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平台不能总靠《鬼吹灯》衍生的劣质IP挣钱

[复制链接]
萧盛实名认证 手机认证 官方 发表于 2017-7-7 14: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每个平台都在号称自己有大数据,拥有庞大的用户数据用来指导内容采购、生产。但实际上,不去认真分析市场和人性,妄图依靠一串手机号来获取收益,无异于痴人说梦。而这两年网络剧的口碑一路走低,也证明了这个市场的浮躁。影视的问题还是要回归影视本身来解决,并不能因为附加上互联网、小鲜肉、IP等标签就变得特殊了,《鬼吹灯之牧野诡事》这种劣质剧,不做也好。
00301556493_b8c84e22.jpg
  毫无演技的演员就像流水线的快餐肉

  不出意料,《鬼吹灯之牧野诡事》刚开播就遭遇口碑滑铁卢,豆瓣评分一路掉到了3.0分,大有追赶中国版《深夜食堂》之势。从目前的剧集来看,所谓网络剧、小鲜肉流量剧的通病本剧都有,而背后反映出来的互联网影视工业的焦虑和浮躁也暴露无疑,更加值得深思。

  或许出品方是想把这部戏打造成一部喜剧。编剧、导演和演员都用足了力气让观众去笑,就差穿过屏幕来“胳肢”观众了。第一集雷厉出场的情节,小金牙用望远镜远远看到雷厉从豪车上下来,随从端着的茶杯、随从后背都印着一个大大的“雷”字,已经给这部剧定下了基调。而整个的故事架构,除了第二集开头,盗墓三人组昙花一现之外,完全看不出和鬼吹灯的故事有什么关系。拖沓的剧情,完全是为展示广告植入和小鲜肉们的表演服务。

  但是,这部戏有表演吗?和绝大部分小鲜肉剧一样,这部剧里面演员的表演同样是一种灾难。王大陆最抢眼的恐怕也只有发型了,依然是徐太宇(《我的少女时代》男主角)式的笑容,全程看不到表情用对地方,骗人和遇到美女时候的表情没什么两样;而面对险情的时候却是木讷的样子。扮帅耍酷的王栎鑫,套着一身民国风情大红门批发市场质地的衣服,虽然卖力表演仍是表情错位。唯一值得称道的角色也就是钟卫华扮演的万叔了。钟卫华算不上一线演员,但作为资深配角在《胡雪岩》《大宅门》和《石敢当之雄峙天东》等剧中的表演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他在本剧不多的几个镜头,对比小鲜肉们的表演,高下立判。

  在资本大量涌入、超级平台不断涌现、小鲜肉明星吸金能力爆棚的今天,所有的注意力和资源投入都在关注着如何快速赚钱,如何尽可能利用小鲜肉的价值。而最为核心的演技却成了稀缺品。而行业内似乎也不再关注他们在新旧人才接力中的位置了,鲜肉们没有前辈的对手戏来提高、没有经纪公司下工夫培养、更没有自身提高的需求,只能成为流水线上的快餐肉,难以成为登堂入室的名菜。

  “大数据指导IP剧”是在透支市场

  之所以这部剧甫一上线就引起批评,很大原因在于今天观众对“IP剧”的警惕。《鬼吹灯之牧野诡事》也是一个IP剧,符合网文生产、版权交易到游戏开发、影视拍摄的整个链条。但是IP风口被鼓吹了五年以来,出的精品不多,烂作倒是层出不穷。我们不禁要问:IP这个产业是否是个伪命题?网文就天然地应该被改编成影视吗?

  本质上来说,IP产业很符合布热津斯基的“奶头乐”理论,用温情、麻醉、低成本、半满足的东西来迎合大众消费。但是如果提供的都是低劣奶制品的话,大众也有表达不满的时候。或许这部剧就是一个拐点。

  原著《鬼吹灯之牧野诡事》的书名有作者天下霸唱的本名,意思是张牧野说的一些诡异的事情。从整本书的风格和题材来说,是一部笔记小说集。书中有一些评论性质的文字解决了《鬼吹灯》小说的一些读者的疑问,另外一些就是怪力乱神的小故事,可以看出这个写作形式是某种意义上对《志怪录》《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子不语》等传统志怪文学的接续。

  这样的一本故事、评论合集,也能拿来改编成网剧,而且只用了一个名字,来讲述另外一个故事,是网络剧的惯常操作模式,也是对观众的不负责任。IP产业的另一个特点是,参与方都在努力囤积各种内容并宣称有着大数据的手段来指导市场收益。《鬼吹灯》八本书的版权在腾讯,那爱奇艺就收编八本之外的版权,并让原著作者出来站台,让人不得不叹服于资本的威力。

  在整体影视工业发展畸形的情况下,特效五毛、剧情低智、演员不济等困扰下,天马行空的网络文学并不能很好的影像化,互联网发展的协同效应在IP产业上是失败的。对版权占有为核心的所谓IP产业的迷信也该醒一醒了。在这个快餐时代,囤积的版权不可能像黄金一样永远保值,收获了以后就必须要立马变现,因为观众口味变得快,明星也会老得快,网络文化更是瞬息万变。这也是所有平台方的焦虑所在,为了缓解这种焦虑,只能用短期行为来透支市场。大数据就是法宝。

  每个平台都在号称自己有大数据,拥有庞大的用户数据用来指导内容采购、生产,用什么剧本?选什么演员?都认为靠用户产生的数据就能金钱滚滚。但实际上,平台与平台之间有着壁垒,用户的消费习惯通过一家平台的大数据不能完全体现。不去认真分析市场和人性,妄图依靠一串手机号来获取收益,无异于痴人说梦。而这两年网络剧的口碑一路走低,也证明了这个市场的浮躁。短期之内,杀鸡取卵,劣质IP不影响平台获利,长期来看,是一起把市场做糟。

  长远的看,影视的问题还是要回归影视本身来解决,并不能因为附加上互联网、小鲜肉、IP等标签就变得特殊了,《鬼吹灯之牧野诡事》这种劣质剧,不做也好。

  来源:新京报□何殊我(媒体人)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9关注

125粉丝

2523帖子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