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本版
帖子
用户
登录
注册
快捷登录
投稿
每日签到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写手之家
›
娱乐休闲区
›
文化新闻
›
范雨素:不靠写文章谋生 原本只想挣点儿稿费 ...
返回列表
范雨素:不靠写文章谋生 原本只想挣点儿稿费
[复制链接]
萧盛
发表于 2017-4-27 09: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近日,一篇名叫《我是范雨素》的文章在网上突然引起众多关注,并在微信端迅速收获“10万+”的阅读量
范雨素火了
文章作者范雨素今年44岁,来自湖北襄阳襄州区打伙村,仅念完初中、如今在北京做育儿嫂。她在文中记叙了自己及家庭十多年来的经历。
网友评论
“没有激烈言辞,甚至没有突出的感情色彩,作者是自己人生的亲历者,也是周围人人生的记录者。大社会,小人物,跃然纸上。”
如何诞生
去年5月,她写大哥的短文《农民大哥》发表,亦获得大量网友点赞。而这次的《我是范雨素》,则是因老家耕地被征用,听母亲讲述维权奔波经过,身为女儿她很难过,“有那种喷涌的感情”。
谈及走红
谈及自己的意外走红,范雨素坦言,根本没想到会红,现在又紧张又不适应。有两家
出版
社连夜打电话找她出书,25日为接待来访者,她不得不专门请了一天假。
近日,一篇名叫《我是范雨素》的文章在网上突然引起众多关注,并在微信端迅速收获“10万+”的阅读量。文章作者范雨素是一位农民工,她在文中记叙了自己及家庭十多年来的经历。有网友表示,“每一个字背后都是用力生活留下的印记,这才是文学!”该文责编郭玉洁在公开发表的编者手记中表示,除了语言或者流畅感,最重要的是,该文有种道德力量。
44岁的范雨素是湖北人,仅念完初中、目前在北京做育儿嫂。她说自己不靠写文章谋生,原本只想挣点儿稿费。然而《我是范雨素》突然火爆之后,有两家出版社连夜打电话找她出书,25日她为了接待来访者,不得不专门请了一天假。
25日,范雨素告诉记者,《我是范雨素》这篇文章(原文写她母亲的部分)她仅花了五个小时写就。谈及自己的意外走红,她坦言,根本没想到会红,现在又紧张又不适应。
不想让孩子去“世界工厂”
范雨素来自湖北襄阳襄州区打伙村,在家中排行老幺。
在《我是范雨素》一文中,范雨素自称“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在遍读上世纪80年代在她在村子里能找到的小说和文学
杂志
后,她“想去看看更大的世界”。20岁范雨素那年来到北京打工,“看看大世界”。两年后结婚,之后生了两个女儿。现在,44岁的她在北京做育儿嫂,照顾雇主三个月大的婴儿,每周休息一天,和女儿住在东五环外皮村的出租屋内。
受范雨素影响,她的大女儿也特别爱看书。范雨素说,陆陆续续给女儿买了一千多斤书,现在还放在家里。范雨素说,20岁的大女儿已工作,“成了年薪9万的白领”。小女儿在河北衡水的一个私立学校上初中。“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以后的结果就是去“世界工厂”上班,很苦。”
在打工文学小组听课一年
在范雨素的写作史中,对她帮助最大的是皮村“工友之家”文学小组的张慧瑜老师和工友们。
2014年秋,一个偶然机会,范雨素得知皮村“工友之家”文学小组开课,此后每周日晚7点,范雨素在文学小组听了整整一年的课。
皮村,距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仅15分钟车程。皮村“工友之家”发起人之一的王德志告诉记者,2002年,他和朋友发起了工友之家,文学小组是重点活动之一。
在皮村“工友之家”文学小组负责人付秋云眼中,范雨素不仅书读得特别多,记性也特别好。范雨素对电脑不太熟悉,大多数作品都是写好手稿,由付秋云帮忙打成电子版。
老乡看老乡
范雨素谈余秀华
媒体关注点 始于残疾 后是才华
26日一早,范雨素被簇拥着送到了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化工大院的理想国出版社,商讨出书事宜。红星新闻记者尾随追采,又从出版社赶到了位于北京皮村,只可惜始终未能见面。范雨素后来发来短信:“我的社交恐惧症已转成抑郁症,现在已经躲进了附近深山里。”
26日,范雨素的文学创作水平也引发
自媒体
圈的热议,而农民诗人余秀华也疑似发布朋友圈,称不屑于跟对方相提并论。
此前,范雨素也曾公开评论过余秀华的创作水准。其在接受采访时称,“(余秀华)出名的那首诗叫《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那些媒体关注的点是残疾、情色,然后才是她的才华。”红星新闻实习记者 明廷宝
余秀华看范雨素:
文本不够好,离文学性差得远
因为范雨素的电话一直关机,北京皮村“工友之家”的组织者王德志临时客串“经纪人”。王德志坦言自己也联系不到范雨素。目前有很多出版社联系到王德志,希望为范雨素出书。王德志表示跟范雨素交流过,“如果有合适的出版社,她可能会打算。”在王德志眼里,这些年来范雨素给他最大印象就是:独立。
同为湖北人、所谓底层身份和直指农村经验的文字,人们开始讨论“范雨素是下一个余秀华吗?”对此,余秀华对媒体表示,“我都不愿意和迪金森比较,何况是她。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余秀华看来,范雨素的文本不够好,离文学性差得远。
对话范雨素
我没有文学天赋 也不自信
谈走红
突然走红很不适应
记者:知道《我是范雨素》这篇文章在网上火起来的?你当时什么反应?
