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本版
帖子
用户
登录
注册
快捷登录
投稿
每日签到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写手之家
›
娱乐休闲区
›
文化新闻
›
中国文学:如何迈向“工业时代”?
返回列表
中国文学:如何迈向“工业时代”?
[复制链接]
萧盛
发表于 2018-2-6 16: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1月19日,中国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以此为标志,这个中心的航天发射任务顺利突破百次大关。
巧合的是,次日,军旅青年作家赵雁凭借记录当代中国航天史的作品《第四级火箭》,站在了首届中国工业文学作品大赛的领奖台上。她如是感慨:“中国航天的辉煌成就,离不开整个工业环节中众多科研人员、普通工人、士兵所付出的努力……他们构成了我们工业文化最深厚土壤。”
由工信部主办的此次大赛,也是我国首个全国性工业文学大赛。如果不是这次的活动,“工业文学”的字眼不知何时才会从角落里跳出来进入大众视野。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的多年间,大批优秀作者投身工业题材文学的创作。今天,中国工业进入了腾飞的境地,中国制造名片闪亮世界,与之相对的是,在一些学者和批评家眼里,中国工业题材文学已陷入困境走向式微。不禁有人发问:昔日辉煌的工业题材文学,如今为何处于失语状态?此类作品的内涵又有哪些转变?若想“自救”该如何找到突破口?
此次,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创作者和观察者,透视工业题材文学的现实与困境。
地位边缘化 文学界对工业有隔膜感
广东佛山籍女作家草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以写工人而获得重要成就的少数作家之一。
1913年出生的草明,一生著有30多部作品,其中90%以上是工业题材。其代表作《原动力》被茅盾评价为“以诗人的素质,女性的纤细和婉,把材料所具有的硬性中和了”。
在草明去世之前,安然与她私交甚笃。安然始终记得,他曾问过草明一个问题:“您写了这么多优秀的工业题材作品,是如何做到的?”
对方淡然回复了五个字:“要感谢时代。”
多年之后,已是《科学世界》
杂志
社社长的安然理解了草明的想法。“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与社会的大背景密切相关。”安然说,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根植于资本主义萌芽初期,茅盾的“农村三部曲”及柳青的《创业史》,则是基于中国农耕文明的存在。
纵观百年中国文学史,乡土文学无疑是取得最大成就的分支之一。“目前我国的文学成就还停留在农业文明(时代)。”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廖奔直言不讳。他说,不论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还是在国际上赢得声誉的张艺谋,他们的代表作品反映的均为中国传统的农业文明。
在第一次全国文代会提出“工业题材”的概念之后,涌现出一大批以描写工业生产场面及工人日常生活为主的作品。从上世纪50年代艾芜的《百炼成钢》、草明的《原动力》,到改革开放之初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工业题材文学曾一度繁荣。但是,在经历了80年代初期的热潮之后,工业题材的文学创作快速衰落。
一个不容忽视的变化是,经过一百多年筚路蓝缕的艰辛跋涉,当下中国工业已步入迅速腾飞的绝佳境地。“和中国工业迅速崛起的势头相比,文学艺术的反映远远滞后。”当今文坛工业题材优秀之作屈指可数,让廖奔颇感遗憾。
在首届工业文学作品大赛颁奖礼上,工信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表示:“文学艺术应该瞄准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我们往往忽视了工业这一为经济、社会、民生带来最广阔、最深刻变革的领域。”
但工业文学的尴尬持续至今。“现在写工业文学的广东作家不多了,能把工业题材写得有影响力的就更少了。”广东省作协主席蒋述卓对南方日报记者说。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也是如此。历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名单中鲜见工业题材的作品;即便是“改革文学”代表作家蒋子龙,也逐渐远离了工业题材。
谈及文学对工业的规避,专注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广东财经大学教授江冰,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犀利指出:“纵观中国当代文学史,工业题材文学的地位始终不高。”他分析,中华民族延续数千年的农耕经济方式,造成工业文学创作土壤养分的先天不足,当下主流文学界最具权威性的作家多为“50后”“60后”,他们显然对乡村更为熟悉。同时,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工业题材没有得到很好的表达,很多工厂基本上也是“都市里的乡村”。
这也便不难理解,为何廖奔会指出:“目前我国的文学成就还停留在农业文明时代。”
相对于更有想象空间且更易引发共鸣的乡土、都市题材而言,工业题材本身的专业门槛似乎限制了更多作家进入这个领域。许多作家对工业文化有隔膜感。
蒋子龙曾形容,许多作家面对工业,“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聪明一些的都绕开工业去寻找灵感和激情”。蒋述卓举例说:“广东有大亚湾核电站,现在我们也号召作家去写,但是作家深入到里边还是把握不住,怎么真正写出核工业的发展变化?”
