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
义结孔怀,法归本性。金顺木驯成正果,心猿木母合丹元。共登极乐世界,同来不二法门。经乃修行之总径,佛配自己之元神。兄和弟会成三契,妖与魔色应五行。剪除六门趣,即赴大雷音。
不论佛法道法,法遵循本性,也就是指自然的阴阳合一。六神归自然就是自己的元神。有一句成语叫六神无主。哪六神?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神被潜意识这个主人克制住了就是六神有主。阴阳合一于是就是自己的元神。悟空与八戒达成阴阳统一了,就是剪除六门即六贼即到大雷音。八戒就指六贼即六神。
此处宣扬的就是道教思想。为什么不说是佛教思想呢?后面会有证明。
八戒被抓回。 悟空问为何骂他。八戒抵赖。悟空说他无法抵赖,因为他亲耳听得到。八戒不愿意实说还是骗他师傅想他了。悟空知道他骗他。于是来硬的。八戒慌得磕头道:“哥哥,千万看师父面上,饶了我罢!”行者道:“我想那师父好仁义儿哩!”
八戒又道:“哥哥,不看师父啊,请看海上菩萨之面,饶了我罢!”八戒慌得磕头道:“哥哥,千万看师父面上,饶了我罢!”行者道:“我想那师父好仁义儿哩!”
行者见说起菩萨,却有三分儿转意道:“兄弟,既这等说,我且不打你,你却老实说,不要瞒我。那唐僧在那里有难,你却来此哄我?”
此时菩萨在悟空的心理还有些分量。
八戒怕了把事情的原委细说了一遍。
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怎么却不说我?”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道:“哥啊,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行者道:“怎么说?”八戒道:“我说:‘妖精,你不要无礼,莫害我师父!我还有个大师兄,叫做孙行者。他神通广大,善能降妖。他来时教你死无葬身之地!’那怪闻言,越加忿怒,骂道:‘是个什么孙行者,我可怕他?他若来,我剥了他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他心!饶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碎着油烹!’”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行者道:“贤弟,你起来。不是我去不成,既是妖精敢骂我,我就不能不降他,我和你去。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普天的神将看见我,一个个控背躬身,口口称呼大圣。这妖怪无礼,他敢背前面后骂我!我这去,把他拿住,碎尸万段,以报骂我之仇!报毕,我即回来。”八戒道:“哥哥,正是,你只去拿了妖精,报了你仇,那时来与不来,任从尊意。”
正因为八戒这样激将悟空才有理由去。一阴一阳的组合就是绝配。同时八戒最擅长的就是扯谎。他这样做给了悟空一个台阶更给了自己一个台阶。他还不想承认自己不行怕在悟空面前丢脸 。做的不好就是不敢承认。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他即使这样做也没用。悟空可不是好骗的。后来悟空直言让他承认自己无能的现实。一个人只有承认自己不行了才会去学习进步啊。不是有一句话说的吗?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明明不聪明还自作聪明这不就是一种骄傲吗?
