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能够说出来的大道却不是永恒的大道,能够说出来的名称却不是永恒的名称。比如天地的开始,没有生命;有了生命,又成为了各自的母亲。因此这世界有了有和无之间的转换。生命是有,而后归自然为无。万物为有而后又归无的反复的循环。通过无让我们了解万物归自然的奥妙,通过有让我们了解万物从自然中产生的本源。有与无都是玄妙又玄妙的。他是我们了解大道的门径。
由这里就谈到人内心的想法。因为道德经旨在对人内心的探索。人的内心就是一个世界。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他与外界是相通的。明白了内心对外在也能够了解。
人的内心也分阴阳,也就是有与无之间的关系。比如人的想法,这是有,把想法化解了没有想法了就归无。同样,这也是非常玄妙的。这就是大道玄门。所以说明白了内心有与无之间的转换也就明白了大道。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人一旦有了想法就产生了自我。人一旦产生了自我就会以自我为中心的说绝对性的话。因此阴阳分离阴性就显示了。老子所以说,人们一旦绝对性的认为美就是美,那就是恶了。人们一旦绝对性的说善就是善,那就是不善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老子举了这么多的例子,说明了阴阳并存的概念。这比如长短,绝对性说多少是长或者多少是短就成了谬论。因为长短的概念是并存的,是长必然也是短,是短比如也是长。这就是大道,就是世界本来的样子。因此说阴阳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阴阳一旦分离就会产生恶。那么,人的想法也是这样的道理。说绝对就成了谬论导致了恶。比如你若说人活着就是一心一意挣钱为了身外物而活才是好,对于内心的探索追求就只能成为空谈成为不好。恶于是就这样产生了。难道一心一意挣钱就是好吗?难道对于内心的追求不好吗?学习是什么?也包括对内心的探索。为什么对于这份追求成了被反对的不好了呢?所以说圣人注重对阴阳合一的守护,不说绝对性的话,不人为的把阴阳分离,注重做好自己的榜样,守护阴阳。任万物自由生长成为自然本来的样子当然也包括人,不人为的进行干扰。生而弗有,比如孩子是自己生的却不占有他,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维护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却不认为是自己的功劳。正因为不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功劳才不离身。
人的想法也是阴阳不断转换的过程,所以才有人的成长。这与生理上的道理是一样的。人一旦自我就会绝对,一旦绝对就会使成长停滞,于是冥顽不灵,故步自封,关闭了心门,把自己锁进了一间小小的世界里不可自拔。而后要求别人也这样做,不这样做就进行人身攻击,强制性的要求。恶就这样产生了。
圣人要做的就是时刻把自我与无我进行转换使阴阳合一,克制自己的私欲之心,就像种水稻那样无私无欲:提供水稻成长的需求,施肥,除草,除虫害,让水稻健康成长直到成熟,收割而功成身退成就水稻的价值。这样做到了却不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因为水稻的成长靠的是水稻自己的自然而然。正因为这样不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克制了自己的私欲之心使自己懂得水稻的成长需求善于耕耘的这份功劳不会离身。
人的内心也是如此,通过对自己私欲之心的克制而不自我,不说绝对性的话,不争功不认为是自己的功劳所以懂得把握阴阳于是懂得行不言之教带领别人去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