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是,作为果麦文化(301052,SZ)的创始人、董事长,路金波本人也曾是网络作家。早在1997年,中国网民数量还只有几十万时,路金波就用笔名“李寻欢”闯荡网文江湖。
2021年,民营图书公司果麦文化A股上市,韩寒、易中天、冯唐等与路金波深度合作的作家以公司股东的身份分享了果麦文化的上市红利。今年4月7日,果麦文化发布投资韩寒电影《四海》亏损的提示性公告,这也是其投资韩寒电影首次亏损。
“名作者的影响力,是把‘双刃剑’。”4月末,在果麦文化2022年一季报披露之际,路金波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微信视频专访,首度公开回应明星效益、资本裹挟网文IP、出版业是否江河日下等种种质疑。
结束与路金波对话的第四天,果麦文化披露了2022年一季报。经计算,《四海》最终亏损820万元,这也是其今年一季度利润较上年同期下滑43.2%的重要原因。多元业务所附带的不确定性颇为醒目。公告发布后,果麦文化股价连续下跌至4月17日,随后震荡上升。截至5月12日收盘,果麦文化股价为35.96元,当日涨幅为0.36%。
出版是门好生意 每个产品出来后收益期极长
时势造英雄,机遇眷顾“笨小孩”。路金波就是那个大时代滚滚涌流下拿到快车道号牌的幸运儿。2021年,影视类上市公司几近冰封之际,成立仅9年的果麦文化顺利敲开A股大门。看似“夕阳又不赚钱”的出版业默默犒赏着那些长跑选手。
NBD:您是初代网红作家,在顶峰时为什么突然放下写作转型幕后出版?
路金波:如果要说我这个人有什么优点的话,有个词叫“自知之明”。我非常冷静地看到了自己的才华不足以在写作这条路上走下去的事实。
恰好在2002年,我担任主编的榕树下中文网站被一家传媒出版巨头收购了,正好就给了我一个做出版的机会。再加上我自己大学就是学经济的,对商业也感兴趣,所以27岁时欢欣鼓舞地出版了一本“歇笔作”《粉墨谢场》,从此以后再也没留恋过,安安心心做起了出版人。
NBD:转型做出版商到成立果麦的十年间,您最想与我们分享的是什么?
路金波:我入行出版的前10年都是“学徒生涯”,经历过两次失败,2002~2008年服务于老牌企业贝塔斯曼,做得不太好。2008~2012年我参与创立万榕书业,惨淡的业绩给我挺大打击,我把自己埋首书中,每年读几百本,重新寻找对出版事业的信念感。
第三个本命年时,经纬创投和普华资本投了2000万元,我带着40人团队,靠着一点资源和一套方法论创办果麦文化。表面上看是一个36岁找了点钱的人创业了,其实是一个人整理清楚混乱的过去后重新上路。
我觉得,在一个行业里深耕,至少要当10年学徒。当然,天才如马斯克不需要,但对于我们这些智商100左右的众生而言,一万小时学习规律非常必要。
NBD:果麦文化成立5年就拿到巨头融资,2021年就上市了。资本之路为何如此顺利?
路金波:2017年果麦已经是一个挺健康的小公司了,那时候资本市场的环境也比较好,所以像IDG这样的“大钱”,就觉得可以试一下文化赛道。
至于博纳,我认为投我们是出于“风险对冲模式”的考虑。电影和出版完全相反,电影项目成本动辄数亿元,到头来大赚一笔或是赔个底掉都有可能。而出版行业每个项目投资规模都很小,几百万甚至几十万元,但每个产品出来后收益期极长。比如2012年我们先后出品了《小王子》和易中天先生的书,到2021年,其销量和当初首版时一模一样。所以我也一直认为出版是门好生意,它的风险程度很低,累积收益期很长。
长远来看,出版业的社会形象一直以来都很好,在任何时候劝导别人读书,去赚人七八块钱的,都是一个特别正确甚至光荣的事情。我也非常看好中国出版业,文化消费是中等收入阶段的优先级,随着大众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出版市场还将加速。2021年,国企如龙版传媒、浙版传媒以及民企读客文化、果麦文化等出版公司扎堆上市即是印证。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刘红梅制图
投资韩寒电影首亏 股票绑定不了明星作者
在2021年财报中,果麦文化全年营收4.61亿元,较上年增长30%,净利润同比增长40%。但2022年一季度,果麦文化利润较上年同期下滑43.2%,原因之一是投资韩寒电影《四海》亏损。韩寒母亲是果麦文化第八大股东,韩寒也是路金波本人亦商亦友快二十年的合作伙伴,种种因素叠加,果麦文化投资电影亏损的公告一经发出,股价应声下跌。在资本市场,明星股东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
NBD:韩寒主导的前三部电影《后会无期》《乘风破浪》《飞驰人生》果麦文化都参与投资,之前也都为公司赚到了钱,您怎么看待这次投资《四海》出现亏损?
