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本版
帖子
用户
登录
注册
快捷登录
投稿
每日签到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写手之家
›
娱乐休闲区
›
文化新闻
›
专访莫言:读好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
返回列表
专访莫言:读好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复制链接]
写手发布
发表于 2022-5-7 09: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在疫情、经济等环境因素叠加下,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惑。鹅同学推开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门,真诚地向老师提问。他发现,做公众号后,没想到跟年轻人的共同语言是如此之多。他说,好书确实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面对人生起伏,他说,放宽心。
鹅同学:这两年,疫情让我们慢下来、静下来甚至停下来了,您都做了什么?独处的时候都怎么去安排时间?
莫言:疫情两年多来,似乎格外让人觉得非常漫长,不过,这一段时间里,我确实还是有很多收获的。
记得疫情刚开始那个春节前后,我在北师大京师学堂里工作,当时好像除了我,还有一位门卫,其他人就很少见了。我每次中午或者晚上到楼里来,这位门卫就会跟我聊天。他说今天就你一个人来,或者今天就是来过另外一个人,很快就走了。
这段时间恰好是我安静读书、写作的时间,我主要完成了小说集《晚熟的人》的几个短篇小说和几个中篇小说。
后来,我回到故乡后也在家乡周围地区进行了采访和考察。去了潍坊、青岛和烟台的十几个县市,看当地的博物馆,考察当地的名胜古迹,也向当地的老人们了解调查一些我感兴趣的历史问题,收获很大。
每次从外地采风回来,如果有所感受,我就会拿起毛笔在宣纸上写下来,并学着写一些古典诗词,收获还是蛮大的。
同时,我也做了一些公益活动,最大的一个活动就是2022年春节期间在网上拍卖了五个“福”字,后来又捐赠了一百个“福”字,总共筹得善款5242000元,用来救助西部地区患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截止到现在,已经有六批来自西部的患儿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进行了手术治疗。
很多孩子来的时候还是个病儿,回去的时候变成了健康的儿童,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这对我来讲是意义特别大的一件事,做慈善满足了我内心深处的需要,看起来是帮助了别人,实际上是我的收获更大,今后我还是要尽自己的力量多做一些慈善。
总之这两年多时间,全世界人民都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在与疫情的斗争当中,我们也学会、总结了很多经验教训。我们衷心希望,疫情尽快过去,也衷心祝愿,因为疫情受到影响的人们尽快恢复健康和良好心态。让我们的生活早日恢复正常。
鹅同学:微信公众号做了这么长时间了,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变化?哪些是符合预期的,哪些是出乎预料的?
莫言:我有两个微信公众号,一个是从2019年开始做的“两块砖墨讯”,这是我跟好朋友王振一起做的。这个公众号主要内容是书法和诗词。
我们2019年在考察日本文化的时候,有所感触,然后创办了这个公众号,现在已经发布了106期了。我们从刚开始的简单到后来变得越来越丰富,阅读量也从刚开始的几千、几万发展到现在的每期十万加,影响越来越大,得到的好评也日渐增多。
我们自己在做这个公众号的过程中,确实体会到了中国古典诗词和书法艺术带给我们的巨大的愉悦,也感觉到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水平。
“两块砖墨讯”公众号,还会持续的做下去,也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平台团结更多有共同爱好的朋友,来和我们一起推动中国古典诗词和书法艺术的交流。
第二个公众号的定位是“与年轻人聊聊天”,这个公众号做的时间相对“两块砖墨讯”要短一些,但是影响相比起来一点也不小,因为“两块砖墨讯”的读者跟“与年轻人聊聊天”的读者基本不是一个群体。当然也有交叉,有既读“两块砖墨讯”也读“与年轻人聊聊天”的,但大部分读者还是没有交集的。“与年轻人聊聊天”的读者,肯定是年轻人居多了。
通过做这两个公众号,我感觉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获得信息的来源和渠道更加广泛,我不仅熟悉了跟我年龄差不多人的、有共同爱好的人的一些想法,我也了解了年轻人对我们这种上了年纪人的一些看法。
这两个公众号是超出我的预期的,第一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影响,第二就是没想到我们跟年轻人的共同语言是如此之多,对社会问题、人生问题,很多看法是一致的,不像我们想象的存在不可逾越的代沟。
我想,做公众号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通过写文章,通过写字来给他人提供一些阅读服务,事实上,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自己学习、自己提高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向我们的读者学习,这件事情还是很有价值的,我会继续做下去。
鹅同学:除了公众号平台上和年轻人互动,还有其他跟年轻人的互动吗?听到他们有什么现实的问题、焦虑、梦想?
