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这些年我们用错的汉字》 将文学知识融入生活

[复制链接]
萧盛实名认证 手机认证 官方 发表于 2017-8-4 12: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M9Gg-fyiavtv9333906.png
如果把生活中犯错最多的事情进行排序,写错字、用错字、读错字一定位列前十。你常写的“甘败下风”应该是“甘拜下风”;你常用的“感同身受”本义应该是“代表别人表示感谢”;你以为“祎”念“wei”,其实它念“yi”……
在中华书局出版的新书《这些年我们用错的汉字》中,天下第一错字、笔画最多的字、人名里的读音误区、坑人的汉字等生活中常会出错的汉字,都被一一揪出。作者程玉合是一位语文教师,把多年的教学经验融合在书里,用诙谐的语言分享了用错的汉字和背后的语言学知识。
感冒的“冒”,被程玉合称为“天下第一错字”。通常,人们写“冒”时,上面是“曰”下面是“目”;实际上,“冒”上面不是“曰”也不是“日”,而是“冃”,里面的两横和两边都不相连,读“mao”。古文中的“冃”是个象形字,形似一顶古人的帽子,那两横是帽子的装饰物。
“感冒”也不是医学术语,而是官场用语。宋代的馆阁(掌管图书、编修国史的官署——记者注)每天都有一人留宿值班,如要请假,得在请假簿上写“腹肚不安,免宿”,这本请假簿也被称为“害肚历”。南宋时,太学生陈鹄别出心裁,把请假理由写成了“感风”,“害肚历”变成了“感风簿”。从此,“感风簿”风靡官场,到了清代演变为“感冒假”,“感冒”的意思是,感风之后仍带病工作。
再比如,“我”本指兵器,盛行于商周至战国时期,秦代后逐渐消失。现在,在故宫博物院、陕西扶风县博物馆中,还能看到西周时期的青铜“我”,形状有点像猪八戒的铁耙子,所不同的是,“我”只有三根齿。
“我”作为第一人称代词用,最早出现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应该是某个地区的人称自己为“wo”,但有音无字。老祖宗没办法造新字,所以“依声托事”,借走了武器“我”的字形。想想出现这样的对话——“别用‘我’打我”,也是别有一番乐趣。
这样的故事在《这些年我们用错的汉字》中还有很多,貌似枯燥的文字学一下子变得好玩起来:“驴是有户口的马?”“烦是头上火”“有猪就是家”“立早章还是音十章”……程玉合抖了不少机灵和包袱,把语言学说得风趣幽默,把我们不会注意到的文字错误、想不到的历史故事,就这样活灵活现地讲了出来。
“这些文章最初发在我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为了娱乐,写的时候也很随性,所以比较幽默。”程玉合经常对他的学生说,“语文就是玩。”
“做‘不错’的中国人,用正确的中国字。”这是《这些年我们用错的汉字》的宣传语,程玉合把这本书称为科普小书:“小书大概是有些知识的吧,但也与单纯的知识不同,我都把知识融于我的生活经历中了。”
汉字诞生的几千年间,从甲骨文到篆书,从隶书到楷书,从繁体字到简体字,每一次演变背后都是深厚的历史,汉字所蕴含的美也跃然纸上。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也是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撇一捺都是岁月的积淀。
不过,每个人都会写错字,尤其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人们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人不知道汉字本身的含义。“这也很正常,不用太着急。”程玉合认为,这是社会进步带来的现象,很多文字随着历史的发展湮没在云烟里,就像他在书里说的,“文化就是这样,有传承,也有更新和淘汰”。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订阅号窝书 发表于 2017-8-7 13: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偿征稿,关注微信公众号【窝书】,打开【征稿启示】查看征稿详情以及稿费等信息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9关注

125粉丝

2524帖子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