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交流
›
写作交流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有多没文化才想着恢复繁体字,识繁写简才是正道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18-4-19 17:08:11
13625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
摘要
]完全可以在小学开设中国文字课,讲明白每一个字的来龙去脉,字体演变,这比恢复繁体字更有用,也更直接让孩子从小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
“新中国建立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20%。如今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数据显示,现在中国年轻人(15—24岁)的识字率为99.6%。这种非凡成就应归功于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积极推广的中文简体字。”
这是发表2016年美国《全球主义者》上的文章,同时也称“即便有人认为大部分人摆脱文盲状态乃是义务教育的功劳,但显而易见的是,使用简体字已成为大幅提高中国人识字率的强大工具之一。”
有多没文化才想着恢复繁体字,识繁写简才是正道
1936年,埃加德·斯诺的《西行漫记》中表示:在当时西北地区“除了少数地主、官吏、商人以外几乎没有人识字。文盲几乎达百分之九十五左右。在文化上,这是地球上最黑暗的一个角落”。
到了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则提出:“从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蒋介石也曾表示,“我们的汉字笔画太多,士兵教育困难,学生学习难度也太大”。
其实远在1919年,白话文逐渐取代文言文,改革汉字的呼声逐渐高涨,毕竟只有提高识字率,才能促进社会文明开化,实现国家富强。胡适、蔡元培、周作人、林语堂等都是汉字简化的坚定支持者。
1956年1月31日,《人民日报》全文发表了国务院的《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和《汉字简化方案》,标志法定的简化字在中国大陆地区取得“规范汉字”的地位,而繁体字为仅用于特定情形的文字,如典礼仪式、书法、古文
出版
、诗词和研究等。
有多没文化才想着恢复繁体字,识繁写简才是正道
但近年来,由于传统文化兴起,一些学者认为简体字阉割了汉字的文化内涵,让汉字变成了符号,同时导致传统文化断裂;还降低了汉字的美学格局,让构造复杂、布局隽美的汉字沦为工具,远离了独有的艺术内涵。
有多没文化才想着恢复繁体字,识繁写简才是正道
2015年两会,政协委员冯小刚导演就提议恢复部分繁体字,并放到小学课本中,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认更是表示,几千年来,汉字书写的简化是一种趋势,其简化古已有之,但有小部分字简化后失去了其本身所代表的文化含义,“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书法爱好者以及民众共同努力,把一些字改过来。”
著名学者流沙河也一直提倡恢复正体字,曾表示,“无论正体字,断了多少年,都要恢复,简化字从文字学的角度是讲不通的,没有道理。如果给我们的小学生讲清楚每个字是怎样构成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就能终生记住这些字,而不是死记硬背。”
有多没文化才想着恢复繁体字,识繁写简才是正道
“当然很多人会讲,之所以出现简化字,就是为了书写更加便捷,但是很多东西,尤其是传统文化不能因为便捷就不去学习。我们要回头看看中国的传统文化,阅读古代的经典,必须要从文字学开始,这是进入传统文化的一个门槛。”
但这本身是教育的问题,而不是汉字的问题,这更涉及到全社会的交流和信息传递的重大问题,甚至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完全可以在小学开设中国文字课,讲明白每一个字的来龙去脉,字体演变,这比恢复繁体字更有用,也更直接让孩子从小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
有多没文化才想着恢复繁体字,识繁写简才是正道
论及日常应用,简字优于繁字,用起来方便;追根索源,繁字则为简字之根,学起来,不要丢。但应该用简识繁,而不是去提倡恢复繁体字,毕竟简体字才有利于表达与信息的交流。
毕竟只有先把文字改造成最实用的交流工具,才能更好地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提倡推广简体字的同时,也没有废止、禁用繁体字,它依旧在书法等领域展示着千年来独特的美,展示中国文化的美。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
自媒体
,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话题
封面新闻对话刘慈欣:《三体》之后,我一直耐心等待灵感的降临
告别肤浅阅读!原来我们都被“看”书骗了这么久?
《当代》揭晓2024年度长篇小说五佳
4
中国科幻小说,开始流行长篇历史题材?
5
招聘书画评论员
6
书画评论员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