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终南山下
秦岭矗立在周秦汉唐的都城(今西安)之南,所以秦岭又被称作终南山,或者南山。秦岭这个名称在早期先秦著作《山海经》《禹贡》《诗经》等里头都不叫秦岭,而叫南山,或者叫终南山。
终南山是秦岭的中段,也是秦岭的最核心部分。从科考的角度来说,终南山是秦岭的核心部分,堪称“秦岭的眼睛”。而终南山这一段,山势峻峭,风景优美,历来素有“仙都”“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终南山作为秦岭山脉的主峰之一,它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而且具有极为悠久的人文历史;不仅是华夏民族文化的主要源头和发祥地,而且是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要素的汇聚融合之地,儒、释、道这些不同体系的文化都起源或汇聚于此。华夏民族正是从终南山下走向了神州大地,终南山地带是华夏民族文化的最主要的发祥地之一。
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秦岭与终南山是通用的。广义的终南山即为秦岭。
终南山,又名太一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武功,东至蓝田,千峰叠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主峰位于周至县境内,海拔2604米。
终南山为道教发祥地之一。据传,周康王时,天文星象学家尹喜为函谷关关令,于终南山中结草为楼,每日登草楼观星望气。一日忽见紫气东来,吉星西行,他预感必有圣人经过此关,于是守候关中。不久一位老者身披五彩云衣,骑青牛而至,原来是老子西游入秦。尹喜忙把老子请到楼观,执弟子礼,请其讲经著书。老子在楼南的高岗上为尹喜讲授《道德经》五千言,然后飘然而去。
自尹喜草创楼观后,历朝于终南山皆有所修建。秦始皇曾在楼观之南筑庙祀老子,汉武帝则于说经台北建老子祠。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名道云集楼观,增修殿宇,开创了楼观道派。进入唐代,因唐宗室认道教始祖老子为圣祖,大力尊崇道教,在终南山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宗圣宫。唐末五代,盛传于世的钟吕金丹派诸道士,如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等,均曾隐居于终南山。至金元,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又修道于终南山附近之刘蒋村、南时村,终南山遂成为全真道最早的发祥地。因此,当丘处机大兴全真道后,即用大力开拓终南山之宫观,使终南山道教走向鼎盛。据载,从元初起,终南山相继建起了以重阳万寿宫为中心的大批宫观,如重阳成道宫、遇仙观、通仙万寿宫、栖云观、集仙观、太一观、玉华观、白鹿观等。
王维之诗自古有“诗如画”之说,读其诗似游神州万里江山,恢弘壮阔。诗中一句一词,点点滴滴,尽是诗人豪情万丈。王维《终南山》是其山水诗的点睛之作。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起句“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直接描绘了终南山自西向东横向态势。颈联“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以阴晴变化来突出名山的巍峨。颔联“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都写到了高山云景。结尾“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则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表现出终南山的幽静辽远和诗人的隐士情怀。
《终南山》是王维隐居期间的作品,全诗有一种虚实朦胧之感。以有声衬无声,以有人衬无人,似有若无、虚虚实实的意境,既写出了终南山的辽阔,又写出了终南山的幽静,令人回味无穷,体现出诗人闲适悠然的隐士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