江冰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每个人与故乡、土地是连在一起的,在这个框架下很好表达,因此乡土文学在中国有漫长的历史。这种情况下,关注城市和工业的文学相对滞后一些,是可以谅解的。
突破枯燥性 “工业”是前缀,重点在“文学”
前不久,李毅中观看了一部石化题材的电影,发现影片在技术上展现得并不到位。他琢磨着:“很多人觉得工业题材不好写,也可能觉得钢铁、石油、煤炭等行业枯燥无味,硬邦邦的,有什么可写的?!”
工业题材作品中所描写的对象自带的冰冷气质,总会给读者以距离感。而一旦和工业挂钩,人们总会忍不住对作品的艺术性和文学性产生怀疑。
作家李铁曾说:“沾了工业的边,给人感觉没那么有文化含量了,也不那么文学了。”
梳理首届工业文学作品大赛获奖名单可以看到,首届工业题材文学大赛中,张西祥凭《一个小站两个人》获得了小说组一等奖,崔斌峰的中篇报告文学作品《鲲鹏起兮——大型运输机运20研制纪实》、孙学丽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大机车》斩获报告文学组一等奖。获得一等奖的多是报告文学,而在中篇小说、长篇小说、电影剧本及电视剧本四个奖项中,一等奖均空缺。
对此,主办方分析:“有写作水平方面的原因,也有题材把握方面的原因。”廖奔认为,这也折射出当下的中国工业题材文学创作,在文学技法及文学成熟度等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和距离。农业文明发展节奏较慢,传统作家更熟悉农业文明,比较之下,很多专业作家难以跟上快速变化的工业节奏。
如何将专业化的内容,转化成更为通俗又具文学性的语言,是摆在众多创作者面前的难题。
受访者指出,写工业,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到写“人”的问题上。假如以报告文学的体裁描写企业及其生产过程,这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显然是枯燥的。而佛山市艺术创作院专业作家盛慧创作的小说《闯广东》尝试通过一个普通人的命运,折射出广东工业发展的时代风云,描绘南中国发展变化的生活画卷。
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盛慧说:“能够打动人的工业小说,不是要把经济成就描绘得多么灿烂,而是要在这一大背景下,善于发现那些平凡而又高贵的心灵,让他们在绝境中淬火,爆发出令人震撼的火花。”
“工业文学为什么长期滞后?为什么不容易突破?关键在于写工厂还是写工人。”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胡平说。他特别提到了加拿大作家阿瑟·黑利(代表作包括《大饭店》《航空港》),强调创作工业题材文学时讲求艺术性和文学性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普通作家去采访首都机场,也许能写出一本60万字的报告文学,首都机场的方方面面都写到。但黑利在采访了三年之后,在《航空港》中写了一个‘劫机’的故事。”胡平认为,在作品中抓住人物的命运和关键情节,找到好的切入点,能助力工业文学作品水平实现大幅提升。
“工业文学不是写机器,而是写人。”江冰说,文学的魅力,是用丰富的文本和精妙的句子,去表达人性的复杂性。“难道巴尔扎克在写法国各式人物的时候,会觉得他是在写一个时代吗?但他写了很多人,最后写出了那个时代。”
显然,“回归文学本身”已成为今天的文学常识。多位工业题材文学创作者都表示,“工业”只是前缀,重点要落在“文学”之上。《再见,固戍》作者段作文在广东打工多年,他的观点是:“不管在什么时代,文学就是文学,我写的也始终是文学。我不会刻意说工业文学是什么。”
概念要更新 不能局限在工厂之内
“当我们谈论工业文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在首届工业文学作品大赛颁奖礼后的研讨会上,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傅逸尘套用了一句网络流行语抛出这一议题。
提及乡土文学,很多人天然认为这是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题材,谈及军旅文学,或许又体现了英雄主义、阳刚崇高的审美特质。相较而言,工业文学是面目模糊的,它的审美价值也是涣散的。在谈论工业文学时,傅逸尘往往有“捉襟见肘”的感觉,“我们很难把它放在纯粹的文学话语体系中去阐释、评价”。
很多时候,创作者和读者对“工业题材”只能靠既有印象来支撑,例如大型国企、产业工人等已有概念,以及车间里噪声隆隆的生产环境。
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工业结构发生了巨变,民营企业、高科技企业,各种形式的外资、合资企业纷纷出现,崭新工业形式的大量涌现突破了以往的工业格局。
“今天重提工业文学,首先要知道它是怎样的内涵,如何跟上这个时代。”江冰说,这也要求创作者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单是从题材方面,就有更大的扩展空间。首届工业题材文学大赛的获奖名单中,涉及航空航天、国防科工、人工智能、纺织、电子等多个领域,在专家看来,作品所涵盖的领域还不够广泛。
“工业文学题材不能局限在工厂、车间之内。”李毅中表示,例如描写商场竞争的作品,即为工业题材的延伸;描写企业融资上市的过程,看似写资本市场,实际是工业题材。
江冰感叹:“工业题材”这一传统的概念,已被信息化时代的众多行业“撑破”了。
