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知乎
提示:本文9092字,阅读时间约需18分钟
我的第9篇原创文
(读书总结及感想)
导读:但凡有一本书读完后,让我有写一篇文章的冲动,那么这本书在我看来就是本好书。而且我在公众号里设置了“好书堆”话题。只要是写关于某本书的文章就添加进去,也方便读者阅览。
虽然本文稍长,但相比于花18分钟看完这篇文章就能把一本书的知识全部“榨干”(我更期待看完后带来的行动),这绝对是值得的。况且我并不是照搬书中的目录与原句,其中也有我的很多思考、总结观点和感受。
总体概括
《九宫格写作法》是日本著名作家❶山口拓朗写的一本书。于2020年1月出版中文版。
这本书虽然一共才11万字,微信读书app上254页,但书中所讲都是干货。对想学好写作的朋友简直就是一种“法宝”。全书通俗易懂简单好用,更像是一本“写作实操手册”——既满足专业写作人的方法论需求,又满足写作小白的入门级教学。可以说这本书给了新手小白到成为写作高手的完整教程。
下面我就用书里现学的方法来完成这次的文章写作(这也是书末尾作者给出的毕业题:用“九宫格自问自答法”写一篇影评)。只不过同样可以借鉴过来写关于这本书的总结。
去掉繁文缛节,只想把书中最核心的知识结合我的思考通过最简练直接的表达分享给大家。
01用“九宫格自问自答法”收集优质写作素材
《九宫格写作法》顾名思义就是要让写作者学会利用九个格子来写作。比如接下来要阐述的第一个重点——通过“九宫格自问自答”来收集写作素材。
简单说就是制作一个含有9个单元格的表格,然后在每个单元格内分别填入一个问题,并进行回答。以此来收集写作最想要的相关主题素材。
“石墨文档”网页版可以直接插入表格(格子无需拘泥于9格,如6-12格都可以,可根据自身需要来设定单元格数目)。所以写文章我都是在“石墨文档”里打草稿非常的便捷。
如下图1是我在写这篇文章时画的第一个九宫格:1个主题X9个问答。这更容易让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围绕单元格中的主题进行扩展。
如下图1,用“九宫格自问自答法”来收集要写的论点
总体概述
图1
不知道善于观察的你有没有发现,这是否很像我们平时办公把内容信息进行表格化?是的,事实上就是这么简单。只不过作者有他运用的逻辑和法门。
图1九宫格中1至3格的内容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这其实是我从文章开头到现在所写内容的主题(总体概述)。而4-9格中的问答则表明接下来我要写作的内容扩展。
用“九宫格自问自答法”收集写作素材时有几个点我觉得比较重要。
第一,“不过度在意他人的评价”是写好文章的诀窍。
只要在意别人的看法,那么就势必畏首畏尾,情绪就会左右一个人状态。这就好像上台演讲,面对台下这么多的观众,如果过于紧张,担心表现不好,那么势必影响演讲者的发言。严重者还会出现语无伦次,手脚发抖的尴尬场景。
而优秀的演讲者上台后你总会感觉滔滔不绝且逻辑严密,因为他们早就已经习惯了上台后那种放松享受的状态了。
写作也是如此,如果不能直抒胸臆,那写作必将是没有个性的。没有个性的文章也必将是“毫无灵魂毫无价值”的。因此要明白:写作就是一场对话,它既是与读者的对话,也是与自己的对话。
这跟我在“想写但不知道该怎么写,怎么办?”文章中描述的15分钟写作法不谋而合。重点是先把自己脑袋里能想到的先写下来,这练的不是质量,而是胆量。
第二,值得一读的文章应兼备“信息”和“感受”
这里的“信息”指具体的客观事实,而“感受”则是指作者自身的感想体会。
例1:我中午在城南天虹的“兰州拉面”吃了碗拉面,非常好吃。
例2:我中午在城南天虹的“兰州拉面”吃了碗极品牛肉拉面。汤底是炖了3天的猪骨浓汤。牛肉跟平时吃的根本不一样,切的厚度和大小还有嫩度也是恰到好处。而且量也比别家多,跟Q弹均匀的拉面配起来吃鲜嫩爽口,简直美味极了。