莫言:除了在公众号平台上跟年轻人的互动,生活里面,我们处处都会碰到年轻人,也会跟很多的年轻人打交道。因为我现在还在大学工作,我们的学生都是年轻人。
在日常教学中,我跟同事们会一起为研究生同学进行作品的研讨分析。我自己也带了几个学生,他们对很多问题的看法是很深刻的。我想,我跟我的学生是互相学习的,很难说谁是谁的老师,名义上当然我是老师,但实际上,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给我的启发和帮助也许比我给他们的要更多更大。
除了在学校里跟年轻学生有这样的交往以外,在社会生活当中,邻居的孩子、村里的年轻人,也都是我交往的朋友。
有时候也不是有意识要去交往,生活中处处都会遇到跟年轻人在一起的情况,他们有很多对现实问题的想法,有焦虑,也有梦想。他们的焦虑和梦想,是带着鲜明的时代特征的,但本质上跟我们当时的想法也差不多,无非就是想到离家乡更远的地方去,到更大的平台上去,到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当中去,去发现自己,提高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
想当年,我们的梦想都比较物质化,也许比较低级,那么现在年轻朋友的梦想当然也有物质生活这一部分,比如说想买房子,要想买车,想找对象,想成家立业,这些梦想虽然有时代特点,但性质是一样的。
我觉得作为一个过来人,一个年近70岁的老人,还是应该充分理解年轻人,也充分理解他们的焦虑,如果有可能,也尽可能给他们帮助。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命运,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遇到的问题。我们和他们共同处在一个时代空间里,我们和他们的很多感受是共同的,但也有因为年龄而形成的不一样的感受,拿我们过去的青年时代和他们现在的青年时代进行比较,也是应该可以获得充分理解和沟通的。
鹅同学:自己年轻时刚在北京落脚那会儿,遇到过怎样的困境,从书里收获过什么?
莫言:我谈一下40多年前我刚来北京的时候,准确地说,是从1984年我考取了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开始。
之前我是在延庆,那个时候感觉延庆离北京非常遥远,因为全是崎岖不平的山路,而且交通也很不便利,车辆很少。要从延庆进趟北京城里,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单位班车要排很长时间才能弄到一张票。不像现在延庆和北京,就是一个整体。
我真正深入到北京,应该是1984年秋天。那时候学校条件比较差,文学系刚刚成立,刚开始甚至让我走读,这时我就很焦虑,我走读怎么办,因为我刚来北京。说句夸张的话,我连公共汽车都不会坐,连拨号电话都不会用,对城市生活有一种恐惧感。一个小地方的人突然来到一个大地方,处处带了一种自卑和胆怯吧。
但是,很快这样一种情况就被紧张的学习生活所冲淡,也来不及考虑这些问题,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也慢慢得到了克服。当然,因为我当时上文学系,所以一边读书一边写作,就变成了我们学习的最主要的内容,也是我们生活的最主要的内容。那个时候确实是有点废寝忘食,白天要听课,晚上还要抓紧时间写作。通过这样一种学习,通过这么一种阅读,然后通过学习写作,奠定了我后来的文学基础。
我的很多重要作品,也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比如《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家族》等等。这一段时间,虽然是一个外地人进入了北京,但是北京并没有排斥我,我是以努力的工作、努力的学习和努力的写作的方式,来适应了北京。那么夸张一点说,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北京承认了我,北京接受了我。
读书带给我们的东西确实非常多,尤其是好书确实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鹅同学:会跟女儿女婿和孩子等晚辈交流、推荐一些书或者文艺作品吗?
