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深挖太平天国文化 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之四 太平天国文化与教育改革的特点:
爆发于19世纪中期的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声势浩大的农民革命运动。在长达14年之久的革命斗争过程中,太平天国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对封建统治阶级进行了猛烈的冲击,而且在文化和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对作为封建统治精神支柱的孔孟之道展开了猛烈的抨击,对封建旧文化旧教育进行了一次大扫荡,制定并推行了一系列新的文化与教育政策和措施。太平天国的文化与教育改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深入研究这些特点,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认识,而且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太平天国的文化与教育改革在中国文化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一、文化教育的平等性
太平天国政权在1853年冬颁布了政治纲领《天朝田亩制度》,除在政治上要建立一个“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的理想社会外,还在文化教育方面提出了教育的平等政策。第一,实行平等的妇女教育政策。第二,实行平等的儿童教育政策。第三,把民房、村落作为“讲道理”的“礼拜堂”,让民众的文化教育普及、易行。在太平天国内,受教育的对象是全民性的,凡天国平民,不论男女,不分年龄,不分民族,都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虽然太平天国的平等教育缺乏系统性,粗糙而不完善,但它却富于民主和革命的精神,它充分地反映了广大农民反对封建特权,追求平等平均的愿望。
二、文化教育的传统性
太平天国的文化教育改革,是在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化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具有传统性的特点。太平天国文化教育的传统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戏剧、历法方面沿用了中国传统的表现形式。第二,在蒙学教材的编写上,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蒙学教材形式。第三,在文化书籍的内容上,除对个别文字略作改动外,仍然沿用中国传统的《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第四,在科举考试中,考试的名称、文体基本上仍沿用过去的旧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