘情,俗念:即多少人的身体因为环境因素而产生的对世界对孩子的各种各样的看法,多少人更总以这样的感知为中心只认为这是好的有情的。消除因六大感官成就的污染就回归本来。污染也可以理解为负面心理。一直这样有意识的消除负面心理达成一个自然的循环而不受他人思想的任何干扰拥有这样的坚强信仰,这就是修道的真正成功。道指的是对世界的正确认识、人之初的心境,是一种意识见识,一种把握内心平衡的能力,更是一种自然美好的心态及自然无私无欲的大爱之心高尚情怀。身心达到自然阴阳合一的状态即九九归真所以修道真正成功。这就是道的本质。明白了这样的道,我们就懂得了信任。因此说,懂得信任却是一份深深的能力。《道德经》上所以说,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我们总站在自己的立场想当然犹如螳螂只明白一年的三季。人们因为六贼所扰而看不见原本这个无边无际的世界所以才不懂得相信本来的世界;因为不懂得信任所以才引发一系列负面心理而成就出无限烦恼与伤害,这也就是《道德经》中反复强调的使阴阳分离的做法而成就的后果。懂得了信任也就明白了道的本质因此懂得使阴阳合一而深深领悟自然规则。是否懂得信任,这也可以用来衡量一个人是否入道的基本标准。
      道教追求科学真理,不信鬼神之说。后面所以会说到: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的深刻道理。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所以身心健康因而九九归真。一个国家如果能够拥有道教思想这样正确的信仰,而后使众人能够得以健康成长,因此众人能够物质富裕精神富裕而达到双丰收。这就是道教思想崇尚的美好人生美好世界。每个人都有着自己存在的价值,都不需要一定要迷信谁跟着谁走听谁的话,跟着本性走懂得相信才回归正轨回归大道。本性代表自然代表这个无边无际的宇宙更代表对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即身心健康真正的重视。迷信谁就似把自己关进某个牢笼,因此迷信外在的谁都会产生相应的安全隐患。教育的实质性意义就是要让众人学会对这个无边无际本来的世界深入的认识,外在如此,内在的道理也一样。突破众人固有世界观的重重围堵因此明白这本来无边无际的世界。
        悟空的魔指自身阴性的一面。明白自身的阴阳因此断魔归本。唐僧的心魔其实指什么?唐僧对悟空总不懂得信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因环境而生成的小小的外在的自己一直在作怪。这也就是自我之心,私欲之心,意识层面。这就似一堵墙,遮住了阳光,成就了阴暗。消灭了这样的自己于是突破阴暗的束缚看见阳光普照因而明白本来的世界。唐僧一路西行就是在悟空的带领下消灭了这样一个小小的自己,最后唐僧登上了无底船,这样的自己如同一具死尸随水飘走:这就是原来小小的他。唐僧因此见性明心回归本性。说人之初性本善实在有太多的科学依据。想要见性明心正确的认识自己因为国家及家庭错误的信仰会成就多少的麻烦,因此多少人局限于意识层面而回归不了本性。见性明心就这样成为多少人认为空谈。然而国家又一直谈教育,谈向善,谈品德,谈做人。人心何其矛盾。成人教育也就是如此简单。多少人因为错误的信仰却南辕北辙。心灵有结总是常态。消灭所有心结成就自然而然。



    话表美猴王得了姓名,怡然踊跃,对菩提前作礼启谢。那祖师即命大众引孙悟空出二门外,教他洒扫应对,进退周旋之节,众仙奉行而出。悟空到门外,又拜了大众师兄,就于廊庑之间,安排寝处。次早,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凡所用之物,无一不备。在洞中不觉倏六七年。

    一日,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真个是——

    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





        三乘教,为何说三乘?比如三乘三等于九再加上一得十全十美。一喻意阴阳合一的一字。十就指十全十美因此归真成圣。儒教代表小乘教法。佛教是大乘教法。道教是上乘教法。明白了这三教于是入了真道。



         人的内心自然包涵着儒教佛教道教这三大宗教信仰,这大抵就是三乘教义的根本来源,也是人为何迷信儒教佛教的根本原因。人法地。人即人的意识层面。地指身体。人法地的意思就是人有意识的因为对身体的认识而产生各种想法各种对世界的认识及看法,而后按照这样的看法去做而不求改变,这就是玉帝的心态即儒教。这些因身体上的认知的出发点都是好的,按照这样的出发点去做而过分看重他的好因而是佛教。每个人都有心,事事总是两面性的存在因而是道教。由此很明显,儒教佛教讲极端,道教侧重平衡。

        菩提就妙演这三乘教,对于各种想法的理解都精微深妙。菩提祖师津津乐道说着世间的大道理,讲解这三家如何保持阴阳合一而保持自然而然,说到底就是阴阳合一的一字,他讲述着这一的深刻道理,因此使悟空懂得自身的虚无而真切明白人之本性道教思想的玄妙。

       菩提祖师就这样带领着悟空明白了自身的阴阳,人间的玄德真道。他现在的心境趋于人之初,悟空因此得道,不过也只是人之初的状态。此时悟空在一个人的成长阶段就似一个婴儿。悟空一路经历而后慢慢长大直至成熟。成熟就是悟空真正长大对人心深入认识的状态。

       悟空明白了道教思想中一的深刻道理因而修成真道。这就似画家画画起初画出的轮廓。悟空的一路成长就似给轮廓进行修饰。修饰完成,道就达到非常清晰完整的状态。悟空就似一个圆的中心点也就是道教的中心思想为人本质。悟空似一面明净的照妖镜,从他身上照出我们身上的各种污点。悟空也似一颗原子,而这颗原子力量无限,带动身边的一切事物回归正轨。





    孙悟空在旁闻讲,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忽被祖师看见,叫孙悟空道:“你在班中,怎么颠狂跃舞,不听我讲?”悟空道:“弟子诚心听讲,听到老师父妙音处,喜不自胜,故不觉作此踊跃之状。望师父恕罪!”







        悟空因为是人之本性代表孩子的心,与菩提祖师是同道中人,对于菩提祖师的道德之言自然是一点就通。也可以说,我们懂得了孩子的本性懂得了如何去信任去顺应孩子的本性使孩子得以健康成长,孩子的内心会和我们达成共识喜不自胜。谁都渴望阳光的温暖,都不喜欢阴暗和冰冷,所以才有了如此反应。孩子能够亲身感受到我们的爱这才是真正的爱。我们认为是爱而孩子感觉不到只说明这份爱并不是实质意义上的爱。爱是什么?爱大概就是因为正确的信仰而从平常的点点滴滴当中表达出一份对孩子身心健康无微不至的呵护。要做到这些也只有对道教思想深入明白。

       由此看来,菩提祖师的话说到悟空的心坎上了。道其实更是每个人内心深沉的渴望。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社会为何如此复杂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问题?人心为何如此矛盾?人与人之间能不能没有矛盾?世界能不能只有温暖没有伤害?这些问题道教思想都可以进行科学解答。







祖师道:“你既识妙音,我且问你,你到洞中多少时了?”悟空道:“弟子本来懵懂,不知多少时节,只记得灶下无火,常去山后打柴,见一山好桃树,我在那里吃了七次饱桃矣。”祖师道:“那山唤名烂桃山。你既吃七次,想是七年了。你今要从我学些什么道?”悟空道:“但凭尊师教诲,只是有些道气儿,弟子便就学了。”

    祖师道:“‘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旁门,旁门皆有正果。不知你学那一门哩?”







        悟空漂洋过海在此呆了七年付出多少的艰辛才成长到此。这对于一心追求身外物的人而言简直是吃饭没事干,然而站在老子吴承恩的立场可是真正的美谈。一个国家非健康的价值取向因此给孩子的健康成长成就了无限无形的阻力。说再多的我为你好,付出多少也只是为了自己的错误寻找的自以为合理的借口,而后把错误推给孩子,自己因此就可以心安理得不求改变。说什么天生命运遗传…这无疑都是为自己的不改变寻找的合理借口罢了。



       儒教佛教与道教产生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因为环境因素产生不同的认知。后面我们更会明白。菩提祖师认为口动是非生。菩提祖师开口了,有了对悟空的不好的看法表现出了自己的是非观。站在悟空的立场,他代表无为之道。然而站在菩提祖师、玉帝如来的立场,悟空的无为之道反都成了罪恶的源泉。人为与无为形成如此天地之间的巨大反差。由此看来,人为成就的只是抹杀天性的教育而后成就一个个形式主义。这就是成人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当今社会同样依然如此,多少人总因各自的成长环境习惯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因此一个个玉帝如来与孙悟空之间的无限矛盾产生了。然而孩子只是孩子并不具备孙悟空对自身的认知和生存能力,多少后果可想而知。孩子的天性被抹杀,最后剩下多少迷信思想。人为什么而活?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到最后多少人只剩下对书本分数以及多少想法的迷信而使心灵成长停滞。人为追求简单的心就是一心一意挣钱,吃好穿好玩好,关于探索内心就成为多少人厌恶的选择。道教思想崇尚养护本性发挥潜能促使心灵成长。人为对于学习的意义已经越来越狭隘。



       心态不正的根本原因:错的总是别人,自己就是对的 ,而孩子更要为自己的错误来买单。因为这样不正的心态怎么不引发一系列问题?孩子如何得以健康成长?

      现在的社会重视反思完善自己,说明离道已经越来越近。一直这样去做,社会终究会步入正轨。从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所有人都不知不觉开始了取经生涯。这个经是什么呢?道教思想。现在的中国还处于不断修复价值观的过程。这就像一台电脑,程序出现故障,一直进行着系统修复。修复成功,系统因此得以正常运行,人的潜能于是进入正常发挥的状态。系统出现故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因各自的成长环境而生出的片面错误的价值取向成就的太多的垃圾文件。人活着只以这样的个人看法为中心而后总为了钱,追求身外物,站在自然的立场不合理,因而抑制潜能的正常发挥,导致更多问题的发生。只有正确的信仰才能促进电脑的正常运行。



       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旁门 ,即是旁门就不是真道,不过皆有正果,也就是说各自都是阴阳合一的整体,有很多人信仰。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心灵高度自然都不一样,所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不同的心灵高度都会有一伙人。这就像一条条细流。细流汇成河流。百川又归大海。悟空象征大海,所以不愿意选择细流。







悟空道:“凭尊师意思,弟子倾心听从。”





      悟空说的明白,先听祖师的意思,而后让他用心来选择。我们做任何事情也都要遵循自己内心的呼唤。心才是我们的家。心才是我们本来的归宿。



      祖师因为向着本性所以把自己知道的与悟空分享,让悟空得以成长 ,同时也因为本性让菩提祖师得以成长到此心境才有了对本性的赞美。我们会夸奖别人更因为别人身上有我们的影子。菩提祖师现在对悟空是赞美欣赏的态度。我们看到悟空的好懂得赞美欣赏也就是在慢慢入道。这就是见性明心的过程。我们深入认识到导致不懂得信任的根本原因而看到悟空的好也就懂得了信任而真正入道。







祖师道:“我教你个‘术’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术门之道怎么说?”祖师道:“术字门中,乃是些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之理。”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祖师道:“不能,不能!”悟空道:“不学,不学!”

    祖师又道:“教你‘流’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又问:“流字门中是甚义理?”祖师道:“流字门中,乃是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祖师道:“若要长生,也似壁里安柱。”悟空道:“师父,我是个老实人,不晓得打市语。怎么谓之‘壁里安柱’?”祖师道:“人家盖房欲图坚固,将墙壁之间立一顶柱,有日大厦将颓,他必朽矣。”悟空道:“据此说,也不长久。不学,不学!”

    祖师道:“教你‘静’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静字门中是甚正果?”祖师道:“此是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悟空道:“这般也能长生么?”祖师道:“也似窑头土坯。”悟空笑道:“师父果有些滴?。一行说我不会打市语。怎么谓之‘窑头土坯’?”祖师道:“就如那窑头上,造成砖瓦之坯,虽已成形,尚未经水火锻炼,一朝大雨滂沱,他必滥矣。”悟空道:“也不长远。不学,不学!”

    祖师道:“教你‘动’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动门之道却又怎么?”祖师道:“此是有为有作,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悟空道:“似这等也得长生么?”祖师道:“此欲长生,亦如水中捞月。”悟空道:“师父又来了。怎么叫做‘水中捞月’?”祖师道:“月在长空,水中有影,虽然看见,只是无捞摸处,到底只成空耳。”悟空道:“也不学,不学!”







        悟空对老子的长生久视之道非常看重希望通过学习能够让自己永久长存。悟空属于潜意识,保持自然阴阳合一的状态与天地一样的运行,代表众人正确的信仰。老子说死而不亡者寿,指的就是心随自然和精神获得众人永久信仰与天地一样的运行而获得长生。儒教佛教思想看得见摸得着属于实有注重身外物的追求因此不是长生久视之道只是短暂的存在。我们能够保持孙悟空这颗婴儿之心当然就是使心灵长生不老了。悟空看重的就是这个人生来本来的心境,自然的心态。三百六十旁门只是道教旁门,各自皆有正果,却不能长生。悟空有着最原始的追求,对于这些所以不学。



       由此表现出悟空特别有个性,有自己独特的追求。这当然也是作者自己如此与众不同,面对习惯以自己为中心追求身外物的人而言,他们只会觉得学习道教思想是非常可笑的行为。他们更只会认为道教思想只属于空谈最没有意义的学问。这就像猪八戒反反复复说分行李回高老庄,觉得一天吃好穿好玩好追求身体上的需求多实在,学习道教思想如此辛苦到底有什么用?简直就是吃饭没事干自寻烦恼,属于想不开心里复杂的蠢蛋,一天吃喝享乐多美哉,这才是真正的聪明。由此看来,猪八戒对于修道者而言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人因为受制于猪八戒而贪图享乐,心理生出了严重的懒惰之心,因而不愿意学习道教思想,只侧重于物质追求忽视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把对物质追求视为一种勤奋努力的道德标准,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反而视为一种空谈的懒惰。这样的追求回归现实带来了多少的后患?多少问题就是因为这样错误的选择而产生。多少人所以做人失了原则喜欢谈钱谈利益,喜欢被钱牵着鼻子走为钱而活因为钱而勾心斗角引发多少矛盾。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这样两个自己,一个孙悟空,一个猪八戒,喂养错了所以后患无穷害人害己。多少人都选择了猪八戒因此无法见性明心。因为有心才有真情。因为向着猪八戒所以成了无情的动物。人生来就是感情动物,因为无意中错误选择才引发一系列负面心理及心理矛盾。

《老子》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在这一章,老子因为明白追求身外物人的心理苦口婆心解释追求空的好处希望众人来学习道教思想。然而事实证明,愿意学的人终究实在少有。或许很多人一直认为道太玄,没人懂所以无法学。其实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或许是的,或许也不是的。为什么这样说呢?道就是要选择反向思维,而多少人根本就不愿意反思。不愿意就意味着不愿意学。反向思维对入道而言太重要了,他是得以入道的根本前提。如果这个最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到,只能与道越来越远。而普遍人为什么又如此不愿意反思呢?这又源于国家教育体制问题也就是指国家的信仰问题。国家信仰没有意识到反向思维的重要性因而习惯正向思维,于是乎,一个个都重视身体上的需求习惯追求身外物去了,因此老百姓也跟着这样去做,成就了这样的社会现实。归根结底所以是,众人不愿意来学习道教思想就这样成了常态。站在老子的立场,道教思想何其简单。站在众人的立场,因为只习惯追求身体需求的满足于是觉得道太玄。众人明显不愿意反思,老子因此也不敢再多说什么,不然就要发生口舌之战,理解老子的人又如此少有,如果引发战争,老子就成为了最后的失败者,那样就太不划算了。老子因此没有多说什么,把最基本的道理留下也就算了,站在他的角度,这叫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说太多,让别人太明白反而会引来杀身之祸就不好了,站在老子的角度确实有太多的无奈,至少曾经的社会与现在的社会是不一样的。现在的社会至少法律明文规定尊重言论自由,不论众人怎么说都可以,当然也重视责任问题,如果一个人的言论对社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后果是要承担相应责任的。在当时的社会,统治者自认为是天,如果言论哪怕非常有理却危急到统治者的利益就不好说了,老子因此选择隐居去了。当时社会的常态离道太遥远,老子也只能这样选择。当然话又说回来,还是因为道太高级。人们不能充分意识到过分追求身体需求上的害就无法明白道教思想极大的优越性。

         说道是玄门自有他的道理,说众人不愿意学也有他的道理。

        国家对于生命的看重,表现出对身体的看重,因此追求物质富裕。国家对于心灵的看重表现出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因而精神得以富裕。物质富裕精神富裕达到双丰收因而成就万物之灵的人于是成就美满人生。

       社会的发展就似人类的进化由简单到复杂由表面到内质而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此深刻体现出道教思想的高深。我们若懂得用心,道教思想其实何其简单。









    祖师闻言,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唬得那一班听讲的,人人惊惧,皆怨悟空道:“你这泼猴,十分无状!师父传你道法,如何不学,却与师父顶嘴!这番冲撞了他,不知几时才出来呵!”此时俱甚报怨他,又鄙贱嫌恶他。悟空一些儿也不恼,只是满脸陪笑。原来那猴王已打破盘中之谜,暗暗在心。所以不与众人争竞,只是忍耐无言。祖师打他三下者,教他三更时分存心;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上者,教他从后门进步,秘处传他道也。















         看到祖师这样的态度,众人并不知道祖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大家一个个都骂悟空,都觉得他恶他讨厌。众人为什么这样的反应?这当然只是他们的认知即环境因素造成的。因为他们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他们的人生格局成就了他们这样的认知而后站在他们的立场而产生这样的反应。他们只要选择反思就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而了解本性,然而因为环境因素他们都没有反思的意识。

        再比如,我们认为别人高是因为我们矮。我们认为高不好,是因为我们认为矮好。到底高好还是矮好?各自都是阴阳共同体。各自都有各自的好与不好。我们认为水好,可是水也会伤人。事事两面性。阴阳只是如此并存。我们深入明白了好与不好因而懂得把握。这些人明显又走上了极端。

         由对本性的态度反映出自己内心的高度。这些人内心的高度有多高呢?他们被怎样的绝对性的认知束缚住心灵使成长停滞了呢?师傅说什么就是什么就得盲目顺从不能顶撞不需要遵循自己的心意吗?人一旦绝对就会与内心发生矛盾冲突,才有了对悟空这样的看法。一个个就这样没心没肺心安理得 而失了本性 ,失了对世界的正确认识而后失了对最基本的是非善恶和公正的认识,失了自然健康的心态只崇尚形式教条而自以为健康。一个个就这样被带上了精神枷锁被锁进了牢笼而不得而知。一个个就这样走极端而感觉自然而然。悟空不这样做反而被认为不正常众人所以如此心安理得的诋毁嫌他恶。因为走极端而形式主义,众人的良知公正就这样没了。人心所以如此矛盾。悟空心灵纯净对此保持无所谓的态度。人与本性之间到底有多远?只是一回首的距离。我们回回头就看见本性了。这就是道教思想的精辟之处:念念回首处皆是灵山。天人如何合一?人指意识层面外在的自己。天指内在真实的自己。两人达成阴阳共同体于是天人合一。外在的自己因环境因身体而成就。内在的自己天地生成。这只是人与天之间的根本区别。因此我们多多反思就会使心灵归空见性明心遇见本性。







    当日悟空与众等,喜喜欢欢,在三星仙洞之前,盼望天色,急不能到晚。及黄昏时,却与众就寝,假合眼,定息存神。山中又没打更传箭,不知时分,只自家将鼻孔中出入之气调定。约到子时前后,轻轻的起来,穿了衣服,偷开前门,躲离大众,走出外,抬头观看,正是那——

    月明清露冷,八极迥无尘。深树幽禽宿,源头水溜汾。

    飞萤光散影,过雁字排云。正直三更候,应该访道真。

    你看他从旧路径至后门外,只见那门儿半开半掩,悟空喜道:“老师父果然注意与我传道,故此开着门也。”即曳步近前,侧身进得门里,只走到祖师寝榻之下。见祖师蜷部身躯,朝里睡着了。悟空不敢惊动,即跪在榻前。那祖师不多时觉来,舒开两足,口中自吟道:

    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不遇至人传妙诀,空言口困舌头干!









        大道阴阳合一。大道虚空没有什么想法,而每个人的内心想法总是很多。道所以是很玄的。时至今日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呢?曾经又有多少人寻求金丹想要长生不老?然而真道并不是众人所认为的金丹。一个个的想法化解了就如一颗颗金丹。因为不选择消除极端想法消除人为过分的成分,人们却习惯维护片面认知这样的实有却不知道使这样的有化成无而寻求真道的人,你和他们说的口干舌燥他们也没办法懂。一个个都维护自我走极端的心安理得,又如何明白自己的心呢?一个选择维护极端想法的心又如何能够了解消除极端想法的心呢?这就好比我们用生病的状态去体会健康的状态。这怎么去做到呢?悟空识得他的言外之音,祖师暗喜感叹,果然是个天地生成的,才能够明白他的话外玄音。也就是说在当时的社会像孙悟空这样保持自然天性的人实在是太少有了。就像作者本人这样与众不同。作者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他与大家为何如此不一样?别人又为何和他如此不一样?任何事都有两面性。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是有原因的。

       读到这里,我们一起来想想,我们有没有被怎样的价值观束缚住而使心灵迷茫呢?









    悟空应声叫道:“师父,弟子在此跪候多时。”祖师闻得声音是悟空,即起披衣盘坐,喝道:“这猢狲!你不在前边去睡,却来我这后边作甚?”悟空道:“师父昨日坛前对众相允,教弟子三更时候,从后门里传我道理,故此大胆径拜老爷榻下。”祖师听说,十分欢喜,暗自寻思道:“这厮果然是个天地生成的,不然,何就打破我盘中之暗谜也?”悟空道:“此间更无六耳,止只弟子一人,望师父大舍慈悲,传与我长生之道罢,永不忘恩!”祖师道:“你今有缘,我亦喜说。既识得盘中暗谜,你近前来,仔细听之,当传与你长生之妙道也。”悟空叩头谢了,洗耳用心,跪于榻下。祖师云:

    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性命无他说。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

    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

    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显密,显表示外在,我们对外在的了解。密表现在内质。通过外在看到本质彰显智慧,因此体现出道教思想的玄妙。

       显密圆通就是指我们通过对外在的了解对内质深透明彻。我们懂得这样的道理于是明白性命双修的真实含义。性即本性,灵魂,心灵,精神层面;命即身体的存在,生命,因身体而发的意识层面,外在的存在。意识层面和内在阴阳冲和因此回归本性。总体来说就是精气神。精就是心灵深处,潜意识。气就是阴阳二气,所有想法的相对性。神就是意识层面。人易生气,气不顺就是因为阴阳二气不顺。阴阳二气不能顺和是因为外在的自己与内在的自己发生矛盾冲突而不能达到冲和的状态。玉帝如来与悟空的矛盾就深刻体现出阴阳二气的严重不顺。玉帝如来的负面心理因此非常严重,心病因此很重。只要他们选择反思就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拥有自知之明而明白本性,偏偏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反思两个字才成就了无限的负面心理。



       消除外在自己的负面因素与内在的自己合二为一才是修身的根本。邪欲指的就是负面心理,任何想法极端过分的成分,或者说是对孩子不好的看法。我们被各种想法牵着鼻子走就是过分极端的做法。两者阴阳合一心灵清净得清凉。两者一直保持这样的状态就似丹台,而后就似站在这个丹台上赏看月圆。为什么说月藏玉兔日藏乌?龟蛇为何能够交合?我们因为外在的自己与内在的自己阴阳交融而深明此理,对内心的五行深入明白而能够颠倒反转。上一回对月有玉兔日藏乌做了详细的解释。





        关于龟蛇之说。龟自古以来就被视为长寿的象征,而蛇在古代也有长寿之意。因此,玄武就获得了一种长寿的内涵,成为了一种不死的象征。在这种寓意的引领下,让许许多多的帝王将相、达官显贵都信服于玄武,拥有着极为广泛的影响力。玄武在后面也会大概说到,不过心境终究都在本性之下。





        蛇在古代被赋予的另一层含义就是极为强大的生殖能力,而玄武作为蛇和龟的合体,就更有了一种雌雄同体、阴阳交合、繁衍生息之感。从而表现出一种符合古代阴阳观的象征,这种阴阳交合的意蕴,让玄武成为了古代的生殖之神,成为了众多善男信女的祈福对象。

      在《金丹四百字》中也谈到了龟蛇之合还有攒足五行。

       龟蛇只是一种象征,与外在的自己与内在的自己合二为一的状态非常相似。





     修道的本质就是探索内心学会反思,使外在表现出的自己和内在真实的自己达成阴阳交融的状态因而使自己自然的身心健康自然的心态得以保持,这才叫真正的成仙成佛。每个人对自己都该有这份最基本的责任和义务。让自己受害总不可取。好好守护自己的健康好好爱自己不让自己受伤有什么理由不让自己去做呢?而这份最基本的责任也不是能够轻易做到的。因为人为因素会成为这份追求最大的绊脚石。人心就是一个矛盾体系。人心总是充满矛盾。

      







    此时说破根源,悟空心灵福至。切切记了口诀,对祖师拜谢深恩,即出后门观看。但见东方天色微舒白,西路金光大显明。依旧路转到前门,轻轻的推开进去,坐在原寝之处,故将床铺摇响道:“天光了,天光了!起耶!”那大众还正睡哩,不知悟空已得了好事。当日起来打混,暗暗维持,子前午后,自己调息。

    却早过了三年,祖师复登宝座,与众说法。谈的是公案比语,论的是外像包皮。忽问:“悟空何在?”悟空近前跪下:“弟子有。”祖师道:“你这一向修些什么道来?”悟空道:“弟子近来法性颇通,根源亦渐坚固矣。”祖师道:“你既通法性,会得根源,已注神体,却只是防备着三灾利害。”悟空听说,沉吟良久道:“师父之言谬矣。我尝闻道高德隆,与天同寿,水火既济,百病不生,却怎么有个‘三灾利害’?”祖师道:“此乃非常之道,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丹成之后,鬼神难容。虽驻颜益寿,但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须要见性明心,预先躲避。躲得过寿与天齐,躲不过就此绝命。再五百年后,天降火灾烧你。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唤做阴火。自本身涌泉穴下烧起,直透泥垣宫,五脏成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俱为虚幻。再五百年,又降风灾吹你。这风不是东南西北风,不是和熏金朔风,亦不是花柳松竹风,唤做鸹风。自囟门中吹入六腑,过丹田,穿九窍,骨肉消疏,其身自解。所以都要躲过。”





        菩提祖师解释这是非常之道,夺天地造化之功,侵日月之玄机。丹成之后,鬼神难容。这当然也就是老子说的道。

       选择学道拥有驾驭自己的能力可是真正的苦差,不经历风雨如何遇见彩虹?所以祖师说了这三灾利害。这三灾利害到底代表什么呢?也就是悟空之后的所有经历:玉帝如来成就的严重的绊脚石以及五行之间的矛盾冲突。雷灾代表玉帝的火气十足,也就是因为人过分的唯我独尊而成就的无限怒气。怒气如打雷。如来打着劝人为善的美好招牌过分看重好的一方迷乱是非如同吹出的风。后面的黄风怪吹出的风因此非常厉害。悟空的火眼金睛都被伤到。唐僧虽然一心向善却总是是非不分肉眼凡胎不懂得信任成就了悟空的无限麻烦如同火。唐僧更会拿着如来给的紧箍咒来诅咒悟空。唐僧就这样拿着如来的风,扇着自己的火使悟空百炼成钢。人心自然存在着儒教佛教道教这三家信仰。菩提祖师才有了三灾利害之说。

       读这本书,我们更要注意了,孙悟空代表自然的世界观,代表宇宙之心。其他人不是。我们听悟空说什么很重要。道与物反。本性上善若水,一直处在下方。在表面上,我们看到的都是他在学习,他在找麻烦,众人似乎都高高在上,都是他的问题,而内质根本不是这样的。这就是显密圆通之玄妙。人为与本性就是这样相反的存在。我们看到的外在与内质是相反的。为什么这么说?当然自有他的道理。







悟空闻说,毛骨悚然,叩头礼拜道:“万望老爷垂悯,传与躲避三灾之法,到底不敢忘恩。”祖师道:“此亦无难,只是你比他人不同,故传不得。”悟空道:“我也头圆顶天,足方履地,一般有九窍四肢,五脏六腑,何以比人不同?”祖师道:“你虽然像人,却比人少腮。”原来那猴子孤拐面,凹脸尖嘴。悟空伸手一摸,笑道:“师父没成算。我虽少腮,却比人多这个素袋,亦可准折过也。”祖师说:“也罢,你要学那一般?有一般天罡数,该三十六般变化;有一般地煞数,该七十二般变化。”悟空道:“弟子愿多里捞摸,学一个地煞变化罢。”祖师道:“既如此,上前来,传与你口诀。”遂附耳低言,不知说了些什么妙法。这猴王也是他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习了口诀,自修自炼,将七十二般变化都学成了。





    悟空是主导身体及阴阳二气顶级的一窍因此是一窍通百窍通。他轻而易举把大道的基本道理学成因此学会了七十二般变化。



      这本书里的数字有文化内涵,不是随便说说的。我们去查都有源头。



七十二地煞是指道教称北斗丛星中有七十二个地煞星,而这个词以天地阴阳五行之成数。亦用以表示数量多。星相家又所称主凶杀之星。

天罡地煞为道教神名。按民间信仰神明的分类,将将军分为天上有三十六天罡的天兵凶神,地上有七十二地煞的地兵恶煞,两者都被称为“神将”,在道家法录中,有结合三十六天罡及七十二地煞的神将地兵,共同驱邪除魅的法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渊源于中国古代对北斗的崇拜,而所谓的天将,就是天宫的神将,负责保护天宫和众仙的安全,在术法和武功上都有相当的造诣。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天将的地位并不高,大概只相当于人间守护皇宫的卫士。



      猪八戒学的是三十六般变化。他因此是天蓬元帅。孙悟空是三花中最顶级的一窍学会了七十二变因此是所有人正确的信仰。

    这本书是所有道家传书中精华的融合。其他书总是一些比喻象征,有些所谓的道教徒因为对道教思想缺乏理解产生误区导致把道教思想复杂化。只有这本书把道教思想通过儒教佛教的比较而衬托。或者语言一直在进化,又或者因为国家的信仰导致很多道教徒处于一种自我保护为了传道故意利用比喻象征的方法。吴承恩因为当时社会的普遍信仰这种心理也是有的,只不过用的非常巧妙。每个人说的话代表自己的信仰及为人。是是非非总有各自的道理最终逃不过一切皆相对而言。真道其实就是科学本来很简单,就比如老子的《道德经》简单五千言已经把道教思想表达的非常具体。道教思想被称为无字真经,具体理解应该是语言一直在进化只是苦于难以表达。聪明是天生的吗?所谓的聪明与愚蠢只是相对而言又说什么聪明是天生的?道教的大智大慧才是真正的聪明,说到底都是后天学习的产物。我们一生来就是道,然而却不了解。想要了解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而道从来就是这样。





    忽一日,祖师与众门人在三星洞前戏玩晚景。祖师道:“悟空,事成了未曾?”悟空道:“多蒙师父海恩,弟子功果完备,已能霞举飞升也。”祖师道:“你试飞举我看。”悟空弄本事,将身一耸,打了个连扯跟头,跳离地有五六丈,踏云霞去勾有顿饭之时,返复不上三里远近,落在面前,带手道:“师父,这就是飞举腾云了。”祖师笑道:“这个算不得腾云,只算得爬云而已。自古道:神仙朝游北海暮苍梧。似你这半日,去不上三里,即爬云也还算不得哩。”悟空道:“怎么为‘朝游北海暮苍梧’?”祖师道:“凡腾云之辈,早辰起自北海,游过东海、西海、南海,复转苍梧。苍梧者,却是北海零陵之语话也。将四海之外,一日都游遍,方算得腾云。”悟空道:“这个却难,却难!”祖师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选择追求这份自然的心境那是需要绝对的信念才能做到的。不过只要自己愿意选择去做,又有什么难的呢?因此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内心的世界与外在相通。作者以外在的有形反映内在的无形。学道需要付出很多辛苦。只要想学定然能成功。

       此时菩提祖师的心境依然还是人之初对本性有一些了解对悟空的继续成长才有了这样一番鼓励。





悟空闻得此言,叩头礼拜,启道:“师父,为人须为彻,索性舍个大慈悲,将此腾云之法,一发传与我罢,决不敢忘恩。”祖师道:“凡诸仙腾云,皆跌足而起,你却不是这般。我才见你去,连扯方才跳上。我今只就你这个势,传你个筋斗云罢。”悟空又礼拜恳求,祖师却又传个口诀道:“这朵云,捻着诀,念动真言,攒紧了拳,将身一抖,跳将起来,一筋斗就有十万八千里路哩!”大众听说,一个个嘻嘻笑道:“悟空造化!若会这个法儿,与人家当铺兵,送文书,递报单,不管那里都寻了饭吃。”师徒们天昏各归洞府。这一夜,悟空即运神炼法,会了筋斗云。逐日家无拘无束,自在逍遥,此亦长生之美。







      悟空因此修成守护自然阴阳二气的基本道理和反省归心的能力。这就是认根源。由此反映出当时作者学习《黄庭经》的大概所得,懂得反思,懂得基本的阴阳之道。

     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这是东土大唐到灵山的距离,也就是儒教到道教的距离。孙悟空反思能力非常强,对于任何想法只要一个筋斗就能够明白。





   

    一日,春归夏至,大众都在松树下会讲多时。大众道:“悟空,你是那世修来的缘法?前日老师父附耳低言,传与你的躲三灾变化之法,可都会么?”悟空笑道:“不瞒诸兄长说,一则是师父传授,二来也是我昼夜殷勤,那几般儿都会了。”大众道:“趁此良时,你试演演,让我等看看。”悟空闻说,抖擞精神,卖弄手段道:“众师兄请出个题目,要我变化什么?”大众道:“就变颗松树罢。”悟空捻着诀,念动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一颗松树。真个是——

    郁郁含烟贯四时,凌云直上秀贞姿。全无一点妖猴像,尽是经霜耐雪枝。

    大众见了,鼓掌呵呵大笑,都道:“好猴儿,好猴儿!”不觉的嚷闹,惊动了祖师,祖师急拽杖出门来问道:“是何人在此喧哗?”大众闻呼,慌忙检束,整衣向前。悟空也现了本相,杂在丛中道:“启上尊师,我等在此会讲,更无外姓喧哗。”祖师怒喝道:“你等大呼小叫,全不像个修行的体段。修行的人,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如何在此嚷笑?”







        这世上只有阴阳却没有人们认为的绝对。绝对只是人为。为无为不断自然的转换,这才是大道。自然就一直进行着这样的运行。如果不开口,就不会引是非。没有是非,又如何让自己继续成长和成就自然的人生?正所谓经历就是财富。菩提祖师的话就欠妥了。孙悟空的筋斗云暗示一个人反省归心的能力。祖师把自己会的这份反省归心的能力教给悟空。而祖师自己有多少反省归心的能力呢?他又被什么认知给锁住而驻足不前了呢?由此看来,菩提祖师的成长开始停滞。如果选择反思该多好。

      菩提祖师有了对悟空这无为之道的看法。一开口自然引是非。菩提所以引起是非:以己度人的深刻含义。菩提祖师以为在说悟空,然而还是自己。他对悟空产生了不好的看法,也就是心灵污染,消除了也就回归本性,然而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而变本加厉。是非因此更多。错的总是悟空。我们总以自己为中心认为孩子错了,产生对孩子一系列不好的看法,然而错的真的就是孩子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选择反思就能真正了解自己和孩子的本来。孙悟空就是孩子。孙悟空就是灵山。孩子也就是每个人的灵山。








大众道:“不敢瞒师父,适才孙悟空演变化耍子。教他变颗松树,果然是颗松树,弟子们俱称扬喝采,故高声惊冒尊师,望乞恕罪。”祖师道:“你等起去。”叫:“悟空过来!我问你弄什么精神,变什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菩提祖师的话又在说绝对。他反对悟空在人前卖弄,觉得这样只会给自己带来祸害。然而祖师的话绝对的有理吗?正是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祖师因为这样绝对性的认为所以使自己心灵的成长只停留在此。

    《道德经》第二章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意思是说:

     世界万物万事皆相对而矛盾的存在着,万万不能说绝对性的话,有绝对性的认为。这种行为是绝对错误的,就因为这样所以产生了恶。为什么呢?老子就举了那么多的例子: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等等等,这些看法都不可能单独存在,而是互相存在着,谁都不能离开谁。我们只能说相对的话却不能说绝对的话。所以说圣人明白这样的道理选择去克服内心的这些弱点,不走极端不迷信别人不和别人一样,消除走极端的做法而与自然为一体。自然的阴阳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转向而保持合一的状态。而人怎么就这样选择片面认知而迷信使自己驻足不前了?老子所以说,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只有选择消除极端想法而拥有对自己对世界的全面认识,而且一直这样做下去,永永远远,与天地的运行一样才能拥有对世界的正确认识和得到正确的信仰,才能成就自然阴阳合一的德行使灵魂与天地同寿,所谓的鬼也会跟着发挥积极作用。这也就是正确的认识自己从而见性明心。

      祖师一根筋的认为悟空的卖弄是极其不可取的行为,这样的自以为是于是就把悟空赶走。走极端成就不理想的后果。而且他不许他说自己是他的师傅,更认为悟空肯定会心生不良,叫悟空千万别作恶,否则他肯定来治他。这都是吓唬孩子的话。由此表现出祖师内心迷茫了。悟空又怎么会作恶?祖师对悟空的信任到此为止。他不敢挑战自己的想法 ,因为那样去做会让他面临很多问题,他没办法让自己去面对和解决,所以使心灵成长停滞。祖师的境界就是如此了,因为这样的心境才导致对悟空这样的看法。每个人也都有他的局限性。不然祖师可以换一种方式反观自己绝对性的认为。悟空怎么就成这样的人了?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就是这个道理。祖师对悟空这个本性信任不足了。站在他自己的立场,悟空就成为这样不好的人了。如果可以,祖师又可以使自己成长使自己的心境又可以上一层楼。悟空把祖师知道的都学会了。悟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而祖师呢?安安静静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悠然自得。很明显,祖师遇到了一个心结,没有选择打开,也不想打开。他认为继续向着本性会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于是毫无情面赶走了本性。菩提祖师的迷信思想是什么呢?



       由此也反映出《黄庭经》与《道德经》的区别。很显然,吴承恩对《黄庭经》的内容是相当了解的。《黄庭经》的内容侧重于菩提祖师说的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的形式教条。菩提的世界观因为《黄庭经》内容的影响与本性引发矛盾。

迷信书本失了思考总不是好事。

      每个人心灵的高度也总是不一样的吧。悟空就是喜欢和人对着干,喜欢挑战,因此获得成长获得能力。他就代表着一个个的孩子。而人为总会与此相反总喜欢找孩子的麻烦而不得反省。再看看悟空继续成长。







悟空叩头道:“只望师父恕罪!”祖师道:“我也不罪你,但只是你去罢。”悟空闻此言,满眼堕泪道:“师父,教我往那里去?”祖师道:“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就是了。”悟空顿然醒悟道:“我自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来的。”祖师道:“你快回去,全你性命;若在此间断然不可!”悟空领罪,“上告尊师我也离家有二十年矣,虽是回顾旧日儿孙,但念师父厚恩未报,不敢去。”祖师道:“那里什么恩义?你只不惹祸不牵带我就罢了!”悟空见没奈何,只得拜辞,与众相别。祖师道:“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悟空道:“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





     由此表现出菩提祖师选择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求改变的决心。悟空若与他人说出菩提是他的师傅,定然会给菩提引来麻烦。解决麻烦就得选择成长,菩提不愿意继续成长对悟空才有了这样的狠话。说菩提是道又为何是道?道侧重于无私无欲。菩提的这种做法表现出他的无私无欲。他传授悟空本事,又不许他认他为师傅,也不需要他的报答只要不给他带来麻烦就行,不然他就要找悟空的麻烦。说到底,菩提与本性之间的矛盾就是一个求成长一个不求成长之间的矛盾。菩提极度害怕继续成长对悟空才有了这样的态度。这就如当今社会的很多人一样,总为自己的不求成长找寻多少自认为合理的理由,而孩子只成为更多接受诋毁的对象。孩子于是这样不好那样不好了。其实是孩子真的不好吗?只是因为大人觉得不好而已。有一种不好只是如此简单。因此说,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固虽有名马只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老子,吴承恩没人理解和懂得欣赏,没人认同他们于是被抛弃和误解。如果众人看到他们的好何故如此。不被理解本身不是他们的错,而误解的人总会心安理得,错的似乎只是他们。螳螂觉得人说的一年四季很可笑。我们每个人其实都会犯螳螂这样的错。选择消除对孩子不好的看法学会肯定与欣赏才能让自己的心灵愉悦和豁然开朗。









    悟空谢了,即抽身,捻着诀,丢个连扯,纵起筋斗云,径回东胜。那里消一个时辰,早看见花果山水帘洞,美猴王自知快乐,暗暗的自称道:

    去时凡骨凡胎重,得道身轻体亦轻。举世无人肯立志,立志修玄玄自明。

    当时过海波难进,今日回来甚易行。别语叮咛还在耳,何期顷刻见东溟。







       去的时候有很重的凡胎凡骨,得道了因此而身轻体轻。世上没人肯立志学道,选择立志学道对道教思想自然明白。

       悟空过海求道,路艰辛难走,因为人人习惯随波逐流,学道就是和众人相反的方向因此非常的难。而今学成,过海非常容易。分别时,菩提祖师的叮嘱还在耳边,什么时候能够轻易到达东海呢?

