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结构坍散裂
·谜底在哪里
真理不怕重复。让我们再说一遍这句平凡的话吧:没有生活,没有思想,没有技巧,决创作不出优秀作品。这是推不倒、砸不烂的艺术规律。
可是有人就象变戏法似的,从这里提炼出一付仙丹妙药:党委出思想,工人出生活,作家出笔,就能创造出无产阶级的伟大作品。这就是所谓的“三结合”创作法。它的荒谬是明显的,虽经讨伐,却阴魂不散。到了“文化大革命”,它又摇身一变,成为一条“钦定”的金科玉律,说什么只要思想过硬,生活过硬,技巧过硬,就能创作出过硬的作品。这就是那条“三过硬”的生产流水线。它曾名噪一时,很有点迷惑力。其实,这两种“三字经”是一路货色,艺术创作决不象它们说的那样简单。
五十年代初期,有位老革命根据地来的作家,想写一部反映土改的长篇。他说他参加过五六次土改,遇到了很多激动人心的情景,谈起来,他一会儿大笑,一会儿生气,一会儿又满含眼泪。我听得入了神,向他约了稿。毫无疑问,他有生活,有思想,有技巧,但是一年过去了,我去拜访他,他只是苦笑。两年过去了,他流露出一副无可奈何的神色,说“构思不成熟”。后来,他倒是动笔了,也写出了几章,却怎么也写不下去了,干脆放弃了这个题材,另去构思别的作品。
还有一位经历了多年战争的作家,想写一部解放华南的小说。他讲了许多亲身经历,我和他一样,也兴奋得坐不住了。我向他约了稿。他不仅有生活,有思想,有技巧,还有激情,有干劲,有写作经验。但是他老也写不出来,写写停停,仿佛走一步过一关。后来他也放弃了这个题材。我感到很惊讶,总追问他,他只是那两句话:“怎么也组织不起来。写一点,拼一点,拼拼凑凑,不成个玩艺儿。真是活见鬼!”他也是另打主意重开张,构思别的题材去了。
这类情况,在我的组稿记录本上并不少:五十年代有,六十年代也有,直到今天还有。它们共同地证明了一点:所谓思想过硬,加生活过硬,再加技巧过硬,就必然作品过硬一一这条艺术创作的生产流水线,不符合实际,是臆造出来的。
可是那两位作者,并没有特殊的外来干扰,为什么就是写不出来呢?“构思不成熟”,“组织不起来”,当然,这都是原因,却显得太笼统。这谜底究竟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