路金波:《四海》的成本是2.6亿元,所以其票房至少要达到成本的三倍,也就是8亿元左右,因此以它未过5.5亿元的票房,我们所有投资方应该亏损都在50%左右。果麦投了1300万元,亏损820万元。
这是韩寒电影的第一次亏损。对于果麦,我们从未把投资电影当成公司主业,在短期内也没有任何继续投资电影的计划,所以除了这一次性的非经常性损益之外,我觉得没有任何实质的影响。
对于韩寒,我觉得他是一个学习能力非常强的人,他以前并未经历过商业上的失败,这是不科学的,所以从个人角度,我还是非常期待他能通过这次总结经验,也期待他未来的新作品。
NBD:韩寒不是唯一一个与果麦关联密切的明星作者。易中天、冯唐、张皓宸等明星作者均直接或间接持有果麦股份。这种与知名创作者的股权合作形式此前颇受争议,您对此有何回应?
路金波:在果麦文化,创作者的股权合作与公司的业务合作是两个独立世界。也就是说,我们从未试图通过股权合作给予他们超值的回报来加深绑定。在果麦文化的C轮融资里,他们全都是以与IDG、浙江传媒等机构股东一样的市场价格,受让了果麦文化的股权,没有一丝一毫的折让。我们能够和作家维持长久的合作关系,唯一的方式是提供更好的出版服务,而不是给他们股票。
NBD:所以股权绑定不了创作者?
路金波:如果你是一个明星,我该向你采购1000万元的服务,现在我只给你300万元,另外的部分给你公司股票。那么其实公司就虚增了700万元的利润,公司股价上去了,明星又通过股价来获得收益,我觉得这种所谓的“股权绑定”就是作弊。我们是以百分百公允的价格去跟作者采购,预付款、版税都该怎么付就怎么付。
NBD:这些明星股东对果麦文化有何影响?
路金波:在果麦文化的上市阶段,我们非常注意避免使用他们影响力的优势来为公司站台。从逻辑上讲,他们就和其他的自然人股东一样,一方面持股比例确实很小,比如易中天持股比例仅约千分之二,对公司经营不产生实质性影响,也没有任何别的权利。在二级市场上,他们的影响力也是“双刃剑”。
畅销书零版税 赚钱已不靠“易中天”们
十多年前,路金波是搅动出版行业价格战的“鲶鱼”,他以200万元的稿酬签下安妮宝贝的《莲花》,王朔的稿酬更是高达3美元/字,在当时可谓“天价”。在新书上架时,又勇于降低新书单价薄利多销。而在名作家版权和网文IP越来越贵的当下,果麦文化卖得最好的书竟然只花了3000美元购得版权。
NBD:前面说了,果麦文化锁定名作家不靠股权,而是靠服务以及公允的市场价。那么,当作家“身价”飞升时,公司又该如何把握话语权?
路金波:我们过去因为创新做得不好,所以大家都去抢刘慈欣、余华、东野圭吾。你出500万,我出1000万,他出2000万,一直拼到一个出版商挣不到钱的价格,拿下它只为扩充市场份额。
但果麦文化过去几年最挣钱的几本书,则是没有版权费的公版书。2016年,果麦文化推出的《给孩子读诗》由中外100位诗人的100首诗构成,收录的诗歌版权大多是公版,最明显的开销是找了插画师为图书设计插画。这本书我们已经卖了120万本,挣了2000万元。如果我投10万能赚2000万,那我为什么还非要去拼抢名作家的版权?