         悟空生活的花果山在东胜神洲。 东海的尽头就是西牛贺洲。悟空刚刚从西牛贺洲学成,对人心有了大概的了解,对东胜神洲还非常不了解。东胜神洲喻意对人身体上的各种认识,也可以说对玉帝如来菩萨等等多少为人的深入了解。他们代表意识层面也是大脑属于东溟。悟空此时一无所知因此对东海不了解。

     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花果山,这五个地方喻意五行。我们修心就得站在多个角度按照五个方向多思多想。





《金丹四百字》



以东魂之木,西魄之金,南神之火,北精之水,中意之土,是为攒簇五行。

用东方肝藏魂的木气,西方肺藏魄的金气,南方心藏神的火气,北方肾藏精的水气,中间诚意的土气,作为五行之气的聚合。

由此表现出人身体上的五行,其实是一些比喻。人的健康分为身体与心理。身心健康就是指身体和心理都保持健康的状态。具体如何修心分析孙悟空与猪八戒及众人之间的关系。



修炼至此,泥丸风生,绛宫月明,丹田火炽,谷海波澄。夹脊如车轮,四肢如山石,毛窍如浴之方起,骨脉如睡之正酣,精神如夫妇之欢合,魂魄如子母之留恋,此乃真境界也,非譬喻也。

修炼到这个阶段,泥丸宫出现气动,绛宫犹如明月,丹田如火烧般炽热,宇空如大海般清明。督脉气机涌动,四肢筋骨坚实,毛孔如同浴后通透,骨骼脉络如同深睡中酣畅,精神如同夫妇的交欢,魂魄如同母亲对孩子的留恋,这就是纯真的境界,不是比喻啊。

泥丸代表孙悟空。绛宫代表心脏。人因为想法多所以多心。孙悟空能够明白就如同对月明的了解。由此表现出修心成功后所表现出的大概状态,精神指意识层面与内在就似夫妇之合。身心健康如同精神层面对身体健康的主导就似母亲对孩子的留恋。婴儿之纯真即人之初的这份虚空的心境。多少人因为只选择追求身体需求而停留在意识层面而回归不了这份原始的心境。能够使意识层面与潜意识达成融合,根本在于扫除一心一意为了追求身体需求的想法。当今社会常态如何看待人生就表现出内心上的选择。多少人只把钱视为人生的成功,由此表现出多少人把身体需求视为一心一意的追求。极端心理及心态也因此产生。修身养性的关键只是意识层面与潜意识之间的融合。潜意识的本来就是身体与心理上共同的健康。人们注重身体需求因此产生意识层面。现在多少人的爱只是表现出对身体健康的关怀,心理上是严重缺失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由心态而发。心态正的人比如孙悟空,比如每个孩子就是个捣蛋鬼,祸事精,敢于挑战,不局限任何想法,敢于相信。而多少大人的这份心境都已经失去,更有多少人因为孩子的这份心性心生无限烦乱。因此说消除对孩子不好的看法,看到孩子的积极向上向善之心也就修心成功。孩子就是自己的一面最好的镜子。为什么讨厌孩子源于自己儿时的待遇或者说经历。我们更可以看到,儒教佛教对孩子都是一种厌恶不信任的态度。孙悟空因此总是个坏蛋。答案显而易见。多少人因为儒教佛教深深受伤而习惯成自然。





       祖师对悟空的态度和他坚决赶走悟空的做法,表现出他迷信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的果断。他赶走了悟空选择迷信自己对本性产生了不信任。恶当然不大。如果所有人都是这样的选择那就成了大恶了。因为太过自信而成就迷信。因为迷信所以使成长停滞。因为成长停滞所以落后。因为落后所以挨打。因为挨打,所以血流成河。

      悟空学成了菩提祖师所有道行。祖师驻足不前,而悟空继续前行。道的关键在于心随自然永远保持成长。菩提祖师代表道教然而又不是真道。

     我们对内心越发了解,如同卸下心理多少的包袱,一身因此非常轻松。而世上之人又有多少人愿意这样选择呢?在当时一个人都没有,所以叫举世无人肯立志。如果来选择的话自然也会明了。当时社会为什么没有人来走这条路呢?自身原因和国家体制原因。人其实只是如此渺小,习惯以己度人而注重身体上的需求为了身外物而活虽然烦恼无限却自觉得无比聪明;习惯上行下效总自以为然还觉得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其实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心理。选择这条路去做说难不难说不难又难。然而回顾一下重新再走一次就觉得相当轻松。敢于挑战自己的想法,消除负面因素,一直学习,一直成长,心里所以强大 。道教思想侧重的就是认知问题。心无所扰就是不局限任何想法,对于任何想法能够清楚明白。心有所扰因此面对很多想法就心生无限烦乱,负面心理层出不穷,很多话因此不爱听,讨厌听只想恶语攻击却不知为何。













    悟空按下云头,直至花果山,找路而走,忽听得鹤唳猿啼,鹤唳声冲霄汉外,猿啼悲切甚伤情。即开口叫道:“孩儿们,我来了也!”那崖下石坎边,花草中,树木里,若大若小之猴,跳出千千万万,把个美猴王围在当中,叩头叫道:“大王,你好宽心!怎么一去许久?把我们俱闪在这里,望你诚如饥渴!近来被一妖魔在此欺虐,强要占我们水帘洞府,是我等舍死忘生,与他争斗。这些时,被那厮抢了我们家火,捉了许多子侄,教我们昼夜无眠,看守家业。幸得大王来了。大王若再年载不来,我等连山洞尽属他人矣。”悟空闻说,心中大怒道:“是什么妖魔,辄敢无状!你且细细说来,待我寻他报仇。”众猴叩头:“告上大王,那厮自称混世魔王,住居在直北下。”悟空道:“此间到他那里,有多少路程?”众猴道:“他来时云,去时雾,或风或雨,或电或雷,我等不知有多少路。”悟空道:“既如此,你们休怕,且自顽耍,等我寻他去来。”

    好猴王,将身一纵,跳起去,一路筋斗,直至北下观看,见一座高山,真是十分险峻。好山——

    笔峰挺立,曲涧深沉。笔峰挺立透空霄,曲涧深沉通地户。两崖花木争奇,几处松篁斗翠。左边龙,熟熟驯驯;右边虎,平平伏伏。每见铁牛耕,常有金钱种。幽禽斯朔声,丹凤朝阳立。石磷磷,波净净,古怪跷蹊真恶狞。世上名山无数多,花开花谢蘩还众。争如此景永长存,八节四时浑不动。诚为三界坎源山,滋养五行水脏洞!





     山代表众人不同的信仰。有的信仰者多就成为名山。道教信仰侧重于顺应自然规律,因此就有了孙悟空,老子,吴承恩。

      阴阳本是共同体。阳性在成长,阴性也在成长,所以才有了这些魔王。而这些魔王与菩提祖师的认知也息息相关。站在悟空的立场,他的卖弄只是一种自然而为,替天行道,一种求成长的态度。站在菩提祖师的立场,悟空的善举成为了一种错及罪恶的源泉。人与自然之间的是非善恶如此发生着矛盾。如果菩提祖师能够反思这些不好的看法而消除,从而看到悟空的好因而回归本性。悟空消灭了妖魔就是消灭了这些负面心理。

      混世魔王即混乱内心世界的魔王。这个魔王为何混乱世界从菩提祖师对孙悟空的认识得以体现。



        混世魔王象征迷信菩提祖师的人而成就的多少的负面心理,对本性诸多不好的看法。他的居住地因此叫三界坎源山,滋养五行水脏洞。悟空属于五行的阳性属于人性。他居住的洞所以是水帘洞。水,上善若水,象征大智慧。他的对立面是这个妖魔顺理成章。悟空生来是三界的克星,之后取经成功后自然成为儒教佛教幽冥界的主导,而今,妖魔代表三界初始的阴暗面,菩提祖师及迷信菩提祖师所有人的负面心理。消除迷信获得成长。悟空就这样继续成长着因而迎来新的挑战:儒教。菩萨祖师是道教徒也因此只是人之初。









    美猴王正默观看景致,只听得有人言语,径自下山寻觅。原来那陡崖之前,乃是那水脏洞。洞门外有几个小妖跳舞,见了悟空就走,悟空道:“休走!借你口中言,传我心内事。我乃正南方花果山水帘洞洞主。你家什么混世鸟魔,屡次欺我儿孙,我特寻来,要与他见个上下!”

    那小妖听说,疾忙跑入洞里报道:“大王,祸事了!”魔王道:“有甚祸事?”小妖道:“洞外有猴头称为花果山水帘洞洞主,他说你屡次欺他儿孙,特来寻你,见个上下哩!”魔王笑道:“我常闻得那些猴精说他有个大王,出家修行去,想是今番来了。你们见他怎生打扮,有甚器械?”小妖道:“他也没甚么器械,光着个头,穿一领红色衣,勒一条黄丝绦,足下踏一对乌靴,不僧不俗,又不像道士神仙,赤手空拳,在门外叫哩。”魔王闻说:“取我披挂兵器来!”那小妖即时取出。那魔王穿了甲胄,绰刀在手,与众妖出得门来,即高声叫道:“那个是水帘洞洞主?”悟空急睁睛观看,只见那魔王——

    头戴乌金盔,映日光明;身挂皂罗袍,迎风飘荡。下穿着黑铁甲,紧勒皮条;足踏着花褶靴,雄如上将。腰广十围,身高三丈。手执一口刀,锋刃多明亮。称为混世魔,磊落凶模样。

    猴王喝道:“这泼魔这般眼大,看不见老孙!”魔王见了,笑道:“你身不满四尺,年不过三旬,手内又无兵器,怎么大胆猖狂,要寻我见什么上下?”悟空骂道:“你这泼魔,原来没眼!你量我小,要大却也不难。你量我无兵器,我两只手彀着天边月哩!你不要怕,只吃老孙一拳!”纵一纵跳上去,劈脸就打。那魔王伸手架住道:“你这般矬矮,我这般高长,你要使拳,我要使刀,使刀就杀了你,也吃人笑,待我放下刀,与你使路拳看。”悟空道:“说得是。好汉子,走来!”那魔王丢开架子便打,这悟空钻进去相撞相迎。他两个拳捶脚踢,一冲一撞。原来长拳空大,短簇坚牢,那魔王被悟空掏短胁,撞丫裆,几下筋节,把他打重了。他闪过,拿起那板大的钢刀,望悟空劈头就砍。悟空急撤身,他砍了一个空。悟空见他凶猛,即使身外身法,拔一把毫毛,丢在口中嚼碎,望空喷去,叫一声:“变!”即变做三二百个小猴,周围攒簇。

    原来人得仙体,出神变化无方。不知这猴王自从了道之后,身上有八万四千毛羽,根根能变,应物随心。那些小猴,眼乖会跳,刀来砍不着,枪去不能伤。你看他前踊后跃,钻上去把个魔王围绕,抱的抱,扯的扯,钻裆的钻裆,扳脚的扳脚,踢打挦毛,抠眼睛,捻鼻子,抬鼓弄,直打做一个攒盘。这悟空才去夺得他的刀来,分开小猴,照顶门一下,砍为两段,领众杀进洞中,将那大小妖精,尽皆剿灭。却把毫毛一抖,收上身来,又见那收不上身者,却是那魔王在水帘洞擒去的小猴,悟空道:“汝等何为到此?”约有三五十个,都含泪道:“我等因大王修仙去后,这两年被他争吵,把我们都摄将来,那不是我们洞中的家火?石盆石碗都被这厮拿来也。”悟空道:“既是我们的家火,你们都搬出外去。”随即洞里放起火来,把那水脏洞烧得枯干,尽归了一体。对众道:“汝等跟我回去。”众猴道:“大王,我们来时,只听得耳边风响,虚飘飘到于此地,更不识路径,今怎得回乡?”悟空道:“这是他弄的个术法儿,有何难也!我如今一窍通,百窍通,我也会弄。你们都合了眼,休怕!”







       悟空通过学习对自己深入认识因此一窍通,百窍通。道教说三花聚顶。因身体而产生的认知对世界的看法或者叫欲望之花,阴阳二气为一花。悟空这个本性为一花。悟空成为自己及身体,阴阳二气的主导叫三花聚顶。我们受制于个人认知、身体上的需求,不明白各种想法的相对性即阴阳二气使是非善恶颠倒即阴阳颠倒因此及其不合理。孙悟空是这世上最美好的存在。菩提祖师最终却认为孙悟空如此不好因此使阴阳颠倒。











    好猴王,念声咒语,驾阵狂风,云头落下,叫:“孩儿们,睁眼。”众猴脚髹实地,认得是家乡,个个欢喜,都奔洞门旧路。那在洞众猴,都一齐簇拥同入。分班序齿,礼拜猴王。安排酒果,接风贺喜。启问降魔救子之事,悟空备细言了一遍,众猴称扬不尽道:“大王去到那方,不意学得这般手段。”悟空又道:“我当年别汝等,随波逐流,飘过东洋大海,径至南赡部洲,学成人像。着此衣,穿此履,摆摆摇摇,云游了八九年余,更不曾有道。又渡西洋大海,到西牛贺洲地界,访问多时,幸遇一老祖,传了我与天同寿的真功果,不死长生的大法门。”众猴称贺,都道:“万劫难逢也!”悟空又笑道:“小的们,又喜我这一门皆有姓氏。”众猴道:“大王姓甚?”悟空道:“我今姓孙,法名悟空。”众猴闻说,鼓掌忻然道:“大王是老孙,我们都是二孙三孙细孙小孙,一家孙,一国孙,一窝孙矣!”都来奉承老孙,大盆小碗的椰子酒、葡萄酒、仙花仙果,真个是合家欢乐!咦!贯通一姓身归本,只待荣迁仙箓名。毕竟不知怎生结果,居此界终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作者以外在有形的表现形式反映人内在的无形。悟空消灭了人内心的肮脏克制了阴暗使阴阳得以守恒。众猿猴也都向着他以他为王而达成阴阳共同体而持守本来。

    选择直面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自然的心态。不敢面对问题就更谈不上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才造就心态不正和成就更多的伤害。

       菩提祖师对悟空的看法因心而生。心指阴阳合一的整体保持虚无的状态。因此说他对本性的看法来自于虚无。消除这些不好的看法因此使这些看法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心于是依然保持虚无的状态。这就是无生有,有生无的奥妙。从无到有,从有到无,无又会产生新的有一直反复循环。《道德经》上所以说给予的越多,得到会更多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一直反思对孩子不好的看法因此看到孩子的好,懂得信任与赞美也就遇见本性。菩提祖师与悟空引发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说悟空才是真道又是为什么?道就是指如自然一样的运行无限成长。这就是道的本质。因为这样,如何去说?因此道可道,非常道。菩提祖师有着自己的固有认知虽然自认为明白大道之理,自认为是道教徒然而并非真道。名就是指众人对世界各自的看法。能够说出来的这些看法并不是世界的本来只是世界及其微小的一部分因此说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孙悟空站在众人的对立面注重反,因而回归自然的阴阳守恒,因此反者道之动。悟空上善若水利用柔性的力量把劝人为善进行到底发挥自然的无限潜能,这叫弱者道之用。菩提祖师及众人的认识是由心而生,因这些认识又产生无限认识,这叫万物生于有。然而这些认识又是从无中而来,这叫有生于无。消除这些认识因此回归本性的虚无。孙悟空保持本来的状态而学道成功。他就是一颗道的种子。



贯通一姓身归本,只待荣迁仙箓名。

     孙悟空消除一切阴暗回归本来,接着向儒教挑战而被玉帝认可。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718974761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2-2-7 07:39: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佛教所讲的众生有十类,称为六凡四圣。“六凡”是:鬼、地狱、畜生、阿修罗、人、天;“四圣”是:声闻、缘觉、菩萨、佛。在后面还会说到十类的内容。



      道教说三花聚顶:悟空是最顶级的一窍即一花;阴阳二气为一花;欲望为一花。悟空通过不懈努力,对自身的阴阳深入明白因此一窍通百窍通,对这三花起到主导作用。七情六欲是人的本能,妖魔因本能而生,所有妖魔因此皆臣服于悟空。这就是人之初保持自然阴阳合一的完美状态。

      因为心理不健康使生理健康跟着受到影响所以产生十代阎王。十代阎王代表因为九孔的阴暗面再加上心过于狂妄就似十个太阳过于猛烈而对生命造成威胁的索命鬼。悟空因为自己的不断成长突破了他们的束缚消灭了他们给自己的存在造成的威胁因此消去了死籍,由阎王掌管的生死簿上显示出他不属于佛教中十类的任何一类。当然,这都是有形的比喻手法,毕竟人心是无形的存在。九幽指因九孔的阴暗面而产生的阴森恐怖的万丈深渊。人因为对外在和内在这两个自己的不了解才有了九幽之说。外在的自己因环境而成就属阴,要靠内在阳性的天生地长真实的自己来消化因而达成阴阳共同体。这世上有鬼只是因为人的内心有那么的鬼。世界为何阴暗因为多少人对内心不了解而产生多少的负面心理而成就多少的阴暗。众人都懂得向阳懂得用心这世界所以阳光普照。

     玉帝认为悟空不好是妖怪就是悟空真的不好是妖怪吗?这就如螳螂说一年只有三季,不认同的人就是不好的是妖怪一样。世有伯乐所以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就这样不常有。好一直存在,只是很多人和玉帝一样不认为是好。每个人其实都会犯螳螂这样的毛病。玉帝如螳螂一般就这样活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不可自拔。多少人因为国家教育体制不知不觉活在玉帝的世界里跟着出不来,一切负面心理因此跟着来临。

       由此表现出玉帝的本性已经灭亡因此才渐渐有了反感本性以至于灭了本性的做法。他自以为是世界的主宰,十代阎王看似听命于他,实而他已经成为十代阎王的奴隶。他看似精神获得多少人的信仰获得长生实而他的本性已经走向灭亡身心已经成为一个不健全的躯壳。正所谓灭了别人的本性自己的本性跟着灭亡;毁了别人的健康就是毁了自己的健康;给别人一盏灯同时自己也得到一盏灯;给别人黑暗自己得到的也是黑暗。为什么不是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害人肯定害己就是这个道理。这更只是物理学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打了别人一巴掌自己的手也会疼。当然,如果玉帝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进行改正而后又可以见性明心回归本性而看到这个无边无际本来的世界。

       这个世界本来就无边无际的大。这就是本性。我们看不到并抹杀不了他的存在 。我们活在自以为的世界里只是自己给自己成就的一份虚幻,在选择自欺欺人罢了。我们认为孩子不好从来不是孩子真的不好,只是我们认为他不好,而后孩子因为这样的认为而不知不觉成就着我们认为的样子。孩子就这样不知不觉被拉进小小的世界里承受无限迷茫……儒教就这样把多少人拉进小小的世界里成为了本性的对敌。佛教同样如此。这或许只是小小的世界与无边无际的世界之间的矛盾冲突。小小的世界总妄图吞噬无边无际的世界。孙悟空代表无边无际的世界。多少人就这样如螳螂一般一直活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否定本性。这也是《西游记》讲述的基本内容。儒教佛教和道教的本质矛盾就由此表现出来。老子只想说,这世界无边无际的大 ,人却总要让自己活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不愿意出来还要自以为无比聪明因而成就着多少伤害却总是无法醒悟。因此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意思就是说人们总要如此绝对的看待问题只认为美的就是美的这才是真正的恶啊,只认为善的就是善的这才是真正的不善啊。





    却说美猴王荣归故里,自剿了混世魔王,夺了一口大刀,逐日操演武艺,教小猴砍竹为标,削木为刀,治旗幡,打哨子,一进一退,安营下寨,顽耍多时。忽然静坐处思想道:“我等在此恐作耍成真,或惊动人王,或有禽王、兽王认此犯头,说我们操兵造反,兴师来相杀,汝等都是竹竿木刀,如何对敌?须得锋利剑戟方可。如今奈何?”







        悟空为了强大自己一族于是操行演练;又因为顾忌自己一族的安危有了制造兵器的想法。然而这些兵器质量不行,不能抵挡强大的敌人。作者同样是用外在的有形表现出内在的无形。本性因为不断求知世界越来越大。本性为了自己一族的安全和使自己一族的长存一直努力不断成长。

      因为社会的不断进步,多少人受制于身体需求的追逐及想法的控制因此私心越来越重,阴性的力量所以越来越强,本性随之也跟着成长达到与阴性力量的抗衡。

       我们只有选择不断反思和成长而突破自身认知的束缚才能看到这个本来的世界,就像登上了老子三十三重天看世界一样。这就比如做飞机,飞机飞上高空才能看到地球本来的样子。我们站在地球上又如何看到地球本来的样子呢?身体为地。我们突破不了自身认知的束缚自然无法看到这个本来的世界烦恼所以不断。心是天如太阳,他才是身体的主导,选择将心比心反思自身的认知一直成长才能真正了解自己。
        悟空是潜意识,是我们无形原始的大脑。 我们选择反思懂得发挥他的作用向着他,就会感受他一直自然的这样无时无刻的工作着,成长着。作者认识感受到他的存在于是用外在的有形来表现他如何的存在,方便我们理解。人与自然是天敌。我们若盲信他人只站在小小外在我的立场去理解,定会误解。我们站在心的立场选择将心比心反思小小的自己就会得出正解。科学就是简单。这个世界其实很简单。科学总有规律,我们可以找寻规律来分析了解。

       孙悟空为了维护本性的存在提高自己的免疫力使自己健康成长做了很多措施。国家如果明白道教思想而懂得带领老百姓来学习,法制最后都会成为一种摆设。

         孙悟空代表人之初的心境、善性的力量、正能量的源泉,代表人性、社会的公正和天道。孙悟空的形象反映出作者内心对世界的光明美好,对温暖人情积极向善向上发挥无限正能量的社会深深的寄托和向往。







众猴闻说,个个惊恐道:“大王所见甚长,只是无处可取。”正说间,转上四个老猴,两个是赤尻马猴,两个是通背猿猴,走在面前道:“大王,若要治锋利器械,甚是容易。”悟空道:“怎见容易?”四猴道:“我们这山,向东去有二百里水面,那厢乃傲来国界。那国界中有一王位,满城中军民无数,必有金银铜铁等匠作。大王若去那里,或买或造些兵器,教演我等,守护山场,诚所谓保泰长久之机也。”悟空闻说,满心欢喜道:“汝等在此顽耍,待我去来。”







        因为想要好的兵器为了自己一族的安危,悟空偷了傲来国人的兵器。这本书讲述的是心灵之旅,我们得从心灵层面去分析,他偷了别人的什么呢?兵器是有形的,那么无形的兵器是什么呢?智慧。他偷了傲来国人的智慧为己所用,其实叫偷学。我们的潜意识原始的大脑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形象,懂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可敬可佩的。事事都有两面性。我们一定要让自己站在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才好。悟空是心,那么,我们就一定不要忘了要站在心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否则得出的会是谬论。由此表现出当时作者在孙悟空的驱使下一直不停的学习着道教思想。

       孩子是无知的更是充满无限潜能和拥有无限学习能力的神灵。我们每个人万万不要走极端而小瞧我们的本性,未来可以是无限美好的,也是未知的,选择扫除我们内心的各种认知障碍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去做的,挣钱固然重要,比挣钱更重要的事不该盲目选择抛弃。

         这就比如当今多少人只认为:孩子就是无知的,什么都不知道,饱了饿了冷了热了都不知道就得逼着他吃饭就得管着他;孩子就是要管,不然无法无天就无法管了;孩子就得逼着他学习,靠管,自主的孩子太少有……就凭借如此强大的控制欲和如此不正的心态,孩子健康的心态就这样被逆道。因为自己健康的心态失了所以会毁了孩子健康的心态。道教思想的善与人为的善总是如此相反。人为只想走极端说绝对喜欢简单粗暴而活在小小的世界里不可自拔。就凭借这样不求成长的心理一直继续只会引发多少的后患。明眼人其实都会明白。这些也是玉帝如来的最大毛病,大概都是儒教佛教成就的恶性循环。





    好猴王,即纵筋斗云,霎时间过了二百里水面。果然那厢有座城池,六街三市,万户千门,来来往往,人都在光天化日之下。悟空心中想道:“这里定有现成的兵器,我待下去买他几件,还不如使个神通觅他几件倒好。”他就捻起诀来,念动咒语,向巽地上吸一口气,呼的吹将去,便是一阵狂风,飞沙走石,好惊人也——

    炮云起处荡乾坤,黑雾阴霾大地昏。江海波翻鱼蟹怕,山林树折虎狼奔。

    诸般买卖无商旅,各样生涯不见人。殿上君王归内院,阶前文武转衙门。

    千秋宝座都吹倒,五凤高楼幌动根。

    风起处,惊散了那傲来国君王,三市六街,都慌得关门闭户,无人敢走。悟空才按下云头,径闯入朝门里,直寻到兵器馆武库中,打开门扇看时,那里面无数器械,刀枪剑戟,斧钺毛镰,鞭钯挝简,弓弩叉矛,件件俱备。一见甚喜道:“我一人能拿几何?还使个分身法搬将去罢。”好猴王,即拔一把毫毛,入口嚼烂,喷将出去,念动咒语,叫声:“变!”变做千百个小猴,都乱搬乱抢,有力的拿五七件,力小的拿三二件,尽数搬个罄净。径踏云头,弄个摄法,唤转狂风,带领小猴,俱回本处。

    却说那花果山大小猴儿,正在那洞门外顽耍,忽听得风声响处,见半空中,丫丫叉叉无边无岸的猴精,唬得都乱跑乱躲。少时,美猴王按落云头,收了云雾,将身一抖,收了毫毛,将兵器都乱堆在山前,叫道:“小的们,都来领兵器!”众猴看时,只见悟空独立在平阳之地,俱跑来叩头问故。悟空将前使狂风、搬兵器一应事说了一遍。众猴称谢毕,都去抢刀夺剑,挝斧争枪,扯弓扳弩,吆吆喝喝,耍了一日。

    次日,依旧排营。悟空会聚群猴,计有四万七千余口。早惊动满山怪兽,都是些狼虫虎豹、騃麂獐犭巴、狐狸獾狢、狮象狻猊、猩猩熊鹿、野豕山牛、羚羊青兕、狡儿神獒各样妖王,共有七十二洞,都来参拜猴王为尊。每年献贡,四时点卯。也有随班操演的,也有随节征粮的。齐齐整整,把一座花果山造得似铁桶金城。各路妖王,又有进金鼓,进彩旗,进盔甲的,纷纷攘攘,日逐家习舞兴师。美猴王正喜间,忽对众说道:“汝等弓弩熟谙,兵器精通,奈我这口刀着实榔槺,不遂我意,奈何?”四老猴上前启奏道:“大王乃是仙圣,凡兵是不堪用,但不知大王水里可能去得?”悟空道:“我自闻道之后,有七十二般地煞变化之功,筋斗云有莫大的神通,善能隐身遁身,起法摄法,上天有路,入地有门,步日月无影,入金石无碍,水不能溺,火不能焚。那些儿去不得?”四猴道:“大王既有此神通,我们这铁板桥下,水通东海龙宫。大王若肯下去,寻着老龙王,问他要件什么兵器,却不趁心?”悟空闻言甚喜道:“等我去来。”





         孙悟空学会了七十二般变化于是成为七十二洞妖王的主人。道教离不开阴阳。孙悟空代表阳性的一面,他的一直成长如同数字越来越大,比他小的数字自然都成为他阴性的一面都成为了小。

       七十二,三十六都有他的文化内涵。孙悟空对这些起到主导作用。为什么能够如此自然都有着足够的科学依据。孙悟空是法王。这所有数字的文化内涵都来自于某些对世界的看法。自然而为就似种庄稼。本性就似一颗健康的种子。他能不能健康长大取决于后天环境。十分天生加上十分后天环境成就完美人生。道教崇尚阴阳。阴阳合一因此成就美好人生。很多人总是迷信什么天生。而这些天生的迷信总离不开佛教的天生命运之说。这个世界其实是这样的:因为对自己不了解所以就有了迷信的理由。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见性明心的重要性因为做不到见性明心于是就觉得见性明心是空谈。人的思维方式就是如此奇怪。以己度人总是普遍性的存在。不让自己内心的世界越来越大如何看清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因此多少孩子本来的心被逆道:从而使真我向着小我转向。养护本性保持真我因为社会错误的信仰实在不易。很多人的内心其实只有一个我,而这个我只是因环境而产生的我却不是一生来的那个我。很多人因为环境就这样学坏了。把这个不好的我通过潜意识来进行消化因此见性明心而成就真正的自己。这就是修身养性。道理很简单。做起来相当不易。相信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成为真道中人。


目录
         悟空汲取众人的智慧,使自己不断成长,心境不断提升,吸引了七十二洞妖王来参拜,认他为尊。因为更加有本事了,悟空又去龙宫讨要兵器,还要披挂,寓意接着要汲取龙王的智慧。


      他有意识的使自己越来越强,属于阳性的力量,同时阴性的力量也在不断增强,所以才有了这么多的魔王向着他。这同样是阴阳守恒定律。此时悟空的信仰者是魔王和猴属一类,上升了一个级别。起初是猴属一类。也就是说,猴王刚一问世,他本身就是阴阳共同体,保持阴阳合一的状态,而后因可以进入水帘洞成为猴群的王与猴属达成阴阳合一的状态。现在,能力更强了,很多魔王也来向着他。这些魔王代表谁呢?之前说了其实是人的本能,因欲望而生的妖怪。人的七情六欲都是人的本能,有好处和害处。我们能够自主把握消除不好的一面才叫万物之灵的人。我们被七情六欲牵着鼻子走于是成就各种各样的妖怪。当今社会多少人都认为人有七情六欲是无法克服的。由此说明七情六欲成为多少人的主导。正因为如此,因为树林大,成就着各种各样的稀奇古怪不可思议的鸟。而这些鸟都是因心而成就。选择因心而灭达成这样的自然轮回于是回归本性。孙悟空保持自然阴阳合一的状态因此是本性。走极端而迷信的人群因此成为另外一种存在。因此表现出老子对一为何如此重视。阴阳合一回归本性。破了阴阳于是成为另外一种存在。世界只是如此简单。儒教佛教在道教中因此不堪一击不值一提。冥顽不灵墨守成规的人因此只会迷信。拥有慧根的人睁开慧眼看到真相。






    好猴王,跳至桥头,使一个闭水法,捻着诀,扑的钻入波中,分开水路,径入东洋海底。正行间,忽见一个巡海的夜叉,挡住问道:“那推水来的,是何神圣?说个明白,好通报迎接。”悟空道:“吾乃花果山天生圣人孙悟空,是你老龙王的紧邻,为何不识?”那夜叉听说,急转水晶宫传报道:“大王,外面有个花果山天生圣人孙悟空,口称是大王紧邻,将到宫也。”东海龙王敖广即忙起身,与龙子龙孙、虾兵蟹将出宫迎道:“上仙请进,请进!”直至宫里相见,上坐献茶毕,问道:“上仙几时得道,授何仙术?”悟空道:“我自生身之后,出家修行,得一个无生无灭之体。近因教演儿孙,守护山洞,奈何没件兵器。久闻贤邻享乐瑶宫贝阙,必有多余神器,特来告求一件。”龙王见说,不好推辞,即着鳜都司取出一把大捍刀奉上。悟空道:“老孙不会使刀,乞另赐一件。”龙王又着鲌太尉,领鳝力士,抬出一捍九股叉来。悟空跳下来,接在手中,使了一路,放下道:“轻,轻,轻!又不趁手!再乞另赐一件。”龙王笑道:“上仙,你不曾看这叉,有三千六百斤重哩!”悟空道:“不趁手,不趁手!”龙王心中恐惧,又着鯾提督、鲤总兵抬出一柄画杆方天戟。那戟有七千二百斤重。悟空见了,跑近前接在手中,丢几个架子,撒两个解数,插在中间道:“也还轻,轻,轻!”老龙王一发害怕道:“上仙,我宫中只有这根戟重,再没什么兵器了。”悟空笑道:“古人云,愁海龙王没宝哩!你再去寻寻看。若有可意的,一一奉价。”龙王道:“委的再无。”







        悟空的不生不灭指的是什么我们已经很清楚,他保持阴阳合一的状态而随着自然进行转向。他天生地长就是一颗道的种子因此是天生圣人,因为一直成长而今成为龙王的紧邻。大禹治水成功,拥有了如水的智慧。龙王是水族的王。悟空偷了傲来国人的智慧。傲来国众人是龙王的忠实信徒。人心如大海。大海大河都有神灵。人心的道理也一样存在着神灵。悟空学到傲来国的智慧所以说自己是龙王的邻居。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龙成为了一种文化,在中华儿女的心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龙这一虚幻的神物,盘旋在人们心中已有几千年之久。

中国龙起源于距今8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出于对大自然的崇拜与祈盼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在心中构造了一种拥有马头、鹿角、蛇身、鱼鳞、鹰爪、鱼尾等特征的神兽,并赋予它翻云覆雨、兴风作浪的神力,这就是龙。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人类是由女娲用黄土造出来的。女娲这个人物形象是谁创造的呢?按普遍的说法,女娲最早应是奉蛇为图腾的民族创造出来的。什么是图腾呢?图腾是原始社会氏族的一种标志;图腾信仰是一种非常原始的信仰。而蛇图腾的色彩在女娲、伏羲等的形象上能明显地看出。蛇图腾分布很广,最初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南部和西南部;在几千年的不断迁徙中,各民族的文化互相交融,蛇图腾传遍了长江南北,在台湾的高山族、海南的黎族中都有蛇图腾的遗迹或习俗。在奉蛇为图腾的地区,人们一般认为“蛇”是“龙”的原形,“龙”是“蛇”的神性显示。所以在江苏、浙江、安徽一带称家蛇为“苍龙”、“天龙”、“家龙”等等,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有些民族自称“龙种”、“龙人”、“龙户”,并建蛇庙,祭祀蛇神。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民族和龙之间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的。龙是中国人的象征,中华民族骄傲地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龙频繁出现,它成为了开天辟地的神,帮助黄帝统一了中国,又力保大禹治水,为千千万万人民造福。

在封建时代,龙象征着皇权、神权,有不可侵犯的威严;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龙则成为一种吉祥物,飞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人们舞龙、赛龙舟,在灯谜、对联、图画中,龙成了不朽的主题。

龙,集日月之精华,汇天地之灵气,具百兽之形,兼包容四海、吐纳百川之胸襟,在这新的时代,更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还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由此可见,社会在一直进步。龙成为中国多少人的信仰。当时社会有多少信仰龙王的人,那些认知都被本性学到。本性一直成长要学习龙王的智慧,说白了就是悟空的认知在一直提升。
        悟空的心灵一直成长,他的阴暗面也在一直变化。现在,悟空找上龙王了。龙王一族也是阴阳共同体,好与不好同时存在,自然也有自己的宝贝。龙王对悟空是什么态度呢?他会把自己的智慧拱手送给悟空吗?兵器是智慧的象征。是否愿意交出兵器表现出自我之心向无我之心转换的态度。自我与无我属于阴阳两兄弟。自我就是意识层面。在当今现实社会,多少人局限于意识层面而不愿意做出改变?因此就失了对本性的认识而无法见性明心。
       龙王对孙悟空的态度显示出当时社会对龙王的理解。龙王的本来是向着本性的。孙悟空是法王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龙王,因为玉帝如来有着螳螂的认知才产生了龙王不向着本性的做法。四海龙王交出自我之心里的宝而后所以上告玉帝。因为儒教信仰的普遍,龙王于是成为儒教徒。金箍棒藏在深海,龙王因为玉帝所以视金箍棒为无用之物然而在道教中却是无价之宝。





    正说处,后面闪过龙婆、龙女道:“大王,观看此圣,决非小可。我们这海藏中那一块天河定底的神珍铁,这几日霞光艳艳,瑞气腾腾,敢莫是该出现遇此圣也?”龙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能中何用?”龙婆道:“莫管他用不用,且送与他,凭他怎么改造,送出宫门便了。”






      龙婆的态度是什么?她说最近那金箍棒闪闪发光,是不是与悟空有缘。由此看来,龙婆是向着本性的。

      悟空和金箍棒为何有缘?《道德经》上说上善若水。金箍棒是大禹治水留下的,是用来克制水患的。后面我们更会知道,金箍棒来源于老子的八卦炉,大智慧的象征代表有形的存在。龙王受到玉帝的统治因此觉得这是个无用之物把金箍棒给了孙悟空。孙悟空已经上升到这样的阶段,吸收到了大禹的智慧,得到了老子的大智大慧。顺理成章的,孙悟空就是他的主人。金箍棒是大智慧的象征,在悟空的手里所以能大就大,能小就小,能屈能伸,由此表现出悟空对事事两面性对阴阳有了把握的能力。

       人生就像游戏闯关,能力一步步提升。人心如大海。孙悟空有了金箍棒从而拥有把握内心的能力。龙王觉得金箍棒只是一根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是个无用之物。由此看来,大智慧一直藏在心海中,因为儒教影响,龙王觉得大智慧只是个无用之物。由此表现出众人对孙悟空学的道的态度。人内心的矛盾由此发生。众人认为的无用在道教中却是无价之宝。金箍棒只是大智慧的象征属于有形的存在。以有形应无形。孙悟空此时拥有有形的大智大慧,内在一直保持成长还不具备这样无形的大智大慧。







老龙王依言,尽向悟空说了。悟空道:“拿出来我看。”龙王摇手道:“扛不动,抬不动!须上仙亲去看看。”悟空道:“在何处?你引我去。”龙王果引导至海藏中间,忽见金光万道。龙王指定道:“那放光的便是。”悟空撩衣上前,摸了一把,乃是一根铁柱子,约有斗来粗,二丈有余长。他尽力两手挝过道:“忒粗忒长些,再短细些方可用。”说毕,那宝贝就短了几尺,细了一围。悟空又颠一颠道:“再细些更好。”那宝贝真个又细了几分。悟空十分欢喜,拿出海藏看时,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心中暗喜道:“想必这宝贝如人意!”一边走,一边心思口念,手颠着道:“再短细些更妙!”拿出外面,只有丈二长短,碗口粗细。





     《金丹四百字》中说大则一日结一万三千五百息之胎,小则十二时行八万四千里之气。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作者用了这样的数字有深意,目的更衬托出悟空代表谁。









    你看他弄神通,丢开解数,打转水晶宫里,唬得老龙王胆战心惊,小龙子魂飞魄散,龟鳖鼋鼍皆缩颈,鱼虾鳌蟹尽藏头。悟空将宝贝执在手中,坐在水晶宫殿上,对龙王笑道:“多谢贤邻厚意。”龙王道:“不敢,不敢!”悟空道:“这块铁虽然好用,还有一说。”龙王道:“上仙还有甚说?”悟空道:“当时若无此铁,倒也罢了,如今手中既拿着他,身上更无衣服相趁,奈何?你这里若有披挂,索性送我一副,一总奉谢。”龙王道:“这个却是没有。”悟空道:“一客不犯二主,若没有,我也定不出此门。”龙王道:“烦上仙再转一海,或者有之。”悟空又道:“走三家不如坐一家,千万告求一副。”龙王道:“委的没有,如有即当奉承。”悟空道:“真个没有,就和你试试此铁!”龙王慌了道:“上仙,切莫动手,切莫动手!待我看舍弟处可有,当送一副。”悟空道:“令弟何在?”龙王道:“舍弟乃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西海龙王敖闰是也。”悟空道:“我老孙不去,不去!俗语谓赊三不敌见二,只望你随高就低的送一副便了。”老龙道:“不须上仙去。我这里有一面铁鼓,一口金钟,凡有紧急事,擂得鼓响,撞得钟鸣,舍弟们就顷刻而至。”悟空道:“既是如此,快些去擂鼓撞钟!”真个那鼍将便去撞钟,鳖帅即来擂鼓。

