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马伯庸在厦门分享写作秘诀

[复制链接]
写手发布官方 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3-3-31 15: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3月26日的厦门,风雨挡不住热情的读者来见马伯庸。400人报告厅座无虚席,有人为了抢占前排席位早早等候签到,有读者特地穿了汉服,还有读者拖着行李箱赶来——里头装了30多本马伯庸的著作。

马伯庸在厦门度过了忙碌的一天——上午他到厦门市图书馆集美新城馆区,为读者带来一场讲座,下午携作品《长安的荔枝》走进外图厦门书城与读者展开交流。

作为一名作家,马伯庸是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茅盾新人奖得主。他的历史小说近年来更是影视改编的热门——《古董局中局》《长安十二时辰》《显微镜下的大明》等先后被改编成影视剧,引发热潮。
MAIN202303310831000185554938335.jpg
写作有何秘诀?马伯庸慷慨分享自己的经验。

为什么写不出好文章?

“有生活才能有作品,枯坐书斋写不出好作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八个字在马伯庸看来是微言大义。

每到一个地方他总喜欢去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及文化,深入当地人的生活,在厦门也不例外。例如,他观察到了厦门市图书馆集美新城馆区周边的嘉庚建筑,这令他印象深刻。“有生活才能有作品。一定要经常去各地走一走,多接触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天天枯坐书斋是写不出好作品的。”他也将这种观念带到对孩子的写作教育上。平时,他会有意带孩子去体验、观察生活。马伯庸指出,“很多时候我们写不出好文章,不是因为我们文笔不好,而是因为我们生活经验太少。这种东西不是能教出来、背出来的。”

没有灵感怎么办?

“没灵感说明时候未到,重要的是日常积累”

马伯庸有自己的几个习惯。一是要求自己每天坚持写4000字。二是不论多忙,每天抽出15-30分钟看书——不是看娱乐性小说,而是特别枯燥、一般人看不下去的史料。当天来到厦门,他读的是湖南湘西明清时期铁矿冶炼的资料。马伯庸说:“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做一件事,哪怕很小的一件事,坚持一年,一定能有回报。”

而坚持,也是写作的秘诀。马伯庸人生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风起陇西》,是2004年写毕业论文时的“顺手之作”,他坦言自己最初是为了逃避写毕业论文的痛苦,抽空就写小说。大学毕业后,他入职施耐德,做过销售、商务、会务等工作。工作之余他仍笔耕不辍。出色的文字功底也成了他在职场中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他很自信地说:“我在公司不会被裁员。”

马伯庸表示,写作是一个“熟练动作”,几天不写,再下笔就会变得生涩,对文字的敏锐度就会降低。他的电脑里有一个文件夹,名字叫“坑”。一有灵感,他就会新建一个文档记录下来,存进“坑”里,有时间再来慢慢“填坑”。

但如果没有灵感怎么办?马伯庸回答,没灵感说明时候未到,重要的是日常积累。《长安的荔枝》,他只花了11天写就,写作过程他甚至进入一种“心流”的状态,他形容——“完全控制不住,一气呵成、废寝忘食就写完了。”他将此归结于是厚积薄发的结果:此前在写《长安十二时辰》时,就已积攒了许多关于唐代生活细节的知识,因此,完成《长安的荔枝》自然水到渠成。“灵感建立在大量的调研、阅读基础之上,当你积累足够多的时候,一定会迸发出灵感。”

如何高效阅读?

“每次读书只集中一点,再逐一击破”

写历史小说,不可避免要大量阅读史书、史料以及相关的研究著作。面对浩如烟海的史书,如何高效阅读?他分享了苏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何为“八面”?指的是书中各个方面的内容。“八面受敌”可以理解为从不同方面和角度专攻研读。马伯庸说,每次读书前先设定一个目标、带着一个问题,再一遍一遍反复地读。“人的精力有限,每次读书想要获取的东西不要贪多,每次只集中一点,再逐一击破。否则读完这本书,你可能什么都不记得了。

来源:厦门日报 | 许舒昕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