同时悟空的自尊心是相当强的。他是潜意识需要被信任。没人信任就没办法发挥作用。他不可能在没人相信的情况下自己发挥作用除非是遇到生命危险,这里指身体上受到伤害了,潜意识自然发挥作用了。心理上没人信任潜能就无法发挥。或者说你信什么他就成全你什么。而这份潜能就不是自然而然本来的样子了。
那猴才跳下崖,撞入洞里,脱了妖衣,整一整锦直裰,束一束虎皮裙,执了铁棒,径出门来。慌得那群猴拦住道:“大圣爷爷,你往那里去?带挈我们耍子几年也好。”行者道:“小的们,你说那里话!我保唐僧的这桩事,天上地下,都晓得孙悟空是唐僧的徒弟。他倒不是赶我回来,倒是教我来家看看,送我来家自在耍子。如今只因这件事,你们却都要仔细看守家业,依时插柳栽松,毋得废坠,待我还去保唐僧,取经回东土。功成之后,仍回来与你们共乐天真。”众猴各各领命。
那大圣才和八戒携手驾云,离了洞,过了东洋大海。至西岸,住云光,叫道:“兄弟,你且在此慢行,等我下海去净净身子。”八戒道:“忙忙的走路,且净什么身子?”行者道:“你那里知道,我自从回来,这几日弄得身上有些妖精气了。师父是个爱干净的,恐怕嫌我。”八戒于此始识得行者是片真心,更无他意。
这八戒站在自己的立场自是无法理解悟空,因为他自己一遇到问题动不动就会把分离挂在嘴边,他怎么去相信悟空不是这样想的呢?一个人被自我之心蒙蔽就只会造就以己度人。于是认为别人也和自己一样然而却看不见自己也是这样的。别人所以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他照出的是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然而回归现实,很多人总那么心安理得的认为是别人的问题却不是自己的问题。
当八戒亲眼看到悟空这样的行为才开始相信原来有和自己不一样的人,而后在悟空的带领下终于认识到了这样的自己。他们之间的相处就这样让他们互相认识彼此。
须臾洗毕,复驾云西进,只见那金塔放光,八戒指道:“那不是黄袍怪家?沙僧还在他家里。”行者道:“你在空中,等我下去看看那门前如何,好与妖精见阵。”八戒道:“不要去,妖精不在家。”行者道:“我晓得。”好猴王,按落祥光,径至洞门外观看。只见有两个小孩子,在那里使弯头棍,打毛球,抢窝耍子哩。一个有十来岁,一个有八九岁了。正戏处,被行者赶上前,也不管他是张家李家的,一把抓着顶搭子,提将过来。那孩子吃了唬,口里夹骂带哭的乱嚷,惊动那波月洞的小妖,急报与公主道:“奶奶,不知甚人把二位公子抢去也!”原来那两个孩子是公主与那怪生的。公主闻言,忙忙走出洞门来,只见行者提着两个孩子,站在那高崖之上,意欲往下掼,慌得那公主厉声高叫道:“那汉子,我与你没甚相干,怎么把我儿子拿去?他老子利害,有些差错,决不与你干休!”行者道:“你不认得我?我是那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行者。我有个师弟沙和尚在你洞里,你去放他出来,我把这两个孩儿还你,似这般两个换一个,还是你便宜。”
那公主闻言,急往里面,喝退那几个把门的小妖,亲动手,把沙僧解了。沙僧道:“公主,你莫解我,恐你那怪来家,问你要人,带累你受气。”公主道:“长老啊,你是我的恩人,你替我折辩了家书,救了我一命,我也留心放你。不期洞门之外,你有个大师兄孙悟空来了,叫我放你哩。”噫!那沙僧一闻“孙悟空”的三个字,好便似醍醐灌顶,甘露滋心。一面天生喜,满腔都是春,也不似闻得个人来,就如拾着一方金玉一般。你看他螟手佛衣,走出门来,对行者施礼道:“哥哥,你真是从天而降也!万乞救我一救!”行者笑道:“你这个沙尼!师父念《紧箍儿咒》,可肯替我方便一声?都弄嘴施展!要保师父,如何不走西方路,却在这里蹲什么?”沙僧道:“哥哥,不必说了,君子既往不咎。我等是个败军之将,不可语勇,救我救儿罢!”行者道:“你上来。”沙僧才纵身跳上石崖。