    少时,钟鼓响处,果然惊动那三海龙王。须臾来到,一齐在外面会着。敖钦道:“大哥,有甚紧事,擂鼓撞钟?”老龙道:“贤弟,不好说!有一个花果山什么天生圣人,早间来认我做邻居,后要求一件兵器,献钢叉嫌小,奉画戟嫌轻,将一块天河定底神珍铁,自己拿出手,丢了些解数。如今坐在宫中,又要索什么披挂。我处无有,故响钟鸣鼓,请贤弟来。你们可有什么披挂,送他一副,打发出门去罢了。”敖钦闻言,大怒道:“我兄弟们点起兵,拿他不是!”老龙道:“莫说拿,莫说拿!那块铁,挽着些儿就死,磕着些儿就亡,挨挨儿皮破,擦擦儿筋伤!”西海龙王敖闰说:“二哥不可与他动手,且只凑副披挂与他,打发他出了门,启表奏上上天,天自诛也。”北海龙王敖顺道:“说的是。我这里有一双藕丝步云履哩。”西海龙王敖闰道:“我带了一副锁子黄金甲哩。”南海龙王敖钦道:“我有一顶凤翅紫金冠哩。”老龙大喜,引入水晶宫相见了,以此奉上。悟空将金冠、金甲、云履都穿戴停当,使动如意棒,一路打出去,对众龙道:“聒噪,聒噪!”四海龙王甚是不平,一边商议进表上奏不题。





      悟空死皮赖脸就是要龙王向着他因此希望龙王贡献出披挂送给他。然而因为当时社会信仰儒教思想的普遍导致龙王不愿意向着他。龙王因此受玉帝管制向着玉帝而不向着本性,引发龙王与本性之间的矛盾。龙王因为披挂之事自然毫不犹豫的向玉帝说明此事妄图玉帝好好收拾他。如果玉帝能过,他也只能无奈。一切看玉帝的态度。何为人为因素呢?我们的自我之心即意识层面外在的自己能否与潜意识达成共识在于我们有意识的选择。我们不愿意就会成就我们的个人认为而远离本性而失了良知,这就是人为。我们愿意就会选择消除极端想法消除有害成分把宝贝献出来供养本性促进本性成长而与潜意识达成融合而人神合一,这就是天道。

        我们的潜意识,孩子的本来,只是一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使自己能够存在的一颗可爱的种子而已,自然保持着阴阳合一的状态。而人为,总习惯对着干,选择小小的世界而灭了本性,把抑制本性的自然成长视为一种爱。什么叫尘情俗念从人为当中深刻体现出来。人为与天道之间的矛盾就这样一直促进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你看这猴王,分开水道,径回铁板桥头,撺将上来,只见四个老猴,领着众猴,都在桥边等候。忽然见悟空跳出波外,身上更无一点水湿,金灿灿的,走上桥来。唬得众猴一齐跪下道:“大王,好华彩耶,好华彩耶!”悟空满面春风,高登宝座,将铁棒竖在当中。这些猴不知好歹,都来拿那宝贝,却便似蜻蜓撼铁树,分毫也不能禁动,一个个咬指伸舌道:“爷爷呀!这般重,亏你怎的拿来也!”悟空近前,舒开手一把挝起,对众笑道:“物各有主。这宝贝镇于海藏中,也不知几千百年,可可的今岁放光。龙王只认做是块黑铁,又唤做天河镇底神珍。那厮每都扛抬不动,请我亲去拿之。那时此宝有二丈多长,斗来粗细;被我挝他一把,意思嫌大,他就小了许多;再教小些,他又小了许多;再教小些,他又小了许多。急对天光看处,上有一行字,乃‘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你都站开,等我再叫他变一变着。”他将那宝贝颠在手中,叫:“小,小,小!”即时就小做一个绣花针儿相似,可以缮在耳朵里面藏下。众猴骇然叫道:“大王!还拿出来耍耍!”猴王真个去耳朵里拿出,托放掌上叫:“大,大,大!”即又大做斗来粗细,二丈长短。他弄到欢喜处,跳上桥,走出洞外,将宝贝擅在手中,使一个法天象地的神通,把腰一躬,叫声:“长!”他就长的高万丈,头如泰山,腰如峻岭,眼如闪电,口似血盆,牙如剑戟。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把些虎豹狼虫,满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唬得磕头礼拜,战兢兢魄散魂飞,霎时收了法象,将宝贝还变做个绣花针儿,藏在耳内,复归洞府,慌得那各洞妖王,都来参贺。





        婴儿乃纯阳之体。满山群怪与七十二洞妖王自然俯首称臣,孙悟空自然是他们的主人。阴阳阴阳,悟空属阳,妖怪属阴,妖怪当然要向着阳,而且受制于阳而达成负阴抱阳式的整体。

       现在悟空心境的大概状态上抵三十三重天,属于阳性的一面;下至十八层地狱属本性的阴暗面,就这样保持着阴阳守恒。这依然是人之初,悟空并没有真正成熟。悟空的心境体现出当时作者的心理状态。在作者的内心拥有这样一颗道的种子,并因为这颗种子而健康成长开花结果。作者就这样成为与众不同的存在,世上最美好的存在,然而因为社会常态导致作者处处碰壁,世上真正的有用反而成为众人认为的无用。

       人类智慧的发展,使多少猛兽都成了阶下囚?悟空这个本性的成长所以得到了多少魔王的参拜。魔王代表什么?那都是猛兽,象征人性的阴暗面。换句话说,人定胜天。人类为了生存战胜了多少的困难?得到了多少的智慧?这所有的兵器宝贝都是智慧的象征。作者依然用外在的有形来表现人内心的无形。

        再者说, 人由动物进化而来都带着动物的属性,人所以有七情六欲。这些属性就似因七情六欲的本能而产生的这些魔王,他们的克星是本性。悟空驾驭本能达到如此自然的状态。





    此时遂大开旗鼓,响振铜锣,广设珍馐百味,满斟椰液萄浆,与众饮宴多时。却又依前教演。猴王将那四个老猴封为健将,将两个赤尻马猴唤做马、流二元帅,两个通背猿猴唤做崩、芭二将军。将那安营下寨,赏罚诸事,都付与四健将维持。他放下心,日逐腾云驾雾,遨游四海,行乐千山。施武艺,遍访英豪;弄神通,广交贤友。此时又会了个七弟兄,乃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犭禺狨王,连自家美猴王七个。日逐讲文论武,走摐传觞,弦歌吹舞,朝去暮回,无般儿不乐。把那万里之遥,只当庭闱之路,所谓点头径过三千里,扭腰八百有余程。





        孙悟空无拘无束广交朋友一直求成长。他的世界越来越大,能力因此越来越强。人之本性存在着人性积极的一面所有的美好。





    一日,在本洞分付四健将安排筵宴,请六王赴饮,杀牛宰马,祭天享地,着众怪跳舞欢歌,俱吃得酩酊大醉。送六王出去,却又赏牜劳大小头目,尚在铁板桥边松阴之下,霎时间睡着。四健将领众围护,不敢高声。只见那美猴王睡里见两人拿一张批文,上有“孙悟空”三字,走近身,不容分说,套上绳就把美猴王的魂灵儿索了去,踉踉跄跄,直带到一座城边。猴王渐觉酒醒,忽抬头观看,那城上有一铁牌,牌上有三个大字,乃“幽冥界”。美猴王顿然醒悟道:“幽冥界乃阎王所居,何为到此?”那两人道:“你今阳寿该终,我两人领批,勾你来也。”猴王听说,道:“我老孙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已不伏他管辖,怎么朦胧,又敢来勾我?”那两个勾死人只管扯扯拉拉,定要拖他进去。那猴王恼起性来,耳朵中掣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略举手,把两个勾死人打为肉酱。自解其索,丢开手,轮着棒,打入城中。唬得那牛头鬼东躲西藏,马面鬼南奔北跑,众鬼卒奔上森罗殿,报着:“大王,祸事,祸事!外面一个毛脸雷公,打将来了!”

    慌得那十代冥王急整衣来看,见他相貌凶恶,即排下班次,应声高叫道:“上仙留名,上仙留名!”猴王道:“你既认不得我,怎么差人来勾我?”十王道:“不敢,不敢!想是差人差了。”猴王道:“我本是花果山水帘洞天生圣人孙悟空。你等是什么官位?”十王躬身道:“我等是阴间天子十代冥王。”悟空道:“快报名来,免打!”十王道:“我等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悟空道:“汝等既登王位,乃灵显感应之类,为何不知好歹?我老孙修仙了道,与天齐寿,超升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为何着人拘我?”十王道:“上仙息怒。普天下同名同姓者多,敢是那勾死人错走了也?”悟空道:“胡说,胡说!常言道,官差吏差,来人不差。你快取生死簿子来我看!”十王闻言,即请上殿查看。





     《道德经》说圣人不伤人,鬼不显灵,神不伤人,固德交归焉。什么意思呢?向着本性是使自己能够成人的根本。圣人这个所谓的人若是伤人,鬼就显灵而跟着伤人。那么,现在鬼所以来勾人。鬼为什么来勾本性?这就要问问玉帝老儿这个所谓的圣人了。为什么这么说呢?鬼在哪里?其实就在人的心里,也就是说在人的意识里。那什么又是意识?意识就是人的想法,人的价值体系,人的思想观念,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那么,玉帝的思想观念,世界观是怎么样的呢?玉帝是儒教思想的代表人物。我们读过《论语》就会知道里面有哪些内容。玉帝的思想观念为人方式及心态和儒教思想一致。儒教思想有好的不好的,不好的就促使鬼的存在。一个人怎样的思想就反映出怎样的心态。因为怎样的心态反应出怎样的信仰。懂得信任和赞美,深入认识事事两面性的道理而无私无欲,喜谈把握阴阳谈成长是道教。总认为自己是好的却不接受否定是佛教。总认为自己就是对的,错的总是别人、总认为自己是高贵的而看轻他人喜欢别人奉承,别人不乐意就和别人不高兴喜欢搞等级是儒教。
       鬼来勾人是无意识的行为。十代冥王说不认识悟空并没有差鬼来勾,这是实话。为什么这么说呢?也就是说我们的孔圣人本质是好的,是向善的。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世界观会有这么多负面影响。老子是孔子的老师。而孔子对老子的态度是什么?老子高深莫测。孔子犯的错只是因为他的人生格局或者说自我界限成就了他的片面认知他只是不懂而已,很多错他并没有意识到。他以为自己的世界观是合理的,出发点是好的,所以鬼来勾人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

      本性获得这么多的成长,占了阴性力量的上风。十代阎王所以怕他更不是本性的对手。也就是说,现在本性在突破儒教思想的阴暗面而后到达天庭与玉帝这个小小的世界进行交锋。

       我们的每个想法都是阴阳共同体。每个想法里都有他的宝。我们从每个想法里都能获得一颗金丹。无数个想法的总和合成一枚大金丹,就像这所有的宝贝,兵器。我们从每个想法里可以得到宝贝 。我们全面认识到想法里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于是化解了想法而得到了宝贝。这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但是因为人为,会干扰这样自然而然的过程。

        我们的老祖宗喜欢藏宝贝给后人自然也留下了巨大财富。在精神上,同样如此。失败乃成功之母。从过去失败的历史当中我们同样可以汲取无限的精神财富。





    悟空执着如意棒,径登森罗殿上,正中间南面坐下。十王即命掌案的判官取出文簿来查。那判官不敢怠慢,便到司房里,捧出五六簿文书并十类簿子,逐一查看。皞虫、毛虫、羽虫、昆虫、鳞介之属,俱无他名。又看到猴属之类,原来这猴似人相,不入人名;似甗虫,不居国界;似走兽,不伏麒麟管;似飞禽,不受凤凰辖。另有个簿子,悟空亲自检阅,直到那魂字一千三百五十号上,方注着孙悟空名字,乃天产石猴,该寿三百四十二岁,善终。悟空道:“我也不记寿数几何,且只消了名字便罢,取笔过来!”那判官慌忙捧笔,饱掭浓墨。悟空拿过簿子,把猴属之类,但有名者一概勾之。螟下簿子道:“了帐,了帐!今番不伏你管了!”一路棒打出幽冥界。那十王不敢相近,都去翠云宫,同拜地藏王菩萨,商量启表,奏闻上天,不在话下。





      魂字一千三百五十号上,方注着孙悟空名字,作者用的数字总有这么多的深意。孙悟空天生地长代表世界本来不在十类之内。这十类的生存环境注定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因此叫环境决定性格。性格就是因环境而生成的世界观。悟空的生长环境是天地。范围非常广阔。这十类生活在天地中不过却是天地间小小的角落因而成就小小的我。这些小小的我与悟空这个无边无际的我无法进行比较。

      在悟空的意识里,自己是天给的,能够让自己存在多久,这由天定,不由谁来定。他自认为自己就是天,存在多久只由自己来定,更何况只是个玉帝老儿?玉帝能够决定本性存在多久吗?玉帝觉得能,他需要做的就是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与本性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说,他可以决定自己和信仰他的人的命运。不信仰他的人的命运他决定不了。由此也可看出,儒教思想,佛教思想的存在也只能是一个短暂的存在。只有道教思想才会是一个永久的存在。看看现在的社会价值观,明文规定,可是道教派思想的象征。中国人现在的信仰到底如何?中国人大抵都知道孙悟空,心境都不低了。中国人大抵都知道儒教思想,佛教思想。中国人的心境挺高了。现在的社会大抵是儒教派佛教派道教派的混合。去除儒教佛教这两大宗教的负面影响自然就入了道教派。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这猴王打出城中,忽然绊着一个草纥繨,跌了个蝤踵,猛的醒来,乃是南柯一梦。才觉伸腰,只闻得四健将与众猴高叫道:“大王,吃了多少酒,睡这一夜还不醒来?”悟空道:“醒还小可,我梦见两个人来此勾我,把我带到幽冥界城门之外,却才醒悟。是我显神通,直嚷到森罗殿,与那十王争吵,将我们的生死簿子看了,但有我等名号,俱是我勾了,都不伏那厮所辖也。”众猴磕头礼谢。自此,山猴多有不老者,以阴司无名故也。美猴王言毕前事,四健将报知各洞妖王,都来贺喜。不几日,六个义兄弟,又来拜贺,一闻销名之故,又个个欢喜,每日聚乐不题。







       悟空得道,拥有了对世界的正确认识自然不受玉帝皇权的管束。猴属尽皆被消,悟空的行为打破了玉帝内心的平衡机制。玉帝心理开始不平衡。玉帝就似一只螳螂不接受悟空对自己的反对。他只能够接受小小的世界没办法接受更大的世界。玉帝与本性的矛盾开始发生。玉帝因为活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不可自拔,负面心理开始慢慢生成。他因此唯我独尊走上极端而没有选择反思自己的问题而调整自己的心态。玉帝逆道而为与天斗,其实犯了极大的错误而多少人却不知道反而选择助纣为虐。悟空的向善之心就是和众人对这干,为了消除众人的极端行为而存在。这就是本性存在的价值。维护自然的心态和自然的健康而懂得向善向上发挥正能量,这才是他应该做的事。站在玉帝的立场,悟空的行为是在挑战他的权威与他的自我底线。悟空顺应自然规律要求龙王阎王向着他,而龙王和阎王却向着玉帝,还向玉帝告状。玉帝站在自己的立场,悟空的行为成了死罪。悟空真正的善在玉帝的世界里就这样成了恶。玉帝就这样和螳螂一样只认为一年三季才是正确的。悟空不认同犯了这样的死罪。玉帝守着这样可笑的权威不容侵犯。悟空顺道而为。众人却逆道而为,因此引发无限矛盾。人类战争就这样开始了。一个个都维护自己的价值体系走极端的心安理得,被反对都习惯性的不愿意接受。伤害谁都不愿意承受。因为伤害才有了反抗。社会因此矛盾重重。

       人为与天道就这样相反相成。天道选择去除伤害 ,人为不认为伤害是伤害,还认为自己在做好事;天道追求健康幸福,人为却不认为天道认为的健康才是健康,幸福才是幸福,却认为自己所谓的健康幸福才是健康幸福。玉帝如何意识到自己世界观的错误与本性达成共识呢?我们得好好思考。总归,伤害谁都不愿意接受。选择将心比心才能解决一切问题。比如玉帝为什么就觉得高人一等?设身处境想想,如果自己承受低等是否愿意?如果不愿意,为何如此对待别人?不合理又为什么不合理?这才是直接的因果论。玉帝需要反思的地方太多了,他不正的心态直接成就他一系列的负面心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玉帝对此何时能够真正明白?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因为玉帝和迷信玉帝的人,悟空才有了这么多莫须有的罪名。多少孩子所以遭受着多少不负责任的否定。很多人都知道孩子要爱护。回归现实,多少人又是如何爱护孩子的呢?如果是这样的言传身教只能成就怎样的后果?再多的抱怨因此也只是自寻的烦恼。





    却表启那个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一日,驾坐金阙云宫灵霄宝殿,聚集文武仙卿早朝之际,忽有丘弘济真人启奏道:“万岁,通明殿外有东海龙王敖广进表,听天尊宣诏。”玉皇传旨,着宣来。敖广宣至灵霄殿下,礼拜毕。旁有引奏仙童,接上表文。玉皇从头看过,表曰:

    水元下界东胜神洲东海小龙臣敖广启奏大天圣主玄穹高上帝君:近因花果山生、水帘洞住妖仙孙悟空者,欺虐小龙,强坐水宅,索兵器,施法施威;要披挂,骋凶骋势。惊伤水族,唬走龟鼍。南海龙战战兢兢,西海龙凄凄惨惨,北海龙缩首归降。臣敖广舒身下拜,献神珍之铁棒,凤翅之金冠,与那锁子甲、步云履,以礼送出。他仍弄武艺,显神通,但云:‘聒噪,聒噪!’果然无敌,甚为难制。臣今启奏,伏望圣裁。恳乞天兵,收此妖孽,庶使海岳清宁,下元安泰。奉奏。

    圣帝览毕,传旨:“着龙神回海,朕即遣将擒拿。”老龙王顿首谢去。下面又有葛仙翁天师启奏道:“万岁,有冥司秦广王赍奉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表文进上。”旁有传言玉女,接上表文,玉皇亦从头看过。表曰:

    幽冥境界,乃地之阴司。天有神而地有鬼,阴阳轮转;禽有生而兽有死,反复雌雄。生生化化,孕女成男。此自然之数,不能易也。今有花果山水帘洞天产妖猴孙悟空,逞恶行凶,不服拘唤。弄神通,打绝九幽鬼使;恃势力,惊伤十代慈王。大闹森罗,强销名号。致使猴属之类无拘,猕猴之畜多寿,寂灭轮回,各无生死。贫僧具表,冒渎天威。伏乞调遣神兵,收降此妖,整理阴阳,永安地府。谨奏。








         儒教有儒教的阴阳论,看似合情合理实而更反衬出儒教的人生格局。因为心境怎样的高度所以看到怎样的世界。在儒教思想中,鬼神主导他人的生死进行轮回是自然而然的事;站在悟空的立场在道教思想体系中认为人是鬼神的主导,人可以成为自己和世界的主人。两者的根本区别只是一个属于井底之蛙看世界,一个驰骋在无边无际的世界里看世界。两者的世界观因此产生天地之别的反差。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我们每天都会说话。我们说的每句话代表着自己的想法和信仰。我们每天说的话也是和自己心灵之间的对话。我们说的每句话能够与心灵达成共识吗?我们有颗简单的心吗?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吗?我们感到世界阳光普照吗?我们感到幸福吗?我们积极向上吗?我们的向善之心有多少?我们会感觉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吗?我们会感觉自己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吗?我们会感觉自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吗?我们觉得这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怎样的状态怎样看待这个世界是由我们的世界观决定的。而我们的世界观到底是什么样的?自己又十分清楚吗?我们对自己又了解多少呢?我们再来看看玉帝的为人。
    玉帝是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这样的称号自然是作者故意说的。玉帝有他固有的世界观,被他统治的人得顺应他的世界观不得侵犯,否则就是欺君之罪。而大道无私无欲没有自我无边无际。人因为有了自我而为了维护自我才产生了伤害。自我所以要向无我看齐达成阴阳合一的矛盾体系才是大道。而玉帝没有向无我看齐而只活在了自我的世界里不可自拔。恶因此产生了。
       老子说大道出现于天帝未出现之前。他的根据就是天帝有着小小的自我的存在,因而有私欲,而大道是无私无欲的。因为有私欲才会有固有的世界观。玉帝这样的称号当然有不当的一面了。事事两面性。阴阳就是并存的。绝对性看待问题肯定是不妥的。

       是就是是就会向着不是进行转换。玉帝是所谓的上圣大慈仁者自然进行着转换。作者正话反说。











    玉皇览毕,传旨:“着冥君回归地府,朕即遣将擒拿。”秦广王亦顿首谢去。

    大天尊宣众文武仙卿,问曰:“这妖猴是几年产育,何代出身,却就这般有道?”一言未已,班中闪出千里眼、顺风耳道:“这猴乃三百年前天产石猴。当时不以为然,不知这几年在何方修炼成仙,降龙伏虎,强销死籍也。”玉帝道:“那路神将下界收伏?”言未已,班中闪出太白长庚星俯伏启奏道:“上圣三界中,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奈此猴乃天地育成之体,日月孕就之身,他也顶天履地,服露餐霞,今既修成仙道,有降龙伏虎之能,与人何以异哉?臣启陛下,可念生化之慈恩,降一道招安圣旨,把他宣来上界,授他一个大小官职,与他籍名在箓,拘束此间。若受天命,后再升赏;若违天命,就此擒拿。一则不动众劳师,二则收仙有道也。”玉帝闻言甚喜,道:“依卿所奏。”即着文曲星官修诏,着太白金星招安。








        在玉帝的世界里,悟空成了妖猴。这就像很多人只站在自己的立场认为孩子不好一样。然而是悟空真的是妖吗?是孩子真的不好吗?大抵只是玉帝如此认为,大人如此看待而已。玉帝处在自己的世界里对本性得出了这样的认为。玉帝对悟空的态度转变了。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悟空刚出世,玉帝可不是这样认为的。而现在为什么这样认为了?他这样认为的立场是什么?站在悟空的立场,他无私无欲,只是他一直有意识的使自己成长着。那么,一个人的成长也是一种错误吗?而玉帝,很显然,他接受不了悟空的成长,因为他有自己固有的世界观。他不想改变自己的世界观。这是一个求成长,一个不求成长之间的矛盾。玉帝为了维护自己的价值体系不求成长所以说悟空是妖猴。他希望本性转变向着他的世界观。可是,可能吗?在玉帝的意识里,所以才有了太白金星说的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的说法。他们自认为是仙。悟空修道成仙也可以是仙,只要他接受玉帝的管制就是仙,否则就是妖。人心矛盾由此发生。一个个活在我以为的世界里。

      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站在道教思想的立场,人性开始驾驭本能就是修仙的过程。再说的明白一些,人因身体需求成就动物,克制身体需求而成仙,孩子天真无邪渴望爱,所以说婴儿一出生就属于神仙神圣。站在玉帝的立场,所有人都可以学习到儒教思想因此都可以成仙。当然,这也只是说说的。到底是不是仙只由玉帝来评判。像当时社会的科举考试。能考上当官的都是仙。而这些仙是由皇帝决定的。太白金星说的凡九窍者皆可成仙的意思就在此了。作者曾经当过官因此也成过玉帝认可的仙。孙悟空与玉帝如来之间的矛盾反应出当时作者的世界观与社会价值观之间的矛盾冲突。《西游记》讲述的心灵之旅更是作者的亲身体会。



      玉帝的唯我独尊只站在个人立场看问题反映出鲜明的人为因素。人自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比天大,玉帝所以自己不求改变,反而希望本性被他统治。到底是人大还是天大?而人为了成就自己而为自己找理由,于是开始对本性的否定,认为自己比天大。
读懂这本书会让我们感受到从古至今社会是如何发展的。我们自以为是以自己为中心,于是就会给我们最沉痛的一击,而后让我们永远记得这份痛迫使自己改变选择,不得不向着本性。自然才是最伟大的,而人是如何的渺小,人却总是不能自知。人不选择承认自己的无知如何让自己真正知道?自然是无言的。我们顺应他,他会让我们认识他。我们违背他,他会做出使我们受到伤害的回应。伤害,谁都不会喜欢。只有被伤害了才会真正选择去探寻问题的根本。
如果玉帝选择向本性看齐反观自己:我为什么自以为高等呢?我们向着本性好不好呢?悟空觉得人人平等好不好呢?人人平等的世界应该是怎样的一个世界?我为什么觉得悟空不好呢?我为什么觉得自己好呢?……而这个世界就是因为这样的人为制造伤害而后才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老子崇尚自然而为,防患于未然,从伤害没有发生时就把问题解决了。因为他对人为的这些因素太明白了,而懂他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再说招安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方便管束,如果不服管,再擒拿就师出有名了。对所有人算是有个合理的交代了:我算是仁慈了,给你成仙的机会,不过如果你不服管可就对不起了。人总是如此简单,喜欢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强制性的管,你必须服,不服就看我怎么治你。这就是玉帝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吧。被统治的人大体如何行为就可想而知了。玉皇大帝也不是在做榜样给被统治的人看吗?

      玉帝内在充满矛盾,心病非常严重,整个社会定然充满无限矛盾。由玉帝的耍权威谈管制反应出玉帝极度的唯我独尊以及对本性极度的不了解和不信任。玉帝自高自大自以为有本事所以对本性不了解而对本性严重缺乏信任,因此失了良知失了本性失了对世界的正确认识。

       玉帝这样以自我为中心的方式就这样产生了两面性。他用僵强之法,为了维护他的自我世界观用强硬。这与老子的上善若水柔性的力量相距就太远了。



       从金星的世界观和玉帝接受他意见的态度可以看出,他们是用了这样的方式接受的本性。他们的人为因素走极端的行为由此反应出来。灵山就在玉帝的对立岸。而玉帝却站在灵山的对立岸死也不肯回头。

         因此说,我们认为我们的想法是对的同时也要明白我们的想法也是错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内心自然的平衡,才能守护自然的健康。一旦过了头就不好了。我们吃饭吃的太多会不舒服。我们挑担挑的太重会感觉很累。我们路走得太多同样伤害身体……过犹不及,这是不应该的行为。玉帝明显开始走向过分。













    金星领了旨,出南天门外,按下祥云,直至花果山水帘洞,对众小猴道:“我乃天差天使,有圣旨在此,请你大王上界。快快报知!”洞外小猴,一层层传至洞天深处,道:“大王,外面有一老人,背着一角文书,言是上天差来的天使,有圣旨请你也。”美猴王听得大喜道:“我这两日正思量要上天走走,却就有天使来请。”叫:“快请进来!”猴王急整衣冠,门外迎接。金星径入当中,面南立定道:“我是西方太白金星,奉玉帝招安圣旨下界,请你上天,拜受仙箓。”悟空笑道:“多谢老星降临。”教:“小的们!安排筵宴款待。”金星道:“圣旨在身,不敢久留,就请大王同往,待荣迁之后,再从容叙也。”悟空道:“承光顾,空退,空退!”即唤四健将,分付:“谨慎教演儿孙,待我上天去看看路,却好带你们上去同居住也。”四健将领诺。这猴王与金星纵起云头,升在空霄之上。正是那:高迁上品天仙位,名列云班宝箓中。毕竟不知授个什么官爵,且听下回分解。









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那太白金星与美猴王,同出了洞天深处,一齐驾云而起。原来悟空筋斗云比众不同,十分快疾,把个金星撇在脑后,先至南天门外。正欲收云前进,被增长天王领着庞刘苟毕、邓辛张陶,一路大力天丁,枪刀剑戟,挡住天门,不肯放进。猴王道:“这个金星老儿乃奸诈之徒!既请老孙,如何教人动刀动枪,阻塞门路?”正嚷间,金星倏到,悟空就觌面发狠道:“你这老儿,怎么哄我?被你说奉玉帝招安旨意来请,却怎么教这些人阻住天门,不放老孙进去”?金星笑道:“大王息怒。你自来未曾到此天堂,却又无名,众天丁又与你素不相识,他怎肯放你擅入?等如今见了天尊,授了仙箓,注了官名,向后随你出入,谁复挡也?”悟空道:“这等说,也罢,我不进去了。”金星又用手扯住道:“你还同我进去。”将近天门,金星高叫道:“那天门天将、大小吏兵放开路者。此乃下界仙人,我奉玉帝圣旨,宣他来也。”那增长天王与众天丁俱才敛兵退避。猴王始信其言。





      悟空被拦住不给进去,站在他的立场心里着实不舒服,这叫被人轻视了。毕竟在下界可是称王称霸的人,现在转个方向了。再者说,他就是每个人的天性,他就是宇宙,他就是大道。每个人都应该重视他才合乎自然规律。可是因为人为却完全相反。他认为金星骗他了。
        本性才是每个人自然的信仰。然而因为人为,在儒教思想里,本性怎么就是这样的待遇。人为与无为之间存在着如此巨大的反差。
在作者的意识里,孩子多么美好啊?本性其实是多么美好啊?然而回归现实,一个个怎么就这样待他?孩子心里不舒服。悟空心里所以是不舒服的。本性就是天,是世界万物共同的信仰。然而一个个人就是这样自以为是,不信仰本性不信仰天却唯我独尊站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负责任的看待别人去了。悟空所以感到了不被信任,认为玉帝他们的欺骗。
         金星对悟空解释说是因为在天上他没有名,也就是说大家不知道他对他不了解没有得到玉帝认可。如果玉帝认可受了官职,大家就不敢轻视了。这样说也是有道理的。玉帝是被统治者的信仰。众人都向着玉帝。玉帝对本性认识,并且认可他,大家也会跟着这样做。玉帝怎样对待本性,大家也会跟着怎样对待本性。这是肯定的 。由此就说到了一个更大的空间:玉帝和被他统治的人和阴暗面构成了一个阴阳共同体一个世界。同样,好坏并存。
        这世界存在阴阳之间的转换。因为不了解所以不知道。了解了认识到了本性的好于是就得到重视。这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叫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阴阳之间是需要转换的,而且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是自然规律。悟空听了太白金星的解释因此接受了他的意见。
      悟空就似一颗奋斗的雄性一直努力寻找佳偶以求配合。一个个的人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似雌性总不得反省而看不到悟空的好而不愿意选择悟空做自己的配偶。




同金星缓步入里观看。真个是——

    初登上界,乍入天堂。金光万道滚红霓,瑞气千条喷紫雾。只见那南天门,碧沉沉琉璃造就,明幌幌宝玉妆成。两边摆数十员镇天元帅,一员员顶梁靠柱,持铣拥旄;四下列十数个金甲神人,一个个执戟悬鞭,持刀仗剑。外厢犹可,入内惊人:里壁厢有几根大柱,柱上缠绕着金鳞耀日赤须龙;又有几座长桥,桥上盘旋着彩羽凌空丹顶凤。明霞幌幌映天光,碧雾蒙蒙遮斗口。这天上有三十三座天宫,乃遣云宫、毗沙宫、五明宫、太阳宫、化乐宫……一宫宫脊吞金稳兽;又有七十二重宝殿,乃朝会殿、凌虚殿、宝光殿、天王殿、灵官殿……一殿殿柱列玉麒麟。寿星台上,有千千年不卸的名花;炼药炉边,有万万载常青的瑞草。又至那朝圣楼前,绛纱衣星辰灿烂,芙蓉冠金璧辉煌。玉簪珠履,紫绶金章。金钟撞动,三曹神表进丹墀;天鼓鸣时,万圣朝王参玉帝。又至那灵霄宝殿,金钉攒玉户,彩凤舞朱门。复道回廊,处处玲珑剔透;三檐四簇,层层龙凤翱翔。上面有个紫巍巍,明幌幌,圆丢丢,亮灼灼,大金葫芦顶;下面有天妃悬掌扇,玉女捧仙巾。恶狠狠掌朝的天将,气昂昂护驾的仙卿。正中间,琉璃盘内,放许多重重迭迭太乙丹;玛瑙瓶中,插几枝弯弯曲曲珊瑚树。正是天宫异物般般有,世上如他件件无。金阙银銮并紫府,琪花瑶草暨琼葩。朝王玉兔坛边过,参圣金乌着底飞。猴王有分来天境,不堕人间点污泥。
    太白金星领着美猴王,到于灵霄殿外。不等宣诏,直至御前,朝上礼拜。悟空挺身在旁,且不朝礼,但侧耳以听金星启奏。金星奏道:“臣领圣旨,已宣妖仙到了。”玉帝垂帘问曰:“那个是妖仙?”悟空却才躬身答应道:“老孙便是。”仙卿们都大惊失色道:“这个野猴!怎么不拜伏参见,辄敢这等答应道‘老孙便是’却该死了,该死了!”玉帝传旨道:“那孙悟空乃下界妖仙,初得人身,不知朝礼,且姑恕罪。”众仙卿叫声:“谢恩!”猴王却才朝上唱个大喏。玉帝宣文选武选仙卿,看那处少甚官职,着孙悟空去除授。旁边转过武曲星君启奏道:“天宫里各宫各殿,各方各处,都不少官,只是御马监缺个正堂管事。”玉帝传旨道:“就除他做个弼马温罢。”众臣叫谢恩,他也只朝上唱个大喏。玉帝又差木德星官送他去御马监到任。




       在玉帝的眼里悟空成了妖仙。玉帝为何如此认为?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仙,而悟空和他不一样,悟空所以是妖仙。我们怎样看待这个世界看待别人是由自己的世界观决定的。玉帝说悟空是妖仙反映出他的内心问题。悟空如水如镜子。从他身上照出的是自己的样子而非本性的样子。他说悟空是妖仙,其实说的是自己。玉帝的行为就像在对镜子里的自己说话。可他却以为镜子里的人是别人不是他自己。之前说了,我们每天都在说话,同时也是在和自己的心灵对话。而别人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我们如何看待别人在于自己内心的想法。我们知道这样的道理后,一定要反光内照,问问自己为什么是这样看待别人的?我们自己又是什么样的?我们能认识自己看清自己吗?
      现在,很明显,玉帝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样子所以不负责任的说本性是妖,对本性更是轻视的态度。因为过分的唯我独尊,负面心理随之生成。儒教佛教刚开始形成如同一道鲜美的饭菜自然有他的亮点,但久而久之,味道开始变了……道教思想很明显,对于改变非常重视,就似母乳因为自然的作用一直保鲜。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人就应当心随自然而进行着变化。
        人因自我界限而造就的形式主义就这样奇怪。站在悟空的立场,万物众生,人人平等。哪还要分什么等级?而悟空这样自然的表现在众人的眼里却成了不尊玉帝的死罪。玉帝原谅他初得人生,还使自己成了宽宏大量的好人。玉帝为了这样的自己的存在为自己美言,认为自己是好的却看不到自己的不好。而众人更顺着他成就他。
人的立场不同,看待问题的结果就这样不一样。
         好就是好吗?不好就是不好吗?玉帝因为悟空不好了所以自己好了,因为认为自己是好的所以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足;因为认为自己是好的所以不求改变。
       因为好所以不好。这就显示出阴阳之间的转变:好向不好转变。这是破了阴阳的做法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阴性就显示了。玉帝自认为自己是好的,结果却是如此不足如此不好。他看不到。信仰他的人同样看不到。社会上的现实问题就表现出来了,实质上的恶就出现了。
       何为好人?何为坏人?何为善?何为恶?一切只是如此而已。我认为好人就是好人,而真正的好人就会成为坏人。我认为善就是善,真正的善就会成为恶。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就是这个意思。因为走极端才成就真正的恶,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样的真理。因为多少人走极端而习惯成自然。

       比如大人总唠叨叫孩子做这做那。孩子不愿意。大人就责备孩子懒。其实为什么不能理解为孩子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呢?孩子喜欢自主希望被尊重不喜欢被吩咐来吩咐去的被摆布这也没错。孩子天性就是勤快而不懒的。我们看不到不能成为孩子的错。我们更要反思自己的问题不能因为自己的错而引人入盗。





    当时猴王欢欢喜喜,与木德星官径去到任。事毕,木德回宫。他在监里,会聚了监丞、监副、典簿、力士、大小官员人等,查明本监事务,止有天马千匹,乃是:
    骅骝骐骥,辏駬纤离;龙媒紫燕,挟翼骕骦;駚騠银忑,祢珝飞黄;辚骒翻羽,赤兔超光;逾辉弥景,腾雾胜黄;追风 绝地,飞皞奔霄;逸飘赤电,铜爵浮云;骢珑虎剌,绝尘紫鳞;四极大宛,八骏九逸,千里绝群。此等良马,一个个嘶风逐电精神壮,踏雾登云气力长。
    这猴王查看了文簿,点明了马数。本监中典簿管征备草料;力士官管刷洗马匹、紥草、饮水、煮料;监丞、监副辅佐催办。弼马昼夜不睡,滋养马匹。日间舞弄犹可,夜间看管殷勤,但是马睡的,赶起来吃草,走的捉将来靠槽。那些天马见了他,泯耳攒蹄,都养得肉肥膘满。不觉的半月有余。
    一朝闲暇,众监官都安排酒席,一则与他接风,一则与他贺喜。正在欢饮之间,猴王忽停杯问曰:“我这弼马温是个什么官衔?”众曰:“官名就是此了。”又问:“此官是个几品?”众道:“没有品从。”猴王道:“没品,想是大之极也。”众道:“不大不大,只唤做未入流。”猴王道:“怎么叫做‘未入流’?”众道:“末等。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似堂尊到任之后,这等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些尫羸,还要见责;再十分伤损,还要罚赎问罪。”猴王闻此,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那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忽喇的一声,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一路解数,直打出御马监,径至南天门。众天丁知他受了仙箓,乃是个弼马温,不敢阻当,让他打出天门去了。



       悟空知道这样的真相,被安排了这样低等的职位,伤自尊了。悟空代表天代表宇宙,而人为因为无知却心安理得如此轻视。站在悟空的立场他被如此轻视无法接受。众人的立场是:他初得人身何德何能来担当大的职位?众人因为对悟空不了解所以轻视本性如此心安理得。一个个都向着玉帝的价值体系选择唯我独尊而觉得自然而然。悟空不服不干,回花果山了。信不足有不信的道理就在此了。人为总会以己度人而无法相信本性而过分自信成就盲信。一个个总习惯性的认为自己就是好的,反之就是不好的。

       一个国家对本性的态度自然反应出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为人方式以及信仰。玉帝唯我独尊,定然在教育方式上注重对孩子的形式主义教育。而这些形式主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的。过去的教育方式是不是这样的?大家都很清楚了。
     老子崇尚无为,永远不自以为大,而人为恰好相反。

      社会为何等级森严,为何充满黑暗与伤害,本质原因就在这里。玉帝自以为是自高自大唯我独尊搞等级而后众人也跟着这样去做而成就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众人明白本性懂得反抗不跟着玉帝这样行为呢?那社会将会是何其美好?然而正因为众人的无知却觉得无所不知。一个个不了解本性制造伤害却觉得自己在做好事觉得自己的行为非常正常。而悟空的行为于是就遭到了鄙视。孩子天真无邪,而人为罪恶深重不得而知却如此心安理得,说话不负责任还可以对反对自己的人随意恶意诋毁。因为这样的为人,社会为何又不充满黑暗与冰冷?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其实就是说当我们不了解本性就会造就对本性的不信任。一个个于是就这样看待本性对待本性。信任不足,阴阳所以分离,才导致了两边派。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说话。真实的变成虚伪的。虚伪的变成真实的。那么,这个世界的真实到底是什么样的?什么又是虚幻?像儒教思想,佛教思想还能够得到信仰吗?儒教思想,佛教思想又是不是一种虚幻呢?他们是不是人为构造的一种世界呢?如果我们知道了这样的世界充满伤害,还会继续信仰他们吗?虚幻向真实转变才自然而然。
     就这样,悟空与天庭之间又发生思想观念上的极大矛盾:悟空觉得天庭不该如此轻视他,不信任他安排给他这样低等的职位,因为他自觉是如此的高等如此的好却不被认同,这也太侮辱他了。他就是天,就是大道,就是宇宙,怎么能够被这样轻视呢?天庭只认为自己是大比天大,虽然愚蠢却从来不觉得愚蠢反而自认为高贵,就是喜欢这样干。人的特点:确实喜欢和天斗。站在人的角度,那悟空就是低等的,就是小的,就该从小做起也好方便管束你。其余就算了,不想谈那些。什么重视你,追捧你,信任你,信仰你这都是胡扯。重视我,追捧我,相信我,管束你,我才是高级的这才是最重要的。多少人就这样活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再也出不来。


