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本版
帖子
用户
登录
注册
快捷登录
投稿
每日签到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写手之家
›
娱乐休闲区
›
文化新闻
›
作家滕肖澜谈剧版《心居》:每个上海人都在寻心而居 ...
返回列表
作家滕肖澜谈剧版《心居》:每个上海人都在寻心而居
[复制链接]
折叠式爱情
发表于 2022-3-21 09: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房产证一堆拿在手里,扑克牌似的。房子是真金白银,跟它相比,银行里那些存款就不值一提了。别人辛苦一世挣下的‘肉里分’,他买进卖出,一套的差价便抵得上十年工资。这是个捉摸不透的世界。房子是上海人绕不过去的话题。滋生出各种情绪,各种际遇。真正是命了。” ——滕肖澜《心居》
3月17日,由鲁迅文学奖得主、上海作家滕肖澜同名小说改编,滕华涛执导,海清、童瑶、张颂文、冯绍峰等主演的家庭情感剧《心居》正式播出。《心居》以一个上海大家庭“顾家”为支点,讲述了当下新老上海人围绕房子衍生出的种种悲欢交集。小说首发于2019年《收获长篇专号·冬卷》,2020年由北京十月文艺
出版
社推出单行本,去年在上海进行电视剧拍摄。滕肖澜也是这部剧的唯一编剧。
3月17日,由鲁迅文学奖得主、上海作家滕肖澜同名小说改编,滕华涛执导的家庭情感剧《心居》正式播出。
从《城里的月光》到《乘风》,从《城中之城》再到《心居》,滕肖澜的作品几乎都和上海有关。“我以作为一个上海人为荣,也以生活在这个城市为荣。”因为疫情,滕肖澜近日也一直宅在家里,她感慨道:“我一直想通过文艺作品展现真正的上海,包括真正的上海人,也想打破那些似是而非的‘上海印象’。上海人肯定不是完美的,也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上海人总体来说是自律的,温暖的,大气的。这座城市也值得别人信任和尊重。如果我的作品能让大家获得这种感受,那我就太开心了。”
尽管是编剧,但滕肖澜并没有看过全片。3月17日晚开播之前那会儿,她感到心扑通扑通跳得特快,就像以前体育课800米测验之前一样。
“确实还蛮激动的,因为是自己的小说,也是第一次正儿八经地当编剧。”近日,滕肖澜就《心居》及其剧版改编接受澎湃新闻记者独家专访。
【对话】
上海人的房子,“真正是命了”
澎湃新闻:
看了《心居》前几集,有什么感觉?
滕肖澜:
我觉得非常有生活质感,是滕导(滕华涛)特别擅长的生活质感。节奏也很好。
澎湃新闻:
当时怎么会想到写一部与买房有关的小说,是不是对这个话题也观察了蛮久?
滕肖澜:
一开始真不是想写买房。当时我写完《城中之城》,《城中之城》比较重口味,跟我之前的作品也略有差别,情节性等各方面都还蛮强的。写完以后我就想一张一弛,节奏也稍微要调整一下,写一点笃笃悠悠的家庭生活的东西。我先确定了想写一个长篇,相对之前的中短篇来说,写得更全面一点,尽可能地带到更多人群。接着我想从一个上海大家庭入手,因为大家庭肯定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境遇。往后我又想,总归要找到一个切入点,让我自己也好,读者也好,能够快速地进入到这个家庭生活里。比如一上来有个家庭聚餐,大家东说一句西说一句,那有没有一个主题是和每个人都有关的?是可以一下就把所有人的性格、身份、走向都大致带出来的?后来我想,那真的只有房子了。
澎湃新闻:
我记得网上之前有一个问题说如果时光胶囊让你可以回到十几二十年前你会做什么,然后得票最高的回答是“我会拼尽全力劝我父母多买几套房”。
滕肖澜:
对,我也见过这种假设。大伙说砸锅卖铁也要买房,有多少买多少。对上海人来说,有人要买房,有人要卖房,有人要置换,有人得意,有人失意,这是绕不过去的。生活中,你会发现周围的人和房子都有或多或少的关系,要么就是想为小孩换学区房,要么就是结婚了想买婚房,要么就是小房换大房。上海人对房子真的是各种执念。有些人就像展翔,靠炒房翻身了,也有些人错过了这一波,人生就完全不一样了,就像施源。按小说里的说法,“真正是命了”。
《心居》单行本于2020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获得“2020中国好书”。
澎湃新闻:
小说《心居》的开始是慢节奏的,是上海老派男人去买小菜,然后迎来一家人的周六聚餐,这个片段写得特别有烟火气。但电视剧第一集是以外地儿媳冯晓琴风风火火的日常生活开场,之后焦点马上落在了冯晓琴因为买房想让先生找阿姐借钱。这个开头相比小说是不是有一些比较大的改动?
