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本版
帖子
用户
登录
注册
快捷登录
投稿
每日签到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写手之家
›
娱乐休闲区
›
文化新闻
›
我们为什么要看黑人文学?
返回列表
我们为什么要看黑人文学?
[复制链接]
写手发布
发表于 2017-7-28 11: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王家湘,著名英美文学专家、“鲁迅文学奖文学翻译奖”获得者。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教授,中国翻译协会资深翻译家。1953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1982年获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英国文学硕士学位。自20世纪80年代起,先后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及加拿大从事女性作家及美国黑人作家等方面的研究。《黑色火焰——20世纪美国黑人小说史》是王家湘教授20多年研究美国黑人小说的成果,在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了美国黑人小说的发展历程。其译著《他们眼望上苍》也将于近期面世,《到灯塔去》《汤姆叔叔的小屋》《说吧,记忆》《瓦尔登湖》也同样是她的译介作品。
近日,美国作家科尔森·怀特黑德带着他的新作《地下铁道》来到中国与读者见面。这部讲述蓄奴制时代少女科拉逃离种植园的故事,在种族问题一直被热议的美国掀起热潮,并不难理解。然而,今天中国读者读它的意义何在?一直以来,将书写自己祖先遭遇与崛起作为使命的黑人文学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色彩?
为此我们找到英美文学研究专家、翻译家王家湘,她花20余年完成著作《黑色火焰——20世纪美国黑人小说史》,全面梳理了美国黑人小说的发展历程。在她的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离我们的生活遥远的作家,也有着我们未曾了解的喜怒哀乐,拥有属于他们的英雄梦想。
本期青阅读专题,我们一起走进“黑人文学”,看黑色火焰簇簇燃烧时文学可以迸发出的绚烂花火,同时拓宽我们的眼界,增加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尽管已经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退休多年,81岁的王家湘老师讲起自己的研究方向——美国黑人文学依然神采奕奕、如数家珍。
她与美国黑人文学邂逅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国内高校中的英美文学专业教学或者研究都是“老套路”,即所研究的作家作品以英美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居多,以白人的男性居多。80年代中期王家湘有幸作为鲁斯学者,到康奈尔大学做学术交流,在那里甫一接触美国黑人文学,她就被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作家的使命感和美国黑人的生活现实,以及作品严肃的主题和生动形象的黑人民间语言所吸引。她在美国著名的黑人学者小亨利·路易斯·盖茨教授的指导下进入了这个天地,回忆起最初在浩瀚的图书馆里看到不同时期的非裔作家所写下的文字,王家湘回忆说,“大开眼界。”
美国黑人文学本身就是一座富矿
让王家湘感到惊艳的,首先是黑人文学中所关注的话题。在黑人文学家的作品中充满从祖先的悲惨遭遇中淬炼出的痛苦和与之相伴的坚韧。“几乎所有的黑人文学作品中都带着这个族裔的历史,从非洲不同地方来到美国的黑人,在蓄奴制的历史时期如何生存下来,通过他们的文学作品也真正能看到蓄奴制的历史,以及南北战争、和平权运动期间历史真实的面貌。”
其次是这些作品中蕴含的复杂人性。对于蓄奴制时代,常人的想象就是奴隶主无尽残害黑奴,然后是无休无止的仇恨,但真正接触到文学作品,王家湘感觉到非裔作家文本中所叙述的人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我们习惯了在文学中将正义与邪恶对立起来,将黑和白对立起来,但是看到一些文学的记录,确实会有比较善良的白人农场主。”
最让王家湘感到惊喜的是黑人文学中的语言风格。“我非常喜欢黑人文学中的表达,恐怕是和祖先不能接受很好的教育有关,让他们拥有了一种很丰富,很有灵性的口语表达方式。”王家湘老师打比方说,一般人如果说长辈要教导孩子好好学习时会说:“你要认真努力,才能有更好的未来。”“但我看到的黑人作家会写一位慈祥的老太太,她没准也是当过奴隶的,然后慈祥地告诉自己的孙女:‘你要是朝着太阳跳,至少会落在月亮上。’”类似的灵动表达,让王家湘感到,美国黑人文学本身就是一座富矿。
历史进程中的黑人文学发展
当王家湘提出自己想要开始黑人文学的研究,并把更多被湮没的黑人文学作品译介到中国时,盖茨教授非常高兴,因为在当年,一位来自中国的学者对这一领域感到兴趣,毕竟是鲜有而珍贵的。对于王家湘而言,这同样是一条漫长的路。
“我这个人不喜欢过多的文学理论的探讨,还是‘老一套’地通过作品认识时代、现实和作家,通过作家认识作品。作品是具体的作家创作的,不可能不反映作家的经历和他对世界、对社会、对未来、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看法。我从人物、情节、语言运用、创作手法去解读、欣赏作品。” 1997年她得到了国家社科规划“20世纪美国黑人文学史”课题的基金资助,开始一面教学一面着手进一步的研究,并开始撰写《黑色火焰:20世纪美国黑人小说史》,这本书成为国内第一部全面介绍与评论美国黑人小说的专著,系统阐述了美国黑人小说在20世纪的发展历程,以美国黑人小说家及其作品为研究对象,详尽地介绍了20世纪初至20世纪末重要的美国黑人小说家及其代表作。
