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内容关注公众号:后进的译心译事
一、写在前面
家里摊着挺久了,公众号也长草了,过去翻了那么多经验贴,发现具备可操作性的方法很少,所以我自己打算写一篇关于应试写作的内容,mti中英文都可以用的方法,别人写过的呢,我就不写了,下面主要是介绍一下我自己备考的时候想出来的路数,当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觉得有用的,点个再看就行,水平就是这水平了(开始摆烂)。姚老师常以烹饪类比翻译,其实写作翻译一体两面,靠的还是比较近的,所以我也就用这个类比吧,从前期备料、烹饪过程和事后品尝三个方面来说一说,我的写作体系。
在正式开始之前,我想要先问一个问题,你们认为一篇文章,什么是最重要的呢?论点,论据,论证,语言,逻辑,还是其他什么的元素?其实,上述这些都是写作的关键因素,但只有写作目的才是其中核心。这会儿,你们是不是自然而然的就认为,议论文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了阐述你的核心观点,仅为核心观点服务。其实这个想法,不能说是全对。我所阐述的写作目的,就如同前篇《谈译录》中姚老师所阐述的靶心意识,写作目的不是具体的某个观点,也不是观点的具体论证行为,而是在写作过程中我们所呈现每一个信息的具体目的。这个步骤,我称之为语步。所以按照语步来看,每篇文章,就没有所谓的论点、论据、论证过程之分,只是无数个语步交叠在一起,实现一个核心目的的过程。语步的用法会在烹饪过程这个部分详细去说,现在进入正题。
二、 前期备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预备写作的时候,通常,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到底有什么可写的呢,面对一个话题,总有人能滔滔不绝,吧啦吧啦讲个不停,还有些人则是半天都写不出什么的东西,挤得可难受了,初学写作时,各位都有过这种感受吧。实际上,每个人面对不同话题的了解程度总是有深有浅,没人能真正精通所有领域的话题。(ps:这没有吧,有的话,加我微信一下,让我膜拜一下大佬。)所以每个人面对特定话题,总是要有准备的过程,但是我们面临考试,不可能拿到题目之后才开始准备素材。所以这部分,我给出的方案是,像建立语料库一样,建立写作素材库。
写作备料,当取法于目的性输入。输入的目的(靶心)在收集写作素材,因此在备考过程中,我将输入素材分为论点类素材、论据类素材、引用类素材三类,以话题为根据,进行横向展开。任何输入活动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收集上述三类素材。那么具体操作就很简单了,以话题为依据,搜寻该领域前沿专家的文章、视频等任何能够展现他们对话题理解深度的材料,输入时区分论点、论据、引用素材,直接建库,但是有一点,不要照搬输入材料上的,我知道肯定有人偷懒,直接就复制黏贴,自己想想哈,这过脑子么,在这个步骤中,我们要插入复述这个环节,尝试用你自己的话把论点、论据类素材阐述出来,当然排除引用类素材。下面提供一个收集模板:
下一步就是复习+输出,毕竟收集完毕不是让你放在那儿囤灰的,有些喜欢玩艾宾浩斯那一套,收集的时候还可以加上日期,输入和复习不用细讲了吧,你能映到脑子里,看到类似话题,你能够想出一二三个材料,那就是成功了,还有要讲的就是收集材料问题,材料的选择可以是各大媒体对某个话题领域事件的评论,也可以是行业专家的观点,比如国际政治找沈逸(很多人看过吧),时事评议何处击、观察者网那一片儿都是,只要是他们产出的观点比你自己的要深刻,那么都可以拿过来用,拿来吧你!还有一套Taking Side上述讲得三类素材书中都有,但是这本书长篇大论,看的时候直接找观点句,定向收集论据即可,知道怎么区分哪些是观点,哪些事实的哈。
三、 中期烹饪·语步引领,提纲撰写
当我们拥有了足够的写作素材,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利用这个素材库,构建出一篇逻辑清晰、思维缜密的文章。宏观层面,这一块首先就要提及微观的语步论与宏观的金字塔原则。以金字塔原则为引领,根据语步快速构建写作大纲。先来说一下什么是金字塔原则?