滕肖澜:
对,电视剧的开头比起小说还是有一点改动的。在小说里,我通过一个家庭聚餐让顾家人都一一登场了,通过自己的叙述让读者知道谁是谁。即便是小说,我也收到有读者反馈说应该之前要做一个人物关系表,不然一上来就顾昕、顾磊、顾士宏、顾士莲……有点搞不清楚。那这个聚餐放在电视剧的开头肯定就不合适了。因为电视剧的特质是希望观众一上来就知道你这部剧在说什么,你要是一会说A的事,一会说B的事,就会有点摸不清主线在哪里。我们当时就确定了,电视剧一开始就以冯晓琴和顾清俞这对“姑嫂”都想买房切入,一个想借钱,一个拒绝了,观众可以通过买房这个冲突马上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至于小说开场的家庭聚餐,后面的剧情里一定会出现的。(注:目前已出现)
澎湃新闻:
我知道《心居》要拍电视剧以后特别好奇它会怎么拍出家庭聚餐这个场景,在一桌家常菜面前,家长里短,话里话外,特别有生活气息。之前电影《爱情神话》里的聚餐也给很多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你看了《爱情神话》吗?
滕肖澜:
看了。吃饭这个场景确实是特别贴近生活的。
澎湃新闻:
感觉《心居》里的上海人和《爱情神话》里的上海人很不一样。
滕肖澜:
我觉得《爱情神话》里的人普遍比较小资,那个地段(梧桐区)也不一样,而且主要角色是搞艺术的。我会觉得《爱情神话》很贴切地展示了那一部分上海人的生活,但那部分人还是比较小众,大部分上海人确实不是这么过日子的。
《心居》和《爱情神话》不一样,相对更大众一些吧。我写了一大家子,里面的家庭成员也代表了上海各个不同的阶层,有的境况好,有的相对落魄,也有的中不溜秋。不管是小说还是剧本,我都希望能够尽可能真实也全面地展示当下老上海人和新上海人的生存状态。我还不知道电视剧最后的呈现会怎么样,但如果能够让大家看到这一点,我还挺开心的。
改动总体不大,施源的结局会与小说不同
澎湃新闻:
小说里冯晓琴想买的是商铺,但到电视剧里变成了学区房。原著党也会好奇电视剧的改动比例大概会有多少呢?
滕肖澜:
其实就内容来说,总体改动不会很大。不过电视剧有35集,体量比小说大,所以我在改编中增加了一些剧情。比如原本小说里一笔带过的地方,我会用一些台词或细节把它丰富起来。电视剧和小说的表现形式还是非常不同的。比如我在小说里可以从作者的角度说这个人性格怎么样,大块主观叙述的东西比较多。但在剧本里,我不可能让演员自己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就会通过台词和人物细节让观众感觉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澎湃新闻:
前面你说到电视剧和小说的表现形式非常不同。在这样的不同中,你觉得《心居》的改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你有哪些特别的感受?
滕肖澜:
肯定会有一点不适应,虽然写出来的都是文字,但是剧本和小说真的差别挺大。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小说不一定都要写尽,而恰恰是那些影影绰绰的部分是最有感觉,最有味道的,但是剧本要求把所有的东西都说开。我记得改编时我一直在问自己:这个人为什么会这样,这个人的前史是怎么样的?有些东西,其实我在小说里未必想得那么清楚,是很感性和随意的,但是到了剧本里,一切都要具象化,哪怕他就出来那么一下子,但是我也必须要搞清楚他的来路,我觉得这是比较理性的一份工作。所以,小说比较感性,剧本比较理性。
澎湃新闻:
能不能稍微剧透一下,哪些地方会有这种从感性到理性的变化?
滕肖澜:
比如施源,我在小说里给他安排了一个有些匪夷所思的结局,就是让他意外地继承了一笔遗产。因为我对施源挺怜惜的,可能我也是知青子女,有一些感同身受吧。我当时这么安排自己都觉得挺任性的,好像有点天方夜谭了,但我还是这么写了,就算是否极泰来了。那这部分在电视剧里是被改掉的,因为电视剧不能这么任性了。冯绍峰的气质还挺像我心中的施源,一个落魄书生的样子。
澎湃新闻:
张颂文呢?展翔这个角色似乎不太好演。
滕肖澜:
对,滕导好像也有在一篇文章里说到,说他当时找展翔的时候想找一个让大家不能马上联想到此前角色形象的演员,他想找一个新面孔,大家不会一看到就知道“他会怎么演”,所以他找了张颂文。
澎湃新闻:
你怎么评价两位女主角对那对姑嫂的演绎?