事实上,如今工业品已深入到每个人身边,影响到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手机电视,大到汽车住房,都可以被归类到工业题材当中。
“整个新时代的经济生活当中,工业可以说发挥着支撑作用。”傅逸尘说。
另一方面,在以往的工业文学中,往往只能看到锅炉工、车间主任等单一的形象,而当下工业领域对应的文学书写对象更为多元化,如普通工人、科研人员,也有技术发明创新者和企业家等。
伴随着智能制造为主的工业4.0时代的开启,工人的形象也不再是过去“力气与汗水”的简单表达,而是创造力和智慧的“化身”。“但工人作为创造者、生产者的主体地位从未被撼动,劳动者的荣光也从未消减。”那么该如何打通一条联接过去和未来的通道?赵雁认为,工业精神的传承才是工业文学的内核和命门。
为了写就长篇报告文学《一个国家的起飞——中国商用飞机的生死突围》,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主任记者刘济美从2008年起,就开始跟进“主角”所有的实验试飞科目,整个过程耗时8年。这让她感慨,技术和高科技的背景,对搞文学创作或记者出身的人来说带有一定的难度,“还要在作品中把故事逻辑、科研人员的苦恼及大国之间的博弈都讲清楚,给我们带来很多挑战”。
工业文学作品的创作离不开采风,对于创作者个人来说,没有相关部门的支持是难以完成的。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未来,工信部将以文学艺术培训、深入采风等方式为工业文学的腾飞添砖加瓦。
广东有优势 太多新产业工人可书写
“广东工业文学具有一定的传统。”蒋述卓特别提及了女作家草明,她所创作的工业题材文学《原动力》《火车头》《乘风破浪》,被评价为“构成了一部我国上世纪50年代的工业发展史”。
近些年,其实广东也不乏相应题材作品,只不过往往被称作“打工文学”。目前,广东约有3000万产业工人,全国有近3亿,其中“80后”“90后”青年人占到七八成。生活在一线年青产业工人当中,有大批铁杆文学爱好者与业余写作者。他们以真实生动的笔触,朴素直白的表现手法,在艰难的打工生活中坚守文学梦想,构成当下文学写作的独特风景。其中林坚、张伟明、任明友、周崇贤、王十月、郑小琼等都是广东有代表性的打工文学作家。
早在7年前,全国首个省级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在广东成立,随后又设立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大奖。
蒋述卓提到,改革开放初期,广东文学集中在商贸方面,进入21世纪,广东开始布局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制造业体现在文学上主要是“打工文学”。这些作者对工业全貌、产品研发设计方面并没有过多深入了解,因而主要结合自己的所见所感,来创作打工的体会感想。例如郑小琼的诗歌,会写到工厂,以及基于自身经历、对自己所从事的某个工种的理解。
广东产业基础雄厚,在整个工业发展过程中,涌现了许多龙头企业和知名企业。近年,在促进工业文学发展方面,广东也有不少动作。佛山设立了多个关于工业文学的奖项、创作基地,其中,“顺德杯”中国工业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大赛已举办了三届,今年的特等奖作品《内联升传奇》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将于年内上映。
2017年12月初,由深圳市委宣传部、中国作协创联部、人民文学联合
出版
社主办的“深圳报告”主题创作活动中,一批国内知名作家和记者走进腾讯、大疆无人机、华大基因、碳云智能等高新科技企业采风,试图创作出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作品。
2017年12月,草明工业文学奖在容桂设立,主办方强调,不同于打工文学,“工业文学反映的是企业家及工人们如何创新创业,如何改变自己的人生。”
蒋述卓的期待是,创作者能跳出外来务工移民的角度,以更为宏大的视角反映广东工业。“真正关注工厂及当地工业的崛起过程,或者制造业公司的发展历程。”
作为文学研究者,江冰的一个习惯是深入生活进行数据调研,在他眼里,广东有太多新产业工人的故事可以书写。
最近江冰接触到一个广东的有趣案例,一家人祖孙三代造船,从早年的渔船到如今的小型游艇,再到木船博物馆,未来甚至要建“舰艇小镇”。“这是工业题材吗?我认为是,它也是造船业。”江冰说。
“文学不是鲜榨果汁,而是时间的陈酿。”盛慧认为,各方面的举措只是其中一个助推因素,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批作家关注这个领域,写出能够真正打动人心、触及灵魂的作品。来源:南方日报 刘长欣 陶明霞
TA的其他文章
刘震云:数学不好的人不能成为好作家
新书纷纷共享 书店作何盘算?
人民日报:中国网络文学何以走红海外
月关:文学创作者有点像“老中医”
过度同质化伤害了网络文学生态
《巴清传》又双叒叕出事,还有哪些古装戏红颜薄命? ... ...
北村:千万不要想从文学创作里获利,即便你有这个能力
网红书”遍地,究竟是“励志”还是“利己”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萧盛
管理员
29
关注
125
粉丝
2523
帖子
发送私信
收听TA
Ta的主页
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