     现在的法制,如果能够做到对于孩子心灵伤害上的维护,那么社会又更上一层楼。如果国家能够做到对孩子身心健康的真正维护,那么我们中国已经何其强大。





    须臾,按落云头,回至花果山上,只见那四健将与各洞妖王,在那里操演兵卒,这猴王厉声高叫道“小的们,老孙来了!”一群猴都来叩头,迎接进洞天深处,请猴王高登宝位,一壁厢办酒接风,都道:“恭喜大王,上界去十数年,想必得意荣归也?”猴王道:“我才半月有余,那里有十数年?”众猴道:“大王,你在天上不觉时辰。天上一日,就是下界一年哩。请问大王,官居何职?”猴王摇手道:“不好说,不好说!活活的羞杀人!那玉帝不会用人,他见老孙这般模样,封我做个什么弼马温,原来是与他养马,未入流品之类。我初到任时不知,只在御马监中顽耍。及今日问我同寮,始知是这等卑贱。老孙心中大恼,推倒席面,不受官衔,因此走下来了。”众猴道:“来得好,来得好!大王在这福地洞天之处为王,多少尊重快乐,怎么肯去与他做马夫?”教:“小的们!快办酒来,与大王释闷。”
    正饮酒欢会间,有人来报道:“大王,门外有两个独角鬼王,要见大王。”猴王道:“教他进来。”那鬼王整衣跑入洞中,倒身下拜。美猴王问他:“你见我何干?”鬼王道:“久闻大王招贤,无由得见,今见大王授了天箓,得意荣归,特献赭黄袍一件,与大王称庆。肯不弃鄙贱,收纳小人,亦得效犬马之劳。”猴王大喜,将赭黄袍穿起,众等欣然排班朝拜,即将鬼王封为前部总督先锋。鬼王谢恩毕,复启道:“大王在天许久,所授何职?”猴王道:“玉帝轻贤,封我做个什么弼马温!”鬼王听言,又奏道:“大王有此神通,如何与他养马?就做个齐天大圣,有何不可?”猴王闻说,欢喜不胜,连道几个“好,好,好!”教四健将:“就替我快置个旌旗,旗上写‘齐天大圣’四大字,立竿张挂。自此以后,只称我为齐天大圣,不许再称大王。亦可传与各洞妖王,一体知悉。”此不在话下。


      我们身上的各个器官,无声无息的发挥正常的功能。我们的潜意识也一样,无时无刻都在发挥正常功能,保持阴阳合一的状态。只有选择向着他,才能消除我们外在小小的自己而消除一切伤害与不必要的烦恼。玉帝所以如此轻贤。吴承恩又何尝不感叹世有伯乐而后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悟空继续一步步成长。最终他如何得到众人的信仰呢?这也是当今社会的问题。

     从自然的角度,悟空为大有他的理。悟空就是孩子的心,代表宇宙的世界观。而人为的世界观只是宇宙里小小的尘埃,就似井底之蛙和螳螂看世界。玉帝因为自己小小的世界观只是一粒小小的尘埃心胸狭隘自然容不下本性和本性杠上了。而玉帝却觉得是悟空侵犯了他而那么理所当然。是与非到底如何看待?到底何为善?何为恶?何为是?何为非?是与非,善与恶为何被颠倒?我们用心聆听用心选择。







    却说那玉帝次日设朝,只见张天师引御马监监丞、监副在丹墀下拜奏道:“万岁,新任弼马温孙悟空,因嫌官小,昨日反下天宫去了。”正说间,又见南天门外增长天王领众天丁,亦奏道:“弼马温不知何故,走出天门去了。”




      玉帝听报后很简单,为了维护自我,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用强。而用强的后果又是什么呢?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玉帝讲强,自然而然不是悟空的对手,最后自己都要灭亡,幸好如来来帮忙。如来又为什么能够把悟空给压制了?因为如来自诩多么的向善迷乱了多少人因此迷信如来的人太多,阴性的力量太强。信仰悟空的人太少太少,悟空这颗阳性的力量太弱,善性的力量太弱。如来自诩劝人为善因而得到多少人的信仰,由此说明众人内心深处的向善之心在作怪。然而到底什么是善因此又迷乱了多少人。孙悟空的善因此处处受到恶意诋毁。世上最美好的存在总要经历无限摧毁却依然如故才显示出他的宝贵无价。人受制于七情六欲带来多少的害?玉帝受制于七情六欲因此深刻得以体现。
       人性驾驭本能。悟空这颗人性如何能够驾驭本能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玉帝闻言,即传旨:“着两路神元,各归本职,朕遣天兵,擒拿此怪。”班部中闪上托塔李天王与哪吒三太子,越班奏上道:“万岁,微臣不才,请旨降此妖怪。”玉帝大喜,即封托塔天王李靖为降魔大元帅,哪吒三太子为三坛海会大神,即刻兴师下界。李天王与哪吒叩头谢辞,径至本宫,点起三军,帅众头目,着巨灵神为先锋,鱼肚将掠后,药叉将催兵。一霎时出南天门外,径来到花果山。选平阳处安了营寨,传令教巨灵神挑战。巨灵神得令,结束整齐,轮着宣花斧,到了水帘洞外。只见那洞门外,许多妖魔,都是些狼虫虎豹之类,丫丫叉叉,轮枪舞剑,在那里跳斗咆哮。这巨灵神喝道:“那业畜!快早去报与弼马温知道,吾乃上天大将,奉玉帝旨意,到此收伏。教他早早出来受降,免致汝等皆伤残也。”那些怪奔奔波波,传报洞中道:“祸事了,祸事了!”猴王问:“有甚祸事?”众妖道:“门外有一员天将,口称大圣官衔,道:奉玉帝圣旨,来此收伏。教早早出去受降,免伤我等性命。”猴王听说,教:“取我披挂来!”就戴上紫金冠,贯上黄金甲,登上步云鞋,手执如意金箍棒,领众出门,摆开阵势。这巨灵神睁睛观看,真好猴王——
    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
    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眉又硬。挺挺身才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
    尖嘴咨牙弼马温,心高要做齐天圣。
    巨灵神厉声高叫道:“那泼猴!你认得我么?”大圣听言,急问道:“你是那路毛神?老孙不曾会你,你快报名来。”巨灵神道:“我把你那欺心的猢狲!你是认不得我!我乃高上神霄托塔李天王部下先锋,巨灵天将!今奉玉帝圣旨,到此收降你。你快卸了装束,归顺天恩,免得这满山诸畜遭诛。若道半个不字,教你顷刻化为鳷粉!”猴王听说,心中大怒道:“泼毛神,休夸大口,少弄长舌!我本待一棒打死你,恐无人去报信,且留你性命,快早回天,对玉皇说:他甚不用贤!老孙有无穷的本事,为何教我替他养马?你看我这旌旗上字号,若依此字号升官,我就不动刀兵,自然的天地清泰;如若不依,时间就打上灵霄宝殿,教他龙床定坐不成!”这巨灵神闻此言,急睁睛迎风观看,果见门外竖一高竿,竿上有旌旗一面,上写着“齐天大圣”四大字。巨灵神冷笑三声道:“这泼猴,这等不知人事,辄敢无状,你就要做齐天大圣!好好的吃吾一斧!”劈头就砍将去。那猴王正是会家不忙,将金箍棒应手相迎。这一场好杀——
    棒名如意,斧号宣花。他两个乍相逢,不知深浅。斧和棒,左右交加。一个暗藏神妙,一个大口称夸。使动法喷云嗳雾;展开手播土扬沙。天将神通就有道,猴王变化实无涯。棒举却如龙戏水,斧来犹似凤穿花。巨灵名望传天下,原来本事不如他。大圣轻轻轮铁棒,着头一下满身麻。
    巨灵神抵敌他不住,被猴王劈头一棒,慌忙将斧架隔,傣带的一声,把个斧柄打做两截,急撤身败阵逃生。

     李天王和哪吒很显然是儒教护法,帮助玉帝打击本性。悟空这颗世上最美好的存在反而成为众矢之的。他犯的错只是因为众人认为他犯错了。不论儒教还是佛教毋庸置疑都是抹杀天性的教育。顺应自然规律的教育就是鼓励孩子去反,带领孩子懂得去反而使自己一直成长。作为一个国家,道理也是一样的,教老百姓去反,懂得去反而一直成长,向着众人共同的美好奋进来实现每个人更大的人生价值。

      本性的思想观念与玉帝的思想观念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玉帝的力量很强,有这么多信仰者为他服务。那本性的力量如何呢?他若不选择成长,早就被灭了。当然这是不可能的。社会每天在进步。本性每天都在不断成长。一个人或是一群人成长停滞,但不可能所有人都成长停滞。这就是自然。

        悟空代表天道代表正义,说得话是非常有道理的。他反对玉帝和众人对他的不了解和轻视,更如此不负责任的诋毁用强。他因此也更不会接受。而众人站在自己的立场却可以如此心安理得的诋毁他。玉帝走极端逆道而为,都站在本性的对立面,说话所以可以如此不负责任。玉帝的仁慈到底在哪里?而多少人却跟着是非善恶不分的助纣为虐。
      遵循自然规律,正义总会打败邪恶。巨灵神所以哪是本性的对手?悟空的心境可高于玉帝的心境。巨灵神所以打不过悟空。哪吒同样为玉帝的臣子,自然不是悟空的对手。





猴王笑道:“脓包,脓包!我已饶了你,你快去报信,快去报信!”巨灵神回至营门,径见托塔天王,忙哈哈跪下道:“弼马温果是神通广大!末将战他不过,败阵回来请罪。”李天王发怒道:“这厮锉吾锐气,推出斩之!”





        李天王与玉帝一样权威十足。有怎样的主子肯定就有怎样的下属。







旁边闪出哪吒太子,拜告:“父王息怒,且恕巨灵之罪,待孩儿出师一遭,便知深浅。”天王听谏,且教回营待罪管事。
    这哪吒太子,甲胄齐整,跳出营盘,撞至水帘洞外。那悟空正来收兵,见哪吒来的勇猛。好太子——
    总角才遮囟,披毛未苫肩。神奇多敏悟,骨秀更清妍。
    诚为天上麒麟子,果是烟霞彩凤仙。龙种自然非俗相,妙龄端不类尘凡。
    身带六般神器械,飞腾变化广无边。今受玉皇金口诏,敕封海会号三坛。
    悟空迎近前来问曰:“你是谁家小哥?闯近吾门,有何事干?”哪吒喝道:“泼妖猴!岂不认得我?我乃托塔天王三太子哪吒是也。今奉玉帝钦差,至此捉你。”悟空笑道:“小太子,你的奶牙尚未退,胎毛尚未干,怎敢说这般大话?我且留你的性命,不打你。你只看我旌旗上是什么字号,拜上玉帝,是这般官衔,再也不须动众,我自皈依;若是不遂我心,定要打上灵霄宝殿。”哪吒抬头看处,乃“齐天大圣”四字。哪吒道:“这妖猴能有多大神通,就敢称此名号!不要怕,吃吾一剑!”悟空道:“我只站下不动,任你砍几剑罢。”那哪吒奋怒,大喝一声,叫:“变!”即变做三头六臂,恶狠狠手持着六般兵器,乃是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丫丫叉叉,扑面来打。悟空见了心惊道:“这小哥倒也会弄些手段!莫无礼,看我神通!”好大圣,喝声:“变!”也变做三头六臂,把金箍棒幌一幌,也变作三条,六只手拿着三条棒架住。这场斗,真个是地动山摇,好杀也——
    六臂哪吒太子,天生美石猴王,相逢真对手,正遇本源流。那一个蒙差来下界,这一个欺心闹斗牛。斩妖宝剑锋芒快,砍妖刀狠鬼神愁;缚妖索子如飞蟒,降妖大杵似狼头;火轮掣电烘烘艳,往往来来滚绣球。大圣三条如意棒,前遮后挡运机谋。苦争数合无高下,太子心中不肯休。把那六件兵器多教变,百千万亿照头丢。猴王不惧呵呵笑,铁棒翻腾自运筹。以一化千千化万,满空乱舞赛飞虬。唬得各洞妖王都闭户,遍山鬼怪尽藏头。神兵怒气云惨惨,金箍铁棒响飕飕。那壁厢,天丁呐喊人人怕;这壁厢,猴怪摇旗个个忧。发狠两家齐斗勇,不知那个刚强那个柔。
    三太子与悟空各骋神威,斗了个三十回合。那太子六般兵,变做千千万万;孙悟空金箍棒,变作万万千千。半空中似雨点流星,不分胜负。原来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乱之时,他拔下一根毫毛,叫声:“变!”就变做他的本相,手挺着棒,演着哪吒。他的真身却一纵,赶至哪吒脑后,着左膊上一棒打来。哪吒正使法间,听得棒头风响,急躲闪时,不能措手,被他着了一下,负痛逃走,收了法,把六件兵器,依旧归身,败阵而回。
    那阵上李天王早已看见,急欲提兵助战,不觉太子倏至面前,战兢兢报道:“父王,弼马温真个有本事!孩儿这般法力,也战他不过,已被他打伤膊也。”天王大惊失色道:“这厮恁的神通,如何取胜?”太子道:“他洞门外竖一竿旗,上写‘齐天大圣’四字,亲口夸称,教玉帝就封他做齐天大圣,万事俱休;若还不是此号,定要打上灵霄宝殿哩!”天王道:“既然如此,且不要与他相持,且去上界,将此言回奏,再多遣天兵,围捉这厮,未为迟也。”太子负痛,不能复战,故同天王回天启奏不题。
    你看那猴王得胜归山,那七十二洞妖王与那六弟兄,俱来贺喜。在洞天福地,饮乐无比。他却对六弟兄说:“小弟既称齐天大圣,你们亦可以大圣称之。”内有牛魔王忽然高叫道:“贤弟言之有理,我即称做个平天大圣。”蛟魔王道:“我称做复海大圣。”鹏魔王道:“我称混天大圣。”狮犭它王道:“我称移山大圣。”猕猴王道:“我称通风大圣。”犭禺狨王道:“我称驱神大圣。”此时七大圣自作自为,自称自号,耍乐一日,各散讫。
    却说那李天王与三太子领着众将,直至灵霄宝殿,启奏道:“臣等奉旨出师下界,收伏妖仙孙悟空,不期他神通广大,不能取胜,仍望万岁添兵剿除。”玉帝道:“谅一妖猴有多少本事,还要添兵?”太子又近前奏道:“望万岁赦臣死罪!那妖猴使一条铁棒,先败了巨灵神,又打伤臣臂膊。洞门外立一竿旗,上书‘齐天大圣’四字,道是封他这官职,即便休兵来投;若不是此官,还要打上灵霄宝殿也。”玉帝闻言,惊讶道:“这妖猴何敢这般狂妄!着众将即刻诛之!”




       站在玉帝的立场,因为过分唯我独尊负面心理更加强胜。悟空可是在挑战玉帝的权威与底线。玉帝如何容忍所以说要杀了他。阴阳之争就这样进行着。到底谁善谁恶,谁好谁坏?明眼人自然有明断。过去多少的黑暗历史证明着。谁会希望那段黑暗历史重演?是非善恶颠倒,是不是玉帝这样一手造成的?玉帝还是仁慈的吗?社会的黑暗只是人为因素而成就。我们因此也能够更加懂了。

      人的最大弱点:喜欢与天斗,习惯以小小的自我为中心,玉帝所以要维护自己的存在,不惜用强。而悟空尽全力保全自己。阴阳之争,谁是胜者呢?
      信仰玉帝的众人都有自己的本事于是都有自己的宝贝可是心境都在玉帝之下,他们都是为玉帝服务的。

      心境高于玉帝的信佛去了。心境高于如来的人信道去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奇怪。佛教思想当然也是阴阳共同体,有好处有不好处。



正说间,班部中又闪出太白金星,奏道:“那妖猴只知出言,不知大小。欲加兵与他争斗,想一时不能收伏,反又劳师。不若万岁大舍恩慈,还降招安旨意,就教他做个齐天大圣。只是加他个空衔,有官无禄便了。”



        金星看到悟空的本事反对兴师动众两边劝和,让悟空做齐天大圣,只是有名无实。悟空想要得到众人信仰,众人却不愿意。因为众人对他不了解也不想了解。一个个都唯我独尊走极端去了。金星说给个大圣的名而不给他事做和俸禄。能够换得清净就算了。由此表现出金星,玉帝的心胸如何。悟空的替天行道,顺道而为就这样落空。人为因素成就多少罪恶?而多少人明白这样的道理?因为失了本性失了良知失了公道失了正义而助纣为虐却总是觉得自己聪明自己很好。在金星的建议下,玉帝选择用骗。这样的为人是不是很低级呢?因此说,是就是是,于是就会向不是进行转换。玉帝的仁慈因为极端过分的行为而失去而后产生这么多的负面心理。
     老子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涵盖了多少的内容?人为的本质就是唯我独尊自高自大不愿意反思自己的问题进行改正。而今多少人依然涛声依旧维护这样的心态而不得反省呢?正因为如此才无法见性明心而成就多少坏事只是多少人总是不愿意面对与承认反而心安理得找别人和孩子的麻烦。当今社会,毁灭本性的事太常见。多少为人父母不得反省而习惯找孩子的麻烦。正确的言传身教多么的重要。错误的言传身教百害而无一利。而多少人不知不觉学着玉帝如来这一套为人?教育的失败更体现出信仰何其的错误。






玉帝道:“怎么唤做‘有官无禄’?”金星道:“名是齐天大圣,只不与他事管,不与他俸禄,且养在天壤之间,收他的邪心,使不生狂妄,庶乾坤安靖,海宇得清宁也。”玉帝闻言道:“依卿所奏。”即命降了诏书,仍着金星领去。
    金星出南天门,直至花果山水帘洞外观看。这番比前不同,威风凛凛,杀气森森,各样妖精,无般不有。一个个都执剑拈枪,拿刀弄杖的,在那里咆哮跳跃。一见金星,皆上前动手。金星道:“那众头目来!累你去报你大圣知之。吾乃上帝遣来天使,有圣旨在此请他。”众妖即跑入报道:“外面有一老者,他说是上界天使,有旨意请你。”悟空道:“来得好,来得好!想是前番来的那太白金星。那次请我上界,虽是官爵不堪,却也天上走了一次,认得那天门内外之路。今番又来,定有好意。”教众头目大开旗鼓,摆队迎接。大圣即带引群猴,顶冠贯甲,甲上罩了赭黄袍,足踏云履,急出洞门,躬身施礼。高叫道:“老星请进,恕我失迎之罪。”金星趋步向前,径入洞内,面南立着道:“今告大圣,前者因大圣嫌恶官小,躲离御马监,当有本监中大小官员奏了玉帝。玉帝传旨道:‘凡授官职,皆由卑而尊,为何嫌小?’即有李天王领哪吒下界取战。不知大圣神通,故遭败北,回天奏道:‘大圣立一竿旗,要做齐天大圣。众武将还要支吾,是老汉力为大圣冒罪奏闻,免兴师旅,请大王授箓。玉帝准奏,因此来请。”悟空笑道:“前番动劳,今又蒙爱,多谢,多谢!但不知上天可有此齐天大圣之官衔也?”金星道:“老汉以此衔奏准,方敢领旨而来。如有不遂,只坐罪老汉便是。”
    悟空大喜,恳留饮宴不肯,遂与金星纵着祥云,到南天门外。那些天丁天将,都拱手相迎,径入灵霄殿下。金星拜奏道:“臣奉诏宣弼马温孙悟空已到。”玉帝道:“那孙悟空过来,今宣你做个齐天大圣,官品极矣,但切不可胡为。”这猴亦止朝上唱个喏,道声谢恩。玉帝即命工干官张、鲁二班,在蟠桃园右首起一座齐天大圣府,府内设个二司:一名安静司,一名宁神司。司俱有仙吏,左右扶持。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外赐御酒二瓶,金花十朵,着他安心定志,再勿胡为。那猴王信受奉行,即日与五斗星君到府,打开酒瓶,同众尽饮。送星官回转本宫,他才遂心满意,喜地欢天,在于天宫快乐,无挂无碍。正是:仙名永注长生箓,不堕轮回万古传。毕竟不知向后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悟空就这样得道成仙,不堕轮回万古传。《道德经》因此被流传下来只是被称为玄学。

      大家都安静了,看似都好了。然而好与不好总是形影不离的两兄弟。社会的进步人力无法阻挡。如果想要阻挡,只会让自己和后代承受最后的灭顶之灾。这样的后果谁愿意去承受呢?玉帝如何能够反省自己的问题进行改变?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718974761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2-2-7 13:47: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话表齐天大圣到底是个妖猴,更不知官衔品从,也不较俸禄高低,但只注名便了。





     名指正确的世界观。站在孙悟空的立场,对于官的大小,钱多钱少,他根本就不在乎。他在乎的只是精神追求因此是对世界正确的认识。对于官衔品从,钱多钱少,根本不在乎。

      悟空是我们原始的大脑代表社会无形的灵魂不知不觉的都在学习着,和心脏的跳动一样。我们若能反思自己的问题而懂得向着他,与他达成共识,在他的消化下就能使心灵归空,感受他的成长。我们遇到问题,他自然而然使心灵归空归一而创造出智慧,使我们的心灵超脱自我提高心境感受到与众人不一样的世界,让我们能够更深入的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得到与世人完全不同的看法。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深刻道理。

    道教思想也似母乳。母乳是人的心血与精华,属于自然成就。婴儿吃着,母乳又自然创造出来,孩子越吃母乳产出来越多,有与无之间就这样进行着自然的循环,如此神奇。孩子不吃了,乳汁没几天就消失了。母乳被挤出来就成了单纯的有,因而有了保质期,时间久了就会坏掉。孩子吃着母乳和母乳自然产出保持着循环母乳一直保鲜。孩子吃奶进行消化就似化解想法得到智慧的过程。因此,我们若不选择反思,就无法让自己的心灵长大,而后使原始的心灵慢慢消亡,最后只剩下小小的自己对自己的无限烦乱。庸人自扰就这样形成。反之,我们一直选择反思就似孩子吃奶而得到自然的精华而后让自己一直成长。说出来的任何对世界的看法就似挤出来的奶总有保质期。这就是所谓的有。道教思想真的无法说吗?当然也不是的。世上从来就没有绝对。老子还不是说了九九八十一章五千言吗?吴承恩就塑造出孙悟空这个道教派代表把道教思想鲜明的表达。阴阳合一所以虚无。无形的虚无才是长长久久的存在,道教如此侧重成长。有与无只是如此玄妙。有与无达成阴阳共同体才是世界本来。这才是道教思想说的空而不是佛教认为的顽固不化的空。人类的语言也一直在进化。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并不是说道教思想无法用语言表达,只是说明有与无之间的关系。说出来的对世界的看法如同挤出来的奶成为了实有,有就是短暂的存在,不是大道本身。使有归无一直进行着转换,这就是自然的运行一个人自然的成长 。这就是真正的大道。自然的运行是无限的,人的成长因此也是无限的,这就是精神上的长生。我之前的解读就是有,随着自己的一直成长,之前的有已经成为一堆废纸因此化成了无。这次解读在今后肯定也会成为一堆废纸,而且面对不愿意重视他的人也只是一堆废纸。有与无、对与错之间只是如此巧妙。《道德经》和《西游记》的主导思想就是世界万物的相对论。人的世界观也是如此。我们深入明白有与无之间的关系能够保持自然的心态使心灵和自然一样的运行也就明白道教思想。



       向着本性的思维方式与世人习惯性的维护自我是相反的。因为维护自我所以习惯性的认为自己是对的,而道恰恰相反。他会向自我之心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自己是错的。这就是自我之心与无我之心最大的差异。道理非常明白,这就似井底之蛙与螳螂如果选择反思跳出自我界限的束缚于是看到这本来无边无际的世界。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和一年只有三季在他们生活的环境中成立,和这个本来的世界并不成立。同样的,我们站在地球上的立场而得到的认识,如果站在月球上又不成立。我们的世界观都只是相对而言。我们站在什么样的立场说着什么样的话。一旦绝对只会成就谬论。面对孩子,我们若不负责任只站在自己的立场如井底之蛙螳螂那样想当然而否定孩子,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伤害太大。这样的言传身教更是不可取的。

     我们是否能够听从反对意见,这就表现出我们内心有多强大。潜意识的功能就是向我们价值体系挑战。无我之心与自我之心达成共识于是得到对这个世界更深入的认识,于是我们就成长了。

       玉皇大帝很明显,他习惯性的维护自己这小小的世界,就似一只蚂蚁想要绊倒一只大象,因而妄图带领众人吞噬这无边无际的世界,因此看到的都是悟空的问题却看不到自己的问题。 本性真的有问题吗?如果说有,那就是悟空没有把玉皇大帝这小小的世界消化掉让玉帝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而改正听从自己的心声。太白金星认为他没有做什么事,得不到众人的认同和信仰,也就是说悟空没有让大家认识到他和他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站在玉帝的角度,他能够听从自己的心声选择向自己的世界观挑战吗?很显然了,他没办法接受。正因为悟空的挑战使他生出多少负面心理、情绪和事端。他所以怒了,发动兵力只想制服他。什么又是人类战争?什么又是犯罪?人的负面心理及情绪又来源于何方?因此,他这样的心态会造就怎样的后果?社会发展到今天,答案显而易见。而悟空就不一样,他从玉皇大帝的为人方式上看到了玉皇大帝的问题和更深入的认识了自己。他认识到自己了而后才会找到玉帝的症结使玉帝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而后改正。这就是劝人向善的本质。



       自然的规则是什么?我们顺应本性,他就会带领我们去认识他,认识这个世界,我们于是就更深入的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不顺应他,我们就会以自己的想法为中心,使自己活在小小的世界里于是远离本性使心迷茫。大道无亲,常与善人就是这个道理。老子的自然而为,就是规劝众人认识到自己是无知的,愚蠢的,自然才是最伟大的,而后带领众人选择无知而求知,消除自己因自我界限造就的片面认知,用心去体味这个真实的世界,这个伟大的世界,让我们回到大自然母亲的怀抱。这与生理上的成长一样,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做到。

    什么叫做上善若水,平常心?对事事两面性深入明白也就拥有了平常心和上善若水。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天平。本性就是使天平能够平衡的砝码。不向着本性,心态就会不正。如果就这样长大了,再使心态归正就不容易了。



《老子》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这两章的内容意思非常明显。第三十三章说:以己度人只能得到对世界的错误认识,这只是小聪明。这就如玉帝带领众人对本性的认识。他们因此只是自以为是的小聪明。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悟空到底犯了什么罪?只是玉帝认为他犯了罪而已。选择向自己挑战,反思自己的问题,消除负面心理使外在的自己与内在的自己进行融合,从而清楚的认识自己做到对自己的把握,这才是真正的聪明。战胜别人只说明力量强,这就像玉帝拉拢信仰者打击本性的行为。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玉帝敢选择反思向自己挑战吗?他做到了才表现出他真正的强大。对外在的自己与内在的自己都充分明白的人富有,对此坚定信念敢去做的人有志气。心为身的主导,不失掉这样的住所的人长久。肉体死了,也就是被战胜了,而心灵如自然一样运行的人才是真正的长寿。换句话说,心灵死亡,只为了肉体而活就成了一具行尸走肉。肉体为有。世界万物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都只是短暂的存在。为了肉体而活终究无法长久,烦恼伤害所以不断。
        第五十六章:选择默默求知的人不以己度人发表对别人不负责任的看法,孙悟空就这样默默的成长着,他没有发表任何对别人的不负责任的看法。喜欢以己度人发表对别人看法的人却总是不愿意反思自己以己度人的问题因此无知。玉帝及众人就相当明显了,悟空总是这样不好那样坏,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只不过是他们的个人认为而已。选择向自己挑战,反思自己以己度人的问题,这就是闭其门,消除外在的自己所表现出的一切锋芒,从而与内在达成阴阳共同体,这才是本来的自己,本来的世界。因此,我们是亲近还是疏远;是好是坏;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是高贵还是低贱,并不能由他人来决定只由事实来证明。这才是天下最尊贵的品德。悟空因此相当明显了,他带领众人来明白这样高贵的品德。不敢向自己挑战不敢选择反思只会以己度人的耍一些小聪明,这种行为自然是不合理的。而多少人一直这样去做呢?正因为如此对内心所以无法清明,是非观因此混乱,从而扰乱了多少人使多少人对内心跟着无法清明。
     每个人对《西游记》和《道德经》都有着自己的理解。由此表现出事事两面性的深刻道理,更因此反映出每个人心灵的高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每个人的语言就代表着自己的思想和心境。不要随便单纯的否定他人而觉得自己聪明,这样只会更多的暴露出自己的弱点。总体来说,否定别人就是否定自己;赞美别人也就是赞美自己;全面看待别人也就是全面看待自己。这与物理学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道理是一样的。阴阳总并存。阴性的存在自然而然。选择全面看待问题才是明智之举。不敢面对不好的一面只说明内心不够强大或者说内心非常脆弱。




那齐天府下二司仙吏,早晚伏侍,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无事牵萦,自由自在。闲时节会友游宫,交朋结义。见三清称个“老”字,逢四帝道个“陛下”。与那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汉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称呼。今日东游,明日西荡,云去云来,行踪不定。





      玉帝选择了对自己世界观的信仰而且觉得自然而然,于是慢慢走向了极端 ,心理上因此越来越失衡。他认为自己是高贵的。他只会接受这样高贵的待遇追求这样高贵的地位而后强力要求别人的信仰与奉承。如果,他的这些高贵地位没有了,没有人信仰他了,他如何去承受?所以,以自己为中心的人喜欢听取顺从自己声音,听到反对自己的声音会相当敏感和心理非常不舒服。反对意见会让他心生严重不安。他们需要找寻和自己一样的声音获得安全感。本性的声音让玉帝感到危机。

       人之本性自然而然,无私无欲,保持着本来的阴阳合一。悟空默默发挥着自己的功能在众神仙那里传授自己对世界本来的认识,与众神仙达成共识,所以叫称兄道弟。

       本性这样的作为,让玉帝感受到严重的安全隐患。悟空是天,他的世界观是无形的,与宇宙一样无边无际,和玉帝这小小的自我似螳螂、井底之蛙的世界完全相反。什么叫阴阳合一?玉帝意识到自己这小小的世界是对的也是错的因而达成阴阳共同体。玉帝也就回归本性。人在这世上就似一粒小小的尘埃其实都是夸张的。作为每个人有什么自大的理由?我们在孩子面前自大因此是不可取的。道教思想对孩子本来的心只是如此看重。孙悟空就是个孩子。老子把自己也比喻成不会说话的婴儿。我们真正明白了孩子的心也就明白了人之本性而回归大道。

      由此看来,道教思想的侧重点就是对孩子身心健康的真正重视,要我们通过学习懂得爱孩子也就是懂得自爱。玉帝及迷信玉帝的人明显在伤害孩子。悟空的健康成长在玉帝及众人的世界里反成了犯罪。他们把对孩子的害来当成对孩子的爱。中国多少人因为儒教佛教的深刻影响自然没几个懂得顺应自然规律懂得爱孩子,把害当成爱的就这样成为了普遍现象。







    一日,玉帝早朝,班部中闪出许旌阳真人俯囟启奏道:“今有齐天大圣日日无事闲游,结交天上众星宿,不论高低,俱称朋友。恐后闲中生事。不若与他一件事管,庶免别生事端。”玉帝闻言,即时宣诏。那猴王欣欣然而至,道:“陛下,诏老孙有何升赏?”玉帝道:“朕见你身闲无事,与你件执事。你且权管那蟠桃园,早晚好生在意。”大圣欢喜谢恩,朝上唱喏而退。







       许旌阳所谓的这个真人和玉帝一样的世界观,站在螳螂井底之蛙的世界里看世界,悟空自然大德的行为成为了身闲无事,不分高低贵贱的做法。很显然,众人认为维护小小的自己而走极端的行为才是正常的,才是对的。人就应该分高低贵贱,做他们认为应该做的事。悟空不分高低贵贱结交朋友的行为让他们不舒服了。他觉得悟空这样下去会生出事端。玉帝站在自己的世界里,也觉得本性会生事端。他认为的事端是什么呢?怕他的统治地位受到影响,怕他的世界观不能继续维持。

       玉帝,许旌阳真人以自己为中心得到这样的认为做着这样言传身教。玉帝这样不合理的为人态度反而是正常的。人与人之间就该分尊卑贵贱,悟空却是低等的。他和别人称兄道弟不合理。正因为玉帝这样过分唯我独尊的人为所以才有事发生。这就像我们吃的太饱或者太饿了,不好的事来了……

       有事如何向无事转换?这就像我们在一块空旷的土地上种庄稼。潜意识就似空旷的土地。自我之心就像庄稼,是有。潜意识把这颗种子消化掉使有归无,于是果实就出来了。这叫自然长大,也就是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过程。

      玉帝叫悟空看守蟠桃园,目的是为了约束他,不要闲着没事不论高低的结交各星宿称朋友,免生事端。只是玉帝没有想到一切适得其反。一个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相当然总是不可取的。再说悟空的成长肯定会影响玉帝的价值观,于是会影响他的统治地位。玉帝对悟空说的话也是玉帝对潜意识下达的命令,希望本性不要挑战自己的价值观给他找麻烦。因为修复价值观很麻烦,他不想去那样行为。然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就没有麻烦吗?其实这才是根本问题。正因为不选择改变才成就更大的麻烦,于是结果就这样大失所望。归根结底是玉帝的世界观发生了错误。玉帝认为维持他的价值体系和众人都向着他才会没有事发生。可是世界无时无刻都在不断变化。玉帝活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不求改变不合自然规律。玉帝和多少迷信他的人就如同多少的井底之蛙与螳螂,总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一年只有三季才是合理的,实而何其荒谬绝伦。老子吴承恩深刻意识到这个问题有意识的克服这些问题因此使自己一直保持成长而没有这些问题。错与对本身就是形影不离的阴阳两兄弟。没有错就没有对。没有小世界就没有大世界。只活在小小的世界里远离大世界当然不合理。因为不合理,所以多少问题就跟着发生。大道讲述的就是最基本的阴阳之道。只认为自己是大却不做小不合理;只维护小小的世界不求大,不合理。

        自然规律就是这样的,比如我们一步步的慢慢长大:人是由小而大的,从无到有的,从不知道到知道的,从笨到聪明的,从不会到会的等等等这些自然而然的过程。因而,有了有为才有了无为;有了有事才有了没事;有了小才有了大……阴阳之间的转换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

玉帝不求改变真的可以长久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这也是当今多少人的毛病吧。意识到这些毛病,毛病也就消除。不愿意面对这些毛病,毛病一直存在。



      事事两面性,悟空因此总能让自己成长。玉帝的怕生事,结果导致悟空继续成长成就他更大的麻烦。





    他等不得穷忙,即入蟠桃园内查勘。本园中有个土地,拦住问道:“大圣何往?”大圣道:“吾奉玉帝点差,代管蟠桃园,今来查勘也。”那土地连忙施礼,即呼那一班锄树力士、运水力士、修桃力士、打扫力士都来见大圣磕头,引他进去。但见那——

    夭夭灼灼,颗颗株株。夭夭灼灼花盈树,颗颗株株果压枝。果压枝头垂锦弹,花盈树上簇胭脂。时开时结千年熟,无夏无冬万载迟。先熟的酡颜醉脸,还生的带蒂青皮。凝烟肌带绿,映日显丹姿。树下奇葩并异卉,四时不谢色齐齐。左右楼台并馆舍,盈空常见罩云霓。不是玄都凡俗种,瑶池王母自栽培。

    大圣看玩多时,问土地道:“此树有多少株数?”土地道:“有三千六百株。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体健身轻。中间一千二百株,层花甘实,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纹缃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大圣闻言,欢喜无任,当日查明了株树,点看了亭阁回府。自此后,三五日一次赏玩,也不交友,也不他游。







       蟠桃是王母娘娘种的。阴阳组合,母性产子。儒教思想也是阴阳组合,所以是王母娘娘种蟠桃。蟠桃暗指儒教思想的智慧,促进本性成长使本性长存的宝贝。本性自然喜不自胜。悟空终于随了玉帝的心愿不结交朋友了就等着桃子成熟成就他的美梦。







    一日,见那老树枝头,桃熟大半,他心里要吃个尝新。奈何本园土地、力士并齐天府仙吏紧随不便。忽设一计道:“汝等且出门外伺候,让我在这亭上少憩片时。”那众仙果退。只见那猴王脱冠服,爬上大树,拣那熟透的大桃,摘了许多,就在树枝上自在受用,吃了一饱,却才跳下树来,簪冠着服,唤众等仪从回府。迟三二日,又去设法偷桃,尽他享用。

    一朝,王母娘娘设宴,大开宝阁,瑶池中做蟠桃胜会,即着那红衣仙女、青衣仙女、素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黄衣仙女、绿衣仙女,各顶花篮,去蟠桃园摘桃建会。七衣仙女直至园门首,只见蟠桃园土地、力士同齐天府二司仙吏,都在那里把门。仙女近前道:“我等奉王母懿旨,到此摘桃设宴。”土地道:“仙娥且住。今岁不比往年了,玉帝点差齐天大圣在此督理,须是报大圣得知,方敢开园。”仙女道:“大圣何在?”土地道:“大圣在园内,因困倦,自家在亭上睡哩。”仙女道:“既如此,寻他去来,不可迟误。”土地即与同进,寻至花亭不见,只有衣冠在亭,不知何往,四下里都没寻处。原来大圣耍了一会,吃了几个桃子,变做二寸长的个人儿,在那大树梢头浓叶之下睡着了。七衣仙女道:“我等奉旨前来,寻不见大圣,怎敢空回?”旁有仙使道:“仙娥既奉旨来,不必迟疑。我大圣闲游惯了,想是出园会友去了。汝等且去摘桃,我们替你回话便是。”那仙女依言,入树林之下摘桃。先在前树摘了二篮,又在中树摘了三篮,到后树上摘取,只见那树上花果稀疏,止有几个毛蒂青皮的。原来熟的都是猴王吃了。七仙女张望东西,只见向南枝上止有一个半红半白的桃子。青衣女用手扯下枝来,红衣女摘了,却将枝子望上一放。原来那大圣变化了,正睡在此枝,被他惊醒。大圣即现本相,耳朵里掣出金箍棒,幌一幌,碗来粗细,咄的一声道:“你是那方怪物,敢大胆偷摘我桃!”慌得那七仙女一齐跪下道:“大圣息怒。我等不是妖怪,乃王母娘娘差来的七衣仙女,摘取仙桃,大开宝阁,做蟠桃胜会。适至此间,先见了本园土地等神,寻大圣不见。我等恐迟了王母懿旨,是以等不得大圣,故先在此摘桃。万望恕罪。”大圣闻言,回嗔作喜道:“仙娥请起。王母开阁设宴,请的是谁?”仙女道:“上会自有旧规,请的是西天佛老、菩萨、圣僧、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这个是五方五老。还有五斗星君,上八洞三清、四帝,太乙天仙等众,中八洞玉皇、九垒,海岳神仙;下八洞幽冥教主、注世地仙。各宫各殿大小尊神,俱一齐赴蟠桃嘉会。”大圣笑道:“可请我么?”