如果你想吃碗面,这两个例子哪个更吸引你,我想答案不言而喻肯定是例2吧?正是因为它兼备具体的“信息”和作者的“感受”。
第三,用“基础问题”收集信息,用“铲子问题”拓展话题
要用“九宫格自问自答法”收集高质量的素材,写出引起读者共鸣的文章,显然“提问方式”是其中的关键。
该书作者将提问方式又分成两类——“基础问题”和“铲子问题”。
“基础问题”就是指具体信息或者客观事实。比如时间、地点、面馆名字等。光有事实文章就会缺乏吸引力及趣味性。
这时“铲子问题”就可以拓展文章的深度并增强读者的共鸣。它指的是观点和感受。比如拉面看起来怎么样?口感及味道如何?它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在你心中满意度如何等等。
可以看出,这跟第二点提到的信息和感受相辅相成。只不过前者是对回答的分类,后者则是对问题的归类。
因此,写作时要尽量注意“事实”和“感受”的搭配。
第四,“7W3H”让你不再为提问发愁
图2
图2中Why是最能派上用场的,因为它直击理由、依据、动机等问题,让我们弄清事物的本质。比如:为什么这么做?所以它是“铲子问题”的代表。
其次是How,用来引出手段和方法,引起读者的兴趣与共鸣。比如:是如何做到的?
第五,认真收集“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所谓“内部信息”就是指本人自身产生出来的信息,包括思考,感受,体验,经验等的总和。
而“外部信息”的外部就是指通过非本人的其他渠道信息,如朋友,媒介,场地,通过行动收集(研究实验调查)等这些信息。且“外部信息”的增加也能促使“内部信息”的生长。
第六,热情写作,冷静修改
热情写作就是说写作时尽可能把能想到的全都写下来。这个阶段不必追求完美,热情写作需注意两点。
一是没有漏写信息;二是一气呵成。
冷静修改就是指当所有内容写下来后,肯定需要经过修改、打磨。而且是反复多次地修改、打磨。冷静修改也需要注意两点。
一是删除可有可无的信息;二是理顺文章章节。
以上六点就是在用“九宫格自问自答法”收集写作素材时需要遵循的原则和法门。
02用“九宫格信息收集法”收集高品质的写作素材
在前面我们提到如何使用“九宫格自问自答法”来收集优质的写作素材。不仅仅局限于自问自答,它还可以通过1个主题X9个单元格(单元格6-12不等)拓展更深层次的信息。
要想写出受读者欢迎的文章,平时就要养成有效收集信息的习惯。比如记读书笔记,写反思日志,记录一天做成功和感恩的事。看了这么多书,我发现牛人们都在这么做。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记录方式和工具。
而这里将要告诉你的是——填表就能获得所需信息的“九宫格信息收集法”
比如题目是国外旅行,在出发前如果提前准备了下面这张表(如下图3)。1-8表示用“九宫格信息收集法”设置好了“天线”。
这里的“设置天线”就是指分解标题。只需按类别填入相应的单元格中,正中央则是文章的主题。那么你要写一篇关于旅行游记的文章是不是容易得多?
图3
对于需要深入了解的主题,我们可以用“九宫格信息收集法”进一步收集更多的信息。比如想侧重描述图3中的第三个格子“文化”,那么我们可以以“文化”为主题继续深入,再画一个九宫格,然后同样“设置天线”(标题再分解小标题)如下图4,于是我们就能写出关于“文化”这一主题的详细内容。
同样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任何一个分解后的小标题。比如以图3中的1~8为标题,进一步设置天线,这样就相当于设置了8×8、合计64条天线,让信息源源不断。
图4
再来看图5,这个九宫格勾勒出了前面我写的主题“01用九宫格自问自答法收集优质写作素材”。只不过我用的是1个主题+6个分解后的小标题。是不是很简单呢?
