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本版
帖子
用户
登录
注册
快捷登录
投稿
每日签到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写手之家
›
写手服务区
›
百家争鸣
›
作家持续产出靠什么?
返回列表
[文学观点]
作家持续产出靠什么?
[复制链接]
萧盛
发表于 2017-9-13 10: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作家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说:“在我的创作生活中,几乎没有真正的早晨。我的早晨都是从中午开始的。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许多人都偏爱在夜间伏案写作,仿佛唯有此刻才能思维敏捷、灵感充沛。在这方面,路遥还说过,“我知道这习惯不好,也曾好多次试图改正,但都没有达到目的……通常情况下,我都是在凌晨两点到三点左右入睡,有时甚至延伸到四到五点。天亮以后才睡觉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午饭前一个钟头起床,于是,早晨才算开始了”。“早晨从中午开始”,是他自己的写作状态,也是很多写作者习惯的生活作息方式。
不熬夜,不写作?这个逻辑恐怕从科学上讲不通,但在写作者看来,此逻辑可以自洽。在星光匮乏的深夜里,尽管身体上的倦怠感袭来,却是一日中思绪最活跃、精神最自由的时刻。消耗体力和心血的作家,往往是现实主义风格写作的拥趸,他们笔下的辛酸甘甜、百态世相,与切身体验和虚幻想象密切勾连,在灵感和汗水的凝聚下,让纸上跃动浮现出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以及跌宕起伏的故事。
现实主义的写作是一种费力气的写作,它不能像浪漫派作家那样天马行空地幻想,也不能如现代派作家那样用拟象和象征来解构实在界,他们必须孜孜矻矻地思考求索,匍匐在现实和虚构的交融世界里艰难前行。然而,有些时候的现实主义写作不仅要费力气,可能还会“费力不讨好”。
路遥在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在当代文坛名声大噪,文学史后来将《人生》列为改革文学流派,让它进入文学史的经典序列,直到今天,文学史家也喜欢拿它来分析上世纪80年代的社会分层和文化话语的冲突。路遥对社会的感知无疑是敏感的,但他对所谓文学史的构建序列缺乏更有预见性的看法。1991年,消耗了路遥巨大才华和体力的《平凡的世界》写作完成,但文学界的反响却远不如《人生》所带来的轰动效应。
《平凡的世界》比《人生》更加卷帙浩繁,更加切中时弊,也更令人唏嘘不已,但是,《平凡的世界》诞生的时刻,已是中国80年代文学黄金时代落幕之后,更重要的是,扎实的现实主义写作方法,早已成为“前沿”圈子不感兴趣的路数,在先锋文学成为当代文学时髦趋向的时候,现实主义被视为老土的思路。
相比纯文学和学术界的冷淡,随着时间的推移,《平凡的世界》在90年代后,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兴趣,它的读者群越来越广泛,直到成为中学语文老师培养学生的“指定读物”,“励志型读法”的流行取代了纯文学立场上的偏见,路遥凭借《平凡的世界》真正成为一位打破纯文学局限的作家,也成了中国当代最知名的作家之一。
“我深切地感到,尽管创造的过程无比艰辛而成功的结果无比荣耀;尽管一切艰辛都是为了成功,但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造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路遥在追忆《平凡的世界》的创作心路时曾如是慨叹,但连他自己当时或许都没意识到,这样艰辛的创作之路,也让他的身体健康受损。
灵感都打哪儿来的?