莫言:我当然有时会跟孩子们交流,但一般也不推荐什么书,现在孩子们的阅读量是很大的。十岁左右的小朋友,有些英文都已经挺不错的,甚至都阅读英文原著了。他们从小已经阅读了大量的绘本,阅读了大量的童话,各种各样的故事书,在我们以前那个时代确实是无法想象,有这么多的书,孩子们有这么大的阅读量。
所以我跟孩子们在一起,我更多的是在观察他们,更多的是在羡慕他们,也更多的是通过这样一种观察和羡慕来提醒自己,抓紧时间,充实自己,忘掉年龄,好好学习,通过学习,使自己变得年轻。
鹅同学:平时看
网文
吗?对网络文学的印象和感受如何?
莫言:网文我看的确实比较少,但是前两年也关注过网络文学,因为当时社会总是在比较所谓的网络文学跟严肃文学。我的观点一直认为,网络文学是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过网络文学展现的方式和写作的方式跟传统的文学有所区别而已,按说它的标准和要求应该是一样。
当然了,网络文学因为展示的平台和写作的过程跟传统文学有所区别,也形成了网络文学的某些特征。主要是网络文学的篇幅比较长,情节比较紧张。在文字方面,大部分的网络文学还是相对粗浅一点,但也有个别网络作家的文字是非常之好,非常严谨和优美。
所以,我对网络文学的整体印象,认为第一它是我们文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它就是文学的一部分。没有说严肃文学和网络文学有不可逾越的障碍。第二,网络上的东西浩如烟海,确实也是良莠不齐,这就跟所谓的用笔写作的文学是一样的,并不是说每一个作家写的都是精品,也并不是说只要用笔写作、通过纸质书来
出版
发行的就是精品。
我们一个时代的大量的文学创作,汗牛充栋,真正能够成为经典流传下来的,确实是其中非常非常小的一部分吧,但是有这样大量的写作,这样大量的作品做基础,才有可能产生伟大的经典。所以没有必要因为很多作品写得不符合大家对经典的期待,而感觉到沮丧,因为这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这些东西也有它存在的价值。
鹅同学:阅读之外,看视频吗?怎样去吸收、更新知识,保持着一个年轻有活力的状态的?
莫言:视频我实际上接触的并不太久,也就是两三年时间。刚开始看得比较多,后来也慢慢感觉到有一点重复。
我最初认为,短视频就是一种偶然拍摄的,比如说,我突然看到天上一颗流星,恰好手机在手边,也恰好录下来了,这就是捕捉了一次罕见的事件或者现象,这就是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有价值的记录。
后来,我看了大量的视频,实际是导演的,模式化的,比如一个类型化的故事可以演绎出多个版本。故事的梗,故事的谜底,逗乐的包袱,是多有重复的,这样的东西看多了就没有意思了。
恰好你手边有在录像的手机,恰好录到了罕见的事物或者现象,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我认为这是有价值的短视频。纯粹为了逗乐而模仿编造的东西,当然也有一定的娱乐价值,但是如果把看这样的东西当做自己业余生活的主要内容的话,就得不偿失了。
视频同很多新生事物一样,慢慢地也会变得复杂起来,这里面的各种动机,这里面的各种不便说穿了的现象,都是会影响到视频的正常发展的。我想,视频内容将来也面临着调整的过程,就像大量的公众号,也是大浪淘沙一样,大家都在做公众号,但究竟哪些公众号会真正获得读者的认可?这个主要靠内容。
一个专门制作视频的人,他的视频如果要想获得大量人的长期阅读和持续关注,那就必须第一要创新,第二要有思想性,肤浅的逗乐是不会太长久的。这是我的看法,未必大家都一样,每个人都可以看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个也是无可厚非的。
鹅同学:纸质阅读和网上阅读比如手机、iPad和电脑上的阅读,在自己生活中的比重?这两年有因为近距离接触网络而发生改变吗?
