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本版
帖子
用户
登录
注册
快捷登录
投稿
每日签到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写手之家
›
写手服务区
›
历史文化
›
谁拿了秦始皇的传国玉玺?
返回列表
[揭秘]
谁拿了秦始皇的传国玉玺?
[复制链接]
写手发布
发表于 2018-4-19 17: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1978年建军节,历史上唯一一场曾侯乙编钟原件演奏音乐会在驻随炮师某部礼堂举行。沉寂了2400多年的曾侯乙编钟重新奏响了它那雄浑而又浪漫的千古绝响。
出土自曾侯乙墓穴的编钟,是楚国送的礼物
谁拿了秦始皇的传国玉玺?
湖北随县在战国时代属于随国地域。1978年2月,随县的一支驻军在县城西北处扩建营房,在一片与地面颜色不同的“褐土”中挖出了2米多长、1米宽的长方形大石板,遂向襄阳地区文化馆报告。
考古队经过勘探发现:这片“褐土”是个面积达220平方米的超大古墓,比马王堆汉墓还要大6倍。
考古队首先便是清理现场,然后决定起吊墓葬椁盖板。可是,墓葬中的47块椁盖板均由60厘米见方的梓木做成,最长的达10.6米,重约4吨。这给起吊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最后,动用了10吨大吊车才得以成功。
椁盖板揭开后,人们发现:地宫中所有的文物都浸泡在了3米深的浑水里。工作人员只得往外抽水,随着水面下降,三段横梁和一根木柱慢慢出现。顺着横梁往下摸,让人们惊喜的事情出现了——水下有一排编钟!
1978年5月份,墓室积水终于抽干,编钟完全从水中露了出来。
在65件全套编钟里有一件最显眼的大钟,它高92.5厘米,重134.8斤,悬挂在巨大的曲尺形钟架最下层的中间。重要的是,钟的镇部刻有31字铭文,记载了这个大钟的来历。
原来,这是楚国送给曾侯乙的礼物。据历史记载,楚昭王十年,吴王阖闾和他的同胞兄弟夫概率兵攻打楚国,五战全胜,最后攻破了楚国的都城。破城之时,楚昭王慌忙从郢都逃走,到云梦泽时,被吴军射伤。经过几番辗转,楚昭王逃到了随国,即历史上有名的“楚昭王奔随”。吴王阖闾听说了,立即率兵追到随国。这时曾侯乙保护了楚昭王,楚昭王因此感激不尽。后来,楚国援军赶到了,大败吴军,吴王只好带兵离开了楚国,楚昭王终于得以保全性命,回国复位。到楚惠王(即楚昭王的儿子)时,为报答曾侯乙的救父之恩,就将此钟送给了他,以表达两国的友好关系。
就此可以确定,这是曾侯乙的墓穴,这套编钟也被命名为曾侯乙编钟。
既然是曾国的国君,为何他的墓穴会在随国被发现?
一些学者认为,随国其实就是曾国。一国两名的情况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譬如晋又称为唐,韩又称为郑。随国、曾国国君都姓姬,且一些考古遗迹显示,两国也有很深的渊源。但是另一些专家对此种说法抱有怀疑,在关于西周的文献中,对曾国和随国都有明确的记载,两国是各自独立存在的,若说曾国就是随国,还有待商榷。
用和氏璧制作的玉玺在流传过程中“时隐时现”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主要讲的是蔺相如怎样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替赵国保住了价值连城的和氏璧。然而,和氏璧的故事并没有到此就完全终结。
后来,秦王嬴政依仗强大的军事力量,兼并六国,一统天下,并从赵国夺回了那块和氏璧。秦王自封“始皇帝”登基后,为了显示自己“德高三皇,功盖五帝”,特地用和氏璧制作了“传国玉玺”,并刻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传国玉玺外部螭龙盘踞,张牙舞爪。当时著名玉工孙寿刻制玺纹,著名书法家李斯题写玺文。自秦始皇后,传国玉玺开始辗转流传,历代帝王为得到它而费尽心机。
除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巨大外,传国玉玺格外引人注目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它在流传过程中时隐时现,且到目前为止仍下落不明。
传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洞庭湖时,突然风浪大作,秦始皇的船面临被掀翻的危险。秦始皇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以此祭祀水神,压住波浪后平安过湖。8年后,当他出行至华阴平舒道时,有人持玉玺站在道中,对始皇侍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秦始皇代称)。”说完就消失了。传国玉玺重新回到秦始皇手中。
秦末,刘邦率兵攻入咸阳时,秦亡国之君子婴将“天子玺”献给刘邦。刘邦登基后称其为“汉传国玺”,珍藏在长乐宫,成为皇权象征。西汉末王莽篡权,逼迫掌管玉玺的孝元太后交出玉玺,太后一怒之下将玉玺扔掷地上,玉玺被摔掉一角,后来用金将其补全,因此留下瑕痕。
王莽政权被推翻后,玉玺落到了汉光武帝刘秀手里,并传于东汉诸帝。东汉末年动乱时,少帝仓皇出逃,来不及带走玉玺,返宫后发现玉玺失踪。后来孙坚部下在洛阳城南甄宫井中打捞出一宫女尸体,从她颈下锦囊中发现“传国玉玺”。孙坚军中有人将此事告诉袁绍,袁绍得知后,逼孙坚交出玉玺。后来袁绍兄弟败死,“传国玉玺”又重新回到汉献帝手中。
清初故宫藏玉玺39方,“传国玉玺”被乾隆看作赝品
三国鼎立时,玉玺属于魏国,晋一统三国后取得了玉玺。西晋末年,北方陷入朝代更迭频繁、动荡不安的时代,“传国玉玺”被不停地争来夺去。晋怀帝永嘉五年(311),玉玺又归前赵刘聪所有。东晋咸和四年(329),后赵石勒灭前赵,夺得玉玺;后赵大将冉闵杀了石鉴自立,将玉玺重新夺回。此阶段还出现了几方“私刻”的玉玺,包括东晋朝廷自刻印、西燕慕容永刻玺、姚秦玉玺等。到南朝梁武帝时,降将侯景反叛,劫得传国玉玺。不久侯景败死,玉玺被投入栖霞寺井中,由寺僧将玺捞出收存,后献给陈武帝。
谁拿了秦始皇的传国玉玺?