悟空救沙和尚。沙和尚听到悟空来了非常激动。悟空对于那次在白虎领沙僧的沉默是有另外看法的。嘴上说他是个好人,心里面知道沙和尚也有自己的算盘。谁又知道没有悟空会怎样?听悟空口说无凭。结果出来了沙僧敢作敢敢于当面对现实对悟空说:“哥哥,不必说了,君子既往不咎。我等是个败军之将,不可语勇,救我救儿罢!”承认自己改过就好。悟空就需要这样的态度。
却说那八戒停立空中,看见沙僧出洞,即按下云头,叫声:“沙兄弟,心忍!心忍!”沙僧见身道:“二哥,你从那里来?”八戒道:“我昨日败阵,夜间进城,会了白马,知师父有难,被黄袍使法,变做个老虎。那白马与我商议,请师兄来的。”行者道:“呆子,且休叙阔,把这两个孩子,你两人抱着,先进那宝象城去激那怪来,等我在这里打他。”沙僧道:“哥啊,怎么样激他?”行者道:“你两个驾起云,站在那金銮殿上,莫分好歹,把那孩子往那白玉阶前一掼。有人问你是甚人,你便说是黄袍妖精的儿子,被我两个拿将来也。那怪听见,管情回来,我却不须进城与他斗了。若在城上厮杀,必要喷云嗳雾,播土扬尘,惊扰那朝廷与多官黎庶,俱不安也。”八戒笑道:“哥哥,你但干事,就左我们。”行者道:“如何为左你?”八戒道:“这两个孩子,被你抓来,已此唬破胆了,这一会声都哭哑,再一会必死无疑。我们拿他往下一掼,掼做个肉?它子,那怪赶上肯放?定要我两个偿命。你却还不是个干净人?连见证也没你,你却不是左我们?”行者道:“他若扯你,你两个就与他打将这里来。这里有战场宽阔,我在此等候打他。”沙僧道:“正是,正是,大哥说得有理。我们去来。”他两个才倚仗威风,将孩子拿去。
行者即跳下石崖,到他塔门之下,那公主道:“你这和尚,全无信义!你说放了你师弟,就与我孩儿;怎么你师弟放去,把我孩儿又留,反来我门首做甚?”行者陪笑道:“公主休怪,你来的日子已久,带你令郎去认他外公去哩。”公主道:“和尚莫无礼,我那黄袍郎比众不同。你若唬了我的孩儿,与他挪挪惊是。”行者笑道:“公主啊,为人生在天地之间,怎么便是得罪?”公主道:“我晓得。”行者道:“你女流家,晓得什么?”公主道:“我自幼在宫,曾受父母教训。记得古书云: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行者道:“你正是个不孝之人。盖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故孝者,百行之原,万善之本。却怎么将身陪伴妖精,更不思念父母?非得不孝之罪如何?”公主闻此正言,半晌家耳红面赤,惭愧无地,忽失口道:“长老之言最善,我岂不思念父母?只因这妖精将我摄骗在此,他的法令又谨,我的步履又难,路远山遥,无人可传音信。欲要自尽,又恐父母疑我逃走,事终不明。故没奈何,苟延残喘,诚为天地间一大罪人也!”说罢,泪如泉涌。
公主说悟空说话不算话。怎么把孩子带走了呢?悟空指责公主不孝枉为人 。人的心理很复杂。也正是因为这些思想束缚:什么百善孝为先;什么前世今生;什么人分三六九等;……搞得社会相当复杂。
《老子》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大道废指的是阴阳分离了,于是就有了仁义不仁义,就有了智慧的真伪,就有了孝和慈,就有了什么忠臣不忠臣。
