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沐清雨,本名史鑫阳,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全委会委员,鲁迅文学院学员,军旅言情代表作家。出版长篇小说十余部,代表作有《幸福不脱靶》《若你爱我如初》《你是我的城池营垒》《云过天空你过心》等。网络小说《翅膀之末》入选中国作家协会2018年“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完结作品榜单;《渔火已归》入选中国作协2019年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选题名单。 舒适圈从未绊住脚步,笔直前行才能奔向未来 张小童:当初是怎么走上网文写作这条路的? 沐清雨:接触网文算是机缘巧合。最初是朋友带我入坑“清穿文”,那时候正值穿越文兴盛的时期,涌现了《步步惊心》《独步天下》这些经典作品。我接触“清穿文”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几乎把网站上所有“清穿文”全都看完了,一边看一边想,这本书如果是我来写,我会怎么构思安排。 后来“书荒”,我就在网站上随便翻书看,看着看着就会发现,这本书写得太差了,要是我自己来写,也许能写得更好。于是我就动笔了,从一个“无书可追”的读者变成了一个“自力更生”的作者。 第一部作品是穿越小说,当时也没有做创作准备,脑海里浮现出一个简单的构思就开始写,没有存稿,写3000字就发3000字,半年写了60万字。一开始动笔,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表达欲,无书可看就自娱自乐,内心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写完了就往网上发,也经历过读者“毒舌”的批评。有读者留言说“你写穿越文一点逻辑都没有”,我当时心想,穿越它哪来的逻辑。《步步惊心》的穿越,女主角脑电波都摔出来了,也没有逻辑。 后来渐渐读者多了,我才意识到应该更加认真地对待作品。因为写作不单是为了让自己满足,也要对每一个追书的读者负责,不能随心所欲,信笔胡来。 其实现在回想,创作真是一件特别有乐趣的事情,哪怕有人追在身后骂你,你气得恨不得摔键盘,但是当你想到那些等待着你的读者,想到还有许多人为你的故事感动,你就会很坚强地写下去。 张小童:在第一部穿越文后,还创作了哪些作品? 沐清雨:我从第二部作品开始转向现代文,一直写到现在。开始写了三部都市文,然后是“军旅三部曲”《幸福不脱靶》《若你爱我如初》《你是我的城池营垒》,后来又写了“民航系列”《云过天空你过心》《翅膀之末》等。近几年还写了中医题材的《渔火已归》、记者题材的《无二无别》、公益救援题材的《星火微芒》等。 从“军旅三部曲”开始,我在每本书里都向读者介绍一个新的行业类型,比如军人、中医、机长、民航管制官、公益救援队长等等。 张小童:为什么会选择这么多不同的行业来写? 沐清雨:因为不想呆在舒适圈里,想要不断地挑战、突破自己。 最开始我对题材的选择不太有概念。写完三本都市题材作品以后,我对“霸总文”产生了疲倦心理,想写一些有新意的作品,故事里的虐恋纠葛少一点,正能量多一点,人物的职业和故事的背景都要接地气,和现实生活贴得要近。 因为我有一种“军人情结”,所以首先把目光转到了军旅题材。“军旅三部曲”写完后,读者们的反响还不错。但我觉得再重复就没有意思了,于是又想到了创新,去探索新的领域和行业。 在写作的过程中,有读者留言说“你的每部作品人设都一样,内容也一般”。这样的评价我虽不完全同意,但对我的创作也是一种提醒。创作的时候,我心里是有一股劲儿的,这股劲儿让我从舒适圈里走出去,不断寻找新题材,我在心里要求自己,要把素材挖得更深更透、把人物写得更立体饱满,尽可能去还原行业的真实面貌,每部作品都要超越原来的自己。 近几年,我参加了中国作协举办的很多活动和培训,这也是我进行题材转型的契机之一。想要进行精品化创作,就不能埋头书屋、闭门造车,就行业文的写作而言,必须要多去关注行业发展和社会民生,向作品里注入更多有深度、有力量的内容。近几年我以都市养老、教育扶贫、公益事业为主题,尝试去反映更多行业生态和社会现象,向现实题材转型,希望每部作品都能发挥出各自的使命和价值。 张小童:变换写作的题材,从一个行业转到另一个行业,就是一个不断跳出“舒适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遇到过困难吗? 沐清雨: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写作的内容从一个行业跳到另一个行业,这意味着之前学习、积累的一切内容都要重头再来。要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和素材,才能够确保新的故事能够言之有物,避免生搬硬套。 