       人人都希望自己被重视被认可,这种心里在孩子身上表现的特别明显。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被关注,看到自己被忽视了会特别着急。每个孩子都希望被认可,比如我们真心夸他做得好,表现好,为他每天不断的成长由衷的开心。他会由衷的有成就感,感到很开心。相反我们若是否定他数落他会怎样?毋庸置疑,孩子就会情绪低落,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感觉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或者对我们的叛逆,对我们发出抵触的心理向我们反抗,对我们随意发脾气,心生诸多不良情绪与心理。每个孩子都希望我们的心能够和他靠近,希望得到我们的信任与理解,希望我们能够给他安全感,希望我们的陪伴,希望我们无条件的信任而让他拥有向善向上的无限动力。人毕竟是群居动物因此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我们对孩子陪伴的意义更在于带领他们去认识这个世界和内在的自己。只有对这个世界对自己更加认识了,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最大意义和价值。

       玉帝王母娘娘没有菩提祖师的心态愿意把自己的所学教给悟空。悟空这颗无我之心就希望自我之心向着他而与他达成共识而得到成长。然而,悟空又被轻视了。王母娘娘没有请他,更因为对他不了解不认识。他的自然需求得不到满足,于是会怎样?悟空依然很简单,成就他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样子。这颗潜意识的种子长大了,一直在发挥着自然的功能,继续汲取这世间的精神财富使自己越长越大。人因为过分唯我独尊走极端所以不愿意把自己的所得与人分享 。可是最终的结果,唯我独尊的极端心理能够一直继续吗?玉帝能够把自己的价值体系坚持到底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仙女道:“不曾听得说。”大圣道:“我乃齐天大圣,就请我老孙做个席尊,有何不可?”仙女道:“此是上会旧规,今会不知如何。”大圣道:“此言也是,难怪汝等。你且立下,待老孙先去打听个消息,看可请老孙不请。”







      七仙女保持中立的态度:王母请就请,不请就不请。这是王母的事。她们遵从王母的意见不发表个人意见。







    好大圣,捻着诀,念声咒语,对众仙女道:“住,住,住”这原来是个定身法,把那七衣仙女,一个个曌曌睁睁,白着眼,都站在桃树之下。大圣纵朵祥云,跳出园内,竟奔瑶池路上而去。正行时,只见那壁厢——

    一天瑞霭光摇曳,五色祥云飞不绝。白鹤声鸣振九皋,紫芝色秀分千叶。

    中间现出一尊仙,相貌昂然丰采别。神舞虹霓幌汉霄,腰悬宝箓无生灭。

    名称赤脚大罗仙,特赴蟠桃添寿节。

    那赤脚大仙觌面撞见大圣,大圣低头定计,赚哄真仙,他要暗去赴会,却问:“老道何往?”大仙道:“蒙王母见招,去赴蟠桃嘉会。”大圣道:“老道不知。玉帝因老孙筋斗云疾,着老孙五路邀请列位,先至通明殿下演礼,后方去赴宴。”大仙是个光明正大之人,就以他的诳语作真,道:“常年就在瑶池演礼谢恩,如何先去通明殿演礼,方去瑶池赴会?”无奈,只得拨转祥云,径往通明殿去了。

    大圣驾着云,念声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赤脚大仙模样,前奔瑶池。不多时,直至宝阁,按住云头,轻轻移步,走入里面,只见那里——

    琼香缭绕,瑞霭缤纷。瑶台铺彩结,宝阁散氤氲。凤翥鸾翔形缥缈,金花玉萼影浮沉。上排着九凤丹霞絜,八宝紫霓墩。五彩描金桌,千花碧玉盆。桌上有龙肝和凤髓,熊掌与猩唇。珍馐百味般般美,异果嘉肴色色新。

    那里铺设得齐齐整整,却还未有仙来。这大圣点看不尽,忽闻得一阵酒香扑鼻,急转头见右壁厢长廊之下,有几个造酒的仙官,盘糟的力士,领几个运水的道人,烧火的童子,在那里洗缸刷瓮,已造成了玉液琼浆,香醪佳酿。大圣止不住口角流涎,就要去吃,奈何那些人都在这里,他就弄个神通 , 把毫毛拔下几根,丢入口中嚼碎,喷将出去,念声咒语,叫“变!”即变做几个瞌睡虫,奔在众人脸上。你看那伙人,手软头低,闭眉合眼,丢了执事,都去盹睡。大圣却拿了些百味八珍,佳肴异品,走入长廊里面,就着缸,挨着瓮,放开量,痛饮一番。吃勾了多时,酕菘醉了,自揣自摸道:“不好,不好!再过会,请的客来,却不怪我?一时拿住,怎生是好?不如早回府中睡去也。”

    好大圣,摇摇摆摆,仗着酒,任情乱撞,一会把路差了,不是齐天府,却是兜率天宫。一见了,顿然醒悟道:“兜率宫是三十三天之上,乃离恨天太上老君之处,如何错到此间?也罢,也罢!一向要来望此老,不曾得来,今趁此残步,就望他一望也好。”即整衣撞进去。那里不见老君,四无人迹。原来那老君与燃灯古佛在三层高阁朱陵丹台上讲道,众仙童、仙将、仙官、仙吏都侍立左右听讲。这大圣直至丹房里面,寻访不遇,但见丹灶之旁,炉中有火。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葫芦里都是炼就的金丹。大圣喜道:“此物乃仙家之至宝。老孙自了道以来,识破了内外相同之理,也要炼些金丹济人,不期到家无暇。今日有缘,却又撞着此物,趁老子不在,等我吃他几丸尝新。”他就把那葫芦都倾出来,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







        悟空吃了世上的这么多的宝贝,暗示儒教思想积极的一面被他吸收殆尽,心灵的高度更高了。他的心境已经超出了儒教思想。玉皇大帝接受不了他如此的不一样,发怒了。
       老子的心境是最高的,三十三重天,离恨天。恨不能止恨,只有爱可以止恨。到达离恨天,对所有人的内心选择都尽收眼底,还能生出什么恨呢?大爱之心,消除所有负面心理。悟空的金箍棒也上抵三十三重天。悟空的心境其实有这样的高度只是对自己还不认识。悟空与老子之间也只是知道与不知道之间的区别。
        直到今天又有几人真正理解老子到达老子的心境呢?作者到达了,而且还把老子的思想吸收殆尽,就似悟空偷吃了老子的所有的金丹。
         悟空这下闯下大祸了,玉帝如何能够饶了他。因为当时的国家体制可容不下婴儿之心的存在的,看看孙悟空的遭遇就明白了,天性是要接受打击的,只有被打击的分,因此至今也没几人真正能够理解老子的心境更别说到达老子的心境。
        玉皇大帝唯我独尊,向着自己的价值体系,当然接受不了本性的与众不同接受不了本性的挑战,于是战争开始了。本性的健康成长因人为而成了罪大恶极。



       一个国家怎样的信仰从孩子的待遇中深刻体现出来。当时的社会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从玉帝的为人态度中鲜明的反映出来。玉帝其实如此作恶多端,而众人的态度又是什么?







    一时间丹满酒醒,又自己揣度道:“不好,不好!这场祸,比天还大,若惊动玉帝,性命难存。走,走,走!不如下界为王去也!”他就跑出兜率宫,不行旧路,从西天门,使个隐身法逃去,即按云头,回至花果山界。但见那旌旗闪灼,戈戟光辉,原来是四健将与七十二洞妖王,在那里演习武艺。大圣高叫道:“小的们!我来也!”众怪丢了器械,跪倒道:“大圣好宽心!丢下我等许久,不来相顾!”大圣道:“没多时,没多时!”且说且行,径入洞天深处。四健将打扫安歇,叩头礼拜毕,俱道:“大圣在天这百十年,实受何职?”大圣笑道:“我记得才半年光景,怎么就说百十年话?”健将道:“在天一日,即在下方一年也。”大圣道:“且喜这番玉帝相爱,果封做齐天大圣,起一座齐天府,又设安静、宁神二司,司设仙吏侍卫。向后见我无事,着我代管蟠桃园。近因王母娘娘设蟠桃大会,未曾请我,是我不待他请,先赴瑶池,把他那仙品仙酒,都是我偷吃了。走出瑶池,踉踉槁槁误入老君宫阙,又把他五个葫芦金丹也偷吃了。但恐玉帝见罪,方才走出天门来也。”

    众怪闻言大喜,即安排酒果接风,将椰酒满斟一石碗奉上。大圣喝了一口,即咨牙俫嘴道:“不好吃,不好吃!”崩、芭二将道:“大圣在天宫,吃了仙酒仙肴,是以椰酒不甚美口。常言道,美不美,乡中水。”大圣道:“你们就是亲不亲,故乡人。我今早在瑶池中受用时,见那长廊之下,有许多瓶罐,都是那玉液琼浆,你们都不曾尝着。待我再去偷他几瓶回来,你们各饮半杯,一个个也长生不老。”众猴欢喜不胜。大圣即出洞门,又翻一筋斗,使个隐身法,径至蟠桃会上。进瑶池宫阙,只见那几个造酒、盘糟、运水、烧火的,还鼾睡未醒。他将大的从左右胁下挟了两个,两手提了两个,即拨转云头回来,会众猴在于洞中,就做个仙酒会,各饮了几杯,快乐不题。







       悟空意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玉皇大帝是没办法接受的,于是选择了逃避。可是逃避,玉皇大帝就会放过他吗?玉帝接受不了他肯定就不会放过他。那么,事情会如何发展呢?

      一个人为了维护自己的价值体系就肯定会找反对自己的人的麻烦。只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了认真改正,这一切矛盾才会真正平息。



      悟空此时能够让玉帝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吗?当然不能。他此时也没有看清自己和玉帝的问题所以只能尽力保全自己。只有经历才是财富。

        人心境的初始状态就是三十三重天。这与老子的心境的高度其实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一个我们没有意识到,没有用心感受到;一个是我们意识到,用心感受到了。可是,那个他还是他,还是原来的他,本来的样子并没有变。

        悟空一路的成长也代表着我们人性的进化,也代表着吴承恩对这个世界的大概认识。到底何为善?何为恶?只有我们真正明白才能向着真正的美好进发。玉帝不得反省因而成就真正的恶。

     《天鹅,梭子鱼和虾》的故事很多人都会知道。大家能否团结一心向着同一个方向进发,这更是值得每一个人去细细思考。









    却说那七衣仙女自受了大圣的定身法术,一周天方能解脱,各提花篮,回奏王母说道:“齐天大圣使术法困住我等,故此来迟。”王母问道:“汝等摘了多少蟠桃?”仙女道:“只有两篮小桃,三篮中桃。至后面,大桃半个也无,想都是大圣偷吃了。及正寻间,不期大圣走将出来,行凶拷打,又问设宴请谁。我等把上会事说了一遍,他就定住我等,不知去向。直到如今,才得醒解回来。”王母闻言,即去见玉帝,备陈前事。说不了,又见那造酒的一班人,同仙官等来奏:“不知什么人,搅乱了蟠桃大会,偷吃了玉液琼浆,其八珍百味,亦俱偷吃了。”又有四个大天师来奏上:“太上道祖来了。”玉帝即同王母出迎。老君朝礼毕,道:“老道宫中,炼了些九转金丹,伺候陛下做丹元大会,不期被贼偷去,特启陛下知之。”玉帝见奏悚惧。少时,又有齐天府仙吏叩头道:“孙大圣不守执事,自昨日出游,至今未转,更不知去向。”玉帝又添疑思,只见那赤脚大仙又τ囟上奏道:“臣蒙王母诏昨日赴会,偶遇齐天大圣,对臣言万岁有旨,着他邀臣等先赴通明殿演礼,方去赴会。臣依他言语,即返至通明殿外,不见万岁龙车凤辇,又急来此俟候。”玉帝越发大惊道:“这厮假传旨意,赚哄贤卿,快着纠察灵官缉访这厮踪迹!”









        玉帝知道了悟空做的这些事,反应非常巨大,不敢想象他居然放下这样的滔天大罪无法容忍,实在是罪不容诛。玉帝为何会做出这样巨大的反应?人的负面情绪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如果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负面情绪自然也会消除。一个人以自己为中心,接受挑战心里就会如此不舒服。这是错误的信仰惹的祸。因为过分唯我独尊引发无穷的负面心理。多少人因为玉帝如此的心态从而活在小小的世界里不可自拔。成长是一种快乐,可是因为儒教,成长成为如此的烦恼与痛苦。儒教反了阴阳从而使是非善恶完全颠倒。



       孙悟空到底犯了什么罪?他侵犯了玉帝的自我底线。这就是当时作者所犯的错,顺着自己的心意学了大家都不愿意学的东西遭到众人的遗弃与批判,反而处处碰壁。他凭心所学的和统治阶级是对立的,所以侵犯了统治者的自我界限,遭到不公的对待。如果换成是老子来看待问题其实又有什么事呢?老子高兴还来不及呢!而玉帝的心境就没办法接受了:孙悟空太无法无天了。这是玉帝因为自身的心境问题而造就的这样的认为。人总难免会犯这样的毛病:以自我为中心,觉得自己的认为就是对的,不和自己一样就是错的。就像玉帝这样不想想自己的问题只会唯我独尊耍权威为了维护自我和自己的统治地位去打击影响自己的人。不想改变自己,只想改变别人。悟空所以遭到这样的打击。说到底,就是玉帝唯我独尊不求改变,不求成长与本性产生的激烈矛盾,也就是玉帝内心的激烈矛盾。而玉帝的唯我独尊的心理是一个巨大的群体。本性如果化解玉帝的内心矛盾呢?

     人的自我之心就似一粒种子,好坏并存。自我之心就像河流,而大海才是最终的家。细流流向大河,大河流向大海而后又反复循环没有尽头才是自然的人生。这也似白天与黑夜的更替,没有尽头。而人为却心安理得阻止这样的行为。玉帝和众人对此却觉得相当有理,而悟空却是无理的一方。社会的公正良知就这样没了。







    灵官领旨,即出殿遍访,尽得其详细,回奏道:“搅乱天宫者,乃齐天大圣也。”又将前事尽诉一番。玉帝大恼,即差四大天王,协同李天王并哪吒太子,点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东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岳四渎、普天星相,共十万天兵,布一十八架天罗地网,下界去花果山围困,定捉获那厮处治。众神即时兴师,离了天宫。这一去,但见那——

    黄风滚滚遮天暗,紫雾腾腾罩地昏。只为妖猴欺上帝,致令众圣降凡尘。四大天王,五方揭谛:四大天王权总制,五方揭谛调多兵。李托塔中军掌号,恶哪吒前部先锋。罗侯星为头检点,计都星随后峥嵘。太阴星精神抖擞,太阳星照耀分明。五行星偏能豪杰,九曜星最喜相争。元辰星子午卯酉,一个个都是大力天丁。五瘟五岳东西摆,六丁六甲左右行。四渎龙神分上下,二十八宿密层层。角亢氐房为总领,奎娄胃昴惯翻腾。斗牛女虚危室壁,心尾箕星个个能。井鬼柳星张翼轸,轮枪舞剑显威灵。停云降雾临凡世,花果山前紥下营。

    诗曰:

    天产猴王变化多,偷丹偷酒乐山窝。只因搅乱蟠桃会,十万天兵布网罗。

    当时李天王传了令,着众天兵紥了营,把那花果山围得水泄不通。上下布了十八架天罗地网,先差九曜恶星出战。九曜即提兵径至洞外,只见那洞外大小群猴跳跃顽耍。星官厉声高叫道:“那小妖!你那大圣在那里?我等乃上界差调的天神,到此降你这造反的大圣。教他快快来归降;若道半个‘不’字,教汝等一概遭诛!”那小妖慌忙传入道:“大圣,祸事了,祸事了!外面有九个凶神,口称上界差来的天神,收降大圣。”

    那大圣正与七十二洞妖王,并四健将分饮仙酒,一闻此报,公然不理道:“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门前是与非。”说不了,一起小妖又跳来道:“那九个凶神,恶言泼语,在门前骂战哩!”大圣笑道:“莫采他。诗酒且图今日乐,功名休问几时成。”





     这些神仙都代指社会上某些人的信仰。这么多的神仙因为不了解本性而帮助玉帝就这样视孙悟空为对敌。世上最美好的存在就这样承受愚昧无知的众人共同的批判。一个个为了争名夺利不知道满足因而失了本性而打击妄图消灭本性。

      悟空对身外之物毫不在乎,什么名利对他而言毫无意义。他只在乎精神富裕天天成长只求健康快乐。玉帝因为放纵私欲之心,所以唯我独尊走极端要求别人顺从自己,信仰自己自以为高贵,更无法容忍别人挑战他的权威,侵犯他的自我界限。

人一旦过分自我,恶所以产生。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因此得以深刻体现。站在孙悟空的立场,成长是一种快乐。站在众人的立场,成长成为如此烦恼与痛苦的根源。









说犹未了,又一起小妖来报:“爷爷!那九个凶神已把门打破,杀进来也!”大圣怒道:“这泼毛神,老大无礼!本待不与他计较,如何上门来欺我?”即命独角鬼王,领帅七十二洞妖王出阵,老孙领四健将随后。那鬼王疾帅妖兵,出门迎敌,却被九曜恶星一齐掩杀,抵住在铁板桥头,莫能得出。

    正嚷间,大圣到了。叫一声:“开路!”掣开铁棒,幌一幌,碗来粗细,丈二长短,丢开架子,打将出来。九曜星那个敢抵,一时打退。那九曜星立住阵势道:“你这不知死活的弼马温!你犯了十恶之罪,先偷桃,后偷酒,搅乱了蟠桃大会,又窃了老君仙丹,又将御酒偷来此处享乐,你罪上加罪,岂不知之?”







      老子说法令滋彰,盗贼多有。玉帝因为自己的世界观而制定的这些明文法规,悟空的健康成长反成了十恶不赦。因为如此,多少人在跟着做坏事?这些执法的人在做着坏事还以为在做好事。悟空做的事其实又算是什么坏事呢?这只不过是玉帝认为是坏事,迷信玉帝的人于是也跟着这样认为。站在老子的立场又是否会这样认为呢?当然不会。悟空和老子是一体的。他们都是同道中人。









大圣笑道:“这几桩事,实有,实有!但如今你怎么?”九曜星道:“吾奉玉帝金旨,帅众到此收降你,快早皈依,免教这些生灵纳命。不然,就髹平了此山,掀翻了此洞也!”大圣大怒道:“量你这些毛神,有何法力,敢出浪言。不要走,请吃老孙一棒!”这九曜星一齐踊跃。那美猴王不惧分毫,轮起金箍棒,左遮右挡,把那九曜星战得筋疲力软,一个个倒拖器械,败阵而走,急入中军帐下,对托塔天王道:“那猴王果十分骁勇!我等战他不过,败阵来了。”李天王即调四大天王与二十八宿,一路出师来斗。大圣也公然不惧,调出独脚鬼王、七十二洞妖王与四个健将,就于洞门外列成阵势。你看这场混战好惊人也——

    寒风飒飒,怪雾阴阴。那壁厢旌旗飞彩,这壁厢戈戟生辉。滚滚盔明,层层甲亮。滚滚盔明映太阳,如撞天的银磬;层层甲亮砌岩崖,似压地的冰山。大捍刀,飞云掣电;楮白枪,度雾穿云。方天戟,虎眼鞭,麻林摆列;青铜剑,四明铲,密树排阵。弯弓硬弩雕翎箭,短棍蛇矛挟了魂。大圣一条如意棒,翻来覆去战天神。杀得那空中无鸟过,山内虎狼奔。扬砂走石乾坤黑,播土飞尘宇宙昏。只听兵兵扑扑惊天地,煞煞威威振鬼神。

    这一场自辰时布阵,混杀到日落西山。那独角鬼王与七十二洞妖怪,尽被众天神捉拿去了,止走了四健将与那群猴,深藏在水帘洞底,这大圣一条棒,抵住了四大天神与李托塔、哪吒太子,俱在半空中,杀彀多时。大圣见天色将晚,即拔毫毛一把,丢在口中,嚼碎了喷将出去,叫声:“变!”就变了千百个大圣,都使的是金箍棒,打退了哪吒太子,战败了五个天王。

    大圣得胜,收了毫毛,急转身回洞,早又见铁板桥头,四个健将,领众叩迎那大圣,哽哽咽咽大哭三声,又唏唏哈哈大笑三声。大圣道:“汝等见了我,又哭又笑,何也?”四健将道:“今早帅众将与天王交战,把七十二洞妖王与独角鬼王,尽被众神捉了,我等逃生,故此该哭。这见大圣得胜回来,未曾伤损,故此该笑。”大圣道:“胜负乃兵家之常。古人云:杀人一万,自损三千。况捉了去的头目乃是虎豹狼虫、獾獐狐狢之类,我同类者未伤一个,何须烦恼?他虽被我使个分身法杀退,他还要安营在我山脚下。我等且紧紧防守,饱食一顿,安心睡觉,养养精神。天明看我使个大神通,拿这些天将,与众报仇。”







      悟空为保全自己而反抗。可是单纯的反抗如何解决问题?悟空所以要继续成长。

      本性为何遭到如此强大力量的共同打击?社会为何不能公正与阳光普照?玉帝放纵私欲之心维护自己走极端的心安理得,而后还有这么多人的一心维护。玉帝带领着多少人让多少人就这样活在意识层面成就如此必然的因果。世界阴阳合一所以阳光普照。人内心同样如此。如果不能阴阳合一定然伤害不断。一个个走极端破了自然的阴阳所以成就这么多的伤害。



        玉帝与自己内心的矛盾,而后众人向着玉帝和玉帝一样的为人,矛盾更加扩大。社会为何伤害不断?如果众人不向着玉帝,玉帝还能够继续唯我独尊而走极端吗?







四将与众猴将椰酒吃了几碗,安心睡觉不题。

    那四大天王收兵罢战,众各报功:有拿住虎豹的,有拿住狮象的,有拿住狼虫狐狢的,更不曾捉着一个猴精。当时果又安辕营,下大寨,赏牜劳了得功之将,吩咐了天罗地网之兵,各各提铃喝号,围困了花果山,专待明早大战。各人得令,一处处谨守。此正是:妖猴作乱惊天地,布网张罗昼夜看。毕竟天晓后如何处治,且听下回分解。


      表面上看,  迷信的人都会认为悟空似妖怪作乱,使天下所有人都大惊失色。其实内质是人为与无为之间的一场闹剧,最后还得向着本性才能圆满收场。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是向善的,然而事实真的就是这样吗?善与不善阴阳合一,因此进入无为之道。
《老子》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正指阴阳合一。奇指遵从自然规律特殊的方法。无事指消除人为成就的害。
大道遵从自然阴阳合一的法则,利用自然规律来教育众人,消除人为上的害,社会因此回归正轨而欣欣向荣。选择这种做法的依据是什么呢?天下忌讳的越多,就似玉帝如来的为人,成就了多少人内心的无限问题,人民因此越来越贫困;人们只为了个人利益制造锋利的兵器,国家因此越来越昏乱;人们只为了个人利益而自作聪明,各种千奇百怪害人的东西层出不穷;法令规定的越多,犯罪的人就越多。这就似玉帝认为孙悟空犯罪。然而事实是什么?打击孙悟空的人才是真正的犯罪。多少人因为玉帝的错误认知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真正的圣人尊重自然规律行使自然而为,老百姓因此回归本性归入正道;我使心灵回归本性回归本来的清净老百姓自然归正;我消除人为上的害,老百姓自然精神物质双丰收;我不走极端而迷信,没有个人想法,老百姓因此回归自然的淳朴。
道教因为……所以……只是如此简单。人生在于选择更在于正确的选择。选择不得反省不求改变后患无穷。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718974761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2-2-7 14:03: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国家政治看似懵懵懂懂,老百姓却纯纯朴朴;国家政治清楚明细,老百姓反而道德缺失。灾祸伴随着幸福。幸福暗藏着灾祸。谁知道尽头是什么?其实没有尽头。这世界的本来就是正向着不正转向,善向着妖而转向。这就像玉帝自认为很好,好因此向着不好转向。孙悟空总是不好的,因为众人的不好向着好而转向。多少人不明白这样的道理,对此迷惑的太久。因此真正的圣人懂得守护阴阳而养护本性克制锋芒而做到恰到好处。


《老子》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我们用《西游记》来解读道教思想顺理成章。
     孙悟空的样子太大,因此看了什么都不像。正因为如此之大所以才看得什么都不像。如果像个什么东西,早已经被看透了。孙悟空的样子因此至今几人看到了?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天下人都觉得道太广泛,没有个定型,那是因为道包罗万象,所以才没有具体的指向,如果有了,那估计就有了限制了。道有三个重点,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因为仁慈,所以无敌,因为简单,所以广泛,因为后其身,所以受人推举。现在丢掉了仁慈、简单、和处下,那不是找死吗?仁慈是能守能攻的,上天也是爱戴仁慈之人的。
    孙悟空何其仁慈?何其简单淳朴和崇尚不争之德?谁能敌得过?如来看来一直处上一直表现出何其善良一直高高在上到最后也只能认他为尊。现在的多少人如果看到玉帝如来的丑恶,看到孙悟空的无限好还会迷信玉帝如来而不向着孙悟空的好看齐吗?
  
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来了。这个世界在很多时候,非非是是,是是非非就是这么奇怪。菩萨是不是真的就这么大慈大悲呢?菩萨到玉帝这里了解了所有情况,他会站在谁的一边?玉帝所陈述的这些事到底又能算什么事呢? 菩萨会主持公正将心比心向着本性还是选择维护玉帝的世界观呢?菩萨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且不言天神围绕,大圣安歇。话表南海普陀落伽山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自王母娘娘请赴蟠桃大会,与大徒弟惠岸行者,同登宝阁瑶池,见那里荒荒凉凉,席面残乱;虽有几位天仙,俱不就座,都在那里乱纷纷讲论。菩萨与众仙相见毕,众仙备言前事。菩萨道:“既无盛会,又不传杯,汝等可跟贫僧去见玉帝。”众仙怡然随往。至通明殿前,早有四大天师、赤脚大仙等众,俱在此迎着菩萨,即道玉帝烦恼,调遣天兵,擒怪未回等因。菩萨道:“我要见见玉帝,烦为转奏。”天师邱弘济即入灵霄宝殿,启知宣入。时有太上老君在上,王母娘娘在后。

    菩萨引众同入里面,与玉帝礼毕,又与老君、王母相见,各坐下,便问:“蟠桃盛会如何?”玉帝道:“每年请会,喜喜欢欢,今年被妖猴作乱,甚是虚邀也。”菩萨道:“妖猴是何出处?”玉帝道:“妖猴乃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石卵化生的。当时生出,即目运金光,射冲斗府。始不介意,继而成精,降龙伏虎,自削死籍。当有龙王、阎王启奏。朕欲擒拿,是长庚星启奏道:‘三界之间,凡有九窍者,可以成仙。’朕即施教育贤,宣他上界,封为御马监弼马温官。那厮嫌恶官小,反了天宫。即差李天王与哪吒太子收降,又降诏抚安,宣至上界,就封他做个‘齐天大圣’,只是有官无禄。他因没事干管理,东游西荡。朕又恐别生事端,着他代管蟠桃园。他又不遵法律,将老树大桃,尽行偷吃。及至设会,他乃无禄人员,不曾请他,他就设计赚哄赤脚大仙,却自变他相貌入会,将仙肴仙酒尽偷吃了,又偷老君仙丹,又偷御酒若干,去与本山众猴享乐。朕心为此烦恼,故调十万天兵,天罗地网收伏。这一日不见回报,不知胜负如何。
    菩萨闻言,即命惠岸行者道:“你可快下天宫,到花果山打探军情如何。如遇相敌,可就相助一功,务必的实回话。”惠岸行者整整衣裙,执一条铁棍,驾云离阙,径至山前。见那天罗地网,密密层层,各营门提铃喝号,将那山围绕的水泄不通。惠岸立住,叫:“把营门的天丁,烦你传报:我乃李天王二太子木叉,南海观音大徒弟惠岸,特来打探军情。”那营里五岳神兵,即传入辕门之内。早有虚日鼠、昴日鸡、星日马、房日兔将言传到中军帐下。李天王发下令旗,教开天罗地网,放他进来。此时东方才亮,惠岸随旗进入,见四大天王与李天王下拜。拜讫,李天王道:“孩儿,你自那厢来者?”惠岸道:“愚男随菩萨赴蟠桃会,菩萨见胜会荒凉,瑶池寂寞,引众仙并愚男去见玉帝。玉帝备言父王等下界收伏妖猴,一日不见回报,胜负未知,菩萨因命愚男到此打听虚实。”李天王道:“昨日到此安营下寨,着九曜星挑战,被这厮大弄神通,九曜星俱败走而回。后我等亲自提兵,那厮也排开阵势。我等十万天兵,与他混战至晚,他使个分身法战退。及收兵查勘时,止捉得些狼虫虎豹之类,不曾捉得他半个妖猴。今日还未出战。”说不了,只见辕门外有人来报道:“那大圣引一群猴精,在外面叫战。”四大天王与李天王并太子正议出兵。木叉道:“父王,愚男蒙菩萨吩咐,下来打探消息,就说若遇战时,可助一功。今不才愿往,看他怎么个大圣!”天王道:“孩儿,你随菩萨修行这几年,想必也有些神通,切须在意。”
    好太子,双手轮着铁棍,束一束绣衣,跳出辕门,高叫:“那个是齐天大圣?”大圣挺如意棒,应声道:“老孙便是。你是甚人,辄敢问我?”木叉道:“吾乃李天王第二太子木叉,今在观音菩萨宝座前为徒弟护教,法名惠岸是也。”大圣道:“你不在南海修行,却来此见我做甚?”木叉道:“我蒙师父差来打探军情,见你这般猖獗,特来擒你!”大圣道:“你敢说那等大话!且休走!吃老孙这一棒!”木叉全然不惧,使铁棒劈手相迎。他两个立那半山中,辕门外,这场好斗——
    棍虽对棍铁各异,兵纵交兵人不同。一个是太乙散仙呼大圣,一个是观音徒弟正元龙。浑铁棍乃千锤打,六丁六甲运神功。如意棒是天河定,镇海神珍法力洪。两个相逢真对手,往来解数实无穷。这个的阴手棍,万千凶,绕腰贯索疾如风;那个的夹枪棒,不放空,左遮右挡怎相容?那阵上旌旗闪闪,这阵上鼍鼓冬冬。万员天将团团绕,一洞妖猴簇簇丛。怪雾愁云漫地府,狼烟煞气射天宫。昨朝混战还犹可,今日争持更又凶。堪羡猴王真本事,木叉复败又逃生。
    这大圣与惠岸战经五六十合,惠岸臂膊酸麻,不能迎敌,虚幌一幌,败阵而走。大圣也收了猴兵,安紥在洞门之外。只见天王营门外,大小天兵,接住了太子,让开大路,径入辕门,对四天王、李托塔、哪吒,气哈哈的喘息未定:“好大圣,好大圣!着实神通广大!孩儿战不过,又败阵而来也!“李天王见了心惊,即命写表求助,便差大力鬼王与木叉太子上天启奏。
    二人当时不敢停留,闯出天罗地网,驾起瑞霭祥云。须臾,径至通明殿下,见了四大天师,引至灵霄宝殿,呈上表章。惠岸又见菩萨施礼。菩萨道:“你打探的如何?”惠岸道:“始领命到花果山,叫开天罗地网门,见了父亲,道师父差命之意。父王道:‘昨日与那猴王战了一场,止捉得他虎豹狼虫之类,更未捉他一个猴精。’正讲间。他又索战,是弟子使铁棍与他战经五六十合,不能取胜,败走回营。父亲因此差大力鬼王同弟子上界求助。”菩萨低头思忖。
    却说玉帝拆开表章,见有求助之言,笑道:“叵耐这个猴精,能有多大手段,就敢敌过十万天兵!李天王又来求助,却将那路神兵助之?”言未毕,观音合掌启奏:“陛下宽心,贫僧举一神,可擒这猴。”玉帝道:“所举者何神?”菩萨道:“乃陛下令甥显圣二郎真君,见居灌洲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他昔日曾力诛六怪,又有梅山兄弟与帐前一千二百草头神,神通广大。奈他只是听调不听宣,陛下可降一道调兵旨意,着他助力,便可擒也。”玉帝闻言,即传调兵的旨意,就差大力鬼王赍调。那鬼王领了旨,即驾起云,径至灌江口,不消半个时辰,直至真君之庙。早有把门的鬼判,传报至里道:“外有天使,捧旨而至。”二郎即与众弟兄,出门迎接旨意,焚香开读。旨意上云:
    花果山妖猴齐天大圣作乱。因在宫偷桃、偷酒、偷丹,搅乱蟠桃大会,见着十万天兵,一十八架天罗地网,围山收伏,未曾得胜。今特调贤甥同义兄弟即赴花果山助力剿除。成功之后,高升重赏。”



      人与人之间存在不打不相识。众人与孙悟空就这样互相认识着。
    归根结底,人总是无知的。因为无知所以只知道迷信固有想法把自己封闭在意识层面而不识本性不懂得将心比心才会视本性为对敌。正因为不识本性,内心的矛盾无限发生,玉帝如来孙悟空这三人在每个人的内心就这样一直进行着矛盾冲突。玉帝如来悟空自然不是单纯的神话人物,而是实实在在存在于每个人内心的现实人物。吴承恩的心自然也是每个人的心。世界为何会有这么多的问题与烦恼?关键在于善的力量不够强,对内心不够了解无法把握,更因为外在的自己太狭小。
       玉帝就这样活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为了维护这小小的世界下定决心除掉本性,毫无情面可言。因为儒教,悟空这颗婴儿之心,这颗世上最美好的存在反成了众人共同的对敌。人心就是太阳。人因为无知只想灭了这颗太阳。如果灭了,后果会怎样?自然会陷入真正的黑暗。这就似后羿射日,把十个太阳都射掉了。世界会阳光温暖美好只靠这颗太阳来成就。玉帝实在太渺小,他不知道这份美好,只想维护自己这小小的世界寻求安全感和自己想要的幸福。玉帝的为人明显在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本性孩子的痛苦上,说再多的我爱你,我希望你好都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如果还真有一份爱,只有玉帝选择反思消除他的罪恶。
       人间因真情而美好。玉帝这样的为人。他统治的天下会有多少真情可言?由此看出,悟空这个本性这个真道之心与玉帝这个儒教思想的代表之间的矛盾走到了尽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教与儒教之间的思想矛盾该如何收场?
      



       二郎神是玉帝的外甥。他听调不听宣,由此表现出他对玉帝的过分之处持反对态度。他不想与玉帝一道又逃不出儒教思想的束缚,内心矛盾重重。




    真君大喜道:“天使请回,吾当就去拔刀相助也。”鬼王回奏不题。

    这真君即唤梅山六兄弟,乃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聚集殿前道:“适才玉帝调遣我等往花果山收降妖猴,同去去来。”众兄弟俱忻然愿往。即点本部神兵,驾鹰牵犬,搭弩张弓,纵狂风,霎时过了东洋大海,径至花果山。见那天罗地网,密密层层,不能前进,因叫道:“把天罗地网的神将听着:吾乃二郎显圣真君,蒙玉帝调来擒拿妖猴者,快开营门放行。”一时,各神一层层传入,四大天王与李天王俱出辕门迎接。相见毕,问及胜败之事,天王将上项事备陈一遍,真君笑道:“小圣来此,必须与他斗个变化。列公将天罗地网,不要幔了顶上,只四围紧密,让我赌斗。若我输与他,不必列公相助,我自有兄弟扶持;若赢了他,也不必列公绑缚,我自有兄弟动手。只请托塔天王与我使个照妖镜,住立空中。恐他一时败阵,逃窜他方,切须与我照耀明白,勿走了他。”天王各居四维,众天兵各挨排列阵去讫。

    这真君领着四太尉、二将军,连本身七兄弟,出营挑战,分付众将,紧守营盘,收全了鹰犬,众草头神得令。真君只到那水帘洞外,见那一群猴,齐齐整整,排作个蟠龙阵势;中军里,立一竿旗,上书“齐天大圣”四字。真君道:“那泼妖,怎么称得起齐天之职?”梅山六弟道:“且休赞叹,叫战去来。”那营口小猴见了真君,急走去报知。那猴王即掣金箍棒,整黄金甲,登步云履,按一按紫金冠,腾出营门,急睁睛观看那真君的相貌,果是清奇,打扮得又秀气。真个是——

    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

    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鋋罗双凤凰。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

    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

    大圣见了,笑嘻嘻的,将金箍棒掣起,高叫道:“你是何方小将,辄敢大胆到此挑战?”真君喝道:“你这厮有眼无珠,认不得我么!吾乃玉帝外甥,敕封昭惠灵显王二郎是也。今蒙上命,到此擒你这反天宫的弼马温猢狲,你还不知死活!”大圣道:“我记得当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我行要骂你几声,曾奈无甚冤仇;待要打你一棒,可惜了你的性命。你这郎君小辈,可急急回去,唤你四大天王出来。”真君闻言,心中大怒道:“泼猴!休得无礼!吃吾一刃!”大圣侧身躲过,疾举金箍棒,劈手相还。他两个这场好杀——

    昭惠二郎神,齐天孙大圣,这个心高欺敌美猴王,那个面生压伏真梁栋。两个乍相逢,各人皆赌兴。从来未识浅和深,今日方知轻与重。铁棒赛飞龙,神锋如舞凤。左挡右攻,前迎后映。这阵上梅山六弟助威风,那阵上马流四将传军令。摇旗擂鼓各齐心,呐喊筛锣都助兴。两个钢刀有见机,一来一往无丝缝。金箍棒是海中珍,变化飞腾能取胜。若还身慢命该休,但要差池为蹭蹬。

    真君与大圣斗经三百余合,不知胜负。那真君抖擞神威,摇身一变,变得身高万丈,两只手,举着三尖两刃神锋,好便似华山顶上之峰,青脸獠牙,朱红头发,恶狠狠,望大圣着头就砍,这大圣也使神通,变得与二郎身躯一样,嘴脸一般,举一条如意金箍棒,却就如昆仑顶上的擎天之柱,抵住二郎神。唬得那马、流元帅,战兢兢摇不得旌旗;崩、芭二将,虚怯怯使不得刀剑。这阵上,康、张、姚、李、郭申、直健,传号令,撒放草头神,向他那水帘洞外,纵着鹰犬,搭弩张弓,一齐掩杀。可怜冲散妖猴四健将,捉拿灵怪二三千!那些猴,抛戈弃甲,撇剑丢枪;跑的跑,喊的喊;上山的上山,归洞的归洞。好似夜猫惊宿鸟,飞洒满天星。众兄弟得胜不题。

    却说真君与大圣变做法天象地的规模,正斗时,大圣忽见本营中妖猴惊散,自觉心慌,收了法象,掣棒抽身就走。真君见他败走,大步赶上道:“那里走?趁早归降,饶你性命!”大圣不恋战,只情跑起。将近洞口,正撞着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一齐帅众挡住道:“泼猴,那里走!”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做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作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正嚷处,真君到了问:“兄弟们,赶到那厢不见了?”众神道:“才在这里围住,就不见了。”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作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大圣见了,搜的一翅飞起去,变作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二郎见了,急抖翎毛,摇身一变,变作一只大海鹤,钻上云霄来旺。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作一个鱼儿,淬入水内。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心中暗想道:“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作鱼虾之类。等我再变变拿他。”果一变变作个鱼鹰儿,飘荡在下溜头波面上。等待片时,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花就走。二郎看见道:“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鳃上无针。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变的。”赶上来,刷的啄一嘴。那大圣就撺出水中,一变,变作一条水蛇,游近岸,钻入草中。二郎因旺他不着,他见水响中,见一条蛇撺出去,认得是大圣,急转身,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水蛇跳一跳,又变做一只花鸨,木木樗樗的,立在蓼汀之上。二郎见他变得低贱——花鸨乃鸟中至贱至淫之物,不拘鸾、凤、鹰、鸦都与交群,故此不去拢傍,即现原身,走将去,取过弹弓拽满,一弹子把他打个蝤踵。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他若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进去?等我掣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大圣听得,心惊道:“好狠,好狠!门扇是我牙齿,窗棂是我眼睛。若打了牙,捣了眼,却怎么是好?’扑的一个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见。

    真君前前后后乱赶,只见四太尉、二将军、一齐拥至道:“兄长,拿住大圣了么?”真君笑道:“那猴儿才自变座土地庙哄我,我正要捣他窗棂,踢他门扇,他就纵一纵,又渺无踪迹。可怪,可怪!”众皆愕然,四望更无形影。真君道:“兄弟们在此看守巡逻,等我上去寻他。”急纵身驾云起在半空,见那李天王高擎照妖镜,与哪吒住立云端,真君道:“天王,曾见那猴王么?”天王道:“不曾上来。我这里照着他哩。”真君把那赌变化、弄神通、拿群猴一事说毕,却道:“他变庙宇,正打处,就走了。”李天王闻言,又把照妖镜四方一照,呵呵的笑道:“真君,快去,快去!那猴使了个隐身法,走去营围,往你那灌江口去也。”二郎听说,即取神锋,回灌江口来赶。

    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作二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鬼判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他坐中间,点查香火,见李虎拜还的三牲,张龙许下的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正看处,有人报:“又一个爷爷来了。”众鬼判急急观看,无不惊心。真君却道:“有个什么齐天大圣,才来这里否?”众鬼判道:“不曾见什么大圣,只有一个爷爷在里面查点哩。”真君撞进门,大圣见了,现出本相道:“郎君不消嚷,庙宇已姓孙了。”这真君即举三尖两刃神锋,劈脸就砍。那猴王使个身法,让过神锋,掣出那绣花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赶到前,对面相还。两个嚷嚷闹闹,打出庙门,半雾半云,且行且战,复打到花果山,慌得那四大天王等众提防愈紧。这康、张太尉等迎着真君,合心努力,把那美猴王围绕不题。