隋唐时,“传国玉玺”仍为统治者至宝。五代朱温篡唐后,后唐废帝李从珂被契丹击败,持玉玺登楼自焚,玉玺至今下落不明。
由于历代统治者极力宣扬获得传国玉玺是“天命所归”“祥瑞之兆”,自宋代起,真假传国玺就屡有发生。如宋绍圣三年(1096),咸阳人段义称修房舍时从地下掘得的“色绿如蓝,温润而泽”,“背螭钮五盘”的玉印,经翰林学士蔡京等13名官员“考证”,认定是“真秦制传国玺”的玉印。然而,据后世人考证,这是蔡京等人为欺骗皇帝玩的把戏。
明弘治十三年(1500),户县毛志学在泥河里得玉玺,由陕西巡抚熊羽中呈献孝宗皇帝。相传元末由元顺帝带入沙漠的传国玺,曾被后金太宗皇太极访得,皇太极因而改国号“金”为“清”。清初故宫藏玉玺39方,其中被称为传国玉玺者,却被乾隆皇帝看作赝品,可见传国玉玺的真真假假实难确定。
又据说真正的传国玉玺在明灭元时被元将带到了漠北。明朝初,明太祖派徐达到漠北,追击蒙古朝廷,以期得到传国玺,这是历史上最后有关传国玉玺的记载,但明太祖最终还是空手而归。
塞外彩色陶罐,创意来自何方?
在乌鲁木齐南郊乌拉泊水库旁的一座古墓里,曾出土了一件彩色单耳小陶罐。
这个陶罐高14.8厘米,口径9.5厘米,底径5.5厘米,敞口短颈,鼓腹圆底,在颈腹间还有一宽带状的单耳。陶罐为手制,外涂一层土红色的陶衣,陶衣上通体涂绘暗红色的花纹。陶罐颈部是上下两排三角形花纹,腹部为上下两个三角形花纹演变而成的勾连的涡卷纹,耳柄上绘有斜纹方格网状纹,口沿内壁还绘一圈带纹。整个陶罐制作精巧,色泽艳丽,纹饰醒目,是一件美丽的原始艺术品。
令人惊异的是,在哈密哈拉墩地区和乌鲁木齐南山阿拉沟地区的古墓中,也发现了同样的陶罐。于是人们不禁要问,这是古代哪个民族创造的艺术品?陶器上彩绘三角纹、涡卷纹的花纹表现了什么?这些问题至今还不得其解。但在专家学者长期的研究中人们发现,这些彩色的陶罐应该与中原文化有着一定关系。
其实,新疆地区在很早以前就跟中原王朝有联系了。
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和《穆天子传》中有记载,说周穆王曾西巡昆仑,会见西王母。这个故事应该是中原王朝与当时的新疆地区有接触的最早记录。新疆境内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陶器,其中不少彩陶的图案纹饰与中原内地同期出土的陶器图案纹饰相同或相似。距今3000年前,新疆出土的彩陶三角形纹、涡纹、弦纹的绘制和诸如陶豆一类器形,说明甘肃和内地彩陶艺术已影响到新疆彩陶文化的发展。
由此看来,塞外彩色陶罐很有可能是在中原文化、内地彩陶艺术的影响下制作出来的。
TA的其他文章
倪匡去世,代写《天龙八部》,让李小龙脚踢东亚病夫
作家谈文学教育;网文蓝皮书;情感教主惹争议
白素素:掉马文、萌宝文为什么成为女频“顶流”
牛津大学一学院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荣誉院士称号
卓牧闲:现实题材网文怎么“有趣”起来
叶天南:十年写书,从迫于生计到追求匠心
柳下挥:网络文学的黄金时代刚刚开始
毕飞宇:坚持自己的“古老的表达”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关注
粉丝
帖子
发送私信
收听TA
Ta的主页
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