一开始我对这些行业的了解是很浅的,仅凭自己的想象去塑造人物不可能有说服力,所以在动笔之前要做充分的准备。要去查阅资料,看大部头的专业书,去实地调研采访,和各行业的从业人员对话取经,在这个过程中,我主动放缓了创作的速度。另外一个困境是读者的流失。创作速度的下降、冷门小众的职业题材,都会“劝退”一部分读者。“专业的职业细节”和“轻松的阅读体验”听起来似乎有点矛盾,如何平衡这两个方面,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方向。 现实题材成了“冷文”的新标签,一度令我陷入创作困境。但是我觉得必须去写,这已经成了一种责任,也是身为作者的良心。这条路上没有捷径,唯有沉下心来,做好功课,才有可能沉潜到一个行业的最深处,描绘出它真实的样子。 我和读者是相互宠爱、双向奔赴的关系 张小童:网络文学的特质之一是互动性。作者更新后,很快就能收到读者的即时反馈,双方在留言区对话互动,彼此距离被前所未有地拉近。读者不但是作品的“书迷”,往往也是作者的“粉丝”。很多人说您是一个极其“宠粉”的作者,您和读者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沐清雨:我们之间是“相互宠爱,双向奔赴”的关系。我的读者很包容,他们不会给我提很多要求,连催更都是温柔的。有时我在连载的过程中请假,他们会问:“沐沐,请一天假够吗?我们可以等,你多休息两天。”我的书出版以后,有些读者会一口气买10册。我和他们说,“别买那么多,买了不是浪费吗?”但是读者们会说,“我是买来收藏的,喜欢就要支持我的作者。” 有一次我看到读者发的图片,他收藏的作品几乎铺满了一间屋子,配的文字是 “我们一起走过的那些年”。还有的读者写过一篇题为“我们走过的2021”的文章,详细记录了2021年我创作中的重要节点和大事记。当时我的感受是“这篇文像是我的年度总结”,而他们记得甚至比我还要清楚。 在这里,我也想对读者们说:“成为作者已经14年了,如果我用最好的青春写下的故事,点缀并陪伴了你们的青春,那是我最大的荣幸。未来,被你们宠着的我,也要继续努力给你们宠爱!” 张小童:您创作之初主要是为自娱自乐,“没想过会积累读者,也没想参与付费订阅”,后来作品从免费转为VIP付费订阅,这个过程中,心态是否有变化,读者会不会流失? 沐清雨:心态是有变化的。最开始写作的时候,纯粹是想要满足自己的表达欲望,没有考虑收费的问题,有读者看就很开心。后来第一部小说写到10多万字的时候,编辑来找我,告诉我小说的数据已经满足了签约VIP的标准,签约以后就可以做付费阅读了。当时我没有答应,我觉得一旦收费,读者肯定要骂的,他们觉得书都追到一半了,突然要收费,没办法接受,可能会直接弃文。我不想流失任何一位读者,有人看就行,我不用赚钱。 但是编辑告诉我,如果不入VIP,小说就很难得到推荐了。我们最怕的就是不给推荐,这意味着没有新读者来看,书的成绩也就止步于此了。那个时候付费阅读起步没多久,正在大面积推广,编辑也会做我们的工作,告诉我们付费阅读是今后的大趋势。最后我就“入V”了。 “入V”的时候,我特别卑微,恨不得写一千字的小作文向读者道歉。有的读者表示理解,也有的读者会说:“你既然要收费,为什么不开始写的时候就讲清楚,那样从一开始我们就不追了。”当时我内心是很忐忑的,后来坚持写下去,读者们也就渐渐都接受了。“入V”以后,读者基本没有流失,而且作品经过推荐,热度继续上涨,被更多新读者发现了。我很感谢留下的读者们,很多人从那时开始读我的书,一直陪我走到了现在。 张小童:从事网文写作前,您在做什么工作? 沐清雨:我以前是在企业做财务工作的。2008年我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写网文,一直持续到2015年,这期间的作品我都是下班后挤时间写的。每天下班吃完晚饭就开始写,写到半夜,没有12点以前睡过觉,第二天早上6点起来正常上班,晚上的时间都用在写稿子上,家里的其他事根本顾不上管。那时我对自己很严格,即便没有存稿,每天也坚持更新,从不断更,因为断更会让读者的期待落空,我不想让他们失望。 这样“白天工作、晚上写作”的直接后果就是要经常熬夜,而且工作忙的时候常常会和写作产生冲突。2015年,我决定辞掉工作全职写作,当时我的家人强烈反对,但我最终还是顶住压力,坚持自己的决定:哪怕有风险,哪怕家人不理解,我也要选择写作。 张小童:相比于2015年以前的“兼职写作”,成为全职作家后,在创作上有哪些新的变化? 沐清雨:在速度方面没有很大变化,写作频率还是一年一部。但在创作质量上比以前好,写作状态也更专注更用心了。刚开始写的时候天马行空,没有任何准备,从来不写大纲、不做简介,也没有提前搭建人物图,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我就随时拉出来去写。 现在时间充裕了,能比较系统地把前期的工作做完,理出细纲,顺好逻辑,然后再动笔。