另外,我们在2020年还策划发行了稳居出版业2021年销量榜首的畅销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截至2021年底已售出250万本。我们3000美元就买下了这本英国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的中文版权。我们敏锐发现心理学需求的升温,所以现在心理学门类书籍里,畅销榜前10名中果麦文化出品的占半壁江山。由果麦文化出品的心理学书里还包括阿德勒的书,卡伦·霍妮的《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抱住棒棒的自己》,成本都是几千美元,利润都在百万元以上。
所以当我们具备了发现市场并把市场做大的能力时,我们就不是那么依靠易中天、韩寒和冯唐了。他们作品的销量在果麦文化的占比曾一度高达40%以上,但今天可能加起来就5%左右。
NBD:网络文学IP价格一度被炒得很高,这件事困扰过您吗?
路金波:我曾经在2005年左右掀起过多轮价格战,把作者版权费从几十万元提高到了几百万元,在几百万元的时候我就会考虑如何规避风险,计算投入产出比和止损线。果麦文化也的确提高了译者和插画师的酬劳,因为以前实在太低了。
但倒买倒卖网络文学IP的事情,果麦文化从未参与过。那里面一定有不少外面的热钱,也一定有人挣了钱、赔了钱,甚至一部文笔不通的冗长网文一转手可以卖出几千万元,那完全是资本泡沫造成的短期价格波动,在今天已经销声匿迹。
所以我认为,你只要坚持做有价值的事情,赚钱的概率还是挺高的。你无法驾驭海浪以上的部分,我们还是看大海真正的趋势。
从没想过退休 绝未想过换行当
古今中外,文化与资本的关系总是颇受注目。走过创业、融资、上市这条路的“文化商人”路金波信奉市场经济,虽然他常常忍不住痛斥一些所谓的“大腕传记”和“网文大神”是对汉语的侮辱,但他仍然认为一个健康的出版生态就该给予各种品类发展空间,包括他不喜欢的“网文”。
NBD:果麦文化做的事,我们说是内容生意、文化生意,您怎么看文化与资本的关系?
路金波:我觉得对于一个文化公司来讲,钱就是监督,所以应该有7分的钱,但不要有10分的钱。假设你需要5亿元,你就向投资人拿3.5亿元,就是7分的钱,而且拿了这个钱,就真的要给人家年化10%以上的回报。很多公司是因为钱太多,脑子烧坏了。
NBD:人们担心互联网、短视频会消减书籍销量,而果麦文化自称是受互联网创新驱动的出版公司,应该如何理解?
路金波:我上次见一个美国的大金融家,我就跟他讲,我们现在卖书最大的分销商已不是批发商,也不是电商平台,而是我们自己。他说你们就两三百个员工,怎么卖?我说我们有超70款互联网产品账号,有6900万的互联网用户,我们在果麦文化的一个社交媒体账号上发一个60秒的短视频挂个购物车,能卖75000本书,他就觉得是我英文不好说错了,因为不可能这么多,我再次向他确认就是75000本,截图给他看,是真有那么多,75000本,不是750本。我们做得好的互联网账号绝大多数时间发一个链接都能卖5000本,而在中国出版业其实5000本就是盈亏平衡点。
他就说,那岂不是你们任何书就靠自己的流量就一定会赚钱,我说好像是的,他非常震惊,还要约我电话再聊一小时。果麦文化现在的核心战略是互联网驱动新出版,我们10万粉丝以上的互联网账号至少有52款。6900万的互联网用户是私域流量,这些私域流量给我们贡献的销售占比已达14%。
中国出版业还非常分散,果麦的市场份额刚过1%,新经典、中信的份额也都在2%左右,我们这些大众出版上市公司的份额全加起来约10%。行业本身在增长,集中度在提高,再加上商业模式的创新,我对出版业的未来还是非常看好的。
NBD:目前图书发行出版占公司主营业务九成以上,未来的业务构成会怎样?
路金波:从长远来讲,会多元化,但三年内一定不考虑。我们现在是从专注内容的小公司发展为“出版+互联网新商业模式”的中型公司阶段。先把看清楚的路走稳当。未来有理想雄心,但不着急。
NBD:明年就是您的第四个本命年了,您个人也没有经济压力,有没有想过自己之后的工作或生活安排?
路金波:这又回到了咱们采访开始的第一个问题,我的自知之明,我自知做不了别的事情。我喜欢看书,做书这件事已经干了20年,还准备再干18年,那个时候我就65岁,可以退居二线。
我现在每周锻炼6天,包括在河边跑步,再加上健身房、普拉提、足球、乒乓球,感觉比自己24岁时体力更强。所以我觉得故事才刚刚开始,从没想过退休,绝无想过换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