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月关:文学创作者有点像“老中医”
[ 复制链接 ]
萧盛
管理员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72
好友
5241
回帖
3万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39855
主页
发表于:2018-4-20 13:55:40
23466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在仙侠玄幻类小说占领网络文学市场的大环境下,沈阳籍网络文学作家月关凭借《回到明朝当王爷》《步步生莲》等佳作,为历史类网络文学争夺一席之地,被誉为“网络历史小说第一人”。
4月11日,第十二届网络作家版税排行榜揭晓,月关蝉联榜单第四名;而他的代表作《回到明朝当王爷》也入选网络文学20年20部优秀作品中。
近日,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微信采访月关,近两年涉足影视编剧、出任东仑传媒首席内容官的他坦言自己坚持的仍是热爱并熟悉的文学创作。随着文化产业对网络文学的重视,月关表示网络作家在谋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社会效益。
记者:第12届网络作家榜中前二十名当中还是以玄幻类作品居多,您以历史类作家身份打破了这种玄幻类包揽榜单的现象,并且蝉联第四名,是不是代表历史类网络文学越来越受欢迎和关注?或者说因为IP剧《琅琊榜》的大火,历史题材的网络作品迎来春天?
月关:其实一直以来,网络文字中仙侠玄幻类小说的市场占有率就始终是最高的,《步步惊心》《甄嬛传》等等女频包括男频历史类小说的影视化,从未改变过这种现状。历史类的受众相对较少,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尤其喜欢仙侠玄幻者居多。
所以,历史类作品不但要求基本功扎实,比较难写,想写出头尤其难。我之前就曾以历史类作品代表历史门类的作品与其他仙侠、玄幻类作品争夺月票榜第一、年票榜第一,并杀出重围,取得过成功。迄今为止,我是历史类男频作家中唯一有过如此成绩的人,所以,个人的成功,并不意味着这一门类已经受到更多的关注与欢迎。
我愿与其他历史类作家一起,争取有更多的读者,喜欢读历史类小说,壮大这一类文学的读者群,让它更加兴旺。
记者:2006年您开始进行网络文学创作,如今已经12年,能谈谈这十多年自己创作的一个心路历程吗?最开始接触
网文
的契机是什么?创作过程中是否遇到过迷茫期?看您以往的经历,2006年初涉写作,2011辞去公职专职写作,2017年离开老东家,签约掌阅,并涉足影视,几乎五年一个转折点,这些是有计划还是顺势而为?
月关:网络文学是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而成长起来的,我对网络文学的认识也是随着网络的普及而渐渐建立的。我这年纪,小时候是看《芒种》《十月》一类的期刊的,最初听说网络上有小说时,我是不屑一顾的,很看不起,认为没有印成铅字的小说,不叫小说。后来,网络进一步普及,我只是闲暇时偶尔看过一部网络小说,并非常喜爱,这才开始了对更多网络作品的阅读,并最终萌生了创作想法,参与其中。我的写作之路比较顺利,一开始就是因为爱好而写,所以成绩全不担心。偏偏无心插柳,第一本就大获成功。继而一直取得很好的成绩,所以过了几年,感觉精力无法兼顾时,就选择了辞职、专职。
不过我写书时已经三十三岁,写了五年,很稳定时选择了辞职。又过五年,感觉顶多再写个五六年,之后速度必然降下来,速度下降,追读的人群就将减少,那时不可避免要陷入网络上的“低谷”,所以我考虑要涉足编剧行业,而这需要更多自由度。掌阅更愿意给我这种自由度,所以选择了掌阅文学。这其中并没有提前的计划和安排,都是发展到每一阶段后,面对新问题,思索做出的选择与决定。是一种顺势而为。
记者:网络文学20年20部优秀作品评选中,您的作品《回到明朝当王爷》入选,以您的经历和感受,网络文学这20年发展给您触动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您在这其中改变的和坚持的理念分别是什么?