    话表大力鬼王既调了真君与六兄弟提兵擒魔去后,却上界回奏。玉帝与观音菩萨、王母并众仙卿,正在灵霄殿讲话,道:“既是二郎已去赴战,这一日还不见回报。”观音合掌道:“贫僧请陛下同道祖出南天门外,亲去看看虚实如何?”玉帝道:“言之有理。”即摆驾,同道祖、观音、王母与众仙卿至南天门。早有些天 丁、力士接着。开门遥观,只见众天丁布罗网,围住四面;李天王与哪吒,擎照妖镜,立在空中;真君把大圣围绕中间,纷纷赌斗哩。菩萨开口对老君说:“贫僧所举二郎神如何?果有神通,已把那大圣围困,只是未得擒拿。我如今助他一功,决拿住他也。”老君道:“菩萨将甚兵器?怎么助他?”菩萨道:“我将那净瓶杨柳抛下去,打那猴头;即不能打死,也打个一跌,教二郎小圣好去拿他。”老君道:“你这瓶是个磁器,准打着他便好,如打不着他的头,或撞着他的铁棒,却不打碎了?你且莫动手,等我老君助他一功。”菩萨道:“你有什么兵器?”老君道:“有,有,有。”捋起衣袖,左膊上取下一个圈子,说道:“这件兵器,乃锟钢抟炼的,被我将还丹点成,养就一身灵气,善能变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诸物;一名金钢琢,又名金钢套。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丢下去打他一下。”话毕,自天门上往下一掼,滴流流,径落花果山营盘里,可可的着猴王头上一下。猴王只顾苦战七圣,却不知天上坠下这兵器,打中了天灵,立不稳脚,跌了一跤,爬将起来就跑,被二郎爷爷的细犬赶上,照腿肚子上一口,又扯了一跌。他睡倒在地,骂道:“这个亡人!你不去妨家长,却来咬老孙!”急翻身爬不起来,被七圣一拥按住,即将绳索捆绑,使勾刀穿了琵琶骨,再不能变化。







      哮天犬可以看成是二郎神的阴暗面。一阴一阳完美组合。二郎神的能力与悟空不相上下。悟空中了老子的金刚圈,被哮天犬咬上,被抓了。老子崇尚婴儿之心,最喜欢孩子了。他到底想干嘛呢?老子说曾经过函关,用金刚圈化胡为佛甚是有用,而菩萨的玉瓶是个瓷器,会破,不如他的金刚圈。老子因此拿出金刚圈来显摆显摆。





    那老君收了金钢琢,请玉帝同观音、王母、众仙等,俱回灵霄殿。这下面四大天王与李天王诸神,俱收兵拔寨,近前向小圣贺喜,都道:“此小圣之功也!”小圣道:“此乃天尊洪福,众神威权,我何功之有?”康、张、姚、李道:“兄长不必多叙,且押这厮去上界见玉帝,请旨发落去也。”真君道:“贤弟,汝等未受天箓,不得面见玉帝。教天甲神兵押着,我同天王等上界回旨。你们帅众在此搜山,搜净之后,仍回灌口。待我请了赏,讨了功,回来同乐。”四太尉、二将军依言领诺。这真君与众即驾云头,唱凯歌,得胜朝天。不多时,到通明殿外。天师启奏道:“四大天王等众已捉了妖猴齐天大圣了,来此听宣。”玉帝传旨,即命大力鬼王与天丁等众,押至斩妖台,将这厮碎剁其尸。咦!正是:欺诳今遭刑宪苦,英雄气概等时休。毕竟不知那猴王性命何如,且听下回分解。




《老子》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人的内心就是一个世界。众人对他深入认识和了解,就明白了天道,什么矛盾也就消除。迷信外在的声音就会让自己离本性越来越远。
       众人都不认识孙悟空这颗人之初的心,才引发一系列矛盾冲突。为什么说孙悟空是最好的心药也就是这个道理。老子着实无奈。他对本性是相当明白的,因而才有了这一章的内容。世上只有一个老子,思想再好也无法付诸行动。只有这世上老子越来越多了,道教思想才能真正被推崇而发挥出他的实质效应。
      以太上老君的心境,三十三重天离恨天,悟空偷了他无数仙丹,他到底是高兴还是记恨呢?菩萨说要用净瓶帮忙,而老子忙拿金刚圈。他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道教思想博大精深,一切总是似是而非,非而似是。

       悟空只识得自身的阴阳对一个人的整体对世界的认识还不够而不懂得劝善。悟空属心属潜意识,他只是人身上的一个无形的器官却不是整个人。众人与他达成共识才能成就一个完整的人。现在,悟空对菩萨还不认识,他没有突破菩萨的世界观,能力与二郎神齐平。老子所以看似出手帮助玉帝,实际上是帮助悟空点化他。悟空如果能够把所有人拉入正轨这才是他存在的最大意义。从内质来讲悟空带领众人使众人的心灵回归本性发挥教育的最后意义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用大智慧治国才是老子唯一崇尚的。
       这个世界其实就是这样的,伤害伴随着成长,就像人会生病,生病却无法避免一样。因生病促进科学的发展,而病魔又带走了多少人的性命。人的内心也是如此。社会的进步从某种意义来讲就是如此残酷的现实。没有伤害就没有社会的进步。社会发展至今,如果众人从儒教思想佛教思想当中汲取到足够的经验教训就自然进入老子的无为之道。我们深刻意识到儒教佛教的伤害问题,就可以把这样残酷现实当成对自己心理上的一种暗示,告诉自己: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不伤人伤己,保全自己不受伤害也尽力保全别人不受到伤害,而这份伤害更包括心灵上的伤害。我们对自己顶礼膜拜,相信自己一定会尽力做到。每个人都有意识的这样去做,见性明心就在眼前。
       现在的多少人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在伤害没有显示出的时候伤害就已经被克制。我们所有中国人也就深入明白道教思想而入了无为之道。
        再说老子叫菩萨莫用净瓶,因为净瓶是瓷器会磕破的。老子这样说的言外之音是:你的心境不如我高。你没有我的智慧深,还是让我的宝贝出场吧。老子拿出了金刚圈,炫耀一下。他说在化胡为佛的时候这金刚圈很是管用。言外之意就是:你们的佛祖就是我点化的。究竟是不是呢?或许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道教思想确实高出佛教思想。儒教思想比佛教次之。为什么这样说呢?

       道教思想宣传自然而为,讲的就是顺应自然规律而行为。我们得探寻自然的规律。他教我们追求事实真相,追求对科学真理的信仰。他是将心理学,哲学概念融合为一体的一门学科, 意义是非常深刻的。道教思想博大精深。佛教思想是拉拢信奉者。信佛,他就说能让你上天堂,不信就会下地狱。佛教因此太自以为是而无法见性明心,活在自以为的世界里,侧重个人利益,属于拜金族。信佛从佛教的立场上说是向善。道教思想讲的也是向善,不过区别在于,道教教我们学会相信自己,而这个自己指的是婴儿之心。见性明心这一词其实来源于老子,从三十三章和四十七章内容就相当明显了。老子说的向自己挑战追求内在的强大从而拥有自知之明就是见性明心。人因为追求外在的声音受到外界干扰迷信别人的话离本性就会越来越远。老子对婴儿是相当相当喜欢的,他对孙悟空自然是相当了解的。《道德经》里就说: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由此说明,婴儿就是身心最健康的,心态最好的,阴阳二气是最冲和的,是拥有最上等的德行的。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由此看出,老子是个老婴儿。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婴儿之心,上善若水,所以知道雄而守着雌,就成为了天下的溪流。成为天下的溪流,自然阴阳合一的状态一直保持就拥有了自然最高的德行从而复归于婴儿之心。
     人生的终点就是人生的起点。说到底,道教思想教众人追求的就是人之初的心境。明白了人之初也就回归本性。
       由此可见,老子是多么喜欢婴儿啊!道教思想讲的就是守护婴儿之心。回归婴儿之心找寻这个原来的自己。佛在哪?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啊。道教思想与佛教思想就不一样了。佛教要求众人听他的话迷信他。道教教我们学习相信自己的内心深处,相信人之初,也就是学会相信每个孩子的本来。他就是圣,就是佛,不要到外界寻找,那样只会让自己离本性越来越远。因此何必去信如来佛呢?所以说,化胡为佛还是老子点化的。如来境界不如老子。儒教思想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境界比佛教又低了。看看玉皇大帝为人。他活在小小的世界里以这样的自己为中心,多少负面心理跟着生成,因此喜欢耍权威,唯我独尊,人分等级,自觉得高人一等,社会等级森严。正是因为这样,悟空才十恶不赦。玉帝与本性如此遥远。他只想灭了本性因为他只想维护小小的自己。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718974761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2-2-7 14:21: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富贵功名,前缘分定,为人切莫欺心。正大光明,忠良善果弥深。些些狂妄天加谴,眼前不遇待时临。问东君因甚,如今祸害相侵。只为心高图罔极,不分上下乱规箴。





规箴:规劝,告诫。

罔极:无极,无穷尽,无边际。

      人应该向着心懂得将心比心才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做法。人心如太阳。万物因太阳的照耀而健康成长。迷信某种想法,为身体需求而活,而后心安理得去争名夺利多么的不合理。因此说,站在自然的立场,富贵功名,上天早就注定好了,而做人一定不要欺骗自己的良心。为人光明磊落,忠诚善良,好的后果就会越来越深。心高气傲终遭天谴,眼前没有发生但终究都会发生。问你为什么遇到这么多祸害的侵袭?只因你心太高追求不该追求的而不分上下,乱了良言规劝。





《老子》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这一章内容说的非常明白。想要取得天下却按照某种想法这样人为的方式去行为,我觉得是做不到的。天下是神圣的,不是由谁能够按照某种想法去做就可以得到的。按照某种想法去做,就会失败,过分以某种想法去做就会失了他。因为天下是有他的正常秩序的,有的就是在前面走的,有的就是在后面跟随的;有的就是被追捧的,有的就是被压制的;有的就是强的,有的就是属于弱的;有的就是被承载的,有的就是起到主导作用的。具体意思就是:上天极其公正,赐予所有人一颗心,一颗原始的大脑。他们的作用是用来主导身体及想法的。我们迷信想法,按照某种想法去行为,就扰了自然赋予的正常的秩序。这是逆道而为的做法。因为逆道而为,所以才产生无限伤害。如果是圣人,极端过分唯我独尊的心理会选择理性克制。




        玉帝认为悟空与众人之间有高低贵贱之分,而悟空属于低级的,他是最高级的是世界的主宰。正因为这样的人为因素扰乱自然的正常秩序导致多少问题的发生。悟空是上天赐予的上帝。他的作用就是用来克服人为因素的。玉帝带领众人欺负着本性。悟空顺道而为对众人好的规劝在他们的世界里反成了妖怪作乱。悟空是本性是天是太阳是心代表无边无际的宇宙属于人原始的大脑,众人最基本的为人就该向着他而进行将心比心消除自己的负面心理让自己长大,然而一个个妄自尊大不求成长,更以为自己比天大,活在小小的世界里不得反省只想灭了这颗太阳,这个无边无际的世界。这也是当时社会陷入黑暗的根本原因。因为儒教佛教的人为因素导致错误的选择使阴阳分离,成就多少的不健康,伤害所以不断。









    话表齐天大圣被众天兵押去斩妖台下,绑在降妖柱上,刀砍斧剁,枪刺剑刳,莫想伤及其身。南斗星奋令火部众神,放火煨烧,亦不能烧着。又着雷部众神,以雷屑钉打,越发不能伤损一毫。那大力鬼王与众启奏道:“万岁,这大圣不知是何处学得这护身之法,臣等用刀砍斧剁,雷打火烧,一毫不能伤损,却如之何?”







        孙悟空就是每个人内心真实的自己,也就是宇宙之心。外在多大,他就有多大。这就是太虚的状态。这自然就是作者当时的状态。他的婴儿之心成长了,有着自然的是非观,却成为人为的对敌。人为只想灭了他,人又如何去灭?这也反映出作者当时的待遇。多少人的这份心因为儒教佛教被抹杀在婴儿的摇篮里再也没了记忆而后如玉帝如来这样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一个个都中了毒成了妖却反倒诋毁世界最纯净的心灵为妖。好事总多磨。悟空不经历无限波折与历练,众人总无法真正认识到他的好。这世界总是这么奇怪。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道理只是如此深刻。悟空定然是承担大责的存在。他的职责就是让众人明白天道而消除一切矛盾,使世界归入众人理想中的太平。从社会的发展来看,人为与无为是天敌。人为的尽头才是天道。具体意思就是,因为人为成就了无穷无尽的伤害而后迫使众人不得不选择正确的信仰而归入正道,所以中国自建党一来,一直努力汲取经验教训,重视批评与自我批评,慢慢步入正轨。因为步入正轨,社会所以显示出他的欣欣向荣。经验教训汲取的足够了,也就入了无为之道。人总有自以为是的心理,因此总觉得自己有本事。这就是老子一直说的无知的表现。一个人真正有本事,真正明白天道就会明白自己其实何其无知。这才是真正的知道。







玉帝闻言道:“这厮这等,这等,如何处治?”太上老君即奏道:“那猴吃了蟠桃,饮了御酒,又盗了仙丹。我那五壶丹,有生有熟,被他都吃在肚里,运用三昧火,锻成一块,所以浑做金钢之躯,急不能伤。不若与老道领去,放在八卦炉中,以文武火锻炼。炼出我的丹来,他身自为灰烬矣。”玉帝闻言,即教六丁、六甲将他解下,付与老君。老君领旨去讫,一壁厢宣二郎显圣,赏赐金花百朵,御酒百瓶,还丹百粒,异宝明珠,锦绣等件,教与义兄弟分享。真君谢恩,回灌江口不题。

    那老君到兜率宫,将大圣解去绳索,放了穿琵琶骨之器,推入八卦炉中,命看炉的道人,架火的童子,将火扇起锻炼。原来那炉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他即将身钻在巽宫位下。巽乃风也,有风则无火,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刍红了,弄做个老害病眼,故唤作“火眼金睛”。







      老子说要把悟空练成丹,他的身体就会化为灰烬。老子真的会这样做还是准备帮助他?当然是帮助了。老子那么喜欢婴儿,他自己就是一个老婴儿,他太喜欢了。他可会把他视为宝贝了。而玉帝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只会听信老子的片面之词了。他不可能会知道这些,没办法想象,因为境界太低了。玉帝相信了他的口头语言同意老子这样做。由此表现出,人与天斗,终究无奈。归根结底,你不让别人活,自己也不能活;你不能让别人的心灵存在,你的心灵也无法存在。自然的阴阳就一直在进行无形的牵制。



        八卦炉是非常有意思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习八卦吧。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易经上的解释:

乾为天。坤为地。艮,抑止,该停止就停止。震为震动,戒惧慎行方能谈笑自若。坎象征重重险陷。胸怀诚信,心中便豁然贯通。离,附丽的意思。人心向上向善。巽,和风不断的吹拂,象征顺逊,阳刚尊者以中正的美德被人顺从而得以遂行其志向,柔弱者都顺从阳刚者所以顺逊。兑,喜悦。喜悦必须上顺天意,下应民情。

     看了这些解释,再回顾悟空的经历:悟空天生地长,此乾与坤卦;因为向上向善之心,所以去拜师学艺,想要被人重视得到众人信仰,此为离与震卦;只因为这些向上向善的本性几多坎坷,此为坎卦;巽卦,悟空的品行,被当选美猴王,而后又做齐天大圣,有这么多的顺从者。艮卦,就是该停止时就停止,一个人的行动总不能一直行动下去,所以悟空的行动停止了。到底应该怎么做呢?于是有了兑卦。兑,喜悦。喜悦必须上顺天意,下顺民情,也就是跟着本性走就是了。

     巽,风也。有风则无火,烟就大,把悟空的眼睛熏的得了一种眼病:火眼金睛。悟空的火眼金睛:是非极度分明,对人心阴暗面极度敏感。

《金丹四百字》中说:

震男饮西酒,兑女攀北花,巽风吹起六阳坤土藏蓄之数,故当抽添。

      巽,因此风也。六阳,自然指人的六大感官,六大需求。六阳的克星是本性。人被六阳牵着鼻子走因此不合理。这世上一物降一物,上天早有安排。人不顺应他只能自食恶果。悟空因此不是玉帝想灭就能灭的。逆道而为必遭天谴。玉帝因此才遇到这么多的麻烦和产生这么多的负面心理。这都是上天给他的报应。

     老子的八卦炉成就了本性的火眼金睛。



     这八卦使悟空回顾一路走来的经历,对自己更加认识了。此时,他已经突破儒教思想的束缚一反到底迎来了又一挑战。








    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忽一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双手侮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额虎,风狂的独角龙。老君赶上抓一把,被他一捽,捽了个倒栽葱,脱身走了。即去耳中掣出如意棒,迎风幌一幌,碗来粗细,依然拿在手中,不分好歹,却又大乱天宫,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好猴精!有诗为证。诗曰:

    混元体正合先天,万劫千番只自然。渺渺无为浑太乙,如如不动号初玄。

    炉中久炼非铅汞,物外长生是本仙。变化无穷还变化,三皈五戒总休言。

    又诗:

    一点灵光彻太虚,那条拄杖亦如之。或长或短随人用,横竖横排任卷舒。

    又诗:

    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大圣齐天非假论,官封弼马是知音。

    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牢拴莫外寻。万相归真从一理,如来同契住双林。





如如不动:事物常在,没有什么变化。

物外:世俗之外,心里不生出什么想法,没有固有想法。

拄杖:主导身体的拐杖。

太虚:人内心生来本来的虚无之状。



三皈五戒:三皈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教的五戒,是在家优婆塞、优婆夷的受戒条。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出家为不淫戒)四、不妄语,五、不饮酒。

三皈五戒是佛陀所制的戒律。为了教导弟子如律受持,是约束心身,断恶行善的灵丹妙药。戒规虽对出家的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四众弟子制定的,其实对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二众弟子,同样是应该遵守的。

双林: 释迦牟尼 涅槃处。

灵光:心如太阳,本性所放出的光芒。

混元:指天地元气。亦指天地。

谓开天辟地之时。形容极古远的时代。



太乙又称太一、泰一。即道家所称的“道”,庄子说老子关尹学派的学派思想是“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淡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



同契:犹同志;同心



  这些诗的意思是说:

      悟空属于混元正体,是天地元气,经历万千劫难最后还是回归本来归于自然。悟空就是道教的无为之道,消除众人内心的错误选择而成就的无限烦乱,因此世界回归正轨。他现在属于道教的初始状态因此叫初玄。

         八卦炉中炼的不是铅汞,是超脱世俗之外即超脱人为因素本来的样子属于仙体。如大自然一般变化无穷,不是佛教的三皈五戒。

      人心如太阳。他绽放光芒消除人为而达到人本来极其虚空的状态,众人依赖他就像拄着拐杖归入自然。他能大就大能小就小,随便众人怎么去用。拥有了他就懂得了灵活自如和随机应变。

         悟空就是心猿,就是每个人的心,就是道。心就是猿猴的深刻含义。猿猴在古代代表深刻的文化内涵。孙悟空又是猢狲,作者用意深刻。他是非常特殊的存在。他与天齐不是假的,是有他的道理的。他官封弼马自有他的道理,马是他的知音。

        马猿合作代表心和意。心属潜意识,人原始的大脑,内在真实的自己。意代表意识层面,因环境因素而成就的外在的自己。原始的大脑对意识层面起到主导作用就是修心的根本,两者紧密联系,不要到外面去寻找。多少外在表面的样子都逃不过自然阴阳最后的道理。如来代表外在的存在,与悟空达成阴阳共同体就成就世界的本来。

       如来是向善的,不过是表面上的向善,言行是不一致的。道教侧重言行一致,注重后果。而这个世界就是阴阳共同体。一阴一阳之谓道。如来属于意识层面的外在,悟空属于原始大脑的内在。两者阴阳结合,这就是即虚幻又真实的本来世界。



       大圣大闹天宫,暗指作者当时对于这儒教思想的负面心理,什么唯我独尊的高高在上,什么等级如此分明,什么的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耍权威不得反省,真是反感到了尽头。玉帝害怕不敢挑战自己更害怕失去了尊贵的地位向如来求救。由此可见儒教思想的境界不如佛教。如来看似非常善良实而助纣为虐却不得而知拉着众人把悟空给强行压制。悟空因此背负着多少的骂名遭受着众人齐心的打击。如来实际上欺骗愚弄着多少人却打着劝人为善的旗号自诩法力无边。好就是好?坏就是坏吗?善就是善?恶就是恶吗?多少人因为佛教而严重迷茫。确切地说,如来太善良了,过犹终不及,一个人太善良了也不是什么好事。

       这世界实在是太奇特。男女结合,成就宝宝,而宝宝就是阴阳合一而成就的宝贝。孩子所以是上天赐给父母的无价之宝,小天使,父母心里的宝。

      悟空拥有健康的心灵,因此注定了一场修行。世界分阴阳,阴性总先显示才有了阴阳之间的运行。悟空对自己了解对众人却都不了解,于是以自己健康的心灵为标准对众人开始了一场漫长的修心生涯。

       老子与悟空的区别。悟空的成长是继老子之后的,只是修心成功之后依然回归本来。老子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悟空通过经历去悟透而深入体会。经历就是财富。没有经历总无法明白其间的深刻道理。而经历是什么?就似唐僧师徒的取经生涯。走上这条道,自然会越来越明白。没有走上这条路,自然无法明白。







    这一番,那猴王不分上下,使铁棒东打西敌,更无一神可挡。只打到通明殿里,灵霄殿外。幸有佑圣真君的佐使王灵官执殿。他看大圣纵横,掣金鞭近前挡住道:“泼猴何往!有吾在此,切莫猖狂!”这大圣不由分说,举棒就打,那灵官鞭起相迎。两个在灵霄殿前厮浑一处。好杀——

    赤胆忠良名誉大,欺天诳上声名坏。一低一好幸相持,豪杰英雄同赌赛。铁棒凶,金鞭快,正直无私怎忍耐?这个是太乙雷声应化尊,那个是齐天大圣猿猴怪。金鞭铁棒两家能,都是神宫仙器械。今日在灵霄宝殿弄威风,各展雄才真可爱。一个欺心要夺斗牛宫,一个竭力匡扶玄圣界。苦争不让显神通,鞭棒往来无胜败。

    他两个斗在一处,胜败未分,早有佑圣真君,又差将佐发文到雷府,调三十六员雷将齐来,把大圣围在垓心,各骋凶恶鏖战。那大圣全无一毫惧色,使一条如意棒,左遮右挡,后架前迎。一时,见那众雷将的刀枪剑戟、鞭简挝锤、钺斧金瓜、旄镰月铲,来的甚紧。他即摇身一变,变做三头六臂;把如意棒幌一幌,变作三条;六只手使开三条棒,好便似纺车儿一般,滴流流,在那垓心里飞舞,众雷神莫能相近。真个是——

    圆陀陀,光灼灼,亘古常存人怎学?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颗摩尼珠,剑戟刀枪伤不着。也能善,也能恶,眼前善恶凭他作。善时成佛与成仙,恶处披毛并带角。无穷变化闹天宫,雷将神兵不可捉。







玄圣界指孔子。摩尼珠:悟空汲取世间多少美好的总和。

       王灵官是儒教的忠实信徒,成为悟空的对敌,却不是悟空的对手。



       悟空天生地长自然属于亘古常存。他属于无形虚无的存在,人所以无法去学。此处也说的非常明白。人如果因为错误的选择,潜意识也会发挥作用,于是使人越变越坏;同样的,因为正确的选择,他发挥作用就会使人越变越好而成仙成佛。意识层面正确的选择非常重要。不同的选择成就完全相反的后果。小世界与大世界之间的战争,终因错误的选择成就无限的矛盾,只有正确的选择才能让世界真正太平而充满无限正能量。









    当时众神把大圣攒在一处,却不能近身,乱嚷乱斗,早惊动玉帝。遂传旨着游奕灵官同翊圣真君上西方请佛老降伏。

    那二圣得了旨,径到灵山胜境,雷音宝刹之前,对四金刚、八菩萨礼毕,即烦转达。众神随至宝莲台下启知,如来召请。二圣礼佛三匝,侍立台下。如来问:“玉帝何事烦二圣下临?”二圣即启道:“向时花果山产一猴,在那里弄神通,聚众猴搅乱世界。玉帝降招安旨,封为弼马温,他嫌官小反去。当遣李天王、哪吒太子擒拿未获,复招安他,封做齐天大圣,先有官无禄。着他代管蟠桃园,他即偷桃;又走至瑶池,偷肴、偷酒,搅乱大会;仗酒又暗入兜率宫,偷老君仙丹,反出天宫。玉帝复遣十万天兵,亦不能收伏。后观世音举二郎真君同他义兄弟追杀,他变化多端,亏老君抛金钢琢打重,二郎方得拿住。解赴御前,即命斩之。刀砍斧剁,火烧雷打,俱不能伤,老君奏准领去,以火锻炼。四十九日开鼎,他却又跳出八卦炉,打退天丁,径入通明殿里,灵霄殿外;被佑圣真君的佐使王灵官挡住苦战,又调三十六员雷将,把他困在垓心,终不能相近。事在紧急,因此玉帝特请如来救驾。”如来闻诏,即对众菩萨道:“汝等在此稳坐法堂,休得乱了禅位,待我炼魔救驾去来。”

    如来即唤

    阿傩、迦叶二尊者相随,离了雷音,径至灵霄门外。忽听得喊声振耳,乃三十六员雷将围困着大圣哩。佛祖传法旨:“教雷将停息干戈,放开营所,叫那大圣出来,等我问他有何法力。”众将果退,大圣也收了法象,现出原身近前,怒气昂昂,厉声高叫道:“你是那方善士,敢来止住刀兵问我?”如来笑道:“我是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尊者,南无阿弥陀佛。今闻你猖狂村野,屡反天宫,不知是何方生长,何年得道,为何这等暴横?”大圣道:我本——

    天地生成灵混仙,花果山中一老猿。水帘洞里为家业,拜友寻师悟太玄。

    炼就长生多少法,学来变化广无边。因在凡间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瑶天。

    灵霄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









      悟空成长到此已经成为了与众不同的存在。他明白自己是众人正确的信仰,而众人看不到他的好不明白他才发生如此巨大的矛盾冲突。玉帝逆道而为,他已经深刻明白。如来逆道而为,他却不知道。玉帝如来明目张胆的争先觉得众人应该信仰他们自觉得非常有理。悟空顺道而为也想得到众人信仰,这个美好愿望到哪天才能真正实现呢?





    佛祖听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你那个初世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当人子,不当人子!折了你的寿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大圣道:“他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佛祖道:“你除了长生变化之法,再有何能,敢占天宫胜境?”大圣道:“我的手段多哩!我有七十二般变化,万劫不老长生。会驾筋斗云,一纵十万八千里。如何坐不得天位?”佛祖道:“我与你打个赌赛: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年 ,休在争吵。







    如来不识本性,让悟空真的无奈。在如来的眼中,悟空只是个初世为人的畜牲。玉帝是通过多少劫难才修来的。悟空现在就想得到众人信仰,实属过分心高,除非他能逃过如来的五指山。如来所以说,叫悟空下界修炼若干年再来和他理论。此时的玉帝如来都觉得自己就是对的,好的,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人间就是他们统治下的天下。人们因为信仰他们而进行着生活。悟空此时对他们统治下的天下不了解因此被如来压在了五行山下。

      人最终逃不过自然的轮回。玉帝如来错误的选择因为自然的作用所以要占上风。悟空只有突破他们的束缚才能得到众人的悉心供养。说到底,了解他的人实在太少有,然而了解总经历不了解的过程。这就是自然。




    那大圣闻言,暗笑道:“这如来十分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急发声道:“既如此说,你可做得主张擞?”佛祖道:“做得,做得!”伸开右手,却似个荷叶大小。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你看他一路云光,无影无形去了。佛祖慧眼观看,见那猴王风车子一般相似不住,只管前进。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翻转筋斗云,径回本处,站在如来掌内道:“我已去,今来了。你教玉帝让天宫与我。”如来骂道:“我把你这个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离了我掌哩!”大圣道:“你是不知。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撑着一股青气,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道:“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那大圣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丫里,还有些猴尿臊气,大圣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莫非有个未卜先知的法术。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

    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众雷神与阿傩、迦叶一个个合掌称扬道:善哉,善哉!

    当年卵化学为人,立志修行果道真。万劫无移居胜境,一朝有变散精神。

    欺天罔上思高位,凌圣偷丹乱大伦。恶贯满盈今有报,不知何日得翻身。

      





      他是石卵所生,学着如何做人,立志修行果然得道。经历万千劫难到此胜境,却因与众不同搅扰众人习惯的信仰。

       想要反了玉帝得到众人的信仰,与众人对着干乱了众人习惯上的伦理。做了这么多的恶事,今天终于得到报应。不知道哪天能够翻身。



    孙悟空被压制,众人继续自己习惯性的信仰非常开心,歌舞升平,其乐隆隆。





    如来佛祖殄灭了妖猴,即唤阿傩、迦叶同转西方极乐世界。时有天蓬、天佑急出灵霄宝殿道:“请如来少待,我主大驾来也。”佛祖闻言,回首瞻仰。须臾,果见八景鸾舆,九光宝盖;声奏玄歌妙乐,咏哦无量神章;散宝花,喷真香,直至佛前谢曰:“多蒙大法收殄妖邪,望如来少停一日,请诸仙做一会筵奉谢。”如来不敢违悖,即合掌谢道:“老僧承大天尊宣命来此,有何法力?还是天尊与众神洪福。敢劳致谢?”玉帝传旨,即着雷部众神,分头请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千真万圣,来此赴会,同谢佛恩。又命四大天师、九天仙女,大开玉京金阙、太玄宝宫、洞阳玉馆,请如来高座七宝灵台,调设各班坐位,安排龙肝凤髓,玉液蟠桃。

    不一时,那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五跂真君、五斗星君、三官四圣、九曜真君、左辅、右弼、天王、哪吒,玄虚一应灵通,对对旌旗,双双幡盖,都捧着明珠异宝,寿果奇花,向佛前拜献曰:“感如来无量法力,收伏妖猴。蒙大天尊设宴呼唤,我等皆来陈谢。请如来将此会立一名,如何?”如来领众神之托曰:“今欲立名,可作个安天大会。”各仙老异口同声,俱道:“好个‘安天大会’!好个‘安天大会’!”言讫,各坐座位,走枿传觞,簪花鼓瑟,果好会也。







       这些人都拜在如来之下,可见他们的心境也都在如来之下。唯有老子没来,毕竟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来把本性给压制了,把这个日子称为安天大会。在如来的认知里,本性被压制,天下就安定了,而事实后果真的会这样吗?这也只是如来的个人以为而已。因此说,当我们总觉得自己是对的时候,于是成就玉帝的心态;当我们总觉得自己是好的时候,成就如来的心态;当我们认识到事事两面性懂得把握自己的时候,我们就成为了孙悟空,明白了道教思想的真谛。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儒教佛教道教这三大宗教信仰,由不同的心态来进行划分。心态归正回归本性。心态不正要么是玉帝要么是如来。人心的矛盾根源因此发生。





有诗为证,诗曰:

    宴设蟠桃猴搅乱,安天大会胜蟠桃。龙旗鸾辂祥光蔼,宝节幢幡瑞气飘。

    仙乐玄歌音韵美,凤箫玉管响声高。琼香缭绕群仙集,宇宙清平贺圣朝。

    众皆畅然喜会,只见王母娘娘引一班仙子、仙娥、美姬、毛女,飘飘荡荡舞向佛前,施礼曰:“前被妖猴搅乱蟠桃嘉会,请众仙众佛,俱未成功。今蒙如来大法链锁顽猴,喜庆安天大会,无物可谢,今是我净手亲摘大株蟠桃数颗奉献。”真个是——

    半红半绿喷甘香,艳丽仙根万载长。堪笑武陵源上种,争如天府更奇强。

    紫纹娇嫩寰中少,缃核清甜世莫双。延寿延年能易体,有缘食者自非常。

    佛祖合掌向王母谢讫。王母又着仙姬、仙子唱的唱,舞的舞。满会群仙,又皆赏赞。正是——

    缥缈天香满座,缤纷仙蕊仙花。玉京金阙大荣华,异品奇珍无价。

    对对与天齐寿,双双万劫增加。桑田沧海任更差,他自无惊无讶。

    王母正着仙姬仙子歌舞,觥筹交错,不多时,忽又闻得——

    一阵异香来鼻噢,惊动满堂星与宿。天仙佛祖把杯停,各各抬头迎目候。

    霄汉中间现老人,手捧灵芝飞蔼绣。葫芦藏蓄万年丹,宝箓名书千纪寿。

    洞里乾坤任自由,壶中日月随成就。遨游四海乐清闲,散淡十洲容辐辏。

    曾赴蟠桃醉几遭,醒时明月还依旧。长头大耳短身躯,南极之方称老寿。

    寿星又到。见玉帝礼毕,又见如来,申谢曰:“始闻那妖猴被老君引至兜率宫锻炼,以为必致平安,不期他又反出。幸如来善伏此怪,设宴奉谢,故此闻风而来。更无他物可献,特具紫芝瑶草,碧藕金丹奉上。”诗曰:

    碧藕金丹奉释迦,如来万寿若恒沙。清平永乐三乘锦,康泰长生九品花。

    无相门中真法主,色空天上是仙家。乾坤大地皆称祖,丈六金身福寿赊。





    如来用了自己所谓的善压制住了孙悟空这个本来的善从而得到多少人的信仰。多少无知愚昧的人群就这样追捧着如来。

      寿星说原以为老子可以收了悟空免除祸患,然而却是如来收服了悟空。众人看到了表面现象却没有看到内质。老子顺道而为自然不会收服孙悟空。老子看似为下,实而却是在上。如来看似在上,实而却是在下。所以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大白若辱,大辩若讷,大直若屈,大象无形,大智若愚,正言若反因此充分体现这样自然阴阳的道理。正所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一正一邪之间的较量总在进行。如来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向着老子看齐于是回归大道。人总会犯这样的毛病,总会片面看待问题总会走极端而自欺欺人,总会给自己成就多少的弥天大谎,总会以己度人诋毁他人不好。到最后才深深明白,原来只是自己给自己狠狠甩了一巴掌。   说到底,没有错就没有对;没有坏就没有好;没有无知就没有知道;没有愚蠢就没有聪明……一切只是如此自然而然。因为走极端所以成就无限烦恼。因为儒教佛教的极端导致多少人都不敢面对自身的不足,把对他人的否定反而用来成就自身的价值。因为谎言所以成就无限谎言;因为心态不正所以使心态更加不正。现在的社会是因为曾经的信仰。知道曾经的信仰于是明白今天为何。道教思想的因果论如此简单。



《老子》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这一章表明老子把这所有为人都看在眼底。像玉帝如来的内心充满了多少的想法,因而多么的自以为是,自高自大,自以为聪明。一个个都不愿意化解自己的想法追求盈满从而对自己不了解而不识本性。世间万物其实都厌恶这样的做法,而玉帝如来和多少迷信玉帝如来的人却如此推崇,一个个就这样活在自以为的世界里。有道的人深刻明白这样的道理不这样去做。选择阴阳合一而归正才是唯一的正确做法。










    如来欣然领谢。寿星得座,依然走棨传觞。只见赤脚大仙又至。向玉帝前τ囟礼毕,又对佛祖谢道:“深感法力,降伏妖猴。无物可以表敬,特具交梨二颗,火枣数枚奉献。”诗曰:

    大仙赤脚枣梨香,敬献弥陀寿算长。七宝莲台山样稳,千金花座锦般妆。

    寿同天地言非谬,福比洪波话岂狂。福寿如期真个是,清闲极乐那西方。

    如来又称谢了,叫阿傩、迦叶,将各所献之物,一一收起,方向玉帝前谢宴。众各酩酊,只见个巡视灵官来报道:“那大圣伸出头来了。”佛祖道:“不妨,不妨”。袖中只取出一张帖子,上有六个金字:“奄嘛呢叭嵒牜递与阿傩,叫贴在那山顶上。这尊者即领帖子,拿出天门,到那五行山顶上,紧紧的贴在一块四方石上。那座山即生根合缝。可运用呼吸之气,手儿爬出,可以摇挣摇挣。阿傩回报道:“已将帖子贴了。”

    如来即辞了玉帝众神,与二尊者出天门之外,又发一个慈悲心,念动真言咒语,将五行山召一尊土地神祗,会同五方揭谛,居住此山监押。但他饥时,与他铁丸子吃;渴时,与他溶化的铜汁饮。待他灾愆满日,自有人救他。正是——

    妖猴大胆反天宫,却被如来伏手降。渴饮溶铜捱岁月,饥餐铁弹度时光。

    天灾苦困遭磨折,人事凄凉喜命长。若得英雄重展挣,他年奉佛上西方。

    又诗曰:

    伏逞豪强大势兴,降龙伏虎弄乖能。偷桃偷酒游天府,受箓承恩在玉京。

    恶贯满盈身受困,善根不绝气还升。果然脱得如来手,且待唐朝出圣僧。

    毕竟不知向后何年何月,方满灾殃,且听下回分解。





    人因为喜欢自大所以唯我独尊自吹自擂,于是就这样不负责任的诋毁我们内心这样一颗多么美好的婴儿之心。最上等的德就这样成了众人眼里的恶贯满盈。

   孙悟空被压五百年,由此说明,儒教佛教用着自己的方式因为这五百年而深入人心。而这五百年,多少人因为儒教佛教而习惯着玉帝如来的这一套为人都忘了悟空这颗心的存在。人为与本性是天敌。人为制造本性的无限障碍似在给本性出题。人生如戏。出题的人到底是谁?其实还是自然。不论玉帝还是如来,终究还是自然成就的。玉帝如来和本性之间只是鲜明的阴阳之间的关系。悟空找到玉帝如来的症结,所有人于是回归大道。之后我们会知道,众人在悟空的带领下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而深入认识到这个真实的世界。

       道教思想的本质就是成长。人一成不变是不合理的,顺应自然规律懂得自然的轮回让众人无限成长这才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爱。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718974761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2-2-7 14:55: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人类社会的发展如同生物进化论一样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儒教,佛教,道教各自都是阴阳合一的整体,不过各自的高度是截然不同的。这三教正是一山更比一山高。
       在老子生活的年代,这三教已经开始分化。老子站在自然的角度看问题对这三教因此有了充分了解。
《老子》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这一章就相当明显,老子讲述人内心的几种状态产生的几种信仰和几种为人。太上,下知有之,意思就是说,最上等的人,人们知道有这个人。像孙悟空,一个个孩子的本来,大家知道有这么个人。然而,人之初到底是善的还是恶的或者是即不善也不恶的?各种声音都有。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而具有充分科学依据的只有老子。回归现在的现实,本性到底是什么?孙悟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和怎样的存在?真正了解的人至今没几个。至今多少人只认为他只是单纯的神话人物,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这种认知自然是错误的。吴承恩,老子就是孙悟空。了解本性了解人之初了解自己的人就是孙悟空。每个孩子就是孙悟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孙悟空。其次,亲之誉之。这指的就是如来, 自认为何其向善,多少人也跟着这样认为,于是都亲近他赞美他。老子深刻体会两面性的道理,反对众人走极端的做法,对如来提出反对意见:好就是好、美就是美、善就是善吗?老子对如来因此相当了解。其次畏之。这就是玉帝,只认为自己的想法就是对的,走极端的心安理得。多少人因此都怕他而奉承他。悟空因此成了众人眼里的妖。他因此罪恶滔天,十恶不赦。其次侮之。这样的人更低级,只会损人利己,毫无善心可言。
     老子凭借对内心的充分了解,对玉帝如来和为所欲为的人深刻了解。总体来说,老子进行总结:信不足有不信。
      这一切问题的根本就是因为众人对自己的不了解所以不了解本性而成就了不信任。玉帝如来只站在自己的立场才会觉得孙悟空不好。孙悟空因此才背负着多少的骂名。这种行为就似狐狸吃不到葡萄而后安慰自己说是葡萄没有熟,是酸的,却没有意识到是自己能力不够。玉帝如来认为的问题其实是自己的问题然而就这样成为了孙悟空的问题。因为玉帝如来这样的为人态度,多少人把自己的问题却看成是多少孩子的问题。孩子的内心深处是怎样的感知可想而知,或者,伤着伤着,很多人都麻木了习惯了……而后多少孩子成为了玉帝如来和其他各种各样的人。孙悟空就是个孩子。他天真无邪,没有任何邪念。玉帝如来对世界的认识太片面因而不了解他,所以才会这样对他,由此深刻体现出玉帝如来不懂得信任。因为儒教佛教,孩子的待遇是怎样的所以深刻体现出来。一个个都说爱孩子,其实哪里是在爱?明明在深深伤害孩子天真无邪可爱的大爱之心。玉帝如来因此何其无知。迷信玉帝如来的人跟着何其无知。因为不懂得信任所以导致多少问题的发生。老子因此才说,尤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意思就是说,我们说任何话一定要注意后果,一定要学着懂得去信任。我们事情做成功了因此要深刻明白,这都是自然的功劳都是老百姓自然而然做到的。我们拥有这样的心态与认识才是正确的,不然后患无穷。
    老子更反复重申众人心态不正的深刻毛病。