在这里作者就说到孝把人心搞乱了。什么百善孝为先。孝对应的还有慈。老子说一旦分割不合自然规律。人心所以乱。
悟空用孝来指责正中公主的心结。孩子是妖怪的孩子自然是妖怪按照当时社会的思想该死。悟空这样行为自然而然,顺应当时社会价值观。作者是站在当时社会的角度来选择结果的。自己明白就好。孩子死的结果是皆大欢喜的。由此可见孩子在当时社会的地位是何等悲哀?只谈孝不谈慈,那就是这样的结果:婴儿之心的灭亡,而后一个个的行式主义者,教条主义者。这才是作者真正想说的。孩子的死是形式。内在的心死才是本质 。
行者道:“公主不必伤悲。猪八戒曾告诉我,说你有一封书,曾救了我师父一命,你书上也有思念父母之意。老孙来,管与你拿了妖精,带你回朝见驾,别寻个佳偶,侍奉双亲到老,你意如何?”公主道:“和尚啊,你莫要寻死。昨者你两个师弟,那样好汉,也不曾打得过我黄袍郎。你这般一个筋多骨少的瘦鬼,一似个螃蟹模样,骨头都长在外面,有甚本事,你敢说拿妖魔之话?”行者笑道:“你原来没眼色,认不得人。俗语云:尿泡虽大无斤两,秤铊虽小压千斤。他们相貌,空大无用,走路抗风,穿衣费布,种火心空,顶门腰软,吃食无功。咱老孙小自小,筋节。”那公主道:“你真个有手段么?”行者道:“我的手段,你是也不曾看见,绝会降妖,极能伏怪。”公主道:“你却莫误了我耶。”行者道:“决然误你不得。”公主道:“你既会降妖伏怪,如今却怎样拿他?”行者说:“你且回避回避,莫在我这眼前,倘他来时,不好动手脚,只恐你与他情浓了,舍不得他。”公主道:“我怎的舍不得他?其稽留于此者,不得已耳!”行者道:“你与他做了十三年夫妻,岂无情意?我若见了他,不与他儿戏,一棍便是一棍,一拳便是一拳,须要打倒他,才得你回朝见驾。”那公主果然依行者之言,往僻静处躲避,也是他姻缘该尽,故遇着大圣来临。那猴王把公主藏了,他却摇身一变,就变做公主一般模样,回转洞中,专候那怪。
公主为了尽孝啥也不管了。什么孩子什么十三年的情意都不重要。回到父母身边尽孝另择佳偶只要自己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为什么会是这样可悲的心理?当时社会就是支持这样的做法。其实在今天还有人有这样的观念。佛教思想发挥了什么作用?他来个前世今生为妖怪抢占她人并霸占为妻和公主为了尽孝和保命对于其他一切不顾这样的行为一个如此荒谬的说法。而且妖怪说是公主在前世勾引了他。
却说八戒、沙僧,把两个孩子拿到宝象国中,往那白玉阶前螟下,可怜都掼做个肉饼相似,鲜血迸流,骨骸粉碎。慌得那满朝多官报道:“不好了,不好了!天上掼下两个人来了!”八戒厉声高叫道:“那孩子是黄袍妖精的儿子,被老猪与沙弟拿将来也!”那怪还在银安殿,宿酒未醒,正睡梦间,听得有人叫他名字,他就翻身,抬头观看,只见那云端里是猪八戒、沙和尚二人吆喝。妖怪心中暗想道:“猪八戒便也罢了,沙和尚是我绑在家里,他怎么得出来?我的浑家,怎么肯放他?我的孩儿,怎么得到他手?这怕是猪八戒不得我出去与他交战,故将此计来羁我。我若认了这个泛头,就与他打啊。噫!我却还害酒哩!假若被他筑上一钯,却不灭了这个威风,识破了那个关窍。且等我回家看看,是我的儿子不是我的儿子,再与他说话不迟。”好妖怪,他也不辞王驾,转山林,径去洞中查信息。此时朝中已知他是个妖怪了。原来他夜里吃了一个宫娥,还有十七个脱命去的,五更时,奏了国王,说他如此如此。又因他不辞而去,越发知他是怪,那国王即着多官看守着假老虎不题。
国王也终于认识妖怪了。
西游记
首页
作者
作者大全
作者合称
作者称号
诗词
诗词分类
热门查询
词牌名
史书典籍
四书
五经
演义小说
四大名著
二十四史
其他
诗人故事