所谓金字塔原则,就是一种包含归纳、演绎两种论述逻辑的逻辑原则,由美国人芭芭拉·明托创立。我们这边主要采取的就是金字塔原则相关的几个原则,纵向上是结论先行与总结概括,横向上,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如金字塔一般稳固。下面附图,分条阐述:
纵向上,结论先行和总结概括。先说结论先行,很简单,就是开篇抛出自己的核心观点,先给结论,接着详细论述,就像上图,金字塔的顶端就是核心观点,让老师在几十秒内就能知道你具体对该话题是什么态度,做到有的放矢,这就是所谓自上而下,结论先行。
总结概括,这一点说的是分论点与核心论点的关系,核心论点要做到的是能够完全概括分论点的内容,如何检验呢,先自上而下,从核心论点进行推导,如果真的能够依次推导出每个分论点,算是成功,再自下而上,归纳每个分论点,如果最终能够得出核心论点,这也算是成功。这一点要求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角度都满足,才算成功。
横向上,相互独立和完全穷尽。横向对比的是各个分论点,相互独立就是各个分论点在逻辑上没有任何重复的部分,完全穷尽即是在核心论点这个框架下,做到分论点包括所有的情况,这个很常见,也不是那么严格的规定,分论点是针对核心的观点的角度,那么就要依靠逻辑来定,一般我们阐述会采取并列与递进两种逻辑,并列选择合适角度,递进逻辑上能够做到层层推进即可。每一层金字塔的横向关系上,都必须符合这两点原则。
横向纵向上述都已经说完了,那么肯定有人看上图会问,一篇文章是否需要像上图一样完全包含what,why,how三部分内容呢,我知道关于这个问题,绝对有人会全部包括进去,因为市面上有些写作模板就是这么写的,但我给出的答案是不要这么做,原因就是what/why/how其实在逻辑上宏观程度又往上蹦了一层,全部写出来只会让你的文章显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当然这是在文章只要求英文400-800字、中文1000字左右的情况下(我就知道有人会杠),如果是写长篇大论,论文这些东西那么完全可以全部放上去,你甚至还可以在what/why/how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一篇文章只需要一个靶心就好,那么上面那张图就要改改,下图这张就比较合适:
宏观层面的金字塔原则说完,接下来就是微观层面的语步论,语步是什么上面已经提及了一些,这边再详细讲一下,语步其实就是你呈现每个信息的目的,以语步为纵轴去列提纲,能够保证信息稳步推进,避免车轱辘话(这毛病也很常见)。这块呢,就把整篇文章分成开头引入、主体论证、简短结尾三部分,看看语步到底怎么用。首先开始写文章时,必须要弄清楚每一部分的功能,然后根据功能你再决定放几个语步,接着在提纲上具体写出语步的关键提示词。比如,开头的任务呢,一般就是提供背景信息+引出核心观点这两个元素,那么我们的语步也就是这两个元素,背景信息+核心观点引入,主体部分自然是三个分论点,结尾处总结上文再加点升华就好。这块我也提供模板样式:
列提纲的时候,将所需信息提前写出,写完一个部分,会看一遍提纲,不要跑偏,所以这块前期设计会花点时间,而且需要重视谨慎,列提纲时,只重设计,具体写作时,我们有其他的事情要管,所以这个部分的训练要求就是既快又准,15分钟内就要列出这张表格了,设计时间太长会压缩后续具体写作斟酌词句的时间,还有就是些细节问题,比如引入的手段,观点的抛出,如何衔接,如何提供论据,都可以将这些细节提前列在提纲之上,以指导具体写作。