图5
用上面这种方法收集写作素材,几乎可以适用于任何场合。比如商务场合、学术论文、游记等等。只要养成随时随地记录的习惯,想要的信息便会纷至沓来。
03用“礼物”意识推敲文章
什么样的文章算是好文章?好文章就是“达成目的的文章”。以“礼物”意识书写的文章同样适用于各类场景。
比如是企划书,企划被采用;求职信,得到对方爽快的回复;公众号文章,得到读者的高评高赞等等。
我的理解就是对读者有用,能引起共鸣,让人眼前一亮等。也就是要有送人“礼物的意识”。
书中同样用九宫格的方法来筛选出“礼物”素材。
比如营销预约邮件,如图6就通过九宫格成功筛选出很多“礼物"素材(在这里也指核心卖点)。用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把这封邮件最重要的“礼物”找出来送给对方,并增加与对方见面洽谈的概率。
某公司开的一套业务营销系统
图6
所以写作之前一定要考虑好“自己现在想做的事能带给对方什么好处”。比如我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让读者尽可能掌握这种写作的方法,不断给读者惊喜。
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读者。书中说到文章读者=目标读者。
预设目标读者就要预设目标读者的“理想反应”。而预设目标读者的“理想反应”就是要把握目标读者的需求。而把握读者需求的最好方法就是——和读者交流。
这其实说的就是反馈机制。比如读者留言、一对一沟通、建立社群为读者答疑等等(可怜我申请的公众号没有留言功能,正在想办法迁移开通,敬请期待)。
关于反馈的重要性,我在我的另一篇文章“什么最重要?”深入阐述过,这里就不再赘述。
“礼物意识”这部分总结起来可以用一张金字塔图表示如下:
要想写出好文章,“①设定好目标读者”“②把握好目标读者的需求”最为关键。这两点是支撑金字塔的地基。地基不稳,金字塔就会有坍塌的危险(也就是成为好文章的概率就会降低)。
04 四种最强的“写作模板”!飞速提升写作速度!
要想写作快,就像我们用九宫格来格式化素材一样,模板不能少。
瞬间吸引读者的“结论优先型模板”
结论优先型模板是指把结论放在文章开头,用结论吸引读者。
这种写法有助于条理分明地表述事物,我们可以将其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写作,从工作到生活。可以说它是一个万能的写作工具。如下图
高效准确地传达作者意图的“列举型模板”
列举型的关键是在开头点明文章题目和列举信息的个数。
比如,本文有“3个要点”“5个注意事项”“2个技巧”。同时,最好将信息数控制在2~7个。如果列举了8个或8个以上的信息,读者就会因信息量过大而无法对其完全吸收。为了便于读者吸收,信息量控制在3~5个最佳。
就像我写的这节——“04 四种最强的“写作模板”!飞速提升写作速度!”——在开头我就点明有4种模板。用的就是这种例举型模板。
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的“故事型模板”
如果说结论优先型和列举型模板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接受文章内容,那么“故事型模板”则是为了引起读者的共鸣。
人都有喜欢听故事的心理,也就是好奇心理。尤其故事情节有“负面冲突”时就更想知道后来的结局怎样,对吧?所以故事型模板的关键就是文章开头的“负面处境”。
最后,要设定一个“未来一片光明”的大团圆结局。主人公从“开头(负面处境)”到“成功”的故事情节更容易引起共鸣,让人感动。
特别是第一部分“开头(负面处境)”和第四部分“未来”,它们之间的反差越大,产生的共鸣和感动就会越强烈。
用“事件×感受型模板”表现个人特色
几乎可以说,每篇精彩的文章里一定写有笔者的“感受”或“觉悟”。因为只有弄清楚笔者的想法和性情,读者才会对他所写的文章感兴趣。这让我又想到了我的最强笔记法——“见感思行法”。
以上四种模板就是书中作者总结出来的。只要熟练使用,就能快速提高写作速度。
我觉得可以任意组合,然后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模板。