藏头诗制作
歇后语
谜语
对联
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
却说那怪径回洞口。行者见他来时,设法哄他,把眼挤了一挤,扑簌簌泪如雨落,儿天儿地的,跌脚捶胸,于此洞里嚎啕痛哭。那怪一时间那里认得?上前搂住道:“浑家,你有何事,这般烦恼?”那大圣编成的鬼话,捏出的虚词,泪汪汪的告道:“郎君啊!常言道,男子无妻财没主,妇女无夫身落空!你昨日进朝认亲,怎不回来?今早被猪八戒劫了沙和尚,又把我两个孩儿抢去,是我苦告,更不肯饶。他说拿去朝中认认外公,这半日不见孩儿,又不知存亡如何,你又不见来家,教我怎生割舍?故此止不住伤心痛哭。”那怪闻言,心中大怒道:“真个是我的儿子?”行者道:“正是,被猪八戒抢去了。”那妖魔气得乱跳道:“罢了,罢了!我儿被他掼杀了!已是不可活也!只好拿那和尚来与我儿子偿命报仇罢!浑家,你且莫哭,你如今心里觉道怎么?且医治一医治。”行者道:“我不怎的,只是舍不得孩儿,哭得我有些心疼。”妖魔道:“不打紧,你请起来,我这里有件宝贝,只在你那疼上摸一摸儿,就不疼了。却要仔细,休使大指儿弹着,若使大指儿弹着啊,就看出我本相来了”行者闻言,心中暗笑道:“这泼怪,倒也老实,不动刑法,就自家供了。等他拿出宝贝来,我试弹他一弹,看他是个什么妖怪。”那怪携着行者,一直行到洞里深远密闭之处。却从口中吐出一件宝贝,有鸡子大小,是一颗舍利子玲珑内丹。行者心中暗喜道:“好东西耶!这件物不知打了多少坐工,炼了几年磨难,配了几转雌雄,炼成这颗内丹舍利。今日大有缘法,遇着老孙。”那猴子拿将过来,那里有什么疼处,特故意摸了一摸,一指头弹将去。那妖慌了,劈手来抢。你思量,那猴子好不溜撒,把那宝贝一口吸在肚里。
那妖魔攥着拳头就打,被行者一手隔住,把脸抹了一抹,现出本相。道声:“妖怪,不要无礼!你且认认看我是谁?”那妖怪见了,大惊道:“呀!浑家,你怎么拿出这一副嘴脸来耶?”行者骂道:“我把你这个泼怪!谁是你浑家?连你祖宗也还不认得哩?”那怪忽然省悟道:“我象有些认得你哩。”行者道:“我且不打你,你再认认看。”那怪道:“我虽见你眼熟,一时间却想不起姓名。你果是谁,从那里来的?你把我浑家估倒在何处,却来我家诈诱我的宝贝?着实无礼!可恶!”行者道:“你是也不认得我。我是唐僧的大徒弟,叫做孙悟空行者。我是你五百年前的旧祖宗哩!”那怪道:“没有这话,没有这话!我拿住唐僧时,止知他有两个徒弟,叫做猪八戒、沙和尚,何曾见有人说个姓孙的。你不知是那里来的个怪物,到此骗我!”行者道:“我不曾同他二人来,是我师父因老孙惯打妖怪,杀伤甚多,他是个慈悲好善之人,将我逐回,故不曾同他一路行走。你是不知你祖宗名姓。”那怪道:“你好不丈夫啊!既受了师父赶逐,却有什么嘴脸又来见人!”行者道:“你这个泼怪,岂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子无隔宿之仇!你伤害我师父,我怎么不来救他?你害他便也罢,却又背前面后骂我,是怎的说?”妖怪道:“我何尝骂你?”行者道:“是猪八戒说的。”那怪道:“你不要信他,那个猪八戒,尖着嘴,有些会学老婆舌头,你怎听他?”行者道:“且不必讲此闲话,只说老孙今日到你家里,你好怠慢了远客。虽无酒馔款待,头却是有的,快快将头伸过来,等老孙打一棍儿当茶!”那怪闻得说打,呵呵大笑道:“孙行者,你差了计较了!你既说要打,不该跟我进来。我这里大小群妖,还有百十,饶你满身是手,也打不出我的门去。”行者道:“不要胡说!莫说百十个,就有几千、几万,只要一个个查明白了好打,棍棍无空,教你断根绝迹!”