《老子》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也。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知道还认为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不知道还认为自己知道,这是多少人的毛病。玉帝如来这样的毛病何其深刻。阴阳从来并存,每个人其实都会犯这样毛病。老子所以说,圣人只是把这样的毛病当成毛病有意识的克服这样的毛病所以没有这样的毛病。很显然,多少人都不认为这样的毛病是一种毛病,反而认为这是一种优点,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结果时时刻刻在犯着这样的毛病。
        在老子的世界里,最上等的有知就是无知,最上等的聪明因此只是一种愚蠢。我们能够真正明白自己是无知的,愚蠢的,理性放低自己的姿态而求知,这就真正有知了。这样的心态才是健康的心态。孙悟空所以是道教中人,是真道,从整部书来看,我们可以看出,他一直在这样做。上善若水。水就是向下的。道与物反,人总要自以为是,总认为自己是聪明,对的,总爱表现出自己何其聪明和对的样子而总想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反之总无法接受,玉帝如来何其典型。这样的心态才是不健康的。正因为不健康才引发一系列的负面心理而产生无限伤害。
        人为的最大弱点,老子一直强调。

《老子》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从这两章我们可以看出老子一直在不断指出导致众人心态不正的根本原因。人总要自以为是,总认为自己就是对的,总喜欢自我表现,总要唯我独尊用强。玉帝如来自然是鲜明的代表,在他们身上充分表现出这些毛病。正因为这样的心态所以对孙悟空不了解。孙悟空就这样承担了他们所有的问题。受国之垢因为悟空的承担大责深刻得以体现。在众人的眼里,这些问题似乎只是孙悟空的问题。由此深刻反映出儒教佛教与道教的本质性区别。在道教思想中,虚无,无知才是最高心境和真正的知道。天地之始,以为天下母。无名,天地之始。说到底,这指的就是人之初的婴儿之心虚无的状态,他才是众人心灵正确的归属。人们通过将心比心寻求公正用心思考每种想法导致的各种各样的为人不为任何想法所干扰而懂得随机应变而明白大道。不论是《道德经》还是《西游记》章章之间都紧密联系。人们的表像都在反映着各种问题。意识到这些问题而一直进行着循环,于是一直回归本性而后回归自然而然以至于达到人之初虚空的状态。达到这样的心境就可以感悟越来越多自然深刻的道理。九大行星围着太阳转。人的九孔如九大行星也如此围绕着心这颗太阳转。月亮又围着地球转,由此又反映出各种想法与身体之间的关系。地球围绕太阳转,由此反映出身体与心之间的深刻联系。人有七情六欲。克制七情六欲就达到克服身体上的害而向着心进行着自然的循环。人法地。玉帝如来的认知都因为环境而受到身体上的感知而产生。儒教徒佛教徒因此都是拜金族为身外物而活的人群,都习惯走着极端而感觉自然而然。为什么说悟空天生地长?作者由此就说明了一个深刻的环境因素。他为何与众不同?因为他的生长环境。因为各种各样的环境导致各种各样为人的产生。环境改变,人的信仰也会跟着改变。玉帝如来局限于对身体感官的认识而没有意识到向着悟空这颗心的重要性。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悟空的好因此就是地法天。悟空通过对众人的深刻认识而明白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天法道因此形成。道就是阴阳合一因此叫道法自然。无为就是选择理性克服片面绝对性的各种对他人的认识,而且得一直这样去做。无为所以无不为。这就是不争之德。这就是大道。
       道太玄。真正明白,道其实并不是什么玄门。为什么说这两本书都是为孩子的不公待遇说话的?因为不了解孩子的心所以不懂得信任。因为不了解孩子的心所以才产生这么多的伤害。因为不知道所以总觉得自己知道。因为这样不正的心态所以产生多少的负面心理,强势强力唯我独尊甚至施暴等等因此来临。老子说的不欲,天下将自正的深刻道理,认识到任何想法的两面性于是没有想法。大家不走极端,没有绝对性的认为,天下所以归正。人心就是阴阳共同体。片面看待问题只会扰乱多少人的心。今天这样的问题依然还是常态。只站在个人立场说孩子这样不好那样不好其实多么的不合理。单纯的认为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多么的缺乏理性。因此多少人严重缺乏自知之明总是习惯对他人指指点点说东说西就是看不到自己身上的诸多毛病,殊不知,所谓别人的诸多毛病其实更多只是自己的毛病,总体来说,选择对事事两面性的深入认识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调整好心态使心态归正非常重要。
    我们再继续看看多少人这些不正心态的表现。



    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谁听得绝想崖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曹溪路险,鹫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杳。千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那时节,识破源流,便见龙王三宝。



      龙王三宝指的是佛教的佛法僧。
      这一段话反映出多少人内心的无限感慨。谁都想要见性明心,都想要了解这个世界,而终究做到的又有几个?玉帝做到了吗?玉帝对悟空的认识是什么?如来又做到了吗?如来对悟空的认识又是什么?作者又为什么说悟空是本性?悟空到底是怎样的存在?世上有几人看清了?大象无形。道就是宇宙的存在。悟空所以虚无无形。源流又到底是什么?其实读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一阴一阳之谓道,明白了阴阳就明白了道。明白了道就见性明心。阴阳是什么?想法的两面性。明白事事两面性的道理就深刻明白了佛教所谓的三宝。阴阳才是一切事物的源流。




    这一篇词名《苏武慢》。话表我佛如来,辞别了玉帝,回至雷音宝刹,但见那三千诸佛、五百阿罗、八大金刚、无边菩萨,一个个都执着幢幡宝盖,异宝仙花,摆列在灵山仙境,娑罗双林之下接迎。如来驾住祥云,对众道:我以——

    甚深般若,遍观三界。根本性原,毕竟寂灭。同虚空相,一无所有。殄伏乖猴,是事莫识,名生死始,法相如是。

这段话的意思是:名无识永断诸有。
本来平等无高下相。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不可系缚。不可解脱。
无众生无寿命。不生不起不尽不灭。非世间非非世间。
涅槃生死皆不可得。其知是者名出世人。
是事不知名生死始。汝等大众应断无明灭生死始。
遍观三界有情无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不出三界。不入诸有。
本来清净无垢无烦恼。与虚空等。不平等非不平等。
尽诸动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复告大众。
我以佛眼。遍观三界一切诸法。无明本际性本解脱。
于十方求了不能得。无故所因枝叶皆悉解脱。
无明解脱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脱。
以是因缘我今安住常寂灭光名大涅槃。
前几句是大涅槃经.后几句的意思是石猴本来和天地是一体不生不灭,同时也不存在.而当他有了猴子的体相有了名字之后.就有了生死寂灭。


    因此说如来所谓的空只是一种绝对的空因此叫顽空。从这段话中深刻体现,从他为人的态度上也深刻体现。道教的空只是一种相对的空,阴阳合一才是空。世界分阴阳。这是哲学概念,是有科学依据的。如来的空只是空,如此绝对,失了对阴阳的认识,所以失了对世界本来的认识,因此对悟空这个本性了解甚微。悟空因如来就这样背负着多少莫须有的罪名。因为不懂得信任而成就多少对孩子的伤。多少现实问题因此发生。  如来对于悟空的本来面目又能够了解多少?想法多,内心所以复杂。心有千千结,越理却越乱,想要打开所以总难打开。如来说着自己的话,到底几人能够深刻明白?如来所谓的极乐只不过是一种纯粹的虚幻。因为不了解所以多少人盲目的去推崇,说着连自己都听不懂的话,很多人以为自己懂了,然而对自己依然不了解。人心复杂世界所以复杂。人心简单世界所以简单。因为佛教使多少人擅长了盲人摸象。佛教把一个简单的世界极其的复杂化导致多少人没办法去学习而成了常态。只有消除一切想法才能回归人之初的状态。佛教对世界的看法实在太多,因此扰乱了多少人的心。



    说罢,放舍利之光,满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连。大众见了,皈身礼拜。少顷间,聚庆云彩雾,登上品莲台,端然坐下。那三千诸佛、五百罗汉、八金刚、四菩萨,合掌近前礼毕,问曰:“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如来道:“那厮乃花果山产的一妖猴,罪恶滔天,不可名状,概天神将,俱莫能降伏;虽二郎捉获,老君用火锻炼,亦莫能伤损。我去时,正在雷将中间,扬威耀武,卖弄精神,被我止住兵戈,问他来历,他言有神通,会变化,又驾筋斗云,一去十万八千里。我与他打了个赌赛,他出不得我手,却将他一把抓住,指化五行山,封压他在那里。玉帝大开金阙瑶宫,请我坐了首席,立安天大会谢我,却方辞驾而回。”大众听言喜悦,极口称扬。谢罢,各分班而退,各执乃事,共乐天真。果然是——

    瑞霭漫天竺,虹光拥世尊。西方称第一,无相法王门。常见玄猿献果,麋鹿衔花;青鸾舞,彩凤鸣;灵龟捧寿,仙鹤噙芝。安享净土祗园,受用龙宫法界。日日花开,时时果熟。习静归真,参禅果正。不灭不生,不增不减。烟霞缥缈随来往,寒暑无侵不记年。

    诗曰:

    去来自在任优游,也无恐怖也无愁。极乐场中俱坦荡,大千之处没春秋。


         悟空是人之本性是每个人的心,作者反复重申。如来对悟空的认识:妖猴,罪恶滔天,不可名状。如来的这些话负责任吗?作者正话反说,反话正说。在如来的世界里,他活在虚幻的世界中呈现出虚幻的样子。表象所以如此。在悟空之后的取经路上,我们会深刻明白更多简单的道理。断章取义自然毫无意义。说话有根有据才能服众。如来的这些话是相当不负责任的。这只是他一厢情愿的认为而已。因为对悟空不了解所以说悟空恶。这种思维方式其实不正常。了解孩子其实就似种庄稼。庄稼长得不好,难道人会不负责任的找庄稼的问题说庄稼不好而不选择反思吗?如果是这样,又哪有种植业的发展?人之本性和庄稼的道理是一样的。然而面对人,多少人的心态不正却发生了,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总要缺乏责任的找孩子的问题。如来这样不正的心态引发多少问题?教育就是给鱼和网。如来给了什么?他的网在哪里?悟空总有这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真的是他的问题吗?如来看待问题所以何其片面。后果可想而知。



    佛祖居于灵山大雷音宝刹之间。一日,唤聚诸佛、阿罗、揭谛、菩萨、金刚、比丘僧、尼等众曰:“自伏乖猿安天之后,我处不知年月,料凡间有半千年矣。今值孟秋望日,我有一宝盆,盆中具设百样奇花,千般异果等物,与汝等享此盂兰盆会,如何?”概众一个个合掌,礼佛三匝领会。如来却将宝盆中花果品物,着阿傩捧定,着迦叶布散。大众感激,各献诗伸谢。

    福诗曰:

    福星光耀世尊前,福纳弥深远更绵。福德无疆同地久,福缘有庆与天连。

    福田广种年年盛,福海洪深岁岁坚。福满乾坤多福荫,福增无量永周全。

    禄诗曰:

    禄重如山彩凤鸣,禄随时泰祝长庚。禄添万斛身康健,禄享千钟世太平。

    禄俸齐天还永固,禄名似海更澄清。禄恩远继多瞻仰,禄爵无边万国荣。

    寿诗曰:

    寿星献彩对如来,寿域光华自此开。寿果满盘生瑞霭,寿花新采插莲台。

    寿诗清雅多奇妙,寿曲调音按美才。寿命延长同日月,寿如山海更悠哉。

    众菩萨献毕。因请如来明示根本,指解源流。那如来微开善口,敷演大法,宣扬正果,讲的是三乘妙典,五蕴楞严。但见那天龙围绕,花雨缤纷。正是:禅心朗照千江月,真性清涵万里天。

    如来讲罢,对众言曰:“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巨芦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诸菩萨闻言,合掌皈依,向佛前问曰:“如来有那三藏真经?”如来曰:“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经,正善之门。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谁肯去走一遭来?”







     佛教思想看似非常丰富。那佛教思想到底有哪些内容呢?儒教思想从论语当中可以大概了解到。那佛教思想呢?我们一起接着去认识佛教思想的具体内容。
     一个人要做到言行一致着实不易。确切地说这也只是一种相对存在的表象。如果真的好,只能靠接受好的人来用心说话。那么我们也来看看如来菩萨有没有脱鞋拍自己的脸的自相矛盾。其实毋庸置疑了。真正了解一个人,我们不仅要听他说什么,更要看他做什么。一个人说的再好不等于他就做得怎样好。如果按照道教来看待问题的话,上善若水,懂得说自己不好的人才是真正的好人,即对自己不好的一面充分认识才能使自己更加的好。这终究离不开阴阳。好与不好要对立而同时存在,这才是真正的好。好就是好就会向不好的一方转换,因为阴阳是形影不离的两兄弟。如来说的这一切是事实真相吗?同样这只是他的自以为。为什么这么说?后面会一步步揭晓答案。
     如来料想儒教徒会诽谤佛教才有了孙悟空的一场西游。他想着把唐僧师徒拉入自己的队伍谁知事与愿违。


     这些话深刻体现出多少人盲目相信如来如此追捧着如来和如来自以为何其的法力无边。但同时更因为有了阴性才有了阳性的动力。阴阳之间的运行因此发生。取经之旅因如来的向善之心而发生。表面上看,一切都是如来一首策划的。内质真的是这样吗?有了这样一场西游更说明如来自以为多么的向善。谁知最后会发生与他预料之中完全相反的结果:他非但没有劝人为善,反而被悟空给劝化。道教思想其实何其神秘。通过表象看到内质才能明白事实真相。理论不能付诸于现实只是一种纯粹的空谈。每个人都有心每个人都有脑,真相终究总会浮出水面。



当有观音菩萨,行近莲台,礼佛三匝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诸众抬头观看,那菩萨——

    理圆四德,智满金身。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乌云巧迭盘龙髻,绣带轻飘彩凤翎。碧玉纽,素罗袍,祥光笼罩;锦绒裙,金落索,瑞气遮迎。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解八难,度群生,大慈悯。故镇太山,居南海,救苦寻声,万称万应,千圣千灵。兰心欣紫竹,蕙性爱香藤。他是落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里活观音。

    如来见了,心中大喜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菩萨道:“弟子此去东土,有甚言语吩咐?”如来道:“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许在霄汉中行,须是要半云半雾:目过山水,谨记程途远近之数,叮咛那取经人。但恐善信难行,我与你五件宝贝。”即命阿傩、迦叶,取出锦蝠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 ,对菩萨言曰:“这袈裟、锡杖,可与那取经人亲用。若肯坚心来此,穿我的袈裟,免堕轮回;持我的锡杖,不遭毒害。”







       拉拢别人来取经有这些好处,实在是吸引人,而这些好处实际上虚无缥缈,那只是说说的,最后只成为信则有不信则无的个人想象。愚者见愚,智者见智由此发生。从现实来看真的可以得到这些吗?问问现在每个人,谁得到了?没有得到是因为自己不够向善吗?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到达如来的心境吗?佛教思想其实是造就我们内心的无限迷茫而看不到真相的后果。归根结底就是谎言。为什么这么说?道教思想可以给出答案。道教思想就是让我们回归现实,感受真实。我们懂得顺应自然规律,人间处处是天堂。我们不懂得顺应自然规律,人间所以成了地狱。佛教从本质来讲,就是把人拉进地狱的,曾经的社会就是最好的事实证明。只有道教思想才能使世界重现光明。他是有理可据的。







这菩萨皈依拜领。如来又取出三个箍儿,递与菩萨道:“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由此可见如来也擅长用强硬的方式,用箍来进行管束,把别人这样拉进佛门。而这个箍到底是什么呢?箍为什么就起作用呢?后面会揭晓答案。箍的存在是非常现实的,而且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种种箍。

       如来的心境有些高度,不过离自然无私无欲的心境还是太遥远或者说只差一道门。如来能够反思自己为何如此就自然见性明心。选择反思在道教思想中太重要,正所谓一正一反回归本性,于是认识到这个本来的世界而消除一切烦恼。


         因为儒教思想佛教思想的影响,我们所以会不知不觉受到影响而自己却不知道。社会就是一个大染缸。我们在这个大染缸里被染上了各种颜色。然而水是没有颜色的。我们只有去除身上的各种颜色才能回归自然的纯净。悟空拥有纯净的心灵。我们继续用悟空纯净的心灵来返照自己,发现自己内心的污点,而后清除自己内心的污点。




    那菩萨闻言,踊跃作礼而退。即唤惠岸行者随行。那惠岸使一条浑铁棍,重有千斤,只在菩萨左右,作一个降魔的大力士。菩萨遂将锦蝠袈裟,作一个包裹,令他背了。菩萨将金箍藏了,执了锡杖,径下灵山。这一去,有分教:佛子还来归本愿,金蝉长老裹啃檀。

    那菩萨到山脚下,有玉真观金顶大仙在观门首接住,请菩萨献茶。菩萨不敢久停,曰:“今领如来法旨,上东土寻取经人去。”大仙道:“取经人几时方到?”菩萨道:“未定,约摸二三年间,或可至此。”遂辞了大仙,半云半雾,约记程途。有诗为证。诗曰:

    万里相寻自不言,却云谁得意难全?求人忽若浑如此,是我平生岂偶然?

    传道有方成妄语,说明无信也虚传。愿倾肝胆寻相识,料想前头必有缘。

       我不声张踏遍万里路来寻找我要找的人,哪知道意愿如此难以达成。找个人假使都这么难,是不是我的命运是老天安排好的?当初说有办法传道竟是无稽之谈,说明没有信用的人啊是不能做到的。我愿意用所有的真心找结识我要的人,想必今后一定能遇见他。
      金顶大仙问菩萨取经人几时能到。菩萨说大概两三年。用事实说话,金顶大仙最后终于知道被骗。自现者不明的深刻体现。佛教何其喜欢自我表现?正因为如此无法见性明心而严重缺乏自知之明。他的预见能力自然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只剩下多少以己度人,于是乎,别人总是不好的,自己的不好从来看不见。从来没有反思的习惯更厌恶反思的做法,负面心理层出不穷,可以任由自己对不认同自己的人进行恶语相向。



    师徒二人正走间,忽然见弱水三千,乃是流沙河界。菩萨道:“徒弟呀,此处却是难行。取经人浊骨凡胎,如何得渡?”惠岸道:“师父,你看河有多远?”那菩萨停立云步看时,只见——
    东连沙碛,西抵诸番,南达乌戈,北通鞑靼。径过有八百里遥,上下有千万里远。水流一似地翻身,浪滚却如山耸背。洋洋浩浩,漠漠茫茫,十里遥闻万丈洪。仙槎难到此,莲叶莫能浮。衰草斜阳流曲浦,黄云影日暗长堤。那里得客商来往?何曾有渔叟依栖?平沙无雁落,远岸有猿啼。只是红蓼花蘩知景色,白灊香细任依依。
    菩萨正然点看,只见那河中,泼剌一声响喨,水波里跳出一个妖魔来,十分丑恶。他生得——
    青不青,黑不黑,晦气色脸;长不长,短不短,赤脚筋躯。眼光闪烁,好似灶底双灯;口角丫叉,就如屠家火钵。獠牙撑剑刃,红发乱蓬松。一声叱咤如雷吼,两脚奔波似滚风。
    那怪物手执一根宝杖,走上岸就捉菩萨,却被惠岸掣浑铁棒挡住,喝声“休走!”那怪物就持宝杖来迎。两个在流沙河边,这一场恶杀,真个惊人——
    木叉浑铁棒,护法显神通;怪物降妖杖,努力逞英雄。双条银蟒河边舞,一对神僧岸上冲。那一个威镇流沙施本事,这一个力保观音建大功。那一个翻波跃浪,这一个吐雾喷风。翻波跃浪乾坤暗,吐雾喷风日月昏。那个降妖杖,好便似出山的白虎;这个浑铁棒,却就如卧道的黄龙。那个使将来,寻蛇拨草;这个丢开去,扑鹞分松。只杀得昏漠漠,星辰灿烂;雾腾腾,天地朦胧。那个久住弱水惟他狠,这个初出灵山第一功。
    他两个来来往往,战上数十合,不分胜负。那怪物架住了铁棒道:“你是那里和尚,敢来与我抵敌?”木叉道:“我是托塔天王二太子木叉惠岸行者。今保我师父往东土寻取经人去。你是何怪,敢大胆阻路?”那怪方才醒悟道:“我记得你跟南海观音在紫竹林中修行,你为何来此?”木叉道:“那岸上不是我师父?”
    怪物闻言,连声喏喏,收了宝杖,让木叉揪了去,见观音纳头下拜,告道:“菩萨,恕我之罪,待我诉告。我不是妖邪,我是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只因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变得这般模样。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我胸胁百余下方回,故此这般苦恼。没奈何,饥寒难忍,三二日间,出波涛寻一个行人食用。不期今日无知,冲撞了大慈菩萨。”菩萨道:“你在天有罪,既贬下来,今又这等伤生,正所谓罪上加罪。我今领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你何不入我门来,皈依善果,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经?我教飞剑不来穿你。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心下如何?”那怪道:“我愿皈正果。”又向前道:“菩萨,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顽耍。这去,但恐取经人不得到此,却不是反误了我的前程也?”菩萨曰:“岂有不到之理?你可将骷髅儿挂在头项下,等候取经人,自有用处。”怪物道:“既然如此,愿领教诲。”菩萨方与他摩顶受戒,指沙为姓,就姓了沙,起个法名,叫做个沙悟净。当时入了沙门,送菩萨过了河,他洗心涤虑,再不伤生,专等取经人。









       卷帘大将因为意识到儒教思想问题无意进行反抗于是受到玉帝的惩罚,开始选择信佛。他失手打破了琉璃盏暗示他反对儒教思想其实不是有意的,然而还是受到玉帝的惩罚。卷帘大将开始信佛了,因为儒教思想让他受害了。菩萨正好收留他可看出佛教思想比儒教思想的境界高出很多。这表现在包容方面:玉皇大帝希望孙悟空死而佛教不是的,而是用五行山轻轻的压住了他,而后用虚幻的好处来拉拢孙悟空及众人入他的门,把世界虚幻的神乎其神,一个个人心所以也觉得这世界神乎其神;玉皇大帝心胸狭隘因为自己的世界观太狭小而后唯我独尊使多少人受害。如果玉帝的世界观得不到他人信仰,他不能继续成为他人眼中的高贵而是众人的低级,他就可以亲身感受这份自导的伤害。人因高贵而自认为高人一等,如果意识到自己不高贵而成为低级了呢?肯定生不如死。而佛教帮助受到儒教思想伤害的人把他拉入佛门,当然前提是入佛门修成正果将功补过给好处。这些好处实质上虚无缥缈,只是迷信者的虚幻;卷帘大将受到儒教思想的伤害急需入佛教来救治自己受伤的心灵,所以说渴望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来救助自己。如此看来,人之本性皆向善,在心胸方面,佛教的心胸确实高过儒教的心胸。在儒教思想里,一贯自认为高贵所以心情舒畅;可是不能高贵而成为低级了,怎么办?这份心情,只有儒教徒亲身体会了:肯定是生不如死的感觉。同样的,如果被统治而低级习惯了,忽然尊贵高级了,会怎么样?估计会高兴过了头而死去。菩萨认为卷帘大将得罪玉帝已经是犯罪。而后没有入佛门更是罪上加罪。入了佛门也就是向善的开始。沙和尚顺理成章成为佛教徒因此遵从佛教所谓的善。

      沙悟净,暗指清除内心的杂念而纯净心灵。流沙河喻意社会因玉帝的唯我独尊而产生的状态。人心因此就似流沙河。
     悟空被压制。沙僧于是接着出现问题,而后还有白龙马,猪八戒,和唐僧原本向着本性的心。由此表现出,因为玉帝的世界观使五行分离,又因为佛教使五行相聚。只有道教才使五行合一。

洗心涤虑:
比喻彻底改变过去不好的思想和念头。也比喻彻底悔改。
    沙僧信佛在孙悟空的带领下开始反思过往,因此得以改头换面,重新做人。当然真正需要如此行为的人是玉帝如来菩萨以及多少的迷信者。总而言之,突破人为的束缚重现世界的本来。



    菩萨与他别了,同木叉径奔东土。行了多时,又见一座高山,山上有恶气遮漫,不能步上。正欲驾云过山,不觉狂风起处,又闪上一个妖魔。他生得又甚凶险,但见他——

    卷脏莲蓬吊搭嘴,耳如蒲扇显金睛。獠牙锋利如钢锉,长嘴张开似火盆。

    金盔紧系腮边带,勒甲丝绦蟒退鳞。手执钉钯龙探爪,腰挎弯弓月半轮。

    纠纠威风欺太岁,昂昂志气压天神。

    他撞上来,不分好歹,望菩萨举钉钯就筑。被木叉行者挡住,大喝一声道:“那泼怪,休得无礼!看棒!”妖魔道:“这和尚不知死活!看钯!”两个在山底下,一冲一撞,赌斗输赢。真个好杀——

    妖魔凶猛,惠岸威能。铁棒分心捣,钉钯劈面迎。播土扬尘天地暗,飞砂走石鬼神惊。九齿钯,光耀耀,双环响喨;一条棒,黑悠悠,两手飞腾。这个是天王太子,那个是元帅精灵。一个在普陀为护法,一个在山洞作妖精。这场相遇争高下,不知那个亏输那个赢。

    他两个正杀到好处,观世音在半空中,抛下莲花,隔开钯杖。怪物见了心惊,便问:“你是那里和尚,敢弄什么眼前花儿哄我?”木叉道:“我把你个肉眼凡胎的泼物!我是南海菩萨的徒弟。这是我师父抛来的莲花,你也不认得哩!”那怪道:“南海菩萨,可是扫三灾救八难的观世音么?”木叉道:“不是他是谁?”怪物撇了钉钯,纳头下礼道:“老兄,菩萨在那里?累烦你引见一引见。”木叉仰面指道:“那不是?”怪物朝上磕头,厉声高叫道:“菩萨,恕罪,恕罪!”观音按下云头,前来问道:“你是那里成精的野豕,何方作怪的老彘,敢在此间挡我?”那怪道:“我不是野豕,亦不是老彘,我本是天河里天蓬元帅。只因带酒戏弄嫦娥,玉帝把我打了二千锤,贬下尘凡。一灵真性,竟来夺舍投胎,不期错了道路,投在个母猪胎里,变得这般模样。是我咬杀母猪,可死群彘,在此处占了山场,吃人度日。不期撞着菩萨,万望拔救拔救。”菩萨道:“此山叫做什么山?”怪物道:“叫做福陵山。山中有一洞,叫做云栈洞。洞里原有个卵二姐,他见我有些武艺,招我做了家长,又唤做倒猃门。



        八戒是人性的七情六欲,六大感官身体的代表。八戒也代表地球,嫦娥代表月亮。月亮围着地球转是合理的。然而因为玉帝过分唯我独尊八戒自然的行为成了犯罪。其实他的经历也可以代表一个人喜欢一个女孩,或者说只是因为喝了酒喜欢了不该喜欢的人,因为儒教思想的原因,玉帝强力阻止他去喜欢,还惩罚他。孔子的思想存在着很多负面心理。我们用道教思想来衡量就可以非常明白。
      儒教思想等级森严,明文规定特别多。像皇帝后宫佳丽三千,若是谁碰了玉帝认为不该喜欢的人,后果会怎么样?可想而知。儒教思想使人受害了,还能被继续信仰吗?这也是八戒的选择。很多人受到儒教思想的伤害意识到了于是选择信佛了。伤害伴随着成长,社会就这样进步了。
     为什么不能防微杜渐,在伤害没有发生时就被克制了?这也是道教思想的最高境界。
      猪八戒寓意,放纵七情六欲和猪有何区别?猪八戒消除七情六欲的负面因素发挥七情六欲的积极作用因而回归本来。
    猪悟能,寓意猪通过对七情六欲的认识而懂得克制而获得了能力。
     猪在天干地支中对应亥猪。孙悟空对应申猴。申与亥是相反的两个级别,正因为相反才有了相互吸引,就像磁铁异极相吸之理。八戒属于身体,悟空属于心。心与身体之间相反相成。  




    不上一年,他死了,将一洞的家当,尽归我受用。在此日久年深,没有个赡身的勾当,只是依本等吃人度日。万望菩萨恕罪。”菩萨道:“古人云,若要有前程,莫做没前程。你既上界违法,今又不改凶心,伤生造孽,却不是二罪俱罚?”那怪道:“前程前程,若依你,教我嗑风!常言道,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去也,去也!还不如捉个行人,肥腻腻的吃他家娘!管什么二罪三罪,千罪万罪!”菩萨道:“人有善愿,天必从之。汝若肯归依正果,自有养身之处。世有五谷,尽能济饥,为何吃人度日?”怪物闻言,似梦方觉,向菩萨施礼道:“我欲从正,奈何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菩萨道:“我领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你可跟他做个徒弟,往西天走一遭来,将功折罪,管教你脱离灾瘴。”那怪满口道:“愿随,愿随!”菩萨才与他摩顶受戒,指身为姓,就姓了猪,替他起了法名,就叫做猪悟能。遂此领命归真,持斋把素,断绝了五荤三厌,专候那取经人。     



    八戒因玉帝受害因佛教向善,八戒成了佛教中人。





    菩萨却与木叉,辞了悟能,半兴云雾前来。正走处,只见空中有一条玉龙叫唤,菩萨近前问曰:“你是何龙,在此受罪?”那龙道:“我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我父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玉帝把我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诛。望菩萨搭救搭救。”观音闻言,即与木叉撞上南天门里,早有邱、张二天师接着,问道:“何往?”菩萨道:“贫僧要见玉帝一面。”二天师即忙上奏,玉帝遂下殿迎接。菩萨上前礼毕道:“贫僧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路遇孽龙悬吊,特来启奏,饶他性命,赐与贫僧,教他与取经人做个脚力。”玉帝闻言,即传旨赦宥,差天将解放,送与菩萨,菩萨谢恩而出。这小龙叩头谢活命之恩,听从菩萨使唤。菩萨把他送在深涧之中,只等取经人来,变做白马,上西方立功。小龙领命潜身不题。


     小白龙的本来就是向着本性的,因为本性被压制,他也跟着触碰了玉帝的价值体系受到惩罚,于是选择信佛。儒教思想,父母之言要顺从,不顺从就是忤逆之罪。
     绝对看待问题而走极端,其实多么罪恶呢?别人认为我不好在很多时候并不是我真的不好而是别人认为我不好。假若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好与不好,懂得真正的好,那么别人说我好与不好又能算是什么呢?那只是我更深入认识到自己和别人的一道门,而我依然还是我,而别人就未必了。人做贼总会心虚,因为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纯净的自己在发挥无形的作用。因此说,不要随意否定他人,因为这样只会暴露自己的弱点。学会去信任与赞美,才让自己真正安全和享受欢愉。
     心猿意马指的是意识层面与潜意识达成融合为一体的状态。两者也是阴阳之间的关系。

    菩萨带引木叉行者过了此山,又奔东土。行不多时,忽见金光万道,瑞气千条,木叉道:“师父,那放光之处,乃是五行山了,见有如来的压帖在那里。”菩萨道:“此却是那搅乱蟠桃会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今乃压在此也。”木叉道:“正是,正是。”师徒俱上山来,观看帖子,乃是“络嘛呢叭迷底”六字真言。菩萨看罢,叹惜不已,作诗一首,诗曰:

    堪叹妖猴不奉公,当年狂妄逞英雄。欺心搅乱蟠桃会,大胆私行兜率宫。

    十万军中无敌手,九重天上有威风。自遭我佛如来困,何日舒伸再显功!

    师徒们正说话处,早惊动了那大圣。大圣在山根下高叫道:“是那个在山上吟诗,揭我的短哩?”菩萨闻言,径下山来寻看,只见那石崖之下,有土地、山神、监押大圣的天将,都来拜接了菩萨,引至那大圣面前。看时,他原来压于石匣之中,口能言,身不能动。菩萨道:“姓孙的,你认得我么?”大圣睁开火眼金睛,点着头儿高叫道:“我怎么不认得你,你好的是那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南无观世音菩萨。承看顾,承看顾!我在此度日如年,更无一个相知的来看我一看。你从那里来也?”菩萨道:“我奉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去,从此经过,特留残步看你。”大圣道:“如来哄了我,把我压在此山,五百余年了,不能展挣。万望菩萨方便一二,救我老孙一救!”菩萨道:“你这厮罪业弥深,救你出来,恐你又生祸害,反为不美。”大圣道:“我已知悔了,但愿大慈悲指条门路,情愿修行。”这才是——

    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孙悟空的欺天是什么呢?他想要做玉帝的位置得到众人的信仰。这个想法其实没有错但又错了。为什么这么说呢?道教思想说以无私成全其自私。悟空得学着这样去做到。他因此遭到了报应,被如来压制了。总归阴阳之间的关系非常玄妙。错的本身就是一种对。对的本身就是一种错。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一起继续往下看。

        因为儒教而使五行分离。因为佛教而使五行重聚。因为道教而走上正道而归于自然。

       玉帝活在小小的世界因为得到众人的维护得以登无极之乐,而活在固有的自我价值观里不可自拔。如来同理不过境界高于儒教。佛教宣传劝人为善。道教也是劝人为善的。一个重视外在,一个重视内在,意识到佛教思想的矛盾心理与道教因此达成阴阳共同体。
     本性如何成长获得众人信仰,登极乐?不能成功挑战如来意识到佛教思想问题就不能得到众人信仰。这世界就是如此奇妙。

       在悟空的世界里,他背负着众人所有的肮脏,不是他的问题,全部由他来承担,所以他接受了多少人对他的唾弃辱骂,不是他的问题,却靠他来解决。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因为国家体制问题,本性就这样被孤立了。人为其实是多么可怕呢?人为又如何向无为进行转换呢?

       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时刻都在进行着。大道无亲常与善人。顺应自然者,得到大自然的回报;不顺应自然者,自导的伤害,自己品尝。正所谓自己酿的苦酒自己喝。本性被压制了,其实又怎样呢?人与天斗。天有输的可能吗?正义终究战胜邪恶。这只是时间问题。因此笑到最后才是强者。当今社会多少人把学习局限于看书写字做作业考高分对孩子而言其实多么不合理与缺乏责任。这世界有一个定律不可打破:成长一定要靠自己,只能靠自己。这个自己就是本性潜意识的力量。总归,迷信总是常态。消除迷信社会随之进步。人也就这样慢慢长大。
      佛教喜欢教人念经,正因为念经,把佛教思想念成了一种心理暗示,就像对潜意识下达的命令。潜意识的克星就是意识界。我们意识里相信什么,潜意识就会按照意识里的指示做出反应。我们顺应本性就能见性明心。我们违背本性就会使心迷茫成就虚伪。佛教所以何其虚伪。
       一切看似都是菩萨一手安排的。一切依然似是而非。为什么这么说呢?当然都有各自的道理。
     悟空选择柔弱懂得服软,菩萨很是高兴。人为就是喜欢向上。悟空顺应人为遵从自然规律就选择向下吧。一上一下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那菩萨闻得此言,满心欢喜,对大圣道:“圣经云:‘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东土大唐国寻一个取经的人来,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个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如何?”大圣声声道:“愿去,愿去!”菩萨道:“既有善果,我与你起个法名。”大圣道:“我已有名了,叫做孙悟空。”菩萨又喜道:“我前面也有二人归降,正是“悟”字排行。你今也是“悟”字,却与他相合,甚好,甚好。这等也不消叮嘱,我去也。”那大圣见性明心归佛教,这菩萨留情在意访神僧。
    他与木叉离了此处,一直东来,不一日就到了长安大唐国。敛雾收云,师徒们变作两个疥癞游僧,入长安城里,早不觉天晚。行至大市街旁,见一座土地神祠,二人径入,唬得那土地心慌,鬼兵胆战,知是菩萨,叩头接入。那土地又急跑报与城隍、社令,及满长安各庙神祗,都知是菩萨,参见告道:“菩萨,恕众神接迟之罪。”菩萨道:“汝等切不可走漏一毫消息,我奉佛旨,特来此处寻访取经人。借你庙宇,权住几日,待访着真僧即回。”众神各归本处,把个土地赶在城隍庙里暂住,他师徒们隐遁真形。毕竟不知寻出那个取经人来,且听下回分解。



       世界都是佛教信仰者的普遍,众人的意识层面,土地神及多少人对菩萨所以这样的态度。老子说,圣人不伤人,鬼不显灵了,阴阳合一固德交归焉,意义何其深刻。在佛教思想中,所以有这么多的鬼,因为如来菩萨这些圣人何其的伤人。土地神代表人身体的神,因为身体代表地。
    一个个对如来菩萨的反应,表现出一个个信佛者的普遍。以上所有陈述,反映出佛教思想把世界想象的何其复杂?世界如此复杂。人心为何不复杂?而简单的心又只能到哪里去了?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718974761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2-2-8 01:55: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录 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

    话表陕西大国长安城,乃历代帝王建都之地。自周、秦、汉以来,三州花似锦,八水绕城流,真个是名胜之邦。彼时是大唐太宗皇帝登基,改元贞观,已登极十三年,岁在己巳,天下太平,八方进贡,四海称臣。忽一日,太宗登位,聚集文武众官,朝拜礼毕,有魏征丞相出班奏道:“方今天下太平,八方宁静,应依古法,开立选场,招取贤士,擢用人材,以资化理。”太宗道:“贤卿所奏有理。”就传招贤文榜,颁布天下:各府州县,不拘军民人等,但有读书儒流,文义明畅,三场精通者,前赴长安应试。



        





以资化理 :选用人才,以求化解原有的矛盾。

        李世民是一代明君,有这样的追求,不过终因对道教的阴阳不甚明白而事与愿违。总体来讲,明白总要经历不明白的过程。阴阳之间的转换就这样自然而然的进行着。



       前几回大抵讲述《道德经》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玉帝如来都有着自己对世界绝对性的认为。这属于有,属于短暂的存在,不是世界的本来,不是永恒的道。道和名的意思就是对世界的看法认识。悟空代表无形的存在顺应自然规律进行着阴阳之间的转向一直求成长。他才是大道才是永恒的存在。

      无名,天地之始。世界的本来就是虚无的状态,无边无际。这是世界的开始。悟空天生地长因此出世。他在本能的驱使下来学习道教思想并且突破菩提祖师的自我界限而学有所成,然而因为一直成长触碰玉帝的底线。由此表现出有名,万物之母。有名即人为成就的看得见摸得着有明文规定即世界观,这是有底线的。菩提祖师的舌动是非生引发无限负面心理。悟空于是成为了非常不好的存在。看到悟空的好而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也就见性明心。菩提对悟空缺乏信任诋毁伤害了本性而有了幽冥界之说,用幽冥界来吓唬悟空怕他做坏事。菩提自然没有把悟空贬进幽冥界的本事。因为说到底,菩提祖师也来于悟空。这是后面说到的法由心生的道理。我们的想法来于心。悟空就是心。我们真正的母亲因此是悟空这个原始的大脑。玉帝因为自身固有世界观的束缚对悟空不舒服了矛盾开始发生。这固有世界观更成为玉帝及多少人的母亲。菩提祖师也迷信自己的想法。迷信某些想法直到今天也是普遍人的常态。有名,万物之母如此形成。玉帝敌不过悟空这本来的世界,因为悟空才是众人真正的母亲,而玉帝却迷信个人以为把自己的个人以为当成自己的母亲,反而想灭了悟空这个母亲。如来推波助澜助纣为虐帮助玉帝。悟空对如来不了解因而被压制。如来的世界观是一种顽空,因此很多人因为佛教的影响所以认为一切皆是浮云这样绝对性的看法。悟空的世界观属于一种相对的空。两人之间开始了一场刚强与柔弱之间的较量。佛教也属于实有有许多明文规定。悟空属于虚无才是众人真正的母亲,因为无名,天地之始。有是从无中而来而不是从有中而来。众人只追求有,维护有形的存在却不向着无形转换,信仰因此错了。依然,没有错 就没有对。自然就是阴阳之间的不断转换。他如何化解玉帝如来的世界观呢?这就是有与无之间非常玄妙的关系。悟空和众人是我们了解大道的门径。阅读《西游记》因此就是学习道教思想。众人是有。悟空是虚无。两个世界的人如何融合为一个世界的人我们一起来看一场西游。