比如,结论优先型模板的步骤是“结论→理由·依据→实例→总结”,而我们可以用列举型模板来写“理由·依据”。也就是首先写上“理由有3个”,然后依次列举出“理由1”“理由2”“理由3”,最后举例。
或者拼接不同的模板。比如,先用故事型模板引起读者共鸣,然后用结论优先型模板加深读者的认同感。你可以根据文章的目的和篇幅来做具体的调整。
还记得我之前文章“想写但不知道该怎么写,怎么办?”提到过一句话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技能组合才是一个人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哪怕最擅长的模板只有一个,你的写作技能也能得到提高。因为它能让你自信写作,这是最重要的。
05实践的第一步,从140字开始
写作,从写140字的日志开始
关于实践部分,书中给的是从140字的“SNS"(日本常用社交工具)开始。我的建议是通过写日常反思开始,写微博、微头条等平台都是可以的。什么内容都行,用140字左右去精练即可。
对于记录,我自己是通过“flomo”(浮墨笔记)来进行记录,是我用过的所有工具里面觉得最好用的。
这个工具是周岭老师推荐给我的,周老师有他的读者答疑群里也分享过,相信很多朋友都有在用。
后期想通过写篇文章来深入分享一下这个工具,因为我太爱这个工具了。这里先给大家看一张截图。
我的flomo笔记日常
每天写下三个好消息(跟我的3+3回顾一样,而且我还多了个3感恩),也是书中作者在最后一章所提倡的,用来锻炼“写作大脑”。我相信很多爱好写作的人有这个习惯,形式大同小异。
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才能与众不同
只有在懂得了不是什么事都能用好坏划分的基础上再明确自己的立场,才能向读者展现自己的“特色”,形成作者的“个人风格”。
简单来说就是事无好坏,只是每个人视角和定义不同。所以,请勇敢表达,别被他人的看法左右。
也许你会说前面不还说重要的是“要有礼物意识”吗?这里怎么又说要写自己的感受和意见了呢?这并不矛盾。
因为最厉害的写作就是在明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的基础上,洞悉读者的需求,为目标读者送上“礼物”。
以半径5米内的事为写作“素材”
这个观点独到且富现实,让我眼前一亮!因为“半径5米内”是别人无法迈入的神圣之地,这里有很多别人写不了的素材,从这里找到适合投稿的素材正是吸引读者的诀窍。
比如小孩教育问题,人际关系,带着解决自己碰到的问题为出发点是最好不过的。因为你碰到的问题在别人那里大概率也会同样遇到。
4点提升语法和词汇水平
书中列举了4点,因为日语与中文的语法和词汇习惯一样,所以一看就能懂,我觉得非常受用。它们分别是:
①注意“一文一义”;首先,写作原则里有一条叫“一文一义”。指的是一句话(以句号结尾的句子)只写一个信息。句子里的信息越少,大脑需要处理的信息量也就越少,于是就能提高读者对句子的理解。
②拉近主语和谓语的距离;日语和中文不同于英语,它是一门主语和谓语容易拉开距离的语言,这也正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因为主语和谓语间隔太远,会加大文章的理解难度。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文章1和文章2。
文章1:本校按照顾问咨询公司的指示,以提高在校学生满意度为目的,针对成果数据化和各团体工作状况开展了问卷调查。
文章2:本校针对成果数据化和各团体工作状况开展了问卷调查。该调查是按照顾问咨询公司的指示,以提高在校学生满意度为目的而开展的。
看文章2因为主谓语离得近,所以它比文章1要容易理解得多。看到这点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我以前经常在犯这种错误。
③不用多余的表达和措辞;作者把多余的表达和措辞多的文章称为“信息密度低的文章”,而措辞少的则是“信息密度高的文章”。能让读者受益更多的自然是后者。通俗易懂就是指句子精简,读起来顺畅且没有压力。
④要尽可能写得具体;也就是客观事实(信息)和感受要合理搭配,因为好文章应该兼备“信息”和“感受’。
写给“比自己水平低的人”看