妖怪被引回家里查看虚实,悟空变化成妖怪的妻子骗取了他的宝贝。悟空没有听信八戒的片面之词与妖怪对质。果不其然,真相大白,八戒又在骗人。这下对八戒又深入了解了。两个人一场好打。妖怪的智谋哪是悟空的对手?结果逃了。悟空推断妖怪认得他肯定是天上之精。于是来到南天门打听妖怪。
天师闻言,即进灵霄殿上启奏,蒙差查勘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东西南北中央五斗、河汉群辰、五岳四渎、普天神圣都在天上,更无一个敢离方位。又查那斗牛宫外,二十八宿,颠倒只有二十七位,内独少了奎星。天师回奏道:“奎木狼下界了。”玉帝道:“多少时不在天了?”天师道:“四卯不到。三日点卯一次,今已十三日了。”玉帝道:“天上十三日,下界已是十三年。”即命本部收他上界。那二十七宿星员,领了旨意,出了天门,各念咒语,惊动奎星。你道他在那里躲避?他原来是孙大圣大闹天宫时打怕了的神将,闪在那山涧里潜灾,被水气隐住妖云,所以不曾看见他。他听得本部星员念咒,方敢出头,随众上界。被大圣拦住天门要打,幸亏众星劝住,押见玉帝。那怪腰间取出金牌,在殿下叩头纳罪,玉帝道:“奎木狼,上界有无边的胜景,你不受用,却私走一方,何也?”奎宿叩头奏道:“万岁,赦臣死罪。那宝象国王公主,非凡人也。他本是披香殿侍香的玉女,因欲与臣私通。臣恐点污了天宫胜境,他思凡先下界去,托生于皇宫内院,是臣不负前期,变作妖魔,占了名山,摄他到洞府,与他配了一十三年夫妻。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今被孙大圣到此成功。”玉帝闻言,收了金牌,贬他去兜率宫与太上老君烧火,带俸差操,有功复职,无功重加其罪。行者见玉帝如此发放,心中欢喜,朝上唱个大喏,又向众神道:“列位,起动了。”天师笑道:“那个猴子还是这等村俗,替他收了怪神,也倒不谢天恩,却就喏喏而退。”玉帝道:“只得他无事,落得天上清平是幸。”
玉皇大帝是儒教代表。妖怪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一奎星奎木狼。
奎木狼说那宝象国王公主,非凡人也。他本是披香殿侍香的玉女,因欲与臣私通。臣恐点污了天宫胜境,他思凡先下界去,托生于皇宫内院,是臣不负前期,变作妖魔,占了名山,摄他到洞府,与他配了一十三年夫妻。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今被孙大圣到此成功。”
佛教思想的前世今生其实是多么的荒谬。正好给作恶之人一个推脱责任的机会。妖怪还认为是在为天庭着想:臣恐点污了天宫胜境,用这样的方式为自己的行为推脱责任。
由此看出佛教思想所以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一边说着戒欲一边又在纵容欲望。玉帝给他的处罚是什么?玉帝闻言,收了金牌,贬他去兜率宫与太上老君烧火,带俸差操,有功复职,无功重加其罪。也就是叫他去向老子学习。学习道德经。妖怪只是妖怪吗?其实就是指这样的为人把他称为妖怪而已。更重要的是妖怪为何如此?儒教在纵欲。佛教境界高些,一边戒欲一边纵欲。悟空一来解决问题了。而妖怪又说孙大圣到此成功,宣扬的是佛教一饮一啄的因果论。
此难让悟空对儒教思想佛教思想又加深认识了。他是信还是不信呢?当然,信与不信是个过程。科学的发展就是从信到不信而后又到信和不信……反复循环的进行着。
玉皇大帝不想改变自己,面对悟空不和他讲礼数的态度:”天师笑道:“那个猴子还是这等村俗,替他收了怪神,也倒不谢天恩,却就喏喏而退。”玉帝道:“只得他无事,落得天上清平是幸。”玉帝只要悟空不给自己找麻烦其余就算了。
悟空不谢的本质因为玉帝有责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还需要他谢恩吗?天师溜须拍马,觉得悟空应该谢,认为天庭是在帮助他收服妖怪却不觉得是自作孽不可活。责任是一个人成人的开始。然而一个个却是这样的的态度不得而知还反倒说悟空不应该如此村俗不谢恩。人的自我界限就是如此的奇怪,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到自己的好却看不到自己的不好;看到悟空的不好却看不到悟空的好。而道教思想的心境高所以能够全面看待问题。