接下来说几个具体写作时需要注意的点,也就是衔接和语言的问题。写作中,衔接代表信息流,也是最值得谈的问题,衔接的关键在于信息的出现要符合读者的认知规律,一定是旧信息在前,推动着新信息的出现,如此周而复始,直到最后,就拿上面那个开头来讲,我提出开头要包括背景信息+核心观点时,有没有人质疑为什么非得是先背景信息,再出观点呢,很多模板都是这么做的,其实稍微思考一下就发现,所谓背景信息就是我们就相关话题给读者把他们可能熟知的信息在阐述一遍,本质上还是从已知到未知的过程,背景信息代表已知,核心观点是我们要提出的新知(这个时候就要求你的观点不能是老生常谈了吧,自己写不出,那我们可以拿别人的呀),新旧信息的流动构成了information flow,推动着我们的读者往下读,所以核心观点也一样,因为他包含概括下面三个观点,读者在阅读时对于核心观点会本能地做出预测,这个时候如果你产出的分论点符合认知,会得到赞同,突破认知,但是合理,会产生惊艳的效果,这就怎么都不亏呀。
语言方面呢,其实可说的东西不多,其实能强调的还只是一个理念问题,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语言的运用都应该基于当下的语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些人可能看过一些书,学了一些原则,比如被动少用,减少静态词等等规矩,就不管语境如何、应用场景如何,死套规矩,不懂变通,就拿被动来说,我们是提倡少用静态的被动,那么如果考虑到新旧信息的流动或是主语太长呢,比如以下这种情况:
所以姚老师一方面反对科学考证,一方面又鼓励查证,这是有道理的,哪怕上述讲得所有原则,只要是出于合理考虑,做出变化,又怎么样呢?这就是靶心的作用,改换靶心,意味着改变手段与内容,呈现什么样的内容,就有什么样的目的,把握住这一点,无论是读还是写,都能够清楚地把握框架脉络,就简短地说这么多。PS:可一点都不短。
四 后期品尝·按图索骥,巧妙斧正
这块呢,借盖老师(微博:盖老师教翻译)的标准用一用。就和翻译审校一样,作文写完之后也需要评判,这个时候说按图索骥,其实就是按照既定标准,对写完的文章进行评定修改,盖老师这个标准算是比较完整了,自己在下面写的时候,可以一次只看几个点,但是考试的时候,务必一击即中,因为你是不会有修改的机会的,所以这块更多是说备考时的要求,而非临场。下面呢具体就拆一下这个标准。
第一,语法语言,这块猜各位的水平是不会出太多错误的,但实际上习惯上,一些人会粗心大意,会少个复数,多个冠词什么的,其实不是不会,只是习惯问题,这个到有事后补救的可能性,写完通读必不可少。
第二,词汇多样性,关于词汇多样性实际是积累的问题,这块硬功夫,就像建立写作素材库一样,也可以尝试构建语料库,做到同一个意思,能够有5-6个表达,变化无穷。
第三,篇章结构和衔接都不说了,按照金字塔原则和语步论,基本不会出错
第四,语言质量这块涉及用词、句式,其实基本是长短句并用就够了,长句不要超过20字,插入语不宜过长,这些都是影响读者阅读的因素,通读写作,当有受众意识。
五、结尾
结尾这部分,我打算说应试的事情,上述理念只是练法,只是为了唤醒对于写作的意识,姚老师常说,我们翻译一定是先有意识,后有skills。写作难道不是这样么?基于上述的方法,简单规划一下,就是要做到15分钟列出提纲,接下来把精力花到斟酌词句、考虑衔接、工整卷面这些问题上,将具体流程化为应试本能,就是西西廷学姐说的,一上场,基本考的就是本能,只有内化了,才有用,知道你们有些人看完了,自己该咋做还是咋做的,心里清楚哈。拳谚云:练时无人似有人,对地有人似无人。考前有条件安排几次模拟最好。
六、参考文献与推荐书目
- 《金字塔原理: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 Style: Toward clarity and grace
- Elements of Style
- Building Great Sentences
- On Writing Well
- Attacking the Faulty Reason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