不同的历史时期,黑人文学所表达的主题也在流变。“美国黑人文学的诞生比起任何别的民族文学来得艰难得多,从1619年第一批黑奴登上北美土地,到18世纪后第一部黑人文学作品出现,其间相隔了一个半世纪。”王家湘说,并对黑人文学发展历史进行了梳理。
王家湘介绍说,在18世纪到19世纪,黑人文学是为了种族生存呐喊的文学,是为了争取黑人在美国社会中做一个平等的人而奋争的文学。“这一阶段的文学主要以黑人自述和自传为主,逃出了牢笼并有所建树的黑奴的生平经历就会引起广泛的兴趣。”古斯塔沃斯·瓦萨的自传《非洲人奥拉达·依奎阿诺,或古斯塔沃斯·瓦萨生平趣事述》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作品记载了作者1745年出生于贝宁后的童年生活和11岁时被贩卖到北美后的传奇经历,也是黑人所写的第一部有力谴责蓄奴制的作品。
20世纪初,随着废除奴隶制斗争中成长起来的黑人领袖去世,新一代黑人领袖在内战后种族关系严峻的南方继续为反对种族歧视、争取种族平等而斗争。王家湘介绍,这一时期的黑人作品反映了在黑人未来发展前途上两种对立的观点,即是否要自我承认黑人就是低白人一等:其中布克·华盛顿的自传《在奴役中奋起》受到广泛欢迎,书中并没有描述黑奴的悲惨生活,反而说蓄奴制是一所“学校”,毕业于此校的黑人可以不断发展自己的意志力与技能。与之对立的,是作家杜波依斯,他认为黑人不该放弃属于自己的权利。
1919年~1940年对于黑人文学而言是璀璨的20年,因为涌现出一大批青年文学家,故而形成了黑人文学史上的高潮,由于其中一大批作家集中在纽约的哈莱姆区,这一历史时期被称为哈莱姆文艺复兴,这与一战和战后的社会生活有关。人们带着前所未有的广度和多样性创作:“老一辈黑人作家大多重视反映中产阶级要求,企望在现存社会中争取黑人平等的公民权利,新一代黑人作家则和当时美国‘迷惘的一代’的青年作家一样,抛弃了传统价值观,不因循守旧。”王家湘说。
历史继续前行至20世纪50、60年代,这一时期,美国爆发了黑人权利运动(Black Rights),黑人文学中多了抗议的影子。“这是由于二战之后,黑人士兵从战场上回来,却没有和白人拥有一样的就业权利引起的。在他们看来,自己在战场上和白人士兵同一个战壕作战,回到美国社会却没有受到同样的对待。”这一时期如《看不见的人》(拉尔夫·埃里森)的作品最有代表性,“在埃里森的小说中,他想表达:人越是意识到自己个人和种族文化的历史,就越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20世纪的最后30年,被王家湘归纳成为“黑人文学大发展的最后30年”,在书中,王家湘总结了女作家和男作家们的不同的关注点。“黑人后现代作家和白人后现代作家仍有很大不同,他们是在制度性的种族歧视氛围下生活的黑人,其受压迫的状态形成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早期黑人作家不同的是,他们群求的,是从社会经济和文化传统上的颠覆现存的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制度。”她很欣赏艾丽斯·沃克的作品,“艾丽斯·沃克的作品反映了她对黑人妇女遭遇的关切,着重表现她们受到的迫害、精神上的重负和忠贞与勇气。”
读黑人文学,“风物长宜放眼量”
“谨将此书献给一切充满好奇、愿意看看美国黑人小说这一陌生事物的读者。”在《黑色火焰:20世纪美国黑人小说史》的前言中,王家湘这样写道。
和王家湘老师请教,无论从地理还是历史的角度,中国读者和美国黑人的文学似乎有一定距离,我们走进这些文学作品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在她看来,走进看似“小众”的文学,实际上是开阔眼界、增加对不同人的理解,也会使人变得更宽容。“当今社会不同族群、不同宗教、不同的社会文化之间有很多互不理解,往往会引发暴力。” 当你企图要了解一些遥远的东西时,尊重与理解会让每个人的心态更加平和。“我们说不该给任何族裔或者群体打上标签,但是总要有一个起点,起点就应该是我们更加了解对方。”在她家中的沙发后面挂着一幅书法作品,字迹潇洒地写着“风物长宜放眼量”,这七个字也同样是王家湘对于这个问题的注解。
论及美国当代的黑人作家创作,王家湘老师说,因为研究的时间截止在2000年,所以此后的文学作品她大多以欣赏的方式看完,并没有再做深入研究。
特朗普执政后,美国似乎又回到“白人至上”的势头,青阅读记者问她,这种政治的氛围会否影响到黑人文学的创作?王家湘老师并没有给出肯定或者否定的答案。“怎么说呢,文学一定反映现实。美国社会至今对于黑人的歧视依然是存在的。但是作家能不能把社会的热点问题变成好的文学作品的题材,又是另外一件事了。我想,如果特朗普的政策真的不幸使得美国的种族问题更加严重,那么应该会有作品出来,但作家能否写出令人深思的作品,而非仅仅是表达愤怒,这需要作家的思索和时间的沉淀。”
TA的其他文章
从写稿机器人到网络文学,著作权究竟落在哪里
马季:网络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第二次启航
生物学硕士做推理小说编辑的12年,不疯魔不成活
国图“围炉诗话”讲解咏雪名篇 四季读诗吸引40万读者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首次转至线上举办
纠缠二十年,一个编辑与《万历十五年》的漫长“战事”
韩少功: 三重打击下, 文学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哪里?
作家进校园,不能借用权力通道“卖书”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关注
粉丝
帖子
发送私信
收听TA
Ta的主页
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