这跟前文的观点“不要过度在意他人的评价”是一致的。其实就是预设目标读者,你把预设目标读者想得都比你厉害,那你自然写作就有压力,写不出好文章。
书中作者举了一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难道说只有F1赛车手才有资格写开车话题吗?根本不是这样。甚至都不必是20年以上车龄的老司机,即使是刚刚拿到驾照的新手司机,只要他认为自己非常擅长侧方停车,那么他就有向不擅长的人分享经验的资格。
事实上,“想看比自己更有经验的人写的文章”这样的阅读需求不在少数。因此,当你想在自媒体平台上分享点什么的时候,完全没有必要非以某领域权威的身份来投稿,也不必有“有人比我更了解”“有人比我更擅长”“有人比我更有经验”等顾虑。
06“写作大脑”练习法
在这本书的最后,作者还给出一个可以在闲暇或碎片时间轻松实践的写作方法——“写作大脑练习法”。
首先是针对说明能力的练习。
我的理解就是清楚概念。
谁的脑子里概念清晰并且多,那么表达出来的意思就更容易理解。不是指针对难懂的专业术语的说明,而是指通俗易懂地解说众所周知的事物。
通过“九宫格近义词转换游戏”增加词汇量
一张图展示
就是通过练习找关键词相近意思的词语或句子,来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多看,多写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通过“‘比如’游戏”增加具体例子
所谓的“用‘比如’使内容具体化的游戏”,就是先决定一个抽象的主题(词语),然后用接续词“比如”列举出与主题相关的实例,让内容更为具体。
就是把抽象的化为具体的能力。假设题目是“蔬菜”,那么我们可以这样写:“比如,白萝卜、胡萝卜、卷心菜、洋葱、西红柿。”也就是从宏观(抽象)到微观(具体)。
而且我认为可以为相互转换。能从抽象到具体那么也一定可以从具体到抽象。灵活运用。而且后者是锻炼从现象到抓住本质能力的有力证明。比如接下来将提到的一点。
通过“‘也就是’游戏”掌握归类能力
这种归类能力就是我上面说的善于抓本质的能力。就是从微观(具体)到宏观(抽象)。比如:圆珠笔,笔记本,橡皮,尺子——你很快就能想到,这是“文具”。
通过“指路游戏”提高逻辑说明能力
写作要有“逻辑性”,也就是说“写作要有条理”。写作不同于聊天,不能用表情、语气以及动作来辅助表达,它的内涵是“落笔即成”的,而“指路游戏”就能让写作更有条理。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看着地图对起点到终点的路线做出说明。
举例说明:
“不操之过急”是说清路线的窍门。一定要条理清晰并确保正确地引导,比如先从A地引导到B地,然后从B地引导到C地,每次拐弯都要注明“拐角处有什么标志”,这样做可以避免遗漏重要的信息。
范文:
出了家门向左走,穿过便利店前面的天桥,在药店一侧下楼梯,此时药店在你右手边。然后一直顺着马路往前走,在右边有警亭的十字路口右拐,然后在下一个十字路口(右手边有加油站)右拐。接着直走,经过左手边的理发店(小学前面)后左拐,然后在下一个十字路口右拐。这时,你会看到左手边的公园,继续走就是市政府的正门。
读完上面这段范文,让我想到了周老师文中说过的一句话:好文章让读者读了应该有坐滑滑梯的感觉,无比顺溜。
在“模仿”中释放出自己的魅力
所谓的模仿,其实就是在自己的大脑内模拟体验别人的脑回路。而我们吸收的不只是写作风格,还有对方的思想、哲学理念、价值观、人生观,等等。这也正是模仿有意思的地方。
也许会有人担心,在模仿中所形成的风格会不会掩盖掉“个人特色”?请绝对放心,那些因为模仿而消失的东西可能原本就称不上“个人特色”,只有在无数模仿中沉淀下来的才能被称为“个人特色”。并且,只要你还在写作,它就不会消失。相反,我们甚至可以说,持续模仿有助于释放出作者原本的魅力。
树立实践“PDCA”的意识
也许你对“PDCA”略有耳闻。作为业务流程的管理方法,它常被应用于工作当中。①计划(Plan)→②执行(Do)→③检查(Check)→④改善(Act)
作者提到,很少有人会在文章写好并公开(提交)后对其再度进行检查。但肯定也有例外,比如我。我非常喜欢阅读自己发表的公众号文章,尤其看到该篇文章阅读数有变化的时候,不断读,真的。