不言而喻,长期熬夜对身体总归是不好的。就算写作不是所谓闲暇之人余裕的产物,写作的状态也不该是攻城略地的战时心态,在这样紧张焦虑的状态里写作,除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样的天才人物,更多人可能反被其害。以透支精力的方式写作,是提前消耗了未来的才情和人生经验,实在是得不偿失。
不过,有一些作家反对对深夜写作的称颂之词,并非从身体健康角度考虑,而是源于其文学观念。列夫·托尔斯泰曾称,
出版
物中出现了那么多垃圾,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夜间写作的人太多。作家张炜妙解此观点,认为文字垃圾肯定不光是因为夜间写作造成的——但有一点似可考虑,即人在夜间的思绪更少羁绊,可以放开了驰骋,很冲动。冲动的时候写出来的东西难免会有不靠谱的地方。
对此,我不必做立场判断,因为文学观念无对错之分,逻辑能自洽便好。熬夜写作的妙处自然是白天不具备的,狂野的幻想和烂漫的思绪自然是天才之笔不可或缺的。正因此,灵感可以消解“不科学”时间观念带来的麻烦,让写作者在自洽的时间管理逻辑里纵情狂欢。
写作者莫过于天分型与苦吟型两种,且这两种状态不是绝对对立的,再有天赋的作者不经过大量阅读、写作乃至研究的过程,很难讲天赋能发挥到应有的水平,乃至始终被“雪藏”而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在何处。
另一方面,有些看起来硕果累累的写作者,貌似是凭借孜孜矻矻的训练才有了才情,但如果是朽木一株,再努力恐怕也难成大器。尤其在写作的灵感问题上,这的确对人的天赋有较高要求。
王勃于滕王阁下吟出“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时候,大概没想到自己隐藏的锋芒绽放出的是最灿烂曼妙的文言佳作,千古名篇的背后是这个青年文士不羁的心灵与脉动。王勃的灵感就是一种天赋的才情,而非苦吟的结果,他没必要像平庸之辈一样斟酌字句,其挥毫泼墨之际,尽是蓬勃喷涌的才情,若起笔底波澜,便可姿态万千。这样的写作者就像一口永远不会枯竭的矿井,不用说外人,连他自己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只要有了开辟才能的契机,就如狂风起落,矿中资源随风熊熊燃烧,永不止歇。
正如福楼拜只在稿纸第一行写作,其他地方都留白,为其反复修改所用,这只是其展示灵感的严谨体现。有人发现了优秀作家们写作的秘密,却被最终证明为只是天才的个性,而非天才的来源。罗曼·罗兰在照镜子中寻找灵感,巴尔扎克喝掉了五万杯咖啡写出了《人间喜剧》,大仲马用蓝色稿纸写作……普通人没灵感时以头抢地也无济于事,天才总能从奇妙的行为里寻找创作之源。
但绝大多数人的灵感,来自日常生活的点滴积累,来自微小之处的宏大观照,以及在混沌中寻觅源头和细节真实的能力。这就需要一定科学的写作训练和坚持不懈的实践了,某种意义上讲,方法和努力都到位了,大多数人都可以成为优秀的写作者。换言之,非天才人物学习一套科学的时间管理法,的确比“想象灵感”更重要,或者,结合个人经历,从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时间和灵感的平衡点。
有些人的写作灵感很大程度上并非来自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不来自广泛阅读后的启迪感悟,尽管我不否认它们是写作者必备的素养,但更大的情绪、思想和文气,则来自对自己过往生命里苦闷、伤痛的折射。古人云,“文章憎命达”,日本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也将“创造生活的欲求”和“强制压抑之力”看作灵感重要来源,在一个有天分的写作者的世界里,记忆中的苦难常常能转化为精美的篇章。
脱离宏大叙事的背景后,创作终究多是对个人生活与情感的诉说,在反观中寻求的是自己命运轨迹的得失沉浮。记忆是一片浩渺无际的海洋,有人选择对其沉默不言,有人选择以写作来告别往事,时刻让自己保持在“经历—反观—思考”的循环结构中,灵感之火则长存不灭。(北京晚报,黄帅)
标签:
作家
持续
产出
什么
TA的其他文章
尼罗:大IP作家也可以是小众的
隐居江南的金纲:大宋从来不窝囊
“读书”与“救国”,谁先谁后?
《雪鹰领主》IP生态开发,漫游联动成腾讯视频破圈推进器
秦文君带来中国版“哈利波特”“变形学校”
严歌苓:我是“文学的吉普赛人”
原创文学IP价值榜公布,这些小说都入榜了
济南首家“24小时书店”停业
相关帖子
•
为什么很多人坚持不下去?网友:写了一百万,才挣了三万多
•
霸总小说火了10年,为什么还在闷声发财?
•
这本小说回答了“什么是网感”——评大山头《低俗!订阅了》
•
张炜:作家是怎样讲故事的
•
十大‘著名’网络作家,谁才是你心目中的‘网文之王’?
•
那些顶级的网文作家,他们的作品你都看过么
•
150元/千字 |【水象故事】公众号,持续征稿中
•
干货 | 刘震云:和文学恋爱,好作家的标准是什么?
•
番茄小说的算法、给量又是什么样的?
•
48小时流水突破1200万 网文作家公子衍谈跨界:短剧创作也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
1
正序浏览
广龙霄云
发表于 2017-9-19 09: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欣赏学习,粉线致意了。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萧盛
管理员
29
关注
125
粉丝
2523
帖子
发送私信
收听TA
Ta的主页
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