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六月初正是学子们大展宏图的时候,有的要参加中考,有的要参加高考,他们都想凭借这次考试取得好成绩,对自己的未来取得一个好的前途,但是考得好的人并不多,毕竟录取名额有限,那么古代高考难吗?
古代考试比现在还要难,像我们知道的伟大诗人杜甫、著名医学家李时珍、著名文学家吴承恩、洪秀全、黄巢等都是当时的落榜生,一句话,他们都没有考上,但是杜甫对这种科举考试并没有多大的兴趣,没有考上,你们不是一样要读我的诗吗?
古代高考比现在要难得多,首先我们来了解古代科举制,始于隋朝,是隋文帝创建的科举制度,终于清朝,前后共经历了1200年,为很多读书人提供了一个从草根走向辉煌的机会,在这么多年里,科举制给了无数普通人当官的机会,也给了无数咸鱼翻身的希望,因为此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玩了命的挤破头,加入科举内卷。
但是当时的科举并不容易,如果没有关系,没有后门,只有硬考,在明清,一个人要靠科举往上爬,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童生—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每提升一个阶段,都是要付出很多努力。
先来说童生,要想参加科举考试,首先你先得成为童生,差不多是识字,懂点常识的水平,有点文化,但不是很多,要想成为童生,你得先通过两场摸底考试,一个是县试,另一个是府试,通过之后,你就有了考科举的资格。虽然叫童生,其实没有年龄限制,有的七十多岁还在考童生,祖孙三代考童生也不奇怪。童生虽然是最低级,但是在清朝,两百多年的历史,数亿人口,童生也也就20多万,平均几百人里才有一个童生,在鲁迅笔下孔乙已就是童生代表人物。
再来看秀才,考完童生,就有考秀才的资格,可以在自己所在的州县接着参加院试,通过之后就可以成为秀才,不要小看秀才,在很多小说中只要提到秀才,都是一个穷酸秀才的形象, 其实在古代,秀才已经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了,古代人地位如下士农工商,明显比农民和工人,还有商人高出几个档次,当然还有一定的特权,如秀才可以不纳税,不做义务劳动,看到当官的可以不下跪,地位这么高,待遇如此之好,秀才肯定不好考,在清朝200多万童生中,能够通过院试,考中秀才的,不到50万,即使考上,也只是处于士大夫鄙视链最底层,要想往上爬,还得接着往上考。
接着来看举人,要去省城考试,参加省考,叫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所以又叫秋闱,相比之前的考试,乡试难度要大得多,就拿考试内容来说,主要考四书五经,很多人说不就是几本书,有多难,那可能你就想错了。 这些书,每一本都是很厚的书,要求你熟读并背诵全文,然后从中随机抽题,考你默写、写诗、写八股文,几百文字的课文就差点烧了你的CPU,四书五经加起来一共几十万字,你背一个试试,并且并不只是培养书呆子,还要考时务策,考你对当时的时政有什么看法? 考场环境也不好,吃喝拉撒睡都在这个几平米的单间完成,直到考试结束。一考就要考三场,每场考三天,不能随意走动。清朝举人也就10来万。不过只要考上举人,那你的人生就开挂,历史中的范进中举,就是知道中举了,马上就疯了,说明多不容易。
举人再往上面考就是贡士,就是前往礼部参加会试,一般在乡试第二年的二三月举行,所以又叫春闱,会试的流程与乡试差不多,考中之后就可以获得贡士,整个清朝,10来万举人,最后能够考中贡士的人并不多,不足3万,这个时候,你可以回到家里告诉妈妈,我有出息了,要当官了,当什么官,还得皇帝说了算,下一站就是去皇宫参加殿试。殿试是最后一关,在皇宫参加,殿试不淘汰人,而是由皇帝监考,根据成绩,定排名给官职,考完殿试,这些人就叫进士,进士前三名就是传说中的状元、榜眼、探花,能考中状元的,都属于人间极品,个个都是万人中挑一,人中龙凤,不仅要学问高,还要长得好,如果被皇帝看中,十分有可能招为驸马,整个清朝,状元一共也就114名,整个科举就是在淘汰人,这那是高考啊,这分明就是雨刷器,如果连中三元,也就是考中解元、会元、状元,这事儿有多牛呢?古代人的高考比现在还要难,所以我们要珍惜现的高考,至少淘汰率没有古代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