范雨素:25号晚上知道的,有两个出版社晚上打电话找我出书。
根本没有想到,超出想象力了。我没想到这篇文章会火,我是靠苦力吃饭的,不靠写文章谋生,我连打字都不熟练。像我们这种养孩子的,就想赚点钱,正好正午(微信公众号)给稿费。而且我也没写过多少东西,没有感情我写不出来。
记者:《我是范雨素》是什么时候写的?
范雨素:当时我想写我的母亲,是带着感情写的,因为心疼我的母亲在帮助村子里移民的过程中被拽伤胳膊,一腔感情地写了一篇《母亲》。发给正午的编辑,老师说我写得很好,问我能不能再加点我自己的,就能发了。人家老师都这么说了,还夸奖我,我就加了点自己的东西发了。
记者:突然红了感觉怎么样?
范雨素:很不适应,很紧张。
记者:很多人觉得你特别有文字天赋,你认同吗?
范雨素:不是不是,我觉得是老师教的,张慧瑜老师(皮村“工友之家”文学小组志愿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老师)。
谈文学
喜欢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记者: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文学的?
范雨素:从小就特别喜欢,六七岁时开始。那时没有专门给小孩看的书,主要看文学刊物。《延河》《鹿鸣》《绿洲》《当代》《收获》,就看这种文学刊物。这些书都是我大哥哥买的。我家里,大哥哥和小姐姐两个人爱看书,我跟着他们学的。
记者: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
范雨素:我原来喜欢阎真的《沧浪之水》,现在喜欢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喜欢的书都会反反复复一直看很多遍。
记者:写《我是范雨素》花了多长时间?
范雨素:(母亲这部分写了)5个小时。我平时要做小时工,下班之后就写。我不是经常写,偶尔写。
记者:写作过程中谁对你影响最大?
范雨素:张慧瑜老师,还有小付。收获很大很大,教我们怎么写,怎么写开头结尾,还拿来了好多书籍,让我们提高文学修养。我几乎没有怎么受过学校教育,没有上过学。张慧瑜老师教会我怎么写一篇文章。
谈写作
最喜欢自己的魔幻纪实小说
记者:你的第一篇作品是什么?
范雨素:我在文学小组写的第一篇文章叫《名字》,是篇散文。讲打工学校的孩子们的名字。(第一个读者)就是文学小组的朋友们,他们看了礼貌性也要说好嘛,我自己觉得一般。
记者:有没有觉得自己写得越来越好了?
范雨素:没有这种感觉。因为我没有写过文字,我对文字并不自信。没有觉得自己写得好。
记者:最喜欢自己的哪个作品?
范雨素:在文学小组写了几首诗,写得不多。我最喜欢我写的小说,长篇的,但还是手稿,没有打成电子版,已经写完了。关于魔幻纪实的,以老家为原型,准备发表,已在计划中了。
(本租稿件除署名外据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
标签:
农民工
出版社
来访者
小人物
北京
TA的其他文章
想当年,一本书赚多赚少总是赚
历史悬疑《大唐惊闻录:九方神龙》烧脑来袭
彭柳蓉《控虫师》卖出千万版权
许知远X叶三:外卖时代的爱情
世界名著为什么那么厚?大文豪骗稿费的黑历史
王 棵:开发自身潜在的作家性
《最烧脑的犯罪故事》呈现《纽约客》经典
《醉玲珑》:古装剧创新的得与失
相关帖子
•
央企出版社,少儿科普、教辅类杂志长期约稿
•
央企出版社,少儿类杂志长期约稿
•
上海、北京56家出版社突然宣布:集体抵制!
•
2024北京书市开幕
•
出版社直招几位人文社科类书稿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24年春季招聘启事
•
北京同源新世纪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精修编辑
•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24年度招聘启事
•
2024北京图书订货会1月11日至13日举行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萧盛
管理员
29
关注
125
粉丝
2523
帖子
发送私信
收听TA
Ta的主页
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