月关:网络文学10年时,我的作品就曾入选,20年的时候,再度入选。非常开心自己的作品能得到这么多的读者认可。网络文学发展20年来,从草根自发生长,到如今大成规模,从内容到规范性上,发生了很多变化。
文化产业越来越重视网络文学,国家文化部门也越来越重视网络文学的发展,这对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必将产生有益的保障。
在这个过程中,网络文学的竞争力,影响力,变现能力不断提高,我们这批受益其中的网络作家得到了很大的实惠。也使得我们的责任感越来越重,我觉得我们今后的创作,要更加注重社会效益,有意识地注意与加入,让自己的作品在保持趣味性的基础上,能够包含更多的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这才是辛苦创作的最大成就。
记者:2017年,第一家网络文学研究院、第一个中国网络作家村相继诞生,有观点称网络文学逐渐“主流化”,您觉得未来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界限是越来越模糊,还是依旧泾渭分明?
月关:其实任何一种文学形式,只要是新生的,都会有个被人逐步接受的过程。先秦有诗经,汉晋有赋,唐有诗,宋有词,元有杂剧元曲,明清有小说,再接下来,小说也分不同阶段的不同形式。
而外国也是一样,诗歌盛行的年代,歌剧盛行的年代,所谓小说也是下九流。四大名著,尤其是其中的三国,水浒、西游记,最初都是流行于市井间,为士大夫所不齿。
随着发展,必然被认识、被接纳,融入主流,成为主流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这是大势。
记者:您当下创作的作品是什么?每天写作的频率是怎样的?您涉足影视,出任东仑传媒的首席内容官,在时间上如何兼顾行政事务和文学创作?相比文学创作,担任编剧,您在心态和写作转变上适应得快吗?有哪些感受?此外,不少作家对影视翻拍自己的作品,感到难以把控,比如被改得面目全非,自己却无能为力。您遇到过这种情况吗?您如何避免这样的情况?您的作品在影视化的时候,您更关注哪些方面?
月关:目前我正在掌阅创作长篇小说《逍遥游》,间或创作中短篇小说及剧本。不管做什么,我所坚持的只始终是自己热爱的并熟悉的创作,离不开内容这一块,所以也就不需要有所区分。行政事务我极少参与。
做编剧业务,我还是比较顺利的,因为原本小说创作时,我就注意情节设计,人物刻画,文章画面感强,有了这些,再转型做编剧,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我个人的作品也有多部被改编,早期几部都不是我改编的,而是别人来改编我的作品,由于沟通不够,理解偏差,有些地方的改编确实不尽如我意。所以,我现在涉足编剧,这也是个重要原因。
记者:娱乐圈中有“粉丝经济”,明星会根据粉丝的喜好来定位自己的人设。那在网络文学领域,读者跟作家是否也存在类似的关系,作家要根据读者的喜好来创作作品?看您之前的采访,在您创作早期,曾尝试多种题材,来吸引粉丝,最后还是根据粉丝的建议,确定了历史类网络小说的风格。您认为网络作家以何种心态面对粉丝比较合适?
月关:作家不需要如此。作家的粉丝与明星的粉丝也不同。作家的粉丝,是最忠诚最热情的一个群体,也是最无情最不忠诚的一个群体,因为他之所以衷情,衷情是我们的作品,而不是我们这个人。
如果作品写得不好看了,他们就会马上成为最苛刻的批评家,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就是如此。如果你下部作品依旧叫他们失望,他们一定会离你而去,你的个人人设做的再好也没用。所以,我几乎从不把我的读者称为粉丝,而是称为书友。我们是朋友,以书为媒介交下的朋友。决定着我们友情多深、多久,作品说话。
记者:当下网络文学界也是新人辈出,在工作中您或者同龄网文作家会有“中年危机”吗?平时如何排解遇到的烦恼?IP影视的火热,让更多年轻人对网络文学跃跃欲试,作为资深网文
写手
,您会给哪些意见?