和以前相比,我能感觉到故事逻辑、文笔这些方面都有明显提高。所以我现在不会推荐别人去看我早期的作品,而是会让他们看近两年的作品,因为这些作品最能体现我当前的创作水平。 现在我写一部小说之前,构思加准备需要花上小半年的时间。其他时间我除了写稿就是改稿,作品出版前我都要仔细修改,还会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希望通过认真打磨,能让故事尽善尽美,以最好的面貌交到读者手里。 理想的光照进现实,平凡生活也有星火微芒 张小童:您曾在采访中说过自己更擅长写“虐文”,但纵观您这些年的作品,似乎幸福美满的结局占大多数,为什么坚持写“甜”不写“虐”? 沐清雨:因为希望作品能带给读者更多“正能量”。生活总是有起有落,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人们在追求理想的路上,常常遇到艰难险阻。在这种时刻,我希望通过温暖治愈的故事,驱散灰暗压抑的乌云,给予读者走出低谷的力量。哪怕一路前行已经满身疲惫,内心深处仍然坚信正义与温暖、光明与希望。我想用故事告诉读者,保持乐观、心向暖阳,别说人间不值得,每一个人都值得被坚定选择。 张小童:您自己是从单纯的言情题材逐渐转型到现实题材的,就您个人的经历而言,您怎样看待网络文学现实题材的创作潮流? 沐清雨:我认为这是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网络文学从诞生之初就处于自发生长的状态,作品质量良莠不齐,套路化的作品多,思想深刻、艺术价值高的作品少。当前,网络文学的发展到了关键阶段,如果我们想在现有基础上有所突破,就必须转型升级、实现超越,现实题材创作潮流就是这种转型发展的重要信号。 与此同时,创作者随着年龄、阅历的不断增长,也势必会面临转型的考验。未来的创作道路如何,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向着精品化的方向努力,写更有深度和文学价值的作品。现实题材的创作潮流,反映了大家在转型过程中的努力和探索,是很多作者不约而同的选择。 从现实题材本身而言,这个题材需要我们去写,也值得去写。现实生活是平凡的,但平凡中也有温暖的闪光。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角,他们用心生活,认真工作,时刻发散着微小却弥足珍贵的善意,是生活中的无名英雄。把他们的故事写进书里,既是一种记录,也是对这些“无私守护者”的赞美和鼓舞。 当然,并非加入现实元素就是合格的现实题材,重要的是作品能够反映生活的某种本质特征,反映当代人的整体精神风貌,让读者感同身受,也能在自己的生活和精神上受益。一言以蔽之,要让读者相信你所书写的现实,这是对创作能力的极大考验。 张小童:在您看来,怎样算是一部好的现实题材作品? 沐清雨:就我个人而言,是能够跟时代接轨的作品。现实题材有很多分支,就像《大江大河》,表现的是改革开放那段历史,气势激荡、扣人心弦,当然也是非常优秀的作品。但从我自己写作的角度出发,我可能更倾向于写发生在当下的故事,而不是没有亲历过的历史。同样做功课的话,我更想去写这个时代背景下的故事,对我来说,现实题材行业文就是最好的选择。 我们每个人这一辈子能深度接触三两个行业,就算很多了。有的人可能一直深耕在一个行业,我们对其他行业的了解是很少的,甚至会不经意间就给某个行业贴上一个刻板的标签。我希望通过写作,带领大家走进故事里,代入主人公的视角,亲身去观察、体验这些在人们看来或“高大上”或“习以为常”的行业,从而打破偏见和隔膜,看到这个行业真实的一面。 张小童:2021年底,您参加了鲁迅文学院举办的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有哪些感受? 沐清雨:最大的收获是思路和视野的开拓。刚开始网文创作时,懵懵懂懂,写作虽然纯粹,却缺乏思考,没有仔细想过作品的思想性和文学性这类严肃的问题。后来参加了中国作协举办的系列活动和培训,我找到了新的创作目标——现实题材。在创作实践中,我也渐渐意识到,现实题材正是网络文学精品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这次高研班上,我认识了来自天南海北的新同学,他们中有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创作的题材与风格各有千秋。大家相互交流取经,我也在这难得的“同窗”生涯中收获了很多启发。原来我的创作视野是比较单一的,目光只停留在小说这一领域。经过与班上同学的交流,我意识到诗歌、散文这些其他体裁的作品,也有许多可供我学习借鉴的优点,未来我在创作中更应打开视野,拓宽阅读面,积极接纳新的事物,让自己的创作更上一个台阶。来源:文艺报 | 张小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