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写作交流] 干货 | 刘震云:和文学恋爱,好作家的标准是什么?

[复制链接]
写手发布官方 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4-5-29 17: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刘震云出生在普通农民家庭,自小被乡下的外祖母拉扯大。15岁时,天天吃高粱面的刘震云选择了当兵。

在一个战友的影响下,刘震云开始写诗。退役后,刘震云回老家当了中学教师。1978年,20岁的刘震云成了文科状元。他通过高考进入到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大学期间,刘震云开始写小说。他的处女作发表在《未名湖》上,编辑是查建英,那是一篇写农村的小说。这期杂志除刘震云的小说,还发表了两篇校外来稿,史铁生的《午餐半小时》和北岛的《幸福大街十三号》。

《故乡面和花朵》《手机》《我叫刘跃进》《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潘金莲》《吃瓜时代的儿女们》《一日三秋》,几十年来,刘震云在写作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他在黑暗中摸索、前进,不断改写自己的文学版图
刘震云自称“笨人”,一辈子就干两件事,写作和跑步。从15岁当兵起,他就养成了晨跑习惯,每天早上起床,花两个小时,跑10公里,“写作让人快乐,人在运动时,脑子特别活跃。我有许多好想法,都是在跑步中获得的。跑步的每天,身体都在上演激昂复杂的大戏,跑前面的3公里、4公里,身体非常沉重。这时必须和自己做斗争,用奔跑的我镇压懒惰的我,甩开盘踞在身上的虎狼后,进入轻松、愉悦的世界。”

qw2.jpg

刘震云,1958年5月出生,河南新乡延津人。1987年后连续发表《新兵连》《头人》《单位》《官场》《一地鸡毛》《官人》《温故一九四二》等描写城市社会的“单位系列”和干部生活的系列,引起强烈反响。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青联委员、文学创作专业技术一级。2011年8月20日,作品《一句顶一万句》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小说《温故一九四二》由冯小刚导演拍成电影《一九四二》,引起广泛关注。

青年报:好作家的标准是什么?

刘震云:第一,得有新发现,说不同的话;第二,书中的人物是自己的知心朋友,说的是知心话;第三,技术层面,用宋朝的话说,写得一手锦绣文章;第四,要写出好作品,还得有非凡的胸襟和气度。

写到最后,技术层面已不重要了。技术层面多数人能达到,非凡的胸襟和气度却是少数人才能修炼出来的。或者说,前三点都来自这一点。最好的写作状态,就是突然担心起正在写的新作品,始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是新创作的开始。写得好还是不好,你无法用过去的作品来评判这个新作品。

我还有个观点,作者的功力不仅仅在文学,还在文学之外。功夫在诗外,“诗外的功夫”到底是什么?一个好的作者,他必须是一个哲学家。

我是职业作者,看开头,就知道作者的文学水平到了哪个段位。要看作者的知识水平、认识水平、思想水平、世界观和方法论到什么地步了,他的见识到什么地步了。

不管是对一本书,对一个作者,还是生活中的人,见识很重要。作家认识达到的高度,就是文字呈现的高度。有的书开头还可以,到中间就差了一些,到后半截就垮下去了。

青年报:你写作时处在什么状态中?

刘震云:跟喝大酒差不多,智力严重降低,这不是指写作时。咱不姓李,喝大了就没法写了。我会与书中的人结伴而行,晓行夜宿,披肝沥胆,这都是知心话;当我从书中抽身回到生活中,出门走到大街上,突然不知身在何处,应付生活的能力会严重下降。

青年报:你现在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刘震云:我为什么要写作?第一,有不同的话要说。第二,我发现并想证明,“老庄界”的人,也是有想象力的;这个民族的智力,值得尊敬。第三,我们每天说的话,变成文字时,也充满独特的味道、魅力和光彩。第四,对于我,写作是愉快的。哪怕一脑门子官司,只要坐在书桌前,心就静了。

青年报:写作这么多年,还觉得有意思吗?

刘震云:我从开始写作到今天,已40多年了。从我对文学、生活和个人三者间的关系来看,我目前的心态是文学青年,这不是从年龄来划分的。

说自己是文学青年有些矫情,但我确实还是青年式的感情,有在与文学谈恋爱的感觉,而不是写了这么多年变得疲劳。

青年报:还处在谈恋爱的美好阶段?

刘震云:写作真的不累,不需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也不需要人家都睡了才工作,也不需要拉窗帘。外部世界不静时,只要坐在书桌旁,心就会特别静。创作带给我很多愉悦。为了这种愉悦,我会四处走。只要写某个地方,肯定要去看看。写《一句顶一万句》时,河南、山东、山西我都去过。我一个人住在长治县城的感觉非常好。

我开着车,天气非常热。往前走,山西还有河没被污染,一河肥水浩浩荡荡,岸两边有几百棵大柳树,树边有瓜田,我下车问光着膀子的大哥,车能不能停在你家门口,给你家添麻烦了。我掏出一些钱给他,他说:“兄弟,出门在外不容易。”

这句话奠定了《一句顶一万句》的叙述口吻和语调。大哥这句话说得特别温暖和知心。书里的好多段落,我写时是带着愉悦感的。

最好的写作者不是写作者,是倾听者。世上有四种话是有力量的,朴实的、真实的、知心的、不同的。你总觉得有不同的话要说,便开始了写作。写到一定阶段,你突然发现自己的言说在写作中不那么重要了,非常渺小。再写一段时间,不是你要说什么,是你说的不重要,你也说不出什么了。

当你在生活中找知心朋友困难时,你会发现另外的途径就是写作,你会发现杨百顺、牛爱国、老裴、老曾,他们都是朋友,写作就是交朋友的过程。书中的朋友与现实中的朋友最大的不同是,现实中的朋友是忙碌的,书中的朋友永远有耐心;现实中的朋友往往不深刻,书中的朋友很深刻,他说的话往往比作者高明,会惊煞作者。对我来说,写作是非常幸福、愉快的事。

青年报:生活中朋友多吗?

刘震云:要看“朋友”的标准是什么。就像《一句顶一万句》开篇写的,不在于当面的表白,在于背后说起朋友时,是否提到过你。世界上最可怕的是你把别人当成了朋友,别人并没拿你当朋友。

另一判断朋友的标准是,在你走投无路时,你想投奔的人,和你能投奔的人,到底有几个。杨百顺和牛爱国走投无路时,就遇到了这个问题。换成我,也会遇到。我来往比较多的,还是老家那些朋友,剃头的,杀猪的,卖豆腐的,当厨子的,在戏班子里敲梆子的,出门打工在建筑工地爬架子的,在洗澡堂子当服务生的……

青年报:你现在还坚持每天跑步吗?

刘震云:一直在跑呀。不但清早跑,有时累了也跑。别人累了躺着,我累了跑步。跑着跑着,满头流汗,就不累了。

跑步多年,我体会到很多好处:第一,吸氧,不是指鼻子,是血管;第二,能想事,你在跑着,没人理你;第三,自己能做主,想什么时候跑就什么时候跑,想跑哪就跑哪,不像其他运动,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篮球、足球,需要人配合;第四,不用花钱。

来源:青年报 | 刘震云 张英 编辑: 时间:2022-12-26
END-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