月关:文学创作的经验、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人到中年,精力会下降,速度会变慢,激情会减少,但经验更老道,技巧更娴熟,并不会太影响事业的发展,而且可能会更有助于你的发展。文学创作者,有点像个“老中医”,白胡子的老爷爷,总是会叫人更信服。
现在的确有许多年轻人想涉足网络文学,不过这个不要轻率地放弃学业、事业,一开始要以平常心对待,因为这一行业竞争尤其激烈,并不是你只要肯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
能力、毅力、耐力,缺一不可。首先,你得有创作能力,有讲故事的“天赋”,这方面确实差,虽努力学习却进步有限的朋友,还是做一个快乐的读者,享受阅读的乐趣更好。
毅力,创作,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要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应酬,要拒绝很多诱惑,专心、踏实地创作,持之以恒,笔耕不辍,受不了这个苦,吃不了这碗饭。
耐心。的确有人一书成名,但那是千万人中的一两个,大多数人,还是要耕耘许久,逐渐被读者认识的。有的年轻朋友一进这行就是冲着利来的,写了区区十万二十万字,一瞧还没“客似云来”,就把笔一扔,这样,即便他有机会成神,这机会也一定要失去了。
记者:作为网络文学界大神级人物,您一直坚持住在家乡沈阳,并没有到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发展,对这座城市是否有很深的情感,您的作品是否都是在家乡完成的?平时会到沈阳的某个地方去寻求灵感吗?平时跟沈阳本土网络文学作家交流频繁吗?沈阳这些年在提升文化底蕴方面给您哪些触动?
月关:文学创作,要留给自己的心灵一个空间、一份安详。一线大城市适合去谈项目,创作还是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有规律的安静的生活状态下去创作更好一些。
我写作时喜欢绝对的安静,要绝对安静的环境,不喜欢听着音乐创作,或者在嘈杂的环境中,所以创作期间不大外出。不过生活于此,创作于此,沈阳的时政新闻、经济发展、人文状况,城市风貌的进步,当然是必然会接触、了解到的。
不过,与我们辽宁各城市,尤其是沈阳同城的作家朋友、编剧朋友们的聚会、来往,这个并不在上述限制之中。我们之间聚会,即便不会专门的谈起创作,我们聊起的话题也是与我们的专业有关的,在不经意间,我们的一些创作理念、技巧方法,就会得到交流,这是对我们彼此的提高都有益的。
这些年,我创作虽只一部电脑、一杯茶、一盒烟足矣,足迹却已经过了皇姑、铁西、和区三个区了,原来在银行上班十九年之久,许多同业同仁至今仍是朋友。专业创作并取得一定成就后,与文联、政协、作协、文宣等机关部门的朋友接触也越来越多,在我的创作理念中赋予更多的责任,一方面是随着成就的提高自然而然地产生的责任感,但很大程度上,也离不开与这些文创管理部门的接触。不管是整个城市的大环境,还是我们文创这个相对来说的小圈子,润物无声的,那些人、那些事,就必然会对你产生这样有益的影响。来源:指尖沈阳微信公众号 张宁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清朝官员称呼对照表及官员品级说明
九周年你出运费我送书抢楼活动帖
祝凤凰和七七婚姻幸福,早生贵子
写手之家重建:有你们在家就不会散
写手之家2017年最新约稿函推荐
写手之家9周年庆【写作那些事儿】主题征稿
2016年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半年榜揭晓
天下霸唱:受金庸小说影响大 不想过多涉足电影行业
粉丝经济掘金网络小说 小说成为中国娱乐界“香饽饽”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个故事始于孤独终于温暖
话题
网络文学从草莽成长为“数字文明奇观”
500元起/篇 | 「传记文学」杂志长期征稿
他们所提供的稿酬颇低!
4
金七猫奖得主:以非遗为舟,在现实题材中疗愈与成长
5
网文大神“杀虫队队员”现场签名排长队:一场打破常规的网络文学
6
七猫征文大赛颁出112万奖金,非遗题材作品斩获金奖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