每篇文章都被我不下于30-60遍绝对有。这样我就在不断加深并发现问题,期待下次做得更好。
如果没能获得预期的效果,那就一定是某个地方存在问题。要想提高写作能力,最重要的就是每次都要弄清楚问题出在了哪里。
如果不能直接获得目标读者的反馈,那么目标读者以外的人的反馈也可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只有他人才能察觉到自己不曾在意的地方。听取他人意见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可能受他人评点会不太好受,但我们应该心怀感激。毕竟,只有认识到“不足”才能对其修正,否则我们将永远重复同样的错误。
为5年后的自己写份“未来简介”
还有一项工作,如果和“每天写出3个好消息”一起做的话,你的人生将发生巨大的改变。这项工作就是“为5年后的自己写份‘未来简介’”。
未来简介里要写的应该是5年后理想的你。假设现在你来到了5年(当然你也假设是7年10年)后,请在脑海中想象出自己最理想的样子。不要设任何限制,包括金钱、场所、人、资质等。不要想太多,不用害羞和客气。
这个提议非常好,我想自己也会在合适的时候“为5年后的自己写份‘未来简介’”。这个简介可以自己留存,不一定要发表。对吧。
书末尾有一道毕业题:用“九宫格自问自答法”写一篇影评
我把这个题目改了一下:用“九宫格自问自答法”写一篇书评及总结。就成了现在的这篇文章,为了这篇文章花费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
最后想说的话
写到这里,超过9千字,这本书我认为所有重要的知识点和概念都已经讲到了。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再去看这本书,相信速度一定会更快,掌握得也更牢。因为如果你先看完我这篇文章就等于提前把这本书的精华看完了,并且还有我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最后,我本想用九宫格的方法对本文重新再梳理一下,因为我觉得这本书写得真的非常好。不仅对初级入门的小白,还是有一定经验的写作者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如果要我给评分,至少也是8分。
但是我发现文章内容已经足够清晰了。而且相比九宫格,这本书中的其他方法、技巧更值得我琢磨。
因为九宫格就是个表格,相当于分解标题,让写作目标清晰化。先是大的主题框架出来,再是针对次主题进行分解。一个九宫格有九个主题,每个主题又可以嵌套多个九宫格。重点无非就是填表,然后再通过书中所说的方法把这些信息串联起来即可成文。这就有点像知识树,或者思维导图。(但我觉得比思维导图有用的多)
虽然这本书强调使用九宫格,但并不代表你就一定要使用表格。如果觉得画表格麻烦,也可以用空白笔记本,把大纲,主标题,副标题都列出来。只是下面要记得留白,方便回答或扩展。而且最好是活页,方便调整文章顺序。
只要你有了这种概念,相信就不难理解和掌握,况且市面上关于写作方法的好书还有很多。看得多写得多,待熟练掌握这些写作方法后,你就可以任意组合使用了,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
<hr/>
本文注释参考
❶山口拓朗 采访记者亚洲知名商业撰稿人、百万级畅销书作家亚洲商业畅销书作家, 日本国际写作协会会长,传达力【说话/写作】研究所所长, 已出版了20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写作指导类的书籍更是多年蝉联榜首,并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出版,同时还通过书籍、facebook、Twitter、博客、电子杂志、视频等媒体,向200,000位以上的读者推送以“文章写作技巧”等信息。
自1998年开始专注研究写作已有20余年。担任过6年出版社杂志编辑、记者,在18年间采访超过2,300人。曾为《FLASH》、《Asahi Weekly》等约50家杂志媒体撰文。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