莫言:我还是以纸质阅读为主,但正像前面讲到的,因为一部手机在手,难免收到网络上的很多视频和消息。也浪费了——不,不能说浪费,也消耗了我大量的业余时间。你说它有没有价值呢?你说完全没有价值也是不可能的,毕竟是提供了信息嘛,毕竟是有一些视频也让你感到惊奇或者欣慰,或者开心一乐啊。那么网络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
但我觉得网上获取的东西,如果作者水平不够或者平台把关不好,很多到达你眼前的就会相对肤浅,确实不如我捧了一本纸质的书,捧了一本经典的著作。那样一种阅读感受到的这种对艺术,对生活,对历史,对人生的体会,因为专注而更加深刻。
最近我还是以阅读纸质书为主,网络也不可能不接触,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网络时代,尤其是在当下疫情时期,你如果没有一部智能手机的话,真是寸步难行。我们也必须适应形势,与时俱进,不排斥,但是不要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鹅同学:回头看看,人生里哪本书对自己影响最大?这两年,有没有让自己惊喜的一本书?
莫言:人生当中影响自己最大的一本书,这个话题本来就是一个几乎没法回答的巨大的话题。如果说字典也算书的话,那么《新华字典》也许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因为我十几岁的时候,也就是该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却辍学了,当时学校也没有课本,语文书就是一个大开本的毛主席语录。我辍学以后,其实也无书可读,周围村庄里的书就是那样几部书,看完以后就感到没书读了。
这个时候,恰恰家里有一本《新华字典》,在放牛的时候,放牛回来的时候,在下一天雨不能下地的时候,就翻来覆去读这本《新华字典》。因为《新华字典》的排列是按照同音字来排的,即拼音相同相近的字放在一起的,所以就让我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认识了大量在五年小学生活中没有学到的字。
我后来之所以还能够写作,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掌握、学习了几百上千个汉字,奠定了学习和写作的基础吧。
最近这两年,我读的书确实很多,其中包括一些国外经典名著,重读了司汤达的《红与黑》,重读了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背叛时代》,最近又重读了大量的戏曲文学剧本,包括古希腊的“三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尤其重读了易卜生和莎士比亚的戏剧。
最近我正在写一部新话剧,重温这些经典剧作家的作品,感受也很深。这些作品尽管历史久远,有的甚至是几百年前、几千年前的,但剧作里所揭示的很多问题,揭示的很多人类面临的困境,现在依然存在。所以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所揭示的问题,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是常读常新的。
如果让我推荐一本书的话,那我还是推荐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戏剧四种》,这里面包括了《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这四部戏剧。
鹅同学:最后,给处于人生低谷或者高光状态的年轻同学们,分别赠言一句吧?
莫言 :处在人生低谷的同学们:不要沮丧,不要灰心,只要努力,希望就在前边。
处在高光状态的同学们:不要骄傲,保持冷静,越是在顺利的时候,越是在荣誉降临的时候,越是在有成就的时候,越要小心,谦虚谨慎,然后更要发现自己的不足,争取更好的更大的进步。
不管高光还是低谷,我都想跟同学们说一句:放宽心。
最后,送给那些内心有点焦虑但依旧怀揣梦想的同学们12个字:拿得起放得下,吃得香睡得甜。
来源:學人Scholar(微信公众号) | 鹅同学
标签:
专访
莫言
读好书
可以
改变
TA的其他文章
杨洋赵露思《且试天下》网飞上线
网络小说与金庸小说
破纪录的他:我也曾担心自己是昙花一现
《82年生的金智英》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吗?
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有啥区别,不都是文学吗
真实历史中的“鹤唳华亭”:陆机之死与西晋的灭亡
《天才小毒妃》作者芥沫自述:我曾被周围人视作不务正业
候小强:好IP就是要不断跨界,成为主流
相关帖子
•
兼职 全职都可以接受实习生
•
招聘,随意进来看看。觉得可以的话可以加下详细了解一下。
•
高价聘请,携手。 具体可以进来看下。
•
[人才招聘] 招聘,可以写作,或绘图,仿真各种设计文章,有可以操作人员,可以私我。
•
招携手,可以进来看看,可以长期,兼职。 招携手。
•
大量招收可以写文科携手、不管什么专业都可以来了解一下。
•
高薪诚聘携手、有缘人可以进来看下。
•
兼职 全职都可以
•
古言网文的大手笔——专访白金作家意千重
•
盘点可以写进小说的26种烧脑效应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关注
粉丝
帖子
发送私信
收听TA
Ta的主页
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