滕肖澜:
两位都融入了角色,都演得非常好。姑嫂性格不同,两位演员在诠释的方式上也有所不同。相信随着后续情节的展开,会让观众看到不同的“姑嫂斗法”。
想写真的人,理解更多的人
澎湃新闻:
弹幕里有很多对《心居》人物的是非评价,比如有人说冯晓琴太急功近利,有人说顾清俞多事,但一家人里好像也没有谁一定是坏人,我记得小说里顾清俞也是向着弟弟说话的,但她也会转念一想,认为如果冯晓琴是她妹妹的话,她的说法就完全不一样了。
滕肖澜:
是。写《心居》时我就是想写人,写真的人,包括冯晓琴和顾清俞这对姑嫂。我都没有去想她们到底谁对谁错,我觉得这个是很难去界定的,更多取决于你站在哪个立场说话。
你说从冯晓琴的立场来说,她为这个家付出了那么多,有什么错?但是从顾清俞的角度来说,她对弟媳平时也不坏的,她就是想保护弟弟。其实这两个人本性都是通情达理的,过日子嘛。虽然她们好像一个在社会的金字塔尖,另一个相对底层,但她们两个都充满着生命力,也比较善良。
所以很多事情没有一定的是非,只是看你站在什么角度。作为文艺作品,里面肯定会有冲突,没有冲突也就不是作品了,但我想的是所有的冲突都不是为了冲突而冲突,而是站在各自的角度,扣在一起有了冲突。我希望《心居》里的每个冲突都是自然而然地从人物本身出来的,放在生活中,大家会觉得是真实的,可信的。
澎湃新闻:
在顾家人之外,《心居》里还有一些人物也很有意思,虽然笔墨不多。比如老张夫妇、老黄,每个人都挣扎而生的感觉。我想这篇小说背后的内核是要比住房问题丰富得多的,包括养老的问题、家庭关系的问题,写这个小说是不是也暗含着你对上海现实的一些理解呢?
滕肖澜:
确实,“心居”,“心”放在“居”的前面。如果要解答“心居”这个题目,其实它更接近每个人都要找到心灵的居所,而不仅是身体的居所。包括到小说和电视剧的最后,不见得每个人都心想事成,尽如人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团圆结局。但是不管怎么兜兜转转,每个人还是找到了各自与内心的和解,或者说在个人价值方面新的认识。每个人都在寻心而居,是这样一个过程。
像冯晓琴,一开始她的想法是靠着老公,让老公好,然后把儿子培养好,是非常典型的家庭妇女的想法。但是老公死了以后,她只好找到一条路,一开始是不得已,正好也碰到了展翔,两个人一起经营“不晚”(敬老院)。在经营“不晚”的时候,他们两个人都成长了,都实现了自我价值,可能也是相互成就吧。
澎湃新闻:
你会不会觉得写剧本的过程也是一个“回望”小说的过程?
滕肖澜:
会,写剧本是二次创作。也许之前小说有写得不够的地方,或者说遗憾的地方,不管在内容上还是技术上,我可以试着在剧本里加以弥补,让这个故事更圆满一些。所以我觉得也挺奇妙的,偶尔尝试一下新的创作形式,也挺有意思的,
澎湃新闻:
这一次改编会不会对你今后观察人物、理解人物也有一些影响?
滕肖澜:
应该会有的,虽然写起来笔触不一样,但我觉得写了剧本以后再写小说就会把人想得更多,想得更透,包括在写作前期做一些理性的准备工作,把情节架构、人物关系等都理得更顺一些。以前很多时候写小说是比较随意的,往往有一种写到哪里算哪里的感觉,但是写了剧本以后,我在情节架构方面会考虑得更多一点。
澎湃新闻:
我听说《城中之城》也要改编成电视剧了,还是滕华涛导演?
滕肖澜:
对,但是没有这么快,应该要一年以后了。
来源: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张亮亮
标签:
作家
每个
上海
TA的其他文章
如何从不会写文案变成文案写作高手~
她借鉴男频写女频,找到了自己的网文写作赛道
如何迅速学习写作?
写作变现途径与新人写小说需注意事项
小说创作技巧四则:从整体结构到局部解析性格,配角,桥段,伏笔
稿易文化收稿了
平生未知寒:因为热爱,且有幸将热爱变成了职业
从《长安十二时辰》到《长安的荔枝》,马伯庸谈历史小说写作
相关帖子
•
《上海故事》2024年最新约稿函
•
200-300元/千字 | 「上海故事」约稿函
•
张炜:作家是怎样讲故事的
•
十大‘著名’网络作家,谁才是你心目中的‘网文之王’?
•
那些顶级的网文作家,他们的作品你都看过么
•
200-300元/千字 | 「上海故事」约稿函
•
干货 | 刘震云:和文学恋爱,好作家的标准是什么?
•
上海、北京56家出版社突然宣布:集体抵制!
•
48小时流水突破1200万 网文作家公子衍谈跨界:短剧创作也
•
网络作家柳翠虎:怎样写好现实主义都市言情小说?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折叠式爱情
中级写手
0
关注
3
粉丝
25
帖子
发送私信
收听TA
Ta的主页
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