《老子》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这一章也非常明显,老子指出玉帝如来靠众人的迷信而成就自己的不合理的做法。如果众人不迷信他们,那这两个也不复存在。正因为玉帝如来要求众人的迷信,一系列错误的是非观和负面心理跟着出现。心有所扰自然是内心脆弱的表现。这样的人外在看似积极乐观又合群,实而内心极度不安总害怕别人否定喜欢别人肯定。心无所扰才表现出内心真正的强大。这样的人外在看似内向不合群,内心却极度充实和公正,有着自然的是非善恶观,别人认可与否定对他而言已经无所谓。悟空以无私成全其自私的做法才是合理的。公道自在人心。用良心说话维护众人共同的利益只求顺应自然规律不因为任何私心因而见性明心,因此天人合一成就一个完整的人。天代表本性。人指外在的自己。两者达成共识合二为一,内心独立,不受到外界的任何干扰。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这一章就点出道教思想的主题和与众不同之处。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毛病:习惯追求固有想法维护绝对性的认为喜欢走极端。因此说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这是每个人都存在的心理,站在自然的立场属于负面心理,而人为却总觉得非常正常还是健康自信的表现。多少人因此习惯家长权威,喜欢孩子听话,习惯谈安排谈管制,怕孩子不受管而无法无天。国家领导也喜欢老百姓听话。这叫一个国家是怎样看待孩子的,老百姓也跟着这样去做。一个国家就是一个世界,其间充满着阴阳之争。阴阳合一,国家回归正轨。因为不知道而总觉得知道,这是下等的知道。因为这样的心态所以产生多少的负面心理而多少人不认为这些负面心理属于负面心理却认为是正常心理。玉帝如来非常明显了,自己就是高贵的,觉得自己很健康,觉得自然而然。悟空就是低贱的,悟空不正常遭受一切诋毁。空就是空,好就是好,善就是善,恶就是恶,悟空就是不好的恶的……阴阳之争因此发生。人与人之间因此产生无限矛盾。老子看到了众人的这些负面心理因此反对这种绝对看待问题的态度提出世间万物皆相对的概念。玉帝如来习惯走极端自然没办法理解。多少人跟着玉帝如来走极端于是觉得道教太玄。回归正轨总需要经历极端。这也是自然而然的存在,也就是阴阳之间的转换。

   当今社会多少人指望孩子考高中考大学简单粗暴的逼着孩子读书却无视心灵成长引发孩子内心的无限问题。而多少人对此相当无视而总是认为这种做法的唯一性,正确性。反思是一种能力。很多人因为儒教佛教而失了反思的能力只剩下多少的迷信。学习就是使孩子成人成才。而多少人只看重成才对成人如此无视。到底什么是成才更多人也只是用挣钱的能力来衡量。


《老子》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也。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这一章老子就提出众人大抵都会犯这样的毛病也是自然而然存在的毛病。他与众不同因为看到这些毛病有意识的克服这些毛病所以没有这些毛病。而多少人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毛病一直犯着这些毛病因而对道教思想才不了解。玉帝如来对自身认识吗?他们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还是只活在自己的虚幻里以为自己是个好人?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对悟空不了解为什么如此看待他对待他吗?玉帝如来太自以为是,然而多少人却迷信他们追捧他们还觉得他们多么聪明。阿谀奉承,崇洋媚外,说话不负责任喜欢撒谎哄骗在孩子面前充当家老虎把魔爪伸向幼小的孩子等等多少负面心理及罪恶行为因此产生。正因为这样的心态,对道教无法明白,从而无法见性明心。他们只是自认为是好人,多少人迷信他们跟着认为他们是好人。悟空这个世界最美好的存在因此成了众人认为的坏人。人为与无为只是阴阳两兄弟。两者达成共识而融合也就是老子说的为无为无所不为,天人合一,夫唯不争,天下莫之能争的道理。


      老子说真正的圣人明白阴阳之道,明白事事两面性的道理因此懂得克服自以为是的心理而没有绝对性的看法懂得信仰自然因而没有私心而不会以为别人因自己而成就,觉得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做到的,不会觉得对别人有什么恩惠。归根结底,成长只能靠自己。促进他人的成长是一种最基本的责任与为人态度。抑制他人的成长就成为了一种恶。像玉帝如来这所谓的圣人其实多么愚蠢伤害多少人的心因此总有这么多的鬼神之说。鬼神之说的根本由来来自于本来的心灵一直受伤。因为心灵受伤而生病,不能发挥正常功能,鬼神所以来临。

《老子》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儒教 佛教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鬼神?因为圣人在伤人。这些圣人觉得自己何其聪明所以表现出何其自以为是。这种心态如此不正,然而却有多少人的追随。这一章也说的非常明白了,道讲阴阳,因为道,鬼就不显灵了;不是鬼不显灵,是神不伤人;也不是神不伤人,是圣人也不伤人,两者互不相伤,阴阳合一所以回归本性,自然的德行就体现出来。

       这世界一个人无法存在。人与人之间只存在互相的关系。在内心层面,同样是两个自己合二为一的自然存在。我们只有外在的自己却失了内在的自己,因此无法见性明心。内在的自己自然生成,纯洁无瑕。外在的自己因环境靠身体感知而成就。我们有意识的向着内在而消除外在的负面心理才是正确的选择。玉帝如来很明显,只想向着外在而压制内在,因此成就了多少的逆道而为。过去的黑暗历史就是因这样的人为而成就。直到今天仍然有多少人没有深刻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却在重蹈覆辙。

     人因为对自己不了解而伤害着本来的心灵所以才产生这么多的鬼神。神指有意识的选择。我们有意识的消除外在自己的负面心理而向着本性,这样就成就出一个真正的圣人。这叫小世界与大世界融合为一体。这样的圣人不伤人,德才真正体现出来,于是世界阳光普照而温暖,众人得以健康成长。玉帝如来何其伤人呢?悟空这个真正的人性所以遭受这样的对待。从悟空的待遇自然深刻体现出孩子们的待遇。作为一个个大人,只会这样伤害孩子还觉得多么爱孩子,这样的做法是不合理的。老子,吴承恩很明显,都来为孩子的不公待遇打抱不平为孩子说话。而直到当今社会,又有几人意识到这些问题能够与老子吴承恩一道来这样爱护孩子呢?每个人都会说我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更该反思,我们真正懂得如何去爱吗?不懂是自然反应。自认为懂才是不正常的。特别像我们中国几千年都是儒教佛教信仰的习惯,道教一直处于被抑制的状态,懂早成了不可能。懂总要经历不懂。这都是自然而然的存在。我们还是一起向悟空学习如何爱护孩子爱护人之初本来的心灵吧。孙悟空一路经历,就是消化众人意识层面小世界的过程。他与众人的意识层面融合为一体,修心就真正成功。唐僧因此取经成功。小世界与大世界合体,就是这个本来的世界。三教因此合一。修心顾名思义就是修复受伤的心灵。伤害被消除。心灵回归健康。众人因此得到健康成长也没有了所谓的鬼神之说。

     负面心理的侧重点是自是的心理。因为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后引发一系列负面心理。如果意识到这个问题,有意识选择克服自是的心理,内心选择开始转向。负面心理也随之消除。同时,因为这些负面心理使孩子本来的心受到很多伤害。这就是悟空的待遇问题。悟空对众人的这些伤害深刻明白也就消除了伤害问题。本性因此就是最好的心药。接下来就是疗伤的过程。时间也是最好的疗伤药。

        

     



《老子》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保持自然阴阳合一的状态养护自然的心态不人为的进行转换,一辈子以养护本性为本而不把精力花费于损害本性的追求。像玉帝如来的追求就是开其兑,济其事的做法,从而使多少人失了本来的心态及健康的心灵。


       这一章就很具体的指出悟空才是正确的信仰。因此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天下有始就是无名,即悟空天生地长这个本来的世界观。无名,天地之始。这才是天下人正确的信仰。玉帝如来的世界观只是悟空的孩子。我们得知道自己的想法从哪里来,然后应该回到哪里去,进行这样不断的循环,才能见性明心懂得守护身心健康和爱护自己的心灵而保持长久,这就是大道。这就是后面说的法由心生还由心灭的深刻道理。不然烦恼伤害就成为必然。道教思想即世界观因此很简单。






《老子》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为。

     《老子》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人为因素的侧重点更在于自是的心理。从玉帝 如来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太自以为是,而后多少人跟着追捧也这样去做。这两章共同讲述克服人为因素而回归正道的重要性。无知就是真正的有知。因为总以为自己知道而明白自己其实何其无知心灵所以归空。空、虚才是心灵最高心境也就是人之初的心境。虚心虚其心的虚的意思就是指要反思自身的不足而使心灵归空。总以为知道这是一个个的结,属于满盈。因为心灵满盈所以无法知道。满盈就装不下东西。只有空才能装东西。消除了这些结就到达无为之道的空因此才能见性明心。这就像吃东西。吃东西一定要消化归空达成一个完整的循环。这才是本来世界的样子。只是满盈,他只表现出世界的一部分。维护满盈因此只是智的表现。

       无名之朴,指自然的世界观、世界本来的质朴。智指的是以己度人不得反省自作聪明成就人为小小的世界的人,使这样的人深刻明白事事两面性的深刻道理追求自然的质朴而克服极端心理,老百姓因此到达无知无欲的状态也就是拥有了最高心境而成仙成佛而懂得人活着的最大意义。为无为达成阴阳共同体所以无所不为。人为通过反思自己的问题而到达无为的状态。只认为自己知道却意识不到自己是无知的,这属于极端做法,太过自信。这样的心态是不正的自然更是不健康的。阴阳不能分离。阴阳分离必然成就伤害。道教教我们懂得相信而不能盲目的相信。

     人为的世界观与无为之道是天敌。玉帝如来所以视悟空为对敌。悟空所以这么不好那样不好成为众人共同打击的对象。克服了这样的人为因素就回归世界本来的清净。天下清净也就回归正轨。为什么说三教合一?因为每个人都会有玉帝如来的这些毛病,这是自然而然存在的问题。正因为有问题才有了阴阳之间的运行。有意识的选择去克服就回归本性回归大道而成仙成佛。

       由此让我们知道,李世民有了招贤的想法使众人有了对所谓贤能的追求。

       这世界因为人为成就着一场闹剧,最后以老子的理论来收场。众人对于对与错深入认识,从而消除一切矛盾而走向真正的幸福与强大。为什么说悟空与如来同契双林?世界有四大,人也是一大。人为与无为达成阴阳共同体才回归本来。这个本来就是回归初始的心境即这个无边无际的宇宙。我们深入认识到佛教不好的一面因而明白道教。  人为因素不可消除只能说是消除人为成就的负面因素。因为人为还有积极的一面。事事都会有积极的一方。悟空想要得到众人信仰被众人明白,就必须消除众人对他不好的看法,也就是儒教佛教的负面心理。这个无边无际的世界与众人对他的认识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得有这样的思路。笑话别人就是笑话自己,因为人人都会犯螳螂井底之蛙的错误。小世界与大世界是必然存在的自然现象,因为世界就是阴阳共同体。大世界是由无数的小世界的共同合体而成就。没有小世界也不存在什么大世界。空的本身就是一种有。有就是有于是成为一场空。因为伤人伤己着一辈子还以为自己很好就这样自欺欺人的活着于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场空。如来孔子感觉活得很有幸福感吗?应该只有老子才有真正的幸福感。他明白人活着的真正意义无愧于心因此在三十三重天离恨天。如来玉帝烦恼就不断了,总会担心自己的思想被怀疑因此不接受反对意见。他的自信靠众人的迷信来成就。如果没有人迷信,他们还剩下多少自信?不安全因素因此总会存在。心里因此总是不安的。只有老子才能够感受到真正的幸福。三教合一因此非常重要。这才是健康完整的人生。深切认识到了各种小世界所以明白这无边无际的大世界。当然,这种明白也只是一种相对的明白,只是说回归人之初的心境,用这样的心境来感知探索外在无边无际的世界而永远不停的学习。悟空所以是巨大的消化系统。心随自然的运行所以获得长生,因此成仙成佛。学海无涯,因为世界无边无际的大。宇宙到底有多大至今仍然是个谜。道教使众人明白,只活在小小的世界里自然是不合理的。我们每个人都该走出自己的小世界而看到这个无边无际的大世界。这就是见性明心。玉帝如来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从而逆道而为带坏了多少人对人性更造成多么巨大的伤害。如来劝人为善的方式因此属于南辕北辙。多少人活在如来的世界里不求改变永远无法见性明心而明白不了道教思想登不上彼岸自然成为必然。学习道教思想就是要学会反对儒教佛教明白自然的轮回和转换。好与不好都是自然而然的存在,没有什么大不了,唯一,我们一定要学会平常心看待,学会自然的轮回。懂得了阴阳也就明白了大道。

       当今社会,多少人迷信天生聪明,命运,遗传,认为聪明的人就是聪明的,笨的人就是笨的,性格是天生的和遗传的,命运早有注定,这一切都是无法改变的;什么一切皆是浮云,活在当下,忘记过去,一心一意挣钱追求外在……这些心理都是一个个的结,对入道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世上从来没有绝对,而多少人总是如此绝对。绝对看待问题于是对见性明心起到严重的阻碍。这些心理与儒教佛教又息息相关。



     









    此榜行至海州地方,有一人,姓陈名萼,表字光蕊,见了此榜,即时回家,对母张氏道:“朝廷颁下黄榜,诏开南省,考取贤才,孩儿意欲前去应试。倘得一官半职,显亲扬名,封妻荫子,光耀门闾,乃儿之志也。特此禀告母亲前去。”张氏道:“我儿读书人,幼而学,壮而行,正该如此。但去赴举,路上须要小心,得了官,早早回来。”光蕊便吩咐家僮收拾行李,即拜辞母亲,趱程前进。到了长安,正值大开选场,光蕊就进场。考毕,中选。及廷试三策,唐王御笔亲赐状元,跨马游街三日。不期游到丞相殷开山门首,有丞相所生一女,名唤温娇,又名满堂娇,未曾婚配,正高结彩楼,抛打绣球卜婿。适值陈光蕊在楼下经过,小姐一见光蕊人材出众,知是新科状元,心内十分欢喜,就将绣球抛下,恰打着光蕊的乌纱帽。猛听得一派笙箫细乐,十数个婢妾走下楼来,把光蕊马头挽住,迎状元入相府成婚。那丞相和夫人,即时出堂,唤宾人赞礼,将小姐配与光蕊。拜了天地,夫妻交拜毕,又拜了岳丈、岳母。丞相吩咐安排酒席,欢饮一宵。二人同携素手,共入兰房。次日五更三点,太宗驾坐金銮宝殿,文武众臣趋朝。太宗问道:“新科状元陈光蕊应授何官?”魏征丞相奏道:“臣查所属州郡,有江州缺官。乞我主授他此职。”太宗就命为江州州主,即令收拾起身,勿误限期。光蕊谢恩出朝,回到相府,与妻商议,拜辞岳丈、岳母,同妻前赴江州之任。离了长安登途。

    正是暮春天气,和风吹柳绿,细雨点花红。光蕊便道回家,同妻交拜母亲张氏。张氏道:“恭喜我儿,且又娶亲回来。”光蕊道:“孩儿叨赖母亲福庇,忝中状元,钦赐游街,经过丞相殷府门前,遇抛打绣球适中,蒙丞相即将小姐招孩儿为婿。朝廷除孩儿为江州州主,今来接取母亲,同去赴任。”张氏大喜,收拾行程。在路数日,前至万花店刘小二家安下,张氏身体忽然染病,与光蕊道:“我身上不安,且在店中调养两日再去。”光蕊遵命。至次日早晨,见店门前有一人提着个金色鲤鱼叫卖,光蕊即将一贯钱买了,欲待烹与母亲吃,只见鲤鱼闪闪斩眼,光蕊惊异道:“闻说鱼蛇斩眼,必不是等闲之物!”遂问渔人道:“这鱼那里打来的?”渔人道:“离府十五里洪江内打来的。”光蕊就把鱼送在洪江里去放了生。回店对母亲道知此事,张氏道:“放生好事,我心甚喜。”光蕊道:“此店已住三日了,钦限紧急,孩儿意欲明日起身,不知母亲身体好否?”张氏道:“我身子不快,此时路上炎热,恐添疾病。你可这里赁间房屋,与我暂住。付些盘缠在此,你两口儿先上任去,候秋凉却来接我。”光蕊与妻商议,就租了屋宇,付了盘缠与母亲,同妻拜辞前去。









     陈光蕊因为唐王的招贤考取状元,又娶到了丞相的女儿为妻,而后被唐王认命为江洲州主。他买了一条鲤鱼想给母亲吃却看到鲤鱼两眼发光觉得这条鲤鱼非等闲之物给放了。他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母亲认为放生了好感觉很开心。

      由这里看出道教因果论和佛教因果论。

道教因果论:因为唐王招贤有了对所谓好的认识所以有了陈光蕊的中状元,而后娶妻和成为江州州主。状元带着母亲一同享福。母亲却病了停下来养病。夫妻两个继续前行而后遇上歹人的伤害。歹人替代陈光蕊的位置霸占了他的妻子。

      唐王求贤,觉得贤能可贵应该得到重视,有了这样的想法。众人跟着认为当官好,也因此引来杀身之祸。人因为有了想法而有了追求,好事坏事共同伴随。由此表现出认识事事两面性而懂得把握的重要性。唐王推崇所谓的贤能。众人追求所谓的贤能。贤能属于难得之货,因此产生了盗贼。众人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及追求于是众人内心走向烦乱。唐王如果是带领众人来认识事事两面性的深刻道理而进行把握的,陈光蕊就不会有这样的命运。坏人又如何成为坏人?好人又如何成为了好人?众人都能够明白阴阳之道自然都成为了好人。因为不明白阴阳之道而有了诸多想法所以就产生了所谓的好人与坏人。有了想法,心就跟着乱了。人与人之间因此有了好与不好的区别产生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佛教因果论:陈光蕊救了一条鲤鱼为自己带来福气。这当然是虚无缥缈的存在。   他无意中救了龙王而得到龙王的救助。金色鲤鱼就是龙王。因为佛教,鬼神之说非常神奇。由此看来,人心越来越乱。社会因此越来越乱。心灵阴阳合一的整体被导向分离因此产生伤害,什么鬼神跟着来临。









    途路艰苦,晓行夜宿,不觉已到洪江渡口。只见稍水刘洪、李彪二人,撑船到岸迎接。也是光蕊前生合当有此灾难,撞着这冤家。光蕊令家僮将行李搬上船去,夫妻正齐齐上船,那刘洪睁眼看见殷小姐面如满月,眼似秋波,樱桃小口,绿柳蛮腰,真个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陡起狼心,遂与李彪设计,将船撑至没人烟处,候至夜静三更,先将家僮杀死,次将光蕊打死,把尸首都推在水里去了。小姐见他打死了丈夫,也便将身赴水,刘洪一把抱住道:“你若从我,万事皆休;若不从时,一刀两断!”那小姐寻思无计,只得权时应承,顺了刘洪。那贼把船渡到南岸,将船付与李彪自管,他就穿了光蕊衣冠,带了官凭,同小姐往江州上任去了。

    却说刘洪杀死的家僮尸首,顺水流去,惟有陈光蕊的尸首,沉在水底不动。有洪江口巡海夜叉见了,星飞报入龙宫,正值龙王升殿,夜叉报道:“今洪江口不知甚人把一个读书士子打死,将尸撇在水底。”龙王叫将尸抬来,放在面前,仔细一看道:“此人正是救我的恩人,如何被人谋死?常言道,恩将恩报。我今日须索救他性命,以报日前之恩。”即写下牒文一道,差夜叉径往洪州城隍土地处投下,要取秀才魂魄来,救他的性命。城隍土地遂唤小鬼把陈光蕊的魂魄交付与夜叉去。夜叉带了魂魄到水晶宫,禀见了龙王。龙王问道:“你这秀才,姓甚名谁?何方人氏?因甚到此,被人打死?”光蕊施礼道:“小生陈萼,表字光蕊,系海州弘农县人。忝中新科状元,叨授江州州主,同妻赴任,行至江边上船,不料稍子刘洪,贪谋我妻,将我打死抛尸,乞大王救我一救!”龙王闻言道:“原来如此,先生,你前者所放金色鲤鱼即我也,你是救我的恩人,你今有难,我岂有不救你之理?”就把光蕊尸身安置一壁,口内含一颗定颜珠,休教损坏了,日后好还魂报仇。又道:“汝今真魂,权且在我水府中做个都领。”光蕊叩头拜谢,龙王设宴相待不题。

    却说殷小姐痛恨刘贼,恨不食肉寝皮,只因身怀有孕,未知男女,万不得已,权且勉强相从。转盼之间,不觉已到江州。吏书门皂,俱来迎接。所属官员,公堂设宴相叙。刘洪道:“学生到此,全赖诸公大力匡持。”属官答道:“堂尊大魁高才,自然视民如子,讼简刑清。我等合属有赖,何必过谦?”公宴已罢,众人各散。

    光阴迅速。一日,刘洪公事远出,小姐在衙思念婆婆、丈夫,在花亭上感叹,忽然身体困倦,腹内疼痛,晕闷在地,不觉生下一子。耳边有人嘱曰:“满堂娇,听吾叮嘱。吾乃南极星君,奉观音菩萨法旨,特送此子与你。异日声名远大,非比等闲。刘贼若回,必害此子,汝可用心保护。汝夫已得龙王相救,日后夫妻相会,子母团圆,雪冤报仇有日也。谨记吾言。快醒,快醒!”言讫而去。小姐醒来,句句记得,将子抱定,无计可施。忽然刘洪回来,一见此子,便要淹杀,小姐道:“今日天色已晚,容待明日抛去江中。”

    幸喜次早刘洪忽有紧急公事远出。小姐暗思:“此子若待贼人回来,性命休矣!不如及早抛弃江中,听其生死。倘或皇天见怜,有人救得,收养此子,他日还得相逢……”但恐难以识认,即咬破手指,写下血书一纸,将父母姓名、跟脚原由,备细开载。又将此子左脚上一个小指,用口咬下,以为记验;取贴身汗衫一件,包裹此子,乘空抱出衙门。幸喜官衙离江不远。小姐到了江边,大哭一场。正欲抛弃,忽见江岸岸侧飘起一片木板,小姐即朝天拜祷,将此子安在板上,用带缚住,血书系在胸前,推放江中,听其所之。小姐含泪回衙不题。

    却说此子在木板上,顺水流去,一直流到金山寺脚下停住。那金山寺长老叫做法明和尚,修真悟道,已得无生妙诀。正当打坐参禅,忽闻得小儿啼哭之声,一时心动,急到江边观看,只见涯边一片木板上,睡着一个婴儿,长老慌忙救起。见了怀中血书,方知来历。取个乳名,叫做江流,托人抚养。血书紧紧收藏。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江流年长一十八岁。长老就叫他削发修行,取法名为玄奘,摩顶受戒,坚心修道。







     陈光蕊的孩子被妻子无奈抛江而得到金山寺长老的扶养被取名为江流儿也就是唐僧。他因此从小坚心修道,不过不是道教思想而是佛教思想,这从后面他对悟空的态度深刻体现出来。唐僧在悟空的带领下得到一直成长而后才成为真正的道教中人。

     陈光蕊因为自己救了鲤鱼而被龙王救了。南极星君说自己是奉观音菩萨法旨,把江流儿送给他们的。这个孩子异日声名远大,非比等闲。他的妻子因为观音菩萨知道这些因果,等待着孩子长大一家人团圆。观音菩萨有那么大的能耐,安排着一切。由此表现出佛教何其自以为是。不过谎言终究是谎言,总免不了自相矛盾。

      道教因果论非常简单,世界因此非常简单。佛教把简单的世界已经搞的何其复杂。佛教因果论太缺乏科学依据只能靠想象,因此叫虚幻的世界。有与无只看自己如何去想。怎样杜撰都可以顺理成章。佛教因此迷了心窍使多少人不明是非,失了健康的心灵而不懂得最简单的将心比心。小儿难养。孩子因此成为诸多烦恼的来源。现在的多少人因此总觉得孩子烦,厌恶孩子。玉帝如来若站在悟空的立场看问题,学会将心比心也就见性明心。我们若站在孩子的立场反思自己的自以为于是就能见性明心,因此就会深刻明白,孩子是自己幸福的源泉而不是烦恼的根源。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也是信仰的延续。用错误的信仰只会成就伤害。玉帝如来就是最好的证明。道教思想无疑教我们懂得正确爱护自己和孩子从而拥有简单的幸福。玉帝如来缺的就是自知之明,只知道迷信自己却不愿意回头看看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而后活在自以为的世界里总觉得悟空是怎样的就是怎样的来成就自己存在的价值,于是对悟空对孩子成就的后果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孩子因此只会成为烦恼的根源。凡人凡人因为一个个只会如此不负责任如此烦人。用自己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和孩子徒增大家的烦恼。这是玉帝如来为人的常态。因此理想何其美好,现实却如此残酷。用自己健康的心灵使他人获得健康的心灵,这才是真正的爱。这就是悟空发挥的作用和道教思想的真谛:以无私成全其自私的真正内涵。

    完全不同的人生态度成就完全不同的人生价值体系:一条路布满荆棘因为走的人何其的少,制造障碍的人何其的多;一条路简单粗暴充满多少的负面心理因此充满着无限谎言。虚幻为何虚幻?因为靠的只是用无限谎言来掩盖丑恶的自己却不敢面对自己的真实面目。负面心理负面情绪来源于何方?只因对自己对本性的不了解而迷信的心安理得。







    一日,暮春天气,众人同在松阴之下,讲经参禅,谈说奥妙。那酒肉和尚恰被玄奘难倒。和尚大怒,骂道:“你这业畜,姓名也不知,父母也不识,还在此捣什么鬼!”玄奘被他骂出这般言语,入寺跪告师父,眼泪双流道:“人生于天地之间,禀阴阳而资五行,尽由父生母养,岂有为人在世而无父母者乎?”再三哀告,求问父母姓名。长老道:“你真个要寻父母,可随我到方丈里来。”玄奘就跟到方丈,长老到重梁之上,取下一个小匣儿,打开来,取出血书一纸,汗衫一件,付与玄奘。玄奘将血书拆开读之,才备细晓得父母姓名,并冤仇事迹。玄奘读罢,不觉哭倒在地道:“父母之仇,不能报复,何以为人?十八年来,不识生身父母,至今日方知有母亲。此身若非师父捞救抚养,安有今日?容弟子去寻见母亲,然后头顶香盆,重建殿宇,报答师父之深恩也!”师父道:“你要去寻母,可带这血书与汗衫前去,只做化缘,径往江州私衙,才得你母亲相见。”

    玄奘领了师父言语,就做化缘的和尚,径至江州。适值刘洪有事出外,也是天教他母子相会,玄奘就直至私衙门口抄化。那殷小姐原来夜间得了一梦,梦见月缺再圆,暗想道:“我婆婆不知音信,我丈夫被这贼谋杀,我的儿子抛在江中,倘若有人收养,算来有十八岁矣,或今日天教相会,亦未可知。”正沉吟间,忽听私衙前有人念经,连叫“抄化”,小姐又乘便出来问道:“你是何处来的?”玄奘答道:“贫僧乃是金山寺法明长老的徒弟。”小姐道:“你既是金山寺长老的徒弟——”叫进衙来,将斋饭与玄奘吃。仔细看他举止言谈,好似与丈夫一般。小姐将从婢打发开去,问道:“你这小师父,还是自幼出家的?还是中年出家的?姓甚名谁?可有父母否?”玄奘答道:“我也不是自幼出家,我也不是中年出家,我说起来,冤有天来大,仇有海样深!我父被人谋死,我母亲被贼人占了。我师父法明长老教我在江州衙内寻取母亲。”小姐问道:“你母姓甚?”玄奘道:“我母姓殷,名唤温娇,我父姓陈,名光蕊。我小名叫做江流,法名取为玄奘。”小姐道:“温娇就是我。但你今有何凭据?”玄奘听说是他母亲,双膝跪下,哀哀大哭:“我娘若不信,见有血书汗衫为证!”温娇取过一看,果然是真,母子相抱而哭,就叫:“我儿快去!”玄奘道:“十八年不识生身父母,今朝才见母亲,教孩儿如何割舍?”小姐道:“我儿,你火速抽身前去!刘贼若回,他必害你性命!我明日假装一病,只说先年曾许舍百双僧鞋,来你寺中还愿。那时节,我有话与你说。”玄奘依言拜别。

    却说小姐自见儿子之后,心内一忧一喜。忽一日推病,茶饭不吃,卧于床上。刘洪归衙,问其原故,小姐道:“我幼时曾许下一愿,许舍僧鞋一百双。昨五日之前,梦见个和尚,手执利刃,要索僧鞋,便觉身子不快。”刘洪道:“这些小事,何不早说?”随升堂吩咐王左衙、李右衙:江州城内百姓,每家要办僧鞋一双,限五日内完纳。百姓俱依派完纳讫。小姐对刘洪道:“僧鞋做完,这里有什么寺院,好去还愿?”刘洪道:“这江州有个金山寺、焦山寺,听你在那个寺里去。”小姐道:“久闻金山寺好个寺院,我就往金山寺去。”刘洪即唤王、李二衙办下船只。小姐带了心腹人,同上了船,稍水将船撑开,就投金山寺去。

    却说玄奘回寺,见法明长老,把前项说了一遍,长老甚喜。次日,只见一个丫鬟先到,说夫人来寺还愿。众僧都出寺迎接。小姐径进寺门,参了菩萨,大设斋衬,唤丫鬟将僧鞋暑袜,托于盘内。来到法堂,小姐复拈心香礼拜,就教法明长老分表与众僧去讫。

    玄奘见众僧散了,法堂上更无一人,他却近前跪下。小姐叫他脱了鞋袜看时,那左脚上果然少了一个小指头。当时两个又抱住而哭,拜谢长老养育之恩。法明道:“汝今母子相会,恐奸贼知之,可速速抽身回去,庶免其祸。”小姐道:“我儿,我与你一只香环,你径到洪州西北地方,约有一千五百里之程,那里有个万花店,当时留下婆婆张氏在那里,是你父亲生身之母。我再写一封书与你,径到唐王皇城之内,金殿左边,殷开山丞相家,是你母生身之父母。你将我的书递与外公,叫外公奏上唐王,统领人马,擒杀此贼,与父报仇,那时才救得老娘的身子出来。我今不敢久停,诚恐贼汉怪我归迟。”便出寺登舟而去。

    玄奘哭回寺中,告过师父,即时拜别,径往洪州。来到万花店,问那店主刘小二道:“昔年江州陈客官有一母亲住在你店中,如今好么?”刘小二道:“他原在我店中。后来昏了眼,三四年并无店租还我,如今在南门头一个破瓦窑里,每日上街叫化度日。那客官一去许久,到如今杳无信息,不知为何。”玄奘听罢,即时问到南门头破瓦窑,寻着婆婆。婆婆道:“你声音好似我儿陈光蕊。”玄奘道:“我不是陈光蕊,我是陈光蕊的儿子。温娇小姐是我的娘。”婆婆道:“你爹娘怎么不来?”玄奘道:“我爹爹被强盗打死了,我娘被强盗霸占为妻。”婆婆道:“你怎么晓得来寻我?”玄奘道:“是我娘着我来寻婆婆。我娘有书在此,又有香环一只。”那婆婆接了书并香环,放声痛哭道:“我儿为功名到此,我只道他背义忘恩,那知他被人谋死!且喜得皇天怜念,不绝我儿之后,今日还有孙子来寻我。”玄奘问:“婆婆的眼,如何都昏了?”婆婆道:“我因思量你父亲,终日悬望,不见他来,因此上哭得两眼都昏了。”玄奘便跪倒向天祷告道:“念玄奘一十八岁,父母之仇不能报复。今日领母命来寻婆婆,天若怜鉴弟子诚意,保我婆婆双眼复明!”祝罢,就将舌尖与婆婆舔眼。须臾之间,双眼舔开,仍复如初。婆婆觑了小和尚道:“你果是我的孙子!恰和我儿子光蕊形容无二!”婆婆又喜又悲。玄奘就领婆婆出了窑门,还到刘小二店内,将些房钱赁屋一间与婆婆栖身,又将盘缠与婆婆道:“我此去只月余就回。”

    随即辞了婆婆,径往京城。寻到皇城东街殷丞相府上,与门上人道:“小僧是亲戚,来探相公。”门上人禀知丞相,丞相道:“我与和尚并无亲眷。”夫人道:“我昨夜梦见我女儿满堂娇来家,莫不是女婿有书信回来也。”丞相便教请小和尚来到厅上。小和尚见了丞相与夫人,哭拜在地,就怀中取出一封书来,递与丞相。丞相拆开,从头读罢,放声痛哭。夫人问道:“相公,有何事故?”丞相道:“这和尚是我与你的外甥。女婿陈光蕊被贼谋死,满堂娇被贼强占为妻。”夫人听罢,亦痛哭不止。丞相道:“夫人休得烦恼,来朝奏知主上,亲自统兵,定要与女婿报仇。”

    次日,丞相入朝,启奏唐王曰:“今有臣婿状元陈光蕊,带领家小江州赴任,被稍水刘洪打死,占女为妻;假冒臣婿,为官多年。事属异变。乞陛下立发人马,剿除贼寇。”唐王见奏大怒,就发御林军六万,着殷丞相督兵前去。丞相领旨出朝,即往教场内点了兵,径往江州进发。晓行夜宿,星落鸟飞,不觉已到江州。殷丞相兵马,俱在北岸下了营寨。星夜令金牌下户唤到江州同知、州判二人,丞相对他说知此事,叫他提兵相助,一同过江而去。天尚未明,就把刘洪衙门围了。刘洪正在梦中,听得火炮一响,金鼓齐鸣,众兵杀进私衙,刘洪措手不及,早被擒住。丞相传下军令,将刘洪一干人犯,绑赴法场,令众军俱在城外安营去了。

    丞相直入衙内正厅坐下,请小姐出来相见。小姐欲待要出,羞见父亲,就要自缢。玄奘闻知,急急将母解救,双膝跪下,对母道:“儿与外公,统兵至此,与父报仇。今日贼已擒捉,母亲何故反要寻死?母亲若死,孩儿岂能存乎?”丞相亦进衙劝解。小姐道:“吾闻妇人从一而终。痛夫已被贼人所杀,岂可面见颜从贼?止因遗腹在身,只得忍耻偷生。今幸儿已长大,又见老父提兵报仇,为女儿者,有何面目相见!惟有一死以报丈夫耳!”丞相道:“此非我儿以盛衰改节,皆因出乎不得已,何得为耻!”父子相抱而哭。玄奘亦哀哀不止。丞相拭泪道:“你二人且休烦恼,我今已擒捉仇贼,且去发落去来。”即起身到法场,恰好江州同知亦差哨兵拿获水贼李彪解到。丞相大喜,就令军牢押过刘洪、李彪,每人痛打一百大棍,取了供状,招了先年不合谋死陈光蕊情由,先将李彪钉在木驴上,推去市曹,剐了千刀,枭首示众讫。把刘洪拿到洪江渡口先年打死陈光蕊处。丞相与小姐、玄奘,三人亲到江边,望空祭奠,活剜取刘洪心肝,祭了光蕊,烧了祭文一道。

    三人望江痛哭,早已惊动水府。有巡海夜叉,将祭文呈与龙王。龙王看罢,就差鳖元帅去请光蕊来到,道:“先生,恭喜,恭喜!今有先生夫人、公子同岳丈俱在江边祭你。我今送你还魂去也。再有如意珠一颗,走盘珠二颗,绞绡十端,明珠玉带一条奉送。你今日便可夫妻子母相会也。”光蕊再三拜谢。龙王就令夜叉将光蕊身尸送出江口还魂,夜叉领命而去。

    却说殷小姐哭奠丈夫一番,又欲将身赴水而死,慌得玄奘拚命扯住。正在仓皇之际,忽见水面上一个死尸浮来,靠近江岸之旁。小姐忙向前认看,认得是丈夫的尸首,一发嚎啕大哭不已。众人俱来观看,只见光蕊舒拳伸脚,身子渐渐展动,忽地爬将起来坐下,众人不胜惊骇。光蕊睁开眼,早见殷小姐与丈人殷丞相同着小和尚俱在身边啼哭。光蕊道:“你们为何在此?”小姐道:“因汝被贼人打死,后来妾身生下此子,幸遇金山寺长老抚养长大,寻我相会。我教他去寻外公,父亲得知,奏闻朝廷,统兵到此,拿住贼人。适才生取心肝,望空祭奠我夫,不知我夫怎生又得还魂。”光蕊道:“皆因我与你昔年在万花店时,买放了那尾金色鲤鱼,谁知那鲤鱼就是此处龙王。后来逆贼把我推在水中,全亏得他救我,方才又赐我还魂,送我宝物,俱在身上。更不想你生下这儿子,又得岳丈为我报仇。真是苦尽甘来,莫大之喜!”

    众官闻知,都来贺喜。丞相就令安排酒席,答谢所属官员,即日军马回程。来到万花店,那丞相传令安营。光蕊便同玄奘到刘家店寻婆婆。那婆婆当夜得了一梦,梦见枯木开花,屋后喜鹊频频喧噪,想道:“莫不是我孙儿来也?”说犹未了,只见店门外,光蕊父子齐到。小和尚指道:“这不是俺婆婆?”光蕊见了老母,连忙拜倒。母子抱头痛哭一场,把上项事说了一遍。算还了小二店钱,起程回到京城。进了相府,光蕊同小姐与婆婆、玄奘都来见了夫人。夫人不胜之喜,吩咐家僮,大排筵宴庆贺。丞相道:“今日此宴可取名为团圆会。”真正合家欢乐。

    次日早朝,唐王登殿,殷丞相出班,将前后事情备细启奏,并荐光蕊才可大用。唐王准奏,即命升陈萼为学士之职,随朝理政。玄奘立意安禅,送在洪福寺内修行。后来殷小姐毕竟从容自尽,玄奘自到金山寺中报答法明长老。不知后来事体若何,且听下回分解。







      佛教因果实在太神奇。总体来说,因为唐王推崇所谓的贤能而后惹来这么多的事。看似这一切斑驳复杂又非常合理。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这个简单的世界因为玉帝如来的自以为是,因为唐王推崇所谓的贤能而走向复杂,因为儒教佛教而越来越复杂。众人的心因此多少的乱。世界何其纷乱不堪。

      从这一回我们可以看出,佛教在唐朝李世民的年代非常兴盛。李世民有了对所谓好的推崇老百姓过的还是不错的。国主不顾老百姓死活因此无法长久。李世民对此有很深的启示才有了民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深刻感悟。李世民活得幸福吗?不明白道教思想的真谛,内心总会有诸多不安因素。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也不会有所谓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凡人所以成为烦人。李世民为何信佛?毕竟他是个高高在上的皇帝。道教崇尚上善若水,水是向下的,对李世民的挑战太大,而且当时的年代,信儒者的普遍,对李世民的压力更大。李世民的内心是相当复杂的。时到今天对于道教的选择都是一大挑战。佛教并不能使人见性明心,只是让人活在自以为虚幻的世界里而不敢面对外在的自己,内心非常脆弱,烦恼是必然的存在。佛教徒心理因此非常脆弱,崇尚虚伪不敢面对事实,别人哪怕一句肺腑之言都会把他气的半死。李世民为民着想因此获得幸福,因为众人习惯性的信仰使心灵受伤而后所以失信于龙王而到达幽冥界走了一遭。由此反映,在他的内心充满着很多不安全因素。他生活的年代决定着怎样的信仰,这都是烦恼的来源。众人都向着本性,心灵就不存在受伤。然而事实,众人心向玉帝如来,心灵受伤成为必然。龙王象征主导人心的神灵,而这个神灵本来向着本性。因为国家教育体制信儒信佛导致龙王向着玉帝如来而引发与本性之间的矛盾。本性才是使众人得到健康幸福的根本。玉帝如来给众人带来多少烦乱。一个人从小健康成长而后精神物质双丰收,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这也是道教思想所向往的美好世界。因为真正健康所以真正幸福。因为失了健康所以失了幸福最后也只能靠自欺欺人的虚幻来寻求安慰,而内心深处总是不安和极度敏感脆弱的。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