道教,佛教,儒教之间的差异就相当明显了。
道教说孩子是阴阳二气最为冲和的时候,道德也是最高的,也是最聪明的。所以说孩子一生来就是佛是圣。
道教不说什么前世今生只说今世守护婴儿之心使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这就是成仙成圣一辈子幸福安康
道教反对自我反对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只追求阴阳统一顺道而为,不说绝对,只谈相对,抵制伤害,以利人利己为荣。
道教重视言行一致,更重视不言之教。只谈从点点滴滴当中一步一个脚印的做到, 谈成长。道教以理服人,以德服人。
佛教说什么前世今生一饮一啄之因果就相当作恶了。
儒教说什么百善孝为先,还有什么以自我为中心的唯我独尊,自私自利,人分三六九等就相当作恶了。
出发点再好都没用。言行一致才是最重要的。
那大圣按落祥光,径转碗子山波月洞,寻出公主,将那思凡下界收妖的言语正然陈诉,只听得半空中八戒、沙僧厉声高叫道:“师兄,有妖精,留几个儿我们打耶。”行者道:“妖精已尽绝矣。”沙僧道:“既把妖精打绝,无甚挂碍,将公主引入朝中去罢。不要睁眼,兄弟们使个缩地法来。”那公主只闻得耳内风响,霎时间径回城里。他三人将公主带上金銮殿上,那公主参拜了父王、母后,会了姊妹,各官俱来拜见。那公主才启奏道:“多亏孙长老法力无边,降了黄袍怪,救奴回国。”那国王问曰:“黄袍是个甚怪?”行者道:“陛下的驸马,是上界的奎星,令爱乃侍香的玉女,因思凡降落人间,不非小可,都因前世前缘,该有这些姻眷。那怪被老孙上天宫启奏玉帝,玉帝查得他四卯不到,下界十三日,就是十三年了。盖天上一日,下界一年。随差本部星宿,收他上界,贬在兜率宫立功去讫,老 孙却救得令爱来也。”那国王谢了行者的恩德,便教:“看你师父去来。”
他三人径下宝殿,与众官到朝房里,抬出铁笼,将假虎解了铁索。别人看他是虎,独行者看他是人。原来那师父被妖术魇住,不能行走,心上明白,只是口眼难开。行者笑道:“师父啊,你是个好和尚,怎么弄出这般个恶模样来也?你怪我行凶作恶,赶我回去,你要一心向善,怎么一旦弄出个这等嘴脸?”八戒道:“哥啊,救他一救罢,不要只管揭挑他了。”行者道:“你凡事撺唆,是他个得意的好徒弟,你不救他,又寻老孙怎的?原与你说来,待降了妖精,报了骂我之仇,就回去的。”沙僧近前跪下道:“哥啊,古人云,不看僧面看佛面。兄长既是到此,万望救他一救。若是我们能救,也不敢许远的来奉请你也。”行者用手挽起道:“我岂有安心不救之理?快取水来。”那八戒飞星去驿中,取了行李马匹,将紫金钵盂取出,盛水半盂,递与行者。行者接水在手,念动真言,望那虎劈头一口喷上,退了妖术,解了虎气。
悟空看似相信佛教儒教思想把这些思想传递给宝象国国王,实而是在宣传道教思想。他是道教思想的代表人物。怎么传?他的不言之教就在传。他一直在默默的行为。国王非常感激他们救了公主还是感激儒教佛教?
悟空在救唐僧之前把内心的不满如实倾吐。大家都认识到自己的错了。心结也就打开了。他需要的就是大家对他的信任,对于不信任就相当反感,不吐不快。
长老现了原身,定性睁睛,才认得是行者,一把搀住道:“悟空!你从那里来也?”沙僧侍立左右,把那请行者降妖精,救公主,解虎气,并回朝上项事,备陈了一遍。三藏谢之不尽道:“贤徒,亏了你也,亏了你也!这一去,早诣西方,径回东土,奏唐王,你的功劳第一。”行者笑道:“莫说莫说!但不念那话儿,足感爱厚之情也。”国王闻此言,又劝谢了他四众,整治素筵,大开东阁。他师徒受了皇恩,辞王西去。国王又率多官远送。这正是:君回宝殿定江山,僧去雷音参佛祖。
这次国王也会受到悟空的影响吧。说出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问题说出来了意识到了也就没有问题了。
唐僧也发现自己的问题了。大家都成长了一大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